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2011-07-02 8页 pdf 646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2895

暂无简介

举报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卷第 期 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 ∃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高鹏飞 木 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时期只有刽据混战灾难和痛苦, 作者一分为二地分析 了这一历 史现象, 提出分裂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 它否定了一个个庸朽王 朝 、 推动着民族融合、 为新的发展进步创造着机会和条件。 因此, 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中积 极进步的因素& 关健词 中国古代史 民族融合 历史贡献 分聆 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复出现过的历史现象 , 一部中国古代史 , 就是在分裂...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卷第 期 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 ∃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高鹏飞 木 摘要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时期只有刽据混战灾难和痛苦, 作者一分为二地 了这一历 史现象, 提出分裂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 它否定了一个个庸朽王 朝 、 推动着民族融合、 为新的发展进步创造着机会和条件。 因此, 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其中积 极进步的因素& 关健词 中国古代史 民族融合 历史贡献 分聆 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复出现过的历史现象 , 一部中国古代史 , 就是在分裂与统一的 交替中发展下来的, 而且 汉民族的形成 , 中华民族的形志 都与分裂时期历史有着血肉般 的紧密联系 , 所以正确研究分裂时期历史 , 对研究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分裂时期历史 , 对研究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恳 对了解历史进程的曲折复杂 、 丰富多样性具有 重大意义 但是 , 传统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颇多偏爱, 而对分裂时期往 往抱有成见 总认为国家分裂、 民族争斗、 生产破坏 , 生灵涂炭 , 社会动荡、 统治黑暗等等 现象是不正常的, 于是得出结论说 这是经济的停滞, 历史的倒退。 基实 , 这样看问题是不全面的 , 理由之一 , 是上述现象并不是分裂时期所特有∋ 理由之 二是 , 正如并非所有统一行为和集权措施都值得肯定一样, 分裂时期历史也并非无一是处。 分裂时期确实大量存在着各种黑暗腐败罪恶现象 造成经济的破坏与人民的痛苦 , 但历史从 未停止过统一 、 发展 、 前进的步倪 何况在分裂时期里, 也并非到处都是黑哈 而是混乱中 有安定 , 分裂中有统一 , 黑暗中有光明, 倒退中有进步 , 这些 , 都是客观事实 , 不容忽视 , 更不能否定。 因为“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 无情地为自己开避道路” , “只要生产并不局限 于被压迫者的最必须的生活用品 , 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 。 〔’〕所以分裂时 期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会有巨大的发展进步这是毫不足奇的 , 问题是过去我们的目光只盯 住了消极的方面, 思路只局限于分裂与统一这个历史范昧 以致限制了我们的视野 , 不能从 宏观上, 从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去观察认讥 所以总觉得分裂很不顺眼 , 以致忽略了其中我们 本不应忽略的那些积极 、 进步的因素。 诚然 , 分裂时期的历史 , 充满了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狂风急浪 , 弥漫着阶级镇压 , 民族 仇杀的血雨腥风 到处是激流险滩 , 前进的步伐极为艰险曲拆 但绝非完全是停滞倒退 & 雨 文稿收到 日期( �))� 一�∗一 �∗ & + 作者系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讲师。 第� 期 高鹏飞 (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 � 过天晴, 滩回水旋之后 , 历史依然又走上国家统一 , 民族融合的大道 ,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 , 也是我们观察研究分裂时期历史的出发点。 规律是不容置疑的 , 统一时期如此 分裂 时期也不例外。 不适当地夸大分裂时期的种种黑暗现象 看不到其中的积极因素, 并不利于 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全貌 , 更不利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那么, 应该怎样正确认识 分裂时期历史呢, 首先 , 要正确认识分裂的原因。 