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寿光蔬菜产业

2011-06-27 23页 doc 110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8098

暂无简介

举报
寿光蔬菜产业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摘 要 :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和金融工作共同面临的课题。寿光做为我国北方蔬 集散地 ,以蔬菜产业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与调控作用 ;政府部门则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有效干预加以合理引导 ,从而使得寿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 金融支持 金融改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和金融工作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
寿光蔬菜产业
对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摘 要 :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和金融工作共同面临的课。寿光做为我国北方蔬 集散地 ,以蔬菜产业发展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与调控作用 ;政府部门则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有效干预加以合理引导 ,从而使得寿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结构调整 金融支持 金融改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经济和金融工作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调查的寿光市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濒临渤海莱州湾,面积 2180平方公里,人口 102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寿光立足蔬菜种植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首创冬暖式大棚解决了我国北方的“菜篮子”问题,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面临的挑战也是当前政府和金融部门把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寿光蔬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带动效应 寿光蔬菜产业是告别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化阶段(1979 —1988年)。改革开放伊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强化了农民的市场意识,自主决策的生产实践使价值规律开始自发作用。一些有传统种植蔬菜经验的农民开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982年 ,寿光市便涌现出了韭菜、芹菜、西红柿、鲜藕、西瓜生产的农业 “五大王” ,户年均收入万元以上。在价值规律作用和政府的进一步推动下,寿光掀起了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为主的第一次农业结构调整的高潮,1983年蔬菜面积达13万亩产量4. 5亿公斤。但由于蔬菜品种单一 收获期集中市场流通不畅等原因 1亿斤大白菜因无处销售烂在地里。烂菜伤农事件暴露了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与狭小不畅的市场的矛盾。寿光市委市政府认识到 “抓生产不抓流通不行 ,抓流通不抓市场更不行”以大中城市直供直销市。1984年春天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破土动工 ,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以市区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沿路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中介组织和运销队伍为纽带、场为补充的“五渠通天下”四川、的局面。当年,蔬菜面积发展到 24万亩 ,30多个品种。海南、东北等外地菜开始涌入,寿光蔬菜市场由产地输出型向中转集散市场转这一阶段是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价值规律肯定了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的理性选择 ,政府发现并有效推动农业结调整 ,蔬菜种植有了一定规模,市场流通体系开始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单一粮食种植向蔬菜产业转化。但生产主体和产品主流仍处于“低水平、广覆盖、单一化”的初级阶段。 规模化阶段 (1989 —1994年)。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书王乐义吸取东北种植蔬菜的先进经验,在原来土温室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琴弦式冬暖大棚。金融部门认真调查论证后 ,首笔贷款 7万元支持15户农民试建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 ,半年多时间每个大棚平均收入2万余元,是种粮收入的47倍。显著的比较收益产生轰动效应1990年,地方政府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全市投资 3500万元(其中金融部门提供贷款1980万元),发展冬暖式大棚5600个,当地农民人均增收91元,90 %贷款提前归还;1990年1994年金融系统共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 1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大棚31100个,到1994年,寿光蔬菜总产量达到 20. 1亿斤,总收入14亿元,粮经比例达到6 .4,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80元,农村储蓄余额达到 22. 3亿元。大棚蔬菜的出现使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寿光蔬菜市场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市场之一 ,1995年被国家评为农副产品市场“中华之最”。以大市场为依托 ,寿光及时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对自发市场进行了合理引导,适时兴建了服务蔬菜生产的竹杆竹器、种子、蒲草、小五金、生产资料等2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也初具规模。环环相扣的市场链条使蔬菜市场突破了单一农副产品市场框架,构建了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市场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市场群和流通体系 ,由单一产品市场向多元化复合式市场拓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由土温室到低耗能、低成本、集约性、长周期冬暖式大棚的技术创新,改变了寿光蔬菜按季节露天种植的粗放型做法,成为寿光高效农业的开端。“要想发展快 ,赶紧种蔬菜”,农民的理性选择 ,政府的合理引导,金融部门的积极支持,蔬菜产业向规模经济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市场带动农户式的生产组织形 122式将生产和流通有效地联接起来。