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耿光华_至情_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_西厢记_与_牡丹亭_之比较

耿光华_至情_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_西厢记_与_牡丹亭_之比较

2011-06-12 7页 pdf 615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1191

暂无简介

举报
耿光华_至情_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_西厢记_与_牡丹亭_之比较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张 家 口 师 专 学 才民 自 “ 至情 ” 超逸传挽意识 的 毅 逆女性 —《西厢记 》与《牡开亭 》之比较 耿 光 华 张 家 口 师 范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 张 家 口 , 摘 要 《西 厢 记 》和《牡 丹 亭 》都是反 映 封 建社会青年 男女 追 求 自由 爱情 、 反 对 封建专制 的优 秀剧作 。 通过将 两剧 时代 背景 、 人物 的 生 活 环境及 两 位主人公 的性格特 征进行 比 较 , 显 示 出不 同 时代 的特殊 文化 意义 , 展现 了 两 位叛逆 女性...
耿光华_至情_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_西厢记_与_牡丹亭_之比较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张 家 口 师 专 学 才民 自 “ 至情 ” 超逸传挽意识 的 毅 逆女性 —《西厢记 》与《牡开亭 》之比较 耿 光 华 张 家 口 师 范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 张 家 口 , 摘 要 《西 厢 记 》和《牡 丹 亭 》都是反 映 封 建社会青年 男女 追 求 自由 爱情 、 反 对 封建专制 的优 秀剧作 。 通过将 两剧 时代 背景 、 人物 的 生 活 环境及 两 位主人公 的性格特 征进行 比 较 , 显 示 出不 同 时代 的特殊 文化 意义 , 展现 了 两 位叛逆 女性 以 “ 至 情 ” 超 逸 传统意识 的 思 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 深 刻 内涵 。 关键词 《西 厢记 》《牡 丹 亭 》崔莺莺 杜丽 娘 比较 叛逆性格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 一 一 《西 厢记 》和《牡丹亭 》都是描写爱情 的戏曲佳作 。 两剧都现 了反封建的进步题 旨 , 而 这种反封建主题都集 中在青年男女在婚恋 问题上与封建礼教 的尖锐冲突 。 作 品 主人公 又都 是来 自封 建营垒 中具 有叛逆性格 的贵族小姐 , 她们都对 “ 情 ”有独钟 , 以 “ 情 ” 反 理 , 大胆 冲 破封建礼教 , 以各 自的反抗方式和特殊效应 , 在剧坛激起朵朵浪花 。 但仔细研究辨析 , 两 剧 由于产生时代不 同 , 人物生活环境不 同 , 人物性格因素不 同 , 所 以作品的主题深度及人物形 象内涵也有 明显差异 。 本文试 以 比较 , 在两剧各个方面的 比照之 中 , 就人物的叛逆性格 作些探讨 。 一 、 两剧 时代背景 之 比较 两 剧 的主人公崔莺莺 、 杜丽娘都是封建时代 的名 门闺秀 , 自幼便受 到无 所 不 在 的封建 文化教育 和封建 家庭 的严格 管束 , 但她们毕竟生 活在两 个 不 同时代 , 各 自的时代 氛 围必 然 会对剧本创作及 人物性格 因素产生特殊影响 。 《西 厢 记 》产生 于元代 。 元代社会环境 的巨 大激烈变化 , 都市经济畸形 的发展 , 使 旧 有 的思 想和传统风 习发生 了动摇 与变化 。 传统的儒家思想 与封建道德观念 , 虽 为统治者接受 , 但已远 不如前代那样受到尊崇 。 