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胆囊炎

胆囊炎

2011-06-05 50页 doc 728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09649

暂无简介

举报
胆囊炎胆囊炎 2001年,一15岁男孩患肝胆管结石,求我友治疗,疗效不佳,朋友要我治疗,用方如下: 金钱草30g 玉米须30g 威灵仙12g 鸡内金12g 芦根20g 连钱草12g 虎杖12g 一日一剂,连服十剂,半月后检查,结石消失。不久,另一朋友介绍56岁男性结石病人,以上方加减连服十剂,病人性急,服完即做检查,结果比原来大了一倍,我很羞愧,病人也不满意。百思不解。只得求教传我此方的老先生。老先生听后,对我说:第一例为泥沙性的结石,且年轻正气旺,疗效快。第二例为颗粒性的结石,年老正气衰,宜加扶正药,且十天增大一倍,是药性正常反应...
胆囊炎
胆囊炎 2001年,一15岁男孩患肝胆管结石,求我友治疗,疗效不佳,朋友要我治疗,用方如下: 金钱草30g 玉米须30g 威灵仙12g 鸡内金12g 芦根20g 连钱草12g 虎杖12g 一日一剂,连服十剂,半月后检查,结石消失。不久,另一朋友介绍56岁男性结石病人,以上方加减连服十剂,病人性急,服完即做检查,结果比原来大了一倍,我很羞愧,病人也不满意。百思不解。只得求教传我此方的老先生。老先生听后,对我说:第一例为泥沙性的结石,且年轻正气旺,疗效快。第二例为颗粒性的结石,年老正气衰,宜加扶正药,且十天增大一倍,是药性正常反应,说明结石已经变得松散,趋于分解为小颗粒,再服十剂痊愈的可能性很大啊。但我已无颜在去跟病人联系。 这是我最先治疗的两例结石病人,虽时隔多年。但记忆犹新。 多年前与一医生闲聊,说到疗疾之难,中药不方便,西药名目繁多难定,他说一妇人患胆囊炎买药,各种消炎药都说用过,疗效不佳,似无药可用,无奈之下,取安乃近6片,土霉素12片,嘱分两天六次服用。未料两天后该妇人前来致谢,疼痛全无。后一年,一熟人患胆结石住某人民医院,胆区疼痛半月,至饮食减少,夜不能眠。中西药俱不能止痛,西医云炎不消下来不能手术,其夫商求与我,先畏而不敢应,求之再三,与安乃近6片,土霉素12片,嘱4小时服一次。下午4时许服药。第二天清早其夫登门致谢,云服药半小时疼痛即减轻而眠,汗出湿衣,早起疼痛消失,第三天即手术取出1.5x1.8cm大结石一颗。得此启示,后在中药治疗胆结石时酌加鹅不食草、山苍子根等辛温之品,疗效似更可靠。 我治疗胆结石一般喜欢用张羹梅老师的方子加减;金钱草60克,鸡内金12克,车前子15克水煎,早晚分服,外加硝矾散3克,分三次服,早午晚饭后服。效果很好,一般二十天左右结石可排除,痊愈。 万政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胆囊炎6法 万政主任中医师为原迁安市中医院院长,现为迁安市中医院返聘专家,全国第2批师带徒老中医,从医 40余载,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证,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慢性胆囊炎6法介绍如下。 1清胆利湿法 用于肝胆湿热型。辨证要点为:右胁疼痛,口苦,舌红苔黄,脉濡数。常用方药:茵陈20 g,柴胡10 g,大黄10 g,秦艽12 g,厚朴12 g,茯苓15 g,郁金12 g,木香10 g,白芍药16 g,黄芩10 g,鸡内金10 g,甘草10 g。加减:痛甚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有胆结石者加威灵仙20 g、金钱草30 g、芒硝10 g。 例1李某,女,36岁。1997-12-12初诊。右胁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剧1周,每因饮食不节而发病。刻诊:右胁剧痛拒按,伴脘腹痞闷,纳呆恶心,呕吐黄苦水,溲黄。体温 37.8℃,右上腹压痛,墨菲征(+),肝功能正常,舌红,苔黄腻,脉滑数。B超示胆囊炎。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胆湿热。辨证:患者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蕴结脾胃,郁蒸肝胆,致土壅木郁,则右胁剧痛发作;湿热内阻,胆胃不和,则现脘腹痞闷,纳呆恶心,呕吐黄苦水;湿热下注膀胱则溲黄,舌脉为湿热内蕴之象。治宜清胆利湿。处方:茵陈20 g,大黄10 g,柴胡10 g,厚朴10 g,秦艽10 g,木香10 g,郁金12 g,茯苓15 g,黄芩10 g,鸡内金12 g,白芍药16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并嘱饮食有节。服药8剂后诸症已除,舌脉正常。查体无异常体征,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2疏肝利胆法 用于气滞胆郁型。辨证要点:右胁胀痛,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苔白,脉弦。常用方药:柴胡12 g,陈皮10 g,枳壳12 g,川芎12 g,香附10 g,川楝子10 g,延胡索10 g,厚朴10 g,郁金12 g,木香10 g,白芍药16 g,甘草10 g。加减:气郁化火加牡丹皮10 g、栀子10 g。 例2刘某,女,36岁。1997-07-31初诊。右胁胀痛1年余,加重1周。每因情志不畅症状加重,伴纳呆、厌油腻,查右胁按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B超示胆囊炎,肝功能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气滞胆郁。辨证分析:忧思郁怒伤肝,胆附于肝,肝胆互相里,肝伤胆必受其累,肝胆气机郁滞,疏泄不利,胆腑通降不畅,故发右胁胀痛。治宜疏肝理气利胆。处方:柴胡10 g,陈皮10 g,枳壳10 g,白芍药16 g,川芎10 g,香附10 g,茯苓15 g,木香10 g,郁金12 g,延胡索10 g,砂仁10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并嘱调畅情志,饮食有节。服药12剂后诸症缓解,舌脉正常。查体无异常体征,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3温阳利胆法 用于肝虚胆寒型。辨证要点:右胁隐痛,每因劳累或寒冷发作,伴乏力,舌淡红,苔白,脉弦细。常用方药:吴茱萸10 g,柴胡10 g,干姜10 g,半夏10 g,郁金12 g,延胡索10 g,厚朴10 g,砂仁10 g,白术15 g,茯苓15 g,木香10 g。 例3杨某,女,54岁。1999-09-16初诊。右胁隐痛反复发作7年,每因劳累或着凉发作,伴恶心、乏力,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B超示胆囊炎。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虚胆寒。辨证分析:患者胁痛日久,正气已亏,肝虚阳气不足而致胆寒;肝虚失养,疏泄失常,致右胁隐痛,遇累或着凉使肝虚胆寒加重,故右胁痛发作。《诸病源候论》曰:“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而胁拘紧筋挛。”治宜温补肝阳,理气利胆。处方:柴胡10 g,干姜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陈皮12 g,白芍药16 g,郁金10 g,白术15 g,茯苓15 g,砂仁10 g,厚朴10 g,炙甘草10 g。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原方7剂,诸症缓解。随防4个月未复发。 4化瘀利胆法 用于瘀阻胆络型。