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伤寒论--厥阴病习题

伤寒论--厥阴病习题

2011-06-14 18页 doc 75KB 2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7344

暂无简介

举报
伤寒论--厥阴病习题厥阴病 厥阴病 一、 选择题 (一)A1型题 1.厥阴病基本病机特点是: A.肾阳虚衰  B.寒热错杂  C.阴阳两虚   D.邪热伤阴  E.营卫不和 2.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A.气上撞心   B.饥而不欲食  C.厥逆   D.消渴   E.心中疼热 3.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A.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B.寒温并用,健脾止利   C.清上温下,安蛔止呕  D.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E.寒温并用,健脾除湿 4.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 A.脏厥   B.寒格  C.久利  D.邪热伤阴  E.热利下重 5.下列方证除...
伤寒论--厥阴病习题
厥阴病 厥阴病 一、 选择 (一)A1型题 1.厥阴病基本病机特点是: A.肾阳虚衰  B.寒热错杂  C.阴阳两虚   D.邪热伤阴  E.营卫不和 2.厥阴病的提纲证不包括: A.气上撞心   B.饥而不欲食  C.厥逆   D.消渴   E.心中疼热 3.乌梅丸证的治法是: A.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B.寒温并用,健脾止利   C.清上温下,安蛔止呕  D.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E.寒温并用,健脾除湿 4.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 A.脏厥   B.寒格  C.久利  D.邪热伤阴  E.热利下重 5.下列方证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 A.白虎汤证   B.瓜蒂散证  C.乌梅丸证   D.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E.茯苓甘草汤证 6.麻黄升麻汤证的病机是: A.上热下寒,寒热格拒   B.阴阳胜复,寒热错杂  C.阳气内郁,肺热脾寒  D.正伤邪陷,寒热错杂  E.上热下寒,升降失调 7.下列哪项为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 A.当归、附子、干姜、甘草  B.当归、附子、白芍、生姜、细辛  C.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  D.当归、附子、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E.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生姜、大枣 8.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寒”,其病机是: A.血虚寒凝,气血不畅  B.气虚生寒,血脉不畅  C.血液不足,血脉不畅  D.气滞血瘀,血脉不畅  E.阳虚有寒,四肢不温 9.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 A.当归四逆加半夏生姜汤  B.当归四逆加干姜附子汤  C.当归四逆加干姜五味子汤  D.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E.当归四逆加生姜五味子汤 10.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中的“内有久寒”是指: A.腹中素有寒湿  B.胸中素有寒饮  C.肝胃的沉寒痼疾  D.血虚寒凝日久  E.寒邪凝滞经脉 11.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A.前额  B.巅顶  C.枕部  D.头侧  E.整个头部 1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白头翁汤的适应证? A.下利便脓血,血色鲜红  B.滑泄失禁  C.肛门灼热  D.渴欲饮水  E.舌红苔黄 13.厥逆的病机是: A.阴阳两虚,内外格拒  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  C.阳气虚衰,温煦不及  D.气血两虚,肢体失养  E.阴阳气不相顺接 14.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相同,而通脉四逆汤是: A.甘草用量较大  B.干姜用量较大  C.干姜附子用量较大  D.附子用量较大  E.甘草干姜用量较大 15.茯苓甘草汤的药物组成是: A.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B.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C.茯苓、桂枝、甘草、白术  D.茯苓、甘草  E.茯苓、桂枝、甘草、干姜 16.“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是指: A.对气厥而言  B.对寒厥而言  C.对热厥而言  D.对水厥而言  E.对蛔厥而言 17.“厥应下之”应该理解为: A.热厥证用清法而不用下法治疗  B. 热厥证用下法而不用清法治疗  C. 热厥证用下法和清法治疗  D. 热厥证先用清法后用下法治疗  E. 热厥证先用下法后用清法治疗 18.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 A.厥 B.水  C.心下悸  D.痰  E.寒 19.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用: A.甘草泻心汤  B.调胃承气汤  C.栀子豉汤  D.竹叶石膏汤  E.茯苓四逆汤 20.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宜选用: A.通脉四逆汤  B.四逆汤  C.白通汤  D.四逆散  E.茯苓四逆汤 21.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治则应为: A.表里同治  B. 先表后里  C.先里后表  D.只治表不治里  E. 只治里不治表 22.下列厥热胜复,阴阳消长现象,哪项预后最凶? A.热而复厥  B.但厥不热  C.厥多热少  D.热多厥少  E.厥热相等 23.下列厥热胜复预后最好的是: A.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  B.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五日  C.先厥后发热,利止,反汗出  D.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  E.先厥后发热,无汗,利不止 24.根据原文,以下除哪项外,均为厥阴病死证? A.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B.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  C.伤寒六、七日不利,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D.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  E.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啐时脉还,手足温者 2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________主之。 A.