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终稿(0)

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终稿(0)

2011-06-08 50页 ppt 9M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3140

暂无简介

举报
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终稿(0)null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 长沙市中医医院(南院) 针灸科 熊健 个人网站:xiongjian.haodf.com 电 话:0731-85812009 13974881772 2010年5月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 长沙市中医医院(南院) 针灸科 熊健 个人网站:xiongjian.haodf.com 电 话:0731-85812009 13974881772 2010年5月总纲总纲1.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2.毫针技术操作方法 3.灸法技术操作方法 4.拔罐...
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终稿(0)
null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 长沙市中医医院(南院) 针灸科 熊健 个人网站:xiongjian.haodf.com 电 话:0731-85812009 13974881772 2010年5月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 长沙市中医医院(南院) 针灸科 熊健 个人网站:xiongjian.haodf.com 电 话:0731-85812009 13974881772 2010年5月总纲总纲1.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 2.毫针技术操作 3.灸法技术操作方法 4.拔罐技术操作方法 5.推拿技术操作方法 6.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null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一、手太阴肺经(5穴)一、手太阴肺经(5穴)1.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②急 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③肘臂挛 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 血。 2.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 肺疾;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 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一、手太阴肺经(5穴)一、手太阴肺经(5穴)3.孔最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 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咳血,鼻衄,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热病无汗;②痔血;③肘臂 挛痛。 [操作]直刺0.5~1.0寸。 4.鱼际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 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 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哮喘、咳血;②咽喉 肿痛,失音,发热。 [操作]直刺0.5~0.8寸。一、手太阴肺经(5穴)一、手太阴肺经(5穴)5.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②高热, 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6.商阳 [定位]在手食指桡侧,距指甲角旁 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②热 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 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 口眼歪斜,耳聋;②发热恶寒,无汗,多 汗;③经闭,滞产。④上肢疼痛,不遂。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孕妇不宜 针。 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8.手三里 [定位]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② 腹痛,腹泻,腹胀;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 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半身不遂;② 热病;③瘾疹;④癫狂;⑤腹痛,吐 泻;⑥高血压;⑦咽喉肿痛、齿痛。 [操作]直刺0.5~1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二、手阳明大肠经(6穴) 10.肩骨禺 [定位]在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 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部出现两 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② 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1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 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口歪,鼽衄;②胆 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 0.5寸。 三、足阳明胃经(10穴)三、足阳明胃经(10穴)12.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 瞳孔。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流涎。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 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 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主治]①耳鸣,耳聋,齿痛;②口 眼歪斜,口襟 。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三、足阳明胃经(10穴)三、足阳明胃经(10穴)14.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视 物不明,目痛。 [操作]向后平刺0.5~0.8寸或横刺透 率谷。 1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 痢疾,便秘;②月经不调等。 [操作]直刺1~1.5寸。 三、足阳明胃经(10穴)三、足阳明胃经(10穴) 16.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韧带外侧凹 陷中。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 [操作]屈膝90°,向后内斜刺1~ 1.5寸。 17.足三里 [定位]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开 一横指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噎膈,腹 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 ,疳 积;②乳痈,肠痈;③下肢痿痹,水 肿;④癫狂;⑤脚气;⑥虚劳赢瘦, 心悸,气短。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 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0~2.0寸。 三、足阳明胃经(10穴)三、足阳明胃经(10穴)18.丰隆 [定位]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 距胫骨前嵴二横指处。 [主治]①痰多,咳嗽;②头痛、眩 晕;③腹胀、便秘;④癫狂,痫 证;⑤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19.条口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①下肢痿痹,跗肿,转筋; ②肩臂痛。 [操作]直刺1.0~2.0寸,可透承山。 三、足阳明胃经(10穴)三、足阳明胃经(10穴) 20.梁丘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 与髌底外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端连线上,从 髌底外侧向上量“一夫”(即三寸),再 均匀分成三等分,当上1/3与下2/3交点处取 穴。 [主治]①急性胃痛,乳痈。②膝关节肿 痛,下肢不遂。 [操作]直刺1.0~1.5寸。 21.内庭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胃病吐酸, 腹胀,泄泻,痢疾,便秘;②热病;③足 背肿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0寸。四、足太阴脾经(5穴)四、足太阴脾经(5穴) 22.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② 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痛经, 难产;③阳萎;④心悸失眠;⑤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23.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或 失禁,阴茎痛,黄疸;②膝痛。 [操作]直刺1.0~2.0寸。 四、足太阴脾经(5穴)四、足太阴脾经(5穴) 24.公孙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 方。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 泻,痢疾。②心痛,胸闷。 [操作]直刺1.0寸~1.5寸。 25.地机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 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①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 不利;②月经不调,痛经,遗精;③腰痛, 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1.0寸。 四、足太阴脾经(5穴)四、足太阴脾经(5穴)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 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 起处。 取法: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 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 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 该穴。对侧取法仿此。或从髌底内 侧端向上方量“一夫”(3寸),再分成 三等分,当1/3与下2/3交点处取穴。 [主治]①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②湿疹,瘾疹,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 五、手少阴心经(2穴)五、手少阴心经(2穴)27.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当尺侧腕屈肌 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②舌强不 语;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8.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 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健忘,失 眠,惊悸,怔忡;②高血压;③胸胁 痛。 [操作]直刺0.3~0.5寸。避开尺动脉、 静脉。六、手太阳小肠经(3穴)六、手太阳小肠经(3穴)29.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 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耳聋,热病;②疟 疾;③癫狂;④目赤,咽喉肿痛,腰背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0.天宗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 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①肩胛疼痛;②乳痈;③气喘。 [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0.5~1.0寸。 31.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32.攒竹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 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目视不 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 风流泪。③面瘫,面痛;④腰痛。 [操作]直刺0.5~0.8寸。 33.天柱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 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哑门)旁开1.3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项强,肩背 痛;③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 [操作]直刺或向斜刺0.5~0.8寸,不可向 内上方深刺。 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 34.膈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呃逆,饮 食不下,便血;②咳嗽,气喘,吐 血,潮热,盗汗; ③瘾疹。 [操作]斜刺0.5~0.8寸。 35.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 ②骨 蒸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 36.胃俞 [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 不化,肠鸣。 [操作]直刺0.5~1寸。 37.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腰痛;②遗精,阳痿,早 泄,遗尿,腰背酸痛,头晕,耳鸣, 耳聋,月经不调,喘咳少气。 [操作]直刺0.5~1寸。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38.委中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 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中风 昏迷,半身不遂;②腹痛,呕吐,腹 泻;③小便不利;④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 39.秩边 [定位]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 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阴 痛;②痔疾,便秘;③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1.5~3寸。 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40.大肠俞 [定位]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主治]①腰痛;②腹胀,泄泻,便 秘,痢疾,痔疾。 [操作]直刺0.5~1.2寸。 41.次髎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 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② 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0~1.5寸。 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 42.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 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 点。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小腿转 筋;②痔疾,便秘。 [操作]直刺1.0~2.0寸。 43.昆仑 [定位]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 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癫痫; ②滞产; ③后头 痛,眩晕,腰骶疼痛,目赤痛,项强。 [操作]直刺0.5~0.8寸。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七、足太阳膀胱经(14穴)44.申脉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 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失眠,嗜 卧,癫狂痫;②目赤痛,眼睑下垂; ③腰腿痛,项强,足外翻。 [操作]直刺0.3~0.5寸。 45.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旁0.1寸 处。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 痛,目痛; ③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胎 位不正用灸法。