从公元前 ∗� 世纪到 �− �∃ 年 , 总计约四千年的文明史中, 分裂时期约 )./ 年 其中战国 !前 �0. 年起至前 ∗∗ � 年 ∀ 共 ∗ . � 年 , 三国 !∗∗∃ 年至 ∗−∃ 年∀ 共 /∃ 年 南北朝 !1 �0 年起 至 .− ) 年∀ ∗0 ∗ 年 , 五代 、 辽 、 宋 、 金时期 !)∃0 年起至 �∗0) 年∀ 10∃ 年& 如果除去其中的 局部统一时间, 那么真正处在割据混战状态的时间更短 , 总计不到六百年& 其中战国约 ∗. � 年 五胡十六国 !1 �/ 一一一礴1) 年 ∀ �∗1 年, 北魏分裂至隋统一 !.1� 一巧−) 们 约 .. 年 五 代十国 !)∃0 一2) / ∃ 年∀ 约 .∃ 年, 只占全部历史的七分之一 , 此外 , 我们还注意到 , 即使是 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 , 也仍有局部的统一和相对的安定 。 如五胡十六国时的东晋、 南朝 ∋ 五 代十国时的五代 , 辽宋金时期的南、 北宋等 , 可见 , 分裂尽管是历史上重复出现过的现象 但无论从时间还是从事实上讲都不是历史的主流, 更没有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不过 分 裂混战的时间 , 毕竟长达 .0 ∃ 多年 占整个封建社会的四分之一还强 , 因此 弄清分裂这一 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 正确这种现象就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史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 题 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现象 是资本主义统一市场形成以前 ,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落 后性在政治上的反晚 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各地区 , 各民族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在国家民族 关系上的表现 &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 中国古代史上始终充满着由分裂割据到统一 又 由统一到分裂割据的历史变化。 每当统治阶级严重腐败 , 内部发生公开激烈的斗争时 , 分裂 割据就会成为历史的事实。 而 民族战争则是加剧或导致分裂形成的重要条件 , !大凡分裂割 据都有少数民族参加 ∀ 可见 , 造成历史上分裂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两介 一是统治阶级内部争 权夺利的斗争激烈化和总爆发, 二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南下逐鹿中原。 两者之中, 前者 !内因∀ 是主要的, 因为北方各族游牧文化对汉族农业文化的挑战乃至兵戎相见之事, 历代皆有∋ 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并存也比比皆是, 但并非都造成了分裂与混战, 只 有当中央王朝统治腐朽黑暗 , 内部斗争激烈时 , 北方草原民族的南下方成为加速矛盾总爆 墓 推动内乱走向分裂的重要外因, 所以, 我们可以说, 分裂割据实质上是统一时期统治阶 级内部各集团之间政治斗争的继续 , 是这场斗争激化的直接结果。 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任 何时候都存在 , 所以分裂割据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如汉晋初期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但以 王朝的中后期尤为多见 。 因为这个时候王朝统治已经十分腐败 , 危机四伏 !如西汉末年王莽 之乱 , 东汉末军阀混战 , 唐末的藩镇割据等∀。 可见 , 分裂混战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到一定 时期之后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是王朝统治腐朽黑暗的表现。 据此 我们可以断高 封建王 朝的黑暗腐败 , 以及由此引起内争和分裂 , 才是导致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历史事实也一再 证明 , 分裂往往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开始 , 如( 东汉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和田庄恶性发展 , 导 致东汉后期的军阀割据混战, 最后导致三国南北朝的大分裂 , 而少数民族的参与只是其中的 一个因素。 又如 , 五代十国的大分裂 , 就是唐代藩镇割据, 外戚与宦官专权等统治阶级集团 � ∗ 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年第 � � 卷 内部矛盾斗争造成的。 而且建立五代十国的都是藩镇的节度使。 与∋兰国时期的分裂相同的是 这个时期少数民族的南下也加剧了这一混乱形势。 这就再次说明, 搞分裂割据 , 责任在统治 、 集团, 少数民族的参予和农民起义如黄巾军起义 , 黄巢起义等只是提供地方割据势力乘乱而 起的契机 , 那种把分裂的责任归咎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 是违背历 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 其次 , 要正确认识分裂时期历史的本质。 