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美国史要点

美国史要点

2011-06-24 9页 doc 101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8096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史要点第1章 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 【1】、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2】、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的关联 两种观点 A、美国史的组成部分,美国史的“古代史” 。B、没有“直接”关联,不能简单划等号。 【3】、欧洲人在新世界的探险和殖民的目的 1)寻找穿过或者绕过美洲前往远东的新航路;2)获得金、银、珠宝及其他贵重物品; 3)获得新土地;4)教化当地异教徒;5)满足冒险精神和思想好奇心; 6)为建立贸易商栈和定居铺平道路。 【4】、▲英国“后来居上”的缘由(重点)比较如下 跟西班牙、葡萄牙乃至...
美国史要点
第1章 美国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 【1】、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处于(母权制氏族社会)发展阶段 【2】、印第安人文明与美国历史的关联 两种观点 A、美国史的组成部分,美国史的“古代史” 。B、没有“直接”关联,不能简单划等号。 【3】、欧洲人在新世界的探险和殖民的目的 1)寻找穿过或者绕过美洲前往远东的新航路;2)获得金、银、珠宝及其他贵重物品; 3)获得新土地;4)教化当地异教徒;5)满足冒险精神和思想好奇心; 6)为建立贸易商栈和定居铺平道路。 【4】、▲英国“后来居上”的缘由(重点)比较如下 跟西班牙、葡萄牙乃至荷兰、法国等相比,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607-1733年间,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块殖民地,它们成为后来美国的基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后来居上,根本原因在于两大方面:其一,英国在1640年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使得英属北美殖民地一开始就基本上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当然也存在封建残余)。其二,作为宗主国的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施加过多的干预和阻碍,使得北美殖民地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具体说来包括: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氛围比较宽松,比较民主,殖民地人享有较大的自治权;执行宽松的移民政策,鼓励移民,殖民地人口增长迅速;英国不像西班牙那样对殖民地采取掠夺性政策,而是将北美殖民地作为一桩持久的事业加以经营;宗教上也比较宽容,愿意接纳受到歧视乃至迫害的新教各教派信徒、甚至天主教徒进入。 西属美洲殖民模式: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统治 A掠夺式统治 A英国政府的作用有限 B严格限制移民 B不限制他国向英属殖民地移民 C独尊天主教 C宗教多样性 D照搬大贵族庄园制 D自然条件、土著文明、无黄金 E政治氛围比较宽松 【5】、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状况 A、政治实践 1、殖民地人享有作为英国人的“权利” 特许状 大宪章;议会;英国的习惯法;权利法案。 2、殖民地的政治体制 ——民主体制 不够“民主”,但比旧世界好;较早建立 民选立法机构 按“契约”原则制定 “五月花号公约” 新英格兰地区: 市镇会议制度 康涅狄格: 《根本法规》 3、三种类型的政府(1750’s) 自治殖民地、业主殖民地、皇家殖民地 B、经济实践 1、区域经济的3种类型:新英格兰殖民地 、中部殖民地、南部殖民地 2、殖民地的劳动力:非常短缺;黑奴;白人契约奴 殖民地的工业:制造业的开端;工业化的障碍 C、社会和文化实践 人口:快速增长、人种多样化、流动性强 教育:初等;高等 文化生活:书籍和报刊 【6】、为什么有新型“美洲人”意识,是什么因素促成该意识的? 1、居民多样性;从各地带来了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 2、美洲“环境”的作用,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 3、个人主义、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对未来的信念。 第二章 ▲美国为何要独立,革命影响,对此做何评价 独立原因:(1)经济原因“重商主义”:《航海条例》的利弊得失,殖民地内部新兴阶级力量的发展;2)、政治原因,专制“暴行”:乔治三世的高压政策,英帝国大家庭内部的“争吵”:殖民地要求自治;3)、双方的误解 另一种说法:1. 英国政府限制北美殖民地工商业发展政策,引起北美人民不满,造成民族矛盾 2. 英国建立殖民地目的是为了把殖民地变成榨取和掠夺对象。1763年以前,英国由于忙于英法战争,未严厉执行限制北美经济发展,北美经济繁荣,但当北美经济发展到其制度阻碍其发展并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对手,故英国便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引起了革命爆发。 3. 北美各部落、各民族地域间增强了联系,拥有了共同的市场、文化、性格;而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形成,英法启蒙思想在此时得到了推广和传播,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家——富兰克林、杰弗逊,北美人民民族意识、独立意识日益提高。 4. 英国企图通过征税的方式将英法战争耗费的巨额经费转嫁给殖民地,加重北美人民负担,从而加速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独立战争爆发 评价: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反对民族压迫的独立战争,同时又是美国广大人民在民族独立战争过程中争取美国社会和政治民主化的运动,因此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它使美国通过暴力推翻英国在美国的殖民统治,摆脱了对英国的隶属关系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除了限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建立了在当时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产生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献《独立宣言》。