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2011-07-07 4页 pdf 17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 疾病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英文名:dopa-reactive dystonia 缩写:DRD 别名:Segawa病 ICD号:G24.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e-reactive dystonia ,DRD),又称Segawa 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 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症状的昼间波动性,以及小剂量多巴制 剂对其有快速、明显的疗效。1976年Seg...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 疾病名: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英文名:dopa-reactive dystonia 缩写:DRD 别名:Segawa病 ICD号:G24.8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e-reactive dystonia ,DRD),又称Segawa 病,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的 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症状的昼间波动性,以及小剂量多巴制 剂对其有快速、明显的疗效。1976年Segawa等首次描述该病,国外已有不 少报道,近几年已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流行病学:1988年美国明尼苏达地区调查显示,广泛性肌张力障碍和局限 性(身体某部位)肌张力障碍年发病率分别为0.2/10万和2.4/10万,患病率分 别为3.4/10万和30/10万。东欧地区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为明尼苏达的2倍。 我国尚无肌张力障碍流行病学。 病因:该病半数呈散发性,半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认为,GTP环 化水解酶的同工酶GCHⅠ缺乏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是DRD的主要病因 (Nagatsu 1998)。 发病机制:国外学者发现,60%~70%的DRD患者出现GCHⅠ编码区的基 因突变,位置在14q32.1。由于GCHⅠ是合成四氢生物喋呤的重要限速 酶,而后者是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需辅助因子,因此,黑质纹状体系统 多巴能神经元GCHⅠ的缺乏,必然导致酪氨酸羟化酶合成减少,最终致 多巴胺水平降低。 有学者DRD患者脑脊液中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新喋呤含量,发现 两者水平均低于正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发现纹状体18F-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第 1/4 页)[2008-4-27 17:06: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 dopa摄取量正常,提示该病多巴脱羧酶及多巴胺受体是正常的,故持续给 予少量外源性多巴制剂,可弥补多巴胺不足,缓解症状。 临床现: 1.DRD发病年龄多在1~12岁,占儿童肌张力障碍的10%,少数患者可晚 至50~60岁(陈嵘等,1999)。发病率女>男,男∶女=1∶4。 2.儿童起病者,多以一侧下肢肌张力异常为首发症状,患儿出现怪异步 态、下肢僵硬、步态不稳、马蹄内翻足等。有时仅表现学走路较迟,易摔 倒,随病情发展,肌张力异常影响到其他肢体,甚至头颈部及身体中轴, 出现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患儿可有肢体震颤、肌强直及自动Babinske 征阳性,语言及智能一般不受累。 3.成人起病者,以肢体不自主震颤、僵硬感等类似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多 见。患者行动迟缓,易疲劳,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 性。75%患者症状有昼夜波动性,晨起或休息后明显减轻甚而消失,下午 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4.多数病程呈进展性,未经治疗者,最终生活不能自理。 并发症:肌张力的变化常不引人注意,而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 动作更为引人注意。 实验室检查: 1.血尿便常规 一般均正常。 2.脑脊液检查 可正常,也有报道脑脊液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含量降低。 3.肝功能检查正常,有鉴别诊断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脑电图、诱发电位、颅脑CT、MRI及PET检查等,均正 常。 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对小剂量多巴制剂的反应性。儿童或成人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第 2/4 页)[2008-4-27 17:06: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 起病,以原因不明的肢体肌张力异常、震颤、步态怪异等为首发症状,晨 轻暮重为主要临床特点,尤其有家族遗传史者,应高度怀疑本病。 可疑患者给予口服小剂量多巴制剂,多数在1~3天症状缓解,若无效, 可适当增加剂量,国外报道(Torbjoerna,1991),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剂量 增至25/100(含左旋多巴100mg及卡比多巴25mg),3次/d,仍无效,即可排 除DRD的诊断。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脑性瘫痪、少年型帕金森病、扭转痉挛、肝豆状核变 性、痉挛性截瘫等鉴别。 1.脑性瘫痪 常以肌张力异常增高及痉挛为主要特征,但常伴智力低下、 惊厥及情绪障碍,症状无波动性,对多巴制剂无反应。 2.少年型帕金森病 极少发生在8岁以下儿童,PET检查示18F-dopa摄取量 下降,长期应用多巴制剂需逐渐增加剂量,且易出现异动、剂末恶化等副 作用。 3.肝豆状核变性 常伴肝脏损害及智力、精神异常,角膜可见K-F环。 4.极少数患者初始症状、体征酷似痉挛性截瘫,小剂量多巴的戏剧性反 应性可能是最重要的鉴别要点。 治疗:小剂量多巴制剂对本病有戏剧性治疗效果。约半数患者服药当天即 见效,起效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因此,一旦怀疑此病,立即给药,作为 诊断性治疗。 国外推荐剂量为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0.125~0.25g/d,分2~3次服 用。国内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用量一般为62.5~187.5mg/d。有报道持 续用药15年,未出现任何副作用(Harwood, 1994),但若停药,症状即重 新出现。 预后:本病的根本病因,在于GCHⅠ基因突变所致多巴胺合成减少。因 此,需长期用药补充其不足,治疗中无需增大剂量,亦不会出现开关现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第 3/4 页)[2008-4-27 17:06: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 象、药效减低等副作用(Nygaard,1988)。 预防:有遗传背景者,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包括避免近亲结婚, 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 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 重要意义。 file:///C|/html/神经内科/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html(第 4/4 页)[2008-4-27 17:06: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