分裂只是一个相对于统一的概念 , 不能作绝对理解 , 事实上我们讲统一与分裂仅仅是在 古代史上从中原这个特定空间范围和中央政权这个特定政治实体的角度来讲的 , 离开了上述 几个前提 , 就无所谓统一与分裂 , 因为事实上 , 就连最强大的统一的中央王朝 , 如秦汉隋唐 元明清等代, 始终都有个别 , 或极少数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 在接受中央政权统治的前 提下 , 实行着 自己的割据统治。 有的甚至还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 , 如秦时的匈奴王朝 , 晋代 的柔然政权 , 唐代的突厥政机 元代的四个汗国 , 明代的蒙古等。 所以, 分裂并非孤立的历 史存在 , 它永远和统一相对立而共存于中国古代史之中∋ 分裂也不是绝对的, 在分裂中有统 一 , 统一中也包涵着分裂因素。 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激烈的战争冲突固然是民族矛盾尖 锐化的表现 , 但往往也是古代各族人民之间进行交往的特殊形式。 !而这种交往的存在 , 正 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证明∀ 所以 , 不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 , 不 从民族大融合这个大前提出发 , 孤立地讲分裂割据 , 很容易产生片面 3比 把分裂时期历史夸 大到违反真实的程度。 无庸讳言 , 分裂确实延缓了社会发展 , 造成了灾难与痛苦 , 但是 , 分裂首先表现为统治 集团内部矛盾总爆发。 这本身就是对旧王朝的一种否定, 它说明旧统治者已经无法照旧统治 下去了, 人民也不愿再照生活下去 , 但是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 , 于是各种政治势力便利用这 种形势趁机崛起 裂土称王, 导致分裂出现 , 从这个角度看分裂 , 我们看到的只是历史在为 新的发展 , 新的进步提供机会 创造条件 在为社会各阶级的杰出人物提供竞争和选择的多 种渠道。 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分裂 , 不过说明历史走到了十字路口 , 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多种选 择 , 如此而已。 至于伴随着分裂而来的动乱与破坏 , 对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来说 , 当然是 消极的 , 是灾难痛苦 但是没有破坏和动荡, 便不能否定旧王朝 , 腐朽的统治力量便无法清 除 , 旧的统治秩序也无法打桃 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和力量对此也就不会发生有利于新发展 , 新进步的变化。 新的力量也就无法产生和形志 发展和进步也就失去了可能。 所以 , 从局部 看 , 动乱和分裂是痛苦的 , 但从长远春 付出这种代价换来新的进步是必要的 , 值得的。 何 况分裂和战乱破坏的, 不仅仅是人民生产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破坏了腐朽势力 , 破坏了象东 汉末, 唐末的腐朽政治 。 因为分裂者们在屠杀人民的同时, 也在相互攻伐中消灭着自己 , 给 新的政治力量的崛起提供了绝好机会 , 这是历史的辨证法 , 革命的代数学 , 是不依任何人的 主观愿望为转移的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分裂就是打破停滞 , 打破僵局 , 就是走向新阶段之前 的准备活动 , 这就是分裂时期历史的本质 , 用这样的观点看分裂时期 , 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 , 才符合历史的真实。 仅从表面看 , 分裂时期里政权频繁更选 , 民族争斗激烈 , 看上去 确实黑暗极了 。 可是在这些表象下面 , 历史从来没有停止地前进的步代, 有的时候 , 有些方 面 , 甚至进步还很巨大。 例如( 三国的形成 , 基本上结束了东汉末年三十多年的割据混战状 态 , 这就是分裂时期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 是三国建立者对政治的一种建树。 所以评论三 第 � 期 高鹏飞(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国的历史作用 , 就不仅是分裂 , 而是局部统一 , 并且这种统一有利经济发展。 表现在这时期 吴国开发了江南 , 蜀建设了四川 , 其成就都超过了两汉, 揭开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曹魏 的屯田则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 这也是对历史的贡献。 就连被称为最混乱黑暗的十六 国时期 , 历史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 政治上北方就出现过两次统一 !后赵石勒的小统一 , 前 秦符坚的大统一∀ , 虽然这些发展只是局部的、 断续的, 但进步就是进步 , 理当得到应有的 肯定。 又如 ( 这时期在完善封建生产关系方面也作出过贡献 众所周知 , 秦汉时奴隶制的残余 还很严重 , 表现在汉代政府就还公开承认私人占有奴隶的特机 但却不允许地主占有佃客, 佃客只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到南北朝时, 奴隶已转化为佃客 , 并4 客皆注家籍”即允许 地主以佃客数占田 , 这就从法律上承认了地主占有佃客的合法性。 这是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 完善和巩固的证明, 此外 , 腐朽的士族在这时已开始衰落。 这些都是南朝历史上不容忽视的 进步现象。 再如∋ 这时期科技文化的进步也是十分引人注 目的 , 传统的科学文化不但得到保存 而 且还融合各地区各民族的特长 , 取得了长足发展 , 这些情况在 《隋书 · 经籍志》中都得到了 充分的反映。 