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2011-05-22 9页 doc 61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148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梁子华 现在距高考还有80余天,各个学校,各位同行都在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07级学生都在紧张地进行着复习迎考的准备工作。80余天时间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的学生又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明白,现在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训练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现在的状态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在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差距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做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 目前,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方面的情况如何,...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梁子华 现在距高考还有80余天,各个学校,各位同行都在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07级学生都在紧张地进行着复习迎考的准备工作。80余天时间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的学生又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弄明白,现在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训练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呈现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现在的状态与考试大纲的要求还有哪些差距?在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差距下,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做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 目前,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方面的情况如何,应该是除少数优生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对知识已有模糊的总体映像,对具体的知识结构还是一片茫然;对确定具体知识的位置,仍觉得非常难;拿着五本教科书,不知从何下手;答题时因为知识的记忆理解模糊,使得下笔如重千钧,或者空话套话一大片,没有得分点;经常不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是挂一漏万,答案要点残缺不全。这反映了知识结构的残缺、破损、漏洞百出。你叫他看书,他就视觉疲劳,打开书清楚,合上书糊涂,没有一丝效率。在此情况下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就走下下策——做题。各种练习册、习题集、模拟集成了学生与部分教师的宝贝,完全背离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情况下,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到课堂,依据考纲,重组教材,清晰知识结构,成为我们当下的唯一选择。 可能有不少同行想说,我正在进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正在重过教材。老师们请注意,你的复习不能代替学生知识的过手,现在要解决的是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如何重构教材,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体系的问题。对此问题,我将从三个层面再开:宏观、中观、微观。 一、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重构教材 建议学生在跟着教师做好第二阶段复习的同时,进行针对自己情况的个性复习,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设立一周或一月阶段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重新系统的总结和归纳知识,这样可以把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要只用一种方法,一种方法比较的枯燥,造成事倍功半。 为克服学生“视疲劳”,提高效率,应要求学生将单纯,简单、重复的过教材变为以新视角、新角度重组教材,掌握教材的总体结构和主线。首先,占领知识制高点,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高中阶段三大段(中古、中近现、世近现)、五本教材知识。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宏观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1、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五本教材 第一阶段已经复习结束,五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不去回忆细小知识点,不去回忆章节知识结构,只求以最简短的语言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五本教材。比如我们可以这种方式来简单把握五本教材: [1]、中国古代史 一本书,六个单元,五条线。知识结构完整(政治、经济、民族、对外、文化)的单元有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部分、隋唐时期、明清时期两个半个单元;秦汉时期去掉经济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仅留下了江南经济开发与文化两个内容、宋元时期去掉了经济与对外交往的内容。 [2]、中国近现代史 1840年至今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两本书,三个时期——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民国时期(1912-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至今)。 晚清时期两个内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部曲;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 民国前期(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过渡(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 民国后期(国民政府时期)两个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与胜利的三个章节; 中华人共和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 [3]、世界近现代史 500余年,两本书,三条线——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演变)、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曲折发展)、民族主义(民族解放、第三世界兴起),7个历史时期。 世界近代史,三个历史时期。①工场手工业时期 (第一章近代的序幕;第二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②蒸汽时代(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主义运动兴起),③电气时代(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成熟,世界体系形成) 。 世界现代史,四个历史时期,①一战后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20年,两个阶段(1917-1939),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六年,三个阶段(1939-1945),③两极格局下的三个世界、三个阶段(1945-1991,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问题(1991年后至今)。 这种结构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形成文本,要做到滚瓜烂熟,随时在进入每一本教材前,先概览总体结构,画上“知识树”最粗的那一条主干,这种结构要求反复的次数最多。完成了宏观上、整体上对五本教材的总体把握后,第二步就时要具体的掌握每本教材、每一单元的知识结构,这一步花的时间最长。 