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2011-06-11 4页 pdf 251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1671

暂无简介

举报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2009年 11月第 26卷第 6期 November 2009, Vol. 26, No. 6 收稿日期 : 2009 - 04 - 14 作者简介 : 杨志敏 (1966 -  ) , 女 , 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编号 : 2006BA I13B02) ;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编号 : 2007B031403003) 文章编号 : 1007 - 3213 (2009) 06 - 0589 - 04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杨志敏 1 ,  黄 ...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2009年 11月第 26卷第 6期 November 2009, Vol. 26, No. 6 收稿日期 : 2009 - 04 - 14 作者简介 : 杨志敏 (1966 -  ) , 女 , 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编号 : 2006BA I13B02) ;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编号 : 2007B031403003) 文章编号 : 1007 - 3213 (2009) 06 - 0589 - 04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 杨志敏 1 ,  黄  鹂 1 ,  杨小波 1 ,  韦芳宁 1 ,  梁惠陶 1 ,   陈润东 1 ,  杨  涛 2 ,  张嗣博 3 ,  谢俊明 4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广东广州  510120;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四川成都  610072; 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上海  200032; 4. 浙江省中医院 , 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 , 为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 》 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 , 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纳 入分析的 838例亚健康人群中 , 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比例 (3614% ) 最高 , 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 组成部分 (占 5912% ) , 亚健康状态中以疲劳、失眠、疼痛为 3大常见症状 (占 5213% )。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质 为主 (613例 , 7312% ) , 而偏颇质以阳虚质 ( 178例 , 2113% ) 最为多见 , 其次为气虚质 120例 (1413% ) 与阴虚质 82 例 (917% )。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在社会应对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101)。【结论 】亚 健康状态以 30~39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 , 以疲劳、失眠、疼痛为常见状态 , 而且亚健康状态人群心理 状态趋向不稳定、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 , 并已影响该人群的整体生存质量 , 提示制定亚健康干预时需注重疲劳、失 眠、疼痛状态的重点干预。运用中医方法进行预防性干预时 , 应根据其体质特征多为阳虚质、气虚质采用相应的调整措 施。 关键词 : 亚健康 ;  中医体质 ;  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 : R211  文献标识码 : A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 态 , 也称 “第三状态 ”。随着社会压力明显加大 , 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头号问 。根据目前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结果 , 中华中医药 学会于 2006 年度公布的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 南 》[ 1 ] , 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本课题 组根据以上 , 制定了检测亚健康人群的 《个 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 》, 并采用此量表对广州、成 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市体检人群进行调研 , 以 期分析其中医体质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受检人群筛选流程   (1) 排除患病人群 : 应 用 《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 》根据受检者不适症 状 , 筛选出可能的亚健康人群。 (2) 排除性诊断 : 通过进行 B超、生化、影像等检查 , 排除明确有 (上接 588页 ) 情形切不可滥用承气汤攻下。   