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2011-06-28 9页 pdf 49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7932

暂无简介

举报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杨 帆 (中国政法大学100088) 内容提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一、国民经 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从基本稳定到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 汇率制”;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双重汇率时期;三、1994年外汇体制 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汇率制度 沿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客...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4期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杨 帆 (中国政法大学100088) 内容提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过程:一、国民经 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从基本稳定到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 汇率制”;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双重汇率时期;三、1994年外汇体制 改革后则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 汇率制度 沿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客观考察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探索人民币汇 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及其目标,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国际化,具有 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 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 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 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 线索,以改革开放、汇率并轨为分界点,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统一平衡,国内价格 长期保持稳定水平。与之相适应,当时人民币汇率是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只是作为编制计划 和经济核算的,保持了稳定的方针,只在外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作相应调整,人民币汇率 与对外贸易联系并不密切。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m1952年底):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但因建国之初 全国通货膨胀形势严重,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因此各地人民币在中央统一政策和管理下, 以天津I:1岸汇价为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公布各自外汇牌价。1950年7月8日,随着经济秩序的 逐步恢复和全国财经统一制度的建立,人民币实行全国统一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公布。 (1)从1949年到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并大幅度调 低。当时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劳资两利”的经济政策,在“统制对外 贸易”的原则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扶植出I=I,积累外汇资金,购买主要进El物资,确定人 民币汇率的方针是“奖出限人,照顾侨汇”。奖出即奖励出I=l,保证75—80%的大宗出I=I物资 私商获得5—15%的利润;限人即限制奢侈消费品进I:t,并照顾华侨汇款的实际购买力。由于 国内物价猛涨而国外物价稳定甚至下跌,汇率大幅度波动,1949年3月人民币汇率为600旧人 · 59· 万方数据 民币/美元,至1950年3月调至420001H人民币/美元,期间汇率调整达52次之多。 (2)从1950年到1952年,人民币汇率逐渐调高,起伏回升。1950年3月全国财政经济会 议后,国内金融、物价日趋稳定,而国际市场物价上涨,为保障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进口物资,汇 率政策由“奖出限人”变为“进出口兼顾”。从1950年3月至1951年5月共调高15次,从42000 旧人民币/美元调至223801H人民币/美元,升幅46.7%。 总之,这一时期,国家用汇需求很大,但由于外国的经济封锁,外汇资源紧缺,进出口渠道 不畅,侨汇汇率阻塞。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国家建立外汇集中,人民币汇率主要作 用为调整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制定的主要依据是物价。 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72年底(1953--1972):人民币汇率处于基本稳定阶段。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内 金融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世界经济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 本能发挥作用,维持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 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1964年起还采取了对一部分进口商品加成的办法,即外贸为用货部 门的进口商品作价,按进口成本加价103%,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不需要再用汇率来调 节进出口贸易。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上,按国内外消费 物价对比,汇率已适当照顾侨汇和其他非贸易外收入,也无调整必要。为了维护人民币的稳 定,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价的基础上,参照各国 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只有在外国货币发生升值或贬值时,才作相应的调整。1955年3月,新 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 的水平(如图1)。 图1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 器器器高器器昌gg器苫墨昌g昌昌2=譬2=;2兽盅翟 2222222222 22222222222霉222 年份 数据来源:{IntemminMfianc6stmisties),1949--1953年以旧币计价,其他数据来自吴念鲁《人民币汇率研究》。 3.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1973m1978):人民币实行钉 住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 1968年我国在国际结算中试行人民币汇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外商品 的价格、外汇收支和外商的盈亏。同时,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制岌 岌可危,1971年8月,美国停止各国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3月,西方货币 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汇率波动日益频繁。