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2011-06-09 7页 pdf 252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6874

暂无简介

举报
“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82��� 2007� 1民国档案 �史论 � 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刘义章 � 肖自力 [摘 � 要] � 20世纪 30 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 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 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 广东项目! 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 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 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 事件几经反复, 一直持续到 1936 年。 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
“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82��� 2007� 1民国档案 �史论 � 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 刘义章 � 肖自力 [摘 � 要] � 20世纪 30 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 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 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 广东项目! 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 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 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 事件几经反复, 一直持续到 1936 年。 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 政策的投机本质。 [关键词] � 德国 � 广州事件! � 广东项目 � 对华政策 � 克兰 �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德国在战后实力的 恢复和增长,它在中国的政治、经贸活动也显著增 加。在积极发展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各项合作关系 的同时, 德国还与陈济棠、李宗仁、阎锡山等地方 势力打交道,在这些地方从事军事输出活动,如遣 派军事顾问,售卖或交换军火与军用物资,乃至整 体输出兵工厂。借助此类军事输出活动, 德国一 方面推销本国的军火、军工设备及换取战略资源, 推动其军工建设和军备发展, 另方面又力图增强 与扩大德国在该地区的影响, 以便在列强在华角 逐中占取有利地位。那些地方势力则往往 挟洋 自重!, 利用德国提供的军事顾问和军用技术、物 资,巩固其地方割据地位,并伺机挑战蒋介石中央 政府的权力与地位。德国与中国地方势力的奇特 结合加剧了中国内部的混乱和中央与地方的离 异,使中德关系日趋复杂。 广州事件!就是由德 国向广东地方势力进行军事输出活动所引起的一 场政治与外交事件,反映了这一阶段德国对华政 策的某些重要特点。 一 1933年初,在希特勒开始执政前后, 德国人 克兰也开始了在广东的一场冒险游戏。他和曾在 德国兵工署任职的普劳一起来广东寻找推销德国 军用设备的机会。经过与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 的商谈,克兰与广东于 1933 年 7月签订了∀潖江 口兵工厂合约#。合约规定克兰为广东在清远潖 江口建造一座大型兵工厂, 内含重炮厂、炮弹厂、 防毒面具厂及毒瓦斯制造厂等。该兵工厂总造价 约 550万港元, 建成后将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兵工 厂,也是唯一能制造线膛炮的兵工厂。∃ 这就是 广东项目!的由来。此外, 克兰还同陈济棠谈到 了以德国军用物资交换广东的战略原料、在广州 建设码头及为广东物色德国军事顾问等问题。 克兰是德国著名的军火掮客和投机商人。他 与前陆军总司令塞克特、国防军总司令柏龙白、经 济部长兼德国银行总裁沙赫特、国防军国防经济 与装备部部长托马斯等军政首脑均有密切的关 系,并长期利用这种关系向国外倒卖军火。在访 问广东时他虽不具备正式官方身份,以致后来在 闹出纠纷时德国外交部竟以克兰在广东签订的协 议纯属私人交易,企图推卸责任。