《伤寒论 》太阴病篇一共只有 8条原文 , 是 六经病篇中内容最少的篇章 , 绝非仲景不重视调补 脾胃 , 而是因为这一思想和方法已贯穿于六经。会 通六经病篇才能更好地理解太阴提纲证深意。仲景 原著无提纲证之说 , 后世医家将六经病篇篇首体例 独特的六段条文冠之以 “提纲证 ”。该太阴提纲证 纲张目举 , 提纲挈领 , 言辞简洁又突出重点 , 是 《伤寒论 》学习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 [ 1 ] 刘渡舟. 伤寒论校注 [M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1. [ 2 ] 熊曼琪.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伤寒学 [M ]. 2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7: 230. 98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年第 26卷 疾病的人群 , 如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可疑问题 , 须进 行进一步检查 , 以明确是否为疾病状态。 ( 3) 在 初步筛检、排除性诊断的基础上 , 依据 《亚健康 中医临床指南 》[ 1 ]标准 (存在躯体、心理、社会适 应能力等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 , 持续 3 个月或以上 , 对个体造成明显影响者 ; 或并发其他 疾病 , 但对机体无明显影响 , 且与目前不适状态没 有因果关系 ) , 确定受检人群。如不适状态达到一 定影响程度 , 超过 1个月但未达 3个月者判断为可 疑亚健康状态 [ 2 - 3 ]。 112 研究对象  受检者为 2007年 8月 20日至 2008年 3月 15日体检人群 , 包括广州市 1 039例、 成都市 148例、杭州市 18例、上海市 96例 , 共 1 301例。 113 调查方法  由经培训的医师及研究生发放已 编号的 《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 》。受检者需填写 知情同意书 , 个人信息 , 疾病状态、不适状态自 评 , 《中医体质与亚健康状态 》评测表 [ 4 ] , 特质应 对量表 ( TCSQ ) [ 5 ] , 生活质量量表 ( SF236) [ 6 ]等。 量表计分标准按照各量表测评规则计算。《中医特 征表 》 (以中医十问歌为基础 , 由本课题组筛选相 关文献条目而设置 ) 由主治职称以上医师现场填 写并即时给予症候判断。 问卷均需独立填写 , 当场自填收回 , 对无能力 填写者则由调查员询问填写。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1 400份 , 回收有效问卷 1 301份 , 有效回收率为 9215%。收集资料 , 录入数据后采用 SPSS 1310软 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1 调查人群分布概况  参加本研究共有 1 301 人 , 其中 98例 (占总人数的 715% ) 填写不全或 怀疑其他疾病建议进一步体检者均不纳入统计。纳 入者 1 203人 (占总人数 9215% ) , 其中健康人群 为 199例 (1615% ) , 疾病人群 166例 ( 1318% ) , 亚健康人群 838例 (6917% , 包含可疑亚健康人群 208例 )。 212 一般资料 21211 亚健康各分型分布情况  依据 《个体身心 健康调查量表 》中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各分 型对应症状条目的均分值 , 以最高分值者作为受检 者的分型。亚健康各分型中以心理亚健康最为常见 (479例 , 5712% ) , 其次为社会适应性亚健康 228 例 (2712% ) 及躯体亚健康 131例 (1516% )。 21212 年龄分布情况  在受检人群的各个年龄段 中 , 20 ~29 岁年龄段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 (245 /296, 8218% ) , 在确定为亚健康状态的人群 中 , 30~39岁年龄段人群所占构成比最高 ( 305 / 838, 3614% )。结合亚健康分型观察 , 20~39岁 年龄段人群中属心理亚健康分型所占人数比例高于 躯体及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人群 , 提示在青年人群 中心理压力可能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结 果见表 1。 表 1 不同年龄段亚健康状态人群各分型构成比比较 N ( p /% ) 年龄段 (岁 ) 受检者 亚健康人群 躯体亚健康型 心理亚健康型 社会适应性亚健康型 18~19 23 (119) 15 (118) 6 (416) 8 (117) 1 (014) 20~29 296 (2416) 245 (2912) 26 (1918) 155 (3214) 64 (2811) 30~39 456 (3719) 305 (3614) 30 (2219) 190 (3917) 85 (3713) 40~49 285 (2317) 178 (2112) 37 (2812) 84 (1715) 57 (2510) 50~59 143 (1119) 95 (1113) 32 (2414) 42 (818) 21 (912) 合计 1203 838 131 479 228 21213 学历分布情况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大专以 上学历者占 5912% , 其中大专学历人群共 243例 (2910% ) , 本 科 及 以 上 学 历 人 群 共 253 例 (3012% ) , 提示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是亚健康状 态的主要组成部分。 21214 职业分布情况  亚健康人群的职业分布主 要以商业与服务业人群 ( 273例 , 3216% )、专业 技术人员 (246例 , 2914% ) 及国家机关、企事业 单位人员 (225例 , 2618% ) 为主。职业分布调查 结果提示以脑力工作为主的人群 , 特别是服务业的 09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6期 人群可能更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21215 亚健康各状态的分布情况  在亚健康人群 中 , 其他类是指不能分辨自己最不适状态的人 , 共 283例 , 占 3318%。