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四逆加人参汤  D.白通汤  E.白通加猪胆汁汤  1.B。分析:厥阴病主要病机特点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 2.C。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厥阴病提纲证的掌握。 3.A。答案分析:乌梅丸证的病机是上热下寒,蛔虫内扰,故治以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4.C。答案分析:乌梅丸不仅能安蛔止痛,且能清上温下,攻补兼施,故也适用于日久不愈,寒热错杂,虚实互现的下利。 5.D。答案分析:白虎汤可治热厥重证,瓜蒂散可治痰厥,乌梅丸可治蛔厥,茯苓甘草汤可治水厥,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不出现手足逆冷。 6.C。答案分析:麻黄升麻汤证以阳气内郁,上热下寒,虚实互现为病机,但以阳气内郁为主,肺热脾寒为次。 7.C。答案分析:此题在于考察对原文351条当归四逆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8.A。答案分析: 当归四逆汤之病机,基于两个方面:一为血虚,一为寒盛阳虚。其余答案,并非完全错误,但病机概括不全,故不可取。 8.D。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352条的记忆和理解。 10.C。答案分析:内指内脏,主要是肝胃。久寒指沉寒痼疾,当包括与肝胃有关的如呕吐脘痛、舌卷囊缩、寒疝痛经、少腹冷痛等病证。 11.B。答案分析:吴茱萸汤证病机为肝寒犯胃,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阴寒循经上扰,故见头痛以巅顶为甚。 12.B。答案分析:白头翁汤证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所致,故伴热象。而少阴病的桃花汤证的下利便脓血为中焦虚寒下焦不固所致,故见滑泄失禁。 13.E。答案分析:本题考察对原文337条的掌握。 14.C。答案分析:论中所载四逆汤为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通脉四逆汤为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15.A。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茯苓甘草汤药味的记忆。 16.B。答案分析:以寒厥为代表的虚寒厥不可用下法,而当采取温阳扶正法。 17.C。答案分析:“厥应下之”是邪热致厥的治疗原则,热厥属阳热内郁,此“下之”当包括泻热、清热二法在内,泻热用承气汤,清热用白虎汤。 18.B。答案分析:伤寒厥而心下悸,为水停心下胃脘所致。厥与悸皆因水饮为患,宜先治水,水饮得去,阳气得通,厥逆和心悸皆愈。 19.C。答案分析:此题为原文375条,对这种无形邪热留扰胸膈之证,治宜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 20.A。答案分析:此条论阴盛格阳下利的证治,对这种阳衰阴盛之证,因其虚阳外越,证势危急,故用回阳救逆的重剂通脉四逆汤以挽垂脱的阳气。 21.C。答案分析:表里同病,一般而言,治当先表后里;但若里证重,病势急者,治当先里后表。本证下利清谷,腹部胀满,是脾肾阳衰,寒凝气滞,浊阴不化所致,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但以里虚为急,宜先温里,后治其表。 22.B。答案分析:厥阴寒证,潜伏厥热胜复,阴阳消长之机,比较其发展趋势,可测预后之吉凶。一般来说,发热为阳复之兆,厥冷为阳盛阴盛之征,因而观察比较厥、热时间之多少,最为重要。上五项中唯B无阳复之兆。 23.D。答案分析:厥热胜复中发热多则阳复太过,厥多则阳复不及,发热与厥日数相等则阴阳趋于平衡,预后良好。 24.E。答案分析:除E项外,余均为阴盛阳亡或阴竭阳绝的危候。 25.B。答案分析:此证属阴盛格阳下利重证。故治以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固脱。通脉四逆汤是治疗阴盛格阳证的主方。 (二)A2型题 1.患者,女,26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3天,伴有肢冷、呕吐、心烦。舌淡红,苔白,脉滑数。既往有蛔虫病史。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大陷胸汤证  B.大承气汤证  C.乌梅丸证  D.白头翁汤证  E.理中丸证 2.患者,女,38岁。腹泻十余年,四肢不温,脚底一凉即腹痛肠鸣,小便清冷。常咽部红肿,口干,脉沉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乌梅丸证  C.理中丸证  D.理中汤证   E.甘草干姜汤证 3.患者,女,40岁。患胃病日久,近来出现食入即吐,口干欲饮,大便溏薄,脉虚数。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B.黄连汤证  C.吴茱萸汤证  D.小柴胡汤证   E.理中汤证 4.患者,男,51岁。感冒10日。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闷咳嗽,痰稠黄,口渴,咽痛,肠鸣腹痛,大便溏薄,苔薄白,舌尖稍红,脉寸浮滑,关尺迟缓。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麻黄汤证  B.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C.黄连汤证  D.麻黄升麻汤证   E.大青龙汤证 5.患者冬季发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苍白,月经衍期,血少色暗,痛经,遇寒加重,得温稍减,苔薄白,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汤证  B.四逆散证  C.附子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当归四逆汤证 6.患者,男,22岁。睾丸肿胀坠痛两天,伴四肢发冷青紫,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散证  B.四逆汤证  C.当归四逆汤证  D.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E.通脉四逆汤证 7.患者,女,28岁。经前或行经时少腹冷痛已3年。经量少而色暗有块,痛甚则呕吐。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四逆散证  B.当归四逆汤证  C.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D.通脉四逆汤证  E.四逆汤证 8.患者偏头痛多年,发作时头顶痛甚,伴呕吐涎沫,食欲不振,脉弦细,临床最佳辨证当是: A.旋复代赭汤证  B.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理中汤证  E.吴茱萸汤证 9.患者,男,50岁,患阿米巴痢疾达十五年之久,每次发作均见腹胀,纳差,食后胀甚,里急后重,排粘液性血便,伴见低热,心烦,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濡数。临床最佳辨证是: A.葛根芩连汤证  B.黄芩汤证  C.白头翁汤证  D.乌梅丸证  E.芍药汤证 10.患者,女,43岁。黄带质稠味秽,外阴痒甚,伴少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临床最佳辨证是: A.葛根芩连汤证  B.白头翁汤证  C.茵陈蒿汤证  D.栀子柏皮汤证   E.黄连汤证   1.C。答案分析:腹阵发性右上腹痛,伴有肢冷,为蛔厥证之临床表现。既往有蛔虫病史,故临床最佳辨证当选乌梅丸证。 2.B。答案分析:腹泻十余年属久利。四肢不温,脚底一凉即腹痛肠鸣,小便清冷为下焦阳虚,阴寒内生之证。常咽部红肿,口干,脉沉数为内热之象。总之属虚实互现,寒热错杂的久利证,即乌梅丸证。 3.A。