摧毁了英国对殖民地规定的西部疆界,使其得以向西延伸,一直推向大西洋沿岸,摧毁了英国在北美扶植起来的土地独占和土地贵族的 革命影响: (1)独立战争结束后,美英于1783年签订了《巴黎和约》,美国自此正式走上独立道路;(2)对美国影响:政治上,彻底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形成了一个邦联国;经济上结束了因股沟的诸多贸易限制,使得美国商船队和制造业成长,同时打破了大地产,独立小农大量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公债和通货膨胀;社会方面,基本上所有州的宪法均保证政教分离,并修改了刑法,同时使得北方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3)对法国的影响:激励了法国人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府,指引了法国大革命。 (4)对拉美影响:鼓励了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使得他们乘西班牙卷入拿破仑战争时效法美国进行独立之战。 (5)对英帝国的影响:再度打击了“日不落帝国”的传统殖民体系,使乔治三世恢复皇家权威的努力化为泡影,为防止殖民地的再度叛乱,英国逐渐改变以往的“殖民地为母国的富裕而存在”的重商主义观念,开始扩大自治权,这一做法是与1867年对加拿大。 (6)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 ▲七年战争及影响 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 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 影响: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各国的影响: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法国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但英国将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地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对德国而言,七年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正式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但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腓特烈亦因这场战事被冠而“军事天才”及“大帝”的荣誉。 对法国来说,《巴黎和约》成为了其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 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 虽然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著法国失去了新大陆。 俄国在七年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并更趋于向西扩张,踊跃于瓜分波兰   2、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影响:最终在北美殖民地问题上以《巴黎合约》结束,法国失去了广大北美殖民地,英国开始走向海上帝国,对英属北美而言:1、赢得了自信和有益的军事经验为独立战争做准备;2、认识到了面对共同的难题,殖民地应该团结一致;3、消除了边疆地区某些法国人和印第安人部落进攻的威胁,减少了对母国英国的依赖;4、战争中英国无暇顾及而放松对殖民地的经济压榨,战争结束后又施以新政策,压迫其承担战争费用。 英国对殖民的政策、殖民地反应(小题) 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目标 (1)将殖民地置于英国政治和经济的严格控制之下;(2)迫使殖民地人尊重并遵守英国的法律;(3)使得殖民地承担英帝国在北美驻军的费用。 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采取新政策 具体政策分四类: 严格执行现行法律:航海法案协查指令 颁行新税法 :1764年的糖法、1765年的印花税法、1767年的汤森法案 实行新的西部土地政策:发布“1763年公告” 士兵的驻扎:1765年驻军法 3、殖民地的反应: 对抗英国法律的行为:走私物品,逃避关税。烧毁英国海军巡逻船(Gaspee事件)、边疆人、南部种植园主,继续移居西部。 抵制协查指令(律师和作家抗议指令不合法地侵犯了殖民地财产) 殖民地之间的合作:“阿尔巴尼联盟计划” 1765年,9个殖民地的代表集会于纽约市召开反印花税大会,会议宣称:殖民地人拥有英国人的“权利”,只能由殖民地立法机构而不是英国议会征税,通信委员会,群众行动:抵制英货和抗议示威 “红衫军”、 1770 “波士顿惨案” 印花税与反印花税 印花税:1765年英国政府为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和经济搜刮而颁布的法令,它规定报刊书籍等印刷品必须一律交纳印花税,这一政策影响了社会上的律师、牧师和印刷商基层,加快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步伐。 反印花税大会:1765年,9个殖民地的代表集会于纽约市。会议宣称:殖民地人拥有英国人的“权利”,只能由殖民地立法机构而不是英国议会征税。 群众运动 独立之父 战争转折点 战争转折点1777年捷萨拉托加大捷: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最具重大意义的转折性战役。1777年9月,英军驻加拿大将领柏高英率领数千人南下哈德孙河流域,被两万多民兵包围在萨拉托加,迫使他于10月17日帅5800人投向。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英军的计划严重受挫,也是美国人受到极大鼓舞,成为独立战争的重大转折。 独立之父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独立宣言(谁起草、基本思想、影响)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基本思想:(1)阐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2)社会契约说:人民有权利和义务推翻一个损害人民权利的政府;(3)历数了英王乔治三世的罪行,宣布杰出殖民地对英王的隶属关系,废止与英国的一切政治联系。 影响:(1)对美国革命:《独立宣言》的发表,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而旗帜,在它的鼓舞下,人民斗志昂扬走上战场,为实现独立的伟大目标而战斗;(2)对世界影响:《独立宣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文件,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比法国的《人权宣言》还早13年,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是,它的自由平等原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3)对美国长远影响:它的发表,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后来7月4日成为美国的国庆日。 