因为元朝统治集团的上层 , 来 自不 同的 民族 , 他们在利用正 统的儒家学说巩 固统治的同时 , 也尊崇各族 固有的宗教信仰 , 因此 , 各种宗教学说都得 以 发 展 。 信仰的多元化 , 削弱 了儒学 的统治地位 。 至 于儒学本身 , 在各种思 想 的碰撞 中 , 在崇 尚功 利的社会心 态影 响下 , 也开始分化裂变 。 总之 , “ 元有天下 , 其教化未必古若也 。 ” 《元史 · 孝 友传 》程朱理学独尊的局 面发生 了变化 , 思想领域呈现 出松弛活跃 的态势 。 收 稿 日 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耿光华 一 , 女 , 河北享平县人 , 张家口 师范专科学校中文 系副教授 。 第 期 耿光华 “ 至情 ”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 随着程朱理学地位 的降低 , 长期压 在人们心 头的封建礼教 的磐石 随之松动 , 下层人 民 和青年男 女 , 蔑视礼 教 违 反封 建伦 理 的举 动越来越 多 , 以 致元 杂剧 中出现 了一 批 “ 浪子 ” 、 “ 辣妹 ”形象 , 过去温 文尔雅 的书生变为风流调悦 的痴情浪子 , 如《西 厢记 》中的张君 瑞 、《墙 头马上 》中的裴少俊 , 以往 贤惠文静的淑女 已被敢 闯能闹的豪辣女子所取代 , 如《救风尘 》中 的赵盼儿 、《望江亭 》中的谭记儿 。 他们精神状态的主调是追求风流艳遇 , 追求 为情所主宰的 人生 , 他们 的精神实质是更重 视感情 的真 与痴 。 为此 , 敢爱敢恨 , 大胆 与封 建礼教抗争 , 敢作 敢为 , 勇于 和传统决 裂 , 这 些 已 构 成剧 中歌颂 的主要精 神 。 这 足 以说 明人们 价值 观念 的变 化 , 这也 正 是元代社会思 想形 态在元 杂剧 中的艺术投影 。 另外 , 元代科举考试 时行 时辍 , 儒 生 失去仕进机会 , 地位下 降 , 这 和儒 学影 响力 的淡化 也有直接的关 系 。 儒生 的被忽视 , 功名前途 的渺茫 , 也使他们追求功名 的热忱骤减 。 在这种 情况下 , 个人 的婚恋 问题 , 在人生 中的地位就显得重要 了 , 人们更热烈地追求 以爱情为主的 婚姻 。 而金元时期时局 的动荡不安 、 战乱频仍 , 对 门阀观念无疑是一个极大 冲击 , 攀附高门 与门当户对 的社会作用 , 已不像前代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了 。 因此 , 人们更大胆地否定乃 至 嘲弄门阀 , 而赞美爱情 。 正 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 , 产生 了《西厢记 》中像崔 、 张那样 突破 门第 , 私定终身 , 情真意痴 的缠绵爱情 。 剧 中作者大声疾 呼 “ 愿 天下有情 人终成眷属 ” , 则更 明确 地把 “ 有情 ”视 为理想 , 他希望 天 下所有 恋人都能如愿 以偿 , 等于不把 “ 父母 之命 ” 、 “ 媒约之 言 ”放在眼里 , 这无疑是对封 建婚姻制度 的大胆 反拨 。 《西厢记 》的反封建思 想 , 闪耀着元代 特殊 的文化美学观念 , 注人 了时代 因素 , 是有广泛社会基础 的 。 汤显祖 的《牡丹亭 》产生 于 晚明 。 这是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得 以强化 的时期 , 程朱理学 出现在宋代 , 但产生 重 大影 响则 在 明清 时期 。 封建社会 到 了末期 , 统治者更 要加强 思想控 制 , 以大力提倡封建道德 , 鼓吹三纲五常来维系人心 , 巩 固政权 , 延续其统治 。 明朝一建 国 , 朱元璋就竭 力推崇理 学 , 强调 封建纲 常 、 名教 , 对人 民群众从 思 想 到行动加 以 重 重 约束限 制 , 这种约束限制在妇女身上 尤为严厉 。 身处 明代社会 的广大女性 , 确实犹如生 活在水深火 热的监牢之 中 。 一方 面是上层社会 的寻欢作乐 , 纵欲无度 另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对女性 的高 度 防范与严厉 禁锢 。 用 程 朱理 学来遏 止 人 欲 , 毕竟过 于抽象 , 于 是便 用 太 后 、 皇 妃 的《女 鉴 》、《内则 》和《女训 》来教化妇女 。 