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2011-06-18 6页 pdf 287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5163

暂无简介

举报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第 19 卷  第 2 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ol. 19  No. 2 2005 年 3 月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r. 2005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05) 02 - 105 - 06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Ξ 钟林生 , 牛亚菲 , 刘家明 , 陈 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提  要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 ,发展草原旅游对内蒙...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第 19 卷  第 2 期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Vol. 19  No. 2 2005 年 3 月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r. 2005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05) 02 - 105 - 06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Ξ 钟林生 , 牛亚菲 , 刘家明 , 陈 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提  要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 ,发展草原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与促进草原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 ,认为其具有视野开阔、夏季气 候舒适、动植物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相对单调、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 ,进而结合草原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主要有依托城市型、规模集聚型 和独立点状型等 3 种开发模式 ,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草原旅游资源 ;开发 ;内蒙古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 F592. 7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言 草原旅游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旅游产品。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综合体 ,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据世界资源研究所 ( WRI) 2000 年公布的研究数据 ,世界草原总面积约 5250 ×104km2 ,占陆地总面积的 41 %(南极洲和格陵兰除外) ,远远 大于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的面积 ,草地是世界上 9. 38 亿人口的家园[1 ] 。草原景观以其辽阔、坦荡、悠扬、 蕴含天人合一的文化而著称 ,它与数以千计的草原植物、动物及传统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 ,极具旅游 价值 ,构成一类旅游目的地[2 ] 。 由于依赖于草原进行远足旅行、狩猎、观光以及宗教或文化活动的人不少 ,所以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 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 。如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 期相隔 10 年的时间内 ,肯尼亚的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 46 % ,其中草原及草原野生动物的贡献率接近 80 % ,因为到肯尼亚的国际游客 ,如果仅有一天的逗留时间 ,有 80 %的游客选择游览草原类型的国家公 园。又如蒙古国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 80 % ,1995 - 1997 年间每年吸引 8. 7 万名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游 览。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了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部分 ,素以“大草原”以及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闻名于 世 ,具有开展草原旅游的资源优势。论文试图从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 ,针对目前草原旅游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以保障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实现 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 2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状况 2. 1 内蒙古草原的规模 草原在内蒙古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 ,阴山、贺兰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丘陵山地及 鄂尔多斯高原 ,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草地资源和国土的绿色屏障。据 1998 年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开展的遥 感调查数据显示 ,在内蒙古境内草原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景观 ,1998 年面积达 4134. 57 ×104 hm2 ,占自治区 土地面积的 35. 87 % ,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 19. 2 % ,是中国五大天然草场之一。景观斑块数在自治区 也最多 ,为 10869 块 ,占自治区景观斑块总数的 30. 72 %( 1) [3 ] 。Ξ 收稿日期 : 2004 - 01 - 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30200040) 。 