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2011-05-19 13页 pdf 372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724

暂无简介

举报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论文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1-5-2 0:25:41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将本站向您的...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1-5-2 0:25:41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将本站向您的朋友传递及介绍!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封汉章 内容提要 冀东地区的伪军出现 于 1933年热河事变。此后在 日本的 干预下,经过冀东保安队、“冀东防共 自治政府军”等阶段,至 1937年 7月瓦 解。冀东伪军是日本侵略者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推行“以华制华”政策的一种 表现形式,是冀东伪政权的武力支柱,也是日本“分离”华北的工具。 关键词 冀东伪军 保安队 七七事变 冀东地区的伪军出现于1933年热河事变,至七七事变时哗变 瓦解。短短4年中,冀东伪军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史学 界关于伪军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而专门探讨冀东伪军的文章尚 付阙如,本文试图通过对冀东伪军的历史考察,理清其来龙去脉, 揭露 日本侵略者安插、利用伪军“以华制华”的丑恶行径。 冀东伪军的由来 冀东伪军是伴随着日本发动对热河的侵略战争进入冀东地区 的。这些伪军主要有关东军豢养的“救国游击队长丁强”部以及 日 本军部在冀东地区扶植的石友三部。 丁强,实名李际春。九一八事变前后在天津充当 日本特务机 关的间谍,曾任天津便衣队长并参加过天津暴乱,后隐居天津日租 界继续从事汉奸活动。1932年 12月以后,受 日本指使,在锦西地 · 30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区募兵,其兵力被限定为6000人①,日本人侵热河前夕,被编人日 军第八师团。② 石友三系原西北军将领,1931年7月在河北顺德起兵叛变, 被张学良击溃,只身逃遁大连,依附日军。同年 11月,石受土肥原 的指使,与汉奸张壁、李际春在天津 日租界组织便衣队,企图颠覆 天津当局,失败后逃往山东,投靠韩复榘。热河事变前,日本特务 中野英光指使石友三潜入冀东“发展”,日方交给其300支枪,并为 此花费了 15万元的工作费。⑨ 1933年初热河事变爆发,李际春部队协助日军进犯石门寨, 兵力达3000余人。4月5日,李际春部在关东军喜多课长等人的 操纵下,占领海阳镇,此后关东军进一步援助该军以操纵之。④这 期间,关东军及日本天津驻屯军企图利用李际春炮制华北伪政权。 对此,日本参谋本部予以反对,并要求关东军及日本天津驻屯军在 李际春失败退人伪满时解除其武装。由此可知,此时日本军部的 意图只是让李际春等担任滦东地区的警备。⑤4月20日,关东军 从滦东地区撤回长城线,“滦河以东地区治安的维持,由丁强及倒 戈的中国军队担当(此项极为秘密)”0⑥是 日本侵略者利用伪军 维持其“占领地”的初次尝试。 ① [日]岛田俊彦:《现代史资料7》, 寸守书房1985年10月版,第529页。 ② [日]参谋本部编《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二),严南堂书店 1935年版,1972年重 版,第 l42~143页。‘ ③ [日]板垣征四郎刊行会编:《秘录板垣征四郎》,芙蓉书房 1979年 l1月版,第 543 页。 ④ [日]岛田俊彦:《现代史资料 7》,第 529页。 ⑤ [日]日本外务省:《关于丁强军之件》(1933年 4月 l1、18日),《日本外交文书 ·满 洲事变》第三卷,原书房 1969年版,第 822--823页。 ‘ ⑥ [日]日本外务省《关于丁强军之件》:(1933年 4月 l1、18日),《日本外交文书 ·满 洲事变》第三卷,第 827页。 · 31 · 《抗 日战争研究)32007年第 2期 1933年4月 22日,石友三由中野英光陪同从济南经青岛、大 连秘密转赴天津,待机起事。5月初,日军准备突破长城,入侵关 内,石友三在山东的部众约 1000人乘船赴秦皇岛,“拟进入滦东地 区,企图与丁强军共同采取行动”。④5月 16日,石友三化名李甲 山,在中野英光的指挥下率部下1万余人(实力约3000人)在唐山 宣布独立,打出五色旗,张贴“反国民党”、“河北人的河北”等标语, 并跟随关东军沿北宁线西进,不久逼进塘沽,号称兵力 3万。