辨证要点:右胁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黯,脉沉涩。常用方药:柴胡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2 g,丹参30 g,川楝子12 g,延胡索10 g,木香10 g,郁金12 g,大黄10 g,金钱草30 g。 例4张某,女,62岁。1997-05-20初诊。右胁刺痛时作2年,加重1周,入夜尤甚,纳呆。平素情志不畅。查右胁按痛,墨菲征(+),舌黯,苔薄黄,脉弦。B超示胆囊炎,胆囊结石0.6 cm×0.7 cm。肝功能正常。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中医诊断:胁痛,证属瘀血阻络。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情志不畅,加之砂石阻滞,日久肝胆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停着,阻滞胆道,则发右胁刺痛。治宜化瘀利胆排石。处方:柴胡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楝子12 g,川芎12 g,丹参30 g,延胡索10 g,郁金12 g,木香10 g,鸡内金12 g,金钱草30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22剂后诸症消失,查体无异常。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5寒热并用法 用于寒热互结型。辨证要点:右胁疼痛,伴胸部闷热欲呕,舌淡红,苔腻,脉弦。常用方药:黄连10 g,半夏12 g,干姜10 g,桂枝10 g,党参10 g,白术15 g,木香10 g,郁金12 g,陈皮10 g。 例5张某,女,31岁。1997-09-09初诊。右胁隐痛伴胸闷热欲呕反复发作6个月余。因感外邪发病。刻诊:右胁疼痛,胸部闷热感,欲吐,便溏,舌淡红,苔腻,脉弦。B超示胆囊炎。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寒热错杂。辨证分析:外感寒邪,郁而化热,胸中有热,胆胃有寒,寒热相搏,阴阳升降失调,故发胁腹痛欲呕,胸闷热。治宜寒热并投,升降阴阳。方用黄连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10 g,干姜10 g,党参10 g,半夏10 g,桔梗10 g,木香10 g,郁金10 g,白术15 g,陈皮10 g,炙甘草10 g。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13剂后诸症消失,查体无异常。复查B超肝胆未见异常,病愈。 6养阴利胆法 用于阴虚夹湿型。辨证要点:右胁隐痛,口干咽燥,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常用方药:生地黄15 g,沙参15 g,当归12 g,枸杞子12 g,天门冬10 g,知母12 g,茯苓15 g,猪苓12 g,川楝子12 g,延胡索12 g,白芍药16 g,甘草10 g。 例6张某,女,61岁。1997-05-29初诊。右胁隐痛1年余,加重1周。平素情志抑郁。刻诊:右胁隐痛,伴口干咽燥,两目干涩,两膝酸软,纳呆,大便干,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查:右胁按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B超示胆囊炎。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证属阴虚夹湿。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情志抑郁,日久肝胆郁热化火伤阴,致肝胆经脉失养,则右胁隐痛。治宜滋阴利胆佐以除湿方,用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15 g,沙参15 g,当归12 g,枸杞子12 g,天门冬10 g,知母12 g,茯苓15 g,猪苓12 g,川楝子12 g,延胡索10 g,白芍药10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13剂后症状缓解,舌脉正常,查体无异常,病愈。随访6个月无复发。 体会:慢性胆囊炎好发于中年女性,肝胆疏泄不利,胆腑通降失调,胆汁排泄不畅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疏肝利胆之郁金、木香即木金散各型均可用,本病虚实错杂,应求本医治,不可拘泥于“炎”字而单纯清热。 (陆中新) 黄煌用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病一例 杨某,女,36岁,2002年9月21日初诊。 患者3年前出现右上腹部疼痛,行B超检查显示:胆囊炎,肝囊肿。间断服用西药或中成药,症状时缓时作。此次因上腹部疼痛1个月而就诊,诊见:形体中等,脸色偏暗,皮肤粗糙,上腹部疼痛,纳呆,口有异味,夜寐多梦,腹胀,大便溏,日2次~3次,自觉慵倦,舌红苔黄,脉弦。腹诊:腹部平坦,上腹部触之即痛,压之有明显的抵抗感,腹直肌紧张,两季肋下压之不适。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制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0g,制大黄5g,生姜3片,红枣6枚。7天后复诊,患者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精神好转,大便成形,日1次,继以原方服14剂,诸症均平。 按:西医诊断和腹诊所见是使用大柴胡汤的主要依据,该案值得玩味的是患者初诊时便溏,在服用有大黄的大柴胡汤后却转为正常,针对这一情况黄教授指出,经方组方严密,临床应用时不得随意删减。大柴胡汤中用大黄的指征并不在于大便秘结与否,关键在于腹诊的“心下硬痛”这一重要特征。观仲景原文“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就明确的指出下利而见心下痞硬者,大柴胡汤主之。黄教授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在识证明确的前提下,一般用大柴胡汤原方,只是对生、制大黄的取舍及剂量作适当的调整而已。 治胆囊炎出现胁及肋下红疹之症 侯某某女62岁居民 经医院B超确诊为胆囊炎,输消炎液五天,右肋下仍痛。脉数弦,舌苔薄白属胁痛。 出方:柴胡9 黄芩12 当归12 青、陈皮各10 枳壳10 党参15 川楝子6 元胡10 甘草6 姜二片 枣二枚 三剂 一日一剂 水煎服。 二诊:痛减,但右肋及胁下出现丘状红诊,奇痒难忍。此是用药偏温?还是输液过多?前方加龙胆草10云苓15 茵陈18 滑石(布包)36地肤子15甘草6 药服完,痛止,红诊色淡,隐退。 三诊:二诊方,二剂。愈。 丘状红诊,奇痒难忍:湿热之邪外越,故加龙胆草10云苓15 茵陈18 滑石(布包)36地肤子15而愈。 打嗝顽固难愈预示胆囊炎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它就是膈肌。当受寒冷、饱餐、吃饭过快、吃干硬食物等刺激后,膈肌会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人们就会“呃儿”个不停。 短暂的打嗝也是一种机体保护反应,但如果连续出现或顽固难愈,可能预示胆囊炎等疾病。另外,紧张、恼怒等不良心理状态也常引起打嗝。 分辨打嗝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有个小窍门,即打嗝在24小时内能够缓解,且睡着后自动停止的,多不是疾病引起的,而超过24小时还在打嗝,且睡着还不停止的人,多是疾病缠身。 