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的制备

2011-06-23 50页 pdf 1MB 10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8013

暂无简介

举报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成分的制备 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输血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输血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 江朝富江朝富 • 血液成分制备的概述 • 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 • 血液成分制备的方法 • 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 •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 总结 •一、血液成分制备的概述 1、血液成分的概念: 血液成分(Blood component)是用 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 种较浓和较...
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成分的制备血液成分的制备 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输血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输血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主任委员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广州血液中心主任医师 江朝富江朝富 • 血液成分制备的概述 • 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 • 血液成分制备的方法 • 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 •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 总结 •一、血液成分制备的概述 1、血液成分的概念: 血液成分(Blood component)是用 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 种较浓和较纯血液制品。血液成分包括血 液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血液细胞成分有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成分有白 蛋白、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凝血因子。 • 美国《Textbook of Blood Banking and Transfusion Medicine》对成分定义: 成分是由血液制备的。成分一般分为细 胞制品和血浆制品。 • ISBT在2008年6月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指出: 全血可以制备成各种成分。每种成分可 以在理想的条件下保存,并最有效地用于 病人的治疗。(p148) 2、血液成分制备的简史 (1)血浆的制备: 1927年Strumin和McGraw提出用抗凝 全血离心分出上层血浆,以后Flosdort和 Mudd提出将血浆冷冻,除去水分,制成干 粉,用时溶解,这就解决了血浆贮存和运 输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备 大量冰冻干血浆供应欧洲战区; (2)血液细胞成分的试用: 1902年Hedon开始进行动物红细胞输 注试验。1934年Strumia尝试分离白细胞, 但没有成功。1935年Castellanos尝试应用 红细胞。1951年Dillard等试用血小板输 注,但没有成功。1960年Frereich等收集慢 性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进行输注获得成功。 1965年Cohen成功进行了ACD血小板输注。 (3)血浆乙醇分离法的创立: 1943年Cohn成功地建立了低温乙醇法 分离血浆蛋白组分的方法,开创了白蛋白 和其他血浆蛋白成分的生产新纪元。 1964~1965年间Pool发现了冷沉淀的应用 价值。 (4)血浆单采和置换术: 1902年Hedon首先作了血浆置换术的动物试 验。