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探析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探析

2011-07-03 2页 pdf 243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0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探析 ·382 · Guizhou Medical Jouma1,2006,Vol. 30,No.4 测方法不正确;(7)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不能做到每 日浓度监测并记录,调查中有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 液经戊二醛试纸测试无变色;(8)使用超过有效期限 的84消毒液,使用中的84消毒液无有效氯含量标 识;(9)使用外科泡手桶浸泡消毒喉镜,由于液面较 低仅浸及镜体1/2,不能保证消毒质量;(10)每日诊 疗结束后吸引瓶、吸引管未进行规范消毒。 2.5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 (1)内镜清洗过程 中使用非流动水;(2)多酶洗液的配制采用估...
叶天士治疗胃脘痛探析
·382 · Guizhou Medical Jouma1,2006,Vol. 30,No.4 测不正确;(7)戊二醛消毒液的浓度不能做到每 日浓度监测并记录,调查中有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 液经戊二醛试纸测试无变色;(8)使用超过有效期限 的84消毒液,使用中的84消毒液无有效氯含量标 识;(9)使用外科泡手桶浸泡消毒喉镜,由于液面较 低仅浸及镜体1/2,不能保证消毒质量;(10)每日诊 疗结束后吸引瓶、吸引管未进行消毒。 2.5 内镜清洗消毒操作不规范 (1)内镜清洗过程 中使用非流动水;(2)多酶洗液的配制采用估计的方 式加人;(3)内镜多酶清洗过程中,管腔内未注人多 酶洗液。个别医院腹腔镜、喉镜清洗未使用多酶洗 液;(4)内镜清洗后置于戊二醛消毒液中时未彻底擦 干,对消毒液造成稀释;(5)内镜从消毒液中取出时 清洗人员未更换手套;(6)纤支镜从消毒液中取出后 仅用一杯反渗水用吸引器吸人冲洗管腔,而未放人 清水中冲洗;(7)消毒后内镜操作人员手提悬用生理 盐水冲淋。 3 改进措施 3.1建立健全规章 以《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 作规范(2004)》为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 行。 3.2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的相关知识 学 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消毒技术 规范(2002)),《医院感染规范》,认识严格内镜的清 洗消毒对预防医院感染及经血传播疾病的重要性。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在进行内镜清洗消毒时,穿戴好 防护用品。 3.3添置内镜清洗消毒的基本设备 设立单独内 镜清洗消毒间,添置流动水清洗消毒四槽或五槽、超 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使用多酶洗液等。 3.4 严格灭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及管理 (1) 腹腔镜及附件必须灭菌,由于腹腔镜及附件是穿破 人体无菌组织的,必须进行灭菌,可采取浓度为20o 的碱性戊二醛浸泡10h;(2)灭菌后内镜及附件须无 菌状态保存备用。 3.5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管理 (1)规范内镜清洗消 毒的登记工作。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编 号、清洗事件、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2)内镜 清洗消毒操作流程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 规范(2004)))进行。 