答案分析:食入即吐,口干欲饮,脉虚数为胃热表现。大便溏薄,脉虚属脾寒之象。此证胃热脾寒,且胃热较甚,属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4.D。答案分析: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属表寒未解,肺气内郁。胸闷咳嗽,痰稠黄,口渴,咽痛,舌尖稍红,脉寸浮滑,为上热表现。肠鸣腹痛,大便溏薄,关尺迟缓属下寒之象。用麻黄升麻汤发散肺气,清肺温脾。 5.E。答案分析:患者所现均为血虚寒凝之象,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6.C。答案分析:睾丸属厥阴经所过部位。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为血虚之象。睾丸肿胀坠痛,四肢发冷青紫为寒凝表现。血虚寒凝证即为当归四逆汤证。 7.C。答案分析:患者经量少,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弦细为血虚之象,少腹冷痛,色暗有块,肢冷为寒凝血瘀,病已3年,属沉寒痼疾。此正属血虚寒凝,内有久寒者,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所对之证。 8.E。答案分析:头痛以巅顶为甚,呕吐涎沫,食欲不振,脉弦细,为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浊阴上逆的表现,宜选吴茱萸汤暖肝温胃降浊。 9.C。答案分析:此证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的热利,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故首选白头翁汤。 10.B。答案分析:黄带质稠味秽,舌质红,苔黄腻,属湿热下注。又见外阴痒甚,伴少腹胀痛,脉弦滑,必为肝经湿热下注。与厥阴热利表现不同但病机无异。   (三)B型题 A.乌梅丸  B.白虎汤  C.四逆汤  D.瓜蒂散  E.茯苓甘草汤 1.蛔厥治疗宜用: 2.水厥治疗宜用: A.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B.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  C.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D.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E.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病在胸中 3.四逆汤主治: 4.麻黄升麻汤主治: A.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  D.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  E.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脉不还者 5.当归四逆汤主治: 6.通脉四逆汤主治: A.吴茱萸汤  B.理中汤  C.小柴胡汤  D.葛根加半夏汤  E.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7.“呕而发热者”治宜: 8.“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治宜: A.热利下重者  B.下利谵语者  C.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D.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  E.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9.白头翁汤可治: 10.小承气汤可治:   1.A。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338条的掌握。 2.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原文356条的掌握。 3.A。答案分析:四逆汤为回阳救逆之方,所治病情当与A(原文353条)相符。 4.C。答案分析:麻黄升麻汤,为主治伤寒误下,正虚邪陷,上热下寒之方。C为357条,证为上焦郁热,阳气不宣,下焦阳虚,内有寒邪。故用麻黄升麻汤发散郁阳,育阴以清上热,温中健脾以治下寒。B为385条,四逆加人参汤主之。D为316条,真武汤主之。E治宜瓜蒂散。 5.D。答案分析: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主治病证病机为营血不足,寒凝经脉,D符合此病机。 6.A。答案分析:通脉四逆汤作为回阳救逆的重剂,能挽脱垂之阳气,A所论为阴盛格阳下利的证治,符合通脉四逆汤主治。B论阳虚阴盛呕吐之证,四逆汤主之。C论虚寒下利重证兼表证,宜先四逆汤温里,后桂枝汤治表。E论下利后因骤然泻下,津液过度损失,阳气脱决证,应选用四逆加人参汤治疗。 7.C。答案分析:C为原文379条,说明厥阴虚寒证在某种条件下,可以化热而转出少阳,即所谓脏邪还腑。若阳复太过,引动少阳相火,则出现小柴胡汤证。发热为相火外发所致,呕因胆热犯胃而成。 8.E。答案分析:359条论上热下寒相格拒的证治,此题的题干正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表现,表明上热则胃气不降,故呕吐或食入即吐,下寒则脾气不升,故下利。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调和肠胃。 9.A。答案分析:此证为热性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故用白头翁汤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10.B。答案分析:下利与谵语并见,知此为阳明里实。此下利为结者自结,下者自下的热结旁流证,治当泻热导滞,通因通用,方用小承气汤。C属少阴病。D治宜桃花汤。E治宜通脉四逆汤。   (四)X型题 1.厥阴病提纲证包括: A.消渴  B.飢而不欲食,食则吐蚘  C.下利不止  D.心中疼热  E.气上撞心 2.乌梅丸的药物组成是: A.乌梅、附子、桂枝、当归  B.人参、干姜、白蜜  C.黄连、黄柏  D.黄芩  E.细辛、蜀椒 3.乌梅丸的主要适应证是: A.蛔厥  B.久利  C.寒厥  D.脏厥  E.脏结 4.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 A.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B.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C.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D.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E.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5.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是: A.当归、生地、桂枝  B.当归、白芍、桂枝   C.细辛、通草、大枣、生姜 D.附子、通草、炙甘草、生姜  E.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 6.吴茱萸汤可用于: A.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B.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  C.胃气虚寒,食谷欲呕  D.干呕,吐涎沫,头痛  E.下利,饥不能食,食入即吐 7.吴茱萸汤证的病机包括: A.寒热错杂、升降失司  B.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C.胃中虚寒,寒浊上逆  D.脾虚湿盛,寒湿困脾  E.中阳虚衰,寒浊中阻 8.厥逆证可见于: A.乌梅丸证  B.