灌钢术 、 翻车 、 麻沸散的发明 , 圆周率的计算 , 《齐民要术》、 《水经注》的问世 就是 科技发明和农业手工业提高的具体例证 还有王羲之的书法 , 顾恺之的绘画 、 云岗石窟的雕 刻 , 以及民族风格迥然 情调各异的文学作品 , 光辉的无神论思想等 , 这些成就, 都是文化 发展进步的标志 & 所有这些 , & 显然都不是分裂、 倒退 、 黑暗、 屠杀等几个词所能包含得了 的, ‘看不到这些成就 就很难解释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 宋代经济的继续发恳 这 不仅有悖史实 也违常理。 其实 , 分裂是历史为封建社会施行的一次大手术, 是社会发展链 条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 它否定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存在 , 打破了腐朽力量对政治的垄 断 一扫万马齐暗的黑暗政局 , 给历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 最后终于把隋唐两个大统一大 繁荣的封建王朝和繁荣的两宋经济推上了历史舞台。 这正是分裂时期两次民族融合的硕果, 而它的花却是开在分裂时期的 。 这样看来, 分裂不仅仅是破坏与战乱 , 停滞与倒退的代名词, 而是历史内容的丰富多样 性和历史过程的曲折复杂性的一次公开大展出, 历史的黑暗和光明 , 进步与倒退 , 破坏与建 设 分裂与统一 , 动乱与安定 , 民族争斗与融合, 通通都毫不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熊 两相 比较 , 和平、 进步 、 发展 、 融合的意义 , 超过了战争 、 破坏和屠杀 , 何况 , 分裂并没有打破 历史的总进程 , 统一和进步仍然是历史的主流 , 看不到这一点 , 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就 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再次 , 要正确认识分裂时期的历史作用 。 前面已经说过 , 分裂时期 , 既是战乱频仍, 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 , 同时又是各民族间往 来密切, 交往频繁的时期 , 正确解释这种互相矛盾的历史现象 正是弄清分裂时期作用的关 键。 ’在中国历史上, 民族间的相互侵犯屡见不鲜 , 这是阶级社会里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此而 引起的一切侵犯性战争都是统治者在其私欲 !统治更多的地区、 掠夺更多的财富、 土地和人 畜∀ 的驱使下发动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 他们不惜以极其残酷的屠杀和掳掠为手段 , 从而 �� 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 年第 � � 卷 也就把劳动人民推向了灾难和痛苦的深渊。 没有哪一个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不是这样 。 但 是 , 战争的结局和统治者希望的就不一定是一回事了。 例如 ( 两晋时期的分裂战争导致了 “五胡”的大量内迁 , 以致“关中之人百余万 口 , 率其少多 , 戎狄居半 ” 〔刀 此后经过几百年内 迁 , 各族基本上都与汉族融合 。 又如辽宋金元时期的民族斗争 , 首先是推动了契丹 , 女真、 蒙古等民族由四分五裂走向统一 , 接着又把四分五裂的北方加以统一 , 建立 了辽 、 金 、 蒙古 等局部统一的政权 。 在分裂时期的许多战争中, 各族统治者使用的手段不能说不野蛮残忍 , 甚至带有落后的民族报复性 , 给社会生产造成的破坏 , 给各族人民带来的损失, 对后来历史 的影响, 都不能不说是十分巨大的,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 列宁早就指出过( “ 历史上常常有 这样的战争, 它们虽然象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种种惨祸 、 暴行 , 灾难和痛苦 , 但 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 。 也就是说 他们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 有助于破坏特别有害的和反动 的 !如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 破坏欧洲最野蛮的专制 !土耳其的和俄国的∀。 ” 〔1〕我国历 史上发生的无数民族战争, 有许多次都起到了列宁所说的破坏反动制度, 有利于人类发展的 进步作用 , 这也是无可否认的。 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战争把各少数民族和中原较为先进的民 族密切联系起来, 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开发 , 使各民族之间得以进行多渠道的政治 、 经 济、 科学、 技术 、 文化以及生产经验 、 生产技术的交流 , 从而促进了本地区 , 本民族社会经 济的发展进步。 !例如 , 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和定居生活 , 吸收了先进的汉文 化, 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而中原民族则学会了畜牧生产 , 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 丰富了自己的经济文化生活∀ 这样一来,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不断缩 ,3、 为民族融合奠 定了牢固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 其次 这种进步作用还表现在它加速了中原黑暗统治政权的瓦 & 解或覆亡 , 加速了腐朽政治集团的死亡进程。 !如南北朝时期士族的衰落, 辽宋金时期两宋 集团的灭亡等∀。 此外 , 少数民族人主中原 , 取代中原封建王朝的统治 , 也无异于给当时动 荡的社会带来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 , 这对大病中的封建制度简直是一支强心剂 , 使之得以恢 复了一些活力 。 而且 中原王朝的灭亡 , 也会使原来农民对地主 , 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 系有所松协 有利于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所有这些都说明, 历史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的复合体 事件本身的复杂性 、 多样性和发 展进程中的多变性、 曲折性决定了历史可能会出现多种结果 , 产生多方面的作用。 这正是历 史具有多重性格的具体表现。 因此 在分裂时期的历史里 , 民族战争与民族融在 , 破坏 与建设同在 分裂与统一同在 停滞倒退与进步同在的现象便不难找到答案, 分裂和战争有 时在客观上也可能会起到某种积极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 分裂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注意 , 即不断出现各种形式的民族迁移浪潮 , 有的规模 还很大。 造成迁移的原因十分复杂多样 , 本文不拟涉及 , 但迁移的后果却与本文有关 其一 是古老的中原文明, 随着被大量掳掠到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 , 或因为避乱而外逃长城以 北的汉人而撒向四周∋ 其二是形成民族大杂居的局面 。 这也是各族统治者发动战争所意想不 到的。 众所周知 ( 战国时随着秦的势力深人甘肃、 四川 , 造成了与氏羌和巴人, 苗人杂居∋ 楚国势力进人云南, 与苗蛮杂居∋ 燕国势力深人辽河流域 与东胡杂居 ∋ 辽宋金元时期, 契 丹 、 女真 、 蒙古人的南下 , 把塞外各族大量撒向中原大地 , 以后便与当地人民融合。 “蒙古、 色目之人多改为汉姓, 与华人无异。 ” 〔�∀ 中原文化的扩散和民族交错杂居的重要意义在于( 提供了各族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地域基础 , 打破了民族之间的地域和心理界限 消饵着 第 � 期 高鹏飞(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各族人民在语言文化等观念形态上的差距, 创造了民族间直接交往、 相互婚娶的客观条作 在上述环境条件下 , 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日趋频繁, 友谊 日益积累 , 关系日渐改善 , 很 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关系 , 这种关系象纽带一样把各族人民与中原地区紧 紧地连为一体 使民族大融合的条件更加成熟起来 , 这就是分裂时期为什么往往是民族融合 时期的根本原因。 而大融合反过来又加强着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之间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 , 以及血缘等方面的血肉联系∋ 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社会的繁荣进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分裂时期各地方性割据政权对开发边疆 , 保卫边疆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应该肯定的, 契丹 人不仅开发了东北 , 还打破了长城这条人为的界限 , 把广大的东北地区人民与华北联成一 体 而女真人建立的金 , 不仅开发了黑龙江流域 还随着它的统治势力深人江淮, 又进一步 把东北、 华北 、 与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联成一体 从而也就扩大和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 , 强化了统一与融合的历史趋势。 上述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有统一有分裂 , 又统一又分裂的历史 , 也是一部民族 之间有斗争有融合、 又斗争又融合的历史∋ 而且统一总是由局部地区的统一发展到全国的统 一 ∋ 由若干个民族的统一发展到十几个 , 几十个民族的统一 , 即总是朝着愈来愈大的地域和 越来越多的民族的统一的方向发展 , 最后形成大一统的 。 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裂割 据在这个过程中起的是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 或者说充当了历史发展进化的不自觉工具 因为 它在破坏了旧的统一的同时 , 又创造着民族融合的条件∋ 为新的更大的更深刻、 更丰富的统 一和发发展进步修砌着坚实基础 & 分裂割据对于统一来说 作用和影响当然是消极的, 但从 历史的总进程春 它毕竟是暂时的、 次要的 , 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 , 而大融合所产生 的影响, 却是长期的、 全局的、 不可泯灭的。 破坏和停滞只是为新的发展进步付出的代价。 这一点恩格斯已指出过 , 他说。 “ 没有哪一次更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的” & 〔, 尽管这种代价巨大而且痛苦 , 但却是新生命降临前的阵痛 , 付出这种代价而得到国 家统一、 民族融合 、 社会进步作为补偿还是值得的。 