2、总体上把握每本书、每单元的知识结构 [1]、中国古代史,知识的逻辑顺序、总体结构,每个单元基本上相同,都是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5个部分,顺序组成。 A.具体结构: a.政治,王朝的兴衰更迭,制度创新(重点在此)。如 秦汉单元:1-2节秦汉兴衰;3节两汉政经制度 隋唐单元:1-3节隋唐兴衰;4节隋唐制度创新 明清单元1-3节明的兴衰与制度、清的建立与制度 b.经济,按三个产业部门分别叙述:农业、手工业、城市与商业 夏商西周的经济、春秋战国的经济、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开发、 隋唐经济、明清经济 c.民族关系,按方位:东北、北部、西北部、西南、东南;内容: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 d.对外关系,按区域——东北亚(朝鲜、日本、俄罗斯),中亚、西亚(安息、波斯、大食),欧洲、非洲,南亚(天竺—印度),东南亚(越南、马来亚、马六甲、缅甸) B.单元定位: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奴隶制时期 ①政治,夏商西周奴隶制政权的兴衰更迭;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②经济, ③对中国奴隶制社会四个发展阶段(开始、发展、鼎盛、瓦解)的定位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①五霸与七雄的更迭,民族融合 ②经济发展:生产工具、农用动力进步,农业手工业发展,封建城市兴起 ③社会变革:奴隶主阶级改革—税制变革;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除旧布新) ④思想文化:春秋时期两大思想家、天文学成就;战国百家争鸣、文学艺术 秦汉时期: 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 [2]、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按两种方式整理。 其一,七节教材的总体结构, 1、2、3、4四节教材介绍的是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5、6两节教材说的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第7节是战争与农民反抗斗争在思想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其二,就以本单元的标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中心,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的含义与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表现,联系教材的几个中心词“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19世纪40-60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二章:两种方式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其一,按近代化探索(1、2、3节教材)、新侵略(4、5、6节教材)、新反抗(7、8节教材)三段方式重组; 其二,以洋务运动为中心双线展开, ①洋务运动启动近代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挽救民族国家危亡, ②洋务运动未能挽救中国,未能实现富强导致了列强的新侵略,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新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最终确立。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三章、第四章中心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第三章讲的是反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时期);第四章讲的是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反北洋军阀的斗争,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走到尽头。 第三章四节教材列入考试范围的只有2、3、4三节;这三节教材可以按建立政党、提出政纲、进行论战、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颁布约法、失败等几个词来掌握; 第四章以“革命转折”为中心,将“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纳入: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探索走到尽头;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奠定了转折的经济、阶级基础;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过渡; 世界形势上: 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五章、第六章,中国近现代史(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五章教材可以重组为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五章、第六章):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建立政党、提出民族革命纲领、提出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国民大革命(简化为-阶级、政党、政纲、策略、大革命等几个词来掌握)。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下册第一章):找到革命道路、曲折中形成第一代领导核心、党的成熟、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册第二章、第三章):取得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赢得民族革命的胜利。 [3]、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下)第五章——第十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将六章教材重组,可以分为: ①过渡时期(1949-1956年第五章): 第一节政权建立与巩固——过渡的政治前提 政权建立的四个条件、两方面准备, 新中国诞生的国际国内意义; 完成解放战争的遗留任务,三大运动,政权建设与执政党建设 政权巩固的影响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过渡的经济基础 严峻的形势; 创造经济恢复的三个条件——控制经济命脉、控制市场、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国民经济三个部门的恢复措施——私营工商业、农业、国营工矿企业; 经济恢复的影响 第三节性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五计划: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党与政府的关系 和平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届人大,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②曲折中探索时期(1957-1976年第六章、第七章): 探索在社会矛盾、经济建设方针、政治路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成就; 建设时期“左”倾错误的出现、发展、恶性膨胀的表现、恶果及其原因。 ③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第八章): 第一节:转折(三个基础、三大表现) 第二节:对内改革(城乡生产关系的调整,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外开放(点、线、面到全方位开放) 第三节: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第四节:大陆的统一(一国两制方正的提出,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签署,港、澳回归,台湾问题)①②③④⑤ [4]、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三条线索,三个时期 A.工场手工业时期,世界近代史第一章、第二章 B.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三章:两种方式建立知识框架体系,其一,按标题所示两个内容,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形成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工业革命 清除旧的障碍——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动摇、瓦解 建立对世界的统治——第四节19世纪里七十年代的革命改革潮流 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五节 ②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③亚洲革命风暴 C.