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的有效干预相互配合,寿光的农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新阶段。 产业化阶段 (1995年至今)。在实现规模化之后 ,寿光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思路,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开发,推动了蔬菜经济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1.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寿光市重点建设了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林海生态博览园、农业高科技走廊、稻田镇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寿北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五大示范工程和十大样板基地。全市各级农业示范园达和300个养殖小区,建成了万亩长茄、蔬菜、畜牧、果品,花卉五大支柱产业。到12. 5万亩优质果品、7. 2万亩淡海水养殖万亩香椿、万亩洋香瓜、万亩韭菜、161个 ,投入资金达 34亿元。靠这些基地引导和辐射 ,农业结构日趋合理 ,形成了粮食、1999年 ,初步形成了 70万亩粮食、60万亩蔬菜、 万亩优质冬枣、万亩大棚食用菌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生产基地,形成了100华里的蔬菜大棚生产带。 2.市场流通体系向现代化市场格局演变。在金融部门的支持下 ,累计投资 2亿多元 ,历经 9次改扩建和配套建设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占地 680亩 ,年均蔬菜交易量达到 15亿公斤 ,交易额 28亿元 ,外来蔬菜占交易量的 40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中转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一是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 滨、新疆、南京等多条“绿色通道”,与全国 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 20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购销关系。二是开通了日本、韩国的海上 “蓝色通道” ,蔬菜商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三是开通了“网上通道” ,1999年寿光信息港专设了“寿光蔬菜”专栏,随时向全国编发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当日蔬菜的种类、数量和批发价格等信息。四是完善配套市场建设。累计投入3. 3亿元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竹竿竹器市场 ,全国最大的 农药、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市场。五是大力发展加工运输业。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 , 组建了寿光蔬菜产业集团 ,实行企业化运作 ,形成了集蔬菜交易、出口、配送、种苗及科研 加工、包装、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龙头。 3.科技体系建设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寿光市全面组织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8 %以上。一是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 务体系。坚持常年开展科技培训和服务 ,全面推行实施了“绿色证书”制度。 1999年底 , 获得“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的农民达到 9000多人 ,90 %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 2 —3门实用技术。二是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 ,寿光市与全国 27所大学、 46家 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引进科技成果 110多项 ,聘请了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 13位院士、教授作科技顾问 ,引进了世界 500强之一的荷兰诺华种子公司 ,进行良种繁育 和推广。三是加速农业生产技术革命。完成了由琴弦式冬暖大棚到钢架无立柱电动卷帘 式冬暖大棚的二次革命 ;三年来先后配套实施农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232项 ,取得优秀农 业科技成果 106项 ,先后摸索出 200多项先进的蔬菜生产新技术 ;引进推广蔬菜、粮食、果 品、花卉等名优新品种 320多个 ,农业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了 98 %以上。 1999年 ,寿光生 产的 20类 100多个蔬菜产品 ,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正式认定为“绿色食品” ,种 植品种实现了优质化。 123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业实现了产业化 ,达到了 “两高一优” (高产、高效、优质 ),逐 步向“三高” (高创税、高创汇、高创收 )农业发展 ,产业化经验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科学技 术的应用和推广解放了生产力。新一代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大提 高 ,经营者追求利润与政府引导服务获得空前的成功。 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 现了银企 “双赢”的经济良性循环。 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从 1979年到 1999年 ,寿光粮经比例由 9 .1转变为 5 . 5。农业种植结构、品种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 ,使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 ,促进了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供的商品量占全市农产 品总量的 78 %,农民收入的 80 %来自主导产业 ,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和调整。蔬 菜产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79年的 13 %扩大 到 1999年的 31.3 %。农业发展也成为工业经济的坚强后盾。近 3年 ,寿光工业利税以年 均 15.8 %的速度增长 ,关键得益于寿光的大投入。其中 ,寿光农业每年反哺工业 7亿多 元 ,巨大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市场 ,也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围绕蔬菜产业发展 ,寿光形成 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经济格局。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寿光蔬菜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大发展 ,农民四季 不闲 ,离土不离乡 ,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而且解决了部分城镇职工的 就业问题。