白虎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四逆汤证 9.厥证治法包括: A.回阳救逆法  B.辛寒清热法  C.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  D.舒肝解郁法  E.温胃化饮法 10.瓜蒂散证可见: A.饥不能食  B.心下满而烦  C.胸中痞硬  D.手足厥冷  E.脉乍紧 11.白虎汤的适应证有: A.腹满身重  B.谵语  C.厥逆  D.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E.脉滑 12.可见到下利的方证有: A.通脉四逆汤证  B.吴茱萸汤证  C.麻黄升麻汤证  D.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E.小承气汤证 13.据原文,栀子豉汤证可以见到下列哪些表现: A.腹满  B.虚烦不得眠  C.胸中窒  D.舌上胎  E.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 14.下列证情中预后不良的是: A.厥阴病,渴欲饮水者  B.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  C.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D.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  E.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15.厥阴病欲解时为: A.子  B.丑  C.寅  D.卯  E.辰   1.ABD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厥阴病提纲证原文326条的掌握及理解。C为干扰答案,原文为“下之利不止”,亦非厥阴病提纲证辨证之要点。 2.ABC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乌梅丸药物组成的掌握。参原文338条。 3.AB。答案分析:乌梅丸清上温下,安蛔止痛,攻补兼施,可治蛔厥和寒热错杂、虚实互现的久利。 4.ABCDE。答案分析:蛔得甘得动,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服。乌梅丸酸苦辛甘并投,寒温攻补兼用。 5.BE。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当归四逆汤药物组成的掌握。 6.ACD。答案分析:吴茱萸汤在论中凡三条,一为阳明篇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凡剧者,属上焦也”。二为少阴篇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三为厥阴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B为377条,论述阳虚阴盛呕吐的辨证治疗,治宜四逆汤温经回阳。E粗看似乎属热,实为上热下寒,寒热格拒之证。因其上有热,热邪烦逆,故有胃脘嘈杂似饥之感。复有寒邪在下,格拒不通,故呕吐,寒邪在下,则脾气不升,故见下利。 7.BCE。答案分析: 243条病机为胃中虚寒,寒浊上逆。309条病机为中阳虚衰,寒浊中阻。378条病机是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8.ABDE。答案分析:乌梅丸可治蛔厥。白虎汤可治热厥。茯苓甘草汤可治水厥。四逆汤可治寒厥。 9.ABCDE。答案分析:回阳救逆法为治疗寒厥之主法,辛寒清热法适用于热厥,寒温并用,安蛔止痛法用于蛔厥,舒肝解郁法为治疗气厥而设,温胃化饮法为治水厥之法。 10.ABDE。答案分析:见原文355条,痰食有形之邪阻遏胸中阳气,不能充达四末,故手足厥冷;胸阳被郁,浊阴不降,而见心下满而烦;邪结在胸中,故病人知饥,但因实邪壅滞则不能食。紧脉主寒主痛,也主内伤饮食。故用瓜蒂散因势利导,涌吐胸中之实邪。 11.ABCE。答案分析:三阳合病,腹满身重,谵语遗尿,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D为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ABCDE。答案分析:通脉四逆汤证有阴盛格阳下利证。吴茱萸汤可治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麻黄升麻汤证为阳郁不升,上热下寒,虚实互现之证,脾虚寒盛则下利。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为上热下寒相格拒证,也见下利。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13.BCDE。答案分析:栀子豉汤主治无形邪热郁于胸膈之证,除A外,其余选项均为此病机的不同的表现。参原文76、77、375条。 14.BCDE。答案分析:厥阴病见到渴欲饮水多为阳气初复,津液一时不能上承所致,只需少少饮水,不药可愈。B为344条,论阴盛阳亡神越的危候。C为345条,论阴竭阳绝的危候。D为369条,论下利见证实脉虚者脉证不符,预后不良。E为346条,论病情突变阳气外亡的危候。 15.BCD。答案分析:厥阴病欲解时在丑、寅、卯三个时辰,此时深夜已过,旭日将升,自然界正处在阳气升发阶段。作为阴尽阳生之脏的厥阴为病,往往会在此时得到自然界阳升之助而有利于其病向愈。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心中疼热 2.藏厥 3.蛔厥 4.除中 5.口伤烂赤 6.外气怫郁 7.郁冒 8.晬时 9.清脓血 10.少阴负趺阳   1.心中疼热:自觉胃脘部疼痛,伴有灼热感。 2.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蛔厥:因蛔虫窜扰,疼痛剧烈,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4.除中:证侯名。中,此指胃气。除,为消除、去除之义。除中,即胃气垂绝。表现为本当不能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5.口伤烂赤:指口舌生疮,红肿腐烂。 6.外气怫郁:外气,指体表之气。外气怫郁,指体表之气不宣,可表现为肌表无汗而有郁热感。 7.郁冒:头目昏眩,如有物蒙罩之状。 8.晬时:即周时,指一日一夜,24小时。 9.清脓血:即大便兼夹脓血。 10.少阴负趺阳:指脉象而言,少阴指太溪脉,位于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趺阳指冲阳脉,位于足大趾次趾间上行五寸处。少阴负趺阳,即太溪脉小于冲阳脉。   (二)填空题  1.“厥阴之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2.“伤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________________,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____,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____。” 3.“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________,若____________,乾薑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4.“伤寒六七曰,大下后,寸脈______,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 唾脓血,________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5.“手足____,脈细____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6.“乾呕吐____,____者,吴茱萸汤主之。” 7.“热利____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____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8.