陈寅格先生就是持这种观点 , 他认为塞 外民族的精血一旦注人中原文化的躯体 就能扩大恢张 , 创造出一个空前的世局来 , 分裂时 期历史之所以如此丰富紧张 , 良秀纷呈而又生机勃勃 , 其原因就在这里 。 假如我们不是按照 上述观点去认识分裂时期的历史 , 承认它在客观上对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 , 我们就无法 解释为什么历史上两次民族大融合都出现在分裂时期∋ 南朝和南宋两个分裂时期, 江南经济 为什么会得到长足发展 & 以上关于分裂时期历史的成因、 实质和作用的分析告诉我们( 第一 , 分裂只是在旧的统 治力量解体而新的统治力量尚未形成 , 历史处于转换阶段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它 有发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 没有分裂时期的生存竞争 、 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 , 就不能 扫清进步的绊脚石 , 便没有秦汉隋唐元明清的大一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分裂时期历史是很 值得研究的∋ 第二 , 分裂是相对的 , 大分裂中有小统一 , 以及由此而来的局部的经济发展和 稳定 , 大一统中也存在着小割据和不安定因素 , 所以分裂割据混战都是封建社会无法避免的 历史现象 第三 , 分裂时期的历史具有二重性 , 一方面是政局动荡 , 经济严重破坏 , 社会发 展停滞 所以我们要反对分裂动乱 另一方面分裂就意味着打破平衡 , 为新的发展进步创造 条件, 所以分裂时期绝不是什么都一团漆黑 第四 , 分裂是历史在不得己的情况下进行的一 次自洁自净行动 , 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曲抓 在封建社会里没有分裂时期提供的机遇 , 新因 �/ 昆明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 年第�� 卷 素、 新力量将很难生长。 所以, 它在我国古代历史总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第五, 分 裂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于全国中央集权来说, , 是对抗 、 是消极的因素∋ 但是这 些地方民族政权都建立在周边地区 , 它们的存在不营是中央政权对全国行使统治权的一种补 充形式。 而且 , 这些地方民族政权往往往又是各民族与中原进行交往 !经济的 、 文化的 、 政 治的、 和平的、 战争的交往 ∀ 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要是没有这些政权白冬存在 , 分裂时期历史 的色彩就会相形淡薄 , 民族融合的过程也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了 。 所以 ,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些地方民族政权也是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的。 最后 , 要正确认识分裂时期的几种历史现象。 分裂时期有几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 , 那就是凡南北割据者都划江而治 , 凡称王称帝者 无不对中原志在必得 , 凡得中原者无不以中国的正统自居, 无不以沿用中原典章制度吸收中 原文化为荣 , 而指斥他人为夷狄 , ‘ 它种学说为异端 。 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所谓的“ 三中心现 象” !中原中心 、 汉王朝中心 、 汉文化中心∀ 而凡统一呢, 无一不是由北方政权 自北而南 , 以武力来完成 , 南方为统一而进行的北伐都归于失败 , 古往今来几乎都成了一条定则 !仅有 朱元璋北伐成功是唯一的特例∀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 化根源的。 拿划江而治的现象来说 , 被称为“天堑” 的长江天然地把中国大地划分为南北二部 , 给政 治分裂提供了一条 自然的“ 鸿沟” , 以此为界 , 北方平原辽阔 , 地理上连成一体, 很容易形成 紧密的政治联系 , 加上由于地形因素造成候气候 、 物产、 民俗民情等方面南北各异 , 导至了 南北之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活动内容等方面的不同, 上述诸方面的差异经过历史 的长期积淀 终于形成了南北两方面历史、 政治、 经济 、 文化等方面的差距 , 使北方确立起 自己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 对南方拥有着明显的优势 , 从而由北方统一南方 乃 是十分自然的。 再从历史的角度春 北方文明起源 比南方要早 , 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就 高于南方 。 物质基础雄厚。 后来虽然经济重心南移 , 但政治 、 文化中心一直仍在北方 , 所 以 , 北方人才济济 南方则相形见细。 与之相反 , 南方被山脉河流自然分割 , 形成了许多狭 小 、 封闭、 分散的区域 关山阻断 彼此间交往困难 , 利割据而不利统一 。 而南方优厚的自 然条件和丰盈的产物, 却养成了统治者玩物丧志 , 目光短浅 , 不思进取 , 贪图舒适的恶习 , 所以没有雄才大略的人主, 也就不需要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因此 , 凡南渡王朝皆偏安江 左 , 不思北你 凡南方割据者皆划江自守 , 即使朝臣中有志于北伐者, 皆因无人任用而雄心 托浮云 , 壮志付东流 。 祖邀北伐时的誓言!“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有如大江” 。 