合方治疗胃溃疡、胆囊炎、胆息肉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的不规律导致一个人患多种消化道疾病是很常见的事。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疾病如果只是按经方来治疗效果未必很好,实际治疗中我体会到可以根据具体表现用药,即病渉何脏腑就用治疗该脏腑的药,也就是合方治疗,当然这些脏腑并非孤立的,也是互相联系的,这从脏腑这间的生克乘侮可以体会到。下面就一例患者的治疗用药作一说明。 患者洪某,男性,40岁,县信用联社财务科主任,患者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饮酒,只隔餐数,不隔天数,也就是基本上每日必饮酒。数年前即患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经胃镜和B超证实。患者以前多以西药为主,经常服用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初服有效,经常服用效果不明显。胃脘部时胀痛,食生冷即腹泻,舌淡苔中后部微腻,脉细滑,小便黄。患者在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正如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食生冷即腹泻,此乃脾胃阳气虚也。患者每日饮酒,酒性湿热,湿热遏阻,胆失疏泄,发为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故患者病渉脾胃和肝胆,而肝胆湿热亦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故治疗应该从健运中焦脾胃和疏肝利胆入手,同时注意清利湿热。处方如下: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6 黄芪15 鹿角霜9 黄芩12 蒲公英15 柴胡12 枳壳12 白芍15 山药15 茵陈蒿20 乳香6 没药6 丹参15 上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虽然一再嘱咐患者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饮酒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此方收效良好,复诊患者自行要求以原方服用,后再开六剂。 分析: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腹胀、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加山药健脾止泻,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黄芩、蒲公英、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疸,解酒毒,乳香、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丹参一味代四物”,活血祛瘀。四逆散调和肝脾、缓急止痛。诸方合用,针对患者的体质(本)和病因(标),所以收效明显。 重用威灵仙治疗胆囊结石 威灵仙性辛咸、温、有毒,入膀胱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瘕积。治疗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积聚、诸骨哽噎。受河南中医学院王孝福老师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时,重用威灵仙配入疏肝利胆、利湿排石之品,疗效满意。   1 资料与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共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且无胆管梗阻或明显感染。结石大者为3.1cm×3.2cm,小者为泥沙样,对结石<0.5cm者直接运用中药,结石大者先行体外震波碎石再服中药治疗。   1.2 方法 基本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青皮10g,甘草6g。湿热重者加黄芩、胆草;胁腹胀痛明显者加川朴、元胡;有时剧痛者加三棱、莪术;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大便筛洗见结石排出或B超检查结石消失。好转:症状消失,莫非征阴性,B超检查结石减少或缩小。无效:症状好转,莫非征阳性,结石大小、数量无变化。   2 结果   22例中治愈14例(其中泥沙样结石4例,<0.5cm的结石6例,配合体外碎石者4例),好转5例,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86.4%。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腹胀痛1月,加重2天为主诉就诊,每因劳累后出现胀痛明显,近2天来疼痛加重且纳差,在当地治疗无好转。诊见右上腹明显压痛,莫非征阳性,舌质黯红,苔微腻,舌边尖有瘀点,脉滑。B超检查胆囊壁厚、毛糙,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光点,大者为0.4cm×0.7cm,确诊为胆囊结石。辨证属湿热内蕴,煎熬成石,治以化痰疏肝利胆排石。处方:威灵仙60g,金钱草30g,鸡内金30g,柴胡10g,郁金10g,枳壳10g,黄芩10g,三棱9g,莪术9g,甘草6g。用药3天,腹部胀痛减轻、大便稀溏,1周后减黄芩继服,2周后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全消。   4 讨论   胆囊结石属临床常见症,发病率达自然人群的10%,患者不引起症状,半数有腹胀、嗳气、厌油,部分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西药口服溶石剂仅治胆固醇结石且疗程长达1~2年,手术切除术对一般患者来说不易接受。祖国医学认为属情志、饮食、虫积等因素致疏泄失常、湿热内生,湿热煎熬而成结石。方中威灵仙能消痰散瘕积,《本草正义》有“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本草纲目》有治“风湿痰饮之病”;金钱草、郁金利胆排石,内金消积化石,柴胡疏肝,枳壳、青皮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合用能增强除湿滞、消痰凝、利胆之力,对胆囊结石有消溶、排出之功。   虽历代医家对威灵仙的毒性说法不一,《开宝本草》认为“无毒”,《本经逢原》认为有“小毒”,但在临床应用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出现. 对素体阳虚之人,当温阳以化其坚积。威灵仙还可以加入对证方中治疗梅核气等病证。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基本方: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威灵仙30克 板蓝根20克 鹿角霜15克 一例胆囊息肉的治疗经过 今日接诊了一位胆囊息肉的患者,老实说,胆囊炎的病人治过一些,但胆囊息肉的病人确实没治过,患者一再要求用中医治疗,因此勉为其难,不能辜负患者的信任,这种疾病可供查询的资料又不多,因此只好就按中医正统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来治疗了。