“伤寒脉迟六七曰,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脈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________,________,此名除中,必死。” 9.“凡厥者,______________,便为厥。厥者,________者是也。” 10.“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11.“伤寒____而厥者,______,白虎汤主之。” 12.“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________,________。” 13.“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__________,却治其厥。不尔,________,必作利也。” 14.“诸四逆厥者,不可____,____亦然。” 15.“呕而____者,________主之。” 16.“呕家有痈脓者,不可____,____自愈。” 17.“伤寒,哕而腹满,视其____,知何部不利,____即愈。” 1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____者,此欲____也。” 19.“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____宜四逆汤,____宜桂枝汤。” 20.“下利后脈绝,手足厥冷,晬时脈还,手足__者生,脈____者死。”  1.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飢而不欲食。见原文326条。 2.其人躁无暂安时者;吐蚘;久利。见原文338条。 3.更逆吐下,食入口即吐。见原文359条。 4.沉而迟,泄利不止。见原文357条。 5.厥寒,欲绝。见原文351条。 6.涎沫,头痛。见原文378条。 7.下重,饮水。见原文371及373条。 8.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见原文333条。 9.阴阳气不相顺接,手足逆冷。见原文337条。 10.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见原文335条。 11.脈滑,里有热。见原文350条。 12.当须吐之,宜瓜蒂散。见原文355条。 13.茯苓甘草汤,水渍入胃。见原文356条。 14.下之,虚家。见原文330条。 15.发热,小柴胡汤。见原文379条。 16.治呕,脓尽。原文376条。 17.前后,利之。见原文381条。 18.少腹,自利。见原文358条。 19.温里,攻表。见原文372条。 20.温,不还。见原文368条。   (三)判断说明题  1.厥阴病是伤寒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因此,病至厥阴必然是一派阴极阳衰、阴阳离绝的危重证候。 2.厥阴病提纲证的消渴应治以五苓散。 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治上热下寒相格拒之证。 4.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四逆汤加当归。 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水煎煮。 6. 厥热胜复中厥多热少则主病退。 7.《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八种类型。 8. 寒厥治疗宜用吴茱萸汤。 9. “厥应下之”是热厥的治疗原则。此处“下之”指攻下。 10.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厥。 11.“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指一切厥证均不宜使用下法。 12.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宜下。 1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大陷胸汤。 1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治宜小陷胸汤。 15.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 16.虚寒下利阳气来复太过的表现除了脉数、口渴等热性症状之外,还会发生便脓血。 17.虚寒下利日数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18.厥阴中风脉微浮为病进。 19.厥阴病欲解时,阳复口渴用乌梅丸治疗。 20.厥阴病欲解时从辰至午时。   1.不正确。厥阴病是伤寒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厥者,极也,尽也。有“阴极阳衰”、“阴尽阳生”的含义。因此,病至厥阴既有阴极阳衰、阴阳离绝的危重证候,又有阴尽阳生、阴证转阳的机转。 2.不正确。厥阴病提纲证的消渴属厥阴木火燔灼津液,属于上热证,除消水作渴之外,当伴有舌红脉数,心中疼热等症状,治宜乌梅丸清上温下。 3.正确。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治上热下寒相格拒之证,此因于误用吐下,引邪内陷,邪热入内被下寒格拒,脾胃升降失常而形成,其临床表现寒热格拒的特征较为明显,即食入口即吐、下利,治法为苦寒泄降、辛温通阳。 4.不正确。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甘草。 5.不正确。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水酒各半点溶液煎煮,更增温通经脉之力。 6.不正确。厥热胜复是厥阴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的外在反映。可依据厥冷与发热时间的长短判断病势之进退,厥热相等则阴阳平和而主自愈,而厥多热少则主病进,热多厥少而主阳复病退。 7.不正确。《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冷结膀胱关元厥九种类型。 8.不正确。寒厥的病机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治疗应当急救回阳,方用四逆汤。 9.不正确。“下之”包括泻热、清热二法在内,而不是专指攻下而言。热结阳明,肠中燥结,当用攻下,若腑实未成,而是无形邪热内郁,则当用清法。 10.不正确。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因为厥与悸皆因水饮为患,宜先治水,水饮得去,阳气得通,厥逆可愈。若饮去厥仍不回,再议治厥。若不先治水,却治其厥,不仅悸与厥不得愈,水饮还可渗入肠中,续发下利。 11.不正确。“诸四逆厥者”泛指虚寒类的厥逆而言,非指一切厥证。只是致厥的原因以虚寒者较为多见。 12.不正确。本题考察对原文347条的掌握。“不结胸,腹濡”,知并非邪热与有形之邪相结。脉虚,是血脉不充之象。四肢厥逆,为血虚而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至。阴血不足者,可能伴有大便秘结,但切不可误作血虚之便秘为阳明腑实证之证而妄行攻下,否则必导致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13.不正确。本题考察对原文374条的掌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本证下利属阳明燥热内结,只是证情较轻,故只用小承气汤泻下里实,而不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 14.不正确。本题考察对原文375条的掌握。下利后更烦,指病人原有心烦,下利后心烦不减反而加重。按之心下濡者,揭示本证非有形实邪相结。故而治疗当清宣郁热,用栀子豉汤,使郁热得清,则下利自止,虚烦自除。 15.正确。表里同病,一般而言,治当先表后里;但若里证重,病势急者,治当先里后表。