当然 , 最直接 、 生动 、 具备强烈示 范意义 的举措是树立贞 节牌坊 , 用表彰孝妇 、 烈女的欺骗手段 , 引诱妇女甘心做 出牺牲 。 明代贞节牌坊立得最多 , 这 些牌坊下所镇压着的 , 是一个个贞节女性 的斑斑血泪和痛苦不堪 的灵魂杯明史 · 烈女传 》实 收 人 , 估计全 国烈女至少有万人 以上 。 明中叶以后 , 在资本 主义萌芽得到发展的条件下 思想文化界也开始活跃 , 哲学思潮此起 彼伏 , 特别是王守仁 “ 心学 ”诸流派 , 成为社会上主要 的哲学文化思潮 。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 了陆 九渊的“ 心学 ” , 认为 “ 心者 , 天地万物之主也 ” , 提出 “ 我心之 良知 , 无有不 自知 。 ”其 “ 良知 ” 即 所谓 “ 是非之心 , 人 皆有之 。 ” 《文录 · 书朱守乾卷 》他 同时主张 , 对以往的“ 圣贤至理 ”都要用 “ 我的灵明 ”来加 以检验 “ 夫学贵之于心 , 求之于心而非也 , 虽其言出于孔子 , 不敢 以为是也 。 ” 《传习录 》显然这种学说是主观唯心 的 , 但它把外在权威的“ 天理 ”拉到了人的内心 , 变为人的 内在 自觉的“ 良知 ” , 从而打破 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 , 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 。 在 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 , 有利于人的 自我意识的觉醒 。 自此之后 “ 王学 ”流布天下 , 形成多种流派 , 其中泰州 学派亦称王学左派 , 更具离经叛道倾 向 ,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 , 主张人际间的地位平等 , 追 求个性的 自由发展 。 其代表人物王 良认为 “ 百姓 日用即道 ” 。 《王心斋先生遗集 》卷一《语录 》 另一代表人物李蛰说 “ 穿衣吃饭 , 即是人伦物理 。 ” 《焚书 》卷一 李蛰更 以绝世之资 , 大讲 “ 童 心 ” , 提倡“ 私欲 ” , 开辟 了近代 自然人性论 。 在泰州学派的鼓荡下 , 一股思想解放 、 张扬个性的文 化思潮 , 弥漫于明代社会 , 席卷于文坛 。 张 家 口 师 专 学 报 年 《牡丹亭 》正是在这样 的时代背景下产生 的 , 汤显祖受到泰州学派的影响 , 借助传奇作 品将 “ 自然之性 ” 、 “ 男女至情 ”通过杜丽娘形象 , 进行了形象的阐释 。 把情与理 的冲突所造 成的思想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使当代女性受到了鼓舞和震撼 。 封建卫道士们痛感 “ 此词一 出 , 使天下 多少闺女失节 ” , “ 其间点染风流 , 惟恐一女子不销魂 , 一方人不失节 ” 。 黄正元 欲海慈航 》这正 是摄于《牡丹亭 》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强 烈震撼力 的哩喂哀鸣 。 《牡丹 亭 》在 中国文化史上 第一 次在 审美领域里 , 把 “ 至情 ”激扬 到超逸传统 意识 的高度 , 并在对 “ 情 ” 的 自身反思 中对传统人性观表现 出深切 的怀疑 , 这真是前无古人 的独创 。 二 、 崔莺莺 、 杜丽娘生活环境之 比较 两位具有叛逆性格 的女性 , 与封建礼教 的束缚之 间形成尖锐矛盾 , 剧作 家紧紧抓住这 个矛盾来刻画她们的性格特征 , 并通过具体的生活环境展示 了她们反抗性格成长的过程 。 环境的各异 , 也使她们的性格有着各 自的独特性 。 《西厢 记 》虽 产生 在儒家思 想松 弛 的元代 , 但《西厢记 》的题 材来 源于 唐传奇《莺莺传 》 的故事 , 封建时代的传统观念依然一脉相承 , 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纲常并未消失 , 莺莺的生 活环境依然被封建思想所包 围 。 《西厢记 》中一开始就描写 了莺莺生 活在礼教 的 压抑束缚 中 , 崔相 国生前 , 出于 “ 家世利益 ” , 把女儿许配给郑尚书之子郑恒 。 崔相 国死后 , 老夫人 为 了维护家世利益 , 处处用封建礼教那一套对女儿严加管束 。 