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日·石川三佐男:蟠螭纹精白镜_铭文和_楚辞_

日·石川三佐男:蟠螭纹精白镜_铭文和_楚辞_

2011-06-08 9页 pdf 981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8614

暂无简介

举报
日·石川三佐男:蟠螭纹精白镜_铭文和_楚辞_ “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①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 摘 要:“镜铭”的“穆陈”与“楚辞”的“乱曰”紧密对应,又如唐代皮日休《九讽》中的“嗟吾魄之不返兮,千秋万岁湘中 驰”、“倘灵修之魄有知兮,刷吾耻于下暝”、“又不知吾魂之处兮,永寂寞以悠悠”、“吾将荡其魄兮,骖风軔与轧车”所表达的, 《楚辞》的真相,亦即《离骚》篇的主人公与《九歌》里“美人”与“山鬼”的关系一样,不是“怀王”和“屈原”,而是死者的“魂”“魄” 的反映。 关键词:“蟠螭纹精白镜”;铭文;《楚辞》 中图分类号:I222.3 文献标识码...
日·石川三佐男:蟠螭纹精白镜_铭文和_楚辞_
“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①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 摘 要:“镜铭”的“穆陈”与“楚辞”的“乱曰”紧密对应,又如唐代皮日休《九讽》中的“嗟吾魄之不返兮,千秋万岁湘中 驰”、“倘灵修之魄有知兮,刷吾耻于下暝”、“又不知吾魂之处兮,永寂寞以悠悠”、“吾将荡其魄兮,骖风軔与轧车”所达的, 《楚辞》的真相,亦即《离骚》篇的主人公与《九歌》里“美人”与“山鬼”的关系一样,不是“怀王”和“屈原”,而是死者的“魂”“魄” 的反映。 关键词:“蟠螭纹精白镜”;铭文;《楚辞》 中图分类号:I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8)02-0048-09 收稿日期:2007-12-10 作者简介:石川三佐男(1945-),男,日本秋田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楚辞学者。 陈 钰(197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日语翻译,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化。 一、绪言 提起“镜子”,人们会想起映照容颜、用做脸部 化妆工具的镜子。镜子当然是做化妆用的。可是中 国古代的玉石镜、铅镜和石镜却不是用来化妆的。 玉石镜、铅镜和石镜以及铜镜的最大用途是做礼 器,或者做殉葬品。镜子作为礼器被重用是根据《管 子·轻重乙篇》的“天子迎春带玉监、迎秋带锡监”。 “玉监”及“锡监”的“监”是镜子的意思。无需说明, 这里的镜子当然不是化妆用的镜子,“玉监”(玉镜) 是迎接春天的礼器,“锡监”(锡镜)是迎接秋天的礼 器。迎接春天是指迎接春天的春气(阳气),迎接秋 天是迎接秋天的秋气(阴气)。也就是说,中国古代 的镜子能感应阴阳二气,并被赋予了控制阴阳二气 的魔力。从铜镜的铭文,譬如在《长沙发掘报告》(科 学出版社 1957年出版)中刊登的《规矩镜 52西汉 后 F》的铭文里有“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 道康兮□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去 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从中能 看出镜子与阴阳二气深深相关。“圣人之作镜兮,取 气于五行”尤为明证。这里勿须说明“五行”(金、木、 水、火、土)与阴阳二气的紧密关系。 关于本论文的主题和与之紧密相关的研究成 果,笔者近几年曾发表过《〈岩窟蔵镜〉所收〈渔畋纹 规矩镜〉新考》②。因为包含了一些新的发展的因素, 所以这里我先介绍概要,以为绪言。 在梁上椿编辑的《岩窟蔵镜》第二集(中华民国 35年)“渔畋纹规矩镜”中(图 1,图 2,图 3,图 4,图 5,图6),“天圆地方纹”作为基本宇宙观被大量使 用,第一区配置象征着天界北极世界的“华盖”画 像,第二区配置向着月世界、太阳世界和极乐世界 的“天界的北极圈世界”画像,并且镜子的主题与 “规矩纹”(亦称 TLV纹)的、至下而上、由地下升往 天界的意向一致。 图1“渔畋纹规矩镜” 图2“渔畋纹规矩镜”第一区 第29卷 第2期 2008年3月 云梦学刊 JournalofYunmeng Vol.30,No.2 Mar.2008 图3“渔畋纹规矩镜”第二区 图4“渔畋纹规矩镜”第三区 图5“渔畋纹规矩镜”第四区 图6“渔畋纹规矩镜”第五区 仔细分析,“渔畋纹规矩镜”第二区的玄武神 (羽人)和第三区的河伯神(羽人)全都是地下死后世 界的自然神,这二神的使命是帮助魂魄升天。“渔 畋纹规矩镜”第四区画像中的月世界和太阳世界 就是象征死者魂魄升天途中的世界。升天的终极 世界是比月和太阳世界更遥远的北极星世界,是 有天皇大帝宫殿的世界。那北极的天皇大帝世界 与《楚辞》的太一等宇宙世界相关。“渔畋纹规矩 镜”第五区的画像“射虎”的目的是通过“虎的再 生”乞愿去往天界的“死者的魂魄再生”。1993年,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的墓葬出土 了尹湾简牍《博局纹》,其中神煞由“方”(大地)到 “高”(天界)的意图基本表达了“渔畋纹规矩镜”画 像整体以及方格凹线外整个区域的规矩纹所要表 达的意图。