④但 是,由于日本军队内部的矛盾,石友三的行动不为关东军所容。5 月26日,关东军电告中野英光:石友三在滦东举兵已丧失时机,关 东军决定继续对山海关地区的李际春部实行新的指导。④说明关 东军对石友三不感兴趣而对李际春则另有打算。 1935年5月底,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协定规定: 划冀东为“停战区”,中国军队不可进入其内,“停战区”的“治安”, “不可用刺激日本感情之武力团体”担任。④这一条款,为日本侵 略者在冀东地区继续保留、安插伪军埋下了伏笔。 《塘沽协定》签订后,大量汉奸在冀东一带扰乱社会,假用青天 白日旗,以表示与日方脱离关系。⑤1933年 6月 3日,李际春部韩 福臣旅 1500人突然占据芦台以东村落与闸口一带。6月 21日伪 军李际春等伙同奸首郝鹏、石友三等在冀东成立“华北民众自治联 ① [EI]济南总领事西田致内田外相电(4月23 EI),载《EI本外务省档案》,$1613—3, [华北政况]第 3页。 ② [EI]军令部:《支那时局月报》。转引自《太平洋战争之路(3)》,[EI中战争(上)],第 40页。 ③ [EI]岛田俊彦:《现代史资料 7》,第558-559页。 ④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 1976年版,第569页。 ⑤ 《中华民国史资料外编》(《末次资料》)第 57册,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7年 5月版 ,第 290页 。 · 32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军军政府”,在唐山、秦皇岛两处设军政最高机关。“唐山派”李际 春、程国瑞、郝鹏、李甲三等称“自治军”;“秦皇岛派”马廷福、石友 三则称“安国军”。两派人数共达万人,粮饷就地取给,军械由日方 暗中接济,活动地区十一二县。对此,中国军队碍于《塘沽协定》不 敢进入“停战区”而无可奈何。这样,冀东杂牌汉奸军队的去留及 “停战区”治安问题成了中国“接收”冀东的关键。 在《塘沽协定》签订的当日下午,中日双方代表就冀东杂牌汉 奸军队的去留问题及“停战区”治安问题谈判,商定“万一撤兵地 域,有妨碍治安之武力团体发生”,“双方之后,再行处置”。④ 这就为日方插手处置伪军问题提供了可乘之机。6月4日,参加 《塘沽协定》谈判的中方代表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再次会商处 理伪军问题,未获结果。②《塘沽协定》缔结后,日军并未依协定完 全撤退,仍盘踞宁河、芦台一带,通州、顺义等日军撤后又派小队骚 扰。在滦东方面,北平军分会曾允许将李际春部收编为一独立旅, 移住他地。李则将所部大肆扩充,要求收编万余人,且不允他移。 石友三、郝鹏、赵雷等部均起而效尤,滦东各地混乱不堪。日军以 收编问题未解决为由,拒不撤出冀东,致使“接收”工作“迟迟无法 实施”。③时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 的黄郛,决定派员与日方直接交涉,以为“釜底抽薪”之计。④ 1933年 6月 22日,黄郛命殷同与北平军分会所派雷寿荣会 同日本驻北平武官永津佐 比重赴长春,向关东军面催履行停战协 定,处置“战区”伪军诸问题。关于冀东伪军,初步商讨的结论是: ①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 569页。 ②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 573页。 ③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 19辑,中华书局 1981年版, 第 116页。 ’ ④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 584页。 · 33 · 《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就李际春军中选优良分子 3000或4000改编为特种警察(即后来 的保安队——笔者注)”,配置于中国军队不得进入的“停战区”内, 其驻地由“日后协定订之”,不追究李际春“过去之责任”,并任命其 为保安司令,由关东军派遣幕僚从中斡旋。① 日本侵略者在冀东 “停战区”内安插伪军的阴谋暴露无疑。 二 从伪军到河北省特种警察队 日本侵略者在冀东“停战区”内安插伪军的阴谋是通过编组河 北省特种警察队得逞的。河北省特种警察队,俗称保安队,是专门 维持冀东“停战区”治安的准武装力量。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 是由中国军队编成(原东北军一部),另一部分是由伪军改编而来 (主要是日本关东军豢养的李际春部)。 在 1933年6月长春会商时,日方应允斡旋伪军问题,故黄郛 于 6月 30日派华北战区接收委员会委员殷同、雷寿荣,偕与李际 春有私谊的前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前往大连,与日方接洽伪军编 遣等事宜,遂有大连会议的召开。 