在可分辨的不适状态中 , 疲劳 (252例 )、失眠 ( 214例 )、疼痛 ( 164例 ) 为最 常出现的状态 (见图 1)。其中疲劳状态人群以精 神不振易疲劳 ( 161例 ) , 记忆力减退 ( 73例 ) , 体虚无力 ( 70例 ) , 颈肩酸痛 ( 60例 ) 为主要伴 随症状 ; 失眠状态人群以睡得不深 ( 108例 ) , 多 梦 (78例 ) , 难以入睡 (65例 ) , 精神不振易疲劳 (55例 ) , 记忆力减退 ( 55 例 ) , 颈肩酸痛 ( 47 例 ) 为主要伴随症状 ; 疼痛状态人群以颈肩酸痛 (71例 ) , 腰腿酸痛 ( 55 例 ) , 精神不振易疲劳 (38例 ) , 记忆力减退 (36例 ) 为主要伴随症状。 在这 3种状态中 , 精神不振易疲劳、颈肩酸 痛、记忆力减退 3个症状反复伴随出现 , 提示这 3 个症状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的核心症状。 图 1 亚健康各状态分布情况 213 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社会应对 与生存质量分布情况 21311 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方 法 [ 4 ]判断 , 健康人群中 , 以平和质人群为主 , 共 120例 ( 6013% ) , 偏颇质合计 78 例 ( 3912% )。 在亚健康人群中以偏颇质人群为主 , 共 613 例 (73% ) , 平和质有 225例 (2618% )。值得注意的 是亚健康人群的偏颇质以阳虚质 ( 178 例 , 2910% ) 最为多见 , 其次为气虚质 ( 120 例 , 1916% ) 与阴虚质 (82例 , 1314% )。 21312 社会应对方式比较  按照特质应对方式问 卷 [ 5 ] ( TCSQ ) 对双向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进行评 分 , 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人群与健康人群社会应对 方式比较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101) , 健康 人群以积极应对为主 , 亚健康人群以消极应对方式 为主。见表 2。 表 2 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 社会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 €x ±s) s /分 人群 消极应对 积极应对 健康 人 群 ( N = 199) 21165 ±6164 38147 ±7142 亚健康人群 (N = 838) 26185 ±8100① 36112 ±7154①  统计方法 : 单样本 T检验 ; ①P < 0101, 与健康人群比较 21313 生存质量比较  运用生存质量量表 ( SF2 36) [ 6 ]评分规则进行测量计算 , 健康状态者与亚健 康状态者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 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比 较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 < 0101)。见表 3。 表 3 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x ±s)  s /分 条目 健康人群 (N = 198) 亚健康人群 (N = 838) 生理机能 9212 ±1218 8718 ±1612① 生理职能 9211 ±1919 7919 ±3117① 躯体疼痛 8515 ±1316 7518 ±1912① 一般健康状况 7517 ±1619 6012 ±1914① 精力 7716 ±1217 6518 ±1617① 社会功能 9014 ±1315 8312 ±1714① 情感职能 9116 ±2112 7314 ±3617① 精神健康 8018 ±1211 7013 ±1516① 健康变化 6110 ±1717 5711 ±1811①  统计方法 : 单样本 T检验 ; ①P < 0101, 与健康人群比较 3 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增强 , 人们的工作强度和生 活压力越来越大 , 亚健康状态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人 们日常生活的首要问题。随着健康新理念的传播 , 更多的人群已经开始关注并重视检测自身的健康状 态。在本次调研中 , 《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 》的 回收率达到 9215% , 可见亚健康状态已在人群中 逐渐被引起重视。本次调研的结果提示 , 亚健康人 群以青年为主 , 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 同时应对方式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 关键问题。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的明 显差异 , 提示干预亚健康势在必行。 311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心身失调的失衡状态  亚 健康状态因不适症状持续时间持久已经影响到工作 195杨志敏 , 等.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2009年第 26卷 生活而逐渐被重视。不适症状从属于躯体生理的不 健康的变化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亚健康 状态的分型中 , 心理亚健康状态所占比例最高 , 且 高学历的脑力劳动者、20~40岁年龄段处于机体 功能全盛时期的年青人明显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 亚健康状态。说明在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中 , 心理因 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 正如中医学所言 “形恃神以 立 , 神须形以存 ”, 神立不正 , 形亦难恃 , 亚健康 状态归根结底是机体心身失调的结果。