本证下利清谷,腹部胀满,是脾肾阳衰,寒凝气滞,浊阴不化所致,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但以里虚为急,宜先温里,后治其表。 16.正确。虚寒下利为阳虚阴盛所致,若阳复适度,则病当自愈。但若阳气来复太过,则不会自愈,因为阳复太过则会化热,热邪损伤血络,蒸腐为脓,则“必清脓血”。 17.正确。本题考察对原文369条的掌握。虚寒下利日数十余行,脉当沉迟微弱,此属脉症相合,表明脏气极虚。今下利日数十余行而脉反见实,是证虚而脉实,属脉症不符,提示正气衰败而邪气盛实,故而预后不良。 18.不正确。本题考察对原文327条的掌握。厥阴病者,阴病也;脉浮者,阳脉也。《辨脉法》云:“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此厥阴中风见脉微浮,为阴证见阳脉,微浮标志阴邪消退,阳气来复,正气向外,驱邪外出,故为欲愈;若不见脉浮,说明阳气未复,阴邪内盛,故为未愈。 19.不正确。厥阴病欲解时的阳复口渴的治疗则无须用药,少少与饮之,令胃中津液恢复,则可自愈。 20.不正确。厥阴病欲解时,在夜半后丑、寅、卯三个时辰,此刻即阳气生长之时,有助于正气驱邪外出。   (四)简答题 1.厥阴病的预后及转归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蛔厥证的主证是什么? 3.为什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不用干姜、附子,而用吴茱萸、生姜? 4.白头翁汤主治何种下利?其脉证、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5.三阳病的呕吐头痛如何与厥阴病的呕吐头痛鉴别? 6.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7.什么是厥证?其病机是什么?如何判定热厥证的轻重? 8.水厥为什么“宜先治水”?它在临床上有什么指导意义? 9.厥阴病见“呕而发热”为什么用小柴胡汤治疗? 10.谈谈哕逆实证的辨证与治疗原则。 11.实热下利的病机、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什么? 12.实热下利与厥阴热利如何区分? 13.下利后虚烦应如何治疗? 14.虚寒下利兼表证应如何治疗? 15.厥阴病欲解时,阳复口渴与厥阴提纲证的口渴有何不同?应如何处理?  1.厥阴病的预后及转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厥阴邪微正复,可有向愈之机;厥阴阳复,可转少阳;厥阴阳复太过,可发生痈脓、便血或喉痹;若阳亡阴竭者,则预后不良。 一是手足逆冷,但周身不冷;二是有吐蛔病史;三是病者时静时烦,得食而呕又烦。四是可伴有呕吐、腹痛等证。 因为“四逆”乃血虚寒凝所致,“久寒”因肝胃虚寒而成,病不在脾肾,而在肝胃。附子、干姜大辛大热,入肾而温肾中之阳;吴萸、生姜苦降直入厥阴。同时厥阴风木之脏,内寄相火,附子、干姜辛热,易化燥伤阴。而生姜、吴萸宣泄芳降,散寒而不燥伤阴血。 白头翁汤主治厥阴热利。其临床表现有下利便脓血,血色鲜艳,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伴见渴欲饮水,舌红苔黄等热象。病机为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司。治法是清热燥湿,凉肝止利。方用白头翁汤。药有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太阳病头痛呕吐,当伴发热恶寒,脉浮等;阳明病的头痛呕吐多伴大便秘结、心烦、尿赤、舌红苔黄燥等;少阳病头痛呕吐应伴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细等。厥阴病的头痛呕吐的特点是或干呕或吐涎沫,头痛在巅顶。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均属上热下寒证,但黄连汤证未经吐下,胃热尚轻,以腹中痛,欲呕吐为主证,只用一味黄连清上热;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误下伤脾,误吐伤胃,形成下利与食入口即吐的格拒证,因其上热较重,故芩连并用,以清降胃热。不用甘草、大枣者,因本呕逆较甚,恐草枣甘壅不利于降逆故也。 厥证是指以手足逆冷为特征的证候,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即热邪深重,四肢厥冷愈甚;热邪轻浅,四肢厥冷也就较轻。这种相应的关系,有助于从厥冷的轻重判断邪热的浅深及程度。 伤寒厥而心下悸,为水停心下胃脘所致。厥与悸皆因水饮为患,故而当先治水,水饮得去,阳气得通,厥逆可愈。若饮去厥不回,再议治厥。若不先治水,却治其厥,不仅厥与悸不得愈,水饮还可渗入肠中,续发下利,故而当先治水。其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治病当辨清标本,治法当治本而达标。 “呕而发热”,即少阳心烦喜呕、往来寒热等症状。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少阳病进,可入厥阴,厥阴病退,也可转出少阳,故有实则少阳,虚则厥阴之说。现厥阴病出现少阳病的症状,提示厥阴病脏邪还腑,里病达外,阴证转阳,是病情向愈之兆。此处除了呕而发热外,还当有口苦、咽干、心烦、不欲食、脉弦等症状。病至少阳,故当用小柴胡汤和解,因势利导,达邪外出。 一般而言,症见哕而腹满,多与实邪内结有关。哕逆实证治疗总以通利为原则,使实邪去,胃气降,则腹满消,而哕逆止。“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突出治病必求本的原则。“前”指小便,若湿邪阻滞,膀胱气化不利者,治疗当利其小便,使湿邪得化,浊气得降,哕逆得除;“后”指大便,若肠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当通其大便,燥屎一除,胃气得降,哕逆腹满可愈。 实热下利的病机为肠中燥热内结,逼迫津液旁流而下,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有热结旁流与谵语并见,热结旁流所下之物,为清稀粪水,臭秽难闻,另外,还伴有腹部胀满而痛,潮热,舌苔黄燥,小便黄赤,脉沉实有力等症状。 实热下利与厥阴热利均属热利,前者属阳明燥热结滞,热结旁流,下清稀臭秽之粪水,必然伴有谵语,腹满而胀痛,以及舌苔黄燥等阳明热盛之象,治疗当通因通用,用小承气汤泻下里实;而厥阴热利则属于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多便下脓血,且伴有里急后重,以及舌红、苔黄等热性症状,治疗当用白头翁汤凉肝解毒、清热燥湿。 《伤寒论》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下利后更烦,指病人原有心烦,下利后心烦不减反而加重。按之心下濡者,揭示本证非有形实邪相结。下利后,余热未清,郁热结聚,扰于胸膈则烦;邪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故按之濡软,故而治疗当清宣郁热,用栀子豉汤,使郁热得清,则下利自止,虚烦自除。 14.虚寒下利兼表证得的治疗为先温里后解表。表里同病,一般而言,治疗当先表后里,但里证病势急者,治当先里后表。本证下利清谷,腹部胀满,是脾肾阳衰,寒凝气滞,浊阴不化所致,此时虽有身体疼痛的表证,但以里虚为急,宜先温里,用四逆汤。待真阳得复,下利止而腹满消,里和表未解者,可再治其表,用桂枝汤。若先行发汗,势必会产生不良后果,原文讲“汗出必胀满”,即汗后阳气随汗外泄,使里阳更虚,寒凝气滞,则腹必胀满。 15.厥阴病欲解时阳气来复,出现口渴,为津液一时不能上承所致,虽渴欲饮水,但渴必不甚,当属微渴。厥阴病提纲证的口渴为厥阴木火燔灼津液所致,除消水作渴之外,当伴有舌红脉数,心中疼热等症状。厥阴病欲解时的阳复口渴的治疗则无须用药,少少与饮之,令胃中津液恢复,则可自愈,应该注意的是饮水不宜过量,否则,多饮伤阳,可导致水饮停滞。厥阴病提纲证的口渴,治宜乌梅丸清上温下。   (五)论述题 1.如何辨别厥阴病提纲证之消渴与太阳蓄水证之消渴? 2.何谓脏厥、蛔厥,两者如何鉴别? 3.试论当归四逆汤证与通脉四逆汤证的区别。 4.厥热胜复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5. 