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女权主义解读艾米莉·狄金森

女权主义解读艾米莉·狄金森

2011-06-20 3页 pdf 243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7578

暂无简介

举报
女权主义解读艾米莉·狄金森 2009年 9月 第26卷第9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印 .20O9 Vo1.26 N0.9 艾权主义髓读艾米莉 ·狄量森 薛玉秀 (盐城工学院 大学外语部,江苏 盐城224001)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 ·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 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o年代的...
女权主义解读艾米莉·狄金森
2009年 9月 第26卷第9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S印 .20O9 Vo1.26 N0.9 艾权主义髓读艾米莉 ·狄量森 薛玉秀 (盐城工学院 大学外语部,江苏 盐城224001) 摘 要: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 ·狄金森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意象,通过凸现女性的叛逆和自救以及颠 覆传统男性权威,超前地向世人展示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新形象,从而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这比20世纪6o年代的 女权主义的兴起早 了一个世纪。 关键词:艾米莉 ·狄金森;女权主义;男权神话;叛逆与 自救;颠覆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09)09-0012-03 作者简介:薛玉秀(1972一),女,江苏盐城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女性文学。 艾米莉 ·狄金森(1830--1886)是 19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 人,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英诗中最优秀 的诗人之一”⋯,“最优秀的神秘诗人拉 ’、“美国诗歌的开拓者” 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 的狄金森以其特有 的敏锐的观察和大胆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1700余首醒人耳目涉 及爱情、自然、死亡、宗教、哲理等众多领域的诗篇,并在父权制文 化中强烈地体现了其女性的文学主体意识,其反当时社会传统的 追求自我、追求独立的生活方式以及诗歌创作最终为其赢得了著 名女性诗人的地位 ,向我们展示了女性新形象,为我们建构了其 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同时,诗人还对传统的男权神话提出了有力 的抗议,比20世纪的女权主义的兴起早了一个世纪。 一 、凸现女性的叛逆与 自救 由男女两性构筑的社会,其历史理应由男人和女人共同执 掌。然而,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女性几乎被推至历史的幕后,她 们的意识被覆蔽,她们的权利被剥夺,女性成为了历史的盲点。 男女生存更不是与平等的地位相伴的。权利由男性把持,并通过 传统,形成了固定不变的观念。在传统的观念里,丈夫和家庭是 女性最好的归宿,也是女性的本能理想和终极 目标。女人,只能 通过依附男人的身份权力,才可能获得间接性权力的实现。艾米 莉 ·狄金森,以其独立、独身、隐居的独特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诗歌 意象,抨击了一直以来人类遵循的这种男性独断的神话,鞭挞了 一 直以来把女性隔离在社会之外固于家务之中的父系文化和父 权。 狄金森出生在一个教徒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十分虔诚的 基督教徒。他们恪守基督教规,在当地德高望重,身居要职。她 的父亲爱德华深信人类必须完全依靠上帝,仰仗于仁慈、万能的 上帝的拯救。狄金森的父亲要求家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 守基督教教规,按教规行事。她的父亲在家里扮演着“暴君”的角 色,狄金森从小就不得不默默地、固执地忍受着。狄金森的母亲 是典型的 19世纪“模范女人”。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狄金森的母 亲将以上帝为代表的男权社会的规定内化为自己的规定,“循规 蹈矩,整天忙于琐碎的家务和宗教慈善事务”【4 J,母亲的这种完全 · 】2· 丧失了自我的完全依附于男权文化的意识为狄金森所不屑和鄙 夷。对于传统的受人支配的、弱小的、被动的“焦虑依赖” 的家 庭奴仆的女性形象,狄金森进行了公然挑战。 早在狄金森读中学的时候,她就拒绝成为一名基督教徒,是 那儿“惟一不信教的”,被学校列入另册的学生。终其一生,诗人 都拒绝上教堂,蔑视宗教。 有些人过安息日到教堂去—— 我过安息日,留在家里—— 让食米鸟充当唱诗班领唱—— 礼 拜厅是果 园的 园地—— 有些人过安息日穿白色法衣—— 我只是插上我的翅膀—— 我们的小司事不去教堂敲钟, 却在我身边为我歌唱。(第324首) 在清教主义盛行的狄金森的出生地马萨诸塞州,安息日所有 的人都应该去教堂做祷告,为救世主而歌唱,而狄金森却离经叛 道,要让“小司事”“为我歌唱”。可见,其时,诗人除了以实际行 动来颠覆传统的女性恭顺、服从的形象之外,还以诗歌为武器来 表达对男权社会的不满。 天堂是医生吗? 有人说他会治病—— 但是死后的药物 没有效用—— 天堂是财政大 臣吗? 有人说我们欠了帐 然而那样的谈判 我不是一方—— (第 1270首) 对于一直处于男性霸权主义排挤下的已丧失话语权的女性 来说,对当时的权威上帝的怀疑便是对主流文化的讽刺。“天堂, 为我难以企及!/苹果 ,挂在树上 只要高不可即 对于我,就 收稿 日期 :2009-07-01 是天堂!