八、足少阴肾经(3穴)八、足少阴肾经(3穴)46.涌泉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 前1/3凹陷处。 [主治]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证。 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咽喉肿痛,咯 血;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直刺0.5~0.8寸。 47.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 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消 渴,遗精,阳痿,腰冷痛;②咽喉肿痛, 齿痛,耳聋,耳鸣;③咳嗽,气喘,胸 痛;④月经不调;⑤消渴;⑥腰脊痛,下 肢厥冷。 [操作]直刺0.5~0.8寸; 八、足少阴肾经(3穴)八、足少阴肾经(3穴) 48.照海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 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②咽 喉干痛,目赤肿痛;③痫证,失眠。 [操作]直刺0.5~0.8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3穴)九、手厥阴心包经(3穴)49.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呕吐、呃 逆;③中风昏迷; ④失眠,郁证;⑤眩晕 证;⑥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0寸。 50.大陵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当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癫狂,疮疡。②胃 痛,呕吐。③手腕麻痛,胸胁胀痛。 [操作]直刺0.3~0.5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3穴)九、手厥阴心包经(3穴) 51.中冲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热病。②心烦,心痛。③舌强肿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十、手少阳三焦经(3穴)十、手少阳三焦经(3穴)52.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 中间。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 鸣,耳聋,③瘰疬; ④胁肋痛;⑤上肢不 遂。 [操作]直刺0.5~1.0寸。 53.支沟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 中间。 [主治]①便秘;②耳聋,耳鸣;③暴 喑;④瘰疬; ⑤胁肋痛痛;⑥热病 。 [操作]直刺0.5~1.0寸。 十、手少阳三焦经(3穴)十、手少阳三焦经(3穴) 54.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 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牙关紧闭, 口眼歪斜; ③瘰疬。 [操作]直刺0.5~1.0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55.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 陷处,平风府穴。 [主治]①中风,头痛,眩晕,耳鸣,耳 聋; ②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鼻塞,感冒; ③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 寸,或平透风府穴。 56.肩井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锁 骨)肩峰端连线中点处取穴。 取法:正坐或俯伏、俯卧。先定大椎,当大 椎与(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处取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肩背疼 痛,上肢不遂,瘰疬。②乳痈,乳汁少,难 产,胞衣不下。 [操作]直刺0.3~0.5寸,切忌深刺,捣刺。 孕妇禁用。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57.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 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1/3交 点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 肢痿痹; ②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58.阳陵泉 [定位]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疼,口苦,呕 吐;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脚 气;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0~1.5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十一、足少阳胆经(5穴)59.悬钟(绝骨)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痴呆,中风; ②颈项强 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十二、足厥阴肝经(3穴)十二、足厥阴肝经(3穴)60.太冲 [定位]足背,当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 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头痛,癫痫,呕逆,小 儿惊风;眩晕,目赤肿痛,耳鸣,口眼歪 斜;②黄疸,胁痛,腹胀;③遗尿、癃 闭;④崩漏,月经不调,痛经;⑤下肢痿 痹。 [操作]直刺0.5~0.8寸。 61.行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 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 ②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 疝气,小便不利,尿痛。③中风,癫痫; ④ 胁肋疼痛,急躁易怒,黄疸。 [操作]直刺0.5~0.8寸。 十二、足厥阴肝经(3穴)十二、足厥阴肝经(3穴) 62.期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胸胁胀痛; ②腹胀,呕 逆,吐酸; ③ 乳痈,郁闷。 [操作]斜刺0.5~0.8寸。十三、督脉(6穴)十三、督脉(6穴)63.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①月经不调;②遗精,阳 痿;③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 [操作]直刺0.5~1.0寸。 64.命门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 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月经不调; ③遗精,阳痿;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直刺0.5~1.0寸;多用灸法。 十三、督脉(6穴)十三、督脉(6穴)65.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 凹陷中。 [主治]①热病,疟疾,咳嗽,气 喘; ②骨蒸盗汗;③癫痫④项强,脊 痛;⑤风疹,痤疮。 [操作]向上斜刺0.5~1.0寸。 66.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或当 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①痴呆,头痛,眩晕,中风 失语,癫狂,健忘,不寐;②脱肛, 阴挺,胃下垂 ,肾下垂;③头痛,眩 晕,耳鸣。 [操作]平刺0.5~0.8寸。 十三、督脉(6穴)十三、督脉(6穴) 67.神庭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0.5寸。 [主治]①癫狂病,失眠,惊悸; ② 头痛,目眩,鼻渊,鼻衄。 [操作]平刺0.5~0.8寸。 68.水沟 [定位]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①昏迷,昏厥,中风,中 暑;②癫狂病,小儿惊风,癔病;③ 鼻衄,口眼歪斜;④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十四、任脉(6穴)十四、任脉(6穴)69.中极 [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癃闭; ②遗精,阳痿;③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阴挺。 [操作]直刺1.0~1.5寸,需排尿后进 行针刺。孕妇禁用。 70.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痹,羸 瘦; ②少腹疼痛,疝气;遗尿; ③腹 泻,脱肛; ④五淋,尿血,尿闭,尿 频;⑤遗精,阳痿;⑥月经不调,带 下,崩漏。 [操作]直刺1.0~1.5寸,需排尿后进 行针刺。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十四、任脉(6穴)十四、任脉(6穴)71.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①虚脱,形体羸瘦;②水谷 不化,腹泻,痢疾;便秘;③小便不 利,遗尿;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 调,带下,崩漏。 [操作]直刺1.0~1.5寸;多用灸法, 孕妇慎用。 72.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 ②腹 痛,腹胀,腹泻,便秘,脱肛;③水 肿,小便不利。 [操作]禁刺,易灸。 十四、任脉(6穴)十四、任脉(6穴)73.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 与胸剑联合的中点。 [主治]①胃痛,纳呆,小儿疳积, 呕吐,反酸,呃逆,腹胀,泄泻,黄 疸;②癫痫,脏躁。 [操作]直刺1.0~1.5寸。 74.膻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 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胸闷,气短,胸痛,心 悸,咳嗽,气喘。②乳汗少,乳痈。 ③呕逆,呕吐。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 经外奇穴(6穴)经外奇穴(6穴)75.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①痴呆,失眠,痫证; ②头 痛,眩晕; 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 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提捏进针,从上向下平刺, 或向左向右透攒竹、睛明等,透刺 0.5~1.0寸。 76.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 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 三棱针点刺出血。 经外奇穴(6穴)经外奇穴(6穴)77.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 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主治]①昏迷;②癫痫; ③高热, 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 点刺出血。 78.四神聪 [定位]正坐位。在头顶部,当百会 前后左右各1寸,共4个穴位。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 癫痫。 [操作]平刺0.5~0.8寸。 经外奇穴(6穴)经外奇穴(6穴) 79.定喘 [定位]俯伏或卧位。在背部,当第七颈椎棘 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落枕,肩背痛,上 肢疼痛不举。 [操作]直刺,或偏向内侧0.5~1.0寸。 80.夹脊 [定位]俯伏或伏卧位。在背腰部,当第一胸 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 寸,一侧17个穴位。 [主治]①胸1~5夹脊:心肺、胸部及上肢疾 病。②胸6~12夹脊:胃肠、脾、肝、胆疾病。 ③腰1~5夹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疾 病。 [操作]稍向内斜刺 0.5~1.0寸,待有麻胀感 即停进针,严格掌握进针的角度及深度,防止 损伤内脏或引起气胸。null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根据腧穴所处的部位选择不同长短、粗细及质量好的针具。 二、选穴定位 按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 位,操作时顺手。 四、常规消毒 (一)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用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二)施术部位用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五、进针 (一)单手进针法 1.夹持针柄进针法: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下段,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针身进针法:右手拇、食指挟持针身,中指紧贴针身下段,针尖露出 2~3分,对准穴位,运用指力、腕力、臂力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长针、短针均可 适用。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五、进针 (二)双手进针法 1.爪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指甲缘刺入皮下。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挟持进针法 :左手拇、食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迅速将针刺入皮下。 此法适宜于长针的进针。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五、进针 (二)双手进针法 3.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中间将针刺入皮下。 此法适宜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4.提捏进针法 : 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五、进针 (三)管针进针法 操作:将比针略短2~3分的针管置于穴位上,将平柄针放入针管内,用手拍打针 柄将针刺入,抽出针管。 应用:本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及畏针者。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六、针刺的角度 (一)直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穴。 (二)斜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 (三)平刺 是指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七、行针手法 (一)基本手法 1.提插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是行针的基本 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上提、下插两个动作,使针体在穴位空间内上下进退的纵 向运动。其操作方法是进针至一定深度后,将针由浅层下插至深层,由深层上提 至浅层,上下进退反复操作。 2.捻转法 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捻转针柄使针左右均匀旋转的手法。其操 作方法是进针至一定深度后,拇、食、中指持针柄来回旋转捻动,反复交替进 行。也用拇、食指持针柄来回旋转捻动。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二)辅助手法 1.循 法 针刺入腧穴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医者用手指沿针刺腧穴所 属经脉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轻柔地循按或叩击的方法。 2.刮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 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 3.弹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 循 法 刮柄法 弹柄法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二)辅助手法 4.搓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或内或外如搓线之状单向捻转的方法。 5.摇柄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 6.震颤法 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 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动的方法。 摇柄法 震颤法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八、补泻手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 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拇指捻转时,补法须以 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泻法须以大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 为主。 2.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 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 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3.