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两方证的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6.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出现几次?各出现什么证候?为什么同用吴茱萸汤治疗? 7.比较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区别。 8.试述除中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为何? 9.《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临床表现如何?应如何治疗? 10.试述“厥应下之”与“厥不可下”的意义。  1.厥阴提纲证之消渴为木火燔灼津液所导致,属于上热证,除消水作渴之外,当伴有舌红脉数,心中疼热等证,治宜乌梅丸清上温下。而太阳蓄水之消渴,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津液不能上承所导致,病在下焦,伴见脉浮,发热,小便不利等证,治宜五苓散化气行水。 2.脏厥指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蛔厥指因为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二者皆有手足厥冷,故当鉴别。病“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为脏厥的辨证要点。脏厥属阳衰阴盛之寒证,病至七八天之久,阳气愈虚而寒邪愈甚,不仅病人四肢厥冷,而且周身肌肤皆冷,加之病人躁扰无片刻安宁之时,是真阳将绝,脏气大衰的表现,其病情险恶,预后不良。其治当以大剂扶阳抑阴,可选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亦可配合灸法,温经散寒回阳。蛔厥证具有时静时烦,时作时止,并与进食相关的特征,而且发病时虽有手足厥冷,但周身肌肤不冷。同时常有蛔虫吐出的病史,可伴有呕吐、腹痛等证。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治疗。 3.当归四逆汤证证属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故手足厥冷,脉细如丝,若有若无,可伴见眩晕、肢节少腹疼痛等证,病势较缓。通脉四逆汤证为阳衰阴盛,虚阳外越所致,故脉象微弱无力,若隐若现,且伴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等表现,病情危重。 4.厥热胜复是厥阴病发展过程中正邪相争,阴阳消长,正邪进退的外在反映。《伤寒论通俗讲话》说:“病至厥阴,阴尽而阳生,由于正邪斗争有胜负,故其病变有厥热进退的机转。”其表现以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特征,一般而言,阳胜则发热,阴盛则厥逆,因此,常以此来辨别正气的盛衰,疾病的进退。而且,可依据厥冷与发热时间的长短判断病势之进退,厥热相等则阴阳平和而主自愈,而厥多热少则主病进,热多厥少而主阳复病退。 5.当归四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血虚的同时又有寒凝经脉,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病机是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治法为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方用当归四逆汤。方中当归补肝养血行血,桂枝温经通阳,芍药和营养血,细辛温散血中之寒邪,通草通行血脉,大枣、甘草益脾养营,诸药相合,有散寒邪,养血脉,通阳气的功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在营血不足,寒凝经脉的基础上,兼有反复胃痛、发则呕逆吐涎等与肝胃有关的沉寒痼疾。病机是血虚寒凝,兼有肝胃沉寒。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加吴茱萸、生姜暖肝泄浊通阳,以走厥阴经脏,散其久滞陈寒,并用清酒扶助药力,增强温通血脉之功,以驱在内之久寒。 6.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有三条。一为阳明虚寒“食谷欲呕”(243), 以其“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辨阳明呕吐有虚寒、热实之不同。一为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一为厥阴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呕吐涎沫,头痛”(378)。三条虽述证不尽相同,但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一致,故可异病同治,均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浊。 7.白头翁汤证与少阴病桃花汤证,皆可见有下利便脓血,但病机确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分。桃花汤证下利则滑泄失禁,脓血颜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属脾肾阳虚,下焦不固,治宜温中祛寒,涩肠固脱。白头翁汤证则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脓血颜色鲜艳,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属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所致,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8.除中指胃气垂绝之时,本当不能食,而反突然求食,是病情恶化的表现。其病因病机为疾病后期疾病恶化,或由误治所致,中阳虚衰,受纳腐熟无权,衰败之胃气与欲绝之正气作最后挣扎而出现的假象。其临床表现为在疾病的后期,真脏之气将竭之时,病人突然能食,或神昏骤然转清,这都是一种假象,都是疾病迅速恶化的表现。但在阴盛阳衰之时,出现能食的情况,则有两种可能:一为阳复阴退,胃阳恢复之能食;一为胃气垂绝,除中危候之能食。判断可用喂食索饼的方法,若食后不发热或仅有微热,表示胃气尚在,病可向愈,若食后突然发热,而后热又突然消失,则为将绝之胃阳暴露于外,此即为除中。 9.《伤寒论》中厥逆证有寒厥、热厥、痰厥、蛔厥、脏厥、水厥、血虚寒凝厥、气厥、冷结膀胱关元厥九种类型。热厥的病机为热邪深伏,阳气内郁所致阴阳气不相顺接;可见有在手足厥冷的同时伴有身体发热,发热在先,厥冷在后,而且热邪越重,四肢厥冷则愈甚,热邪越浅,四肢厥冷也就越轻;治疗应当包括泻热、清热,无形热郁之轻证可自愈,重证则用白虎汤清热,有形热结当用承气汤泻热;因为此热厥属阳热内郁,故禁用辛温发汗。寒厥的病机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阴阳气不相顺接;临床表现为阴寒内盛的四肢厥冷疼痛的同时伴有全身恶寒、下利、腹中挛急,以及由于格阳于外、卫外不固而致的发热、汗出;治疗应当急救回阳,方用四逆汤。痰厥的病机为痰食有形之邪阻遏胸中阳气,不能充达四肢;可见有四肢厥冷、脉忽然变紧、心下满而烦、知饥而不能食等表现;治疗当用瓜蒂散壅吐胸中实邪,使阳气得通而愈。蛔厥的病机为因为蛔虫窜扰、气机逆乱而致的阴阳气不相顺接;证候表现一是有吐蛔史,二是手足逆冷,但周身不冷,三是时静时烦,得食而呕又烦,四是伴有呕吐、腹痛;治疗当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的乌梅丸。脏厥的病机为阳衰阴盛、真阳将绝,在厥冷的同时有病人周身肌肤皆冷、躁扰片刻不宁的表现,治疗当扶阳抑阴,用通脉四逆汤之类。水厥的病机为胃中停水,阳气被遏,阴阳之气不能顺接于手足,临床可见四肢逆冷、心下悸动,治疗当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使水饮得去,阳气得通,则厥逆可愈。