平 日莺莺 “ 潜出闺房 ” , 老夫人就 要立 即召来训斥 , “ 夫人怕 女孩儿春心荡 , 怪黄莺儿作对 , 怨粉蝶儿成双 ” 。 崔莺莺生 活在这 种 “ 门掩重关 ” 的礼教 禁锢 之 中 , 她 的面前似乎 只有一条 出路 , 即服满 父丧之 后 , 去做郑夫 人 。 以她的地位 、 身份几乎不可能有接触任何青年男子 的机会 , 从侍女红娘 的一段话 中可看 出她生活在怎样 的环境 中 “ ⋯⋯道不得个 ‘ 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 。 俺 夫人治家严肃 , 有冰霜之操 。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年至十二三者 , 非呼召不得辄人 中堂 。 向 日莺莺潜 出闺房 , 夫人窥之 , 召立莺莺 于庭下 , 责之 曰 ‘ 汝 为女子 , 不告而 出闺 门 , 倘遇 游 客小僧私视 , 岂不 自耻 。 ’莺立谢而言 ‘ 今当改过 自新 , 毋敢再违 。 ’ ⋯⋯ ”如果在这样 的环 境 中另有 · 所爱 , 那 既触犯 了相府小姐 的家规 , 又违背 了 尚书媳妇 的妇 道 , 实在 是罪莫大焉 。 正 是这双 重枷锁 , 造成莺莺无穷 的苦痛和哀怨 , 然 而也正 是这双重枷 锁促使她更加渴望 自 由爱情 , 迫使她 主动走上叛逆之路 。 普救寺的特殊环境 , 恰成 了孕育爱情 的条件 。 老夫人 曾 吩咐红娘 “ 你看啊佛殿没人烧香呵 , 和小姐散心耍一 回去来 。 ”这话 中尽 管蕴含着对女儿 的 管束之严 、 用心之 细 的内容 , 但也透露 出莺莺于居丧时期 , 在佛 堂 “ 净地 ” , 尚有 出去散心游 玩的 自由 , 尽管这 自由十分有限 , 但显然 比杜丽娘时代的生活环境要宽松得多 。 果然 , 佛殿 之上莺莺偶遇张生 , 就一见钟情 , “ 弹着香肩 , 只将花笑捻 。 ”红娘喊她 回避 , 而莺莺再次做 出大胆之举 , 又流露顾 盼之意 “ 旦 回顾觑末 ” 。 在佛堂圣地莺莺竟对一 陌生男子 一步一 回 头 , 早把封建哉规抛之脑后 了 。 随后 又 与张生墙角联吟 , 暗送情意 , 传书递简 , 私下幽会 , 可 见 她在圣 堂之 中 , 步步主动 , 寺 院之 内 , 处处 留情 。 为追求 自由爱情走 上 了一 条违背封 建纲 常的叛逆之路 。 《西 厢记 》对人物性格 的刻 画 和矛盾 冲突的展开 , 设置 了一个非常特殊 的环境 。 普救寺 院 —这个 “ 六 根清净 、 修心养性 ” 的佛 家净地 , 竟成 了崔 、 张二人偷期 密约 的场所 , 供奉菩 萨的“ 庄严妙境 ”却成 了培育爱情之花的园圃 。 按照封建礼教规定 “ 父丧未满 , 未得成合 。 ” 偏偏在父 亲棺材还在这儿 搁着 的时候 , 莺莺却生 出了一段 风流韵事 , 王 实甫把 春意盎然的 事件置于灰黯肃穆的场景 中 , 使之构成强烈的矛盾 , 这既是对封建礼教 的无情嘲弄 , 也是对 莺莺反抗性格 的巧妙印证 。 这其 中自然有着时代氛围的影响 。 第 期 耿光华 “ 至情 ”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 《牡丹亭 》中的杜丽娘与莺莺一样 , 也受着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 , 完全 被家长 主宰着 自 己 的命运 , 可 以说她们所处 的家庭环境是 基本相 同的 。 但杜丽娘 的生 活环境更冷漠 、 更严 酷 、 更加令人窒息 。 杜丽娘生 于名 门 , 长于深闺 , 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完全隔离 。 她 比莺莺更 为不幸 , 莺莺还 可 以在普救寺遇上张生 , 而她除了父亲与老师外 , 见不 到任何男性 。 在这样 的家庭 中她像一具行尸 走 肉 , 礼法 、 家规 、 女诫 、 妇道等等 , 像 一重 又一重 的枷 锁 , 紧紧地套 在身上 。 因为疲乏 , 她 白天稍微 困一会儿 , 却被认 为是行为放纵 , 有失检点 就连她在裙子上 面绣了对对双双 的花鸟 , 也要 引起封建家长 的大惊小怪 , 看作是 了不得 的邪思妄念 。 就这样 她被驯服得像一头羔羊 , 丫环春香说她 “ 名为国色 , 实守家声 , 嫩脸娇羞 , 老成尊重 。 ”但她 的父亲仍不满足 , 又特意请来老塾 师教其读书 , 目的倒不是要 她学 文化 、 长 知识 , 而是希望 女儿能在 “ 后妃之德 ” 的经典 中学习贤妃淑女的楷模 。 可怜杜丽娘长到如花岁月 , 竟连家中 偌大一座花 园都未 曾去过 , 在她周 围 , 恰似一个封建礼教 的铁樊笼 , 严酷地禁锢着杜丽娘 的 身心 。 这样 的环境正是晚明社会女性世界的缩影 。 在这样 的环境 中 , 她没有莺莺那样幸运 , 没有像张生那样 的人 向他求爱 , 也没有像红娘 那样 的人给予 帮助 。 因此 , 她不得不步人虚幻 的梦境 , 只有在梦中才使情感得 以 自由抒发 , 才会尽享青春情欲之美好 。 这 梦境不是杜丽娘 一时 的生理 冲动或心理 冲动 , 而是凝 聚着她 对全部生命理想 的执著追求 。 为此 , 她不惜 以生命与环境抗争 , 她不是 死于爱情 的被破坏 , 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之 中 。 死对杜丽娘不是痛苦的选择 , 而是她理想 的最高升华 , 是 她于现实之外寻求到的一条实现理想的新路 。 由此可见 , 杜丽娘 的冲突对象不 是个别封 建 人物 , 如其父杜宝等 , 归根到底是 山一样沉重 , 夜一般浓黑的封建社会氛围 , 是 源远流长 、 盘 根错节的封建传统意识 。 她的死揭示 了礼教的冷酷 , 揭露 了在封建社会 的重压下 , 一代青年 女性被摧残的真实历史 。 《牡丹亭 》与《西厢 记 》之不 同 , 还表现在 汤显 祖把男女之 间正 常的情欲作 为爱情的动 力 , 杜丽娘并非先与柳梦梅有 了花前月下 的浪漫之情 , 才激发 自己 的欲望 冲动 , 冲破 “ 男女 大防 ” 的限制 , 而首先是 因春心萌动 , 迫切感到青春寂寞难耐 , 因而 自然 涌发 欲望 冲动才在 梦 中与柳梦梅相会 , 态一 时之欢 , 蕴育 了一段生死不渝 的爱情 , 这与《西厢记 》中莺莺对张生 由情到 次的过程是截然不 同的 。 汤显祖在剧 中以肯定的态度指 明 “ 欲 ”才是 “ 情 ” 的基础 , 它 是美好的 , 应该得 到合理 的满足 , 并 以杰 出的艺术创造表现 了它 的美好动人 。 这种描绘是对 封 建礼教 的 冲击 , 它所包 含 的人 性 解放精神 , 要 比一 般 地歌颂 爱情显 得 强 烈 得 多 、 深刻得 多 。 所 以 , 杜丽娘形象透视 出明代王学左 派进步思潮的特征 , 是 明代社会思潮在剧 中的艺术 折射 , 因而 , 杜丽娘形象更具 时代特征和思想深度 。 三 、 崔莺莺 、 杜丽娘叛逆性格之 比较 两剧 中的女主人公都是 “ 以情反理 ” 、 大胆叛逆封建礼教 的贵族少 女典型 。 但是 , 时代 背景 的不 同 , 生活环境的差异 , 她们要 冲决封建势力重压所需要 的力量 自然也不会一样 , 思 想斗争过程也不相同 , 不 同的时代和生活环境必然会赋予人物不 同的性格 因素 。 莺莺作为贵族小姐 , 要走上 叛逆礼教追求 自主婚姻 的道路 , 要 克服礼教在 她心灵深处 所 留下 的障碍 , 不会轻而易举 , 必然是艰难曲折的 。 王 实甫深刻洞悉这位贵族女子 的心理 , 并未采取简单化 的手法 , 让莺莺 、张生一拍 即合 , 而是从现实 出发 , 严格 遵循这 个贵族少女 性格发展 的逻辑 , 深人细腻地揭示 出她 内心世界的变化 , 让 她 的反抗性格 不脱离特定 的环 境 。 因此 , 莺莺性格 的一个 主要特征是 “ 假意儿多 ” , 从她 内心而 言对爱 的追求是主动 、 大胆 的 , 性格中有炽热的一面 可作为名门大姓的小姐 , 在 “ 小梅香伏侍得 勤 , 老夫人拘 系得 紧 ” 的情况下 , 她又得时时顾及 自己的身份 , 将真情掩饰起来 , 装假做伪 , 显得 心 口 不一 , 遇事总 张 家 口 师 专 学 报 年 不那 么 “ 理直气壮 ” , 这 又体现 了性 格 中矜持 的一 面 。 例如 , 她急不 可 耐地要读 到张生 通过 红娘传来 的书简 , 可待到红娘把简帖放到妆盒上 , 莺莺却假怒起来 , 勃然 变色 , “ 厌 的早疙皱 了黛眉 , 忽的波低垂 了粉颈 , 氯 的呵 改变 了朱颜 ” , 还 声称要 拿简 帖儿 “ 告过 夫人 , 打下你个 小贱人 的下截来 ” 。 她装腔作势 的要红娘责备张生 , “ 着他下次休是这般 ” , 其实传去 的却是 私约张生 相会 的情诗 。 