% 实际上,他在 来华前已取得德国国防军的支持,国防军还允诺 在 1932年度向他提供 4000万马克的出口信用担 ∃ % 王国章:∀我所接触过的炮兵兵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辽宁文史资料#第 25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60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Wash ington , D. C: U 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 ing Off ice, 1959. p. 575. ∀德国外交文件# 民国档案 2007� 1 83��� 保金, ∃以免除其后顾之忧。在军方仍有极大影 响力的塞克特与克兰一同访华, 后来也专程到访 广州,为正准备在广东冒险的克兰提供了有力的 支持和政治保证。更重要的是, 塞克特和克兰的 广东之行是在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的前后, 他们的 活动及其成果与希特勒加快军事工业发展以重整 德国军备进而扩军备战的意图不谋而合, 正如德 国外交部在内部讨论中所提到的,克兰在中国 从 未作为一个私人而活动!。% 当克兰将广东项目 带回德国后,立即博得军政首脑的一片叫好,德国 政府更以向广东提供信用贷款的形式, 使广东项 目染上政府行为的色彩。 不过,德国内部对于克兰在广东的活动始终 不乏质疑与反对之声。德国的外交官们对中国内 部复杂而混乱的情势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认定德 国必须在中国的内争中保持中立;如果德国要在 中国开拓军火市场,那就最好只跟中央政府打交 道。他们把克兰与广东的协议看作是对上述既定 对华政策的一大威胁和破坏。还在克兰在广州谈 判时,德国驻广州总领事瓦格纳便向克兰提出了 各种疑虑:第一, 南京政府将视克兰此举为一种敌 对的行为;第二, 克兰此举会把德国拖进一个可能 与日本、英国、法国发生严重冲突的危险境地; 第 三,克兰还将为此承担重大的金融风险。∋ 但惯 于冒险的克兰并不认为南京方面会对此提出值得 担心的异议或反对。相反, 他自信对南京了如指 掌,且南京与广州之间也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收到瓦格纳的后, 德国驻华公使陶德曼也 示强烈反对克兰与一个跟中央政府关系不稳定的 地方政府达成这样的协议。他更回想起令他至今 仍心有余悸的 1931年因德国被迫向南京政府交 出陈济棠订购的一批军火所引发的广东反德事 件。( 陶德曼还认为, 考虑到中国南部中央与地 方之间的政治对立,以及广东的割据,德国必须尽 可能与广东项目保持距离, 同时坚持传统的对华 政策,即 只打算(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兵工厂项目 等)支持南京中央政府,不至于因在华南的投机而 使南京政府反感!。) 外交人员的主张没有受到 德国军方的重视。国防军总司令柏龙白、兵工署 主任莱谢劳、国防经济与装备部部长托马斯以及 经济部长沙赫特等均支持克兰在广东的军事输出 活动,他们希望通过与广东的合作,既促进德国军 火和军工设备的外销, 又能获得中国特有的某些 战略原料。 南京政府获悉克兰在广东的活动后, 指令驻 德国公使馆商务专员谭伯羽向德国交涉。1934 年 2月 1日,谭伯羽照会德国外交部, 指出 德国 军事顾问的选派以及在广东省建造军工企业, 必 须事先取得南京中央政府的许可!, ∗要求德国外 交部立即与国防军部交涉并放弃对克兰的支持。 2月 16日,德国国防军、财政部、经济部、德国银 行及外交部等部门召开会议, 就克兰的广东项目 进行讨论。外交部说明了广东项目的由来及南京 政府的反应,强调德国支持这一项目在政治上、经 济上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可能的严重后果。外交部 代表阿尔伯格说: 我们对通过促进一个地方的权 力的强化来对抗一个在国际法承认之下的中央政 府的统治权从而导致中国的国家分裂毫无兴趣, 对于使这种分裂就像日本所希望的那样永久地存 在并损害那个(中央)政府也毫无兴趣。! +军方代 表莱谢劳随后发表了针锋相对的意见, 他认为过 去几年德国一直没有从与南京政府的合作中获得 好处,那些为南京服务的德国军事顾问也没有给 德国带来军火订单,德国有必要在中国开辟新的 军火市场,以促进德国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的增长。 莱谢劳坚信: 一旦该项目成功地实施, 就存在着 德国工业品在中国最富庶的一个省份的销售量迅 速地增长的前景!, 强调德方要在 继续支持克兰 项目的问题上保持坚定的立场!。, 事实上,在极 力要在中国开拓新的军火市场的国防军看来, 与 ∃ % ∋ ( ) ∗ + , 马振犊、戚如高:∀蒋介石与希特勒 − − − 民国时期的中德 关系# , (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版,第 108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00.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Washington, D. C. : Uni 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 ing Off ice, 1957. p. 812. 