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周保松:给毕业生

2011-06-20 7页 doc 36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45428

暂无简介

举报
周保松:给毕业生五月十五日是我的生日,那一晚,是和马丁堂的同胞们一同度过的 五月十五日是我的生日,那一晚,是和马丁堂的同胞们一同度过的。更加幸运的是,当晚,我们几个同学在珠江边和周保松老师喝酒畅谈。当时对周老师还不甚了解,只感到他对于自由公正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友善热情。回来后查找他的文章,方知与自己喝酒闲谈的是一个有着如此深厚学养和高尚人格的学者,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当能为师。能与周老师同度生日,幸甚至哉。贴周老师文章一篇,与君共勉。 或许不是多余的话------写给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毕业班同学 此刻,夜深,窗外下着...
周保松:给毕业生
五月十五日是我的生日,那一晚,是和马丁堂的同胞们一同度过的 五月十五日是我的生日,那一晚,是和马丁堂的同胞们一同度过的。更加幸运的是,当晚,我们几个同学在珠江边和周保松老师喝酒畅谈。当时对周老师还不甚了解,只感到他对于自由公正的执着和对学生的友善热情。回来后查找他的文章,方知与自己喝酒闲谈的是一个有着如此深厚学养和高尚人格的学者,而且是一个真正的师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当能为师。能与周老师同度生日,幸甚至哉。贴周老师文章一篇,与君共勉。 或许不是多余的话------写给香港中文大学政治系毕业班同学 此刻,夜深,窗外下着冷雨。我在书房静静地听着“广凌琴韵”,偷得一刻的空闲,翻开梁漱溟《我生有涯愿无尽》。读不下去。在这样得雨夜,听着这样幽幽的琴音,心有不舍。因为,明天,你们便会一一披上毕业袍,向你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作正式的告别。这几天,一直告诉自己要好好写点东西,和你们道别。只是真的到得眼前,却又有鲁迅在《野草》中所说的“当我沉默着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那份无可言状的寂寥。所以,一直不想也不忍动笔。反正,一切都会过去。只是,在这样的寒夜,离情一如那无孔不入的寒风,挥之不去。既然如此,我便想到什么说什么,一如平常地和大家聊聊天吧。 那天,在新亚书院毕业礼上,我又一次站在圆形广场,和同学一起拍照。恰恰是十年以前,我站在同一个地方,和我的哲学系老师合照,照我的毕业相。曾经教过我的众多老师中,陈特、沈宣仁、黄继持先生走了,刘述先、何秀煌、卢玮銮先生退休了,石元康、李天命先生教完这个学期,也将放下中大的教鞭。新亚依然。钱穆图书馆旁边的红棉,乐群馆门前的桃花,在毕业的季节,一如十年前般识趣地灿烂盛开。水塔巨大的身躯,仍然不变地守护着新亚。当我和同学站在一起,穿过那耀目的闪光灯,我仿佛看见当年穿着毕业袍的我,看见不变中的巨变。那一刻,我忍不住在想,十年后,我又将如何?中大呢?香港呢?我身边的学生呢? 我一片茫然!生命。实在有太多的偶然和意外。十年前,我压根儿没想过会重回中大,为人师表。而十年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身边很多我珍惜的人。会有更多离开这个世界,而新亚的红棉,依然会年复一年地傲放。 十年前,在新亚最后一次的双周会,我很伤感地唱起心爱的新亚校歌,然后对着其他的新亚毕业生大声地说:“今天,我以身为新亚人而骄傲;他日归来,我要新亚为我而感到骄傲。”那时,自有一番不知天高地厚的豪情。现今想来,倒也没有什么难为情,只是对于什么是一个人值得骄傲的东西,别有一番体会。例如,我会问,今天的新亚和中大,有什麽值得我为他骄傲?而我又要做些什么,才配得上自己的母校为我而骄傲?我是中大的。对此,我不曾忧郁过。只是,我也逐渐发现,我的答案,原来和很多人都不一样。我看着以为好的东西,原来别人都不如是看。清楚这点,多少有点苦涩。走在众人之中,总是安全而舒适的,而我又一直以为是有很多同路人的。 然后我又想,十年后,如果再见你们,我又会为你们的一些什么而骄傲呢?相处三年,我想你们都知道,你们的老师是绝不会用你们是否名成利就来衡量你们人生的价值。当然,这些都是好的东西,会令人活得安稳安全,令得旁人艳羡,也是很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但我同时却确切知道,在香港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代价,不仅是汗水,还必将有无数的委屈和尊严的丧失,必将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妥协,必将在重要的竞争中,伤害自己同时又伤害别人,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良知。我们难免心灵斑驳。这都是代价!当然,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又或觉得这根本不是代价。对此,我深有保留。