至于是否有效,有待验证。把这个病例发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提供意见,不管中医的还是西医的一概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望大家不吝赐教: 现在把患者的基本情况介绍一下。患者陈某,男性,37岁,职业是建筑承包商人。患者十年前患过黄疸型肝炎(甲肝),已治愈,由于工作劳累,时常发头痛。偶尔饮酒,不抽烟。此次因右胁隐隐作痛半年多,以胀痛为主,痛甚牵引右肩背,于今日在县医院做肝、胆、脾、胰彩超以及肝功能化验。彩超提示胆囊息肉(0.4cm),胆囊壁毛糙.肝功能正常。患者胃纳尚可,舌暗苔薄白,脉弦细。二便正常。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处方如下: 柴胡12 赤芍9 白芍15 法半夏12 鸡内金15 郁金9 醋元胡9 川芎9 公英15 枳壳9 黄芩12 瓜蒌仁15 三棱9 莪术9 当归12 制鳖甲30(先煎)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患者断续服药,今日复诊。自述服药后肩背已不痛,比较舒适,唯余胆囊部位略有不适,舌脉没有较大变化,原方略事加减,以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祛痰化浊为治疗原则。处方如下: 柴胡12 陈皮9 白芍15 法半夏9 鸡内金15 薏米仁30  川芎9 炒枳壳9 浙贝母9 三棱9 莪术9 当归9 黄芪18  制鳖甲20(先煎) 山楂15 甘草9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治一例胆囊息肉 药用: 柴胡12 白芍15 枳实12 水蛭粉9 三七9 火硝6 白矾3 郁金30 炮山甲12 夏枯草50 皂刺30 茵陈30 甘草9 水煎服 70帖痊愈。 胆囊息肉 本人;女,53岁,身高169,体重70公斤,腹部较胖,今年体检查出胆囊有息肉2个,0.3--0.4大,一个是十几年前发现的,吃了100天中药,息肉没有消失但也没有再生长,今年又长出一个。 本人有轻微高血压(2年),轻微脂肪肝(今年发现),乙型肝炎史20多年(肝功能始终正常,有时黄疸高,30左右,乙肝五项1、4、5阳性),绝经约2年。舌苔白、薄,两边有齿痕,舌前有瘀血点4个,舌中有一裂痕。两便正常,睡眠、吃饭正常,血脂略高2.05,血糖、胆固醇正常,血粘稠。血管弹性略差,吃东西容易肚胀,右肋部有时有疼痛感,按大鱼际痛感可消失,人平日精神很好,无其他不良反应。 西医建议我摘除胆囊,我不想摘,请各位高手给一药方,让我不受手术之苦。叩拜。 属于气滞血瘀。试服: 柴胡12 白芍9郁金9 炮山甲9 夏枯草10 皂刺12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6 茵陈12 水蛭粉9(不入煎剂,装入胶囊,每日分三次吞服) 三七粉9(不入煎剂,装入胶囊,每日分三次吞服) 治疗一例晚期胆囊癌经过 十天前,一位亲戚的哥哥晚上来找我,说他的母亲快要死了,现在在床上疼的辗转反侧,呼号哭泣。省里的大医院诊断是胆囊癌晚期,让回来调养,并未给药。现在病人要求吃点中药,所以来找我。我虑及病入膏肓,恐难以回天。亲戚的哥哥说,反正是要死,弄一贴中药满足一下母亲的心愿。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再顾虑,问知病人浑身发黄,腹大如鼓,大便多日未解,小便很少,一天才一两次,而且量少。 遂处方:党参12 白术12 鸡内金8 山楂12 茵陈12 炙甘草6鸡骨草10 金钱草10 木香6 陈皮6 茯苓20 制附片15 一剂。水煎服,每日三次。 不料第二天,亲戚的哥哥又来了,说是昨晚立即煎服中药,药后3个小时,病人就大便通,小便增加,大小便共拉了一痰盂子。疼痛减轻,连说舒服。所以,再来拿两幅中药。 我一听,很感兴趣,就随他前去病人床前查看,见:面色阴暗而黄,确如烟熏之色,色体胖大,舌苔乌黑;腹大如鼓,脐突出。四肢微肿(病人及家属告知四肢肿是消了,昨天很肿的)。精神委顿(但家人告知比昨天好多了),神智尚清。脉之,三部具弦,沉取空虚。 复处方:党参12 白术12 鸡内金8 山楂12 茵陈12 炙甘草6鸡骨草10 金钱草10 木香6 陈皮6 茯苓30制附片25 两剂。水煎服,每日三次。 第五天,应家属邀请,再诊,发现腹部虽然还有水,但是少了很多,脐已不突;精神明显好转,神智清楚,欠身答谢;面色仍然萎黄,色体稍小,黑苔减三分之一。已经不疼。并于早餐时用稀饭一碗,约二两。仍以前方,茯苓加至50克,制附片加至45克。并嘱饮食以稀粥为主,少食多餐。严禁食用大荤之物,以防食复。 当天下午,亲戚(病人的小儿子)从外地打工赶回,至我处询问乃母病情,我具以言之。亲戚问能否痊愈,我说痊愈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至少可以延长病人寿命,减少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他说:那不是一时死不了?我当时并不是很懂他这句话,告诉他,是的,照这样治疗下去,会慢慢恢复的,不过,千万不可急着给病人食用大荤的食物,否则,恐怕会马上复发,加速死亡。 昨天,本来病人家属应该来抓药的,不但没有来,反而听到另外一个消息:病人的小儿子回来后,连续几天到肉店去称肉骨头熬汤给他妈妈喝,称猪肝煮给他妈妈吃,真是很孝顺。可惜老人没有福气,病又恶化了,又不能吃了,疼的死去活来。。。。。。 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肠炎的治疗 许多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后都有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出现,这与失去胆囊的储存和排泄胆汁功能有关,但大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身体恢复可以逐渐消失,少数人持续存在,今日接诊一位患者胆囊切除已有五年症状不但未消失而且有加重的趋势,现把治疗经过发表于下,希望各位就辩证和处方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患者甘全梅,女性,41岁,江西抚州市人。患者于五年前行胆囊切除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一直未愈。每日大便4、5次,腹中时有水鸣音,腹痛即欲解大便,每次饭后即欲大便。大便带粘液如鱼冻状,有泡沫。并且早晨起来时吐白痰带泡沫。怕冷。舌淡苔白微腻,右脉沉细,左脉仅关部可及且带滑象。证属脾虚湿滞,清阳不升。处方如下: 黑附片12 干姜9 党参15 炒白术12 炒苍术9 黄连6 茯苓15 法半夏12 甘草6 白芍15 防风6 柴胡9 陈皮9 藿香12 紫苏梗12 薏苡仁30 4剂 日一剂水煎服两次。嘱患者禁食生冷油腻食物。服完上药后复诊。 患者今日复诊,自述服上药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一般只是上午两次。无腹痛,大便粘液和泡沫明显减少,晨起咳嗽吐痰和泡沫亦已明显减少。舌淡苔薄黄腻,右脉较前有力,左脉寸和尺部亦可触及但不足。因患者服药有口麻及头晕感,故附子只能维持原剂量。效不更方: 黑附片12 干姜9 党参15 生白术15 炒苍术9 茯苓15 甘草9 法半夏12 白芍15 防风6 黄连6 柴胡9 陈皮9 紫苏梗12 藿香12 生苡仁30 4剂 日一剂 水煎服两次。 患者于12月12号三诊时病情有进一步好转,但有感冒症状。三诊处方去黄连加桂枝9克,附子加量至15克先煎。今日患者四诊。言基本上每日大便两次,但昨日可能是晚上受寒的原因大便三次,大便不稀,但便后仍有粘液,粘液较多时就腹痛,但无泡沫。舌淡红苔已退,唯根部略腻。脉较前有力,仍怕冷,晚上睡觉必用电热毯。