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朋友很重要,懂得怎么交朋友更重要(一堂39w的总裁课程

2011-05-26 13页 doc 38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朋友很重要,懂得怎么交朋友更重要(一堂39w的总裁课程 教育百科:http://www.docin.com/mydoc-7352321-1.html 万份招教资料下载. 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 每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2012年春季《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考前各章复习题 《教育学》绪论复习题 1、 单选题 1.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本题答案:A 2.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
朋友很重要,懂得怎么交朋友更重要(一堂39w的总裁课程
教育百科:http://www.docin.com/mydoc-7352321-1.html 万份招教资料下载. 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 每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 2012年春季《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考前各章复习题 《教育学》绪论复习题 1、 单选题 1.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本题答案:A 2.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A.白板说 B.做中说 C.儿童中心说 D.实质教育派 本题答案:C 3.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 A.《大教学伦》 B.《普通教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本题答案:D 4.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本题答案:A 5.1632年,《大教育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柏拉图 本题答案:A 2、 多选题 1.下列属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的有( ) A.教学相长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本题答案:ABCD 2.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 B.有教无类 C.学而时习之 D.教学相长 本题答案:BC 3.杜威的教育主张有(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教育 D.从做中学 本题答案:ABCD 4.教育学按层次划分,可以分为( ) A.小学教育学 B.中学教育学 C.高等教育学 D.职业教育学 本题答案:ABCD 5.研究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有(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普及性原则 本题答案:ABC 6.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本题答案:ABCD 7.中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调查法的基本类型有( ) A.现状调查 B.关系调查 C.发展变化调查 D.实际调查 本题答案:ABC 8.行动研究的特点有( ) A.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B.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C.实践性参与性相结合 D.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本题答案:ABCD 9.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 A.综合性 B.理论性 C.实用性 D.普及性 本题答案:ABC 3、 名词解释 1.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注意:对中学教育的研究方法解释(观察法、调整查法、实验法等) 4、 填空题 1.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__和《学记》 本题答案:论语 2.中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又叫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自然观察法 3.中学教育研究法的实验法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本题答案: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 五、判断题 1.昆体良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应受到不同的教育制度( ) 答案:错,因为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应受到不同的教育制度。 2.杜威强调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说( ) 答案:错,因为是赫尔巴特调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说。 3.20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理论( ) 答案:对 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答案:对 5.前苏联教育家斯宾塞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知识( ) 答案:错,因为这是凯洛夫的观点。 6.中学教育研究方法中观察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来了解现象和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 答案:错,因为这是调查法的概念。 5、 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有哪些? 答:(1)萌芽阶段;(2)独立阶段;(3)多样化阶段;(4)深化阶段 2.简述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一章复习题 一、单选题 古代社会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决定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 ) A.个别施教形式 B.班级授课形式 C.独立教学形式 D.自学 本题答案:A 二、多选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机构 本题答案:ABC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包括( ) A.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剌 D.助产术 本题答案:ACD 3.关于教育产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社会起源说 本题答案:ABC 4.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 ) A.原始形态教育 B.古代社会教育 C.现代社会教育 D.未来社会教育 本题答案:ABC 5.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 C.教育自由化 D.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 本题答案:ACD 6.教育现代化包括( )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的手段的现代化 D.教育目的现代化 本题答案:ABC 7.根据教育的主体、地点不同,教育包括(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本题答案:ABC 8.根据教育的内容不同,教育包括(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本题答案:ABCD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凡是向他人传授经验,影响他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2.教育措施:是指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 3.教育方式: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 4.智育:是指以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影响人的智力的活动。 5.美育:以传递审美知识,培养人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活动。 四、填空题(注意判断题) 1、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________:本题答案:利托尔诺 2.心理起源说是由美国教育史学家____________提出来的:本题答案:孟禄 3.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认为理想的国家由哲学家、军人和手工业者组成。本题答案:柏拉图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注意填空或多选)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为: 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措施;2.简述教育的内涵? 答:教育的内涵有: 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位置节目表的社会实践活动 3.简述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有: (1)教育者是实施教育措施的主体;(2)教育措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桥梁;(3)受教育者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4.简述教育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注意填空或多选) 答:教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原始形态教育;(2)古代教育;(3)现代教育 5.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现代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目的的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的科学化;(4)教育人员的专业和普及化 (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和发展。 6.