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这个经验可以有

2011-06-13 3页 doc 30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96750

暂无简介

举报
这个经验可以有离考研结束已接近两个月了,对周围的朋友、同学以及当时的研友来说,我算是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虽然一路也有曲折,但最终还是如愿踏入了北大应用心理学的大门。 其实我的初试的分数不高,341分,政治80英语70专业课191,但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奇迹,这个可以有。 一、所谓的“心路历程” 我曾经这样形容考研复习的心理感受: 8~9月,觉得自己是“神”;10~11月,觉得自己是“人”;12~1月,觉得自己是“低能”。 第一阶段,“神”的阶段——树立梦想和初步准备。这个时候,辛苦的复习生活对我们来说都是...
这个经验可以有
离考研结束已接近两个月了,对周围的朋友、同学以及当时的研友来说,我算是获得了一个不错的结果,虽然一路也有曲折,但最终还是如愿踏入了北大应用心理学的大门。 其实我的初试的分数不高,341分,政治80英语70专业课191,但是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希望。奇迹,这个可以有。 一、所谓的“心路历程” 我曾经这样形容考研复习的心理感受: 8~9月,觉得自己是“神”;10~11月,觉得自己是“人”;12~1月,觉得自己是“低能”。 第一阶段,“神”的阶段——树立梦想和初步准备。这个时候,辛苦的复习生活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每一个考研人在这个时候都会体会到无比的自信和充满希望,即使听说未来的考研之路荆棘丛丛,我们也一定可以克服他们,勇往直前地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不错,正是在这种“自信爆棚”的状态下,我们踏上考研这条路。但是,并不是说,这样的状态就是消极的,有时候正是这种勇气,让我们做出了一个不平凡的选择。 第二阶段,“人”的阶段——相对现实和脚踏实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初步复习,我们对专业课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点,每一门功课都有很多的漏洞,所以我们的第二轮复习目标在于攻坚。这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人,除了很多难点部分不容易弄懂,还有可能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看了一遍的那么多,记下来的部分实在寥寥。所有的困难都不能像最初想象中的那样靠单纯的自我鼓励和勇气去解决,我们必须慢慢学着静下心来,面对每一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我曾经为了解决听记忆实验中的某些疑问专门阅读了一整本的《记忆心理学》,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花时间去读整本的参考书是一个好的方法,只是想说明,这个阶段我们会看到自己能力的局限,信心程度相对降低,这个时候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之上。不仅仅是专业课,英语上也会遇到相同的际遇,比如发现即使之前花过大量的时间记单词,阅读的时候困难依旧很大,摸不透文章的深意,找不到出题人的陷阱。 第三阶段,“低能”的阶段——临近考试和情绪纷乱。大考前的剩余日子在日历上已经可以数得清楚,自己还剩余的问题却可能数不清楚,再加上由于现在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几本专业书可能根本无法涵盖那些模拟题的考点,你可能面对通篇陌生的知识点,你自我怀疑了,不淡定了,躁狂了,你深刻地觉得自己是“低能”,看了那么多遍的书都没有记忆清楚。这些都是正常的状态,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试图”淡定。这段时间,我还是尽量按部就班地照自己定的进度走,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和战友同学散步半小时,路上调侃一下自己今天各种模拟的“丑闻”,装一副要死不活的表情,骂一骂考研这档子事儿,发泄一下“抑郁”的情绪,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逐步走向了考场。这种觉得自己是低能的情绪状态,相信我,一直要持续到考试之后成绩出来之前,特别是考试的题目比较难的时候,几个月情绪复杂偶尔爆发的情境是你无法逃脱的宿命。这种情绪对很多人而言都是正常的,理性地和它共存,适当调节,不要太在意,觉得自己一定会疯掉之类。 这就是所谓的心路历程,我想大部分的同学可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觉。当然,更科学地讲:考研时的我, 21岁,巨蟹座,应届本科生,生活经历单一,社会经验基本没有,人生还未遇见大浪,那么,我这一结论的能推导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一些,其他同学仅供参考。 二、专业课的复习教训 其实我的专业课考的并不好,教训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借鉴经验: 1 复习的时间安排。我参加了三人行的8月份暑期强化班、国庆班和12月的模考冲刺班三次课程,相对来说,我的复习进度比较滞后,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教训。8月的课程主要是梳理知识网络,建议大家在上课之前就能把专业书全部过一遍,这样能有总体把握的印象,我当时教育和测量部分没看,所以这两门的课程有点像上新课的感觉,记忆不深刻。国庆的课程开始,老师会抽一些重点知识点的题目进行“点”式的复习了,所以在这个之前,最好能复习两轮,或者每门专业课看了不止一本的专业书。因为,近些年来大家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出题范围变广了、题目也更灵活了,任何一门课一本专业书已经是不足以覆盖的了。这样,大家就更应该注意提前开始复习,跨专业的文科同学想啃下统计实验这些课程,更需要趁早,不能把这些科目都留到最后几个月来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没人承受得了,何况还有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12月的课程主要是讲题,这个时候你最好能把细节的知识点都解决的差不多,然后在这个课程上学习一下大题的大题思路,然后就进入后期的模拟和背诵了。 