处方如下: 黑附片20 干姜9 党参15 焦白术15 炒苍术9 茯苓15 法半夏12 白芍15 防风9 羌活9 紫苏12 肉桂6 小茴香6 薏苡仁30 吴茱萸6 4剂 日一剂水煎服。 胆囊癌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胆汁郁积、胆固醇代谢失常、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性激素、X线照射等均可能是胆囊癌的病因。   胆囊癌患者伴胆石病者占60%~90%,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14%,因此一般认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有关。胆汁郁积、胆固醇代谢失常、炎症性肠病、遗传因素、性激素、X线照射等均可能是胆囊癌的病因。   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然而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印度Gupta报告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癌中占2.9%,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8%,而美国在消化道肿瘤中位于直肠、结肠、胰腺和胃后,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囊癌病人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者占90%。   胆囊癌并不罕见,60岁以上女性好发,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病率较高。胆囊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可能由于结石长期慢性刺激,致使胆囊粘膜增生;变性、进而癌变。胆囊癌多发生在胆囊体部,浸润型腺癌最为多见。恶性程度甚高,生长快,转移早且广泛,可直接浸润到邻近的肝脏、十二指肠、横结肠等组织,也可转移到胆囊管及肝门周围淋巴结,尚可通过血循环转移到肺、骨等处。 胆囊癌都有什么症状:  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症状   1、右上腹疼痛。   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 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   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发热 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   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   1、黄疸 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胆囊癌的治疗: 胆囊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和中医药治疗。早期多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但临床所见的胆囊癌大多数为晚期患者,故目前手术切除率很低,切除后的疗效也很差。   胆囊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和中医药治疗。早期多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但临床所见的胆囊癌大多数为晚期患者,故目前手术切除率很低,切除后的疗效也很差。虽然胆道外科目前已有不小进展,但胆囊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却提高不多,因此,治愈胆囊癌的关键在于早期及时作出确切定性的诊断。而实行正确的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在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胆囊癌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晚期胆囊癌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化疗敏感性不高者,若合并中医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一般情况,延长生存期。 中晚期手术后,可辅以中医药治疗,通过扶正祛邪、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使病人体质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化疗与中药全用,可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使病人耐受治疗,同时有疗效相加之功效。放疗时配合中药,可减轻放疗的损伤,促进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增强体质,提高疗效。 胆囊炎 【辨证】肝胆气滞,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理气除湿。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茵陈30克,大黄6克(后下),金钱草30克,麦芽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日服2次。 急性胆囊炎 【辨证】湿热内蕴,肝气郁结。 【治法】清热利胆,理气通降。 【方名】大黄雪金汤。 【组成】生大黄10克,积雪草20克,金铃子12克,郁金10克,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树庄方。 慢性胆囊炎特效治疗方法 【汤剂】:柴胡10g 桂枝10g 干姜10g 瓜蒌仁18g 生牡蛎30g 郁金12g 金钱草30g 龙胆草6g 生甘草6g。如有黄疸加茵陈30g。一日一剂。痛时可每次嚼服生吴茱萸20粒,一日3—5次。 【散剂】:当归30g 生白芍60g 柴胡15g 郁金30g 茯苓60g 白术60g 吴茱萸15g 制香附30g 薄荷10g 炒栀子15g 生甘草15g,共打粉(1月量),装胶囊,日量11g,分2次饭前服,能守服6个月可根除慢性胆囊炎。 ※注:先服汤剂3—10剂后再服散剂效果更佳! 上方系著名中医泰斗朱良春(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现任南通市中医院首席技术顾问、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1917年出生)之处方。 治疗胆囊息肉偏方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汤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功效: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 4、四君子汤处方如下: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甘草6 黄芪15 鹿角霜9 黄芩12 蒲公英15 柴胡12 枳壳12 白芍15 山药15 茵陈蒿20 乳香6 没药6 丹参15 以上药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虽然一再嘱咐患者尽量不要饮酒,但是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饮酒并没有减少,由此可见此方收效良好,复诊患者自行要求以原方服用,后再开六剂。 