殖民地独立战争时面临的难题(未找到) 巴黎条约的 “巴黎条约”内容(1783年) (1)英国承认13个殖民地独立。新国家的界线:北至加拿大和大湖区,南至西班牙所属的佛罗里达,东至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 (2)美国人保留以前享有的在纽芬兰海岸的捕鱼权。 (3)美国答应劝说各州返还被没收的王党分子的财产并偿还所欠英国商人债务。 联邦政府的困境:年轻的美国,经济困难、政局不稳、松散的“邦联”体制 ①经济上的困境 :财政上,大陆券急剧贬值;贸易上,13殖民地经济上并非相互依存,同西印度群岛和欧洲间的贸易超过了殖民地相互间 ②邦联政府的缺陷:三个部门间的关系: 行政部门: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使权力的行政部门,所有这些职能均由立法部门行使。 立法部门: 一院制国会,每州派2名~7名 代表组成,每州一票表决权。权力范围: 处理战争和对外事务;向各州要求经赞;办理邮政事务;管理印第安人事务等。须9个州同意的权力:借款、铸币、缔约、招募军队等。缺少管理商业和征税之权。 司法部门:没有全国性的司法部门,只设州法院。 ③ 安全上的潜在威胁 ▲制宪会议及结果、 会议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美国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会议结果:1787.9.17,制宪会议代表在宪法文本上签字 ▲​ 1787年宪法(一致,分歧) 成就与缺陷 宪法评价 •代表们意见一致之处:1)邦联条款已经完全不合时宜,必须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因而将会议转变为制宪会议。2)建立的政府应该强大得足以有效地对内进行治理、对外赢得尊重,然而并非强大得足以成为一个专制者以及威胁人民的自由。3)这样的政府应该有一个有形的行政首脑、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和一个立法机构。4)中央政府应该有权征税、控制州际贸易、召集军队、保护财产。而且,应该能够直接针对人民、而不是间接地通过各州来行使这些权力。 •会议上的分歧、争论与妥协:(大州vs.小州、蓄奴州vs.自由州、南方州vs.北方州)1、代表权问题 2、奴隶制问题3、关税问题4、总统职位问题 成就与缺陷:宪法的灵活性表现:第一,宪法本身设置了“弹性条款”。第二,对宪法采取“宽松”解释的价值取向。其三,宪法创设了修改程序。 积极:(1)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法律基础。(2)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相结合,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5)这部宪法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保证美国的长期稳定。 消极:(1)承认了黑人奴隶制 (2)保留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宪法包含的七项原则(一定记住) 1)、人民主权原则2)、“共和”原则、 “代议制”3)、“联邦主义”原则4)、分权与制衡原则5)、自由放任原则6)、宪政原则7)、文官控制军队原则 ▲▲党争形成的原因、“汉、杰之争”——标志美国政党的出现 原因:随着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1789年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立国时代结束,建国时代开始。 关于如何建国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争论由此开始。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主要是有关政治的,汉杰之争则主要围绕经济展开的。 “杰、汉之争”更深刻地凸现出两人、两人所代表的两个派别、两党、两种治国方略、两种外交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深刻分歧。 两人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一个代表农业的南方,一个代表工商业发达的新英格兰地区。 两人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杰斐逊具有浓厚的农业民主思想,主张农业立国;汉密尔顿则强调工商业的重要性,主张工业立国。 ▲▲“杰斐逊民主”的内涵(与杰克逊相比) 杰斐逊的执政理念和实践 扭转联邦党人的某些政策,主要做法有: 1)促成国会废除威士忌酒消费税; 2)削减了陆军和海军支出。 3)撤销了“归化法”,允许“客籍法”和“叛乱法”期满,赦免根据“叛乱法”而监禁的人; 4)任命民主—共和党人取代某些联邦党人官员; 5)废止了设立新巡回法院的1801年“司法条例”,从而使一些联邦党人法官未能任职。亚当斯在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之际,匆匆忙忙地利用职权任命了一批联邦党人法官,这些人被戏称为“午夜法官”(Midnight judges)。 继承联邦党人的某些政策 主要有:1)除了废止威士忌酒消费税外,杰斐逊继承了汉密尔顿的财政政策。继续全额偿还内债,包括州债,允许国家银行未受干扰地正常运转; 2)在就职演说中,重申华盛顿的孤立外交方针。敦促美国寻求“和平、商业以及与所有国家的诚实友谊,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3)当西部定居者的需要导致他购买路易斯安那时,杰斐逊向着联邦党人关于宪法的宽松解释方面迈进了一步。 其他措施 1)1804年3月,颁布新土地法:允许农民以160英亩为单位购地,每英亩价格2美元,可向国家银行申请3/4的购地费用贷款。后来又延长贷款的偿还期限,并鼓励在新开拓的西部土地上发展工业。 2)1808年1月1日,国会通过法律正式禁止奴隶贸易。但非法的奴隶贸易禁而不止。 “杰斐逊民主”是杰斐逊执政的民主理念和实践的总称。     杰斐逊对普通人民有深沉的和执著的信念,视民主为理想的政府形式,认为在一个独立小农组成的农业社会里,民主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厌恶政府的浮夸和仪式,爱好简朴。信奉严格地限制政府的作用,偏爱大众教育以及对民权的精心保护。在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时,他力促对宪法作“严格”解释,但他不是教条主义者,当他意识到为了国家的利益有必要购买路易斯安娜时,又支持对宪法作“宽松”解释。在所取得的诸多成就中,他希望国人记住3件事:1)起草“独立宣言”;2)拟订“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规”;3)创办弗吉尼亚大学。     杰斐逊声称自己的当选是“1800年革命”,将这次选举视为普通民众对有财产的贵族阶级的胜利。但在上台后,他呼吁国人团结一致,在就职演说中声称“我们都是共和党人,我们都是联邦党人。”     “杰斐逊民主”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政策取向上。执政期间(1801-1809),他扭转了联邦党人的某些政策;继承了联邦党人的某些政策;采取了一些民主的政策措施,如:促成1804年的新土地法,促成国会立法禁止奴隶贸易(1808年1月1日生效)。此外,他顺应时势,改变立场,赞成路易斯安娜购买。     