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养生主_的养生之道

2011-06-04 4页 pdf 177KB 1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9348

暂无简介

举报
_养生主_的养生之道 CHINA TAOISM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 的一篇,顾名思义,《养生主》讨 论的是养生问题。大致包括如下 内容。 一、充分认识“我”的世界的 内在矛盾 《养生主》是从探讨“我”的 世界的内在矛盾入手的。关于 “我”的世界的逻辑构成,可以参 照《齐物论》来理解。《齐物论》的 开端对“吾丧我”进行了说明。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 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 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 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 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 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_养生主_的养生之道
CHINA TAOISM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 的一篇,顾名思义,《养生主》讨 论的是养生问题。大致包括如下 内容。 一、充分认识“我”的世界的 内在矛盾 《养生主》是从探讨“我”的 世界的内在矛盾入手的。关于 “我”的世界的逻辑构成,可以参 照《齐物论》来理解。《齐物论》的 开端对“吾丧我”进行了说明。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 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 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 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 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 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 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 籁夫!’”(《庄子·齐物论》)有了 “吾丧我”就使得一个人(南郭子 綦)发生了变化:“今之隐机者, 非昔之隐机者也”。(《庄子·齐物 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齐物 论》的入手处,庄子的立脚点还 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现实的、 活生生的人,回答的是一个现实 的、活生生的人如何能做到无我 的问题。这就是通过“吾丧我”来 达到。“吾”和“我”都为一个“南 郭子綦”所拥有,“吾”是无对的 全体,而“我”是有身心等对偶关 系(耦,二)的部分。 关于“我”的世界,《庄子·齐 物论》后文有进一步的说明。 “我”的世界由身体与“物”的对 偶关系构成。“一受其成形,不亡 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 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庄子·齐物论》)“我”有形体, 是“形态的我”。这个“我”处于和 “外物”的纠缠状态之中,就像刀 刃一样,互相磨砺,互相伤害。这 个“我”是被动和无奈的。“形态的 我”陷入到无休无止的活动之中 而不能安宁,不能领会生命的宁 静。“我”作为形态,是物性的存在 状态,身体的“我”也只有物性的 价值,不能说有什么“成功”。 “我”还表现为一些心理现 象和认知现象。主要是“心”随“形” 化,使得心灵也像身体一样陷入 到忙碌、疲惫的状态中。“其形 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 乎?”(《庄子·齐物论》)其中包括 知解(“大知”和“小知”)、言谈 (大言和小言)、梦醒 (“寐” “觉”)、恐惧(“小恐”和“大恐”)、 喜怒哀乐、理性计算(“司是非”) 等精神内容。这些精神内容“与 接为构,日以心斗”,和对象构成 主客对立关系,并有种种表现状 态(缦者、窖者、密者)。“日夜相 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庄子· 齐物论》) 看来,“我”的世界包含着人 的形体与外物的矛盾,心灵受到 形体的制约,心灵“与接为构”, 进而陷入纷争的状态,“日以心 斗”。在这些矛盾当中,最为核心 的矛盾是“生”和“知”的矛盾。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 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 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 年。”