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七、论述题 论述教育的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三部分,它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各不相同: (1)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包括父母、教师和一切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教的地位,承担着教的职责。 (2)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的人,广义上指一切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狭义上指在校学习的学生,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受教育的地位,承担着学习和发展自身的职责。 (3)教育措施是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向教育者学习的内容及其方式,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的中介。 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 第二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 )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2.“建国为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 )的关系 A.教育与政治 B.教育与文化 C.教育与科技 D.教育与经济 3.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D ) 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利 C.教育目的 D.教育结构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着( D )作用. A.决定 B.加速 C.延缓 D.加速或延缓 二、多选题 1.教育的功能有 (ABCD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自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作有( ABCD ) A.制约教育目的 B.制约教育机构 C.制约教育内容 D.制约教育人员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新的教育体制,包括(ABC ) A.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B.多渠道的投资体制 C.集体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机制 4.教育自环境功能有(ABCD ) A.提高环保意识 B.促进可持续发展 C.引导环境行动 D.优化生态环境 5.影响教育的因素有( ABCD )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自然环境 6.教育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BC ) A.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D.教育独立于社会发展之外 7.社会经济对教育的作用体现在(ABCD ) 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B.社会经济制约着教育制度 C.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D.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员 8.文化对教育人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B ) A.影响教育者 B.影响受教育者 C.影响统治者 D.影响被统治者 9.教育对人口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BCD ) A.教育提高当代人口质量水平 B.教育影响后代人口质量水平 C.教育提高成人的文化、业务素质 D.教育提高成人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2.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狭义文化:是指精神的或观念的文化,即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 四、填空题 __________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本题答案:教育 五、判断题 1.教育既是文化得以保存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 ) 答案:对 2.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序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高( ) 答案:错,因为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序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 六、简答题 1.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制度;(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4)社会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人员的权利和机会;(5)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途径 2.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 (1)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3)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4)国民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决定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3.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而确定的;(2)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3)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层次结构;(4)国民经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决定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4.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教育对经济的功能如下: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首开的手段。(3)教育是审查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 5.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如下: (1)人口制约着教育目的;(2)人口制约着教育制度;(3)人口制约着教育内容;(4)人口制约着教育人员;(5)人口制约着教育途径。 6.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答:教育的人口功能有以下几点: (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3)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七、论述题 论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目的的的确立,除了取决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外,还受文化的影响。 (2)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内容就人类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3)文化影响着教育人员,文化对教育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影响。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合的功能。 (3)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 第三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B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因素 D.个体因素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C)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活,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A.互补性 B.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二、多选题 1.个人的一般发展规律有(ABCD):注意简答题或填空题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2.中学生发展的生理特征有(ABCD):注意简答题 A.体态骤变 B.机能增强 C.身体素质提高 D.性发育成熟 3.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体现在(ABCD ) A.认知能力 B.情感 C.意志 D.人生观、价值观 4.中学生的意志力具有(ABCD)特点 (注意简答题) A.能够有目的的做出决定 B.能够自觉地作出努力 C.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 D.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ABCD)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阶段分为(ABCD)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7.实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有(ABC) A.教育的自身状况 B.家庭环境因素 C.社会发展状况 D.学生个人 8.下列属于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学习方面的困惑 B.人际方面的困扰 C.青春生理、心理困扰 D.人生发展中的烦扰 9.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具有(ABCD)特点。 A.目的性 B.性 C.系统性 D.专业性 10.下列属于教育的物质条件的是(ABCD) A.校园地理环境 B.校舍 C.教育设备 D.教学辅助材料 11.影响教学的家庭环境因素有(ABC) A.家庭经济状况 B.家庭的人际氛围 C.父母的文化水平 D.社区环境 12.影响教育主导作用的社会条件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整体社会环境 D.文化传统 13.