《黄帝内 经 》曰 : “恬 M虚无 ,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 病安 从来 ?”亚健康人群正是因为平素紧张与高压的工 作生活导致心理环境出现了偏倚 , 长期的负面情绪 影响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也随之发生紊乱 , 从而出现躯体化的不适症状。中医强调 “不妄作 劳”, 而现代人动辄熬夜加班 , 通宵达旦 , 加之竞 争激烈 , 致劳心忧思 , 精神俱疲 , “精神内伤 , 身 必败亡 ”。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高比例的出现也提 示了干预亚健康状态刻不容缓。 312 亚健康人群以虚性体质为主  亚健康人群中 以偏颇质人群为主 , 其中阳虚质、气虚质占据一半 以上 , 这个结果与目前中医学术界提出的亚健康以 虚性体质为主的观念吻合 [ 7 ]。“邪之所凑 , 其气必 虚 ”, 究其原因 , 乃是因为该人群长期在室内工 作 , 缺乏必要的运动 , 加之思虑过度 , 暗耗心血 , 脾气不旺 , 正气渐虚 , 遂使原来的平和体质逐步向 气虚体质转化。气虚日久则损及阳 , 加之长期熬 夜 , 常在空调环境工作 , 日益耗损阳气 , 体质容易 向阳虚质转变。气虚与阳虚所表现出来的疲倦乏 力、易感冒、畏寒肢冷也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不适 症状吻合。 亚健康状态症状繁多 , 中医体质是系统化的一 系列症状的有效组合。对于个体而言 , 每一个个体 倾向于某一种体质 , 而以体质为中心对亚健康人群 进行辨识分类 , 可掌握亚健康人群的整体体质分布 规律 ,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本的原则 , 并为有 效、系统化干预亚健康状态提供指引。 313 亚健康状态人群生存质量低于健康人群  亚 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 这 可能因亚健康人群出现社会适应性减退所致。亚健 康人群躯体、心理甚至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 , 必然 影响了这个人群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也说明亚 健康人群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 健康、社会功能、精力等方面的生存质量评估低于 健康人群。生存质量的下降提示亚健康状态是一个 社会性的综合问题。 亚健康状态症状的错综复杂以及干预措施的不 确定性和缺乏针对性 , 是亚健康状态调查存在困难 的原因之一。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从 亚健康主要状态、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出发 , 结合心 理及应对方式进行综合测评 , 可较系统地研究亚健 康状态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 , 这将为系统化干预亚 健康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 [ 1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 S ]. 北京 : 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 , 2006. [ 2 ] 谢东北 , 林玲. 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 [ J ]. 现代预防医学 , 2008, 35 (1) : 8. [ 3 ] 裴雯. 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的筛查及 生物反馈干预研究 [ C ].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6. [ 4 ]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学分类与评测标准 (试行 ) [ S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6. [ 5 ]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增订版 ) [M ]. 北京 : 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社 , 1999. [ 6 ]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 [M ]. 北京 : 北京大学医 学出版社 , 2006. [ 7 ] 于永 , 王戈. 从 《理虚元鉴》探析亚健康状态 [ J ]. 中国中 医药信息杂志 , 2002, 9 (2) : 28. 2010年兄弟刊物征订启事一览表 刊  名 国内邮发代号 国外邮发代号 刊期 定价 (元 ) 地址 邮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6 - 23 BM6534 双月刊  6100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中医学院内 230038 实用中医药杂志 78 - 100 双月刊  5150 重庆市渝中区金汤街 24号 4 - 6 - 4 400013 河北中医 18 - 30 6356M 月刊 101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园街 241号 050021 中医药通报 34 - 95 双月刊 10100 厦门市仙岳路 1739号 361009 北京中医药 2 - 587 M668 月刊  8100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七号 100005 29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本文档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