(《庄子·养生主》) 庄子把个体生命分成了两 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生”。“生” 是什么呢,从后面所说的“有涯” 来看,基本内涵是肉体生命,个 体的肉体生命是有限的。 另一个部分是“知”。“知”是 什么呢?从后面所说的“无涯”和 “殆”来看,“知”是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依赖于感官和心灵的理 性能力形成的认识活动。在 《养生主》看来,人的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追求是无限的。 作为个体的“我”的世界的 《养生主》的养生之道 周海春 修真养性 49 2009.4 矛盾是身心的矛盾,是身体的有 限性和心灵追求的无限性的矛 盾。 另外,从中国古代汉语的语 境来看,这里的“生”和“知”不应 该简单地局限在“主体”的角度 来理解。实际上,“生”还暗含了 世界上其他万物的个性的“形 体”方面,也就是个体的肉体和 世界其他肉体的关系。“知”也是 如此。 个体的肉体生命是有限的, 但是依然有其他的肉体存在,由 众多的“生”构成的“我”的世界, 是无限的。 如何把有限肉体的“我”安 顿在无限的世界之中,需要心灵 的力量,需要借助“我”的“知”的 无界限需求,向外追逐无穷无尽 的“万物”(我)的世界。而外在的 个体世界是变化的,也是在生灭 变化之中的,不可能真正把握住 这个世界。“知”就把“我”的世界 拖入危险疲困的境地。“知”的需 求使得肉体很疲惫,追求权力、 名声、财富,人疲惫不堪,流浪在 世界之中。把有限的肉体安顿在 世界之中,还需要借助善之名来 获得别人的认可。但这两种都不 是最好的养生的方式。 在《养生主》看来,人肉体的 局限性和有限性不是什么坏事, 人的世界的困惑不在于肉体的 局限,而在于“知”为了超越有限 性不恰当地对外界的过分求索, 把生命拉到追逐外在世界的过 程之中。 “我”的世界还是一个善恶 对立的世界,善总是和名声关 联,恶总是和惩罚关联。人们习 惯于给善以名声,给恶以惩罚。 但对善恶的评价却是充满功利 的色彩,充满很多的相对性和不 确定性。 在常识世界中的人,他的生 命是有限的,而求知的兴趣和对 外界事物求索管理的兴趣是无 限的。因为生命是有限的,这种 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并不能保证 进行无限的认识和求索。其结果 就是生命的疲惫和倦怠。 二、超越“我”的世界之矛 盾:缘督以为经 如何才能超越这个世界的 矛盾性呢?就是“缘督以为经”。 这需要把握多元的、万物的世 界,“我”的多元世界的“一”和道 性:“缘督以为经”。“督”后来人 们认为是指人脊背的督脉,其居 中,有顺中的意思;其无形,是虚 的,有心“虚”的意思;其是人体 阳脉之要纲,能够贯通周身,有 主宰的意思;这种主宰是自然 的,有顺应自然的意思。 “督”是什么呢?从后文来 看,就是“神”,养肉体的主人, “神”是在逻辑上比“知”更高的 存在。 如何超越这一生命的矛盾 呢?“我”的世界的竞争和纷争如 何才不会伤害到自己呢?“吾”生 成了“我”的有限隔的世界。“名” 是争斗的结果和工具。做世俗认 为善的事情,自己没有求名之心, 也不让他人产生以为你有求名 之心,不产生竞争;做世俗认为 的坏事也不遭到刑害。如何才能 达到这一点呢? 只有“缘道”、“缘督”、“缘 神”才可以超越“我”的世界的矛 盾。借助“道”、借助“神”完成的 行为可以超越善恶的对立。就为 “善”来讲,因为不依凭感性和理 性,所以就不会被感性理性的头 脑所喜爱,所把握,进而进行赞 叹和美化,从而接近、获得名声; 就为“恶”来讲,因为不依凭感性 和理性,所以就不会被感性理性 的头脑所厌烦,所把握,进而进 行贬低,从而接近、获得惩罚。 只有“缘道”、“缘督”、“缘 神”才可以“养生”。养生的范围 包括: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亲”是社会关系;“年”是生命的 时间性;“身”是生命的承担者; “生”是生命的有机性和活力。养 生中的身、生、亲、年不单纯是 “我”的世界中的身、生、亲、年, 而是穷尽生命的本质,身体、人 伦关系、心灵生活的全部本质都 能够得到穷尽,从而立起人极。 三、解牛:超越人生困境的 可能性和途径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 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 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 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 之会。”(《庄子·养生主》) 在这段话中,有三个要素: 庖丁、文惠君、牛。庖丁在这里解 牛,可以理解成是向文惠君解释 大道。 庖丁,做饭的人,专门供养 人饮食的人,暗喻懂得以道养生 的人。人是世界的一个部分,人 的功能和地位就是厨师,把现有 的东西进行不同的加工而已,来 供养其他生命而已,并不能真的 改变世界和创造什么。人自身的 生命也需要用生命力来加工,加 修真养性 50 CHINA TAOISM 工出一道大餐。