在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背景下,为了避免西方国家经 ·60· 3 5 2 5 1 2 1 噼辣 万方数据 济衰退的影响,推行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保持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相对稳定,促进对外经 贸的正常开展,我国采用钉住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选用与我国外贸有密切关系的 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组成“货币篮子”,再根据“篮”中货币浮动情况及我国政策进行调整,货币篮 子的种类及其权重多少由国家统一掌握,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加以变动,其中,美元、日元、 英镑、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等在货币篮子中始终占重要地位。由于选用货币和权重的变动,该 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调整了61次之多。人民币汇率基 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1971年12月、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以后美元汇 率又持续下浮,在1972年人民币汇率偏离2.46人民币/美元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1979年 达到1.49人民币/美元的水平,汇率高估现象不断趋向严重。 这种“钉住汇率制”的汇率安排,操作简便易行,在很大程度上抵御或减少了国际汇率波动 对本国货币的影响,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企业的成本核算、利 润预测及减少汇兑风险。但该种方式却因篮子货币的币种选择和权数确定客观依据不足,而 使汇率水平的合理制定失去可靠保证;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严重背离,汇率作为 经济杠杆的作用逐渐消失,蜕化为外贸会计核算的标准,贸易和非贸易价格与世界市场拉大, 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间矛盾加剧,从而影响整个对外贸易的发展。 纵观整个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成为计划经济的调节工 具。但高度的计划性决定了市场力量对汇率几乎不起到任何作用,汇率水平无法真正反映外 汇相对短缺的情况。为合理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并逐步 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我国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中的经济转轨时期 1979年起,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其中下放外汇经营仅,实行分散经营,使得由于汇率高估所造 成的出口亏损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由此拉开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序幕。 1.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1--1984)。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严重高估,长期以来的贸易与非贸易单一汇率制度 已无法适应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扩大出口不利。表1为1975--1979年间我国平 均出口换汇成本与人民币官方汇率。如1979年我国出口1美元的商品,全国平均换汇成本为 2.41元,而出口企业按银行牌价只能得到表1 1975--1979年间出I:1换汇成本与人民币官方汇率 1.5550元人民币,因此每出口1美元,企 业要亏损0.8555元,从而造成出口越多亏 损越大,而经营进口反而赚钱的不合理现 象。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 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 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 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为促进出口, 平衡外汇收支,我国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 换汇成本 官方汇率 1975 2.96 1.8598 1976 3.27 1.9414 ● 1977 2.78 1.8578 1978 2.53 1.6836 1979 2.41 1.5550 数据来源:吴念鲁、陈全庚《人民币汇率研究》,中国金 融出版社1989年版。 ·61 · 万方数据 对外贸易单位和出口生产企业把收入的外汇卖给国家,国家按一定比例拨给他们相应的外汇 留成。而且,自1981年1月1日起,试行人民币对美元的贸易内部结算价,规定贸易内部结算 价按照1978年全国平均换汇成本2.53人民币/美元加上10%的出口利润计算出来的,计算出 来2.8人民币/美元。1981--1982年由于F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变动不大,贸易内部结算价没 有变动(如图2)。同时公布牌价,仍采用“钉住汇率制”的计价原则。这样人民币汇率在改革 开放初期形成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贸易内部结算价限于 进出口贸易外汇的结算,而官方汇率主要适用于旅游、运输、保险等劳务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 下的侨汇等外汇结算。 圉2经济转轨肘期人民币汇率 l二!=!垄兰兰二!二空竺竺竺竺=!二塑型兰兰l 数据来源:Oaternatinalfianc6statistics),其他数据来自吴念鲁《人民币汇率研究》。 贸易内部结算价的采用,解决了外贸部门出口换汇成本过高以至于出口亏损的问题,加 上当时国内物价较为平稳,而美元汇率因采取扩大财攻赤字、紧缩通货等政策处于升值状态, 西方国家经济走向复苏,我国的贸易收支明显好转,外汇储备明显增加。1984年外汇储备年 末累计余额170.42亿特别提款权,为历史上和20世纪80年代最高水平。但实行内部结算价 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它影响了非贸易部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使外贸亏损增大,在对外经 济中陷入被动,造成了外汇管理的混乱,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实行内部结算价注定 成为一个过渡时期的应急措施。 2.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m1993)。 从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应用于贸易结算和非贸易外汇兑 换。为了消除汇率高估,使人民币汇率同物价的变化相适应,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1985 年至1990年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我国多次大幅度调整官方汇率。1985年1月1日至10月1 日由2.80人民币/美元逐步调整到3.20人民币/美元,下调12.5%。1986年7月5日调至 3.70人民币/美元,下调21.6%。1990年11月17Et调至5.22人民币/美元,下调9.6%。这几 年人民币汇率的下调主要是依据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上升的变化,汇率的下调滞后于国内 物价的上涨。 为鼓励出口,在人民币汇率下调的同时,1985年国家又一次提高外汇留成比例,采取按出 口商品收汇金额比例留成的办法。1985年12月我国改变由中国银行多年举办外汇调剂业务 的模式,在深圳成立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调剂市场汇率日益成为补偿出口亏损、促进出口增 长的重要手段。 ·62· O 9 8 7 6 5 4 3 2 l O 恨撇\任皿<。牮辞 万方数据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 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1年外贸由补贴机制转向自负盈亏机制,取消财政补 贴。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人民币汇率成为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手段。人民币官方汇 率虽然经过1981年到1990年汇率制度的改革,几次大幅度的下调,逐步得到改善,但由于这 一时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币汇率的下调,汇率依然偏高。同时,鉴 于前几次一次性大幅度下调人民币汇率对国民经济和物价影响较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从 1991年4月9Et起,官方汇率的调整改为小步缓慢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单靠官方汇率,难以 解决外贸核算问题。所以从1988年3月起各地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增加留成外汇比例, 扩大外汇调剂量,放开调剂市场汇率,利用市场利率,解决出口亏损,鼓励进口,限制非必需品 进口,实行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制”。