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反之,进针时疾 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八、补泻手法 (一)单式补泻手法 4.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 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 出针为泻。 6.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7.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施行均匀地提插、捻转的手法,即为平补平泻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二)复式补泻手法 1.烧山火 视腧穴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人、地),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次(行九阳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三进一退)。如此反复操作1~3度或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虚寒性疾病等。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二)复式补泻手法 2.透天凉 针刺入腧穴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一进三退)。如此反复操作1~3度或数度,即将针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此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九、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一)晕针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可渐渐恢复。重者在上述处理后,可选水沟、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指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 预防:主要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 (二)滞针 处理: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引起的滞针,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缓解痉挛。若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预防:对初诊患者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进针时应避开肌腱,手法宜轻巧,不可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九、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三)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处理:出现弯针后,便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若轻度弯曲,将针慢慢地退出。针身弯曲较大,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弯曲几处,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逐渐分段退出。如患者体位改变,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退针。 预防:医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改变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 (四)断针 处理:若折断处针体尚有部分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钳出。若折断针身残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可用左手拇、食两指在针旁按压皮肤,使残端露出皮肤之外,遂即用右手持镊子将针拔出。若折断部分全部深入皮下须在X线下定位,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针刺时应留部分针身在外,即使断针也容易取出。对滞针和弯针应及时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九、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五)血肿 处理: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再做热敷。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切忌强力捣针,不可随便移动体位。出针时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虚弱者,手法不宜过强。 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穴位。3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穴位不宜针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穴位,怀孕期间应禁针。 3.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穴位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毫针技术操作方法毫针技术操作方法[针刺注意事项]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所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7.针刺眼区和风府、哑门等脊椎部的穴位时,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 8.对于尿潴留等患者,针刺小腹部穴位时,应注意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null灸法技术操作方法null灸法技术操作方法 灸法艾炷灸 2.无瘢痕灸3.隔姜灸4.隔蒜灸 5.隔盐灸6.隔附子灸 1.无瘢痕灸艾条灸1.温和灸2.雀啄灸3.回旋灸温针灸灯火灸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一)瘢痕灸 [准备工作]艾绒、弯盘、镊子、大蒜汁、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麦粒大小的艾炷5~7个。 2.选穴定位。 3.施灸时先用龙胆紫标记,将所选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 4.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用火点燃艾柱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 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一般可灸5~7壮。 5.灸后用75%乙醇消毒棉球轻轻在施灸部位擦拭。 [注意事项] 1.由于是直接灸,因此在灸的过程中可产生剧痛,此时可在施灸部位的周围轻轻拍打, 借以缓解疼痛。 2.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能使用化脓灸。 3.正常情况下,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疮面勿用手搔,以保痂皮,并 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4.一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 5.因灸后留下瘢痕,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二)无瘢痕灸 [准备工作]艾绒、镊子、凡士林、弯盘、消毒棉球、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橄榄大小的艾炷5~7个。 2.选穴定位。 3.施灸时先将所选项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 4.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当艾炷燃至2/5或1/4而患 者感到微有灼痛时,用镊子将艾炷挟去,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 5.施灸完后用消毒棉球擦拭。 [注意事项] 1.施灸时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2.施灸时注意观察艾炷燃烧情况,防止皮肤起泡。 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此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三)隔姜灸 [准备工作]艾绒、镊子、生姜片、弯盘、毫针、消毒干棉球、火柴或打火机 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橄榄或莲子大小的艾炷5~7个。 