作者简介 : 钟林生 (1971~) ,江西人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旅游、旅游环境学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 表 1 内蒙古的景观构成 Tab. 1  Landscape structure of Inner Mongolia 104 hm2 景观名称 森林 草原 荒漠 湿地 农业 人工建筑 合计 面积 1644. 26 4134. 57 2894. 98 1197. 37 1623. 02 32. 23 11526. 43 面积比例 ( %) 14. 27 35. 87 25. 12 10. 39 14. 08 0. 28 100 斑块个数 7600 10869 3022 6076 6174 1636 35377 斑块比例 ( %) 21. 48 30. 72 8. 54 17. 18 17. 45 4. 61 100 2. 2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景观类型 为旅游开发的需要 ,结合草原植被、气候、土壤的差异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分为以下 4 种景观类型。 2. 2. 1 草甸草原景观 在半湿润气候控制下 ,以黑钙土 ———草甸草原为基质 ,有岛状森林斑块出现的景观 ,占据森林和草原 之间的生态交错地带 ,分布在大兴安岭东西两侧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 ,呼伦贝尔草原就属于这种类型。建 群种为中旱生和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优势植物有贝加尔针茅、羊草和线叶菊等 ,还有花色艳丽而高 大的杂草类 ,如奇特芍药、马先蒿等 ,群落茂密而高大 ,有人称之为“高草草原”,观赏性好。 2. 2. 2 典型草原景观 在半干旱气候控制下 ,以栗钙土 ———干草原为基质的景观 ,在内蒙古高原本部广泛分布。建群种为旱 密丛禾草植物 ,有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和冰草等优势植物。层次分化明显 ,第一层为羊草及高杂草组 成 ,高 50cm 左右 ;第二层由丛生禾草的叶丛构成 ,高 20 - 25cm ;第三层为寸草苔等 ,高度多在 10cm 以下。 2. 2. 3 荒漠草原景观 在干旱气候控制下 ,以棕钙土 ———荒漠草原为基质 ,并往往与荒漠群落斑块相结合的景观 ,占据草原 向荒漠过渡的居间位置 ,广泛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 图 1  各类草原景观所占的比例 Fig. 1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assland landscape 小禾草组成 ,草丛低矮 ,不到 20cm ,覆盖稀疏 ,不足 20 %。 2. 2. 4 沙地草原景观 在半湿润 —半干旱气候区 ,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基质的沙生 草原 ,往往是与疏林、灌丛斑块相结合的景观 ,植被覆盖率低 ,主要 分布在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为超 地带性景观。 根据内蒙古遥感调查结果 ,典型草原景观面积占草原景观面积 的 43 % ,居各类草原景观之首 (见图 1) [3 ] 。 2. 3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 受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 ,内蒙古天然草原除具有面积大、分布广 ,地带性差异明显 ,类型多样 ,季相变 化显著等一般特点外 ,其作为旅游资源 ,还有以下突出特征 : 2. 3. 1 视野开阔 ,夏季气候舒适 温带草原的植被群落一般都在 1m 以下 ,在微风吹拂下 ,掀起层层波浪 ,在蓝天映衬下十分壮观 ,诗句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 ,该诗句把我国北方广袤无垠、牧草肥美、牛 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激起人们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古草原的无限向 往。在夏季 ,内蒙古草原上气温较低 ,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不到 20 ℃,而且昼夜温差大 ,降雨量少 ,多是温 和舒适的天气 ,晴空万里 ,具备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 ,是适宜旅游的最佳季节。 2. 3. 2 草原动植物景观丰富 草原上的植物种类较多 ,草甸草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 20~30 种 ,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 15~ 20 种植物 ,干旱的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 12 种左右 ,它们形态各异 ,特性不同 ,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 界。尤其是草原上的花 ,更是品种多样 ,绚丽多彩 ,而且花期长 ,如淡紫色的马蔺 ,白色的唐松草等。草原 动物也十分丰富 ,且容易被观察到 ,如野驴、黄羊、野骆驼、狼群等。另外 ,到草原旅游的人们 ,常会看到大 小不同的墨绿色圈 (草原人们称为“蘑菇圈”) ,在这圈子周围 ,人们可能找到气味芳香的野草菇 ,很有神秘 色彩[4 ] 。 2. 3. 3 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 ,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创造发展了与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牧业文化 ,也称为草原文化[5 ] 。牧业文化是动态文化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崇 ·601·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19 卷 尚力量 ,在服饰、饮食、居住、交通等方面均有特色。如蒙古族游牧在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 越贺兰山的广袤土地上 ,住的是蒙古包 ,就地取材 ,制作与移动都方便 ;穿的是蒙古袍 ,肥大而不开衩 ,袖长 领高 ,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 ;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 ,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 品。 2. 3. 4 景观的相对单调性 草原是内陆半干旱到半湿润气候下的产物 ,这里的降水不足以维持森林的成长 ,却能支持耐旱的多年 生草本植物的生长 ,所以草原辽阔无林。由于草原这种辽阔、平坦的特点 ,加上草本植物群落高度的相对 一致 ,使草原景观具有广阔性、均一性和无边界性 ,缺乏特定的观赏个体、相对单调 ,观赏时间久了容易造 成视觉疲劳。 2. 3. 5 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内蒙古草原植被生长的气候环境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土壤肥力较差 ,生态系统稳定性小 , 脆弱程度较高 ,本身隐含着潜在退化的极大倾向和危险 ,一旦人为利用不当 ,极易导致植物群落的衰退 ,风 蚀与水蚀加剧 ,土地荒漠化 ,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平衡。