药方功能: 四君子汤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炎等胆囊疾病。 药方分析: 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黄芩、蒲公英、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疸,解酒毒,乳香、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丹参一味代四物”,活血祛瘀。四逆散调和肝脾、缓急止痛。诸方合用,针对患者的体质(本)和病因(标),所以收效明显。 下面介绍两种胆囊息肉食疗茶饮: 1.原料:山楂、杭菊花、决明子 用法用量: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饮用。 2.原料: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 用法用量:取以上少量放入水杯中,开水冲泡,饮用即可。 胆囊息肉生活饮食 胆囊息肉饮食可简单概括为:注意三餐调理,多吃水果,宜吃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那么到底胆囊息肉患者不能吃什么,能吃什么呢?下面具体讲述一下胆囊息肉患者生活饮食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吃的食物: •多吃水果、绿色蔬菜(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等),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菜类食用之前一定先要洗净,以防吃入蛔虫卵。 •饭菜适合选择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 •多吃些瘦肉、鸡、鱼(除鳗鱼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当,不宜过量。 •多吃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弛胆道括约肌及利胆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 •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苹果、香蕉等。 胆囊息肉患者不适合吃的食物: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忌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咖喱粉及花椒面等。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应禁忌烟酒、油菜和咖啡。 由于这些刺激性物品均可使胃酸过多,胆囊收缩造成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因此不宜食用。 •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蛋黄、松花蛋、鱼子、巧克力等。 •胆囊息肉患者不适合高脂肪食物。 因为高脂肪食物能引起胆囊收缩使胆囊结石嵌顿,如肥肉、猪油、油煎、油炸食品,以及油多的蛋糕、糕点等。 •胆囊息肉患者不要暴饮暴食,它可促进胆汁分泌,胆囊强烈收缩引起发炎绞痛等。 最后提醒大家:胆囊息肉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提醒广大胆囊息肉患者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健,重视饮食调理。 对慢性胆囊炎论述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肋痛的范畴,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多年临床经验下,创立“疏肝利胆汤”,在治疗慢性胆囊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治愈率75%左右,临床有效率85%左右。 基本方(舒肝利胆汤): 柴胡15g 木香10g 白芍15g 枳壳15g 厚朴15g 广叶金钱草30g 川楝子15g 延胡索20g 半夏10g 大黄15g 郁金15g 栀子15g 鸡内金20g 牛胆粉5g黑豆30g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慢性胆囊炎主要分为三个类型: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和气滞血瘀型。在不同的临床病情表现与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辨证施治。细节如下: (1)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腹胀,口苦,咽干,右上腹隐痛,呕吐,急躁易怒,胸闷不舒,嗳气,大便秘结,食欲不振,每于生气后病情加重,通常情况下兼有脾虚表现。以上病症有时单独出现或一并出现。 辨证:面色微黄,舌苔质地暗黄,脉象弦,数。 B超显示为胆囊壁肥厚。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辨证施治,疏肝利胆汤加减。细节如下: 胸闷不舒,嗳气者宜加香附,五灵脂。 大便秘结,实热者宜加重大黄的分量,实热不生津液以至大便秘结者加用增液汤。 大便秘结,气血两虚者宜加党参,当归,郁李仁。 大便秘结,脾不健运,水停湿滞者宜重加生白术。 胆囊肿胀者宜加乌梅。 食欲不振者,宜加砂仁,佛手。 (2) 肝胆湿热型 临床表现:肋痛,食少腹胀,恶心呕吐,口干苦,尿黄赤少或见轻度黄疸。 辨证:舌苔质地红腻,脉象数,洪, B超显示为胆囊壁肥厚。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辨证施治,疏肝利胆汤加减。细节如下: 肋痛者,宜加重延胡索。 食少腹胀者,宜重用鸡内金,加用山楂。 恶心呕吐者,宜将半夏加至15g,或加用竹茹。 口苦者宜加用龙胆草,尿黄者宜加用茵陈。 (3) 气滞血瘀型 临床表现:情绪急躁,易怒,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右上肋可呈剧烈疼痛感,面色发青。 辨证:舌暗紫,或有瘀斑,或苔质较为黄腻,脉象沉涩。 B超显示为胆囊肿大。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辨证施治,疏肝利胆汤加减。细节如下: 情绪急躁,精神抑郁者宜重用郁金,加用石菖蒲。 胸闷不舒,宜将厚朴,枳壳加量。 右腹上肋疼痛,宜加用当归,红花,三棱,莪术。 面青,血行不畅者宜加用赤芍,红花。 疏肝利胆汤方解,组方特点: 中医认为胆附于肝下,肝泌胆汁储藏于胆,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就是说,肝有疏通气机,调节胆汁的功能,并通过这一功能,使全身的气机行畅通达。