环境按性质来分,可分为(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三、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规律的变化过程。 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四、填空题 1.教育自身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教师素质、____________:答案:管理水平 2.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__________:答案:社会环境 五、判断题 1.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阶段,教育工作要适应这种顺序,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 答案:错,因为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民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 2.人在童年期的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不稳定,起伏性较大( ) 答案:对 3.发展的不均衡性有两种情况,一是人的发展的同一方面有不均衡性,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性( ) 答案:对 4.当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利益意识,这容易导致自我中心,因而是没有益处的。( ) 答案:错,当代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利益意识,这容易导致自我中心,但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增强,富于创造性,并不是完全不利的。 5.教育的主导作用是万能的( ) 答案:错,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6.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成反比( ) 答案:错,儿童的发展、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成正比 六、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答:中学生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2.简述教育的自身状况如何影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答:教育的自身状况对其主导作的影响如下: (1)教育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2)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展。 (3)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 3.简述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有以下几点: (1)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得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4.简述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说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学校教育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决定。 (2)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决定。 (3)由时代发展的特点决定。 5.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影响教育活动? 答:社会发展状况影响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育人功能。 (2)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消极的社会风尚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 (3)政治制度的开朗程度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取向。 七、论述题 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答案: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伤害学生。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有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意味着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发展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这一规律,教育要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教育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第四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目标是(C) A.对立与统一 B.矛盾 C.普遍与特殊 D.总体与个体 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文化传统 3.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是(A)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 4.首次提出德育、智育概念的是(C) A.卢梭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5.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C) A.教育 B.生产劳动 C.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D.分工 6.首次提出和谐教育的是( A ) A.亚里士多德 B.夸美纽斯 C.卢梭 D.凯洛夫 二、多选题 1.教育的基本层次包括( ACD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的作用( ABC ) A.导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时代作用 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的观点有( AC ) A.个体本位论 B.集体本位论 C.教育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4.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下列客观条件(ABCD) 注意简答题 A. 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B.文化发展的要求 C.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D.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和规定。 2.培养目标: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3.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像和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称。 四、填空题 1.中学教育分为初级中学教育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高级中学教育 2.中学教育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答案:基础教育 3.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包括_________、技能、品德、体质等多方面 答案:知识 五、判断题 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两个教育目标是相互矛盾的。( ) 答案:错,因为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两个教育目标是相互结合的,并不矛盾。 六、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内部结构? 答:教育目的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方面的要求作出规定,身心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品德、体质等多方面 (2)指明受教育者要实现的社会价值,主要指明其应符合的社会要求和要体抽的阶级利益。 2.简述教育目的层次? 答:教育目的层次主要包括以下三层: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的。 (3)教师的教学目标。 3.简述教育目的的意义? 答:教育目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调控作用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具有评价作用 4.简述教育目的的实际依据 答:教育目的的实依据主要有: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的确立。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5.简述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答:中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奠定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七、论述题 论述我国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答:根据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规定,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根据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要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三、具有民族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公民的权利,履行公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职业意识、创业精神。 六、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第五章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的学制称为( A ):注意名词解释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班级授课制 二、多选题 1.学校教育制度可以分为( ABC )三种类型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 D.