同时由于草原很少有天然的沟壑或河流、山体作为 游客活动范围的限制 ,旅游功能分区时很难将游览区与生活服务区分离 ,常常是生活区与景区合为一体 , 使得旅游开发十分容易造成草原景观整体性的分割和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3 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3. 1 开发现状 草原旅游资源作为内蒙古主要的旅游资源 ,一直是开发的重点 ,草原旅游产品成为内蒙旅游业的主打 产品。据统计 ,至 2002 年底 ,内蒙古已开发草原旅游区共 42 处 ,其中国家 A 级景区为 7 处 ,赤峰和锡林郭 勒盟是主要分布区 ,各有 11 处草原旅游区 ,开发规模和接待量较大的草原旅游区主要位于呼和浩特市的 周边地区 ,以希拉穆仁、格根塔拉、辉腾锡勒等开发历史相对较长的草原旅游区为主。另外截止 2001 年 底 ,全区建成以草原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有 19 处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 5 处 ,占内蒙古境 内国家级保护区数量的 35. 7 % ,其中锡林郭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在 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 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都在遵循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适度地开发草原旅游。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 ,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特别明显的是农牧民参与旅游 经营后与原来传统农牧业相比在收入上的巨大差别 ,促使农牧民自觉地调整其产业结构、畜群结构和种植 结构 ,减少对草场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草、限制放牧等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其中有部 分人还基本脱离土地 ,从事服务性经营活动 ,使草原旅游区附近区域经济呈现新的活力。 3. 2 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投入有限 ,开发建设缺乏统一 规划 ,依然存在一些制约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问题。 3. 2. 1 开发规模小而且分散 内蒙古的草原旅游区多而且分散 ,而且以小型产品为主 ,不能形成规模 ,大多数草原旅游区年接待规 模小于 10 万人次 ,造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高 ,还造成进行深层次开发的成本高 ,文化内涵的挖掘和 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受到制约 ,另外单个旅游区不具备宣传促销能力 ,知名度难以提高。而且小规模草原旅 游资源开发由于投入成本低 ,使得不断有新的草原景区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 ,但是市场没有同步扩大 ,加 之景点雷同现象严重 ,造成景区之间恶性竞争。 3. 2. 2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草原旅游产品开发内容单调 ,结构单一 ,大多为草原观光和蒙古族民俗风情 ,缺乏层次感 ,地域之间的 差异也较小 ,在开发方式、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 ,没有形成产品的规模等级 ,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 3. 2. 3 开发管理水平偏低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普遍存在现代管理专业知识缺乏 ,服务质量差 ,管理手段落后 ,生态、社会与 经济效益不显著等现象。而且政策法规有所滞后 ,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没 有完全建立 ,对草原旅游区的管理也较为粗放 ,游客数量没有实行控制管理 ,游客拥挤时没有良好的旅游 氛围。 ·701·第 2 期          钟林生等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3. 2. 4 草原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草原旅游是对草场资源消耗利用的一种有效替代方式 ,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同样也会给资源与环境带 来负面影响。据实地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旅游区都或多或少存在垃圾公害 ,出现了地表水污染、视 觉污染等现象 ,更为普遍的是防止游客直接践踏土壤或草地的措施几乎没有 ,土壤裸露、沙化、流失现象严 重 ,被践踏草地即使没有沙化 ,也产生了物种数量下降 ,1 至 2 年生草本、广布种明显增加的后果。 4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针对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对传统的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调整 ,尤其是在空间 布局方面要进行转变 ,建立新的开发模式 ,以保证草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区位条件、旅游市场和 旅游环境影响等因素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有如下 3 种建议开发模式。 4. 1 依托城市型开发模式 该模式是充分利用城市的成熟的基础设施 ,通过草原上旅游、城市里住宿的方式 ,形成较大的接待规 模 ,而又不至于在草原上进行大面积的人工建设活动 ,解决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中最难解决的生态环境破坏 问题。这个模式通过文化内涵的挖掘 ,将游客的活动范围最大限度地控制在城市内部 ,草原景观只是作为 宏观环境背景 ,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还为博物馆或展览馆的建设、民族表演队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依托城市的开发模式要求被依托城市与草原景观是联为一体的 ,城市与草原之间没有明显的城乡结 合区。内蒙古适合这种模式的代表性区域有两处 :一处是锡林郭勒草原 ,依托城市为锡林浩特市 ;另一处 为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 ,依托城市为包头市。 适宜于这种模式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会议旅游产品 ,因为所依托城市有完善的接待功能 ,有较大的环境 容量空间 ,会议间隙观赏草原风光 ,体验蒙古族风情 ,无疑将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2 规模集聚型开发模式 由于位于草原上的大多数城市的周边生态环境受到改造 ,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草原旅游景观 ,而是农业 景观 ,城市离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草原有一定距离 ,所以不宜采取城市依托型开发模式 ,需要重新建设旅 游接待区 ,而且要形成规模 ,我们称之为规模集聚的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从而降低经营 管理成本 ,提高草原旅游接待的质量 ,增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能力 ,扩充文化内涵 ,形成与提高知名度。 