如果一种 生活,其中只有无穷尽的竞争和对名利的追求,却没有信任没有关怀没有公正没有爱,这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吗?最少,哲人苏格拉底不作如是想。在柏拉图对话录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面对501人的陪审团,依然面不改容地告诉雅典人,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尽力追求金钱名声和荣誉,而不注意或思考真理、理智和灵魂的完善,那将是一种可悲的生活。 我自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那是得已或不得已。但我依然想说,如果你们每个人在日后的人生中,能够活得自由,活得正直善良,可以有信心行自己的路,懂得享受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并且对生活对他人有一份基本的尊重和关怀,那么,我会由衷地为你们感到骄傲。 艰难的地方,却在于,即使作为一个老师,我也不太肯定该否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我明白,在香港这样一个“中环价值”当道的城市,要过我上面所说的生活,实在极为艰难。作为政治系的学生,你们都知道,我们无时无刻不活在制度之中。我们的人生目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工作的意义,以至我们对一己生命的认同和肯定,莫不深受社会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而香港,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却实在令人沮丧。在她眼中,只有竞争只有效率只有弱肉强食人践踏人和无尽的将人物化,却甚少我们在课堂上所向往的公平公义平等民主关怀博爱乃至将人视为目的而非仅为手段。很不幸地,我们必须活在这样的城市,必须参与这样的游戏。 我们一己的生命和心灵,遂恒常面对折曲挣扎侵蚀。自由自主,如此难求。你们即将步入社会,面对的压力将会愈来愈多,对生活愈敏感的人,只会愈感受到其中的苦况。底线唯有一退再退,原则调整复调整。或许到某一刻,我们会连仅有的对生活的另类的想象能力也将失去,并令自己相信,生活不得不如此,生活便是如此,生活本该如此。我们遂不自由,遂彼此折磨奴役,遂为自己寻找最合理的自辩的理由。而理由,总是可以找到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但如果一个真正反省的人生,必须因此而被迫直面人生种种的丑恶苦痛,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我们承受得起吗?我们又有责任要承受吗? 苏格拉底教导我们说,莫要想得那么勉强那么吃力,只有活得正直正当,追求美善,才是最高的幸福,因为活得好与活得高尚活得正当,是同一回事。也正因此,他才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关注我们的身体和职业,而是灵魂的完善。要得到这种幸福,我们必须努力实践各种美德,活得正直公正。苏格拉底的人生观,是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难以理解难以体会的,因为它的游戏规则,早已将实践这种幸福生活的空间和想象,消磨殆尽。在一个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核心的社会,苏格拉底必然被视为疯子。但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不是疯子,他是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是西方哲学之父。 尽管如此,有人或许依然会说,这只不过是纯粹的个人选择的问罢了。只要我们不选择一种像苏格拉底那样看人生的方式,我们岂不便可以活得心安理得?而当一个社会绝大部分人都选择活得不正当不高尚并视之为好的时候,一个苏格拉底式的人,活得好的那份自信从何而来?而若为此而放弃世间众多其它的好,又是否值得? 问题实在艰难,毕竟,生活中限制重重,而生命又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对于如何活,才足堪称幸福,在这样一个多元主义的时代,谁可以有独断的发言权?而卑微的个体面对庞大的制度,反抗又该从何谈起?!所以,我知得愈深,便愈觉艰难,愈不敢要求。也正因此,我实在不想说那循例的“前程似锦”的祝福的话,以壮大家行色。人生忧患,也许是从离开大学站才真正开始。中大,也许只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但我至少至少希望你们——我的学生——知道,至少至少,苏格拉底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选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活得高尚正当活得自由磊落,是可以值得我们追求的。我真的不知,如果我们连这一点点信念也失去的时候,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执着和坚持,而生活的意义又可以从何谈起? 