此次广东反德事件详见肖自力、刘义章:∀论陈济棠与德 国的军事关系# ,载刘圣宜主编:∀岭南历史名人研究# ,中山大学 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78- 283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Washington, D. C: Uni 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 ing Off ice, 1959. p. 155.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445.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496.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497. 84��� 2007� 1民国档案 南京合作的吸引力还不如与广州合作的大。国防 军指出: 实际上国防军首先关注的是与广州的协 议,与南京的类似协议只是为了减轻蒋介石的怀 疑。! ∃莱谢劳还透露国防军已就广东项目的融资 问题和德国银行达成初步的协议。最后, 僵持不 下的各方只得同意等即将访问南京的塞克特见过 蒋介石后再作决定。 塞克特在与蒋介石接触后,起初并没有注意 到蒋反对广东项目的坚定态度。这种观感鼓励了 克兰在广东扩大冒险。1934年, 克兰再次来华, 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广东项目。如果说克兰在广 东的活动最初不完全是为了项目本身, 而带有借 此取得与南京合作时的有利地位之用意的话, 那 么,对广东项目的扩大则更多地出于克兰和德国 自身的需要。1934年夏天, 克兰与广东接连达成 一系列协议,主要涉及双方进行易货贸易、在广东 修筑铁路、建造船坞、码头、新兵工厂的建设及潖 江口兵工厂的扩建等。 克兰对广东项目的扩大和深化又一次激起南 京政府的反应, 广州事件!愈演愈烈。1934年 11 月 6日,中国驻德公使刘崇杰奉命再次向德国外 交部提出交涉。德国外交部当时的答复是: 这纯 属私人性质的交易, 德国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 当天,德国外交部约集莱谢劳及已经返德的克兰 开会商讨对策。克兰声称他向广东提供军用品是 得到了蒋介石的同意的。莱谢劳也指出, 克兰的 这个计划对德国有着极大的利益,军方对此怀有 极大的兴趣,该计划还得到了德国银行总裁沙赫 特的支持。11月 23 日, 德国外交部正式回复刘 崇杰,有关运送武器到广州一事是正在中国访问 的塞克特与蒋介石讨论的议题, 现阶段德国不便 置评; 而英、美等国的厂家也在为广州提供武器、 飞机和机器,南京政府并未进行干涉。就这样,南 京政府的这次交涉又不了了之。 此时,德国内部关于广东项目的分歧也日趋 激烈。德国国防军打算通过德国银行向广东提供 信用贷款,以尽快实施广东项目并使广东提前交 付钨砂。计划由德国银行提供给广东的信用贷款 额度高达 3380万德国马克, 除 2000 万马克直接 用于广东项目外,还有 1200万、150万、30万马克 分别用于在广东采矿、修筑铁路及调查矿藏。∋ 与此同时,德国外交部及由南京政府聘用的军事 顾问们则继续阻止克兰在广东的活动。外交部通 过广州德国领事馆在当地的调查,否定了克兰的 一个说法 − − − 广东能大量提供钨砂。调查显示, 1934年, 从广州出口的钨砂官方数字是 1866 吨, 非官方的数字是 4075吨,而广州邻近地区只有差 不多 1000吨是现货, 至于广州一年能提供 8000 吨钨砂之说只有理论上的可能。( 南京德国军事 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也抱怨 惟有广州事件一 再搞得乌烟瘴气, 直到目前为止仍是黝黑一 团!, )与外交人员遥相呼应。1935年 2月 1 日, 外交部与军方再次开会协调对广东项目的立场。 外交部列举了他们对广东项目的不解与忧虑: 第 一,克兰是否具有由德国官方正式授权的负有政 治使命的代表身份以及他在中国负有何种使命; 第二,如何解释在广州与南京、南京与日本之间所 已引起的非议; 第三, 在华南开采矿产需时太长, 危险性极大。∗ 在此情形下, 军方代表除表示沙 赫特、莱谢劳、托马斯等军政首脑仍坚决支持克兰 和广东项目之外,还首次提到德国元首希特勒对 广东项目的支持。虽然我们无从了解希特勒支持 克兰广东项目的具体原因, 但就一般情况而言,显 然是因为该项目有利于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及对 外扩张。军方还提到这一项目 具有关系到从中 国南方得到预期的矿石供应的巨大重要性!, +这 显然是极端缺乏矿石的德国最要紧的问题, 而希 特勒的最高权威又是当时德国无人敢有所异议 的,于是外交部不得不赶紧声明它 热情支持任何 可以增加与中国的货物交换的计划,和每一个用 工业产品交换矿产原料的可利用的机会!,甚至不 反对军方必要时进行超出通常私人贸易范畴的冒 ∃ % ∋ ( ) ∗ +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01.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575.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01.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24. 辛达谟:∀德国外交档案中的中德关系 − − − 民国十七年 (一九二八)至廿七年(一九三八)# ( 5) , (台北) ∀传记文学#第 42 卷第 3期, 1983年,第 85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00- 901.