2 记忆。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由于不同的书可能定义的表述也不一样,但是基本含义是一样了,你不需要一字一句记得一清二楚,因为也不可能记下来,但是你一定要懂,知道定义中核心的关键字。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充分自信,要充分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内隐记忆”和“顿悟”这两种东西,只要你之前的学习是扎实的弄懂了的,考试的时候你会找出正确答案的。再说,大家也知道,选择题是一个再认的过程,题目和选项中都有认知线索帮助你提取知识信息,所以,不要为不能把课本背下来而沮丧,而应该以弄懂知识点为目标。 3 有所取舍。“尽力而为”——这句话是12月份课程的时候,老师讲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我们看到一张试卷,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拿到满分作为自己的目标了,这题不会做也发愁那题不会做也发愁,如果你就认定必有一部分的题目就是你弱项的话,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尽量将简单的题做好,也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了。我这次考试单选中一道简单的参数的区间估计的题就做错了,最后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就说明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最好就不要丢分,哪怕你放弃十分钟纠结大题的时间去检查一下容易出错简单题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样的道理放在复习的时候也是,比如大纲上会涉及一些高级统计的部分,但是这些内容你只能竭尽所能——能懂到什么程度就懂到什么程度,你花再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只能浪费更多的复习时间还未必真能让你给弄透彻了,反而耽误了其他的复习时间,拖慢了复习速度。 4 参考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多看为宜,丰富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已经没有一本书可以涵盖该科目的考试内容了,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一定最好多看些书,不要跟一本书死磕。不要太依靠他人的总结,要在有所借鉴的情况下,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 三、关于“复试” 复试,那还真是一个更无头绪的考试,不知道会考些什么,也没有划定的范围,当然网上有各种推荐,大家可以充分利用一下这些网络资源。 就北大来说,就是英语听力、英文口语和专业面试。我初试处于劣势,试图复试的时候能够翻盘。网上有人曾说,越是好的学校则越可能推翻初试的成绩,这句话给我的鼓舞是很大的。所以,所有同学这个时候一定要自信地放松,还是那句话——虽然无法淡定,但是要试图淡定。 社会心理学是我初试复习时的薄弱项目,在这点上我吃了一个大亏,因为全没有想到考试选择题中会占那么大的比例。尽管我初试成绩不算太理想,但毕竟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于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先把薄弱的补上来,也可能是处于潜意识里对初试失利的“补偿”心理吧。我看了侯老师的《社会心理学》,荆其诚老师的《现代心理学发展趋势》,还看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本书,看后者的用意主要在顺便熟悉巩固一下实验和分析的知识,会包含一些比较经典的实验设计,这个也并不是完全没用的,因为我的感觉北大的复试笔试面试还是很侧重实验研究能力的,其实看看《心理学研究方法》这类的书也许更有帮助,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面试中,应用心理学的老师比较关注两点:过去经历和研究操作能力。如果你有丰富的过去实践经历又把它写在你的履历上的话,你最好再回顾一下这些经历以及以成文的,你的操作过程和方法都可能成为考点,另外,你可以试着挑一些问题出来提出改进的方法,因为过去的研究可能受经验所限有不成熟的地方。实验研究能力的考察可以复习一下的统计、测量和实验,另外一定看一下报考老师的,不仅仅是看老师研究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老师是怎么研究的,学一下老师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像其他同学就有被问过关于翻译问卷的问题,其实这些在老师的论文中的描述部分会详细的提到,包括初步翻译,反向翻译对比检查等等,这些都是书上不一定会提到,但是研究中会用到的一些实用的操作程序。面试会问到很多你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不要害怕,都说北大的风格就是比较“刁钻”,大家都一样,你一定要装一副淡定的风格,承认自己真的不会表示以后愿意完善学习,也可以回答一些相关的你知道的弥补一下,主要是表达你有学习的潜力和意向。听复试的其他同学说,基础方向的面试其实相反更关注你对学科的爱好感受什么的,但是这个信息搜集不算全面,仅作参考。 关于复试英语,听力,一定是托福听力,网上传言的六级听力已经过时了,题型根本不一样,且中间停留给你思考的时间很少,所以大家还是认真准备一段时间,当然比重不大,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 口语,其实自我介绍已经不怎么用了,时间很有限复试的人比较多,基本不用介绍,一般的情况是老师提问题或者英文摘要的阅读两种,主要是摘要阅读,朗读完以后让你谈谈摘要的内容。这个主要是放轻松,最好还是练习一下,因为自我介绍的口语表达相对简单一些,摘要的句子更长更复杂,可能你读完一遍也还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满目的words, words and words。 以上是我综合了自己的经验以及复试时跟其他同学交流得来的信息的结果,希望能够真正给大家提供帮助。 考心理学的研究生,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和心理成长的过程,偶尔用正在复习的心理学理论启发一下自己,激励一下自己,反思一下自己,其实相比考研的结果,我想,也许带给我们的成长更大更有意义吧。
/
本文档为【这个经验可以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