1909年Fleig首先为一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 体外清洗,然后再回输。1914年Abel在为双肾切 除的狗进行血浆置换术的文章中首先使用“血浆单 采术(plasmapheresis)”.1952年Adams等人使 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高粘滞血症。同年第一台初级 血液细胞分离机问世。1965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 连续性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 (5)成分输血的发展:成分输血是 1959年Gibson首先提出,但到上世纪的60 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成分输血才真正发展起 来。目前在我国各地成分输血的比例都达 到90%以上。除用手工法分离成分血外, 血液成分分离机几经改进,使血液成分分 离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血液制品的生产 也成为我国制药工业的一部分。 (6)成分输血的目的: 现代输血医学证明,病人输血 的目的,仅仅需要进行成分输血。 成分治疗也是最大的利用一个 献血者;由一个献血者献出的成分 有益于多个病人。 3、血液成分的制备方法 (1)物理方法: 一是手工法:用多联袋采集全血,通过 血液低温离心机离心后,将血液的不同成 分分离出来; 二是单采机法:直接用血细胞分离机采 集各种成分。 (2)化学方法: 低温乙醇法:1946年由Cohn和他的同事发明的,经过 几十年的完善与发展,现被全世界血液制品企业采用; 硫酸铵盐析法和利凡诺沉淀法: 由于产品质量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不好,现已被淘汰; 聚乙二醇沉淀法和层析法: 通常和低温乙醇法联合应 用,不断提高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目前,在血浆蛋白 分离方面应用较多的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和亲和层 析法。全层析法具有分离条件温和、能很好保持蛋白质天 然性质,产品纯度高、收获率高、分辨力高、有利于分离 多种血浆蛋白成分。 •二、血液成分制备的原理 无菌系统; 血袋系统; 离心原理; 血液分离设备; 1、血液抗凝剂的应用,防止血液 被凝固和红细胞被破坏。 1914年由Hustin发现,并于1918年用枸 橼酸钠保存血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 有许多血液保存液配方被广泛应用(表1)。 由于有抗凝剂的作用,红细胞等血液成分 便可以进行离心分离。 表表1 1 各种血液保存液配方成分各种血液保存液配方成分 ACD-A 24.5 22.0 8.0 150 21 ACD-B 14.7 13.2 4.4 250 21 CPD 25.5 26.3 3.27 2.22 140 21 CPD-1 25.5 26.3 3.27 2.22 173 140 35 血*:指1升保存液可以保存的血液。即ml/L. 保存液 无水葡萄糖g/L 枸橼酸钠g/L 枸橼酸磷酸二氢钠g/L 腺嘌呤mg/L 血* 天 2、应用塑料联袋采集血液,使血液成分可 以在密闭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血袋依照用途不同,可分为单联袋、二 联袋、三联袋、四联袋以及双二联袋等。 这些是用三通管并联起来,其规格分为采 血200-400ml不等。另一种是上下串联起来 的多联袋,称为底-顶式血袋。在我国很少 使用。 3、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比重,选择不同的相对 离心力进行离心,分离出不同的成分 最早的持续性离心装置是在1877年瑞典医生 Carl研究的手柄式乳烙分离器,1881年在美国获 得专利。后来,运用这种原理制造的离心机用于 石油工业清除不纯的润滑油中的颗粒;在核燃料 工业中处理铀同位素中的固体和液体废物。1950 年美国科学家Cohn在哈佛大学首先发明了持续性 血液分离机分离血液成分。这些装置都是根据不 同成分的密度来设置的。血液不同成分的比重见 (表2)。 表表2 2 血液成分的比重(血液成分的比重(g/ml)g/ml) 全血 1.05 网织红细胞 1.078 血浆 1.027 血小板 1.040 红细胞(平均)1.096 淋巴细胞 1.055 老年红细胞 1.110 中性粒细胞 1.090 成分 比重 成分 比重 4、血液细胞分离机的原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战伤需要 大量的血浆救助伤员,GoTui首先提出,用 单独采集人的血浆的办法,可获得大量的 血浆;直到上世纪60年代,血细胞分离机 诞生,使安全单采各种血液成分变得现实。 (1)断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该 类型的血细胞分离机运转期间由血泵顺时针控 制,先采血,血液进入离心杯内,经离心力作用 分离,杯底部位沉积的是比重最大的红细胞,其 他血液成分依比重不同由远心端向中心排列。 在分离杯的肩部有光感探测器,由电脑控制, 自动开启收集各种血液成分的通道,使需要的单 一成分流入采集袋内。一般常用的分离杯225毫 升,当红细胞充满离心杯后,血泵逆时针运转, 将其他血液成分经原采血针回输给献血者。一般 每个循环能处理450~550毫升全血。 (2)连续流动式血细胞分离机: 该类离心机的血液采集与收集的动力由 全血ACD泵和血浆泵控制,离心机装有内 外两套转子。启动离心时内、外转子以不 同的速度运转,内转子的转速是外转子的 两倍,由于内、外转子的旋转速度不同, 使同一条多腔管路在固定两端的情况下, 高速运转而不发生缠绕扭曲,保持正常旋 转。 (3)膜滤式血浆分离机: 高分子膜材料具有筛孔的功能,能筛分 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血液中较大的颗粒 为血细胞部分,较小的颗粒为血浆蛋白部 分,通过筛孔的为血浆蛋白部分,以此使 血液不同成分分离。 膜滤器一般由膜孔径0.5微米的中空纤 维束组合而成,当全血在一定压力下流经 膜滤器时,血浆部分由中空纤维的内腔穿 越过膜孔,进入中空纤维膜的外侧(低压 侧)而后被收集,未能穿越过膜孔的血细 胞部分沿中空纤维内腔汇集于导管内,直 接与置换液混合回输给献血者。 (4)吸附式血浆分离机: 该类机具有特异性吸附柱。吸附剂单 克隆抗体、葡萄菌蛋白A(SPA)、血型物质、 DNA火棉蚀等,通过交链剂与适当的树脂 形成共价键结合物或与IgG相连,制备成无 菌的特异性或选择性吸附柱。当患者血液 流经此柱时,可以吸附病理性抗体、蛋白 质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经净化的血液则回 输给患者。 三、手工法血液成分的制备三、手工法血液成分的制备 手工法制备血液成分主要是用单袋或多 联袋采集血液,置于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内 离心,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浆,获得不同 的成分。 不同的血液成分离心时,要通过相对离 心力(g)和离心机半径(cm)(从离心机 中轴点到离心筒内底部的距离)换算出每 分钟离心转数。离心机的每分钟转数,离 心时间直接影响各种成分的分离效果,必 须定期给与校正。 1、悬浮红细胞: (1)单袋制备法 用单个塑料袋采集血 液,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与空塑料袋相连 接,把上层血浆分离移入空袋,将等量的 保存液加入红细胞内充分混匀。单袋制备 方法要求严格的制备环境,整体环境达万 级净化,局部操作空间达百级净化。 (2)联袋制备法 全血采集于多联袋的主袋 内,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后,在8小时内制备。 1)采血后的多联袋在大容量冷冻离心机 内离心,离心力一般为5000×g,温度控制 在4℃±2℃,离心7分钟; 2)轻轻取出离心后的血袋悬挂于分离支 架上或放于分浆夹内,将上层不含血细胞 的血浆分入空的转移袋内。注意不可把血 细胞分入血浆中; 3)把多联袋末袋中的保存液加入主 袋浓缩红细胞内,使红细胞与保养液 充分混匀,血细胞比容为0.50-0.65; 4)用高频热合机切断塑料袋间的连 接管,封闭红细胞袋上的所有管道, 制成悬浮红细胞。 2、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可以在全血有效保存期 内任何时间分离出部分血浆制备而 成,一般用二联袋采集的全血制备浓 缩红细胞。 (1)用二联袋采集1单位或2单位全血于主 袋内; (2)将全血在4℃±2℃离心,离心力 5000×g,离心7分钟,沉淀红细胞; (3)取出离心后全血,将部分血浆分入 空的转移袋内; (4)用热合机切断塑料袋间的连接管, 制备成浓缩红细胞。 • 在红细胞的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掌握离心 力和离心时间。不同条件,直接影响红细 胞的质量。 • 国内学者戴庆昭等人分别应用 (A)5000×g/7min. (B)4200×g/12min. (C)3600×g/15min 三组对照研究,认为条 件(B)较合适。结果见后表。 摘自摘自 中国输血杂志中国输血杂志 2222((22))132132页页 20092009年:年: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1)白细胞与输血反应的相关性 经研 究证实,大多数患者,因输血或受孕,体 内产生白细胞抗体,这些抗体大部分属于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的同种抗体, 当再度输入含有白细胞的全血或其他血液 成分时,有可能产生免疫性发热反应等输 血副作用(表3)。 