规模集聚的开发模式要求草原景观优良、面积广阔、避暑气候优越、有丰富的其他类型的辅助旅游资 源 ,具有形成大型草原旅游产品的资源条件 ,还应拥有大中城市周末休闲度假市场。该模式的代表性区域 有三处 :呼伦贝尔市的呼和诺尔草原、乌兰察布盟的辉腾锡勒草原和通辽市的珠日河草原。 适宜于这种模式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草原度假旅游 ,利用大草原空旷宁静的自然环境 ,吸引游客前来休 闲度假。建筑设计可以采用符合现代休闲度假形式 ,不拘泥于传统文化 ,但应体现传统风格 ,要有完善的 配套设施和丰富的旅游娱乐活动作为支撑 ,能够满足较高旅游服务要求。 4. 3 独立点状型开发模式 独立点状开发模式是目前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布局的主要形式 ,也即在草原景观的核心区域建 立小型旅游接待区。这种以小型旅游接待区为主的空间布局会导致草原旅游产品的小型化和分散化 ,管 理成本提高 ,活动内容有限 ,制约着草原旅游的规模化发展。所以独立点状的开发模式只能作为规模集聚 型的辅助与补充形式 ,不能作为主要开发模式。而且开发时也要比以前更注意提高品位 ,以保护原始草原 与游牧部落景观为前提 ,提倡旅游接待设施要求简单化和小型化 ,不建永久性建筑 ,实行草原轮牧 ,充分展 示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马背文化的内涵 ,呈现出与世无争、天人合一的景观意境 ,满足游客寻求 生态回归、文化体验的心理。 这种模式的首选地点是距离主要接待中心较远 ,能够提供特殊旅游服务和项目的草原旅游区 ,主要目 的是满足具有特殊旅游需求的游客 ,如锡林郭勒盟的东乌旗与西乌旗境内的草原 ,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 旗和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草原 ;另外这种模式还适用于草原旅游资源不是主体资源的情况 ,草原旅游产品仅 作为辅助产品来开发的 ,如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的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古战场坝上草原等 ,都是作为该 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的一部分来进行的。 适宜于该模式的旅游产品主要有草原观光旅游、草原科考旅游、草原野营旅游、草原探险旅游、草原牧 羊旅游与草原越野旅游等。 ·801·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19 卷 5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5. 1 制定科学可行的旅游开发规划 应在查清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 ,精心策划 ,结合行政区划制定出 全面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以发挥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防止草原旅游景 点或旅游项目雷同和重复建设。规划要对一时难以开发、潜力很大的旅游资源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妥善加 以保护。还要加强对旅游线路的研究 ,注意将“热线”、“温线”、“冷线”结合起来 ,注意挖掘不同草原上民族 文化资源的内涵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开发 ,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使草原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 建设各具特色。 5. 2 注意与蒙古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草原旅游产品要实现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和观光参与型转变 ,就应当注意将草原景观与当 地民族文化风情有机结合起来 ,将“动”的文化融入“静”的自然风光中 ,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注 重大众性与参与性 ,如游客观赏少数民族服饰展演、歌舞和婚俗表演 ,并请游客参与其中 ,会使游客在旅游 中得到新奇、升华的享受 ;在草原旅游区组织蒙古民族体育竞技项目 ,让游客亲身体验民族体育的惊、险、 奇 ;还可以创造机会让游客亲自体验草原民族的生活 ,开展牧业生活游 ,让他们领略蒙古民族独特的文化 艺术、生活习俗、喜庆节日、食品制作、牧业生产劳动。 5. 3 注重与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结合 在内蒙古广袤草原的背景下 ,还有其他许多迷人的自然景观 ,如我国地貌类型中少见的熔岩平台 ,奇 特的火山锥 ,以及沙地森林 ,高原湖泊 ,温泉群 ,典型的内陆河流等 ,湖光山色 ,交相辉映 ,这些景观与草原 景观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体系 ,形成内蒙古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因此 ,在开发草 原旅游的同时 ,应该与同时开发其他形式的旅游 ,如森林旅游、地景旅游、水上运动、温泉疗养等 ,综合发展 旅游业 ,这样不仅对旅游市场有更强的感召力 ,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 广阔空间。 5. 4 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在研究游客动机和满意程度 ,评估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策划和多形式的营 销手段 ,把内蒙古草原旅游产品有步骤推向社会 ,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 ,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 ,激发、诱导 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内蒙古草原旅游拟统一宣传主题口号 ,作为内蒙古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之一 ,支撑整 体形象 ,通过多渠道的推销和广告宣传 ,让旅游者获得旅游产品的有用信息和完整鲜明的形象 ,从而最终 将游客的需求转化为出游动机。 5. 5 协调好与其他各业的关系 草原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面积区域内成为支柱产业 ,只能起一定的促进 作用 ,但其无序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却可能是更广泛的[6 ] 。因此 ,草原旅游应在掌握资源与市场情况下 适度开发 ,尤其要协调好旅游与农业、牧业与林业的关系 ,使它们相互促进。如在布局规划时 ,应将农牧林 业用地作为旅游景观的组成部分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同时发掘不同景观类型的独特性 ,设立分点 ,分 散压力并扩大辐射面 ;在经营上 ,旅游活动应固定场所和线路 ,保证不对农牧林业系统造成干扰 ;而旅游区 附近的农牧业可根据旅游需求生产特色产品 ,并通过旅游者的往来宣传扩大其知名度和销售量。 5. 