亦与“渔畋纹规矩镜”画像、“天公行出 镜”画像的意图相符合③。可见,“渔畋纹规矩镜”是 乞愿死者魂魄升天和再生而制作的殉葬品。 而且,“渔畋纹规矩镜”中的河伯神画像、“天公 行出镜”中的河伯神画像和汉代的画像石(比如嘉 平三年纪年铭中“河伯出行”的画像石和南阳王庄 出土的“河伯出行”的画像石)中河伯神的使命和任 务,都与《九歌·河伯》篇里河伯神的使命和任务一 致。这些制作“渔畋纹规矩镜”、“天公行出镜”以及 汉代画像石的工匠们有可能根本不了解《九歌·河 伯》篇的世界中关于经学的概念。对《楚辞》的传统 解释因汉代知识分子对儒教的解释而遭曲解,从这 点上可以窥探一斑。 根据梁上椿的说法,“渔畋纹规矩镜”的制造年 代为东汉最盛期(即后汉中期,从外戚抬头等政治 运动来看大约90年~155年左右),然而就后汉镜 的时代区分而言,后汉早期为25年~105年,后汉 中期为 106年~167年,后汉晚期为 168年~189 年 (周世荣《中华历代铜镜鉴定》紫禁城出版社, 1993年),梁上椿所说东汉最盛期亦即周世荣所说 的后汉中期。后汉中期是卢植和马融的门生郑玄 (79年~166年)的全盛期。马融诸书(包括《离骚》 篇)的思想与该时期佛教文化和流行的黄老思想有 关。后汉中期即126年,王逸著《楚辞章句》。王逸的 儿子王延寿在与父亲同赴鲁国观赏画像石后赋《鲁 灵光殿赋》也正是这个时期 (《后汉书·文苑传》之 《王逸传》引《博物志》)。后汉中期是中国画像石的 全盛期。只是王逸在多大程度上享受了这150年前 后的画像石文化的鼎盛繁荣迄今尚存疑问。汉镜的 画像也一样。可以认为王逸《楚辞章句》中除《天问》 篇,后汉的画像石和汉镜的文化在楚辞学上均没有 反映。因此,如果说“渔畋纹规矩镜”和王逸《楚辞章 句》同属后汉中期的话,整理文化资料时可以归为 一类。本论文的“蟠螭纹精白镜”也一样。“渔畋纹规 矩镜”的出土地安徽省寿县是淮南王刘安经营的地 盘。《楚辞》离骚篇中的寿县是淮南王刘安至武帝在 历史上初次登场的地方。“渔畋纹规矩镜”是《楚辞》 主要作品的发源,这点尤须注意。根据以上研究,本 文试考证“渔畋纹规矩镜”和同类的“蟠螭纹精白 镜”,并探究“蟠螭纹精白镜”铭文与《楚辞》的关系。 “蟠螭纹精白镜”多属于“精白镜”一类(战国时 期开始经历秦、汉、后汉期),从图纹上可分为“蟠螭 纹精白镜”、“重圈纹精白镜”、“连弧纹缘重圏清白 镜”和“连弧纹清白镜”等类。本文研究这些相关的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 49 出土资料以及对于这些出土资料已经进行过怎样 的研究、取得过哪些研究成果。④本文与以往的研究 有所不同。1993年,根据江苏省连云港市温泉镇尹 湾村西南墓葬出土的尹湾简牍《博局纹》,最新的研 究成果神煞都采用由“方”(大地)到“高”(天界)的 程序。有关“蟠螭纹精白镜”则综合探究了“天圆地 方纹”、“规矩纹”、“蟠螭纹”“莲·parumetto纹”、“飞 禽纹”、“涡卷纹”和“精白镜”等铭文。相对于以往对 精白镜及其铭文的研究,汉镜作为副葬品、其铭文 所表达的箴言性、类型性、惯用性、不完全性等方面 还注意得不够,本文的论证更多地考虑镜与阴阳二 气的关系(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更多地进 行综合比较,更着重于对副葬品和出土情况的考 察。只是,仅就“精白镜”的铭文而言,其数量之庞 大,镜群之规模,理解起来都十分不易。我想,以往 有关“蟠螭纹精白镜”的研究,因尹湾简牍《博局纹》 中没有反映出最新情报,所以有必要从根本上重新 评估。 “蟠螭纹精白镜”的铭文和画像的实物资料收 藏在瑞典的资料馆,不容易以实物进行分析研究。 只好利用瑞典本哈多·卡尔格伦在论文《HUAI AND HAN》中刊载的照片资料。照片资料上铭文 和画像的图案确实有些模糊。相对于秦末《隔离式 重元铭四叶四螭镜》(梁上椿《岩窟蔵镜》第一集)、 前汉初期《双圏铭蟠螭纹镜》(泉屋博古馆《删订泉 屋清赏》《镜鉴》)、以及数量庞大的前汉《精白镜》群 等等,本论文说不定提供了一些新的观点。 二、“蟠螭纹精白镜”外观 本文的依据是 1941年瑞典本哈多·卡尔格伦 (汉名高本汉)在论文《HUAIANDHAN》中⑤收录的 “蟠螭纹精白镜”(图 7,图 8,图 9)(BMFEA,No.13, PI.57,F19)这一画像镜。由题目可推知该画像镜出 土于淮水流域或汉水流域,但从镜的类型来分析应 出自于后汉中期。与 1939年 6月《Burlington Magazine》上发表的 Sedgwick Collction的“蟠螭 纹精白镜”类似⑥。该“蟠螭纹精白镜”背面轮廓大致 如下: 该画像镜中央为正方形(方格),外周为圆形, 中央正方形和外周圆形之间镶嵌着规矩纹(TLV 纹),中央正方形内钮的侧边饰有二只动物(一对蟠 螭纹),中央正方形内刻有“内清质以昭明兮”,而圆 形外周刻有“洁精白而事君兮”的铭文。 仔细看,该画像镜配饰的跳动性的旋涡纹与龙 的种类———蟠龙和螭龙居住的世界相关,中央正方 形内带内侧配有 parumetto纹⑦ (莲花·parumetto 纹),可能与天上北极世界的“华盖”有关,花瓣的纹 样朝向是由四周及钮。而那对蟠螭纹则朝向相反, 有一边构造清晰,另一边却模糊不清。正方形内带 外侧饰有飞禽群,有的飞禽衔着弯曲的小树枝(是 北极世界的北斗星的象征)。而规矩纹的V形和L 形之间是头部有些破损的龙的图样(蟠螭纹)。 综上所述,对比汉代的类型镜,该画像镜“蟠螭 纹精白镜”的主题为“天圆地方纹”(表达天圆地方 观、阴阳观)、“规矩纹”(表达天地、由地及天)、钮周 边一对“蟠螭纹”(表达阴阳和蟠璃龙的飞翔力)、 “蟠璃”、“飞禽类”(表达飞翔和遨游),而中央正方 形内带雕刻的“内清质以昭明兮”的铭文,和外周圆 形外带“洁精白而事君兮”的铭文也紧密切题。 