/游动浮云上的色彩_/山后,禁止涉足的围场—/和那 后面的房舍—/就是乐园,所在的地方 !”(第 239首),越是社会的 禁忌就越是诗人的“乐园”,诗人的叛逆行为由此可见一斑。 狄金森敏锐地看到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卑微渺小,看到女性 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可悲。因此,在诗人的笔下,母亲被描 述成“不爱思考”、“思想陈腐”的家庭妇女。L6j 为逃避社会对女性所界定的社会角色,为逃避与母亲类似的 没有地位、一生都不被人看重、连死都没有给周围的人带来太大 的悲哀的命运,狄金森选择了终身未嫁以诗歌为伴侣的独特生活 方式。诗人回避着“那些以他们的谈吐使‘我的狗也感到难堪’的 男男女女。” ’ 灵魂选择 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 它神圣的决定——再不容干预——(第303首) 诗人就这样“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终身待字闺中,以诗为 伴 ,还“再不容干预”,其生活方式以及诗歌所折射出的思想便是 对其所生活的时代的无所不在的男性话语霸权体系和父权制度 下女性形象的反叛。狄金森严格的父亲就公开反对“能够读书识 字的女人”,狄金森的母亲几乎不识字。诗人的父亲给她买了“许 多书——但他央告 我不要读——因为他担心书会乱 了我 的思 想”。 J一个“弱女子”的“灵魂选择 自己的伴侣”的呐喊,显然严 重背离了父权文化给定的女性价值定位。 狄金森为摆脱男权所赋予的束缚而选择诗歌选择隐居所承 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勇敢地直面“也许整个美国在笑话我” 的郁郁不得志的窘境,于非凡的孤独中试图通过与出版界以及文 学界知名人士的书信交往来实现她渴望像男人一样发表作品渴 望像男人一样为世人所认知的梦想。‘l。。 这种无所顾忌的叛逆个性与在那个时代只有男子才敢有的 选择,是对传统女性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对理学的反叛。此外,在 弗洛伊德看来,人除了具有生的本能,还具有死的本能,它是生命 本能的另一极表现,它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 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这也是狄金森青睐死亡主题的原因之 一 ,是诗人 自救的一种独特方式。 诗人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天使”已从梦中醒来,她不再 是“无名”的“第二性”,而是拥有“主体性”地位的人。 二、颠覆传统男性权威 美国建国仅有 200多年的历史 ,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美国女 性就生活在英国法律统治之下,殖民地从欧洲国家承继的男权文 化传统,导致了这一新兴国家的两性不平等的现象,女性被视为 二等公民,被剥夺了只有男性才能享有的许多权利,丧失了女性 的自我意识。因此,狄金森,这位“自公元前七世纪古希腊萨福以 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 l。 以女性细腻的、戏谑的笔触颠覆了 传统的伟岸、支配、英雄的男性形象,挑战了以男性中心文化偏见 为根基的文学经典 ,这比诞生于 2O世纪 6O年代末美国女权主义 文学批评早了一个世纪。 阳伞是雨伞的女儿, 与扇子是一对搭档: 她的父亲与风暴为伍。 阻断豪雨的侵犯。 前者襄助美女赛壬, 丽日优雅现身; 她的父亲却天生受人尊崇, 至今尚有人借用。 在诗中,狄金森借用了一系列传统的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的 符号来描述 阳伞和雨伞:阳伞是女儿,与“扇子是一对搭档”;雨伞 是父亲,“与风暴为伍”。在 19世纪的父权社会中,女性就如同阳 伞一样 ,生来就是社会的附属品,轻盈优雅,只起着装饰作用 ,是 生活的点缀,在社会里起着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作用;而男性则 “天生受人尊崇”,扮演着勇敢英雄的遮风挡雨的角色,至今仍“有 人借用”,一直为社会景仰。 而这只是该诗的表面含义。将雨伞比作父亲,采用的却是明 褒暗贬的方法,字面看抬高了雨伞的身份,实际上是降低 了“父 亲”的地位,父权形象和微不足道的雨伞捆绑在了一起,男性权威 被从高高在上的位置拉倒了琐屑的 日常生活这一女性活跃的空 间。_l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荒唐很可笑的意象。 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女儿”并非 19世纪父权社会所设定的 纯洁的、无知的、顺从的、安于男性支配的女性形象,而是赛壬式 的极具破坏力的妖女。赛壬是希腊神话中的海上女妖,人首鱼 身,是艺术、美、死亡的化身,她用其充满魔力的歌声让航行的水 手不由自主地投海自尽。因此,狄金森在此将女性化身为男性的 欲望客体,让美丽成为男性致命的陷阱,女性从而成为“男性欲望 的操纵者,拥有凌驾于男性之上的力量”Ll 。此处,诗人影射了其 潜在的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死亡本能”,向外凸显为破坏、征服和 侵犯,以此找回女性失去的话语权。 狄金森的观点显然是极具震撼力的,可以说是对男权主义进 行了最彻底的颠覆。 在狄金森生活的清教主义盛行的 19世纪的美国,掌控人类 命运的上帝是万能的、权威的、正义的、救世的,并且有着至高无 上的地位和权力。而对于“身份取决于各种文本中所使用的男人 这个词” 的女人来说,男人也是万能的,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和权力,操纵着女人的命运。面对如此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的根 深蒂固的男性权威,狄金森却进行了出人意料的戏弄和嘲讽。 在其第724首诗中,狄金森描述道:对上帝来说 ,“创造生命 轻而易举”,生活中也从未有过“令他烦恼的”的和琐事。然 而,上帝却是昏庸的,他可以为所欲为,这里“塞进一个太阳”,那 里 “去掉一个人”,所以,上帝既不神圣万能,也非至高无上。诗 人甚至“大逆不道”地认为某一天上帝也会死去,也会有一个“上 帝的葬礼”。 