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近现代史上第四章 5、世界现代史(略) 二、教师依据考纲,回归教材、回归课堂 1、考纲中的“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30年回顾,前10年考知识(贝多分)、中间10年考能力(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后10年考问题(社会与时政热点)。文科综合考试属于后10年,它是对前20年高考的扬弃。 80年代依据一纲一本,90年代考试要求说能力,现在的考试大纲的“考试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考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而考试“要求Ⅰ、Ⅱ、Ⅲ”则是对每一目标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界定。它以考试的要求和操作为依据。以学生审题、回到教材,组织答案,形成文本的过程为依据确定考试过程中的能力要求。 2001年四川开始文科综合考试以来,文综试题发展有以下趋势:从拼盘逐渐走向真正的综合,其一,小专题选择题的出现与新变化;其二、从政治、地理术语的角度考历史,尽可能多的囊括教材三部分的内容,将它体现在一道题中,文综三科之间自然的无缝的融合(综合)明显;其三、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历史。 现在的高考在文综考试中,主观题的命题趋势,尤其是历史的大综合题,它的特点是综合性比较强,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它要求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思路的快速转换,这些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是如果以“仿真考试思维”的情景进行组织,对学生参加高考更有针对性。 2、找准复习复习切入点 进行知识体系纵横交错,前后联系,避免复习后面的、忘掉前面现象困扰学生,找准切入点,经常前年后引。 A。以教材为楔入点。 举例1 以“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世界史上册第四章——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楔入古今中外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专题 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原因:农民战争;缓解封建统治危机 表现: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品分配 进一步深入,中国古代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中国近代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的设想与实践 设想: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平均地权”; 中共二大“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实践: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1947年的双交双减政策 ③中国现代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农村已经出现的四次调整 城市已经出现的3次调整 ④.世界近代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时期——英、法、美、俄、日 两次工业革命的局部调整 ⑤.世界现代史 苏俄(联)社会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十月革命后的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截然不同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 总结:生产关系调整的原因与作用 原因:①.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工具的革新,劳动者人身地位的变化) ②.社会政治变革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阶级斗争 作用:推动生产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举例2 中外近现代史上土地政策调整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圈地运动 ②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政策, ③.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土地政策 ④.美国内战中的《宅第法》 ⑤.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土地政策 ⑥.中国民族资产阶的土地政策 ⑦.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1917年宪法规定的土地政策 ⑧.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I. B。以时政热点楔入, 搭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穿越时空隧道,拓展学生视野,适应文科综合考试的要求, ①.中国与非洲的关系(经贸往来、政治联系、中非合作论坛、外交战略) 古代史:唐朝-人员与经贸往来;明朝—郑和下西洋到东非与红海沿岸 近代史:受西方殖民侵略与奴役;反帝、法法西斯斗争,争取民族解放 现代史:独立、万隆会议;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经济互补,经贸往来频繁 ②.伊朗问题(能源战略、伊朗核问题) 古代史:安息充当了汉朝与西亚、欧洲贸易的中转站 波斯与隋唐的关系友好,波斯商人足迹遍唐朝, 留居中国的波斯人与中国各民族通婚,在元朝形成回族 近代史:伊朗与中国都遭到了英、俄等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与瓜分 19世纪中期,两国农民阶级为主力、以宗教手段掀起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起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国都进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时期 现代史:两国都面临着队内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对外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 ③.东北亚问题(朝核问题、中俄关系、中日交往、中韩往来、振兴东北) 古代史:中国与朝鲜、日本的友好往来(政治交往、经贸联系、人员往来) 中国古代的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科技)影响 中国政府与人民反外来侵略——反击沙俄侵略东北、抗击日本倭寇 中央政府对东北的有效管辖,少数民族对开发东北的贡献 近代史:俄、日对中国东北与朝鲜的侵略、争夺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目标与步骤; 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愚民同化政策 中朝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东北人民、抗日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 苏联援助、协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现代史:抗美援朝战争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 韩国经济发展 ④.国家统一问题 古代史:春秋战国的分裂与秦汉的统一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隋唐的统一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明清的统一 近代史: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德意志、意大利的分裂形势与俾斯麦、加富尔采取的统一策略异同 美国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对策 日本为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对策 现代史:中国大陆的统一,为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确定的政策 两个德国的统一 C。以政治、地理术语组织复习,变换重组教材的角度 举例1 古今中外的经济史以政治地理中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三大内容分析组织 举例2 以政治学术语“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复习——七届二中全会、政协会议、政务院施政纲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3、试卷评讲回归教材,重建知识结构 A。客观题评讲 举例 B。主观题评讲 1、​  举例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
本文档为【高考历史复习策略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