官方汇率从1990年11月的5.22人民 币/美元小步调整至1993年底的5.70人民币/美元,下调9.6%。调剂市场汇率按照市场供求 状况浮动,波动较大。1988年至1993年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进口需求猛增,外 汇求大于供,市场汇率不断下跌,由5.70/美元贬值为1993年2月的8.20人民币/美元。为了 限制汇率投机性上涨,一度实行限价,造成外汇流向场外交易。1993年5月取消限价,市场汇 率骤升至11.20人民币/美元。1993年7月以后,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 进行干预下,到1993年底市场汇率回落到8.72人民币/美元。 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计划汇率向市场汇率过渡的形式,双轨制存在有一定的 必然性。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外开放步 伐的加快,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存,造成了人民币两种对外价格和核算标准,不 利于外汇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1994年初,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国务院推出了自改 革开放以来最为综合的一揽子改革,在外汇体制改革方面,总体目标是“改革外汇管理体 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 兑换的货币”。1994年1月1日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并轨,人民币官方汇率由 1993年12月31日的5.80人民币/美元下浮至1994年1月1目的8.70人民币/美元。实行单 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形成是以市场供求状况为基础,改变了以行政决定或调节汇率 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并轨后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外汇的银行结 售汇制,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对经常性项目设立台帐制,取消国内企业的外汇调剂业务,建立 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并以银行间外汇市场所形成的汇率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人民 币汇率的基础。此后人民币汇率结束了长达16年的贬值过程,开始稳中趋升。12年来人民 币汇率运行基本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制” 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1996年7月起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1998年12月1日起,关闭外汇调剂 中心,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全部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此外,对境内居民个人因私用汇大 幅度提高供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超限额货超范围用汇,经外汇管理局审核其真实性后由外 汇制定银行供汇。至此,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尚存的其他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基本消 ·63· 万方数据 除。我国1996年12月1日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 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这是实现了人民币自由兑 换的重要一步。 在资本帐户方面,我国虽然刚引入了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一些准人制度,但是 总体而言管制仍十分严格,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还有相当差距。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 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资本市场的成熟,利率、汇率作用的改善等条件,都有待逐步创造。 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在运行机制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对外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上 都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 纷贬值,东亚各国家日本、韩国货币也不断下跌,而人民币汇率却在国内通货紧缩和外汇储备 充足的前提下保持了货币稳定的态势,由银行间统一外汇市场形成,并接受国家对外汇市场的 干预,这对亚洲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极为重要。 ·64· 万方数据 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 作者: 杨帆, Yang Fa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100088 刊名: 中国经济史研究 英文刊名: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年,卷(期): 2005,(4) 引用次数: 4次 相似文献(6条) 1.学位论文 何力 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后的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 2007 经济全球化是现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好注解,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资料和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通速度极大加快,提高了各种资源在全球市场的配 置效率,打破了之前的无形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种种限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抑制的发展趋势,而其特点就是商品和资本在全球范 围的快速流动。 2001年,中国经过了漫长和艰难的谈判过程,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入世6年来,随着中国逐步的开放各个产业,外国资本也 不断的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中国作为一个正在高速成长新兴的巨大的市场,已成为了世界资本看好的一个投资目标国。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资本高 速流动的背景下,中国过去保持了多年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经成为了历史,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后,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为了8.11:1,之后人民币一直保持了升值的 趋势。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资本帐户的自由可兑换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我国资本帐户逐步和有序的自由可兑换是本文研究的重 点。 一国政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需要维持内外部的同时均衡,政府宏观经济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 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部均衡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追求的宏观经济目标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实现 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政府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反映在实际的经济中,我国的外汇储备年年大幅增加,国际收支帐户的不平衡,归根到底是 资本帐户管制和不灵活的汇率制度的结果,要实现资本帐户的自由可兑换,同时就要深化改革汇率制度。