总而言之,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执政时期,与以前的联邦党人统治形成某些鲜明对比 ▲▲中立外交(同孤立主义) ▲1812年美英战争(原因,影响) 原因:“多方面的因素”: 1)英国拿捕美国人的船只并强迫美国水手为其服役(麦迪逊的战争咨文强调这些行动是对“海上自由”的侵犯); 2)美国人对英国的不满,可追溯至革命时期; 3)美国人相信在加拿大的英国人正在武装印第安人并诱使他们袭击美国人的定居地; 4)美国人存有吞并加拿大和佛罗里达的野心。 战争进程:1814年英军进入华盛顿,将白宫付之一炬,杰克逊率兵取得新奥尔良战役的胜利 战争的后果:(1)1814年12月24日,美英双方在根特(今比利时境内)签订了《根特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同时,美国也放弃对加拿大的领土要求。 (2)美国民族主义的成长 (3)孤立情绪的加强 (4)向西移民的增加 (5)刺激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6)联邦党的消逝 战争的教训:美国政府得到了以下的教训:必须建立并保持一定的常规军;必须建设常规海军;必须加强海防;必须加强本国工业。 华盛顿的任内措施 ▲▲汉密尔顿的理财(重点) 1、偿还债务:内债、外债 2、征收消费税(Excise Tax)威士忌酒暴动3、保护性关税4、金融管理 汉密尔顿及其主张 1755-1804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尼维斯岛,12岁时到纽约商人尼古拉斯·克鲁革的商店当学徒。后由克鲁革等人资助在纽约读中学,又进入英王学院(今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777-1781年间担任华盛顿的副官。1782年5月,曾担任纽约州税务官。1782年作为纽约州的代表参加大陆会议 1787年参加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 ,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他是美国联邦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也是制定新宪法的最积极鼓吹者。 1789年4月联邦政府成立,任财长 汉密尔顿的建国主张:工商立国:迅速改变美国的农业国地位;以便与欧洲各列强抗衡;关心的是国家的强盛——主要从经济上立论 法国大革命期间美国的反应、党争的一方面、美国采取措施 法国革命在美国引起的反响主要存在于外交方面。美国民众存在两种不同意见的分歧,民主—共和党人同情法国革命,联邦党人敌视法国革命,1793年,华盛顿发表中立公告,同年,发生公民维护中立的“热内事件”,法国驻美大使“公民”埃德蒙·热内,战时美国与英国达成“杰伊条约”(1794-1795),与西班牙达成“平克尼条约”(1795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孤立主义。 杰伊条约、平克尼条约对美国的影响 (1)与英国达成“杰伊条约”(1794-1795)内容:1)英国军队撤出美国西北地区;2)由仲裁委员会解决双边的财产权利请求问题。美国人对条约的反应:《杰伊条约》引起国人不满,被民众斥之为“叛徒 (2)与西班牙达成“平克尼条约”(1795年)内容:确立了密西西比河为美国的西部边界、北纬31度线为南部边界;保证美国人可以在整条密西西比河上自由航行,以及在新奥尔良的货物存栈权(即有权将货物从内河运输船只上卸载存放,然后通过海船转运,无需缴纳西班牙关税)。 ▲“孤立主义” 在美国早期历史上,孤立的主要根据是: 1)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对于欧洲的争端不感兴趣; 2)美国与欧洲之间有3000英里大西洋的阻隔,航程多达几个星期; 3)美国缺乏军事和海军实力; 4)倘若在一次战争中战败,美国将丧失独立; 5)美国人内部对于外交政策存在意见分歧,任何结盟都会损害国家的统一; 6)美国的主要精力需用于开发新大陆和其他自然资源。 亚当斯任内的外侨和叛乱法案 "归化法"、 "外侨法"、"敌对外侨法"、"叛乱法" "归化法":此法将移民获得美国公民身份所必需的时间由5年增加到14年。由于绝大多数移民成为美国公民之后投民主-共和党人的票,因此,联邦党人试图将移民归化的过程延长。 "外侨法":"外侨法"亦称"客籍法"。授权总统将任何被认为对美国有害的外侨驱逐出境。 "敌对外侨法":该法授权在战争时期对敌对外侨予以监禁。此法与外侨法虽然未被亚当斯运用,但导致一些外侨离开美国,另一些外侨则受到威慑而不敢发表不利于联邦党人的言论。 "叛乱法"规定:任何人口头或书面发表反对国会或总统的"虚假、可耻和恶意"的言论,均受罚金和监禁处罚。 甚至汉密尔顿也不赞成该法,很多人认为该法违反了宪法第一条修正案。但是,叛乱法却一直生效,并被用于提起诉讼,有10个民主-共和党人印刷商和编辑被判定有罪 ▲▲“州权”原则的提出——弗吉尼亚决议和肯塔基决议(1798-1799年) 两州的决议两州的决议提出了“州权”原则,声称: 1)联邦政府是由各州创立的,作为州的代理人; 2)州议会能够宣布国会的法律因违宪而无效。 “废止权”思想:所谓"废止权",指的是各州议会有权针对联邦国会的立法进行审视。倘若国会的某项立法"违宪",则州议会有权宣布"废止"该项立法。 联邦党人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 1)民主理想在全国(尤其西部地区)的传播; 2)人们逐渐认识到联邦党不信任普通民众; 3)对联邦党经济措施的普遍反对; 4)对联邦党亲英外交政策的反对; 5)联邦党内亚当斯和汉密尔顿之间的激烈竞争; 6)对外侨和叛乱法的反对。 7)哈特福德会议上联邦党人图谋分裂联邦,但遭失败,因而瓦解,联邦党衰落 ▲"禁运法案"法案禁止美国船只驶向外国港口,禁止美国对所有外国的出口。 杰斐逊以为,通过断绝向英国和法国输入美国棉花和食品,美国能够迫使这些国家改变它们对美国海运的政策。然而,事实上,禁运未能足够地影响交战国。与此同时,禁运在新英格兰地区招致严重的经济损害,几乎完全摧毁了那里的贸易,并导致普遍的失业。新英格兰的联邦党人严厉谴责杰斐逊及其禁运政策。南部和西部农业区也感到沮丧,因为这里的农产品失去了外国市场。 1809年,杰斐逊在第二任即将结束之际废止了禁运法案,但仍然禁止与英国和法国的贸易。 第五章 一、美国领土扩张一览表:(了解) 领土扩张大事举要: 《巴黎和约》(1783年);路易斯安那购买(1803年);1812年战争(美英战争,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夺占佛罗里达;抛出“门罗宣言”(1823年)向中美、南美扩张;“天定命运”的指导思想;合并得克萨斯;发动美墨战争(1846-1848);加兹登购买;缅因边界纠纷;俄勒冈争端 三种类型: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总的来看,共有三种方式,包括:革命的手段获得;从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殖民者手里夺得;赤裸裸的掠夺。 三对矛盾: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生产方式的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二、门罗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致国会咨文,阐述美国对外政策原则时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承认它们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不加干涉。