近年来 ,寿光市向蔬菜相关产业转移近 20万人 ,每年外派农村大棚技术人员 达到 5000人 ;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当地的劳动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鲁、浙、皖、 湘等十多个省市的劳动力开始涌入寿光打工。 实现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1979 —1999年 ,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三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 21.8 %、11.1 %和 12.1 %。农民人均收入由 1979年 的 86元增长到 1989年的 820元到 1999年的 3850元 ;人均储蓄由 26. 5元增长到 5500元 , 增长了 208倍 ,实现了跳跃式增长、缩小了城乡差距。 促进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寿光的存款余额由 1979年的 0. 48亿元增加到 1999年的 69. 4亿元 ,增长了 145倍 ,其中城乡储蓄余额由 0. 23亿元增加到 56. 1亿元 ,增长了 244 倍 ;1999年寿光市级商业性金融机构无一亏损 ,实现利润 7374万元 ,金融机构综合收息率 达 95 %,金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寿光发展成为金融安全区。 二、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寿光蔬菜产业经济从弱到强 ,从单一到多元化 ,从规模化到产业化的发展 ,是政府、农 民、金融部门始终坚持改革与发展 ,根据市场原则 ,合理配置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 产力要素 ,培育市场环境 ,坚持科技兴农 ,推动生产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螺旋式前 进的过程。寿光蔬菜产业成功的最根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解放思 想 ,实事求是。有了这个理论 ,才能冲破僵化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 124 启示之一 :政府善于运用价值规律 ,对经济实施有效干预 引导和服务作用。寿光市政府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 经营权 ,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 点 ,保证了农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蔬菜大棚的推广建设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度 创新 ,合理调整零星地块 ,成方联片集中开发 ,实行生产、农资供应系列服务 ,发展适度规 模经营 ,实现了规模效益 ;在政府序列成立了专门调控管理蔬菜产业的蔬菜局 ,促进了蔬 菜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了“予与取”的关系 ,从蔬菜生产到市场培育 ,均采取了 免税或低税政策 ,没有任何乱收费现象 ,而当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有一定积累后 ,开征少 量农业税 ,坚持多予少取 ,藏富于民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为蔬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外部环境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公路密度达到百平方公里 135公里 ,农业基本实现 了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 ,滴灌、喷灌和管道灌溉的覆盖率达到 100 %。寿光村村通电、柏 油路、电话、实现三通 ,为农业装备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在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中 , 从三元朱村的 17个大棚的建立到大规模推广 ,到农工商“一条龙”的利益共同体生产组织 形式的确立 ,到新品种的引进 ,到订单农业的出现 ,到生态农业的实验 ,再到高科技示范园 区的建立 ,每一次跳跃都是政府尊重农民意愿 ,正确把握行政干预的原则和力度 ,对于新 生事物 — ———农民的创新进行有效的行政干预 ,积极加以保护、引导、推广 ,不搞强迫命令 , 不搞一刀切 “三个有利于”为,鼓励试、允许看、 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开拓进取意识同求 真务实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民主科学决策,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正,领导农民把农 村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 ,使农民的自愿选择逐步发展为一种理性的公众选择。真正做到了有所为有 所不为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以不争论 , 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3.正确处理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寿光以蔬菜为主导的农业结构调整历经 起伏、波动、损失和成功 ,蔬菜种植规模从 10万亩到今天的 70万亩 ,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 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对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不断进行微调的结果。 寿光市充分把握区域资源比较优势 ,把历史优势、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转 化为产业优势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政府充分发挥各乡镇比较优势 ,打破乡村行政界 限 ,实行全市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发展“一乡一主业、一村一品种”,突出了区域特色 ,实行 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形成了与资源市场相适应的多领域、多层次、专业化生产 格局。在农业生产布局上 ,形成了宜粮则粮 ,宜菜则菜 ,宜林则林 ,宜渔则渔的科学有序局 面。他们把蔬菜市场价格的升降看成商品市场的晴雨表 ,以此作为党委和政府调控市场 的重要参数 ,通过深化市场体系改革 ,引导产业分化 ,调整蔬菜产业结构 ,调整农村、农户 生产组织形式 ,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市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 ,探索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 题 ,培育发展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市场。寿光实践证明 ,启动产业化农业建设 ,首先要 立足资源优势 ,瞄准高效、高税、高创汇农业 ,把经济结构、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紧 紧抓在手上。寿光的经验启示我们 :要想经济持续繁荣 ,结构调整就不能停顿。 125 4.