虚寒凝厥的病机为血虚寒凝,气血运行不畅,阴阳气不相顺接,可见手足厥寒与脉细欲绝并见,还可见有头晕、面色苍白等血虚之症状以及血虚寒凝的部位不同而出现的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疼腰痛、脘腹冷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等,治疗用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气厥的病机为阳气内郁,气机不畅,不能透达四末,证候表现有手足不温或指头微寒,以及其他气机不畅的表现,治疗当用四逆散疏畅气机、透达郁阳。冷结膀胱关元厥的病机为阳虚寒凝,阴寒结于下焦,阳气不能透达,可见手足厥冷、小腹满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弱,治疗可用温阳祛寒的四逆汤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 10.“厥应下之”与“厥不可下”是不同意义的两个治则。“厥应下之”是邪热致厥的治疗原则,热厥属阳热内郁,此“下之”当包括泻热、清热二法在内,泻热用承气汤,清热用白虎汤。“厥不可下”则是针对虚寒致厥而提出,其条文中“诸四逆厥者”此泛指虚寒类的厥逆而言,非指一切厥证,故而治疗当温阳通脉、温经回阳,而禁用苦寒攻下;若误用下法,必然伤正损阳,而致变证丛生。所以,“厥应下之”的“下”与“厥不可下”的“下”意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矛盾,不可望文生义。   (六)病例分析题 1.牛某,男,48岁。 主诉:腹痛3日。 现病史: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2天,时作时休,发作时右胁疼痛,如割似钻,连肩彻背,四肢厥冷,心烦呕吐。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度冷丁、冬眠灵等治疗,疼痛不止。既往有蛔虫史。 检查:舌淡边尖红,苔白有齿痕,脉弦。大便化验有蛔虫卵。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2.索某,男,57岁。 主诉: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泻2年余。 现病史:两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泻等症状,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 现症:近1周来每日大便2~3次,质溏,常有饥饿感,但又不欲食,伴见肠鸣、头疼、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3.刘某,男,37岁。 主诉:食后呕吐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感冒后出现腹泻,服用泻火药、抗生素后出现食入即吐,胸满痞胀,气短体弱,大便溏,尿不黄。 检查: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边发红,脉细濡。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4.陆某,男,63岁。 主诉:恶寒发热、咽痛伴下利三日。 现病史:三日前忽微恶寒发热,隔日转为腹痛自利,手足厥冷,咽痛异常,无汗头痛。今日则咳唾脓血。平日体质较差,素有喉疾。 检查:舌红苔薄黄,脉寸轻取浮滑,尺重按不得。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5.朱某,女,47岁。 主诉:两手厥冷、发绀三个月。 现病史:3个月前两手指尖发冷、发白,继而青紫麻木,放入热水中则刺痛,诊断“雷诺氏现象”,经中西医药及针刺治疗均未效。至12月份右手食指末稍指锤发现瘀血青紫小点,逐渐扩大如豆粒,日久不消,现已两月,经外敷药物治疗不效。常有头晕、心悸。 检查:面色苍白,舌淡苔白,两脉细弱。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6.何某,男,38岁。 主诉:头痛两月。 现病史:两个月来头顶每日阵发性挚痛,无呕吐,恶闻声响,稍闻吵闹则痛势更剧。四肢厥冷,常终夜失眠。 检查:面色苍白,形瘦,舌质淡白不泽,脉细如丝。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7.汤某,女,38岁。 主诉: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一年加重两个月。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冬季外出工作后出现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以后每逢外出工作,两手及面部出现青紫,尤以手指、鼻尖、耳廓最明显,回室内温暖后,青紫处逐渐红润而消失。两个月来四肢及面部又出现青紫,并伴有呕吐脘痛,得温则减。月经量少,经色暗而有块。 检查:两手逆冷及腕,手和足且均呈青紫,舌淡,脉沉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8.马某,男,17岁 主诉:右侧睾丸肿大疼痛一月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右侧睾丸及少腹部被足球踢及,出现睾丸疼痛肿大,该侧少腹部亦感坠痛。抗生素使用两周无效。平日腹部恶寒喜热,稍进冷食,吞酸腹胀。 检查:面色晄白,右侧睾丸肿大如拳,有坠痛感,该侧腹股沟明显隆起、压痛。舌质淡嫩,苔薄白,六脉沉细。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9.李某,男,59岁。 主诉:头痛伴吐痰涎一周 现病史:患者若逢气候变迁,头痛骤发,而以巅项为甚。一周来因家事烦劳过度,是以头痛日益增剧,并经常吐痰涎。 检查:精神困倦,胃纳欠佳,舌苔滑润,脉象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10.常某,女,31岁。 主诉:发热腹痛便下脓血三天 现病史:患者三天前出现腹痛,腹泻,发烧,大便带脓血,四肢无力,检查体温为38.2℃。现发热头痛,恶心不食,腹痛,大便脓血,一日数次,里急后重,口干欲饮.体温38.9℃。 检查:粪便镜检:脓细胞及白血球(+)。舌红苔黄腻,脉滑 1.中医诊断:蛔厥证。 证型:寒热错杂。 证候分析:右上腹剧烈疼痛,时作时休,为蛔厥证特征之一。蛔虫上窜入膈,可发生心烦,甚则伴有阵发性剧烈腹痛和呕吐,若一旦蛔虫内伏,其心烦、腹痛等证即可随之而缓解。蛔虫内扰气机逆乱则脉弦,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四肢厥冷。舌淡边尖红,苔白有齿痕为寒热错杂之征。 治法: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方药:乌梅丸。 乌梅、细辛、干薑、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2.中医诊断:厥阴病。 证型:肝热脾寒,寒热错杂。 证候分析:腹疼腹泻由脾虚肠寒,运化失司所致。阳虚不能达于四末,故四肢逆冷。头疼、口苦咽干思饮由肝失疏泄,木火上炎所致。肝热脾寒,气机升降失常,故胃脘疼,心下痞满。常有饥饿感,但又不欲食,舌尖红,苔白腻,脉沉弦细等皆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象。 治法:寒热并用,清上温下,缓急止痛。 方剂:乌梅丸。 处方: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制附片  川椒  桂枝  党参  黄柏。 3.中医诊断:厥阴病。 证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证候分析:外感腹泻后由于使用凉药,伤脾阳,引起大便溏薄。而外感之邪热被下寒所格阻,形成上热下寒证。上热则胃气不降,故食入即吐,下寒则脾气不升,故下利。脾胃中焦斡旋之地寒热格拒,气机升降失调则胸满痞胀,气短体弱。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
/
本文档为【伤寒论--厥阴病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