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经济均衡问题的宏观经济模型,它了如何同时达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的同时均衡,以及在变量改 变的条件下三种均衡的变化情况。由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推出了“三元悖论”,解释了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的自由 流动不能够同时实现,只能达到其中的两个目标。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得我们可以比较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资本项目 的自由可兑换的面对外来冲击时的不同表现。再加上对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可兑换的结合实例的分析,从而对资本帐户的自由可兑换同汇率制度 改革的关系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第一章首先定义了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资本帐户就是和经常帐户相对应的 ,除开商品和劳务交易以外的帐户,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的帐户,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就是取消对上述资本帐户的管制。然后对资本帐户自 由可兑换的文献进行了简要概述。说明在时机上,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密切相关,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要适应国内制度改革 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次序上介绍了目前研究的主要四个方面,同时引出本文的观点,灵活浮动的汇率制度有利于资本帐户的自由可兑换。接着论述了 我国过去资本管制的原因(即资本管制的好处)和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之后可能的风险,这两方面都可以看作是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成本。有成本但更 有收益,最后说明了我国已经基本满足了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条件及其可带来的收益,利大于弊,所以,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之后,我国应该 加快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进程。 第二章首先以智利为例,借鉴其在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进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因为智利的情况和中 国有很多的相似性,所以就用了较大的篇幅,智利的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改革分为了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 其国情的改革经验,有很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然后回顾了我国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进程,最早关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法规见于1996年4月1日 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之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停滞,再到QFII和QDII这两个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过渡性措施,最近 的则是《个人外汇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步伐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之后正逐步加快。最后对我国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 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运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对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前后的不同的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选择进行了理 论分析,具体分为两步,先就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帐户管制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在面对外来冲击时的不同表现进行了比较,然后就浮动汇率制度下 资本帐户管制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在面对外来冲击时的不同表现进行了比较,论证了灵活浮动的汇率制度有利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观点。其次进 一步的结合实例说明了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与市场化的汇率制度相适应的重要性,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矛盾以及如何实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标。 第 四章是对前面几章论述的总结,首先说明了市场化的汇率制度的建立需要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只放开汇率上下浮动的区间,那不是真正的浮动汇率制 度。所以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改革才能改加的深入。其次,在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 进程中,则要更加谨慎的面对风险,掌握好手中的主动权和重视提高银行体系等微观主体的效率和竞争力。最后则指出了我国资本帐户进一步开放的重 点。 二、论文的主要贡献 1.从选题角度来看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之后,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的进程将加快,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金 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指出“要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着力优化金融业开放结构,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这是中国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 的改革未来方向。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之中。以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和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将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因此,本论文的选题有着极 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研究运用模型的角度来看本文使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前后的不同的资本帐户自由可兑换选择进行 了理论分析。从理论分析中反映我国在当前汇率制度深化改革后进一步开放资本帐户的现状和效果,使所提的政策建议更有据可依。总的来说,研究运 用模型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 3.从研究方法来看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媒体信息和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2.会议论文 钟瑛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演进与完善 2005 @@国际上,随着1973年布累顿森林体系奠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土崩瓦解,各国的固定汇率受到严重冲击,浮动汇率兴起,但人们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 率两者的争论持续不断。