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23. 民国档案 2007� 1 85��� 险。∃ 外交部后来还进一步明确它完全支持国防 军部为了满足矿产原料的需求而去冒较大的风 险,甚至表示它可以不再反对克兰 − − − 代表德 国 − − − 与南京合作, 只要他不再扩大与广东的 合作。% 但外交部的上述声明及让步并不表明他们已 经放弃反对广东项目的立场。不仅如此, 一度支 持克兰的塞克特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塞克特 出任蒋介石的总顾问后, 很快便了解到蒋介石对 克兰广东项目的真实态度, 进而意识到克兰在广 东的活动对中德合作的危险性。他透过驻华公使 向德国外交部表示: 我建议推迟克兰在广州的计 划的实施直到这里(南京)的谈判有了结果, 或者 先着手一些非军事性的项目, 如船坞、采矿设施、 铁路和码头建设,这些项目以及预料中的信用贷 款的授予都不会遭到反对。! ∋德国外交部也向打 算支持广东项目的一些部门施加影响。1935年 2 月 27日,针对德国银行打算给南京和广州各提供 2000万德国马克信用贷款, 外交部向财政部指出 南京和广州此前还从未从任何国家得到无担保的 信用贷款,而南京和广州本身的金融状况极不稳 定,南京与广州的紧张关系也仍在继续。( 但由 于几位军政高层的态度仍相当坚决,外交部的坚 持与塞克特的转向仍不足以影响最高当局的决 策。克兰乘机加紧推进广东项目的核心潖江口兵 工厂的建设。至 1935年 4月,潖江口兵工厂基本 建成, 20多名德国技术人员参加了兵工厂的调试 和军火试制工作。 德国在广东的一意孤行引起了南京政府进一 步的反应。1935 年 4 月 12日, 蒋介石通过德国 军事顾问法肯豪森致电塞克特; 17日, 谭伯羽又 致函莱谢劳,信函复本同时送达德国外交部;再过 一天,德国驻中国临时代办亦致电德国外交部,三 个举动传送了一个内容相同的声明,即蒋介石对 广东项目的明确反对。蒋介石指出: 克兰到处声 称这(指0广东项目1 − − − 引者注)是在我的同意下 进行的,这完全不是事实。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从 未同意过此事。为了澄清事实的真相,我恳请您 尽快将我的意见转达给德国国防军总司令。! )作 为报复,南京方面还威胁考虑取消一项与德国的 榴弹炮交易。∗ 与此同时, 德国人柯里拜尔也加 入了反对广东项目的行列。作为德国驻上海的总 领事,同时又是纳粹的老党员,柯里拜尔既熟知中 国的情况,又与希特勒有旧交,足以影响德国最高 当局的决策。5月 17日,柯里拜尔通过驻华公使 陶德曼及德国外交部向希特勒进言,痛陈广东项 目的危险性,建议召回派驻广州的德国军事顾问 或将之转往南京,放弃克兰在广州的武器和军工 交易,以换取与南京开展更广泛的交易。蒋介石 空前强硬的姿态和柯里拜尔的进谏终于影响了德 国最高当局的决策。5月 24日,德国外交部通知 驻华公使,德国政府已要求克兰逐步中止与广东 的军事合作。至此中德因广东项目而引发的 广 州事件!暂告一段落。 在德国政府做出中止广东项目的决定后, 驻 潖江口兵工厂的德国技术人员统统撤离广东, 兵 工厂建设和生产立即陷于停顿和瘫痪。广东方面 并不甘心,陈济棠曾联系陶德曼和柏龙白转请克 兰来粤化解这一僵局。克兰同样不甘心他在广东 的 事业!功亏一篑。他同时在中国和德国活动, 力图使两方的态度和决定有所松动。一方面, 他 利用德国与南京政府日益加深的合作关系, 企图 从蒋介石那里为广东项目取得某种形式的合法地 位。1934年 3月,中德商定由德国容克飞机公司 为南京政府在江西建立一家飞机制造厂。7 月, 克兰代表德国与南京政府达成一项 高度机密!的 ∀中德易货协定#,规定中国政府将以矿砂和农产 品向德国换取 工业产品!。这项协定奠定了此后 几年中德交往和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础, 使中德两 国间的贸易有了较快的增长。上述中德合作的进 展固然是在中德多方面人士共同努力下促成的, 但克兰同德国大军工企业、大财团的传统特殊关 ∃ % ∋ ( ) ∗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23.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29; [美]柯伟林著,陈谦平、陈红民、武菁、申晓 云译,钱乘旦校: ∀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年版,第 156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34.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67.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2 . Washin 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 ing Off ice, 1962. p. 71. John P. Fox , Ger many and the F ar E aster n Cri si s, 1931- 1938: A S tud y in Dip lomacy and I de ology . Ox ford: London School of E conomics and Polit ical Science . 