三、“蟠螭纹精白镜”的规矩纹 研究该《蟠螭纹精白镜》规矩纹的特性,首先须 理解“天圆地方纹”的基本意义。《吕氏春秋·十二纪 序》记述“大圆在上,大规在下”,《淮南子·天文训》 记述“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同本经训记有“戴圆履 方”,《晋书·天文志》有“天员(天圆)如张盖、地方如 棋局”的思想,可以说把宇宙的基本构造平面化了。 “规矩纹”和天圆地方纹有不可分的关系。只是该规 矩纹还有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以“博局”为 首的“六博”、“石盘”、“石棺”、“炉”、“渔畋纹规矩 镜”、“蟠螭纹精白镜”、“方面规矩四神镜”等等因何 被大量使用,这一点至今不明。 由尹湾简牍《博局占》,这一大问题由此仿佛得 到解答。看看曾蓝莹《尹弯汉墓〈博局占〉树牍试解》⑧, 和李解民《尹弯汉墓〈博局占〉木牍试解订补》⑨等等 研究成果,和上田岳彦、铃木直美的《尹湾汉墓〈博 局占〉的方阵构造———博局纹系谱解明之一解》⑩, 铃木直美的《博局纹与宴饮六博图———其特性与前 汉末的流行要因》○11,大体所述如下: 该《博局占》由表示日期六十干支的博局纹和 神煞组成,日期和神煞是对照使用的日择占卦。神 煞分“方、廉、楬、道、张、曲、诎、长、高”九种(与天地 分为九层的思想相关),应用到六十干支中。神煞的 位置就是六博游戏中棋子落子的地名。看图便知, 中心的四角形内大写的“方”字就是大地,而角落的 “高”字即高地。总之“博局占”的神煞表达由大地升 往天空,博局纹则是天地间的媒介。 现在,根据以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地的“方” 到天空的“高”经由六个途径,具体而言,譬如“方” 丙午(43)―“廉”丁未(44)―“楬”戊申(45)―“道” 2008年云梦学刊50 己酉(46)―“张”庚戌(47)―“曲”辛亥(48)―“诎” 壬子(49)―“长”癸丑(50)―“高”甲寅(51)。而规矩 纹(TLV纹)则是升天途上不可或缺的图纹。 可以说,该“蟠螭纹精白镜”规矩纹极大程度地 暗示了以下可能性:表现天地间九层的“方、廉、楬、 道、张、曲、诎、长、高”,表示日期的“六十干支”,其 纹理与《博局占》一样,是天地之间的媒介,象征由 大地向天空的飞升。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博局》里描绘的从大地趋向天空的云气、飞禽,“蟠 螭纹精白镜”中的蟠螭纹、蟠螭、飞禽以及衔着象征 北斗星的小树枝的飞禽都是如此。因此“蟠螭纹精 白镜”的规矩纹作为天地之间的媒介,暗示着由大 地向天空的飞升这一结论应该是不错的。 四、“蟠螭纹精白镜”的蟠龙和螭龙 该“蟠螭纹精白镜”中央正方形内钮周边雕刻 有二匹动物、蟠螭和飞禽群。这些蟠螭和飞禽群被 认为是天地之间的媒介,与象征由大地向天空飞升 的规矩纹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文献资料,龙、 蟠龙和螭龙大致有如下特性: 《管子·水地》篇:“龙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 化蚕蛹,欲大则极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沈则入 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扬雄《客难》篇:“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 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路史·后纪》引《归藏·郑母》经:“明夷曰,昔夏 后启,上乘龙飞,以登飞天。皋陶占之曰,吉。” 图7“蟠螭纹精白镜”部分 图8“蟠螭纹精白镜”部分 图9“蟠螭纹精白镜”部分 图10“重圏清白镜铭文”部分 《论衡·龙虚》:“龙无尺木不能升天,谓龙从木 中升天”。“世称黄帝骑龙升天。”“世谓龙升天者,必 谓神龙。不神,不升天。升天,神之效也。” 《说文》龙部:“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 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广雅》释“鱼”:“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 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 螭。” 《九章·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 兮瑶之圃。” 《离骚》:“驾八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麾蛟龙以梁津兮。” 《晋书·乐志》:“潜龙升天路。” 傅玄《洪业》:“潜龙升天路。” 《咏萧史》诗:“萧史爱长年,嬴女老童颜。火粒 原排弃,霞雾好登攀。龙飞竟天路,凤起出秦关。身 去长不反,箫声时往返。” 潘岳《故太常任府君书赞》:“龙升天路。” 鲍照诗:“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 皮日休《九讽》:“吾将乘青螭而驾白虬兮,将谒 帝而诉神之累。” 可以确信,这些龙、蟠龙、螭龙作为自然神在天 地间自由飞翔,《楚辞》记载:主人公欲乘青虬和白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 51 螭,欲借蛟龙之力,欲乘八龙往渡天界。