大连会议于7月2日开始,6日结束。中方代表雷寿荣、殷 同、薛之衍;日方代表冈村宁次、喜多诚一郎、满铁嘱托后宫以及李 际春、伪满丰山铁路局长阚铎等出席。会议就伪军收编、战区接 收、恢复北宁路交通等问题进行交涉。日方要求:在滦东部分地区 及遵化、蓟县、密云、顺义等县留少数警备部队监视中方;收编伪军 李际春一部为武装警察维持战区治安;北宁路先试通唐山,芦台至 榆关段,由中日及伪满共组委员会管理。消息传出后,蓟县、宝坻、 玉田、遵化、三河、平谷 6县民众代表具状呈北平军分会和政务整 ①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581页。 · 34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理委员会,反对将伪军收编为武装警察。 关于收编伪军问题,大连会议达成“协议”和“协议实施要领”。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将伪军李际春部“选拔优良者”4000人改编为 保安警察队,剩余人员(不超过 6000人)解除武装后遣散;改编的 保安警察队隶属于河北省政府,总队长由李际春推荐任用。保安 队驻地为丰润、滦县铁路沿线以外之地区;关于李际春的地位(名 义)及善后费问题,由薛之衍负责尽快解决。“协议实施要领”的主 要内容是:第一,李军的改编、遣散的取舍,由李际春负责确定,分 别拟成花名册交与接收委员会。为此,李际春应迅速同接收委员 代表协商,制定详细。第二,改编为保安警察队的人员,至迟 于7月 25日前,在本协议指定的地区集合完毕,与名册同时交给 战区接收委员,接收委员会代表与李际春双方协商后进行改编。 第三,遣散人员分批运至马厂附近遣散。但关东军同意部分亦可 就地遣散。必要时,遣散须接收委员会派代表在场。第四,遣散所 需经费由接收委员会负担,其额大约是:步枪,每支完好者平 均 40元;手枪,每支完好者平均 50元;马匹,每匹平均 50元;士 兵,每人20元;军官,每人100元以内。第五,李军所需军费(包括 粮秣)自7月份起由接收委员发给。① 以上内容,谈判双方偶有争执,但最后“系日方所提,李 (际春)虽尚未完全承诺,我已表示接受”。②这就预示着,改编工 作随时可能遭到李际春的干扰,日方也不会就此罢休。 7月 8日,殷同等人由大连返回天津。之后,殷同赴北平向黄 郛报告,薛之衍、雷寿荣则于 14日抵唐山,与李际春商谈编遣事 宜。李际春在编遣费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推翻大连会议本已商定 ① 《东方杂志》第 3O卷第 15号,第 65页。 ②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 590页。 · 35 · 《抗日战争研~}2007年第2期 的30万元,又改索 45万元,后又增至 50万元。黄郛认为,原定 30万元,“则平均每人 50元,开中国遣散军队未有之先例”,何况 30万元已报南京,且是“东挪西凑”而来,如若再增,“不独理论不 合,且以事实不能”,令雷寿荣等据理交涉。④ 至 19日,就李际春 部编遣细节决定如下②: 第一,关于李际春的名义及编遣地问题:近期内(以 6个月为 限)在唐山设编遣处,由李际春任委员长。编遣处每月经费8000 元。编遣处撤销前,第一、二保安总队的经费由编遣处付给。 第二,关于善后费问题:北平方面按以下办法向李交付善后 费:7月 10万元,8月 5万元,9月 5万元。此外,李军以前的地方 借款,以7.5万元为限,自8月份起分6个月交给李际春。 第三,关于遣散费:官兵遣散补贴费 14万元,收买武器马匹经 费 10万元。 第四,关于编遣步骤:李际春从北平方面领到 7月份的经费 (善后费 10万元,遣散费 l4万元)后 3日内开始编遣,在大连协议 的期限内编遣完毕。 最后北平方面又提出将时间缩短为 3个月,经协商,遣散13期 到7月 13日为止(经费按5个月发给),7月25日前保安警察队 集合到滦县和丰润县,7月底以前改编完毕。 ‘ 第五,保安队具体编组方案:编成第一、第二保安总队,每队约 2000人。每总队均有本部和 4个大队组成,大队兵员为400N500 人。第一保安总队长王铁相,第二保安总队长赵雷。 编成各队的部队及编成地区如下:滦州 2000人,北戴河 150 ① 沈云龙:《黄郛年谱》上册,第595页。 ② 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 资料选编》(华北事变),中华书局 2000年版,第234-235。 · 36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人,在滦县编成第一保安总队。丰润 2000人,稻地镇 350人,在丰 润县编成第二保安总队。 另据陶尚铭回忆,收编李部伪军 4000人 ,遣散 6000人,由华 北当局付与编遣、善后等费共48.4万元,委任李际春为“战区杂军 编造委员长”。这个所谓“编造委员长”是编遣“杂牌军”的,“所谓 杂军即帮助关东军侵略中国的别动队。