1982. p. 116. ∀德国与远东危机( 1931- 1938) :外交与意识形态的研究# 86��� 2007� 1民国档案 系对这些合作起了关键的作用。这些合作进一步 加深了中德双方对彼此的依赖, 也成为克兰可以 用来影响南京政府的筹码。早在 1935年 6月,克 兰在与蒋介石的会晤中, 就谈到潖江口兵工厂和 黄埔码头问题,得到蒋氏默许。11月 13日, 克兰 又将他 与广州之关系内容!, 包括要交付给广东 的军用品的数量,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行政院秘书 长翁文灏。∃ 另一方面, 克兰也继续说服德国最 高当局转变态度。1936年 1月,希特勒召见外交 部长牛赖特、国防部长柏龙白和回到德国的克兰, 讨论广东项目及由此引起的纠纷。牛赖特极力主 张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克兰则重申蒋介石同意 他继续完成广州项目。尽管牛赖特当场斥责克兰 在广东项目中表现不忠, 希特勒还是不顾牛赖特 和外交部的反对, 再次表态支持克兰。潖江口兵 工厂项目立即重新上马, 安装毒瓦斯设备的项目 也进行了。潖江口兵工厂聘用了 40位德国 工程师,负责炮厂的建设和和大炮的试制。% 此 外,广东还于 1935年 秋冬间收到由德国运去极 重要之毒气材料!。∋ 1936年初,南京政府得知德国在广东有新的 活动,双方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交锋。1 月 16 日,翁文灏致电克兰, 对德国向广东运送毒气材料 感到 甚为诧异!。( 2 月, 蒋介石在第一次召见 陶德曼时, 又对克兰在广东的活动提出质问。) 克兰获悉此事后,复电加以否认,又埋怨南京此举 是何用意? 为什么对他的怀疑如此之深? ∗ 蒋介 石再次召见陶德曼,直指克兰骗了他,并强调此举 带来三项严重后果:中国政府无法保证德国在潖 江口兵工厂中的权益、中方将停运准备运往德国 的 3000吨钨砂、他本人对正在德国进行的中德易 货贸易谈判不再感兴趣。+ 南京方面同时致电中 方谈判代表顾振,要求立即向德方声明德国 如不 守信约,则所商势须停止!。, 蒋介石还否认中国 政府曾给克兰授予勋章。中方一系列的反应令克 兰和德国十分难堪和不满。顾振在给翁文灏的电 报中不止一次提到德国对中国政府的反应不满, 两国有决裂的可能。3 在此期间两次受到蒋介石 召见的陶德曼也深感事态严重, 他向德国政府建 议全面收缩与南京政府的合作, 以致连柏龙白也 以为两国无合作之可能!。��� 然而,几年来, 中德 已经建立起一种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和互补性的 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南京政府毕竟是国际上承 认的中国政府代表,而且与德国有正式外交关系, 德方实际上很难走到公开决裂这一地步。于是, 在顾振等人全力斡旋之下, 事态在最后关头突现 转机。3月 24日, 柏龙白致电蒋介石, 重申向广 东运送军工材料只会在蒋介石的允许之下, 德国 绝无向广东提供武器和毒瓦斯装置之事。此时蒋 介石对德国所求亦正多,也就不为已甚,以中国得 到的情报属于 误报!为词下台, �� 了结了这场 风波。 二 从 1933年到 1936 年, 德国政府对广东项目 的态度几经变化。由于德国始终不甘心完全和彻 底地放弃这一项目,面对南京政府的强烈抗议,国 防军总司令柏龙白还满不在乎地说: 像我们这样 的强国,没有义务为自己在国外的行动向别的国 家解释什么。!��!广东项目几上几下, 广州事件也 就演变成一场持续多年、不大不小的风波。然而, 就在双方矛盾即将激化、关系可能破裂的关头,态 度强硬的柏龙白主动向中方示好,德国政府也最 终放弃了广东项目。这一转变既是突然的, 又是 顺理成章的,是与以下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分不 开的。 第一,经济利益的影响。经济利益是中德关 系的基础。对德国来说, 由于经济利益也是德国 军工巨头的利益,获取经济实利因而一直是德国 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和基础。在 广州事件!期间, 广东项目之所以得到德国几大军工企业一致支 持,主要就是因为仅广东项目的核心工程潖江口 兵工厂就价值 650万德国马克,而且是一笔可观 ∃ % ∋ ( ) ∗ + , 3 ��� ��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中德外交密档 ( 1927- 1947 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 366页。 ∀关于潖江兵工厂者#, 1936 年 6 月 2 日 (天津) ∀大公 报#。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472页。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472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2. p. 1119.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476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2. p. 202- 203.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363页。