她发 出的这个信息 自然是对封建礼教 的大胆 突破 , 可 她深 知下 一 步 的行动无 疑是礼教所绝 对不 容许 的 , 因为她 已 被父 亲许配 给人 了 , 所 以 , 当张生 践 约 而 来 , 她 又 忽然变卦 , 摆 出一 副卫道 者面孔 , 正 而八经地把张生训斥一 番 “ 张生 , 你是何 等之 人 我在这里烧香 , 你无故至 此 若夫人 闻知 , 有何理说 ”搞得 张生 委屈而狼 狈 。 莺莺 的不 断 “ 做假 ” , 把张生弄得七 颠八倒 , 连红娘也 昏头转 向 。 在剧 中莺莺经常是 “ 对人前花言巧语 , 没人处便想张生 , 背地里愁 眉 泪眼 。 ” 多重 的感 情节奏 , 矛盾 的心理搏 斗 , 使她有 时一本正经 , 有 时炽热多情 , 有时黯橘多端 , 有时又扭捏尴 尬 。 她对 自由爱情 的追求 , 既是急切主动 , 又是忐忑不安 , 在那样 的时代 , 这是一种毫不奇怪 的矛盾现象 , 这种 内心 矛盾 的发展变化 , 表现 出莺莺性格 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也充分体现 了 莺莺反封建礼教 的艰难历程 。 正 因为有这样一种过程 , 才合乎现实逻辑 , 符合人物身份 。 同为名 门闺秀 , 杜丽娘 则 是一 位对人 的感性情欲 、 人 的 自我生命执著追求 的崭新 女 性 。 王思任 曾把杜丽娘 的个性概括为 “ 妖 ” 。 《批点玉 名堂牡丹亭叙 》如果把 “ 妖 ” 理解 为美 丽 和把爱情 当作人生 一 种权 力来追求 , 以 至 为此而死 , 并死 而复生 , 那 么 , 杜 丽娘 的确严重 触犯 了封建礼教 的规范 , 而使她 的性格别具一种个性解放色彩 。 与《西 厢记 》中莺莺相 比 , 杜 丽娘毫不掩饰真情 , 她 曾毫不 羞涩 、 甚至骄傲地把 自己 的心 事告诉春香 “ 咱也 有个人 了 ” , 使得春香惊羡不 已 。 她没有假意儿 , 生存的环境虽 不能提供给她实现爱情 的条件 , 她便执著 地 到梦中寻求 , 以 至对着那棵象征 自己爱人 的梅树发 出生则恋 、 死则葬的 内心倾诉 , 大胆袒 露 了 自己 的 “ 至情 ” 。 杜丽娘并没有很高的要求 , 但仅仅爱情 自由这一 点 , 在她那个时代是不 能实现 的 。 她 只能 到梦 中享受爱的权利 , 梦境 中那刻骨铭心 的极乐体验 与无 限 回味 , 是她 自 觉追求的结果 , 这将成 为她 高于 一切 的情感财 富 。 梦 中的甜蜜与梦醒后 的冷酷 , 巨 大的反 差 , 以致使丽娘不得不付出燃尽生命全部能量 的代价 , 病死于寻梦觅爱的突然渴望之 中 。 丽 娘 以死抗拒着封建礼教 的重压 , 以生命讨还 自由的真谛 。 进人鬼域 的杜丽娘 , 更 为大胆 、 更 加痴情 , 将真情演绎得 酣畅淋漓 , 她不满于 以幽魂 的身份和情人 聚会 , 她 能为爱情而死 , 更 愿 为爱情而生 , 所 以她毫不顾忌地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 , 使 自己还魂复生 。 “ 冥判 ”后 , 她 不用媒灼之言 , 自己深夜 敲开情 人 的房 门 , 表 白心愿 , 结下 “ 生 同室 , 死 同穴 , 永做夫妻 ” 的 海誓 山盟 。 不 仅 如此 , 复生 以后 还 一鼓作气 , 让 自己 的非法叛逆婚姻得 到家长和社 会 的承 认 。 由此看 出 , 杜 丽娘反抗 的个性是 畅透明朗的 , “ 情 ”赋予她 巨大 的力量 , 而 “ 情 ” 正 是人 的 本性 和欲望 , 其力量 是不 可 遏 止 的 。 杜丽娘追求的过程 , 体现 了人 的本性 的觉 醒 。 所 以 , 她 对礼教的反抗 比崔莺莺更 主动 、 更强烈 , 做人 、 做梦 、 做鬼都体现 出 “ 至情 ”无 限 。 另外 , 从两剧 的陪衬人物 与主人公 的关 系 , 也可 看 出主人公 性格 之差 异 。 在《西 厢 记 》 中 ‘ 环 红娘聪 明机智而 富于 正 义感 , 如果没有红娘 的鼓励 , 崔 、 张爱情就难 以发展 , 没有红 娘 的见 义勇为 , 穿针 引线 , 崔张 的结合就不会成功 。 那 么 ,《西厢记 》中红娘是最 富吸引力 的 人物 , 她使全剧 为之生色 , 而这也恰好说明了莺莺性格 的软弱处 。 