横向型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要受(ABCD)制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D.社会人口状况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终身教育制度 4.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是否专业化可将学校教育制度分为(ABCD) A.普通学校 B.专业学校 C.职业学校 D.技术学校 5.根据学生在校时间,可以分为(ABCD) A.全日制学校 B.半日制学校 C.定时制学校 D.延长日制学校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以及各项规定的总称。 2.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规定。 四、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__________ 答案:学制 2.分支型学制是一种介于单轨制和__________之间的学制。答案:双轨制 五、判断题 1.教育制度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 答案:对 2.根据教育者身心健康与否,可以将学校分为一般学校和特殊学校。( ) 答案:错,因为是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与否,而不是根据教育者的健与否。 3.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 答案:对 4.我国终身教育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在职平时学习和脱产集中学习。( ) 答案:对 六、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答:教育制度由以下三种类型构成: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2.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答: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如下: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依据一定的社会条件。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吸收原有学制中合理有用的部分,借鉴其他国家学制的经验。 3.简述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答: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如下: (1)学前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高等教育 (5)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制度 4.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答: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纵向学校系统分,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制学制方向发展。 (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也有变化,列如,职业教育有两个特征: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二是职业教育层次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阶段呈现多层次和多类型特征。 七、论述题 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论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具有如下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理念,而且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利,并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六章 复习题(重点章节) 一、单选题 1.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A ) A.崇高的职业道德 B.文化科学知识 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教育理论知识 2.教师最本的权利是(C) 注意填空题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科研学术活动权 3.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 ) A.热爱学生 B.热爱工作 C.热爱劳动 D.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4.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 A.以学习为主 B.学生是未成年人 C.具有独立人格 D.具有儿童天性 5.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是 ( B ) 注意填空题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受尊重权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受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分寒,家长可以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C ) A.受尊重权 B.受教育权 C.人身自由权 D.名誉权 8.(B ) 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注意填空题 A.教师 B.学生 C.儿童 D.成年人 9.师生关系本质上讲是一种( A ) A.人—人 B.人—物 C.物—人 D.物—物 10.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学生 B.教师 C.学校 D.家庭 11.学生个有发展的可能性和(C ) A.潜在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特殊性 12.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求是,必须具有( C ) A.品德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学科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3.在语言表达能力中,教师的(C )是最重要的。 A.体态语表达能力 B.书面语表达能力 C.口头语表达能力 D.符号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项选择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主要有( ABCD) 注意简答题 A.组织管理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自我调控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2.中学教师的职价值体现在(AB)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道德价值 D.职业素养 3.中学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有(ABC) 注意简答题 A.延续人类社会 B.发展人类社会 C.创新人类社会 D.培养人类社会 4.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 (ABCD) 注意简答题 A.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B.对待学生的态度 C.对待自己的态度 D.对待同事的态度 5.中学教师的业务素养包括 (ABCD) 注意简答题 A.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 B.广博的文化知识 C.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D.能力素养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中学生具有人的本质属性 B.中学生是未成熟的人 C.中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D.中学生只是学生 7.中学生的权利有 (ABCD) 注意简答题 A.生存权 B.受教育权 C.发展的权利 D.受尊重权 8.中学生的义务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遵守学生的行为规范 B.尊敬师长 C.养成良好的品德 D.接受教育 9.中学生的教育原则有(AB) 注意填空题 A.全面原则 B.发展原则 C.强制原则 D.义务原则 10.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BC) 注意简答题 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从属关系 1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经历的阶段是( ABCD) 注意简答题 A.初级阶段 B.深化阶段 C.巩固阶段 D.发展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育关系:是指在学校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实现教育任务的保证。 四、判断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因而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 答案:对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答案:多选第1题) 2.简述中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答案:多选第7和第8题) 3.简述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作用如下: (1)教育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师生带来积极的教育影响,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活的发展。 (2)激励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从中的到激励,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调控作用,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解决。 六、论述题 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以形成专业思想和职精神,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作为一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 (1)道德素养 教师除了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两方面的政治思想素养以外,还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其主要做到“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已、处理好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家长”这几个方面。 (2)能力素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一定道德养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这主要是要求教师要具有如下的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否将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显得很重要。 3)自我调控能力,这是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4)教育科研能力,现代科学与教育发展变化非常大,这就要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寻找出教育、教学新方法。 第七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自身活动和社区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是( A)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B.必须课程 C.选修课程 D.基础型课程 3.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了( A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基础性 二、多选题 1.新建的课程结构的特征是 ( ABC)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强制性 2.下列属于课程的理解的是 (ABCD) 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目标或计划 C.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3.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有 (ABCD) 注意简答题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B.强调学过程本身的价值 C.强调师生、学生、教材、环境等多因素的整合 D.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4.下列属于教科书的组成部分有(ABCD) A.目录 B.课文 C.习题 D.图文 5.影响课程的因素有(ABC) A.文化 B.社会 C.儿童 D.教师 6.划分课程类型的标准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B.以课程内容为标准 C.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D.以学习方式为标准 7.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有(ABC)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大纲 8.活动课程的特点有( ABCD) A.实际性 B.开放性 C.创造性 D.自主性 9.关于课程标准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 A.教育管理的依据 B.教材编写的依据 C.教师教学的依据 D.学生学习的依据 10.综合课程的类型有(ABCD) A.关联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11.下列属于教材的有(ABCD) A.教科书 B.辅导材料 C.补充材料 D.课程包 12.设置选修课的主要依据有(ABC) A.社会需求 B.地区差异 C.个性差异 D.教学要求 13.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看,课程可以分为(AB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14.高中课程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ABC) A.时代性 B.基础性 C.选择性 D.强制性 三、名词解释 1.课程: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标、内容、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2.课程类型:是指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具有某一相同属性或共同特征的课程所成的汇集或种类。 四、判断题 1.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宋朝( ) 答案:错,因为“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唐朝 2.新课程标准提倡“精英教育”( ) 答案:错,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倡“大众教育”。 五、简答题 1.简述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解? 答:一、课程与教学有联系,但又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课程强调每一个学生及其学习的范围。 二、课程与教学存在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是双向的。 三、课程与教学不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二者整合一致的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2.简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答: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价值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课程目标上,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在课程内容和要求上,突破学科中心;(4)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5)课程评价突出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级具有更强的操作性;(6)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3.简述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世界课程改革的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2)实施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3)人文主义价值取向与科学主义价值取向相结合。 4.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 答: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2)把德育目标与时代要求联系在一起;(3)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强调科学和人文素养的结合,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提升;(5)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5.简述我国新课程结构的建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我国新课程结构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结构;(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 6.简述课程实施与评价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课程实施与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信息计划;(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六、论述题 论述如理解课程功能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倾向,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的关系,因此,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征,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3)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八章 复习题(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 )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普通教育 D.特长教育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体育锻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C)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运用美的素材,培养受教育者美的素养的教育是( D)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4.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内容的是( B ) A.面向全体学生 B.继续教育 C.全面发展 D.创新精神 5.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D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B.实践能力的培养 C.思想能力的培养 D.创新精神的培养 6.把学校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是( D)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性的要素是(B) A.情 B.知 C.意 D.行 8.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有关( A ) A.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传统美德教育 D.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心理创造力的内容有( ABCD) A.判断能力 B.推理能力 C.逻辑能力 D.直觉能力 2.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包括 (ABCD) A.学习心理指导 B.情感教育 C.人际关系指导 D.健全人格的培养 3.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有( ABCD ) 注意简答题 A.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 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C.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 D.