工具性的人、职 业的人、某种使命和命运中的 人,这是现实的个体的“我”。但 这个工具性的生命也可以有不 同的用途和价值指向。 牛:庞大的世界,世界是一 个有机的生命体。牛是一个个 体,比较好地表明了生命之“我” 把世界对象化为一个“物”的世 界,一个个体的世界。但同时,牛 也可以看做是道本身。庄子喜爱 用牛的隐喻,牛太大不能捉老 鼠。牛是一个大的动物,不吃肉, 只吃草,勤劳。牛善良,牛自然就 奉献给世界东西。牛无为、笨拙, 甚至有点愚蠢。牛有自然、无为 而无不为等特性。人和牛的关系 相比于《道德经》人和水的关系, 更多地具有了某种硬性的色彩。 但用其比喻道,可以兼顾常识观 念和得道经验。 解牛,就是个体面对这个世 界。个体面对世界有不同的方 式,一种方式是“我”面对一个常 识的世界;一种方式是“吾”面对 的得道经验的世界。个体要进入 到道的世界之中,需要全身心的 投入。从身体方面来说,包括手、 肩、足、膝都要用到“道”上面,然 后精神就会进入到“道”的美好 乐章之中,“桑林之舞”、“经首之 会”都是“道”的美好乐章。要全 身心投入,全身心投入道,就会 体会到道美好的乐章和旋律。把 握得道经验要靠“神遇”,并从外 表走向深入,遇到问题的时候更 要小心谨慎。 刀:生命就像一把刀,“人” 和“刀”在字形上也有某些相近 之处。人是在世界中开辟道路、 披荆斩棘的。但开辟道路的方式 却有很大的不同。一种是有“我” 之刀,其结果是生命之锋受到伤 害,上天也以为是不祥之器;一 种是无我之刀,生命之锋无限, 可以在世界中自由生存。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 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 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 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 天理,批大郤,导大窽,因其固 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庄子·养生主》) 认识世界有不同的工具。其 中一个工具就是“目”,也就是通 过感官来认知,这是目解;理性分 析的“知解”,即分析把握。“牛”不 是感官认知与理性分析所能说 明和全部认知的;牛的整体和部 分的客观认知需要“神”解。神解 对牛的认知注重部分与部分之 间的界限、间隙、关节、纹理,而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实体部分。是 通过对无形部分的把握来达到 对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性认知的。 神解世界具有包容性和主宰性、 自由性和无伤性、无限性、整体 性。 解牛有不同,第一境界是: 见全牛。这个阶段是通过“目 视”,也就是感官来把握世界,这 个时候,世界是一个外在的对 象,所以见到的是全牛。就道而 言,只是对道有一个大概的了 解。 第二个境界是:不见全牛。通 过“官知”来把握世界,分析世界, 分析道,已经深入其中,但是得到 的是“人理”,是世界和道的人为 的条理,而不是“天理”。 第三个境界是:“神遇”。“神 遇”境界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功能的停止(官知止),而让 “神”自己运行,其结果就是“神” 可以自然而然地把握道和世界的 规则、扭结,可以“因”,也就是依 循世界的规律。 用刀有不同的境界和原则。 不同的庖人有不同的用刀方法, 就像圣人和俗人一样。“有我”的 人或“割”或“折”;无我的圣人不 伤于刃,刀可以无限期地使用。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 硎。”(《庄子·养生主》) 最高境界用刀的原则有如 下几个方面:第一个原则是“无 形“对“无形”而非有形对有形。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 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 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第二个原则是不伤害原则。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 硎。”(《庄子·养生主》)有“我”者 用有形的方式开辟生存的道路, 伤害自己的生命力,也伤害他人 和其他的生命。而无我者用无形 的方式开辟生命的道路,不伤害 自己,也不伤害他人,真正做到 了无伤害的至善的原则。 第三个原则是用刀的“戒” 和“止”。“虽然,每至于族,吾见 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 地。”(《庄子·养生主》)在生命遇 到困难境遇的时候,更要小心使 用生命力,很多事情都要减少, 包括眼睛和行为。 修真养性 51 2009.4 第四个是要坚持无用的原 则。“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 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庄 子·养生主》)拥有生命力而不 用;拥有宝器而不用,可以获得 自主和自足,收藏是主要的。