因此,方中以柴胡为君,木香,白芍,郁金,枳壳,厚朴为辅,疏肝理气,又因慢性胆囊炎多以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发病,所以用金钱草,大黄,栀子,牛胆粉清热,利湿以解实证,另加鸡内金消食导滞,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综合诸药共为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行气导滞。另根据临床经验,用黑豆和牛胆粉配伍应用,对慢性胆囊炎在清热,利湿,解毒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慢性胆囊炎治疗中药方 1.利胆和胃汤   柴胡、青蒿、枳壳、茯苓、郁金、陈皮、半夏各10克,白芍6~10克,威灵仙15~30克,生甘草3克。热甚者重用青蒿:呕吐甚者加竹茹、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期间忌油腻食物。用本方治疗慢性胆囊炎64例,一般服药20剂左右,有效率为72%。(彭家森,《中医杂志》,1984年1期) 2.金铃泻肝汤   川楝子15克,乳香、没药、龙胆草各12克,三棱、莪术各9克,大黄10克,甘草3克。发热加柴胡、黄芩各10克;身目黄染加茵陈30克:呕吐加半夏10克;胆结石加金钱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用该方随症加味治疗胆系感染属于气滞型及温热型者,均有良效。(杜梭宝,《辽宁中医杂志》,1991年第4期) 3.安胆汤   金钱草30~60克,生白芍15克,大黄10克,柴胡15克,茵陈30克。湿重加藿香、佩兰、白蔻仁、碧玉散;热重加黄芩、黄连;胁痛加延胡索、木香、川楝子:腹胀加枳实、厚朴;便秘重用大黄;脾胃虚弱加白术、茯苓、陈皮;纳呆加焦三仙、鸡内金;十二指肠引流脓细胞多者,加虎杖、马齿苋、蒲公英。水煎服,每日1剂。用本方治疗慢性胆系感染获得良好疗效。(余益礼等,《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11期) 4.牛胆散   鲜黑牛胆1枚,黑豆100克,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克。将诸药装入牛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浸透后,焙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2丸,每日3次。1剂药为一疗程:症状消失后继服1剂。用本法治疗慢性胆囊炎76例,服药10~30克,临床症状均消失。(孙希圣等,《新中医》,1988年第5期) 5.化淤舒肝汤   制乳香、制没药、枳壳各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当归10克,乌梅40克,金钱草50克。心烦 口苦有热象者,加黄芩、焦山栀;便秘黄疸者,加龙胆草、茵陈、生大黄、滑石、元明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肉桂、细辛、川连;呕吐腹胀者,加姜半夏、炒鸡内金。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姚岳,《四川中医》,1985年第2期) 6.四金四君汤   金钱草30克,鸡内金、海金沙、郁金、云苓、白术、枳实各12克,柴胡10克,党参8克,甘草、大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总有效率90%。(张蕾,《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7.利胆消炎汤   益母草、茵陈、乌药各30克,枳壳、元明粉各10克,厚朴、甘草、柴胡、黄芩各12克,桃仁20克,大黄(后下)15克。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佛手;刺痛为主者加蒲黄、五灵脂。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临床治疗总效率达93.3%。(陈达天,《当代名医亲献秘验方》) 8.小芩连汤   黄芩10克,川黄连3克,蒲公英、绵茵陈各12克,广郁金、威灵仙、莱豆壳各10克,北柴胡5克,生甘草3克。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各10克;脘胀症满者加马蹄金10克:有黄疸者加金钱草、栀子根各30克。上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再煎服。每日2剂,15天为1疗程。主治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之胁痛。(康良玉,《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金柴汤治疗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往往迁延日久,极难治愈。该证为湿热内蕴胆经,气机不利所致。临床表现:胁肋持续剧痛,右上腹或全腹部硬满、拒按,或胁下可触及包块,口苦咽干,头晕,精神萎靡不振,或者肌肤发黄,色黄鲜明,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燥或有芒刺,或少津无苔,脉弦滑而数。 几十年来,我用金柴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不错。方中我用大剂量的金钱草和柴胡来作主药,配合当归、杭芍、郁金、白术、内金、麦芽用于平肝、顺气、和胃、健脾。实践证明,我的金柴汤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所以拿出与大家共享。 具体方剂: 金钱草 50克 柴胡50克 茵陈 30克 黄芩 10克 当归 10克 白术 10克 杭芍 15克 郁金 10 克 木香 10克 枳壳 10克 神麯 10 克 麦芽 10克 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 自拟柴贝芷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220例分析   笔者自1995年以来,以自拟柴贝芷胡汤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22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中,男102例,女118例。年龄21~71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0年,其中3个月内92例;3个月~1年86例;1年以上42例。临床主要症状以右上腹疼痛为主,部分放射至同侧肩背部,伴上腹胀痛,口苦,纳差,恶心欲吐,恶寒发热,便秘或便腻不爽,肝区触压痛明显,超声检查证实为胆囊炎,其中伴胆结石6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220例均内服加减柴贝芷胡汤,每日1剂,两次水煎服。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10g,茯苓10g,青、陈皮各10g, 白芷10g,玄胡10g,大贝母10g,赤、白芍各15g,郁金10g, 金钱草15~30g,干姜6g,威灵仙15g,甘草6g。 治疗期间忌食油腻、生、冷、辛辣食物,保持良好情绪,注意调适寒温。   1.3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疼痛消失,无不适症状,B超检查胆壁光滑为治愈;疼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减轻或消失为好转;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2 结果   治愈154例,好转66例。