而《牡 丹亭 》中杜丽娘与 丫环 春香 的关系却恰好相 反 , 春香反封建是泼辣大胆 的 , 但却简单天 真 , 她觉 察不 到小 姐 情感的细微变化 , 游 园 中丽娘触景伤情 “ 便赏遍 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 , 满腔心 事 , 无处 可诉 而 春香则 兴致 冲冲 “ 观之 不足 ” 春香 心 中飘 过什么思 想 , 丽娘都 了如指 掌 , 而丽娘 心 中的 秘密 , 春香却一 丝 不得 知 晓 。 如果说游园前春香还有 比丽娘大胆 的一 面 , 但 丽 娘 的整个思 第 期 耿光华 “ 至情 ”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 想却远远超 出春香之上 。 在 春香 陪衬下丽娘 显得更深刻 、 更 成熟 , 她 是 自己 思 想行 为的主 宰者 , 是《牡丹 亭 》中最 光彩 的人 物 , 她个性 觉 醒 的程度 , 叛逆 性格 的深刻 内涵都远 远超 过 了莺莺小姐 。 四 、 两位贵族女性叛逆性格 之 内涵 在上 述 比较 中 , 我们可更清楚 地透视两位 贵族女性 , 以 “ 至 情 ” 超 逸传统意识 的叛逆性 格 内涵 , 更深刻地 发掘两位艺术形象 的典型意义及进步因素 。 《西 厢 记 》中的莺莺作为一 名 贵族 女性叛逆者 , 还不 仅仅 因 为她敢 于 一 见钟情 , 主动争 取 自由婚姻 , 更应 看到 , 她之所 以在婚姻 问题上表现 出叛逆精神 , 是 因为其反封建思想 中有 可 贵的进步因素 。 首先 , 莺莺 为追求 自由爱情 , 敢 于蔑视 门阀观念 。 剧 中莺莺是相 国小姐 , 张 生是书剑飘零 的穷书生 , 他们之 间 已 不存在 门当户对 的条件 , 而莺莺却 以 身相许 , 丝 毫不 理 会 双方 门第 的差 异 , 看 重 的是 张 生 对 自己 的一 片痴情 , 并 坚 信 与张 生 是 理 所 当然 的 “ 美 夫 妻 ” 。 在她 心 中始终把 “ 情 ”摆在重要位置 , 至 于婚姻制度 、传统观念 已统统 弃置不顾 了 。 其 次 , 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利禄 。 她认 为 “ 但得一 个并头莲 , 煞强如状元及第 ” , 她诅咒 “ 蜗角 虚名 , 蝇头微利 , 拆鸳鸯在两下 里 。 ”可 见对功名鄙视而淡漠 , 特别是在老夫人逼令张生应试 的情况下 , 她劝张生 “ 此 一行得官不得官 , 疾早便 回来 。 ”什么功名利 禄 , 她根本不放在 眼 里 , 她所追求 的是美满 的爱情生 活 。 这 与同时代的一些女性看重 夫荣妻贵的思想是根本不 同的 。 这种重情轻利 的婚姻基础 , 使她 的爱情经受 了 曲折而严 峻 的考验 。 而这些思想表明 , 莺莺是相当彻底 的叛逆 了封建礼教 , 不仅追求 自由的爱情 , 而且鄙弃封 建社会 的价值观念 。 因此 , 如果说崔张相遇 是偶 然 的机遇 , 那 么 , 他们可 贵的思想 因素 , 倒是促使他们相爱至 深 的必然因素 。 莺莺是文学史上 为数不 多的 以贵族少女身份反抗封建礼教 的叛逆女性 , 她身上标志着 古老的封建礼教 的压迫 , 已经激起 了本 阶级成员 的反抗 。 因为 , 在那个 时代这个 阶层 的妇女 不 可能得到专一 的爱情 , 封建的婚 姻乃 是一种政治行 为 , 起决定作用 的是家世利益 , 而且 一 夫多妻也消灭 了爱情本 身 。 所 以 , 莺莺把维护这种专一 爱情放在高于 一切 的地位 , 是具有深 刻社会意 义 的 。 在 占代众多叛逆女性 之中 ,《牡丹亭 》中的杜丽娘有着崭新 的思想特征 。 首先 , 她 以 “ 至 情 ”超逸传统意识 , 体现 了 自我个性 意识 的觉醒 。 《诗经 》的教 习未能使丽娘受到所谓 “ 后妃 之德 ” 的感召 , 反 而古老 的恋歌《关雏 》却唤醒 了她 的青春之情 , 她深感深 闺的寂寞和青 春的 忧郁 , 萌生 了生命 中情爱的 冲动 。 为遣郁 闷 , 到花 园赏春 , 大 自然 中 “ 春色 如许 ” , 烂漫春光 进一步激起她 内心 的情感波澜 “ 原来姚紫嫣红开遍 ,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 。 良辰美景奈 何天 , 赏心 乐 事谁家院 —朝 飞暮卷 , 云 霞翠轩 雨 丝 风 片 , 烟波 画船 —锦屏 人 戒看 的这韶光贱 ” 第十 出《惊梦 》【皂罗袍 」她感到 , 春光如此 明媚 , 居然无人理会 , 自己美丽 的青 春 , 居然在 闺中淡淡 消逝 , 妮 紫嫣红 与断井颓垣 是那样不 协调 , 正 如 自己 被关在小庭 深院 , 所 以 , 不禁发 出 了对 “ 锦屏 人 ”禁锢 的抗议 。 