在其第 1461首诗中,诗人谴责讽刺了“上帝”的不公。她把 上帝称为“天父”(Heavenly Father),把人类称为“尘土”(dust)。 既然人类是“尘土”,上帝赋予人类以 自由的意志岂不荒唐可笑? 于此,诗人对上帝对权威的鄙夷一 目了然。在诗人笔下,上帝(抑 或男人),不是威严的统治者,而是“银行家”,因为他牟取高利;是 “盗贼”,因为他剥夺(第49首);是“远方的情人”(第 357首),因 为其荒唐地“以他的儿子求爱于世人”;在狄金森眼里,上帝 ,就是 这样一个供人任意调侃的对象。 神圣的权威被如此地调侃,这无疑是对男权中心主义进行的 尖锐讽刺,是对男权社会表现出一种厌恶和反叛的姿态。 狄金森对女性发展空间的探索,反映了其所生活的时代的妇 女受到压制的现实。诗人率先挑战男权权威 ,以独特的生活方 式——隐居,来洒脱地游离于婚姻羁绊之外,决绝地走出男权制 下妻子、母亲的囚笼,以其犀利的笔锋,生动清新的意象,展现女 · 1 3- 性自我,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向世人宣告:“发表”就是“拍卖人 的心灵”(第709首),以维护其创作的独特性,维护其微弱的刚挣 得的女性话语权不会被男性霸权主义再次剥夺,以此抗议男权统 治下的美国文学界对她诗作的“过于飘渺,不宜发表”【l 的定论。 狄金森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冷静地审视着这个以男性为中 心的社会中女性自身的命运,并力图用其独特的女性“自己的”话 语将它们表达出来 ,超越时空地给父权以振聋发聩的当头棒喝。 狄金森,这位有着“艾默斯特别修女” 之称的女诗人,英姿飒爽 地站在了历史的前沿,独树一帜地对男权社会和男权中心主义进 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颠覆和反叛,解构了父权神话男权神话 , 本能地超前地向人们展示着女人、女诗人的风采,实现了女性“主 体性”的目标,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把人类的男女平等这一重大 课题早一个世纪地推到了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 [1]Caesar R.Blake,&Carlton F.Wells.The Recognition of Emily Dickinson[M].Michigan:The Um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8: 108. 。 [2]Richard B.$ewal1.Emily Dickinson: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 says[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England Cliffs,1963:13. [3]董衡巽等.美国文学简史(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216. [4][6]Jean Mudge.Emily Dickinson and the Image of Home[M]. 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m Press。1975:29. [5]Hugo Howard E.Masterpieces of Romanticism[A].New York; No.on,1979:33. [7][12][17]江枫.狄金森名诗精选.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7:13,2,1. [8]Anne Commire,Something about the author。Detroit Gale Research Company Book Tower,V0l29,1980:56. [9]Thomas H.Johnson.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M].Hal*- yard:Th e Belknap Press ofHarvard University,1957:413. [10][11]薛玉秀.艾米莉 ·狄金森的精神世界探析[J].时代文 学,2008,(10). [13][14]陈榕.父/女的隐喻——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阳伞是 雨伞的女儿》.名作欣赏,2006,(7). [15]张京媛.当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303. [16]Richard B.Sewal1.The Life ofEmily Dickinson[M].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608. 责任编辑:彭雷生 The Interpretation of Emily Dickinson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XUE YU—xiu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 224001,China) Abstract:Emily Dickinson,the famous American woman poet of the 19th century,tries to reveal her feminist thoughts and the new image of women with her unique lifestyle and poetic images.By giving prominence to women’S rebellion and self—salva- tion an d subverting patriarchy,the poetess constructs her unique cultural values,which is a century earlier than the emergence of Feminism in the 1960s. Key words:Emily Dickinson;feminism;patriarchy;rebellion and self—salvation;subversion · 14 ·
/
本文档为【女权主义解读艾米莉·狄金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