从扬雄《客 难》篇中“翠虬”、“绛螭”、洛阳卜千秋墓纵剖面图中 要飞越昆仑山岭的龙和飞禽、沂南古画像石墓中八 角柱画像的龙和飞禽也可以考证其飞翔力。洛阳卜 千秋墓中被葬者夫妇魂魄乘坐飞禽升往天界的壁 画被雕刻在墓顶,夫妇头部两侧各自放置着“蟠螭 镜”、“昭明镜”,与其它殉葬品显著不同。这是“蟠螭 镜”用做死者魂魄升天的神器的明证○12。蟠龙和螭龙 拥有巨大的飞翔力,是卡尔格伦从汉代的画像镜中 整理了五十余类蟠璃纹的菱形雷纹后得出的结论。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升仙图也可以得出菱形雷 纹是雷神的象征,与龙一体,是死者魂魄升天的载 体这一结论。 可以推断,该“蟠螭纹精白镜”中规矩纹和蟠螭 纹被重点描画是因为该镜的主题,也就是蟠龙、螭 龙和其他飞禽必须拥有巨大的飞翔力。这与《楚辞》 主人公“驾青虬兮骖白螭”、“驾八龙之蜿蜿兮”相 关,值得注意。 五、“蟠螭纹精白镜”的铭文和《楚辞》 该“蟠螭纹精白镜”中央的正方形内环雕有“内 清质以昭明兮”的铭文,外周的圆形环带雕有“洁精 白而事君兮”的铭文。考证实物实在不易,即使在电 脑画面上扩大到最大限度,也有一些地方不甚明 了。整个铭文除了全文押韵以外,每奇数句句末都 使用了助词“兮”。关于“重圏精白镜”铭文群的顺 序,存在两大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应先由外带外周 的“洁精白而事君”开始,接着中央正方形内带的 “内清质以昭明”念,而反过来另外一部分学者则认 为应由中央正方形内带的“内清质以昭明”开始,接 着外带外周的“洁精白而事君”来念。 然而1981年,根据北京傅大卣著《中国历代古 铜镜图录》中所收“内连珠八角纹素边清白而事君 镜”的拓影,内带的铭文起首附有一个圈点“?内清 质以昭明兮”,外带的铭文起首附有二个圈点“: 洁精白而事君兮”(图10)。应该说由圈点一向圈点 二顺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从圈点二向圈点一逆 接则难于理解。参照这一情况,“重圏精白镜”的铭 文群应该先从中央正方形内带的“内清质以昭明 兮”念起,接着念外带外周“洁精白而事君兮”的铭 文。 该“蟠螭纹精白镜”铭文也一样。“蟠螭纹精白 镜”正方形的内带铭文是“内清质以昭明兮,光辉象 夫日月;心忽扬而原忠兮,然雍塞而不彻。穆陈”,外 带铭承接内带铭末尾的“穆陈”(相当于《楚辞》的 “乱曰”)。尤其是从铭文“内清质以昭明兮”开始,以 “ · ”“ :”的圈点符号匠心呼应,这亦应是该判断 得到认同的主要原因。 该“蟠螭纹精白镜”的铭文即使在电脑画面上扩大 到最大限度也难以辨认铭文的全部文字,不过,以W· PercevalYetts译解在Sedgwick Collction的“蟠螭 纹精白镜”的相类铭文做为参考的话,文字如下: (内带铭) 内清质以昭明兮, 光辉象夫日月; 心忽扬而原忠兮, 然雍塞而不彻, 穆陈。 (外带铭) 洁精白而事君兮, 怨阴欢之弇明; 彼玄锡之流泽兮, 恐疏远而日忘美人。 怀气美之穷嗤兮, 外承欢之可说; 慕窈窕之灵景兮, 愿永思而毋绝。 可以看出,该“蟠螭纹精白镜”不仅铭文押韵, 而且助词“兮”的运用整然有序。在词句和意义上 “蟠螭纹精白镜”铭文与《楚辞》的诗句极为相似。譬 如“镜铭”的“穆陈”与《楚辞》的“乱曰”,“镜铭”的 “洁精白而事君兮”与《楚辞》的“竭忠诚而事君”、 “伏纯白以死直兮”、“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 词”(王逸注:言己愿复指语二十八宿,以列己清白 之情,告诉五方之帝,令受我词而听之也)、“伏清白 以逍遥兮”,“镜铭”的“恐疏远而日忘美人”与《楚 辞》的“思美人兮”,“镜铭”的“慕窈窕”与《楚辞》的 “子慕予兮善窈窕”,“镜铭”的“然壅塞而不彻”与 《楚辞》的“惜壅君之不识”、“道壅绝而不通”(王逸 注:言己欲竭忠谋、谗邪壅塞、而不得达),“镜铭”的 “慕窈窕之灵泉”和《楚辞》的“从彭咸之遗则”(王逸 注:彭咸、殷之介士不得志投江而死者也)等皆为典 型事例。因此孙星衍在《续古文苑》(卷一四)中指出 “其文体似楚骚”,认为“蟠螭纹精白镜”出土于淮水 流域或汉水流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而且,“镜铭”的“壅塞”从侧面反映了君臣间的 语言。譬如,《管子·法法》的“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 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至谓之牵,令入而不至 谓之瑕,牵瑕壅塞之事君者,非敢杜其门而守其戸 2008年云梦学刊52 也。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用谓之塞”,以及《明 法》解的“下情求而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 之侵。故夫减侵塞拥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的 “壅”、“塞”、“壅塞”,同“令出而留谓之壅、下情不上 通谓之塞。赏罚之所立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 朋党而劫杀之”的“壅”、“塞”、“壅塞”;《韩非子》主 道的“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 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荀 悦《前汉纪》昭帝纪的“有王主、有治主、有存主、有 衰主、有危主、有亡主。