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目前 ,宏观经济正面临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 市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集约型的转轨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尤为重要。寿光市通过 用现代化工业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用现代经营理论和方法管理农村 ,用 现代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 ,坚持向科技要效益 ,求发展 ,把增加科技投入 ,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竞争优势的根本措施 ,取得 了显著成效。蔬菜产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助推和拉动作用。寿光的实 践证明 ,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必须依靠科技 进步和创新 ,进行农业科技革命 ,实行农科教结合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注重 人才培养 ,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启示之二 :金融要主动参与经济结构调整 ,发挥有效助推作用 密结合实际,从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1.充分发挥基层中央银行对区域经济的调控作用。多年来 ,人民银行寿光市支行紧 关键部位入手 ,加大窗口指导力度 ,根据国家的货币 信贷和产业政策 ,围绕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重点 ,先后制定了“南扶粮菜果 ,北保盐棉虾”、 “五保、四支持、一帮促”“、金融机构业务交叉贷款实施办法”等多项区域货币信贷指导政 策。国家每一项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措施出台后 ,人民银行寿光市支行都及时向地方党 委政府汇报 ,使其充分领会政策趋向 ,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同时也取得了地方政府的支 持和理解 ,较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金融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只有 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通过参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 ,挖掘抓住经济工作的规律性 ,把支持 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 ,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 ,有位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的观念 , 才能创造性地贯彻货币政策 ,收到良好地宏观调控效果。 2.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寿光市各金融机构结合金融运行实际 ,深入经济生 活的全过程 ,适应产业链条的发展 ,不断实施金融创新 ,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信贷支持重 点 ,加大信贷投入 ,1999年贷款余额 43亿元 ,比 1979年增长 44. 3倍 ,通过支持经济发展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近 10年仅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就累计发放支农贷款 45. 1亿元 ,余额 9. 6亿元 ,新增贷款回收率达到 99 %以上。在服务方式上 ,1998年农村信 用社最早开通了电话汇款业务 ,农业银行推出了汽车银行和电话预约服务。在信贷管理 方式上 ,1996年农业银行推出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 ,解决了当时农业短期投入资金紧张 的问题 ;1999年 ,农村信用社适时推出了 “支农便民卡” ,核定最高限额 ,贷款卡一次申请 , 两年内周转使用。目前贷款卡的发放已从信贷员发放发展到柜台发放。以效益为核心 , 开展贷款营销 ,改进了贷款方式 ,简化了贷款手续 ,由等客上门、被动应付 ,发展为主动深 入田间地头、农村农户家中 ,深入调查、现场办公、集体放贷 ;对客户作出资信评价 ,建立客 户资信档案 ,实行信用明星村制度 ,培植优良客户群 ,提高了社会公众的信用度 ;重点围绕 蔬菜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产供销一条龙信贷服务的同时 ,加大了对服务于“三农”的 工业企业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做好信贷支持的同时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户生产经 营 ,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金融支农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 3.合理配置信贷和财政、民间资金。寿光金融部门遵照服务“三农”的宗旨 ,充分发 126 挥信贷资金 “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 ,对于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技改项目贷款 ,在财政、企 业铺底资金投入的基础上 ,确保配套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财政部门采用贷款贴息、补 助资金、减免税收或补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等多种补贴政策后 ,寿光金融部门积极引导 农民增加投入 ,对于农业生产资金缺口及时发放支农贷款 ,实现了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 财政资金的有机结合。此举对于配合积极财政政策 ,吸引民间投资 ,启动内需 ,拉动经济 增长 ,不无借鉴意义。 三、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寿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技术、人才、质量、市场、 经济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 ,增长势头不可能无限持续 ,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收缩和波 动 ,具体表现为品种、资金、产业链等各种瓶颈的出现。发展经济 必须重视瓶颈的约束作用 ,否则瓶颈将促使高速增长的经济突然衰退、停滞 ,最终迫使经 济强制实行硬着陆。寿光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 ,目前又到了一 个机制转换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寿光因菜而兴 ,要使之长盛不衰 ,必须面对新的挑 战 ,要有新的思路 ,新的发展。 挑战之一 :技术与人才 寿光蔬菜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仍处于低水平 ,目前制约寿光蔬菜从产业 化到现代化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技术和人才。