服药剂数6~9剂82例,9~21剂76例,21剂以上62例。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2岁,工人,2003年10月4日初诊。因脘胁胀痛不适15天来我院就诊。患者15天来,上腹胀痛不适,右胁疼痛时放射至同侧肩背,在附近诊所拟诊“胆囊炎”,给予静滴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654-2,口服金胆片,治疗1周,症状稍减,2日前因同事聚饮,诸症发作。刻下症:脘胁疼痛,左肩背痛,口干口苦,腹胀,恶心,嘈杂,纳减,溲黄,大便头干尾腻,舌苔黄腻,脉弦。右上腹压痛明显,B超:胆囊壁增厚,水肿,提示胆囊炎。中医诊为胁痛:肝胆湿热,木火犯胃,胆胃不和。治疗宜清肝利胆,和胃止痛,柴贝芷胡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10g,茯苓15g,青、陈皮各10g, 大贝母10g,白芷10g,赤芍20g,玄胡20g,金钱草30g, 生大黄10g,甘草6g,生姜3片, 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3日后复诊,症情大减,遂给予原方3剂巩固。 例2,患者,女,42岁,农民,2004年12月6日来诊,上腹胀月余,在当地卫生院诊为“胃病”,给予服吗丁啉、斯达舒等药无效。刻诊:脘胁痛胀,嗳气,叹息,神倦,纳呆,不能进冷食,便溏,舌淡,苔薄,脉弦细。上腹部压痛,莫氏征阳性。B超:胆囊壁毛糙,提示“胆囊炎”。中医诊断:肝(胆)气滞,土虚木贼。治宜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柴贝芷胡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10g,茯苓15g,青、陈皮各10g, 大贝母10g,白芷6g,玄胡10g,金钱草20g,党参15g,干姜6g, 白术、芍药10g,香附子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5日后复诊,告其症已去大半。继之调治15天,胆囊炎至今未发。   4 讨论   胆附于肝,位于右胁,乃中清之府,贮存排泄胆汁,以助脾胃运化。胆汁贮泄赖于肝之疏泄。情志变化,饮酒过度,过食油腻肥甘,或受寒凉,易致肝胆疏泄失常,使肝胃升降失司,中焦之气失和,运化不健。故胆囊炎病在肝胆,位于右胁,涉及脾胃,或见胃脘症。治宜清肝利胆,理气和胃。柴贝芷胡方中,柴胡、黄芩疏肝胆之气,清胆肝之热,芍药缓急止痛,大贝母、白芷、玄胡清解肝胆郁热,理气和血止痛,为笔者治疗中焦痛证之验药;制半夏、茯苓、青陈皮健脾和胃降浊;佐干姜一则辛开苦降,以平内扰之胆热之气,二则寒中有温,温中暖脾,俾防寒凉过甚而损脾胃;金钱草清肝利胆排石,大黄逐腑清热使浊气得下;用生姜、大枣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胆,清解和胃之功。用于临床,屡试不爽。 胆囊炎验方 绵茵陈30克,大黄、蒲公英、柴胡、生栀子、黄芩各15克, 金铃子、延胡索、枳实、车前子、龙胆草、青黛、木通各10克。 水煎日夜连服。 “以通为用”治疗胆囊炎体会   “以通为用”是指六腑的生理功能以畅通为基础,通则顺,顺则治,治则无病,所谓“传化物而不藏”是也。治疗六腑病症,必须把握住“以通为治”的原则。笔者遵循这一法则,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胆囊炎206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笔者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胆囊炎206例。其中男98例,女10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5岁;病程最长11a,最短2d;兼有胆石症者37例。 1.2 治疗方法   除疼痛剧烈者临时肌注强痛定或度冷丁止痛等对症处理外,全部门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不再应用其他西药。   1.2.1 基本方   柴胡、茵陈、大黄、芒硝、郁金、黄芩。   1.2.2 加减法   肝郁气滞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槟榔、青皮、甘松等;肝胆湿热者加山栀、龙胆草、泽泻、厚朴、蒲公英等;肝阴不足者加当归、白芍、生地、枸杞子、麦冬等;瘀血停滞者加旋覆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兼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路路通、莪术等。   1.2.3 煎服法   每副药(除大黄外)冷水浸泡60min,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5min,此时纳入大黄,再用文火煎煮5min,然后将药倒出;再加水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0min,将药液倒出。2次药液平均分为3次服用,每日1剂,饭后服用。7剂为1个疗程,间隔3d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最多服用4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胆囊彩超检查无明显病理征)197例(95%),好转(症状和/或体征明显减轻,胆囊彩超检查仍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征)9例(5%),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7d,最长27d,平均14.6d。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1993年10月2日初诊。突发右胁肋部疼痛4d,牵及右肩背部疼痛,伴恶心,呕吐黄绿色苦水,口苦,便干,尿黄。在家静滴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来诊。查体:墨菲氏征(+),肝区叩击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数。肝胆脾胰彩超示肝内胆管结石并胆囊炎。中医诊断:胁痛(肝胆湿热)。治则:疏肝利胆,清泄湿热。 处方: 柴胡15g、茵陈蒿30g、青皮12g、川楝子12g、枳壳10g、 山栀15g、黄芩15g、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冲入)、 赤芍15g、香附15g、延胡索15g、半夏10g、甘草9g, 水煎服。1剂痛轻,7剂胁痛消失,共服21剂。 后彩超复查:肝内胆管结石及胆囊炎声像均消失。 平日用金钱草10g、郁金10g代茶饮,每周1剂以预防之。随访至今未复发。   4 体 会   胆为六腑之一,“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囊炎属于祖国医学“胁痛”、“黄疸”等病症的范畴。从生理角度讲,胆囊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其储存胆汁是暂时性的、调节性的,而排泄胆汁才是最终目的。胆汁只有按时顺利地排泄入肠道,才能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才能发挥出胆腑的生理功能,这就要求胆囊必须保持畅通无阻的良好状态,“以通为用”。从病理角度看,胆
/
本文档为【胆囊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