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追 欲,不愿礼度,出入游放,不拘仪禁,赏赐行礼,以越 公用,忿怒施罚,以逾治理,遂非文过,知而不改,忠 言壅塞,直谏诛戮,是谓亡主”的“壅”、“壅塞”;前汉 严忌悲叹时命的“志沈抑而不扬,道壅塞而不通兮” 的“壅塞”等都是其例。 但是《隋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引《洪 范五行传》的“火者南方,阳光为明也。人君向南,盖 取象也。昔者圣帝明王,负扆摄袂,南面而听断天 下。揽海内之雄俊,积之于朝,以续聪明;推邪佞之 伪臣,投之于野,以通壅塞,以顺火气”的“壅”、“壅 塞”却是与“气”相关,并且《读礼通考》卷八十五也 有如下事例:“若乃钉魂于棺,闭神于椁,浮精于沈 魄之域,匿游气于雍塞之室,岂顺鬼神之性,合圣人 之意乎?” 这里,“雍塞”(壅塞)的概念是“魂”和“魄”,必 须理解为阳气(君)和阴气(臣)的关系。也就是需要 理解“精白镜”里惯用的“雍塞”即“魂”和“魄”的关 系,亦即阳气(君)和阴气(臣)的关系。 该“镜铭”的语言关乎君臣关系由《楚辞》的“竭 忠诚而事君”、“伏精白以死直兮”、“指列宿以白情 兮、诉五帝以置词”,王逸解说“言己愿复指语二十 八宿,以列己清白之情,告诉五方之帝,令受我一词 而听之也”可以得到证实。尤其要注意的是无论《楚 辞》还是“镜铭”,两者的文言均包含主人公向天空 诸神哀诉的含义。 首先,《九章·惜诵》篇有“竭忠诚而事君”的诗 句,紧接之前“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 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乡服,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使听直”,这也是向天空诸神哀诉的明证。 “吾将乘青螭而驾白虬兮、将谒帝而诉神之 累”,皮日休《九讽》正是此意。进一步而言,《楚辞》 的主人公漫游天界也是向天空诸神哀诉的佐证。具 体地说《九章》诸篇的主人公悲誓飞天,彷徨于地。 在《悲回风》篇中通过昆仑和岷山达到飞升天界的 飞翔力。《离骚》篇的主人公灵均第一次经由地上― 重华(九疑)―苍梧?悬圃―扶桑?咸池―闾阖(天 关?天门)―白水?阆风?春宫的路径前往天界,第二 次经由九疑―天津―西极―流沙―赤水―不周山 ―西海―西皇―皇天到达天界。原本《离骚》篇的主 人公灵均(诗中自称“吾”、“余”,表达主人公阴阳两 界的存在)如“惟庚寅吾以降”所描述的,是从天界 降临于地上世界的,再次升天当是必然。《远游》篇 的主人公承《离骚》篇一般,从故居经由南臬自本― 丹丘?不死之旧乡―汤谷―九阳―南州―闾阖―太 微?帝宫?重阳?太仪―微闾―句芒?太皓?蓐収(西 海)―南疑―寒门?増水?玄冥―列缺―泰初,信步 天界。因此譬如《楚辞》里使用的“日月”、“忠”、“壅 塞”、“纯白”、“事君”、“疏远”、“窈窕”等的语言除关 乎君臣关系之外,还包含着向天空诸神的哀诉这一 要素。说起君臣关系,“升魂为贵、降魄为贱”(《关尹 子》四《符》篇,“君为阳、臣为阴”(《春秋繁露·基义》 篇),“阴,臣也。阳、君也”。(《涉江》),“神阳气,君象 也。”(《诗泛历枢》宋均注),“气升太一,精沦九泉。” (郭璞《释天地图赞》)是不可或缺的事例。还有《读 礼通考》卷八十五“雍塞”,(壅塞)的对象是死者的 “魂”和“魄”。虽然时代已经不同,不过,还是可以注 意看五代刘筠的《病》诗中“不因九奏清尘耳,天路 应迷简子魂”(《西昆詶唱集》)的句例。这里说的“九 奏”除了与《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临死时(昏迷五 天)的九奏万舞有关系以外,其使用的庄重歌舞音 乐还与《楚辞》《招魂》篇相关,“清”与清魂(精魂)相 关,“天路”是通往天界的道路,与《楚辞·山鬼》篇里 的天路相关,“魂”与“清”(精魂)有关。据说“不因九 奏清尘耳、天路应迷简子魂”描述赵简子临死的状 态,如果不是正统的九奏万舞,精魂或许成为尘土, 其灵魂在天路也会彷徨迷惑的。魄和魂的关系就是 如此紧密。 关于“镜铭”如下所述。“蟠螭纹精白镜”铭文里 的“日月”、“愿忠”、“壅塞”、“精白”、“事君”、“疏 远”、“美人”、“窈窕”等语言,与《楚辞》一样,除君臣 关系之外,还包含着向天空诸神的哀诉。举具体例 子,外带铭的“君”和“美人”只是一种避讳表现,没 有特指的对象,很可能指的只是死者的阳魂。这与 《九章》诸篇“君”“美人”的关系也符合,需要注意。 至少关于“镜铭”的“君”“美人”,用传统的楚辞学来 解释为楚“怀王”于理不合。《诗经》诸篇中为避讳称 祖先的灵魂为“君子”○13,汉武帝哀悼亲信车子侯的 死作诗“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云笈七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 53 签》卷一百十引《洞仙传》车子侯),避讳表现死者的 灵魂“至人”也应该注意。另外,外带铭末句前的“慕 窈窕之灵景兮”(灵景即灵京),主人公一边体恤自 己窈窕肉体,一边切盼灵魂升往天界。同样,外带铭 末句的“愿永思而毋绝”是渴望魂灵升天向尊者的 哀诉。只是这些铭文就汉镜作为殉葬品描述得多, 有不完全性。并且该“蟠螭纹精白镜”铭文由天圆地 方纹、规矩纹(天地之间的媒介,表达由地及天)、一 对蟠螭纹以及蟠螭、飞禽类的画像(表示巨大的飞 翔力)自然而然既定了其主题思想。