农业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 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科研机构结构布局不够合理 ;科技投入渠道单一和总量严重不足的 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不够 ,自主创新不足 ,科技储备呈下降趋势 ,广大农 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为此 ,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没有体制和制度创新 不行 ,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采取转让技术成 果、技术入股或以资金支持研究开发等多种方式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区域性行 业技术开发机构的联系 ,尽快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研机构 ,着重解决诸如蔬菜种 子、深加工、储运等区域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改革和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科技奖 励机制 ,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 ,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 性。认真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参与分配政策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 的发展。加快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 ,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建立起强大的 科技人才队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与农村各类服务组织合作 ,构成技农贸一体化、产供 销一条龙的科技服务网络 ,要进一步搞好农民科技培训 ,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挑战之二 :市场 从国内市场看 ,寿光市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引发了一场农业绿色革命 ,全国各地学寿 光 ,寿光在输出技术经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竞争对手。据初步统计 ,全国蔬菜种植面 127 积已达 15000多万亩 ,其中大棚蔬菜达 1700多万亩 ,兴建蔬菜批发市场 2000家。国内蔬 菜市场已基本饱和 ,寿光大路菜市场供应的边际收益开始递减。 从国际市场看 ,加入 WTO为寿光蔬菜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同时对出口农产品 的品质和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优势、高档次的农产品是当前迫切的任务。1999 年 ,寿光市农产品出口 2万多吨 ,出口创汇 2000多万美元 ,仅占全市农业生产总值 (47. 1 亿元)的 3%,农副产品出口占的比重很小 ,究其原因 ,一是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寿光市 蔬菜产业以种植和销售两个环节为主 ,产业链条相对较短 ,精深加工特别是高附加值的终 端产品不多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比较效益 ,成了制约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瓶颈”。二 是蔬菜品种结构不利于出口。大棚蔬菜虽有季节性优势 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而像大姜、大蒜、胡萝卜等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蔬菜种植数量很少。 显然寿光的蔬菜出口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体系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市场体 系仍不完善,配套的蔬菜贮藏、运输、 ,在国内市场走俏 ,但多数产品不 加工、包装服务仍不能满足大市场的需求 ,制约了蔬 菜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市场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由于农业生产 周期长 ,并有较强的季节性反应 ,农民往往是根据上一季节的市场供需价格信息调整下一 季节的种植结构 ,整体跟从式调整明显 ,个性化调整不强 ,市场信息瓶颈约束较强。 为此 ,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 ,及时提供准 确可靠的国内外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 ,适 当让出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 ,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水准 ,同时将 用于这些产品生产的资源转向适销的 ,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上来。对寿光乃至全国 来说 ,适当提高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进口量 ,大量出口蔬菜、水量、水产品等 ,就意味着出 口了大量的劳动力 ,充分发挥出我们的产业比较优势 ,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具有竞争优 势的农产品质量 ,强化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储运手段 ,进一步扩大蔬菜、水果等农产 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二是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 ,大力改造传统产业 ,发 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包装水平 ,增 加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根据不同市场的消费特点和发 展趋势 ,更新营销观念和方式 ,强化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 ,变农产品出口的单一价格优势 为包括质量、营销服务在内的综合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募集资金 ,建立健全市场配套的蔬 菜交易中心、配送中心、专业加工及包装公司 ,集中把蔬菜批发市场改造建设成为集种苗、 生产、检测、加工、包装、贮运、信息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交易中心 ,进一步加强管理 ,提高 服务水平 ,制订出相应的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无形市场 — ———网上交 易 ,根据国际市场要求 ,积极开展蔬菜期货交易和订单农业生产。 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市场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千家万户 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集约化、规模化要求形成了新的矛盾 ,遇到了新的障碍。目前 , 要围绕农业国际化 ,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组织创新 ,构建参与国际竞争 的新型市场主体。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帮助和扶持 ,推动合作经济 128 组织快速发展 ,使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形成 一套政府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生产经营管理的良性调控服务管理机制。