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366页。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367- 368页。 ∀中德外交密档( 1927- 1947年)# ,第 477、478页。 ∀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第 157页。 民国档案 2007� 1 87��� 的直接现款交易, 广东将分 24个月以现金支付。 这笔交易还不是一次性买卖, 由于该兵工厂不能 生产一些关键零配件,必须依赖原输出国,这等于 为德国军工企业制造了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市场需 求。此外,在 广州事件!上演的几年里,陈济棠还 不断地从德国进口军火和其他军用设备, 并且总 是及时支付现钞,从不拖欠或赊账。∃ 然而, 如前 所述,德国与南京也有同样的合作,随着双方合作 的扩大与深化,南京政府对德国各种军工与军火 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显示出比广东更广阔的 市场前景和更大的吸引力。当德国看到实施广东 项目一再受阻、通过广东项目获利的希望已经非 常渺茫时,最终选择了放弃。 第二,战略资源的影响。所谓战略资源主要 是指钨、锑、钼等特殊金属矿以及一些基本农产 品,其中用于军火生产的钨砂在当时各国的扩军 备战中作用尤为重大。德国是上述农矿产品和原 料的匮乏国,特别是钨和锑, 98% - 99%都要从国 外进口。因此德国内外 政策的焦点是战略资源 的供应问题!。% 中共红军根据地在江西兴起后, 中国最大的钨产地赣南所出产的钨砂被迫改道南 下,经广州出口, 这使得广东控制了世界上最重要 的战略资源。在与克兰第一次见面时,陈济棠就 主动谈起向德国提供战略资源的问题。德国国防 军也坦承它对广东项目最感兴趣的 既不是影响, 也不是偿付, 而是作为代价运来的中国原料!。∋ 在初期曾支持克兰广东项目的塞克特则说: 在德 国,原料供应问题是我们政策的重心。我们需要 价值 20亿德国马克的原料,可我们不知从哪里可 以得到。! (广东项目之所以既受到德国军工巨头 的欢迎,也获得了希特勒及军方高层的一致支持, 正是因为它既将德国在中国扩大军火、军工设备 市场与扩大战略资源的来源两大战略目标成功地 结合在一起,又同时解决了外汇紧缺与急需战略 资源两大难题。但 1934年 10 月以后, 随着红军 主力撤出中央苏区,广州不再是赣南钨矿砂出口 的唯一通道,赣钨重新取道长江运输并经上海出 口成为可能;而一旦南京政府能够控制钨矿资源, 必然会进一步促使德国放弃广东。 第三,中德日三角关系的影响。中德日三角 关系是德国处理远东问题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 素。与中德关系的经济基础不同,德日关系几乎 完全是政治关系。处在外交第一线的德国外交官 显然比军事将领更清楚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 也 更重视日本对德国在中国的活动的反应, 这也是 他们对广东项目自始至终表示反对的重要原因。 陶德曼指出: 日本并没有把我们算在那些强国之 内。对他们来说,德国在东亚的政治活动是相当 不受欢迎的。! ) 与外交官相比,德国军人对日本 态度的重视程度是较低的, 如塞克特就这样认为: 德国与日本站在一起不会失去什么,但所得也甚 微!, 今后的努力还须再一次从军事方面着手,而 不是为了取悦外交部!。∗ 取悦外交部!是指认 同外交部重视日本的取向。事实上,德国军方对 日本对德国在广东的军事输出活动将做出反应也 不是毫无认识的,但它认为在 日本对广州的压力 也变得显著以前还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德国 大可利用这段时间从广州捞取实利。随着时间推 移,日本对广东项目的关注和警惕逐渐浮现。特 别是当潖江口兵工厂即将竣工时,一群日本人打 着 旅游!的名义来广东, 千方百计地刺探该兵工 厂的情况;当他们乘坐的火车因故恰好停靠在潖 江站时,日本人还赶紧拿出地图作上标志。, 此 时日本对德国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希特 勒越来越从对付苏俄及争霸全球的角度来看待日 本的这种作用。因此,日本人对广东项目及中德 合作所做的反应不能不使德国当局对它在中国和 广东的军事性项目有所收敛, 以安抚日本的不安 情绪。 第四,中国政府的影响。由于种种因素,主要 是出于拉拢德国和陈济棠的目的,南京政府一开 始并非非常明确、坚决地反对克兰在广东的活动。 ∃ % ∋ ( ) ∗ + ,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29、576. John P. Fox , Ger many and the F ar E aster n Cri si s, 1931- 1938: A S tudy in Dip lomacy and Id eolog y . p. 115. [美]格哈特� 温伯格著,何江、张炳杰译: ∀希特勒德国 的对外政策 − − − 欧洲的外交革命, 1933- 1936#上编, 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第 477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364- 365.