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 4.按劳动性质划分,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为分(ABCD) 注意简答题 A.自我服务性劳动 B.社会公益性劳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务劳动 5.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有( CD ) A.知识 B.智力 C.理想 D.信念 6.美育包括(ABCD)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科学美 7.德育包括学生的(ABCD) A.思想品质 B.政治品质 C.道德品质 D.学习品质 8.中学智育的要求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现相结合 B.记忆与思考相结合 C.教会学生学习 D.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9.中学体育有以下哪些要求(ABCD) A.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 B.坚持体育锻练的经常性 C.坚持体育锻练的循序浙进 D.注意因材施教 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 (ABCD) A.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B.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C.学生心理潜能开发 D.学生创造力开发 11.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有 (ABCD) 注意简答题 A.素质教育目标化 B.课程目标结构化 C.课程结构系列化 D.课程内容结构化 12.下列属于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有(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念 B.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C.终身教育理念 D.创新教育的理念 三.名词解释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3.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4.美育:是指运用美的素材,培养受教育者美的素养的教育。 四、判断题 1.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问题属于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 ) 答案:错,因为上述是学生的情绪问题。 2.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 答案:对 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高中时期属于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 答案:错,因为中小学期才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4.素质教育课程就是要建立系列化和多样化的结构体系:既有学科课程,又有活动课程,还有环境课程,其间有一个统一协调的结构比例( ) 答案:对 5.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 答案:对 6.“儿童中心论”片面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 答案:错,因为“儿童中心论”片面的强调了儿童个体的经验和需求。 7.思想教育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在整个思想品德素质中居于中心地位。( ) 答案:错,“思想教育”应为“道德教育”。 五、简答题 1.简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素质教育: (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2)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2.简述中学德育应遵循的规律和要求? 答:中学德育应遵循以几点规律和要求进行: (1)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角度看,德育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应是知行的培养统一;(2)从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看,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3)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4)从教育作用的角度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3.简述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 答: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如下: (1)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应从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出发,认真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开展科普活和专题活动。(2)坚持以实践为主,在“做”中学,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3)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将课内教育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广阔天地里,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接受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 4.简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答:应试该教育体现了以对考试和进行选拔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它只重视少数学生,只教授应对考试的知识,强调这部分知识的唯一性,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造成学生片面、畸形的发展。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针对的不是少数学生,而是针对全民,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为宗旨。 5.简述中学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内容?(简述“五育”的具体内容?) 答: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注:多选题的3、4、7、8、9、10有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型来考察 六、论述题 论述“五育”之间的联系。 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联系体现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的作用;(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发展运动技能。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作力的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总之,五育在实践中是一个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五育的内涵、任务和作用,统筹兼顾好五育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九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看,是一种( D ) A.文化活动 B.实践活动 C.娱乐活动 D.认识活动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符合( C ) A.主体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学以致用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引起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二、多选题 1.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其价值集中体现在(AB) A.促进社会发展 B.促进人的发展 C.提高学生成绩 D.提升自我 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AB) A.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B.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过程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学实践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ABC)上 A.实践目的 B.实践环境 C.认识方式 D.实施对象 4.下列属于教学的要素的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教师 B.学生 C.内容 D.物质设施 5教学的基本规律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规律 B.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辩证统一规律 C.教学与发展辩证统一规律 D.教育性规律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引起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7.我国中学教学遵循的原则是(ABCD) 注意简答题 A.主体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学以致用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为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该做到( ABC) 注意简答题 A.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B.重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C.重视师生的反思活动 D.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9.要使学生做到创造性的学以致用,教师应该做到(ABCD) 注意简答题 A.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B.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C.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D.