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宝宝档案

2011-06-18 1页 pdf 490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7571

暂无简介

举报
宝宝档案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股动脉出血1例发生于术后1 h;局部血肿8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发生5例。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3例发现于术后24 h内,另3例发现于术后2~3 d;动-静脉瘘2例,1例发现于术后12 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10 h后闭合;另1例发现时已超过48 h,压迫无效,未予特殊处理,嘱患肢限制过度活动,60 d后随访观察均自行闭合。结论 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只要及时发现、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宝宝档案
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管介入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股动脉出血1例发生于术后1 h;局部血肿8例,术中发现3例,术后发生5例。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3例发现于术后24 h内,另3例发现于术后2~3 d;动-静脉瘘2例,1例发现于术后12 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10 h后闭合;另1例发现时已超过48 h,压迫无效,未予特殊处理,嘱患肢限制过度活动,60 d后随访观察均自行闭合。结论 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只要及时发现、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关键词】 外周血管;并发症;处理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和治疗,介入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现就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55~72岁。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10例。 1.2 方法 1.2.1 心导管穿刺血管的处理 所有患者均应用F7动脉鞘管。CAG后0.5~1 h内拔除鞘管,局部压迫20~30 min,不出血后局部加压包扎,沙袋压迫8 h,患者平卧24 h后拆除加压包扎PCI患者术后继用肝素2 h,停药后2 h拔除鞘管,压迫30~40 min,不出血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8 h,平卧24 h。PCI患者术后行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24~72 h,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定。 1.2.2 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对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疼痛或下腹部、下肢疼痛肿胀者,均在术后1~7 d对局部组织和血管进行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出血量难以确定,所以将穿刺局部出现的2 cm×2 cm的皮下出血性硬块确定为皮下血肿。腹膜后或局部大的血肿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输血者定为严重出血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者均通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股静脉及其主要的深部属支在超声检查时现为静脉管腔增大,其内有实质性回声占位,通过探头加压管腔不变形,腔内无血流信号。动静脉瘘在超声检查表现为股静脉管腔内出现动脉血流信号。假性动脉瘤在超声检查表现为股动脉周围出现假腔,股动脉内血流通过破口进入假腔,使假腔内出现动脉血流信号。股动脉夹层指股动股壁由单条回声带变成双条分离的回声带,形成真假双腔,分离管壁双重回声之间有异常血流。 1.3 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 股动脉出血1例发生于术后1 h。立即再次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出血停止;局部血肿8例均表现为单纯血肿,术中发现3例,术后发生5例。均采用术后局部压迫止血,7~30 d左右自行吸收。未发现腹膜后血肿患者;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3例发现于术后24 h内,经再次加压包扎处理后闭合;另3例发现于术后2~3 d,再次压迫12 h无效后,在超声引导下运用凝血酶瘤体内注射,迅速闭合后自行吸收;动-静脉瘘2例,1例发现于术后12 h,经再次压迫、加压包扎10 h后闭合;另1例发现时已超过48 h,压迫无效,未予特殊处理,嘱患肢限制过度活动,60 d后随访观察均自行闭合。 2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其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急性冠脉闭塞、心肌梗死、心绞痛、低血压、心包填塞及外周血管并发症等。 常见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局部出血、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外周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动脉穿孔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穿刺部位的皮下包块、疼痛、瘀斑是皮下血肿的常见表现,当伴有局部的搏动感、血管杂音常提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有利于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动-静脉瘘者,后者常有局部血管杂音伴震颤的阳性体征。其他少见的还有如股动脉夹层等。 冠脉介入性治疗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诊断性CAG,也显著高于经动脉途径的射频消融术,而后者用的也是F8动脉鞘管,表明外周血管并发症与术后应用抗凝剂有关,与动脉鞘管的大小关系不大。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者经验有关,经验不足的术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多。初学者一般在较低点穿刺,认为穿刺点越低越安全,但实际上穿刺点过低,术后因没有“骨性平台”而止血困难。初学者易把腹股沟皮肤皱褶当作韧带,实际上肥胖者的皱褶低于韧带,而消瘦者的皱褶常高于韧带,所以对于消瘦的患者,初学者易穿刺过高,而在肥胖者穿刺又容易过低。总结造成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次反复穿刺或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压迫止血不彻底;肢体制动不严,下床活动过早;术中和术后抗凝药物的运用;患者自身的因素,如严重的动脉硬化或高血压、血管畸形、凝血功能欠佳、过度肥胖等。总之,在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管并发症只要及时发现、处理得当,通常预后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王斌,心导管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2,10(2):145. [2] Jackson J L.Complications fromcardiac catheterization:analysis of a military database.Mil Med, 2000, 165:298. [3] Katzenschlager R.In-cidence of pseudoaneurysm afte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ngiography. Radiology, 1995, 195:463.
/
本文档为【宝宝档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