因为该画像镜 的铭文包含着主人公对天界诸神的哀诉,规矩纹表 达了蟠螭和飞禽类引导飞往天界的可能性。这由一 只衔“北斗星”的飞禽,和中央正方形内带内侧象征 天空北极世界的“华盖”的莲花·parumetto纹得到 暗示。“蟠螭纹精白镜”的制作明显地表达升天的意 向。反过来即便只谈铭文,也不能说天圆地方纹、规 矩纹和蟠螭等画像的意向与此无关。 总之,楚地出土的汉镜中“天公行出镜”、“渔畋 纹规矩镜”是描述死者的魂魄由玄武、河伯、天公等 引导升往天界,“蟠螭纹精白镜”(群)也与《楚辞》的 文化悉悉相关,这是同一文化基盘的必然结果,上 述考察结果应当说是妥帖的。 六、结语 本文考证的“蟠螭纹精白镜”出土于淮水流域 或汉水流域,照类型镜区分制造年代应为后汉中 期。画像镜的“天圆地方纹”将宇宙的基本构造平面 化了。“规矩纹”(TLV纹)、天地九分的“方、廉、楬、 道、张、曲、诎、长、高”以及表示日期的“六十干支” 都与天圆地方纹有不可分的关系。其纹样与尹湾简 牍《博局占》一样,成为天地间的媒介,暗示着由大 地往天界的飞升。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博 局》描述了大地往天界飞升的云气,也充分证实了 这点。该画像镜中规矩纹与“蟠螭纹”被重点描画, 是因为画像镜的主题要求蟠龙和螭龙及其他的飞 禽类必须拥有巨大的飞翔力。除了蟠螭纹以外,蟠 螭和飞禽、衔着象征北斗星小树的飞禽也证实了这 点。由该画像镜的“铭文”可见多把汉镜用作殉葬品 归类是极不完全的。“铭文”中的“日月”、“愿忠”、 “壅塞”、“穆陈”、“精白”、“事君”“疎远”、“美人”、 “窈窕”等主要用语与《楚辞》的词句对应,与《楚辞》 同样,除关乎君臣关系之外,还包含着向天空诸神 的哀诉这一要素。譬如“壅塞”与“魂魄”(阳气·阴 气)等问题深深相关,正如《读礼通考》卷85“若乃钉 魂于棺,闭神于椁,浮精于沈魄之域,匿游气于雍塞 之室,岂顺鬼神之性,合圣人之意乎”所说的那样。 “铭文”的宗旨是镜子的主人向天界诸神哀诉,是借 “规矩纹”表达地上飞往天界的经过,且必须借助蟠 螭和飞禽类的力量。其宗教性和符咒性与《楚辞》的 宗教性和符咒性完全相同。“穆陈”和“乱曰”更是一 样。 总之,该“蟠螭纹精白镜”的主题是死者的魄 (阴气·臣)向飞往天界的自己的魂(阳气·君)盘旋哀 诉,向天界诸神哀诉以感动诸神,达到升天的目的。 其最终目的当然是魂魄归为一体,以期再生复活, 达到永生。“蟠螭纹精白镜”与其他“天公行出镜”、 “渔畋纹规矩镜”一样,纯粹是作为殉葬镜而被制 造,被使用。这《楚辞》的内容以及《楚辞》的发祥地 一样,被认为是同一文化基盘的必然结果。 与以上的考察相关联的,《焦氏易林》有“登昆 仑、入天门、过糟丘、宿玉泉、开蕙观、见仁君”(“师” 之第七“姤”?“革”之第四十九“困”?“震”之第五十 一“革”),也有“骑龙乗凤、上见神公、彭祖受制、王 高赞通、巫咸就位、拜寿无穷”(“家人”之第三十七 “剥”)、“骑龙乗凤、上见神公、彭祖受制、王乔赞通、 巫咸就位、拜寿无穷”(“未济”第六十四之“小畜”), “蟠螭纹精白镜”主人公顺利地到达了理想天界。 “天门九重,泽内难通,明坐到暮,不见神公” (“巽”第五十七“比”)也是这个意思。 《焦氏易林》极有可能正确继承了《楚辞》文化 和楚地送葬文化。 首先,《焦氏易林》的“骑龙乘凤”与“蟠螭纹精 白镜”的“蟠螭纹”、飞禽类对应。“龙凤”、“蟠螭”拥 有巨大的飞翔力,是为了帮助主人公的升天而存 在。还有,《焦氏易林》的“天门九重”与天地间分为 “九层”思想以及上述的九种神煞“方、廉、楬、道、 张、曲、诎、长、高”紧密关联。 《焦氏易林》中的“天门”与《楚辞》《大司命》篇 里的“天门”、离骚篇里的“闾阖”(天关·天门)相对 应。《焦氏易林》中的“仁君”与《楚辞》里的“君”、“美 人”,“蟠螭纹精白镜”铭文里的“君”、“美人”相对 应。宋均注《诗泛历枢》“神,阳气君象也”可以作为 参考。《焦氏易林》中的“彭祖”、“巫咸”与《楚辞》诸 篇“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 骚》、“指彭咸以为仪”《抽思》,以及“思彭咸之故也” 《思美人》、“照彭咸之所闻”、“托彭咸之所居”《悲回 风》中的“彭铿”、“彭祖”、“巫咸”可能同为一体。并 且,升天之人与“彭铿”“彭祖”“巫咸”等同列于神前 “拜寿无穷”的再生复活之理想境界与“天公行出 2008年云梦学刊54 镜”、“渔畋纹规矩镜”、“蟠螭纹精白镜”、“长沙马王 堆汉墓出土帛画(升仙图)”、《楚辞》诸篇等拥有相 同主题。《涉江》里有“登昆仑兮食玉英、吾与天地兮 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是《楚辞》诸篇主人公的初 志,是最终理想。这里需要注意祈望升天的《楚辞》 中的主人公就如《九歌·山鬼》里“子慕予兮善窈窕” 的“子”和“予”的关系一样,有阳(魂)和阴(魄)二者 的存在。《离骚》里“惟庚寅吾以降、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的“吾”、“余”,“忳郁邑 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里的“余”“吾”都是具 体例子。总而言之,庚寅之日,主人公“吾”“余”从天 界降临地界,且“余”失其志,“吾”转瞬间陷入困境。 不仅《山鬼》和《离骚》记载了此事,《搜神记》卷一收 录的与楚辞文化相关的《淮南操》“我”(吾)、“余”似 乎也适用该例。 明明上天,照四海兮。 知我好道,公来下兮。 公将与余,生羽毛兮。 升腾青云,蹈梁甫兮。 观见三光,遇北斗兮。 驱乘风云,使玉女兮。 