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ABCD) A.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B.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C.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D.教会学生学习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教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在教学目的的规范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发展全面素质的过程。 3.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四、判断题 1.间接知识是个体从直接经验中得出来的知识,属于感性认识( ) 答案:错,因为不是“间接知识”,应该为“直接”知识。 2.教学是以德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 答案:错,教学是以智育为中心内容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6、 简答题 1.简述对教学的理解? 答: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学的含义: (1)教学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以智育为中心和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2.简述中学教学的任务? 答:中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以几点: (1)使学生系统掌握适合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3)培养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4)培养中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3.简述教学过程中的七要素? 答:教学过程中的七要素主要有“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 4.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 答: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的依据有: (1)教学目的 (2)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3)实践依据 5.简述影响教学的教育性因素? 答:教学的教育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教学具有教学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的。 (2)教学的教育是性是由教学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3)教学的教育性受师生关系的影响。 6.简述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答:(1)实行班额小型化或分组教学 (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解决教师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不足。 7.简述教师如何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2)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 (3)让学习者“做”中进行学习。 提示:注意多选题中已注明的题有可能会以简答题的题型出现。 六、论述题 论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1)引发学习动机,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领会知识,这是教学中心环节,这主要包含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巩因知识,这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 (4)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检查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在于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展与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十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大班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3.( A )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A.教学 B.德育 C.智育 D.体育 二、多选题 1.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有(ABC) 注意简答题 A.教学的实际需要 B.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C.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 D.现代学习理论 2.教学设计的原则有(ABCD) (注意简答题:简述教学设计的原则?) A.系统性原则 B.程序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创造性原则 3.教学设计的程序有( ABC ) 注意简答题 A.目标分析 B.内容研究 C.教学方法的选择 D.教学评价 4.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哪三个领域 (ABC)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学习理论原理 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BCD) 注意简答题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6.为使讨论课顺利进行,应做到(ABCD) A.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讨论题 B.做好讨论前的准备 C.循循善诱,启发开导 D.做好讨论总结 7.教学模式实践方面的功能体现在(ABCD)方面上。 A.指导 B.预见 C.系统化 D.改进 8.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的性质 C.学生年龄特征 D.学生的知识水平 9.发现模式的程序要经历的哪几个阶段(ABCD) 注意简答题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形成概念 D.运用新概念 10.掌握学习模式的环节是(ABCD)(注意简答题:简述掌握学习模式的环节?) A.单元教学目标 B.群体教学 C.形成评价 D.矫正学习 11.合作教学模式的方法有(ABCD) (注意简答题:简述教学模式的方法?) A.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B.小组游戏竞赛法 C.切换拼接法 D.共学法 三、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整体策划的过程。 2.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范型。 2.教学策略:是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组织、评价及其总和。 四、判断题 1.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 答:错,学校应当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教学过程主要是以一种实践活动( ) 答:错,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3.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具有指导作用( ) 答:错,学生是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 3.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 答:错,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4.一节课的成败的基本标准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 答:错,一节课成败的基本标准是看教学成课。 五、简答题 1.简述中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答:中学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 (1)基本训练;(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 2.简述中学复习课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中学复习课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简要交待本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2)师生系统回顾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缺漏;(3)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4)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有目的、针对性地辅导;(5)师生共同小结与讲评,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6)布置课后作业 3.简述教学模式的构成? 答:教学模式有以下六点构成: (1)教学思想;(2)教学目的;(3)教学程序;(4)作用方式;(5)教学策略;(6)教学环境 4.简述五步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答:五步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创设问题情景;(2)明确问题性质;(3)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阐释假设的内涵与外延;(5)检验假设 5.简述概念获得模式的原则? 答:第一,选择适当的范例 第二:安排合理的范例呈现顺序 第三:设计科学的范例呈现方式。 6.简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 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运用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2)设立宽松、愉悦的合作教学环境。 (3)对学生给予指导,随时监控合作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4)建立合理评价机制,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论述题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简要说明这些方法(至少列举三种) 答: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讲授法,就是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系统的叙述、描绘、解释、论证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品德发展。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3)演示法,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优点是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从而除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十一章 复习题 一、单选题 语音、语调、节奏等这些要素都属于(A) A.教学语言技术 B.教学体态语言技术 C.板书技术 D.导入技术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教学技术的有(ABCD)(注意简答题:简述教学技术的具体内容?) A.导入技术 B.语言技术 C.讲解技术 D.提问技术 2.教学语言技术的作用有(ABC) (注意简答题) A.传递教育信息 B. 启发学生思维 C.提高语言水平 D.吸引学生注意力 3. 教学体态变化的作用(ABCD) A.教育作用 B.激励作用 C.启发作用 D.强化作用 4.板书技术的类型有(ABCD) (注意简答题:简述板书技术的分类?) A.提纲式 B.词语式 C.表格式 D.线索式 5.导入技术的类型有(ABCD)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旧知导入 D.事例导入 6.提问技术的基本要求有(ABCD)( 注意简答题:简述提问技术的基本要求?) A.语言清晰 B.适当停顿 C.及时指导 D.适当提示 7.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运教学组织技术应注意的事项是(ABCD)(注意简答题) A.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B.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C.重视集体,形成风气 D.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手势、姿态、表情等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语言活动方式。 3.板书技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和多媒体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四、判断题 1.教学技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技术。( ) 答案:对 2.教学体态语言技术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精心设计的口头语言传递知识、指导训练、组织教学和进行师生交流的行为方式 答案:错,这应是教学语言技术的概念,而不是教学体态语言。(注意名词解释) 3.在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教师是惟一的信息源。( ) 答案:错,教师不是惟一的信息源。 五、简答题 1.简述教学技术的类型有哪些(答案见P219页) 答:教学技术类型主要有如下: (1)导入技术 ;(2)语言技术 :(3)板书技术 (4)演示技术 :(5)讲解技术;(6)提问技术 ;(7)强化技术;(8)结束技术;(9)教学组织技术 2.简述教学语言技术结构要素? 答:教学语言技术的结构要素有: (1)语音 ;(2)语调 ;(3)节奏 ;(4)速度 ;(5)响度;(6)词汇;(7)语法 3.简述对教学技术的功能的理解? 答:(1)掌握教学技术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关教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顺利完成学科教学任务;(2)教学技术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4.简述板书的作用? 答: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如下作用: (1)增强教学效果,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2)揭示知识的结构体系和内在联系;(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4)激发兴趣,启发思维;(5)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5.简述运用导入技术的注意事项? 答:运用导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要有趣味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6.简述教学组织技术的作用? 答:教学组织技术的作用如下: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六、论述题 论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技术有哪些,试做简单的介绍(至少列举三种) (1)演示技术,这种教学技术是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呈现给学生,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技术有利于解决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教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2)强化技术,这种教学技术是教师在教学中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反应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强化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成功教育的支撑点。 (3)结束技术,这种教学技术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为巩固、拓展学生的学习所采用的特定的行为方式。 2011年春季中学教育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6.教育实验共同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A.有变革 B.可重复操作 C.有理论假说 D.有控制 E.全面科学  7.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E.谈话  8.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 A.计划性 B.实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E.广泛性  9.文献法就是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科研方法,下列属于文献的是( )。 A.会议记录 B.期刊 C.录音 D.评述 E.文摘  10.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21、教育学 22、人的发展 23、教学原则 24、教育目的 25、学制 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 26、政治制约着教育,所以教育对政治没有任何作用。 27、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8、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29、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并不等于起决定作用。 30、教科书,是根据课程计划编写的教学用书。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教育的具体内涵。 3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3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4、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业务素养。 35、简述中学素质教的内容 六、论述题(10分) 36、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一、单选题 1.C 2.D 3.A 4.A 5.D 6.C 7.D 8.C 9.D 10.B 二、多选题 11-15.BD、ABCDE、ACDE、ABCE、ADE , 16-20.ABCD、ABCDE、BE、ABCDE、ABCDE 三、名词解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2、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 23、是指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对教学规 24、就是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25、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相应的各项 四、判断题 26、错,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思想、形成舆论,通过促进民主化等方式作用于政治。 27、对,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具有与 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8、对,教学是在教学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 29、错,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 30、对,遗传素质只能使人的发展具有可能性,但它并不能决定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五、简答题 3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2、 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交流和选择、整理的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的功能。 33、 引起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教学效果测评 34、 1)精神的专业基础知识 2)广博的文化知识 3)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4)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素养 35、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育 6)心理健康教育 六、论述题 36、首先,教与学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 学生在教学中起到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其次,(再结合教学实际酌情论述) PAGE
/
本文档为【朋友很重要,懂得怎么交朋友更重要(一堂39w的总裁课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