2.用鲜生姜片切成大约2~3cm,厚约0.2~0.3 cm薄片,以针穿刺数孔备用。 3.选穴定位。 4.在所选穴位上放已制作好的姜片,上置艾炷,然后点燃,当艾炷燃尽后,易炷 再灸,一般灸5~7壮。 5.施灸完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注意事项] 1.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2.施灸时注意观察艾炷燃烧情况,防止皮肤起泡。 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此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四)隔蒜灸 [准备工作]艾绒、镊子、大蒜、弯盘、毫针、消毒干棉球、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橄榄或莲子大小的艾炷5~7个。 2.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 cm的薄片,以针穿刺数孔备用。 3.选穴定位。 4.在所选穴位上放已制作好的蒜片,上置艾炷,然后点燃,当艾炷燃尽后,易炷 再灸,一般灸5~7壮。 5.施灸完后用消毒棉球擦拭。 [注意事项] 1.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2.施灸时注意观察艾炷燃烧情况,防止皮肤起泡。 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此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五)隔盐灸 [准备工作]艾绒、镊子、食盐、弯盘、消毒干棉球、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橄榄大小的艾炷数个。 2.选穴定位。 3.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之与脐相平,上置艾炷,然后点燃,当艾炷燃尽 后,易炷再灸。 4.施灸完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艾炷燃烧情况,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 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此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一、艾炷灸  一、艾炷灸 (六)隔附子灸 [准备工作]艾绒、镊子、附子饼、弯盘、消毒干棉球、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制作如橄榄大小的艾炷5~7个。 2.选穴定位。 3.将附子饼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 4.施灸完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艾炷燃烧情况,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 3.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不宜用此法。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二、艾条灸  二、艾条灸 (一)温和灸 [准备工作]艾条、弯盘、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穴定位。 2.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艾条与所灸部位的距离,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二、艾条灸  二、艾条灸 (二)雀啄灸 [准备工作]艾条、弯盘、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穴定位。 2.艾条点燃的一端与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艾条与所灸部位的距离,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二、艾条灸  二、艾条灸 (三)回旋灸 [准备工作]艾条、弯盘、火柴或打火机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穴定位。 2.艾条点燃的一端与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艾条与所灸部位的距离,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温针灸  三、温针灸 [准备工作]艾条、镊子、弯盘、消毒毫针、75%乙醇消毒棉球、火柴或打火机 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穴定位。 2.常规消毒。 3.进针。 4.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条施 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再将针取出。 [注意事项] 1施灸时注意观察所灸部位的温度,防止皮肤起泡。 2施灸时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灯火灸  四、灯火灸 [准备工作]灯草、麻油、或其它植物油、纱布、弯盘、龙胆紫、酒精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穴定位。 2.即取10~15cm长的灯芯草,蘸麻油或其它植物油,浸渍长约3~4cm,点燃起 火后用快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地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裂之声可 重复一次。 [注意事项] 1.蘸油不能过多。 2.灸后出现小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3.如水泡过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 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null拔罐技术操作方法null拔罐技术操作方法 拔罐技术1.留罐法2.走罐法3.闪罐法4.刺血拔罐法5.留针拔罐法一、留罐法 一、留罐法 [准备工作]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抽气罐、95%乙醇浸润的棉球、镊子、火柴或乙醇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 3.10~15分钟起罐。 4.起罐时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拔罐法一、留罐法 一、留罐法 [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室温适宜,要注意患者保暖,并防止晕罐,如有晕罐,可参照晕针处理。 2.根据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应剃去,拔针罐应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 4.老年、儿童与体质虚弱的患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否则难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应消除其畏惧心理外,拔罐数量与时间也宜少宜短,待适应后复诊时再酌增。 5.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准。拔多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过远影响疗效,过近易痛易落。 6.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二、走罐法 二、走罐法 [准备工作]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凡士林、用95%乙醇浸润的棉球、镊子、火柴或乙醇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凡士林。 3.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用右手握住罐的下端上下往返推移。 4.起罐时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注意事项] 1.只适宜脊背、腰臀、大腿部。 2.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3.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三、闪罐法 三、闪罐法 [准备工作]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95%乙醇浸润的棉球、镊子、火柴或乙醇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然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2.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四、刺血拔罐法 四、刺血拔罐法 [准备工作]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 95%乙醇浸润的棉球、7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镊子、三棱针或皮肤针、火柴或乙醇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使之出血。 