表表33 血制品中白细胞数量与输血副作用的相关性血制品中白细胞数量与输血副作用的相关性 NHFTR 粒细胞、单核细胞 ≥10*9 HLA免疫反应 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 ≥10*7 HTLV-1感染 CD+ ≥10*8 CMV感染 淋巴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 ≥10*7 TA-GVHD CD4+ CD8+ ≥10*7 副作用 作用细胞 白细胞数量 (2)制备方法 从全血和浓缩红细胞内去除白细胞 的方法很多,其效果依据方法不同而 异。(表4) 表表4 4 去除红细胞中白细胞的方法去除红细胞中白细胞的方法 离心 70-80 80 开始 简单 去除率低RBC↓ 洗涤RBC 70-95 86 24h 去血小板 和血浆 时限短生产严 冷旋转滤过 82-92 92 开始 价贵 需要离心 床边滤过 99-99.9 90 开始 无特殊掌握 过滤器较贵 存放前滤过 99.7-99.9 90 开始 去白细胞 和微聚体 滤器贵 8h完成 冰冻/洗涤 95-99 90 24h 需稀有血 价贵效期短 方法 白细胞去除率% 红细胞回收率 时限 优点 缺点 1)离心法: 简单、经济,易于操作。 将全血采集于三联袋主袋内,分离出上层 血浆至末袋内,然后挤白膜层和白膜层下1- 1.5cm的红细胞至空转移袋内,白膜层及白 膜层下含有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和部分 红细胞。 为了提高白细胞去除率,可将末袋的血浆 注入主袋,重复离心,最后可制成少白细 胞的红细胞。 2)滤器过滤法:由于高分子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输血器材的改革,各种不同功 能的滤器相继问世。主要包括两大类:一 类为聚酯或塑料为材料孔径20-40微米的网 状过滤器;另一类是用纤维或泡沫制成的 柱状过滤器。第三代过滤器以聚酯纤维无 纺布作高效滤芯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白 细胞去除率还有选择性作用,既有去除浓 缩红细胞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作用,还能从 浓缩血小板中去除白细胞。 4、洗涤红细胞: (1)封闭式三联盐水袋洗涤法 三联盐水袋为 三个容积350-400ml单袋用塑料管道相连的密闭 无菌、无热源系统。每袋内装有200ml注射用生 理盐水,主袋连接穿刺针头一个。三个袋子之间 用塑料夹子夹住,彼此不相连。 1)保存期内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或全血 均可以用作洗涤红细胞的原料细胞,如已在4℃冰 箱保存,洗涤前从冰箱内取出置室温30-60分钟; 2)将三联袋盐水袋主袋上的针头插入红细胞袋 的进针座内,把主袋内200ml盐水加入红细胞袋 内,充分混匀后,倒流入三联袋主袋内; 3)4个袋子分别装于2个离心套筒中(一侧为血 袋与空袋,另一侧为两个盐水袋)平衡后,对称 放入离心机内,在22℃±2℃以4500×g的离心力 离心3分钟; 4)离心后将装有血液的血袋悬挂于支架上,把 上清和白膜分入空袋内。热合切断与废液相连的 塑料管,弃去废液袋; 5)重复2)、3)、4)步骤,依次洗涤 红细胞3次; 6)洗涤红细胞制品在三联袋的末袋内, 将与末袋相连的塑料管内充满红细胞,分 段热合留样本,用以临床鉴定血型和交叉 配血。 (2)开放式洗涤法:如无三联盐水袋装 置,可以用普通医用生理盐水,在百级超 净台内连接洗涤或用无菌连接装置在普通 工作间连接洗涤。 1)同封闭式洗涤法中1)的要求; 2)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操作将生理盐水加 入被洗涤的红细胞袋内,混匀; 3)在22℃±2℃以1160×g的离心力离心8分 钟; 4)在超净台上将上清液及白膜分入废液袋 中,再加入生理盐水并混匀; 5)在4℃±2℃以5000×g的离心力离心6分 钟; 6)如此重复4)、5)步骤,反复洗涤3次,最 后一次分出上清与白膜后,在洗涤的红细胞制品 中加入红细胞量的一半生理盐水,配制成70%比 积的红细胞悬液。 (3)机器洗涤法: 洗涤红细胞的 机型较多。国内较常见于洗涤冷冻红 细胞。 5、冰冻红细胞: 红细胞低温保存法为英国学者Smith首先 发明。后来,人们反复研究逐步认识到, 冰冻红细胞是长期保存红细胞的一种理想 方法。 红细胞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保存温度,如 把保存温度降到使红细胞代谢率几乎停止 时,红细胞代谢耗能最少。达到延期保存 红细胞的目的。 (1)高浓度甘油慢冻法 1)盐水洗涤法: 甘油化:向一单位全血分离后的浓缩红 细胞内加入57.1%甘油溶液160ml,加甘油 的速度要先慢后快,在15-20分钟内加完, 同时不断震荡,在室温平衡半小时后,放 入-80℃低温冰箱保存。 解冻:于输注前将贮存的冰冻红细胞从低温冰 箱取出,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缓慢摇动,融化 到全部解冻。 洗涤脱甘油:先加入9%NaCl40ml(5分钟内 加完),以每分钟60-70ml的速度加入 0.9%NaCl250ml,离心去上清液;再以每分钟 60-70ml的速度加入0.9%NaCl 400ml,离心去上清 液;另加0.9%NaCl 100ml,离心去上清液;最后 加入0.9%NaCl 100ml制成红细胞悬液供临床输注。 2)糖液洗涤法: 甘油化:向一单位全血分离后余下的 100-120ml红细胞中缓慢加入等容积的甘油 化试剂,大约10分钟,并不断搅拌,室温 平衡半小时后放入-80℃低温冰箱保存; 解冻:同盐水洗涤法; 洗涤脱甘油:边搅拌边加入与甘油化红 细胞等体积的50%的葡萄糖液,再加入蔗 糖溶液,等待红细胞聚集沉淀后去除上清 液。再用10%蔗糖溶液500ml反复洗涤两 次,除去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混匀,离 心除去上清液。再加入生理盐水100ml制成 红细胞悬液。 (2)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法 甘油浓度在20%左右,将红细胞快速 (1.5-2.0分钟)冰冻并保存在-196℃液氮 中,输注前从液氮中取出,立即在45℃水 浴中震荡快速解冻并进行洗涤。 6、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多的网织红细 胞、酶活性相对增高、平均细胞年龄较小 的红细胞成分。大多用血液细胞分离机制 备。 7、浓缩血小板: (1)多联袋制备浓缩血小板Ⅰ(PRP法): 1)全血采集于三联袋或四联袋主袋内; 2)采后4-6小时内,于22℃±2℃存放或轻 度离心,以离心力1220×g离心5分钟或700×g 离心10分钟,使红细胞下沉,大部分血小板保留 于血浆中为PRP层; 3)将上层PRP分入第二转移袋内; 4)把第三袋内的红细胞保存液加入主袋压积红细胞 内,用热合机热合切断主袋与第3转移袋之间的连接塑料 管。在主袋与第2血袋间塑料管内留取红细胞与血浆为血 样品管; 5)把第2PRP袋协同第三转移袋重度离心,温度 22℃±2℃,以离心力4650×g,离心6分钟,或 3000×g,离心20分钟,使血小板下沉于底部形成沉淀; 6)分离上层少血小板血浆进入第3转移袋内,留下20- 30ml(1单位全血所分出的血小板)或50-70ml(2单位全血 所分血小板)血浆于第二血小板袋内; 7)制备的血小板应放入血小板保存箱内。 (2)多联袋制备浓缩血小板Ⅱ(白膜法) 1)全血采集于四联袋主袋内; 2)将采血后的四联袋,置22℃±2℃温 度离心,离心力为2100×g,离心14分钟; 3)把离心后的主袋置于分浆夹内,先将大部 分血浆分入第二袋,然后将白膜层(血小板、白 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层)挤入第三袋,再从第二袋 分出适量血浆至第三袋,夹住第2、3袋间的塑料 管; 4)将第四袋内红细胞保养液加入主袋内,使 之与红细胞混匀,热合主袋与第4袋间的塑料管; 5)将第3、4袋置22℃±2℃轻度离心 280×g,10分钟; 6)第三袋上层悬液分入第4袋即得浓缩血小板。 (3)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 目前各种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已广泛应 用采供血机构和医院。严格按照细胞分离 机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能获得高浓度和 高纯度的血小板。 8、血浆的制备: (1)新鲜液体血浆: 1)用三联袋采集全血,于采后6小时内经第 一次5000×g的离心力离心7分钟,分出上层血浆。 再将血浆第二次以5000×g的离心力离心5分钟, 分出清除红细胞成分的血浆即为新鲜液体血浆; 2)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所得到的少血小板血浆 和制备血小板、白膜后剩余的少血小板血浆可用 作新鲜液体血浆。 (2)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液体血浆立即放入-50℃的 速冻箱,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冷冻血 浆,经完成速冻的血浆再放入-20℃以 下的冰箱保存。从采血到冰冻过程应 在8-24小时之内完成。 (3)普通液体血浆: 1)全血采集后放于4℃±2℃冷 藏箱保存; 2)全血在保存期内或过期5天 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上层 血浆,即为普通液体血浆。 (4)普通冰冻血浆: 1)普通液体血浆立即放入-20℃以下的 冰箱内冷冻保存; 2)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可改为 普通冰冻血浆; 3)制备冷沉淀后所得的血浆在-20℃以 下冰箱冰冻并保存,也可作普通血浆之用。 9、冷沉淀: (1)原料血浆的融化 1)4℃冷藏箱法:将原料血浆从- 20℃冰箱内取出,置于4℃±2℃冷藏 箱内缓慢溶化; 2)水浴融化法: 将原料血浆从冰箱取出,置室温5分 钟,待双联袋间连接的塑料管变软; 用金属棒把原料袋上端小孔串在一起, 10袋或20袋为一组,悬吊在水浴槽的摇摆 架上(空袋用金属钩悬挂在水浴槽的上 方); 水浴槽用自来水和相应量的温水或冰块 调至16℃。当加入原料浆袋后,启动摇摆 装置,使原料浆袋在水浴中摆动约30分钟 后温度调至4℃。如温度降至3℃以下,加 适量温水,使其维持在4℃; 当原料血浆袋内血浆全部融化时(约60- 90分钟),加足够量的冰块,使水浴温度 降至0-2℃。 (2)融化后的原料浆袋于2℃±2℃以离 心力2000×g离心10分钟,使冷沉淀下沉于 塑料袋底部; (3)离心后应立即将上层血浆分入空袋 内,留下约20-30ml血浆于冷沉淀袋内,即 为冷沉淀制品; (4)制备后的冷沉淀立即放入速冻箱冷 冻,然后保存-20℃冰箱内。 10、辐照血液成分: (1)辐照目的 通过辐照,将成分血中的活性 淋巴细胞灭活,预防输血后移植物 抗宿主病(ta-GVHD); (2)辐照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液辐照仪有加拿大若迪安 GC-1000 GC-3000、德国STS公司的 BIOBEAM 2000 BIOBEAM 800等。照射 剂量为15-25Gy. (ISBT 25-50Gy) (3)适应症 1)服用免疫抑制药的受血者; 2)新生儿(免疫系统未成熟发育); 3)患免疫缺陷病者; 4)由患者直系亲属提供的血液成分。 --- Introduction to Blood Transfusion Technology p168 2008; 四、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四、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 目前血液的有形成分病毒灭活方 法还处于研发阶段;血浆的病毒灭活 已在国内外得到应用。 血浆及其衍生物主要采用有机溶剂去 污剂法(SD)和亚甲兰加可见光法(MBR), 补骨脂加光照法(PLT),核黄素加光照法 (PRT)等。 1、有机溶剂去污剂法: 该法是纽约血液中心Horowitz等人首先 建立的。其原理是有机溶剂可使类脂从病 毒表面脱落,使病毒结构破坏而失去感染。 该法灭活脂包膜病毒得到肯定,但对细小 病毒B19, HEV及其它非包膜病毒无灭活能 力。 2、光化学法: 该法是由Matthews等人首先提出,其原 理是某些光敏剂对病毒表面和病毒核酸结 构有强烈的亲和性,在适当波长的光照下 易激活,从而使病毒结构破坏。 常用的光敏剂有补骨脂、甲基兰等。对 脂包膜病毒灭活有高效,试用于血液细胞 的病毒灭活。 • Valensart等学者应用 该原理研制的设备 INTERCEPT*TM对30 份混合血浆进行病毒 灭活,证明处理后的 血浆凝血因子没有明 显变化。 • --Transfusion vol.48, No.2S,2008;p145A. PT(sec) 10.7±0.5 11.4±0.5 Fibrinogen 274±42 210±36 Factor V 111±27 94±22 Factor Ⅶ 106±24 95±21 FactorⅧ 89±28 62±21 处理前 处理后 3、核黄素加光照法: 核黄素即维生素B2,是一种多环平面结 构的芳香族化合物,它以平面结构插入核 酸后,在紫外线A(UA)或可见光的照射下, 通过电子转移使核酸骨架链断裂,使病毒 灭活。 该法可灭活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 欧洲已用于血小板的病毒灭活。 • 欧美许多国家的学者应用该原理研制的设 备进行血浆病毒灭活,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英国的K.Buytaert等学者用Mirasol 设备对全血分离的FFP进行病毒灭活,对凝 血抑制剂没有明显影响。(Transfusion Vol 48,No.2S,2008,P146A.) 4、巴斯德法: 巴斯德法是血浆在液体状态下,经60℃ 加热10小时,可灭活脂膜病毒和非脂膜病 毒。但此法对血浆中的8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等成分损失较大。 