大学教育,理应是好好培养大家成为独立的有德性的自由人,体会人性高贵的一面,积累多些知识和学养,更深地了解活得好活得丰盛的真义,从而有足够的自信,在步入社会时不至于那么容易便被击倒,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批评社会的种种不公。很可惜,今天的大学教育,在所谓国际化商品化大潮中,离这个目标愈来愈远,而古典的人文教育理念,亦早已被人遗忘。所以,当我问自己的母校有什么值得自己骄傲的时候,我实在是充满困惑和失落。 三年前九月开学的第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我们一同走进中大。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是你们第一个上课的老师。我们能成为师生,其中必有许多我不知的因缘。如果没有记错,也是在那第一课上,我和你们谈及苏格拉底的教导。在其后的日子,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生活,并看着你们一步步地成长。我记得你们每个人的名字,甚至多少清楚你们每个人的性情。我相信,三年的政治系生活,将来一定会成为你们美好的记忆;而他日捧起我们的《政治哲学对话录》,相信大家会记得,我们曾经如此一起忘我地思考哲学。 只是,把回想留给未来吧!你们如此青春年少,对未来的生活必定充满这样那样的美好想象,也必定有万分开拓前路的勇气和豪情。珍重! 周保松 05年3 月3 日清晨5 點                                中大崇基學院 独一无二的松子 各位同学: 你们今天将披上毕业袍,在春雾弥漫杜鹃满山的三月,向大学生活道别。有同学对我说,老师,为我们写点什么吧,留个纪念。我明白你们的心意。中大是一座山,而政治系在山之巅。三年来,我们在山中一起思考政治、哲学与人生,日夕相处,度过无数难忘时光,此刻目送你们学成下山,真是既安慰又不舍。 让我从中大的树说起吧。你们都知道,中大多马尾松。马尾松并不起眼,长在山坡上,终年常绿,开花也好,结果也好,没人会留意。有时在校园散步,见到掉下来的松子,我会拾起几颗,带回家中。后来,我读到台湾作家周志文一篇回忆少年同学的文章,说这些一生默默无闻的人,犹如“空山松子落,不只是一颗,而是数也数不清的松子从树上落下,有的落在石头上,有的落在草叶上,有的落在溪涧中,但从来没人会看到,也没人会听到,因为那是一座空山”。这是实情。但想深一层,即便不是空山,即便人来人往如中大,我们又何曾关心那一颗又一颗松子的命运。在我们眼中,所有松子其实没有差别。一批掉了,零落成泥,另一批自然生出来,周而复始。世界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一颗松子而有任何不同。 松子的命运,大抵也是人生的实相。如果我注定是万千松子的一颗,平凡走过一生,然后不留痕迹地离开,我的生命有何价值?如果我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粒微尘,最后一切必归于虚无,今天的努力和挣扎,于我有何意义? 每次想起这个问题,我的心情总是混杂。有时惶恐,有时悲凉,有时豁达,有时虚无。更多的时候,是不让自己想下去,因为它犹如将人置于精神的悬崖,稍一不慎便会掉下去。我于是退一步问,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挥之不去,总是如此影响心情。渐渐,我明白,我其实不可以不想,因为我是人,有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我如此清楚见到自己在活着,见到当下眨眼成过去,见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在默默走着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我无时无刻不在衡量自己的生命。我们心中好像有杆秤,要求自己每天要活得好。我们认真规划人生,谨慎作出决定,珍惜各种机会,因为我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是有好与坏幸福不幸福可言的。我们不愿意活得一无是处,不愿意虚度华年,意义问题遂无从逃避。 难题于是出现。从个体主观的观点看,我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切,重如泰山。我的生命完结,世界也就跟着完结。我是宇宙的中心。但只要离自己远一点,从客观的观点看,我又必须承认,我只是万千松子的其中一颗。我的生命完结了,世界仍然存在,一点没变。我的生命如微尘滴水,毫无分量,很快遭人遗忘,后面有更多来者。这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每次去完殡仪馆,目睹至亲好友片刻化成灰烬,返回闹市,再次面对笑语盈盈的人群,我总有难言的伤恸。那一刻,我看到生的重,也看到生的轻。 既然我们的人生路线图早已画好,这中间的曲曲折折,真的有分别吗? 我想我们总是相信,那是有分别的。对,即使我是长在深谷无人见的松子,终有一天跌落荒野化成泥,我依然不会接受,我的人生和他人毫无分别,更不会接受我的人生毫无价值。但这是自欺吗?我们是在编织一张意义之网安慰自己吗?我不认为是这样。所有意义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之所以困扰我,说到底,是因为我意识到“我”的存在,意识到“我”在活着自己的生命,并在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果我没有了一己的主观观点,只懂从一客观抽离的角度观照自身,我将无法理解“我”为何要如此在乎自己。