但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其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宣言包含的原则称之为“门罗主义”。 四、天定命运 ‘天定命运’一词最初由1840年代杰克逊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传兼并今日的美西地区(俄勒冈属地、兼并德州、与墨西哥割让)。表达美国凭借天命,对外扩张,散播民主自由的信念。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的内心再次充满了扩张欲望。他们坚信他们的国家注定要扩展到太平洋海岸,或许整个北美大陆。这种信念,就是所谓的"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天定命运"的思想,源于下列一些因素的推动: (1)渴望土地的美国人盯上了广阔富饶但人烟稀少的西部土地; (2)爱国者们担忧英国人对这些土地有所图谋; (3)与亚洲有商船往来的美国东部商人需要在太平洋海岸拥有港口; (4)怀有民主思想的人坚信美国领土的扩展意味着自由的传播; (5)美国的民族主义者追求美国的强大。 五、路易斯安那的购买 1803年,美国派遣特使门罗赴法,以联合英国反法国为要挟,磋商购买位于路易斯安那南端密西西比河河口的重镇新奥尔良。当时,拿破仑派往海地镇压黑人起义的2万人军队已遭到惨重失败。失去了海地,路易斯安那对法国的战略意义相对减弱。当时拿破仑决定要同英国重新开战,按拿破仑盘的盘算,如果美国和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英国必将进攻路易斯安那地区,与其让它们落入宿敌英国之手,不如卖给美国,而且卖了这个地区,法国可解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控制欧洲。另外,英国海军很可能封锁甚至攻陷新奥尔良。因此,法国主动提出将整个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这项土地交易以1500万美元成交。 六、几个土地法令(了解) 1784年土地法:规定西部划分为16个区,每个区人口达到2万即有权实行自治,并逐渐取得州的地位。 1785年土地法: (1)西部土地予以丈量,以镇为建制,划分成正方形的区域,每个镇划分为36个地段,每个地段面积为1平方英里(640英亩); (2)每个镇一个地段的收入用于支持公共教育; (3)土地以640英亩为单位、每英亩不低于1美元(实际上为2美元)的价格出售,且一次付清款项。 1787年西北法令: (1)整个西北领地划分为3-5个区域,每个区域最终将成为一个州。(后来组成了5个州:俄亥俄、印第安纳、密执安、伊利诺斯和威斯康星); (2)任一区域内达到5000成年男性,即可选举产生一个立法机构。该机构,连同总督以及国会任命的法官,共同治理该区域; (3)任一区域内达到6万居民,即可制定一部宪法,并得以在各方面与原始州平等的基础上申请获得州资格; (4)西北领地之上禁止奴隶制; (5)含有一个保障基本民权(包括人身保护、陪审团审判、宗教、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法案”; (6)鼓励公共教育。 1804年土地法:以160英亩为单位出售西部土地,每英亩2美元;可向国家银行申请3/4的购地费用贷款。后来又延长贷款的偿还期限,并鼓励在新开拓的西部土地上发展工业。 1820年土地法:门罗执政时期颁布。将土地出售的单位面积进一步降低到80英亩,每英亩售价1.25美元。 “优先权”原则:1841年,联邦政府再次作出让步,允许“非法占地者”以最低价格优先购买自己开垦的土地 七、杰克逊民主与杰斐逊民主比较: 杰克逊民主: 政治方面:a、各州的民主化;b、总统选举中的民主;c、总统职务的民主观;d、政党分赃制度 经济和社会方面:a、土地政策;b、工会的合法化c、社会改革意识。目标包括:(1)妇女选举权;(2)废除奴隶制;(3)禁酒;(4)为精神病患者和其他不幸的人提供更好的照顾;(5)免费公共教育;(6)改善监狱条件运动。 杰斐逊民主:反对君主制、反对贵族特权、反对暴政 第一,实行三权分立及地方分权(即联邦制)。第二,限制总统任期。第三,普及教育、发展教育。教育是防止民主蜕化为暴政的重要手段;第四,培养人民的反抗精神。他认为人民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出版自由甚至比言论自由更为重要,因为后者只影响少数人,而前者可以影响社会各个角落。他坚持宗教自由,在殖民地时代,宗教极其不自由,政府强迫人民信仰国教,政教合一,国教残酷迫害异教徒。他提出抑富扶贫的经济措施和提倡道德思想。 ▲八、塞缪尔•斯莱特——制造业之父 ▲▲九、西进运动: 美国进行领土扩张的同时,东部各州的居民和外来移民也不断地向西迁移,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它既是广大群众艰苦创业,开发西部的历程,也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美国西进运动是19世纪美国人口向西部迁移而引起一系列社会活动和社会变革的总称,是美国人对西部的开发过程,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 经济上,开发了广袤的西部土地,建立了粮食、水果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分的原料,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大量城市;工业结构、重心发生变化。 政治上,确立了现代美国的版图,奠定了现代美国的基础。在西部不断“美国化”的过程中,美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得到发展。“边疆民主”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新鲜血液。 文化上,美利坚民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拓荒时代形成的“拓荒精神”(勇猛、顽强、艰苦奋斗、自立、讲究实际、好动心理等),成为美利坚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美国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军事等社会各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是美国文化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局限性:“天定命运”的指导思想;土地投机;环境破坏;无情屠杀和掠夺印第安人。 1.▲密苏里妥协案:随着美国领土大规模的向西扩张和经济的发展,西部的土地问题日益成为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1819年以前,美国自由州和蓄奴州数量相等。1819年,密苏里申请以州的资格加入联邦,国会中南北双方代表对该州实行什么制度争执不休。1820年,双方达成协妥协,并通过一个法案,即为密苏里妥协案。规定:密苏里为蓄奴州,同时马萨诸塞州分出一个新洲——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如果以后在发生类似的事件,以北纬36°30分为界,在此线以南的新州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而此线以北新建州不得以蓄奴州加入联邦。