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青年脑梗死

中青年脑梗死

2011-07-06 6页 pdf 207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青年脑梗死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疾病名:中青年脑梗死 英文名: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nd middle age 缩写: 别名:中青年脑梗塞 ICD号:I63.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中青年脑梗死在卒中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中青年卒中一般指40岁 以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的发生率远高于脑出血,二者比例和老年人 卒中无明显差异。而TIA占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例的1/3左右,构成了一个特 殊的群体,TIA发展成脑梗死的危险较小。 流行病学:...
中青年脑梗死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疾病名:中青年脑梗死 英文名: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nd middle age 缩写: 别名:中青年脑梗塞 ICD号:I63.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中青年脑梗死在卒中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中青年卒中一般指40岁 以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的发生率远高于脑出血,二者比例和老年人 卒中无明显差异。而TIA占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例的1/3左右,构成了一个特 殊的群体,TIA发展成脑梗死的危险较小。 流行病学: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 109.7/10万~21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 ~141.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为1.3∶1~1.7∶1。脑卒中发 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45岁后均呈明显增加,65岁以上人群 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者发病率是45~54岁组的5~8倍。存活者中50%~ 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张葆樽等(1990)进行的580多万人口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重症脑血 管病的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15.61/10万,患病率为256.94/10万,死亡率 为81.33/10万,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病人近150万人,年死亡数近100万 人。 年龄与脑卒中发生率呈正相关,55岁后每增加10岁,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1倍以上,50岁以上人群应作为脑卒中防治重点。40岁以下脑卒中患者的 发病率,国内尚无全面的统计学资料。 病因: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多种多样,各家报道不一,动脉病变占11%~ 17%,心源性栓塞占11%~35%,其他病因相对较少,如饮酒、吸毒、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1/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AIDS等,在发展中国家还见于其他感染疾病。 发病机制: 1.动脉病 可分成动脉硬化和非动脉硬化两大类。 (1)动脉硬化:呈年龄相关性,特别在>30岁患者中多见。7%~30%的中 青年脑梗死被认为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其危险因素与一般卒中人群相 同,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缺血性心脏病。50% 以上的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加上高脂血 症,主要是高三酰甘油血症,三酰甘油较胆固醇在这部分患者作用更大。 遗传性高脂血症也被证明起作用。 (2)非动脉硬化:35%归因于非动脉硬化,在<35岁患者中比例达到 51%。 ①壁间动脉瘤:可能是最常见的非动脉硬化性动脉病。常累及颈动脉颅 外段,颈动脉颅内段及椎动脉则很少累及。最常见的原因是外伤。有动脉 瘤患者的年龄是25~40岁。最好的诊断方法仍是血管造影,对于颈内动脉 颅外段的动脉瘤,颈动脉超声也能检出。磁共振扫描血管成像(MRA)有望 成为金标准。 ②肌肉纤维层发育不良:是动脉发育不良中最常见的,多见于白种人和 青年女性。多位于第2颈椎处椎动脉、颈动脉的远段部分。诊断依靠血管 造影。引起卒中的原因未明,常见为自发性壁间动脉瘤。肌肉纤维层发育 不良常与动脉硬化合并存在。 ③颈动脉扭曲、扩张、发育不良:颈动脉扭曲可能是先天性的,本身很 少引起症状或阻塞性疾病,但在持久性头位转动时可能引起TIA或卒中。 动脉异常扩张可导致脑梗死,也可能引起脑神经压迫或脑积水。先天性发 育不良罕见,可引起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动脉瘤、Willis环异常,诊断困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2/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难。 ④Sneddon综合征:是以卒中和网状青斑共存为特征的非炎性进行性血 管病,主要以脑和皮肤的中等动脉病变为基础。颈动脉系统梗死是常见症 状,男女比例为2∶1。与Binswanger病具有共同广泛的白质病变和皮质下 多发性腔梗。 ⑤可逆性血管收缩:定义为多发的、可逆的、节段性的血管狭窄。一类 为特发性的,一类为缩血管药物性的,特发性多见于女性,多数患者临床 表现类似偏头痛症状及蛛网膜下隙出血(SAH),也有癫痫发作。症状多短 暂,7天~6个月,因再灌注可引起脑出血。诊断依靠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超 声检查(TCD)。 ⑥高胱氨酸尿症:导致中等大小动脉变性、硬化,这类患者在20岁以前 就有这种变化,并可导致血栓形成。 ⑦Moyamoya病:1957年首先由日本人报道,亚洲人发病率高,尤其日 本。儿童多见,在6岁时达高峰。临床表现多样化:反复发作TIA(尤其在 卒中前)、梗死较出血多、有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病因不明。诊断 依靠血管造影及MRA,MRI能发现小的梗死灶。 ⑧遗传性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CADASIL):1992年由Mas等提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定位于19号染色体的D19s221于D19s222位点间。主要 累及中小动脉,导致动脉硬化,以反复发作的皮质下梗死为特点,多为腔 隙性梗死,可发展为皮质下痴呆或假性延髓性麻痹。部分患者有偏头痛发 作,多呈家族性。 ⑨动脉炎:各种性质的动脉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均可产生中青年局灶 性脑缺血,诸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 炎、风湿性动脉炎以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非特异性脑动脉炎。 2.心源性栓塞 对于中青年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必须首先被排除,因为其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3/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发病率、复发率高,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合适治疗以预防复发。文献报道 中青年脑梗死的10%~40%是由于心源性栓塞引起。在发展中国家,风湿 性心脏病常见。在欧洲及北美,瓣膜病、卵圆孔未闭、心律失常等被认为 是心源性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或发病机制。瓣膜病中最多为二尖瓣病变,主 动脉瓣少见,如有也伴有其他瓣膜病变。在中青年患者中,心律失常总是 非独立存在,而且总和二尖瓣病变协同。卵圆孔未闭在脑梗死患者中估计 发生率为35%~45%,栓子的发生部位未明,临床检出率很低,一项研究 表明只有1/6。卒中早期即应作心超排除心脏异常,但心脏病理改变必须 被谨慎评估。第1步,经胸心超,可以发现左室功能异常、二尖瓣病变、 左室血栓、卵圆孔未闭。第2步,经食管心超,可以发现左房、附壁血 栓、夹层动脉瘤,检查主动脉弓更优越。其他如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 不是很有用,因为心律失常总是非独立存在。 3.血液异常 (1)凝血异常:2%~7%患者血液处高凝状态,对于有反复卒中发作史, 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不明原因的血栓形成更应考虑。中青年脑卒中患 者必须检查是否有C蛋白、S蛋白、抗凝血因子Ⅲ、对活化的C蛋白(伴或 不伴Leyden V因子缺乏)相抵抗等方面的异常。最常见的是C蛋白缺乏。 (2)抗磷脂综合征(APS):最近认为可能是中青年脑卒中的一个病因。抗 磷脂抗体(aPLs)的阳性率在<50岁脑梗死患者为41%,>50岁脑梗死患者 为27%。抗磷脂抗体可能与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有关,特别在SLE患者。 aPLs引起脑梗死的机制有:①内皮细胞受损。aPLs与血管内皮细胞膜磷脂 结合而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一方面降低C蛋白和S蛋白的作用,激活凝 血机制、诱发血栓形成,另一方面使PG1生成减少,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小 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②血小板损害。aPLs与血小板膜磷脂结合,激活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4/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血小板,使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增加,从而激活凝血机制诱发血栓形 成。 4.偏头痛性卒中 少见。只有明确的偏头痛患者在典型的偏头痛发作过程 中发生的脑梗死才能诊断,且必须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文献 报道5%~25%的脑梗死为偏头痛性脑梗死,女性多见,梗死部位多为大脑 后动脉供血区,其次是颈内动脉系统,有视觉先兆或发作过程中有视觉症 状的偏头痛患者有发生后循环系统卒中的可能。梗死多发生在固定性偏侧 头痛的一侧。偏头痛性脑梗死预后良好,卒中发生后头痛可明显减轻甚至 消失。 偏头痛性脑梗死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聚 集性增高;②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局部耗氧量增加。 临床表现:表现为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或偏头痛性卒中。 1.起病急缓不一,脑栓塞进展最快,脑血栓形成常呈进展型,偏头痛性 卒中伴有典型的偏头痛发作。 2.动脉炎患者病灶可多发,有血液病者可伴发静脉血栓形成。 3.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三偏征”、皮质性失语、偏头痛、心脏杂音 或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因病因不同,可同时存在动脉病变、心源性疾病以及其他疾病 (如AIDS、糖尿病、感染)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 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 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 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5/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 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3.凝血因子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CT、MRI、ECG、心脏超声、颅外及经颅超声。无 其他卒中危险因素而有栓塞史者,需进一步作血管造影检查。如有皮肤异 常或怀疑罕见动脉病者,可做皮肤活检。 诊断:中青年人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病或感染病史等, 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其他脑局 灶性症状,一般无明显的意识障碍,应考虑脑梗死的可能,需及时做脑 CT扫描或脑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中青年脑梗死主要应与脑部感染性疾病、肿瘤、高血压脑病、 脑部变性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等鉴别。 治疗: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大部分患者考虑为脑血栓形成,可以按脑血 栓形成的治疗原则处理,予溶栓、抗凝或降纤,扩容、神经保护剂等。对 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要考虑长期抗凝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 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潜在病因。病死率较一般卒中人群低,在急性期 为1.5%~7.3%,致残率也低,2/3以上痊愈,年复发率估计低于1%。但多数 患者存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障碍,影响其生活质量,抑郁较常见。 预防:主要应针对病因预防。 file:///C|/html/神经内科/中青年脑梗死.html(第 6/6 页)[2008-4-27 17:05:12]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中青年脑梗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