她游春之后所感到 的 “ 春色恼人 ” 、 “ 春色困人 ” , 正 是 自然之景对青春的催 发 。 她迫切感 到 , 应珍惜年华 , 满足感情 , 享 受青春 。 为此 , 她敢用 青 春涌动 的 “ 本 心 ” 推倒偶像 的崇 拜 和 教 义 的束缚 , 敢 为理 想 的爱情 , 寻 梦伤 逝 , 敢 为 “ 至 情 ” 的幸福生活 , 魂荐枕席 , 死而复活 , 敢为 “ 无媒 自合 ” 的婚姻奔走 呼告 , 据理力争 。 这是 以 “ 真情 ” 向礼教宣 战 , 这种 “ 真情 ” 、 “ 至情 ” , 是宋明理学家所痛低 的万恶人 欲 , 是和程朱理学 相对立 、 相背逆 、 相抗衡 的 。 所 以 , 杜丽娘 的追求 , 是 自我个性意识 的觉醒 , 洋溢 着叛逆 的勇 气 , 带有独立 自主的人格精神 。 在封建礼教膨胀强 化 的时代 , 她 的叛逆思 想 带有 崭新 的色 彩 , 她敢想 、 敢爱 、 敢死 、 敢生 , 敢于过一个真正人的生活 。 张 家 口 师 专 学 报 年 其次 , 杜丽娘超越生死 的“ 至情 ” , 体现 了其叛逆性 和斗争性 的果敢 与坚决 。 她死后仍没 有放弃对爱 与 自由的追求 , 她执著不懈的斗争精神 , 在死后表现得更 为彻底 。 唐代诗人李商 隐说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杜丽娘却不然 , 她不仅死前 描下春容 , 放在 紫 檀匣 中 , 藏于湖边 以期待梦 中人能发现 , 而且到 了“ 地狱 ”里仍为爱情而奋斗 。 杜丽娘之死并 不 是她性格发展 的终结 , 而是 她理想 中喜剧 的开端 , 由生 到死 , 由死 又 复生 , 关 键就是 “ 情 ” 。 王 思 任在评述 杜丽娘在 “ 地 狱 ”里 , 仍念念不 忘 打听丈夫 的姓名这一 行动时 , 写道 “ 月可 沉 , 天可瘦 , 泉 台可 膜 , 撩牙判发可 押而处 , 而 ‘ 柳 ’ ‘ 梅 ’二 字 , 一 灵 咬住 , 必 不 肯使劫 灰烧失 。 ” 《批点玉名堂牡丹亭叙 》这 的确切 中了杜丽娘叛逆性格 的特质 。 正是被这种真 情所感召 , 爽快 的判官和 富有理解力与同情心 的皇帝都加入 了正方 阵营 , 从而使得 杜丽娘 处变不惊 , 起死复生 , 称心成婚 。 她用执著的追求和不懈 的斗争 , 为后 世谱写 了一 曲令人心 醉 、 心悸乃 至心折 的爱情颂歌 在《西 厢记 》中 , “ 白马解 围 ”这个关月 , 使老夫人成为言而无信 的反 面人物 , 又使红娘 的撮合具有 了见义勇为的性质 , 更使崔张爱情注入 “ 义 ” 的因素以增强其结合 的理 由 。 《牡 丹亭 》则不然 , 它 只是 写 “ 情 ” , 不必 附加任何条件 , “ 情之 至 ”就是正 义之所 至 , 任何外在 力 量 , 无论 是人事 的规 范如 “ 天理 ” , 还是客观规律如 “ 死生 ” , 都无法抑制它 , 更 无 法扼 杀它 。 “ 生者可 以死 , 死 者可 以生 ” , “ 情 ” 可 以 冲破 一 切封建专制 的栓 桔和 藩篱 , 体 现在 杜丽娘 性 格 中个性解放 的冲力就是如此伟大 , 所 向无敌 综上所述 , 杜丽娘形象 的深刻涵义 不仅在于对封建婚姻 的批 判和对理想爱情 的追求 , 这是 同于《西厢记 》的 还 在于通过杜丽娘 的生 活环境及人物关 系 , 深刻地揭示 了封建礼教 对 人 的禁锢和 窒息 杜 丽 娘 “ 本 心 ” 、 “ 欲望 ” 的表露 , 又 揭示 了个性解 放 同封建专 制 主义 的 尖锐对立 她执著追求 的艰 难历程 , 绽放着肯定人欲 、 张扬个性 自由的思 想火花 。 这是《西 厢记 》不 能达到的 杜丽娘 以 自身的震撼力说 明 , 诞生 于 世 纪 的《牡丹 亭 》有 其特殊 的文 化意义 它具有 晚明资本 主义 思想萌芽的时代特征 , 是这个 时代进步思潮 的艺术经典 。 , , , 目”妈 , , , , 翻 , 山 叮 资任编辑 白云议
/
本文档为【耿光华_至情_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_西厢记_与_牡丹亭_之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