该妥协案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南部奴隶主的土地要求得到满足,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平衡 2.斯科特判决:堪萨斯内战中,北方人民所表现出的顽强、英勇使南方奴隶主认识到《堪萨斯——内部拉斯加法案》并不可靠,因此在1857年利用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德雷德。科斯特判决”宣布:以后奴隶被带到任何地方都是主人的财产。这就意味着奴隶制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是合法的,因此引起北方广大群众的不满。这个判决不仅从宪法高度维护了奴隶制,而且激化了本来已尖锐对立的南北争执,堵塞了以妥协手段解决南方奴隶制问题的道路,对南北战争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3特伦特事件:“特伦特号事件”:一艘美国北方海军船只拦截了英国汽船特伦特号并带走两名南部邦联的代理人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和约翰•斯莱德尔(John Slidell)。英国政府要求立即释放两人,声称美国北方侵犯了英国的中立权利,并以战争相威胁。林肯总统和国务卿西华德一致认为应防止英国介入战争,乃释放了两人 4▲林肯评价;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反对奴隶的斗争,深得美国人民的喜欢和尊重。他反对奴隶制度,赞成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废除奴隶制度,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先后颁部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激发了广大农民参战的积极性,废除了奴隶制度瓦解了南方军队的战斗力,使北方军队有了雄厚的兵源。他用革命手段战胜南方奴隶主的叛乱,维护了联邦国家的统一,从而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美国在职9世纪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1865年内战胜利后不久,林肯被刺。由于林肯品德高尚,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听取别人建议,美国人民十分热爱他。 对于林肯的评价,涉及多方面的问题。择要略述如下:     (1)林肯出身低微,通过个人奋斗不断提升社会地位,最终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梦”的典型象征。     (2)林肯位居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人”之列,其伟大基于在艰苦的内战岁月里的卓越领导。他有胆识、有尊严,同时也很谦恭,时刻保持着对普通民众的亲近。他一如既往地恪守自己的基本目标——保存联邦。     (3)林肯的民主观。林肯不是思想家,对于民主,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4)林肯是否“废奴主义者”?对于南方的奴隶制,林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加以批评,但他并非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全面废除奴隶制、无偿废除奴隶制的激进废奴主义者。作为总统,他关注的重点是维护“联邦”的团结和统一。 5▲内战的转折战役——葛底斯堡大捷1863年6-7月 6▲《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斯托夫人 7▲▲内战爆发的原因(论述大题): 这是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北部需要的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 2北部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奴隶制经济却具有殖民地经济性质,产品多输往英、法及其他欧洲国家; 3北部需要南方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但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 4北部资产阶级需要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工业,控制联邦的南部奴隶主却极力降低关税,以购买廉价的外国商品。南北双方的矛盾,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领土的扩大、废奴运动的发展和黑人的反抗斗争的加强而日益激化。 5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是的南北矛盾更加激化成为内战的导火索。 6西部领土的扩张,南北双方在西部新扩张的土地上实行什么制度斗争激烈,矛盾深化。 8▲▲战后重建对美国的影响(论述大题): 南方重建指的是内战后在南部进行经济建设的政权机构建设,这是美国南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战后的南方重建包括两个主要任务:1南部各州如何返回联邦,实现统一。2明确刚刚获得解放的黑人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是什么。南方重建经历了林肯重建,约翰逊重建和共和党激进派重建三个时期。重建使得南部的农业性质发生了变化。南部奴隶种植园经济已经逐步让位于以小块土地为单位的分成租佃制种植园经济。这种分成制种植园经济是由旧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向完全资本主义租佃制和农场制的一种过渡。虽然它在某些方面还保留了浓厚的奴隶制残余,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取得主导和支配地位。南方重建引起了南部的整个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在分成租佃制产生的基础上,南部出现了资产阶级化的种植园主和大批新的资本主义农场,工业资产阶级和金融商业资产阶级集团也开始形成。虽然1877年民主党掌握南部政权,但由于南部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内战前的政治、经济制度并没有随着民主党的掌权而重新复活,内战用军事力量摧毁了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重建则用政治手段为高速度大规模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清理了场地,开辟了道路,为美国在内战后短短30年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提供了前提条件。 9▲为什么不是所有北部人都支持废奴?: 19世纪30年代,北方的废奴主义者受到粗暴地对待。他们的集会受到诘问、阻挠,他们的报纸被扣押、没收,他们的领导人遭到攻击、毒打。绝大多数北方人: (1)认为废奴主义者是不负责任的狂热分子; (2)相信南方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奴隶制问题。 (3)谨慎行事以免破坏与南方有利可图的商业关系。 (4)担心获得自由的黑人会涌向北方,同自己竞争工作机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北方人接受一种观点,即:既然奴隶制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就必须废止。他们希望美国学习英国的做法。1833年,英国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通过和平的、给奴隶主人以补偿的方式予奴隶以自由。 10查尔·狄更斯(名解)1842年《美国纪行》笔下的黑人奴隶制 查尔斯·狄更斯于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资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童年家境贫穷,这些艰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灵中遗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使他对贫苦无告的儿童、对穷人、对被迫害者充满同情,对英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莫大的仇恨。1837年他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畅销全国,从此开始写作生涯,终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狄更斯是欧洲十九世纪少数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实况,而且也在于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学革命。狄更斯曾长期居住在法国、意大利,并曾到美国游历。他对美国的观察极其深刻;美国的虚伪的民主政治、残酷的监狱、特别是暗无天日的蓄奴制,引起狄更斯极大的愤慨。他的游记体小说《美国札记》和长篇小说《马丁·朱什尔维特》都对美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作了有力的揭发。 11民族主义与区域主义的表现(焦点问题) 民族主义(Nationalism,又称为国家主义、本土主义),随着民族主义超越区域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因素,美国人: 1)越来越以自己是美国人而不是某州或者某个地域的居民为自豪; 2)将首要的忠诚给予了国家,而不是某个州或者某个地区; 3)赞成扩大中央政府的各项权力; 4)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而不是地域的角度来考虑各种问题。 区域主义的具体表现为: 19世纪20年代,民族主义让位于不断增长的区域主义情绪。此时的美国人将忠诚主要给予了各自所属的州或者地域,而不是整个国家;开始从地域的角度而不是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南方人力图通过支持州权、反对联邦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区域利益。北方人和西部人争辩说,对自己地区有利的必定对国家有利,并力图借助联邦权力来促进他们的利益。 焦点问题 焦点之一:关税问题,1828年“可憎的关税法”、《南卡罗来纳申论与抗议》(1828)、韦伯斯特-海恩大辩论(1830)(西部的立场:《废止权条例》(1832) 焦点之二:银行问题,第二合众国银行,1816年特许成立,对银行的不同态度 焦点之三:联邦政府对西部的出资建设,西部:赞成、东北部:总体支持、南部:反对 焦点之四:自由土地政策问题,西部:渴望自由土地政策、东北部:反对、南方人:存在分歧 焦点之五:奴隶制扩张问题,南部:赞成、东北部和西部:反对 巨变引发的主要社会矛盾、难题(围绕垄断) 主要是美国民众对托拉斯(垄断)的不同看法,大公司成为参议员的老板,社会无产者大量涌现,雇佣童工的现象严重。巨变引起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反应:农场主集团发动了格兰其运动、平民党运动,美国整个劳工群体的力量壮大,劳工党、社会党都形成。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一系列运动:基督教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土地单一税方案方案 各类改革情况(改革侧重、内容是什么、了解) 总称为进步主义改革,美国史学界一般把1890年~1917年间美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统称进步运动。 在性质上,进步运动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 在内容上,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 市政改革虽因时因地而独具特色,但基本遵循同一途径,即:首先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市政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俾使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和控制政治;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为消除政党核心集团对市政的控制,扩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改革者要求建立直接预选制,实施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为了消除州立法机关对市政的干预,改革者要求实行城市自治。 ▲第二次科技革命在美国勃兴条件 政治条件 外来移民的进入 广阔的国内市场 农业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 科学技术的开拓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黑幕揭发运动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针对一大堆社会问题和大量的社会丑恶现象,美国兴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黑幕揭发运动”。这个运动的先驱者是亨利乔治,他在1879年出版的《进步与贫困》一书中,呼吁大家注意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贫穷却继续存在。黑幕揭发运动正式展开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参加的主题是新闻记者和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报纸和杂志,揭露许多丑恶现象,特别是垄断资本集团的各种犯罪行为。这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对垄断组织的罪恶行为的不满。 