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争论激化,固定汇率再度受到某些国家的青睐。其实,无论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都 是一定历史时期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汇率制度也会有新的发展。因此,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是一无是处,也都不是完 美无缺的。 3.期刊论文 魏建国.曹爱萍.WEI Jian-guo.CAO Ai-ping 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实证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27(11) 在对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颁布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可以从经 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汇率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4.学位论文 栗志刚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政治分析 2007 自2002年底起,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为主要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加剧,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来自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 家的外部压力非常强大,国际媒体对中国政府操控汇率的评价也不绝于耳。显然,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同样保持不变的人民币汇 率在5年前大受世界赞扬,而在5年却后饱受批评。其原因在于,汇率政策存在明显的非中性,特定的汇率政策会给不同利益集团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 ,造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现实中的汇率制度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各种经济和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汇率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特 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问题。为了更好地解答现实中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种种问题,进—步明确人民币汇率制度未来的路径。本文力图运用政治学的分 析方法,梳理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过程,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探索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成本较低的变革路径。本文研究表 明: 1949-1952年,正值建国之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当时的政治任务就是对内如何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对外如何 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的汇率政策正是配合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与外汇政策的产物,因而实行独立自主的、灵活机动的浮动汇率制度。 1953-1972年,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备建立的时候,为了跟国家即将全面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的决策层决定稳定汇率水平,以便于统 一预算,进出口差额统一由财政垫支。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由于各国货币汇率变动频繁,我国 无法按外国官方汇率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并开始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于是采用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 1981-1993年的双轨汇率制度时期体现了中国改革的渐进特征,反映着决策层对市场汇率认识的改进,同时也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政府与 企业的博弈关系。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双轨汇率制并非没有指责,但比较容忍,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规模还没有足够大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 别大,另一方面日本是美国的主要经济对手、苏联是美国的全球争霸对手,美国为了打中国牌,采取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政策,容忍了中国的双轨制 ,而目这段时期IMF正处在历史最弱状态,没有力量监督各国汇率安排。 1994-2005年的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时期,中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在结售汇制下,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缓慢升值,人民银行调控汇率痕迹非常明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 国作出自我牺牲,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危机后,变成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并且具有极强的制度惯性。由于国际社会的评价标准本来就是机会主义的 ,今天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的人民币钉住汇率机制,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表扬。因此,当今天国际社会要人民币汇率更加富有弹性时 ,我们应该在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再结合外部情况来作出判断,而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 总之,中国与西力发达国家的政治关系经历了从 对抗——接触——融入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史也经历了与西方主流汇率体制同步——分离——同步这样—个反复的过程。与中国经济体制一样 ,人民币汇率制度也经历了从市场——计划——市场这样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能看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有着深深的转轨经济的特征,打上很深 的政治烙印,同时也能看出作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发展的制度特征。通过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我们同样可以认识到它具有很强的制度依赖性,即使 是急风暴雨式的改革,也无法立即构建稳妥的汇率形成机制。因为在人民币汇率的背后是难以动摇的利益关系,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的考虑,不仅有国 内政治因素还有国际政治因素。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捆绑了太多的政治利益,已经滞后于整体经济体制变革,在外部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弹性调整 ,反过来也将列政治经济体制和决策层面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正是这样,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同样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也需要更加稳妥 的策略。 5.