3.6 加强内镜消毒质量的监控 (1)医院感染科负 责对内镜的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每月对 灭菌后的腹腔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无菌必须合 格;(2)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做好记录,以 确保消毒效果。由于内镜清洗后如不能彻底擦干, 消毒液的浓度易被稀释,难以保证消毒效果。 叶天士治疗胃院痛探析 四川省合江县九支中心医院((646205)廖家智 中图分类号:R256. 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44X(2006)04-0382-02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其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指南》) 中,治疗胃院痛医案甚多,除《胃院痛》本门所辑44案外,尚 见于《脾胃》、《木乘土》等篇章中,计有67案之多。其辩证论 治,多有独创,立法处方,条理井然,实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 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现就其治疗特点探析如下。 1谨守胃院痛病机,详辩寒热虚实 叶氏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者汇也,乃冲 繁要道:为患最易”。盖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胃腑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 才能奏其纳食传导之功。水谷之海,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 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一旦气 机奎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即可形成种种胃痛。故叶氏 云:“其作痛之因甚多”,“遇饮食不适或情怀郁勃,痰因气滞, 气阻血痕”等等,均可使胃腑通降失常,气机阻滞而为痛。在 治疗胃院痛时,叶氏十分强调辩证。指出:“夫痛则不通,通 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其要点,门人邵新甫在 《胃院痛》按语中总结所云即是:(1)辩在气在血:“初病在经, 久痛人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即新病邪浅而在经在气,多 属气滞;久病邪深而在络在血,多有血癖. (2)辩虚实:“如饱 贵州医药2006年4月第30卷第4期 ·383 · 食痛甚,得食痛缓之分类,于此有宜补不宜补之分焉。⋯⋯, 而营气日虚,脉络枯涩,求助于食者,甘温填补之法所宜频进 也。若有形之滞,填塞其中,容纳早巳无权,得助而为实实, 攻之逐之等剂,又不可缓也。”即久病体弱,痛而不胀,喜温喜 按,食后痛减,脉虚气少者属虚;新病体壮,痛而院腹胀满,食 后痛增,按之痛盛,脉实者属实。<3)辩寒热:“寒温两法,从 乎喜暖喜凉,滋燥之殊,问其便涩便滑”。即痛而喜暖怕冷, 口淡便塘者属寒;痛而喜凉恶热,口渴便干者属热。(4)辩病 邪:“饮停必吞酸;食滞当暖腐,厥气乃散漫无形,痕伤则定而 有象;湿虫动扰,当频痛而吐沫;痰湿蜜塞,必善吐而脉滑;营 气两虚者,不离乎嘈辣动悸;肝阳冲克者,定然烦渴而呕逆; 阴邪之势,其来必速;郁火之患,由渐而剧也。” 2 盆视木土关系,治疗强调治肝 叶氏治胃痛,重视肝胃关系。他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 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胃土必伤”。盖肝属木。胃属土。 正常情况下,“木乃土之植,土乃木之疏,”木土互济,则肝疏 有章,胃降有节。若某种原因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必横 犯胃土,而致肝胃不和之胃痛。结合临床来看,多数胃脱痛 与肝木有关,尤其是起病之初,无不表现出肝木横逆犯胃之 证。《指南》所载胃院痛案中,也以肝病及胃者最多,计有42 案,占半数以上。其中或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或肝木失 养,木不疏土;或先有胃虚,土虚木乘,但总不离肝胃同病。 