西奥多·罗斯福与威尔逊改革措施比较 西奥多罗斯福:反对托拉斯的不法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加强仪器管理和药物卫生管理,干预劳工问题等,采用自由主义的手法改变了过去简单镇压的做法,以仲裁人身份调节劳资纠纷,既维护了资方利益,又缓和了劳资矛盾,罗斯福基本上顺应了进步运动所倡导的社会改革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威尔逊改革: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由于共和党分裂,民主党总统候选人T.W.威尔逊上台。威尔逊以“新自由”作为号召进行改革,在内政方面,降低关税,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进所得税(见反托拉斯法)。在对外政策上,他在门罗宣言的掩饰下,对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进行武装干涉。  民主党总统威尔逊上台后,抛出了不同于共和党人的施政纲领--"新自由"。其核心内容主要有: 在经济运行问题上,威尔逊认识到托拉斯和大公司出现的必然性,但比较多地强调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托拉斯问题上,威尔逊主张加强管理和监督,但更多地强调恢复个人的经济机会; 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威尔逊看到了大企业的优势所在,但比较多地倾向小企业,强调为它们提供机会; 在政府职能问题上,威尔逊认识到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必要性,但比较多地信赖小政府,反对权力的过分扩大和集中。  实际上,"新自由"与共和党人罗斯福所主张的"新国家主义"本质上并非截然对立,只不过两者分别强调了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在实施过程中,威尔逊"新自由"的某些主张及时地得到修正,执掌白宫后期,"新自由"实际上被"新国家主义"所取代 第八章 奉行帝国主义政策原因 (1)工业革命。(2)边疆的终结。(3)欧洲国家的影响。(4)美国的民族主义。 ▲▲▲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和十四点计划 主要内容:①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②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④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⑤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⑥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⑦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⑨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11)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评价:“十四点”表面上标榜“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也反映其敌视苏联、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威尔逊为了反对英、法、俄撇开美国秘密分割世界,提出反对秘密外交;为了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主张海上自由;为了确立美国的商业霸权,要求废除经济壁垒;在欢迎俄国进入“自由”国家社会的招牌下,反对苏维埃政权,在注解中明确表示要承认并援助若干临时政府,与苏俄政府对抗;以同等重视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要求来否认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以“自治”为名反对前奥斯曼帝国内的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为了使美国成为世界盟主,建议创立国际联合机构。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衷,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 影响:1.“一战”后美国的实力与地位令战后欧洲各国不敢小视,所有欧洲各国政府对美国的政策不能不予以特别的关注。2.“十四点原则”是美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后第一次为世界和平的蓝图,的确对欧洲有很大的吸引力,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人将其主张当作一种解决战争与和平的“良药”。3.威尔逊将民族自治、裁军和公开外交等政治原则道德化,打出“民主”、“自由”、“自决”的旗号,这在富有理想主义传统的欧洲自然有很大市场。 马汉海权论(天定命运) 马汉,为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八五九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 “天定命运”的思想,源于下列一些因素的推动: 1)渴望土地的美国人盯上了广阔富饶但人烟稀少的西部土地; 2)爱国者们担忧英国人对这些土地有所图谋; 3)与亚洲有商船往来的美国东部商人需要在太平洋海岸拥有港口; 4)怀有民主思想的人坚信美国领土的扩展意味着自由的传播; 5)美国的民族主义者追求美国的强大。 ▲美国介入战争因素 战争引向(了解) (1)人道主义考虑(2)经济利益(3)“黄色”报刊的煽动(4)“缅因”号的沉没。 巴拿马运河(了解) 美国人对运河的兴趣,修建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其间为获修筑权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分别处理同英国、法国运河公司、哥伦比亚的关系,策动巴拿马独立,《美巴条约》(1903):美国永久控制运河区(共10英里宽),若有必要可干预巴拿马以维持秩序,付给巴拿马1000万美元以及年租金25万。1914年,50英里长的运河正式投入使用 ▲罗斯福推论(是门罗主义的一次引申) 1904年T.罗斯福(1901~1909在任)提出“罗斯福推论”,进一步补充了门罗主义。他指出,某个拉美国家一旦“闹事”,美国可以干涉其内部事务。在罗斯福、T.W.威尔逊任内,美国经常干涉拉丁美洲,尤其是加勒比地区的内部事务。1933年以后F.D.罗斯福执政时放弃干涉政策,转而推行睦邻政策。 “罗斯福推论”是20世纪初对“门罗主义”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引申,它的核心是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任意武装干涉拉丁美洲,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独霸西半球的野心。 以“罗斯福推论”为基础的拉美政策实施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美国这一时期对拉美国家的外交政策深深打上了"罗斯福推论"的烙印.
/
本文档为【美国史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