学位论文 鲁艳 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2004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加强银行监管,实行银行监管法制化,有效地预防银行的经营 风险,维持金融业的稳定,保护分散的小储户和投资者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制的现状,尤其是现有法律体系、法制 的价值取向、监管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监督机制以及应对金融国际化带来的挑战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银行业竞争加剧、国有独资银行改制、不良贷款处 置等问题,提出了重视立法规划和系统化,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完善银行业监督的法律制度措施的具体对策。 文章首先从银行风险及成因的 角度,阐述了银行所特有的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及其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银行风险的市场信用基础薄 弱、体制及法制与监管不力等主要因素。基于银行风险是一种与金融活动共生共灭的现象,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且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及其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加强银行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我国现行银行业监管模式尚属政府直接拥有银行,事先事后直接监管。这种模式导致 在依法监管的同时行政干预过多。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银行体系及其资产构成,并回顾了我国银行监管所走过的由无监管到行政监管再到 依法监管的主要历程。综观我国现有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我国在实行市场约束、严格信息披露及构筑应急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于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 资产、金融泡沫、外资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及资本外逃、经济全球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内外严峻形势,我国的银行监管需立足国情并借鉴西方发 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遵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不断地加以完善。 最后,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对以上问题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银行监管 法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首先探讨了监管主体多元化,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的必要性,其次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必须针对 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建立有效的银行治理结构及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大量的资本外逃现象改革现行汇率制度;针对当前银行监管重视 防范性监管,忽视保护性措施的状况,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和存款保险法律制度。最后阐明再完善的法律制度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总会有过于 笼统、原则的一面,不能一事一立法,因此必须完善现行银行监管的法律解释制度,使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能较好地适应我国银行业的飞速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坚信通过不断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并适当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必将更 加完善。 6.学位论文 林华昌 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法律调整 2008 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在金融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并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寻找发展演变的原因和条件,分析外汇管理立法特点,展望未来立法走向。 本文分为导言和六章,共七 个部分内容。 导言部分,首先说明了提出本论题的原因:在法制史学界逐渐兴起研究新中国法制史的热潮中,在部门法制史逐渐进入法学者研究 领域的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和保障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思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变迁历程。其次介绍了外汇管理 法律制度研究现状,对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进行简要点评。再次点明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研究方 法是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此外,导言部分还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导言之外的六章内容,整体上均是先分析相关法律制 度的发展演变,然后是总结述评,并就部分内容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六章内容分别为: 第一章,外汇账户及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 本章分两节,即外汇账户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及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第一节,分经常项目外汇帐户和资本项目外汇帐户,分析外汇账户 管理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总结得出经常项目外汇帐户法律制度的变革,起到良好的效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发展;二 是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足额保留外汇提高了企业主动管理外汇的积极性。相比较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法规的发展变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 法规的改革力度小得多。现行资本项下外汇账户管理法规,对国家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项目逐渐放松管制的大背景下,这些法规也 需要逐步改变。第二节,分结汇、售汇和付汇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总结得出在完善经常项目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同 时,现行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主要为:一是货物贸易外汇审核方式局限性日益突现,二是服务贸易外汇监管手段缺乏,资本项目结售付汇管理法律 制度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现行银行结售付汇管理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进步:一是统一了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市场准入程序和中外资银行的结售汇 管理政策,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促进中外资银行的公平竞争;二是外汇指定银行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开拓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促进 了外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了人民币可兑换进程。 第二章,外债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四节,即外债的定义、外债管理法律制度 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外债管理法律制度的总体评价、外债管理立法建议。