而且这里说的“我”(吾)和“余”即淮南王刘安的 “魄”和“魂”,那来自天界引导主人公升天的“公”(八 仙)、主人公自天界降落下界的描述与《离骚》起首的 “惟庚寅吾以降”相对应。这应该是相对以往《楚辞》 理解的重大更新○14。无论如何,离骚篇的“吾”、“余”, 《淮南操》的“我”(吾)、“余”的理想和悲愿即便一旦 离散最终还是要再次相见。“蟠螭纹精白镜”铭文有 “愿永思而毋绝”也表达了即便一旦离散也终将再会 的强烈愿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传统学问存在很大 差异的新论点也可以说是籍由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考 古资料学这一说毫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 仅要依靠传统的文献资料研究,更应该重视实地、实 事资料,更有必要科学地探求事物○15。 本文考证的“蟠螭纹精白镜”、“天公行出镜”、 “渔畋纹规矩镜”、“尹湾简牍博局占”、“长沙马王堆 三号汉坟出土博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 等等的考古出土资料,果真如实地反映了历史,与 传统的文献资料相一致吗? 注释: ①本文是日本道教学会《东方宗教》第 108号(2006年 11月)刊 载“《蟠螭纹精白镜的铭文和〈楚辞〉》”论文的汉语版。文章和插 图皆有增补。 ②拙稿《〈岩窟蔵镜〉所收〈渔畋纹规矩镜〉新考》在福井文雅博士古 稀纪念论文集《亚洲文化的思想和礼仪》(春秋社·2005年6月)上 登载。意外的是半年后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第27卷第1期 (2006年 1月)全文刊载了该学院国际交流处长陈钰翻译的拙 稿《东方文化的礼仪———〈岩窟蔵镜〉所收〈渔畋纹规矩镜〉新考》。 相关资料有2004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 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发表的《从渔畋纹规矩镜画像中所 看到〈楚辞·九歌〉世界》(汉语版·日语版)。 ③相关“天公行出镜”的考证拙稿有《关于魂升天的符咒器———汉 镜———以河南出土的“天公行出镜”为例》(石川三佐男著《楚辞新 研究》汲古书院·2002年 12月),有《从天公行出镜的画像看〈楚 辞〉九歌的世界》(中国屈原学会编《中国楚辞学》第 5辑·2004年 7月)等。 ④“精白镜”铭文的相关解释主要有:钱坫《浣华拜石轩镜铭集录》 (卷 1):“此忠臣节士,立志明义,无以自发,作此镜以示意者也”。 孙星衍《续古文苑》卷十四:“其文体似楚骚”。驹井和亲《中国古镜 研究》(“汉镜铭文”与楚辞文学):“我认为以精白镜、蟠璃镜的铭 文来看,镜的制造深受楚辞文学的影响,产自于同情屈原生涯、爱 唱《离骚》章句的地方。”同右《中国考古学论》(“汉镜铭文”与楚 辞文学):“这些铭文表达了忠贞侍君、邪恶不侵、从容老去的思 想,从词句来看受楚辞文学的影响。”西田守夫“汉镜铭补释” (《Museuam》No.158号、163号):“说起精白镜的铭文,(中略)是 镜赋,不能回头的悲赋。”冈歧敬“镜及其年代”(《立岩遗迹》第六 章):“该‘精白镜’铭文的内容,武帝时代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 马迁有‘悲士不遇赋’,西田氏关于镜的悲赋的见解我认为是妥当 的。”九州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研究室、考古学研究室编“立岩遗 迹发现的前汉镜及其铭文”(《九州考古学》20、21号):“镜2以洁 精白开始,镜3、5以洁清白开始,都如孙星衍和驹井和亲博士考 证的可见《楚辞》的文辞,镜6亦同《楚辞》九章。以下省略。 ⑤本哈多·卡尔格伦(汉名高本汉)的《HUAIANDHAN》收录于《BMFEA》 No.13(STOCCKHOLM1941)的PI.53,F8。 ⑥有关“蟠螭纹精白镜”形成群类的信息摘自西田守夫的《汉镜铭拾 遗———连弧纹精白镜的陈列展———》(《Museuam》No.163号·1964年)。 ⑦据说莲·parumetto纹起源于莲系的图纹或取自希腊墓碑的浮雕。 上四世纪古代据说就有了莲·parumetto文钵。印度 parumetto和 莲融合成莲华纹,是佛教美术的重要题材。该parumetto纹是否与 北极世界的“华盖”相关尚需考证,不过,“渔畋纹规矩镜”的华盖 象征着北极星·天皇大帝的世界却无庸质疑,即使从“渔畋纹规矩 镜”和“蟠螭纹精白镜”的紧密关系上来看也极有可能。而且,“华 盖”与升仙和北极世界有关可由汉代的画像镜和以下资料得到明 证。“(天凤2年)或言黄帝时建华盖以登仙。莽乃造华盖九重,高 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载以秘机四轮车,驾六马,力士三百人、黄衣 帻,车上人击鼓,挽者皆呼登仙。莽出,令在前。百官窃言此似輀 车,非仙物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玄武歩兮水母、与吾期兮 南荣、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楚辞》怀思),“华盖拂 紫微、勾陈绕太一。容裔被缇组、参差罗罕毕。星回照以烂、天行 徐且谧”(《隋书》卷一三志第八音乐上,《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 人们认为莲·parumetto纹传至中国是佛教传入的一世纪(后汉永 平10年(67年),明帝在洛阳白马寺院求法,直到北魏时代。