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477. ∀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第 145页。 Document s on Ger man F ore ig n P oli cy , 1918- 1945 . s e� ries C vol. & . p. 901. 邓演存:∀潖江兵工厂始末#, 广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 委员会编:∀南天岁月 − − − 陈济棠主粤时期见闻实录# ,广东人民 出版社 1987年版,第 166页。 88��� 2007� 1民国档案 蒋介石也曾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含糊、隐晦,甚至予 以默许,这些在客观上强化了德国的不正确认识。 德国以为中国每一个省都是一个 经济上的独立 体!,建设军事项目时无须 获得中央政府的批 准!。∃德国人还高估了地方势力的地位和力量, 低估了中央政府的地位和力量, 甚至认为 蒋介石 对德国开发广东地区的资源并不感到遗憾!。% 但 当南京政府一再提出对广东项目的反对, 且态度 越来越明确和坚决,并暗示广东军阀的统治可能 不稳时,德国意识到南京的反对是认真的,广东的 地位也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稳固,于是才决定 完全放弃广东项目。 广州事件!发生于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之初、 德国对外、对华政策酝酿重大转变之际。作为广 州事件的根源,广东项目既是克兰作为一个投机 商人对利益的追逐,也是德国军方和希特勒极力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的合谋, 是个人投机与国家 意志的不谋而合,反映了希特勒上台初期积极重 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德国本就深具军国主义的传 统和政治特征,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战败, 但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并未由此改 变,军国主义传统仍然贯穿于德国社会和政治生 活之中。希特勒上台前后, 德国的军事机关在相 当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国家的内外政策, 其外 交政策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军方及其对外扩张的侵 略性目的。正因为如此, 虽然德国外交人员一再 反对克兰的广东项目, 而始终难以奏效。同时, 广州事件!也反映了纳粹德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投 机本质。以往不少学者已经指出 20世纪 30年代 的德国对华政策存在着不稳定和混乱的特征和状 况, ∋这种 不稳定!和 混乱!在 广州事件!也表 现得淋漓尽致, 这正是由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所决定的。 [刘义章: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肖自力: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邮编: 510631] [责任编辑: 曹必宏] ∃ � ∀蒋介石政府与纳粹德国#,第 157页。 % � ∀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 − − 欧洲的外交革命, 1933- 1936#上编,第 173页。 ∋ � ∀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 − − − 欧洲的外交革命, 1933- 1936#上编,第 477页。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宗教问题#出版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陈金龙教授新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宗教问题 − − − 关于 党的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于 2006年 8月正式出版。该书是作者承担 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 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为七章,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总 结和反思了中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政策和历史经验, 阐述了宗教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 所起的积极作用。
/
本文档为【“广州事件”与纳粹德国初期的对华政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