6 鼓励当地牧民参与旅游业 社区参与是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是旅游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果忽视社区 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 ,没有与社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容易造成旅游环境污染 ,经济秩序混乱 ,文化传 统扭曲。应通过宣传教育 ,激发当地牧民的旅游开发意识 ,积极参与到旅游环境整治、旅游项目投资建设 和旅游产品及形象宣传中 ,通过参与而享受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要建立各种机制 ,如旅游决策 机制、旅游共管机制 ,让居民纳入到旅游利益相关者体系中 ,通过给予居民实际的利益来消除他们对旅游 发展的疑惑态度和对旅游发展决策的神秘感。还要加强对牧民的教育 ,提高他们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5. 7 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 规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应根据地域特点 ,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 ·901·第 2 期          钟林生等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制度 ,草原旅游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项目需执行包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可行性论证和总体规 划制度。同时要加强游客的生态管理 ,一方面通过确定环境承载力来从时间上引导游客的利用强度 ,通过 合理的功能分区来实现游客在空间上的利用格局 ,从而保证游客对环境的影响限制在生态系统可调节的 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运用各种媒介 ,多层面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教育和影响旅游者 ,使他们自觉遵守旅游 管理规定 ,不乱扔废弃物 ,保护好草原旅游环境。另外景区内的草原应实行轮作休养制度 ,在休养期间 ,实 行围封禁牧 ,禁止游客、马匹等入内践踏 ,为草类植物生长和草原恢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 Robin White , Siobhan Murray , Mark Rohweder. Pilot analysis of global ecosystems [ M ] .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Washington , DC , 2000. [ 2 ] 卫智军 ,杨静 ,韩国栋. 草原旅游对草地影响与管理[J ] . 内蒙古草业 ,1999 , (3) :34~37. WEI Zhi - jun , YAN G Jing , HAN Guo - dong. The management of rangeland for tourism[J ] .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Industry , 999 , (3) :34~37. [ 3 ] 张自学. 二十世纪末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 M ]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1. 165~169. ZHAN G Zhi - xue. Study on the ecologi2 cal environment by remote sensing at the end of 20 th century[ M ] . Huhehaote : Inner Mongolia People Press , 2001. 165~169. [ 4 ] 陈佐忠 ,汪诗平等. 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0 , 380~391. CHEN Zuo - zhong , WAN G Shi - ping , et al. China typical grassland ecosystem[ M ] . Beijing : Science Press , 2000 , 380~391. [ 5 ] 孟驰北著. 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 M ] . 国际文化出版社 , 1999 , 1~8. MEN G Chi - bei. Grassland culture and human history[ M ] . Inter2 national culture press. 1999 , 1~8. [6 ] 赵雪. 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J ] . 中国草地 ,2001 , (5) :68~73. ZHAO Xue. Role of the grassland tourism in rangeland ecosystem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 . Grassland of China , 2000 , (5) :68~73.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 in Inner Mongol ia Autonomous Region ZHON G Lin - sheng , N IU Ya - fei , L IU Jia - ming , CHEN Tian (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CAS , Beijing 100101 , China) Abstract   Grassland tourism is important for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grassland protection of Inner Mon2 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the paper the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types were in troduced , the charac2 teristics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limited factors ex2 isted in grass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 the authors provided the three exploited models for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 relying on cities , centralized exploitation and dispersed exploitation. In addition , the countermea2 s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 we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Grassland tourism resources ; development ;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1·   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第 19 卷
/
本文档为【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