4.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准。 2.起罐时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此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然后用75%乙醇浸润的消毒棉球将所拔部位处和罐内的血迹擦拭干净。五、留针拔罐法 五、留针拔罐法 [准备工作]各种规格的竹罐、玻璃罐、 95%乙醇浸润的棉球、75%乙醇浸润的 消毒棉球、镊子、毫针、火柴或乙醇灯等。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 2.在应拔部位消毒。 3.进针,并在得气后将针留置穴内。 4.用镊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迅速将罐 扣在应拔的部位上,一般针刺后拔罐留置5~10分钟。 [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 2.以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度。 3.起罐时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在此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空气进入罐 内,即可将罐取下,并将针拔出。null三棱针 皮肤针 皮内针技术操作方法一、三棱针 一、三棱针 [准备工作]消毒的三棱针、针盒、镊子、胶带、75%乙醇棉球、2%碘酒棉球及已 消毒的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或穴位。 2、常规消毒。 3、四种操作方法: ①点刺法:先将针刺部位按摩,使之充血,继而用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所施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2~3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刺入2~3mm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②散刺法:常规消毒后,在病灶周围由外向内点刺数针(10~20针)。一、三棱针 一、三棱针 ③刺络法:先用胶带结扎针刺部位上端,然后迅速消毒,并用左手拇指压在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向心斜刺2~3mm,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④挑刺法:用三棱针挑断穴位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常规消毒后,将针横向刺入穴位皮肤,挑破皮肤2~3mm; (2)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挑尽为止; (3)碘酒消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或用创口贴敷贴; (4)畏痛者可先用2%利多卡因少许打一皮丘,再挑刺。 一、三棱针 一、三棱针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要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思想顾虑。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一般出血不宜过多,不能伤及动脉。 4.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 5.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数滴或3~5ml为宜,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二、皮肤针二、皮肤针[准备工作]已消毒的皮肤针、75%乙醇棉球、镊子、酪和碘消毒棉球或2%碘酒棉球及已消毒的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或穴位。 2.常规消毒。 3.持针姿势 (1)硬柄皮肤针:用右手拇指、中指挟持针柄两侧,食指放在针柄中上段,无名指、小指将针柄固定于大小鱼际之间。 (2)软柄皮肤针: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拳状握住针柄末端。用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处,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以皮肤出现潮红为度。二、皮肤针二、皮肤针4.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腕力叩刺,针尖垂直扣在皮肤上,并立即弹起,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 1.注意针尖有无毛钩,针面是否平齐。 2.叩刺时动作要轻巧及腕部用力。 3.局部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以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4.叩刺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null皮肤针刺激强度: 轻度叩刺 中度叩刺 重度叩刺三、皮内针 三、皮内针 [准备工作]已消毒的皮内针、镊子、胶带、75%乙醇棉球、酪和碘消毒棉球或2% 碘酒棉球及已消毒的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择部位或穴位。 2.常规消毒。 3.图钉型皮内针埋置法: 施术部位常规消毒,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垂直刺入,按压平整后再用10mm×10mm胶布固定。也可将针柄粘在方块胶布上,用镊子夹起胶布一角,针尖对准穴位直刺并按压固定。 4.麦粒型皮内针埋置法: 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镊子夹针柄(针身在下),将针平行刺入穴位真皮内,针刺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成十字交叉,使针柄平整地留在穴位皮肤上,再用方块胶布固定针柄。 三、皮内针 三、皮内针 [注意事项] 1.关节附近不可埋针。胸腹部亦不宜埋针。 2.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来。 3.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4.留针时间,一般为2~3天,夏季炎热天气,留针时间最好在1 ~ 2日之内;冬季寒冷时,最长可埋针6 ~ 7天。埋针期间,每天可按压数次,加强刺激量。null推拿技术操作方法推拿技术操作方法 推拿技术操作方法 基本手法运动关节类推拿技术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一)扌衮法 [准备工作]推拿巾一条。 [操作方法] 1.姿势:沉肩,屈肘120~140度,松腕,舒指; 2.前臂旋转和腕部屈伸复合动作; 3.滚动幅度控制在120 度左右,即向前滚动约80度,回滚约40度; 4.紧滚慢移,滚动频率约为120~160次/分钟,在人体体表的移动宜缓慢。 [注意事项] 1.操作时不宜拖擦、跳动和摆动; 2.力度与节律要均匀,不能时快时慢,时轻时重。null 肩部的扌衮法操作 腰部的扌衮法操作 项部的扌衮法操作 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二)一指禅推法 [准备工作]推拿巾一条。 [操作方法] 1.姿势: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 2.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的摆动,亦可再带动拇指指间关节作屈伸运动; 3.紧推慢移:腕部摆动频率一般控制在120~160次/分钟,在人体体表的移动宜缓慢。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可分散; 2.不要耸肩抬肩,肘部不可外翘,腕关节不能挺劲; 3.术者着力部位与施术部位不要形成摩擦、滑动或跳动。null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在曲池上的操作 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三)按法 [准备工作]推拿巾一条。 [操作方法] 1.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先轻后重,由浅而深,缓缓向下用力; 2.按压时以“得气”为度,即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 3.按法操作结束时,应逐渐撤力,同时可配合揉法。 [注意事项] 1.不可突施暴力,不可发生平面移动; 2.借助自身重力来施加压力,手或臂无需主动用力。null按法 掌按法 肘按法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四)揉法 [准备工作]推拿巾一条。
/
本文档为【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针灸)终稿(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