以主导产 业为依托 ,通过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嫁接改造、兼并联合和股份合作 ,既要重点培植 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工龙头企业 ,加快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转 变 ,又要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 ,有重点的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带动农 产品加工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农业生产周期长 ,市场反应能力差 ,自然风险 大。目前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相当不完善 ,出现农业保险水平低和保险索赔难的恶性循 可靠,其他地区难以比拟 环。而寿光的实际是粮食比例逐渐缩小 ,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逐渐扩大 ,已具 有相当的规模和人工培育环境 ,这就为保险的展业提供了稳定、 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环境。这是得天独厚的保险资源 ,也可以说是保险展业的商机和 “聚宝 盆” 在政府的适当支持、 。对农业保险而言 ,不妨先以蔬菜大棚为突破口 ,以蔬菜生产流通全过程为对象 ,初期 干预下大规模地展开。其目的 ,不仅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构建安全网 , 也为应对 WTO的挑战提供可靠保障。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政府为所有参加保险的农作物 提供 30 %保险费补贴 ,如果投保农民的作物减产 35 %以上 ,可以取得联邦保险公司很高 的赔偿金额的做法 ,财政出资设立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和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 ,完善农业生 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挑战之三 :资金供求 要应对加入 WTO的挑战 ,实现蔬菜产业化到现代化的转变 ,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递减 ,投入再生产的资金相对较少。二是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保障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农业技改资金等数额 大、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 ,因缺少承贷主体和相应的抵押担保手段 ,削弱了信贷支持的 力度。三是农村金融体制与农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 ,农业政策性资金缺位。农业发展银 行业务的 95 %以上是粮棉油收购贷款 ,基本不涉及农业开发、农机技改、农田基本建设等 方面的贷款 ,政策性金融导向作用不明显。四是寿光蔬菜产业是依靠当地的资金支持发 展起来的 ,但利用内资和外资仍大有文章可做。 为此 ,一是加大中央银行对农业经济支持的力度和精度。农副产品相对过剩 ,比短缺 更富有挑战性。目前 ,寿光蔬菜经济成本上升、效益递减的情况已开始显现。面对新的形 势和任务 ,对中央银行来说 ,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 ,服务寿光经 济持续发展 ,就是最好的强化金融服务。要继续培育好信用环境 ,真实地评定贷款对象的 信用等级 ;深化改革 ,尽快改革金融零售业务不灵活 ,批发业务难批发的不良状况。为了 更有效的指挥金融工作 ,必须对经济形势、市场形势具有科学、超前、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 应该依托寿光蔬菜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的优势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重点建立 蔬菜市场波动预警体系 ,从量上确定蔬菜产业的“安全运行区间” ,为金融信贷工作服务。 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和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加以确定 ,关键是 选取的指标对寿光经济研究一定要有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稳定性。保障了蔬菜经济 129 的安全运行 ,就是保护了寿光的支柱产业 ,也就是保住了寿光经济的半壁江山 ,其意义不 可轻视。 二是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合作金融的支农作用。改革现行的农村信用社 体制 ,实行县辖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统一核算 ;对不良信贷资产 ,实行分账经营 ,采取 “专 人负责、分账核算、落实责任、工效挂钩”的办法盘活不良资产 ;加强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 资金调剂 ,对一些小型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开发项目 ,采取社团贷款的办法给予适当支 持 ;在实施信贷 “支农便民卡”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信用户、信用村制度 ,农户小额贷款 原则上实行信用贷款方式 ;利用财政资金、集体积累资金和农户资金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 ,重点解决好农户贷款难的问金 ,采用农户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联合担保、 题。调整落实有关合作金融税收优惠政策 互相担保的办法 ;中央银行适当增加对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 款支持 上存人民银行后,人民银行应按照一定比例、 农”服务的宗旨。 ;逐步放开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利率 ,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县级及以下的邮政储蓄 低利率贷给农村信用社 ,实现农村资金为 “三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导向作用。一方面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立县、乡农业 发展基金 ,以保证投入能干大事 ,经济能有后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基金的资金来 源 : (1)房地产转让增值税中纯土地增值税拿出一部分 ; (2)以 1995年为基数从新征农业 税、农业特产税、个体私营经济税收中划留一部分给农业 ; (3)从乡镇企业上交的利润中划 出一部分 (具体由县市决定 )。农业发展基金专户存入信用社 ,由县、乡财政调控 ,由信用 社监督专款专用 ,确保效益 ;审计部门定期进行审计 ,确保安全。此项资金主要用于农田 基本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大中型项目。另一方面 ,对财政支农资金实行信贷化管理。 无偿的财政支农投资改为贷款投入 ,既可以增强信贷支农的资金实力 ,也可更好地使财政 资金由 “输血”变成 “造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增强地方和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 ,以形 成国家支农资金的良性循环。同时 ,引导、鼓励农村民间资金向“三农”投入 ,创造良好的 农业投资环境 ,应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吸引内资和外资的力度 ,为现代农业提供足 够的资金支持。
/
本文档为【寿光蔬菜产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