我们必须先意识到“我”的存在,并在浩瀚宇宙中为“我”找到一个立足点,意义问题才会浮现。所以,即使我是一颗松子,也不必因为看到身边还有无数更大更美的松子而顾影自怜,更不必因为默默无闻而觉一生枉度。我真实经历了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见证一己容颜的变迁,并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体味生命赋予的一切。这份体味,是别人夺不走也替代不了的。 这份对自我存在的肯定,是我们活着的支柱。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有很多其他生命,但我只能从我的眼睛看世界,只能用我的身体和心灵去与世界交往。只有先有了“我”,我们才能开始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但问题并未在此完结。因为一旦有了“我”,自然也就有无数与“我”不同的他者。我们的样貌性情能力信仰家境出身,千差万别。有了差异,便难免有争。我们于是时刻将他人当作对手,并要为自己争得最多的财富地位权力。各位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可能感受最深的,正是这种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我们未必喜欢争,但却不得不争,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你,世界就是一个竞技场,只有争才能生存,只有争才能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人世间种种压迫宰制异化,遂由此而生。 问题是,这些压迫宰制异化,真的无可避免吗?不同个体组成社会,难道不能够以更平等更公正的方式活在一起吗?这是过去三年,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讨论的问题。我认为,承认个体差异和接受平等相待之间,虽有张力,但并非不可调和。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能否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融合。一方面,从主观的观点看,我们意识到自我的独特和不可替代,以及一己生命对于自身绝对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转从客观的观点看,我们将意识到,如果我的生命对我无比重要,那么他或她的生命,也将对他或她同样重要。我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要过,都渴望过得好。就此而言,我们的生命,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不以一个人的出身能力财富,去将人划分等级,并以此衡量人的价值。推己及人,我们既看到人的差异,也看到人作为人共享的可贵人性,因而努力在群体生活中实践平等尊严的政治。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肯定个性,鼓励每个人自由地活出自己的生命情调,同时要彼此关顾,保障人的平等权利,使得人们能够公正地活在一起。这是我常说的,我们应该追求一种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我觉得,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份对人的平等关注。但这并不容易。试想想,各位也是经历重重考试,并将很多同辈甩在后面,才能进入中文大学。而一旦离开校门,迎面而来的将是更激烈的竞争。既然这样,我们如何能够穿过人的种种差异,看到人性中共享的价值,并以此作为社会合作的基础,实现平等尊严的政治?到底需要怎样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我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道德信念?这是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各位下山之际,为什么我还要如此絮絮不休和大家探讨这些问题?因为问题重要。在上面的讨论中,我指出生命中有两重根本的张力,并尝试提出化解之道。第一重是两种观照人生的方式带来的的张力,第二重是生命的差异和平等导致的张力。第一重张力,影响我们如何好好地活着。第二重张力,影响我们如何好好地活在一起。各位身为读书人,关心生活关心政治,是一生之事,不应随着披上毕业袍而终。 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冬天上完《当代政治哲学》最后一课,我们曾在联合书院教室外那个裂开的大松子雕塑前合照留念。那个大松子啊,笑得活泼率真。在我眼中,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松子。
/
本文档为【周保松:给毕业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