号称 1万人,实际上仅有 4000余人,其余5000余人的编遣费都归李际春包干来办”。(1) 7月26日至 28日,伪军李际春部士兵 4000余人分别由安 山、滦县、胥各庄等地运至马厂遣散。运输途中士兵跳车逃跑,日 军竞在唐山车站用机枪扫射逃兵,死伤狼藉。运抵马场的伪军大 部被募往江西编入“剿共”部队,余 1 300人就地遣散。 7月29日,华北战区接收委员会推李际春为战区杂军编遣委 员长,是日李通电就职。 11月 5日,李际春通电结束战区杂军编遣委员会及所任委员 长职务,并向河北省政府索要 5个月的编遣费计 4万元,军事垫款 7.5万元。河北省府只好答应照发。这期间,国民党当局还将李 际春在河北丰润原籍于北伐战争时被没收的 1 200顷土地全部发 还本人。④对此,爱国名流马相伯曾电斥汪精卫称:“李际春为日 作怅,公等置之不论,独于抗 日军必加压迫,是非颠倒,何至于 此 。”④ 这期间,华北战区接收委员刘石荪会同日本天津驻屯军参谋 大桥,在秦皇岛与石友三接洽改编事宜,决定将石部900余人运往 陶尚铭:《黄郛与塘沽协定》,《文史资料选辑》第 14辑,第 105页。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 19辑,第 127页。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 19辑,第 127页。 同上,第 134页。 · 37 · 《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唐山,待李际春部改编竣事后再行改编。8月,石友三部改编完 毕,开往玉田驻扎。 为了适应接收“战区”的需要,在改编李际春部的同时,原东北 军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一部也编为保安队。2月24日,由部分东北 军编成的战区新保安队在河北沧州、静海、杨村编成,张庆余、张砚 田分别统率一、二总队,每总队辖 4大队,每大队官兵 640名,定名 为冀省特种警察队。 这样,本是日本侵华鹰犬的伪军以河北省特种警察队面孔在 冀东地区“蛰伏”起来,成为13后13本分离华北的“第五纵队”。 三 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军” 1935年 12月25 13,原滦榆督察行政公署专员殷汝耕,在日 本特务土肥原的策动下投敌叛国,宣布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 会”(不久,改名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将保安队改名为“冀东防 共自治政府军”,并换着正式军服及有伪组织字样的肩章。 至 此,打着保安队旗号伪军又恢复了本来面目,而以维护“停战区”治 安为己任的由原东北军编成的保安队也情愿不情愿地蜕变成日本 军国主义侵华的鹰犬。 1936年8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将冀东伪军改编为4个 总队,另编 1个教导队;各总队人数相等,下置区队、大队、中队及 特种兵(迫击炮、骑警、通讯)3个中队。其具体做法是:将第一二 总队原有人数各编足2500人,余者拨编于教导总队;第三、四、五 总队原有人数编足若干区队,不足者由他处归并拨补,编成两个总 队;每个总队辖两个区队,每个区队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共有 ① 《外交评论》第6卷第 l期 ,1936年 1月。 · 38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480人,配备机枪 8挺及山炮、野炮等,并增设特务中队。改编之 后,张庆余、张砚田、李允升、韩则信分别被任命为第一、二、三、四 总队长;教导总队的正副总队长由殷汝耕、张庆余兼任,每个总队 实际人数已超过 3500人。 除了编制上的调整之外,冀东伪政府还设立训练所,对各总队 长官进行统一训练;统一武器、被服、装具、划一军容,从中将(总队 长)到马夫分 38个等级,按标准发薪。④ 后来,保安队几经调整,到抗战爆发前总数约 1.2~1.5万人, 其编制是②: 第一总队:张庆余,3000余人,主要来源于东北军于学忠第五 十一军一部,训练好、武器好、战斗力强,抗 日情绪浓厚,对殷汝耕 不忠实,分驻于宝坻、通县附近及昌平、怀柔、顺义一带。 第二总队:张砚田,3000余人,与第一队情形相同,分驻于三 河、玉田、遵化、蓟县一带。 第三总队:李允升,2500人,兵士是刘佐周的旧部下(刘是东 北人,汉奸,已被刺身亡),部队成分很复杂。李本人是石友三的旧 部,驻防滦县、昌黎、迁安、乐亭一带。 第四总队:韩则信(池宗墨的亲信),兵士都是赵雷的部下(赵 被撤职),约 3000人,驻防在唐山、开平、宁河、北塘、塘沽一带。 教导队,约2~3千人,驻开平镇马家沟一带。 禁烟队(由各地保卫团改编)全部约 1.5万人,都是三五十人 的小队,直属各地警务局管理,内部很复杂,还没有完全脱离保卫 团。 