因此,在治疗上,叶氏极力主张治胃佐泄肝,制其胜也”,“治 肝可以安胃”。具体治疗时,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原则下 灵活变通。(1)肝郁犯胃者,症见郁郁不乐,胃院胀痛,牵掣 胁肋,游走窜痛,吸气,呱逆,泛酸,食后胀甚,饮食减少,大便 失调等。叶氏采用泄肝安胃法,选方以金铃子散加味,常用 药如川棣子、延胡、半夏等。并谓“川株苦寒,直泄肝阳,延胡 专理气滞血涩之痛”,“半夏降逆调中”若气阻甚,加香附、台 乌、柴胡;挟痰湿者,加竹茹、姜汁、橘红;挟食滞者,加神曲、 山植。(2)肝气横逆犯胃,病久化热者,症见胃院胀痛灼热, 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吞酸呕吐,便秘尿赤等。治以酸苦泄肝 热,苦辛安胃之法。方选安胃丸加减,药用川黄连、川株子、 白芍、乌梅、川椒以泄肝热;淡姜渣、橘红、归须以安胃土。若 肝胃之阴受损者,酌加生地、阿胶、拘祀、麦冬、白芍、川石解 以养肝血、滋胃阴。(3)胃阳虚,肝浊犯胃之“肝厥胃痛”,症 . 见胃脱痛,呕吐清水涎沫,或气从少腹上涌,舌苔白滑,脉沉 弦。则用通胃阳,泄肝浊法。所谓“通南则面阴不聚,守补恐 中焦易钝”。药用干姜或良姜、桂枝、获菩温通胃阳;吴茱英、 川棣子、半夏泄肝浊;辅以延胡行气活血止痛。(4)叶氏还重 视病人情志的调摄,如治张某案:“胃院常痛,情志不适即 发”。主张“怡情放怀,可愈此病”。 之法。叶氏认为:“治胃与治脾迥别”,“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胃腑以通 为序卜”。故对胃阴虚者,采取“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 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矣”。胃阴虚之因,或过服燥药3时 医多用消滞攻治有形,胃汁先涸,阴液劫尽者多矣”;或偏嗜 辛辣,日久增气,助阳劫阴;或兼五志之火内发,胃阴首当其 冲;或素体阴虚,年老液衰,复感时邪,化燥伤阴,“邪不消必 耗胃液”,终致阴虚气滞,胃络失养。其症见脱中灼痛,“知饥 少纳”、“唇赤、舌绛、咽干、谷味即变酸腻”,“九窍不和”等。 治宜滋养胃阴以止痛。选方以叶氏养胃汤为主,随症加减。 或以甘平、芳香之品清养悦胃,药用石解、沙参、扁豆花、粳 米、梨皮、蔗浆等;或以甘寒凉润以救阴清热,药用知母、沙 参、麦冬、生地、麻仁等;或以甘平之品益胃生津,药用人参、 沙参、莲肉等;或以酸甘济阴法,“救胃汁以制肝”。药用乌 梅、木瓜、五味子、芍药、甘草汤等。 胃阳虚在叶氏胃院痛医案中,占着不小比例,凡“劳力、 气泄阳伤、胸院痛发,得食自缓⋯⋯攻痰、破气不去病⋯⋯显 见胃伤阳败”。症见胃痛而兼见暖气,“院中不饥”或“得食自 缓”、“脉濡自汗”、“口淡无味”等。治疗本证,若遵东垣风药 升阳,则徒使气逆;甘温守补,则反致奎胀,由是而创通补之 法,所谓“通补为宜,守补为谬”,选方以大半夏汤为主,药用 人参配半夏、袂菩等。认为“胃虚益气而用人参,非半夏之 辛,袂等之淡,非通补矣”。强调配伍中以甘为主,以辛为辅, 补而不滞,为胃所喜。 3 痛而气阴亏损,治以滋养通补 胃痛而见胃阴胃气虚者,治以滋养通补,此乃叶氏首创 4 久痛入络入血,普用辛通演滞 叶氏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癖”,“初病气结在 经,久病血伤人络”。指出胃痛迁延,日久不愈,则气病及血, 可导致血癖脉络之证。证之临床,胃痛迁延日久,无论虚实 寒热,都可致癖e症见久痛脉涩,院痛拒按,午后或人夜尤 甚,或兼见寒热,呕吐不纳,大便失调,妇女经闭等。治疗上, 叶氏主张“痕血积于胃络,宜辛通癖滞法”通络止痛。用药以 辛为治,根据寒热虚实,或辛润、或辛温,或辛咸等。盖辛则 通,使血络寮滞得行,气机调畅,胃痛自止。方以失笑散加 味,常用药物如蒲黄、五灵脂、桃仁、当归等。兼气滞者,合金 铃子散加郁金、香附以行气活血通络;兼气虚者,加人参、袂 荃,莞蔚子等益气活血通络;属热者,加丹皮、赤芍等清润通 络;虚寒者,加桂枝、炮姜、炙甘草等温经通络。若久疲而病 情留伏较深,但体实者,则选虫类药如蜕螂等以搜剔血 络。久疲而体弱,“形瘦清减”者,则又当,.用缓逐其密一法”, 峻药缓图,前药作丸剂服之。 综上所述,叶天士治胃院痛,详于辩证,重视治肝,特别 是首创之养胃阴法、通补阳明法和治络法的运用,取虫蚁辈 之辛咸搜剔络邪别开生面,既对胃脱痛的辩证施治开创了新 路,又补充了东垣脾胃学说之不足,给后世树立了典范。
/
本文档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