第一节分析“四个国际组织”和中国政府对外债的定义,认为外债可以定义为 以国家为权利义务主体,以外币或本币表示的主体双方之间关于资源的有条件暂时让渡行为的信用。提出外债新定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对 外债范畴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整个外债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分清负债与投资,有利于正确决策;有助于调整外汇管理制度,提高 外债管理水平。第二节从境外借(贷)款的管理规定、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的管理规定、对外担保的管理规定、外债统计监测管理规定分析了外债管理 法律制度发展演变过程。第三节从立法主体、指导思想和立法内容方面对外债管理法律制度进行总体述评。立法主体上,外债管理法律文件曾出自多个 部门,管理较为混乱;立法指导思想上,放松行政许可同时,行政管理色彩仍较为浓厚;立法内容方面,认为主要有现行“投注差”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支付结汇制”形同虚设,缺乏对隐性外债管理规定,中外资机构外债管理规定不统一等问题。第四节从改进现行企业外债管理规 定和改进现行银行外债管理规定两个方面就完善外债管理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第三章,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四节 ,即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演变、境外间接投资外汇管理法制概述、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总体述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立法建议。 第一节着重分析了1989年出台《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后,一直到现在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第二节分析了境外间接投资外汇管理 法制基本情况,着重介绍QDII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论述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不足和进入新世纪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制改革的积极意 义。后者是在分析前者的基础上得出,认为取消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制度、取消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增加外汇资金来源渠道、取消企业购汇额度限 制、拉平中外资企业的境外投资待遇、实施“QDII”制度等均具有积极意义。第五节就境外投资外汇汇出管理、境外投资事中外汇管理、境外投资外汇 汇回管理、完善QDII制度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发展演变。本章分两节,即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发展演 变和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第一节先是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接着分析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主要内容及其变化,在此基础 上对人民币双重汇率法律制度、汇率并轨、“7·21”汇率法律制度改革进行总体述评,认为每阶段的汇率制度总体上而言是符合当初经济发展情况的。 “7·21”人民币汇率法律制度改革,其重大意义体现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提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基础环境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外汇经营活动发 生深刻变化、人民币可兑换进程进一步加快等方面。第二节分析了外汇留成及调剂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演变,银行间外汇市场法律制度主要内容 及发展演变,并进行总体述评。认为中国外汇市场法律制度在逐渐完善,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中,与国际外汇市场管理规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的活动受到诸多限制、缺乏对经纪人制度的规定、市场上允许交易的货币对不多、交易品种较少等方面。 第五章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成因和条件。本章分两节,即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成因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发展沿革条件。第一节在结合前面四章 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是改革开放后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其中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第二节论述了外汇管理法 律制度发展演变的条件,认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也就是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的主要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含恰当的汇率制度及合理的汇率水 平、充足的外汇储备规模、严格的财政货币政策、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市场价格机制和企业自主灵敏的反应能力可控的外债规模等。同时,金 融法制环境也对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 第六章、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立法特点和立法展望。本章分两节,即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立 法特点和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立法展望。第一节,分析认为外汇管理主要立法特点为:一是外汇管理法律缺位;二是规范性文件是调整外汇管理法律关 系的重要载体;三是同位阶外汇管理法律文件之间缺乏协调性;四是不同位阶外汇管理法律文件之间存在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现象;五是法律条文用语 不规范,立法模式有待改进。第二节从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法》,清理整合现有外汇管理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重视立法技术、提高立法 质量,处理好外汇管理改革与上位法局限性的关系,继续有序推进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等五个方面展望未来外汇管理立法。 相信完善的外汇管理 法规必将对健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巩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推进人民币最终 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作出重大贡献。 引证文献(4条) 1.王玉之 我国汇率制度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初探[期刊论文]-科技广场 2009(4) 2.牧仁 浅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我国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两方面来看[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2009(1) 3.徐炜.孙俊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 2008(03) 4.之恺 2005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述评[期刊论文]-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jjsyj200504007.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0月19日
/
本文档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