见 《晋书 · 祖遨传》∀ 成了对所有北伐者的予言, 诚堪浩叹 。 至于朱元璋北代之所以成功 , 主要原因有 三 ( 其一 , 当时经济中心已经南移 , 而北方受元统治者的摧残和战乱破坏 , 失去了经济优 势∋ 其二 , 他已经统一了南方 , 拥有稳定的政治基地∋ 其三是元统治者在北方红巾军的打击 下已经土崩瓦解, 众叛亲离, 难以为继。 上述三个原因导至北方历来拥有的优势丧失 , 成就 了朱元璋北伐的成功。 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 中原中心 , 汉王朝中心 , 汉文化中心”等“三中心” 现象 有人认为 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 , 是一种封建正统观念 , 这样说似有一点道理 , 但并不完全正确。 首 先 少数民族统治者以正统 自居 , 沿用汉人典章制度, 并非任何人所强加 , 而是他们自己采 取的主动行为 , 这样做主观上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 但在客观上却是对历史规律的一种不 第 � 期 高鹏飞( 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 � 0 自觉的顺应 。 这种顺应说明了中原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影响是深远的 ,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各 族人民对先进中原文化的尊崇、 敬仰, 与认同。 这是一种向心力的表现 , 是分裂时期历史中 的一个进步因素, 同时也是汉族和汉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并对各少数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的有力证明。 没有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隋唐元明护誉的大一 统局面就不可能出现。 所以“ 三中心 ” 的观念主要应该视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超越狭隘民族 意识的一种稳定的共同心理素质的表现 , 正是这种认同感不断推动着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进程, 推动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因此“ 三中心”现象不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 , 而是中原 地区生产方式较为先进 , 汉王朝文化和统治制度较为完善进步, 因而形成汉民族是主体民 族 汉文化为主导文化这样一个客观历史事实在人们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汉族的这种主体地 位 汉文化的这种主导作用不是谁封的 , 而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是由中原生产方 式的先进性决定的。 也是各族人民所承认的。 所以是民族的精神财富。 这样说并非否定各族 人民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 相反正是为了充分肯定这种贡 献 因为汉族 、 汉文化就是吸收了众多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各少数民族吸收 中原文化之后 , 对之也有新的发展和创造 , 比如北魏创立均田制并为隋唐所沿用∋ 元的统一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统一∋ 元清两朝对开发边疆保卫边疆作出的贡献等 等。 所以“ 三中心”不等于大汉族主义 , 承5 三中心 ”现象的存在 , 就是承认中华民族各族人 民之间在政、 经、 文方面都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性。 它象一条纽带 , 把整个中华民族牢牢地维 系在一起 如果没有它 , 分裂很难走向统一, 民族融合的步子也会更为艰难 , 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也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不信 请看欧洲, 它的面积大致与我国相等, 但民族并 没有我国多, 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没有我国大 , 但是欧洲在经历了不太长的历史演变 之后却形成了三十多个国家, 而我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却始终朝着统一与融合的道 路发展 , 最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 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 “三中心”现象的价值所在。 总之 , 分裂时期 , 恰如历史在经过了春夏之后进人了冬天 & 冬天是肃煞 , 严酷的( 万木 萧疏 , 风雪袭扰 严寒肆虐。 可是没有严冬 , 哪里来冬梅凌寒傲雪的英姿, 阳春三月哪里有 冰雪消融来滋润大地, 古云 ( “松柏之质 , 经霜犹茂” ( “ 岁寒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正是冬之 严酷锻炼了万物 , 使之更加坚定成熟 , 来年春意更加盎然可人 , 自然界如此 历史又何尝不 是这样 , 每次大分裂之后出现的, 都是国家的重新大一统和民族的大融合, 这不正是“严冬 过后绽春蕾”的写照吗, 6
/
本文档为【论中国古代史上分裂时期的历史地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