五、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五、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1、血液成分的质量(已由国家正式 颁布实施); 2、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1)成分制备的环境控制:成分制备室 应宽敞明亮、整齐洁净、空气清新、温度 适宜(20-24℃),洁净度为10万级。检 查结果要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2)制备人员的要求和检查:制备人员必须按 照质量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岗前,不断进行 专业技术知识的继续教育并取得所要求的相关资 格证书;质控人员应每周至少1次到血液成分制备 现场进行检查监督,以发现制备人员是否严格遵 守,能否正确使用离心机,以及分离方 法是否正确、分离技术是否熟练等问题; (3)血液成分制备的温度和时限的控制:最佳 的制备温度和适宜的制备时限是保证血成分质量 的重要因素。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温度为20-24℃, 其他成分离心温度为4-10℃。浓缩血小板和新鲜 冰冻血浆应在采血后6小时内制备完毕; (4)离心机的质量控制: 1)离心时间的检查 质量标准—规定时间±20秒; 检测方法--使用秒表对离心机的时间 控制进行检查。把时间控制表调至规定时 间,同时启动秒表,观察离心机时间控制 表从开始到停止时秒表所用的时间。即为 时间控制表的规定时间计时所用的真正时 间。 2)离心温度 质量标准—规定温度±1℃; 检测方法--把经计量部门标定的温差 电偶温度计的探头放入离心机内,盖好离 心机盖。10分钟后观察离心机温度表显示 的温度与温差电偶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 3)离心转速 质量标准—规定转速±50r/min; 检测方法--打开离心机前面板,在连 接离心转头的转轴上贴一张反光标签,把 转速控制调到规定转速值,然后启动离心 机,待转速稳定后,用转速仪的光束照射 反光标签,观察转速仪显示屏上的转速值。 • 国内学者骆群等人用白膜法制备血小板 时,采用不同的转速进行对照性研究,结 果证明,第一次2400r/min、离心15min;第 二次1100r/min、离心6min制备的血小板在 满足国家标准的同时,血小板损伤最低, 功能储备最佳。 ---《临床输血与检验》10(4)2008, p303; (5)速冻冰箱的检查: 1)检查频率—每周至少一次; 2)质量标准—箱内温度应为-50℃以下;冻结 速度应为冰箱按规定满载情况下,一小时内把新 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冻成; 3)检查方法--速冻冰箱启动30分钟后,用经 标定的温差电偶温度计检测箱内温度,速冻1小时 后观察新鲜冰冻血浆的冻结程度。 (6)标签的管理 全血和血液成分必须生成合格的标签。 标签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实行计算机条 码管理。ISBT128码为国际通用的血液采集、 制备和输血的唯一标识系统。除了应有严 格的编码外,标签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1)血液保存液的名称、配方和体积; 2)采血量,血型; 3)有效期,有无热原,灭菌方法; 5)使用说明和血液保存条件; 6)注意事项,发现渗漏、生霉、混浊等 变质现象,禁止使用等; 7)产品名称、标志、厂名、地址、商标、 批号、许可证号; 8)成分制备日期、制备者等。 六、总结六、总结 血液成分制备是采供血机构重要的生产 任务。也是满足临床安全输血,提高输血 疗效的重要。因此,在成分血制备过 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认真 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 度,注重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技术水 平,加强“人、机、物、环、料”的管理,才 能制备出优质的血液成分制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成分制 备方法不断建立,血液成分制剂品种日益 增多,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广阔途径。 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人造血的研发; 化学血的研究: 新的血浆制品的研发等。 为献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受血者,提供优质的血液! 谢谢!
/
本文档为【血液成分的制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