《庄 子·养生主》点出主题:“善哉!吾 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 子·养生主》) 四、天刑之县解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 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 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 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 知其天也,非人也。”(《庄子·养 生主》) “右师”为官名,有了官,精 神上应该有了名声,随之而来的 物质利益也得到了保证。应该 说,“右师”把生命力的“刀”用在 了砍伐被管理者方面用得很成 功,这是人为的对刀的运用。 但人用“刀”,“刀”本身确是 有属于天的一面。用刀者本身就 在刀剑丛中。身体是道给予的,而 不是人为的。官位和名声也是如 此,本身就是天刑。当官的人,获 得了名声的人,却承担了身体的 天的砍杀。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 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 也。”(《庄子·养生主》)笼子中的 鸟获得了物质的满足,却承担了 精神的砍杀。不仅身体是一种刑 罚,精神何尝不是一种刑罚呢? 形而下的“天”有无形的刑罚,也 有有形的,有对身体的刑罚,也 有对精神的。 活在得道经验世界的人追 求精神的健全,而对于肉体方 面,看作是天给予的,不过分在 意。对于活在得道经验世界的人 而言,虽然有时候从外表看起来 会苦些,一切生活来源靠自己, 但相对于世俗经验的生活,被人 养在一个笼子里面,尽管从表面 上看来神态安详自若,但并不是 善的。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 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 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 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 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 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 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 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 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 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庄 子·养生主》) 拥有得道经验的人,对于世 俗人来讲,也是很喜爱抓住他们 的。世俗经验生活中的人对拥有 得道经验的人的喜爱虽然源自 内在,但他们的头脑并不能理 解,还执著于圣人的外表。只有 那些拥有同样得道神秘经验的 人才能了解圣人的死亡其实就 是解脱,圣人超越了生死变迁的 影响,圣人是安时而处顺的,是 哀乐不入的。 在这里庄子以哭展现了得 道经验的内容。一个是拥有得道 经验的人有非凡的影响力,但这 种影响力是以“常”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正因为非凡的力量隐藏 在“常”之中,所以会被“秦失”认 为是“友”,用世俗的眼光认其为 “友”,把老聃当做了“人”;正因 为符合常识的情况下有非凡的 智慧,所以“秦失”才会发现老聃 是“非人”。正因为拥有得道经验 的人具有非凡的影响力,所以才 会导致老者和少者把老聃当成 了自己最亲近的人;但因为拥有 得道经验的人同时又是以平常 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老者和少 者才会盲目地哭。 有不同的生死,一种生死中 的“生”是道化自身,是应时而 生,死亡是解脱了刑罚,是处顺; 一种生是刑罚的生,刑罚的死。 有两种哭,第一种哭,只是哭几 下而已,因为死者是解脱了,不 哭是因为了解老聃,尊重老聃; 而不能够了解这个本质的哭,局 限在老聃形体的死亡来考虑问 题,所以是多余的情,成倍的情, 是遁天。 县者,挂也。生命是悬挂在 世界中的。对世界而言,生命是 一个倒影,是一种真实的幻梦。 身体的倒挂需要解救,心灵的倒 挂更需要解救。其中最根本的倒 挂是把属于“天”的东西和方面 当作了人的东西和方面,成了 “我”的。人的生死是天刑,情感 是逃避天刑。心灵是一种颠倒, 需要解除这种颠倒。“指穷于为 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 子·养生主》)养神,养火,这是养 生之主。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修真养性 52
/
本文档为【_养生主_的养生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