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结节性硬化症

结节性硬化症

2011-07-07 5页 pdf 200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结节性硬化症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疾病名:结节性硬化症 英文名:tuberous sclerosis 缩写:TS 别名:Bourneville病;结节性脑硬化 ICD号:Q85.1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 本病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是源于外胚层的器 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 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临床以面部...
结节性硬化症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疾病名:结节性硬化症 英文名:tuberous sclerosis 缩写:TS 别名:Bourneville病;结节性脑硬化 ICD号:Q85.1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 本病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是源于外胚层的器 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 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临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及智 能减退为特征。 流行病学:据文献报告,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患病率为 5/10万,男女之比约2∶1~3∶1。在全世界皆有发生,无性别和种族的差 异。大约30%有家族史,70%为散发病例。 病因:结节性硬化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常见散发病例。基因定 位于9q34或16p13.3,为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TSC1和TSC2;基因产 物分别为Hamartin(错构素)和tuberin(马铃薯球蛋白),均调节细胞生长。 发病机制:TSC1和TSC2各引起一半的结节性硬化症,但二者的遗传表现 型则完全相同。TSC1基因定位于9q34.3,包含23个外显子,其中第1和第2 外显予为非编码区,第3至第23外显子为编码区,从第222个核苷酸起开始 转录,其基因产物为错构素TSC2基因定位于16P13.3,有41个外显子,其 基因产物为结节素。目前研究所知,TSC1和TSC2属抑癌基因,其突变包 括碱基缺失、插入、错义复制或形成重复突变,但至今尚未找到基因突变 的热点区,且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亦不明确。 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广泛发生于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和室管膜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第 1/5 页)[2008-4-27 17:10: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下,常伴钙质沉积,可出现异位症及血管增生等。 脑部的病理变化为大脑皮质有很多硬实的结节,白质内有异位细胞团, 脑室壁内亦有小结节。皮质结节的数目为1~40个不等,以额叶为最多, 但也可发生于丘脑、基底节、小脑、脑干和脊髓。结节大小不一,有的直 径可超过3cm,而表现为巨脑回畸形。 组织学检查结节由非常致密的细胶元纤维组成,内含形态异常的胶质细 胞以及正常或不典型的神经元。结节内可有钙盐沉积或发生囊性变。正常 的皮质结构常发生紊乱。脑室室管膜下的小结节突入室内,呈闪亮白色, 质地坚硬,形成所谓的“烛泪”征。有时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引起脑 积水。白质内的异位细胞核团也是由于胶质细胞和变形的神经节细胞所组 成,神经纤维较少,主要分布在脑室壁和大脑皮质之间。 脑部病损一般无恶性变的可能。皮肤的皮脂腺瘤是由过度增生的皮脂 腺,结缔组织和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 本病常可伴有视网膜胶质瘤,心脏和肾脏肿瘤或畸形。尚发现有甲状 腺、胸腺、乳腺、胃、肠、肝、脾、胰腺、肾上腺、卵巢、膀胱和子宫等 器官的肿瘤。 临床表现:因本病常侵犯多个脏器及组织、并且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 受累,故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但以癫痫发作、面部皮 脂腺瘤和智力障碍为最常见。有的病人可仅有三症之一,亦有完全无症状 而于病理检查时发现者。 1.皮肤症状 皮肤损害最常见,常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约90%的病人有皮 脂腺瘤,通常在2~5岁时发现,分布于双颊及下颌部、前额、眼睑、鼻部 均可见,对称散发,为淡红色或红褐色坚硬蜡状丘疹,按之可褪色,大小 可由针尖至蚕豆大。皮脂腺瘤偶尔在出生时即已存在,至青春期因生长迅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第 2/5 页)[2008-4-27 17:10: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速而更为显著。85%患者可见色素脱失斑,为叶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白 斑,躯干及上下肢均可出现,在紫外线下看得更为明显。20%的患者可见 有绿色颗粒状皮斑,多见于腰及下背部的皮肤,局部增厚而粗糙,略高出 皮肤,是灰褐色,直径自几毫米至5~6cm。指(趾)甲下纤维瘤发生于青春 期,自甲沟长出,有时为本病惟一的皮肤损害。此外,牛奶咖啡色素斑, 皮肤纤维瘤等均可见到。 2.神经系统症状 癫痫发作及智力低下是本病的特征。癫痫发作可在疾病 的早期,皮肤损害或颅内钙化之前几年即已出现。癫痫可表现为任何发作 形式。起初可能表现为婴儿痉挛症,以后转变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 作。有些病人可仅有癫痫发作而无其他临床表现。60%~70%的病人有不 同程度的智力减退,常在2~3岁即出现,甚至更早。有智能障碍者几乎均 有癫痫发作,智力正常者则约70%有癫痫发作。发生癫痫年龄早者更易出 现智能减退。极少数病人仅表现为智能减退而无癫痫发作。亦有表现为人 格和行为异常、情绪紊乱和精神异常者。偶尚有肢体瘫痪、共济失调、不 自主动作等症状。少数病人因室管膜下小结节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而发生 脑积水及颅内高压表现。 3.其他表现 本病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肿瘤,如骨肿瘤、肺囊性纤维肿 瘤,心横纹肌瘤、口腔纤维瘤或乳头状瘤等;视网膜晶体瘤亦是本病特征 性表现之一,通常位于眼球的后极。呈黄白或灰黄色而略带闪光,圆形或 椭圆形,表面稍隆起而不规则,边缘呈齿轮状,大小为视盘的一半至两 倍。并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晶状体瘤通常不引起症状,仅偶尔导 致失明。其他尚可见有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 体出血、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眼部表现。 此外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发生视盘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并发症:本病常侵犯多个脏器及组织,任何器官或组织几乎均可受累,临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第 3/5 页)[2008-4-27 17:10: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床表现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复杂多样。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癫 痫持续状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正常。 2.蛋白尿和镜下血尿提示肾损害。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摄片 可发现50%~70%的病人头颅位于顶区的颅内钙化。 2.CT检查 可发现脑内多发性结节。 3.脑电图检查 常有高峰节律紊乱。 诊断:根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史,典型皮脂腺瘤、3个以上色素脱失 斑、癫痫发作包括婴儿痉挛、智能减退可做临床诊断,头颅X线摄片,在 50%~70%的病人可发现位于顶区的颅内钙化,这是由于钙盐在室管膜下 结节内沉积所致,出生时通常不存在,至儿童期逐渐出现。如CT检查发 现颅内钙化灶及室管膜下结节可确诊。若伴肾脏或其他内脏肿瘤、EEG检 查常有高峰节律紊乱,也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神经纤维瘤病鉴别,后者也累及皮肤、神经系统和视 网膜。 治疗:目前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如控制癫痫发作,婴儿痉挛 可用ACTH治疗;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脑脊液循环受阻可手术治疗, 面部皮脂腺瘤可行整容术。 预后:由于本病病程进展缓慢,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多数患者可存活数十 年,对症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癫痫持续状 态、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预防: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及产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第 4/5 页)[2008-4-27 17:10: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 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file:///C|/html/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症.html(第 5/5 页)[2008-4-27 17:10:46]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结节性硬化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