此外,冀东伪政府于 1937年 2月又编训了一支所谓“冀东保 ① 唐山市档案馆编:《冀东 日伪政权》,档案出版社 1992年5月版,第 141~142页。 ② 《日寇统治下的冀东人民》,《解放》第 1卷第 9期,1937年7月 7日。 · 39 · 《抗日战争研~}2007年第2期 安队补充总队”,李宝章充任总队长。起初,李宝章在开平、古冶拟 编训“华北防共讨赤军”,人数原定30团。嗣因冀东财力难以应 对,改编为一总队,名字也改为“冀东保安队补充总队”。总队以下 为二区队,每区队分三大队。① 冀东伪军是冀东伪政权的武力支柱和爪牙。首先,殷汝耕利 用伪军将不愿附逆诸县,强行纳人其“辖区”0 1935年 l1月 26 日,以武力赶走了宁河县长,“接收了”该县各机关。12月 3日,又 以武力“接受”了宝地县,并由殷汝耕派一个日本浪人充当顾问,组 织伪治安维持会。到 l2月 20日,塘沽、大沽及南京政府、河北省 政府驻在各机关悉被“接收”占领。② 其次,冀东伪政府还依靠伪 军对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动辄以“盗匪”“共党”的罪名镇压人民 的反抗。据不完全统计,从 1936年 1月至9月,伪政权审核的重 大“盗匪”“共党案件”就有175件,其中与伪军有关系者62件,占 总数的34%。④ 四 冀东伪军的瓦解 冀东伪军大都是乌合之众,但第一、二总队却与之不同。他们 大部分是来自原东北军。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均系于学忠五十 一 军旧部,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对于日寇和汉奸殷汝耕的倒行逆 施早已恨之入骨,只是不得已委身于魔窟。冀东事变后,中共地下 党组织先后派党员黎巨峰、王自梧通过各种关系到通县与张庆余、 ① 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2),台北 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1年9月版,第 172页。 ②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21辑,中华书局 1981年敝。 ③ 根据唐山市档案馆藏件所载数字计算得来。详见《唐山市文史资料》第 21辑,1999 年8月内部版,第85页。 · 40 · 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 张砚田面晤,向他们晓明抗 日救国大义①,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鼓 舞,保安队内部反日情绪日益高涨,通州城内有的保安队士兵为维 护民族尊严,经常与日本人发生冲突。1936年 8月27日,张砚田 部第四分队百余人哗变。9月6日,驻昌黎北郊的李海天部 100 余名官兵反正;11月20日,驻昌黎的韩则信部400余人哗变;继 之,李海天部又有 200多人起义,占领邮电局,控制昌黎县城。② 殷汝耕对于张庆余、张砚田二人,早有戒心,多次对他们进行 威胁利诱,两人均不为所动,而是正在密谋策划,准备起义。 七七事变后的7月29日拂晓,保安队起义爆发,活捉殷汝耕。 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下,起义军撤离通州,向平西转进,途中殷汝耕 逃跑。由于起义部队孤立无援,南撤辗转洛阳到达西安,所剩部队 不足千人。通州起义,摧毁了伪冀东自治政府,冀东伪军也随之瓦 解。 冀东伪军存在的时间不长,却扮演了一个极特殊的角色。纵 观整个日本侵华史,伪军是以日军占领作为其存在条件的。与此 相反,冀东伪军是在日本侵略者发动武力局部侵华两年之后、日军 已经撤出冀东地区的背景下,以伪“冀东防共 自治政府军”的面目 出现的。他们打着“防共”、“自治”旗号,表面上看似乎与日本无 干,实质上,却是 日本以非武力手段制造傀儡政权、“分离”华北的 侵华急先锋。这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日本侵略者推行“以华制 华”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为其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推行该项政 策所进行的“预演”。 (作者封汉章,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兵) ① 唐山市档案馆编:《冀东日伪政权》,第 49--50页。 ②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昌黎县史》,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年 11月版,第 112页。 · 41 ·
/
本文档为【七七事变前冀东伪军述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