可是 近几年中国学者从楚地出土的镇墓兽符咒上装饰的莲华图样分 析,佛教文化传至中国的历史要向前追溯。具体有张正明等人 《战国中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江汉论坛》2001年第 8 [日]石川三佐男 著 陈钰 译:“蟠螭纹精白镜”铭文和《楚辞》 55 期),邵学海《孔雀王朝不曾塑佛、东周楚国何来造像———战国中 期曾有佛教造像传入南楚———献疑》(《江汉论坛》2002年第 6 期),张正明等人《简答邵学海〈献疑〉》(《江汉论坛》2002年第 9期)等。莲·parumetto纹可能由希腊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只是 仅凭文献资料来判断似乎不妥。笔者认为莲·parumetto纹应是比 后汉中期更早的后汉初期,或是战国末期以前,在前汉期已经传 至中国。后汉中期铸造的“蟠螭纹精白镜”里莲·parumetto纹已经 非常完备。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升仙图(帛画)”中段的龙船顶 上装饰的莲系植物,就是莲·parumetto纹已经传入的明证。就这 一点而言,“蟠螭纹精白镜”和“渔畋纹规矩镜”均为真品。“蟠螭 纹精白镜”、“天圆地方纹”、“规矩纹”、“莲·parumetto纹”、“蟠螭 纹”、“飞禽纹”、“旋涡纹”、“精白镜”涉及的铭文,如果没有对同一 个主题文化的高知和高见,确实是不容易铸造出来的。 ⑧曾蓝莹《尹弯汉墓〈博局占〉树牍试解》刊载于《文物》1999年第8期。 ⑨李解民《尹弯汉墓〈博局占〉树牍试解订补》刊载于《文物》2000年 第8期。 ⑩上田岳彦、铃木直美《尹弯汉墓〈博局占〉的方阵构造———博局纹 系谱解明之一解》刊载于《骏台史学》第112号·2001年。 ○11铃木直美《博局纹和宴饮六博图———其特性和前汉末的流行要 因》刊载于《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7号·2003年。 ○12上列拙著参照《楚辞新研究》插图资料、图37“洛阳卜千秋墓纵剖 平面,纵剖面图”。 ○13参照家井真著《诗经的原义研究》(雄山阁·2004年3月)第三章第 一节《关于君子》。本文参照拙稿复旦大学学术讲演“从中日 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苏州铁路师 范学院学报》第 19卷第 4期·2004年 4月),和拙稿《(书评)家井 真著〈诗经的原义研究〉》(《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第 75辑· 2005年10月)。 ○14根据四部丛刊《皮日休文集》卷二。 ○15参照上列拙稿《〈岩窟蔵镜〉所收〈渔畋纹规矩镜〉新考》的注 14, 以及吉富透研究笔者《楚辞新研究》的成果,辨析离骚篇主人公的 人称词的内容《从出土资料看〈屈原赋〉的一侧面》(第 53次东北 中国学会大会,平成15年5月,于岩手大学的)上发表的口头资料。 补记 1、本论考中有“(蟠螭纹精白镜)中央正方形内带内侧装饰的象征天 空北极世界‘华盖’(再生和不死的象征)的 parumetto纹 (莲· parometto纹)以及由四周向钮方向展开的波形花瓣”“(其终极目的) 再生复活以达到永生的理想境界”两段。与之相关,“傍晚合拢了的 睡莲(莲也同样)早上重新盛开被认为是再生和不死的象征。描画在 墓室里的这些莲花表达复活的信仰吧”,“作为再生和不死象征的 parumetto圣像”引自《日本道教学会要点》刊载《〈芝为何物———考 察parumetto图纹〉》,很有意思。 [责任编辑、校对 鲁 涛] ANEPIGRAPHON"EXQUISITEWHITEPANCILINEMIRROR"ANDCHUCI [Japan]IshikawaMisao TranslatedbyChenyu Abstract:Theconclusive"Muchen"intheepigraphontheexquisitewhitePancilinemirroriscorrespondentto"Luanyue"in Chuci.ItisalsosimilartothepoeticsentencesinNineAnalogieswrittenbyPiRixiuinTangDynasty:"Mysoulisnottogoback andislonelyforeverinthemiddleofHunanProvince","IfLinxiu'ssoulcanbeperceived,itcangetridofmyshamedownfromthe heaven","Idon'tknowwheremysoulis,whichmaybealoneforever","Iwilldriftmysoulonthewindvehicle".Itisthesameas thetruthofChuci,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otagonistsinLisaoand"thebeauty"inNineSongsand"MountainGoddess",not thereflectionof"KingChuhuai"andQuYuan,butthereflectionofthesoulsofthedead. Keywords:ExquisiteWhitePanciLineMirror;epigraph;Chuci 2008年云梦学刊56
/
本文档为【日·石川三佐男:蟠螭纹精白镜_铭文和_楚辞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