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糖原贮积病Ⅰ型

糖原贮积病Ⅰ型

2011-07-07 4页 pdf 162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糖原贮积病Ⅰ型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 疾病名:糖原贮积病Ⅰ型 英文名:glycogenosis type Ⅰ 缩写: 别名:Ⅰ型糖原累积病;Ⅰ型糖原性肝肾大;glucose-6-phosphatase deficiency;von Geirk病;第Ⅰ型糖原累积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 ICD号:E74.0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 积而引起的疾病。 糖原贮积病Ⅰ型又称Von Geirk病、葡萄糖-6-磷酸酶...
糖原贮积病Ⅰ型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 疾病名:糖原贮积病Ⅰ型 英文名:glycogenosis type Ⅰ 缩写: 别名:Ⅰ型糖原累积病;Ⅰ型糖原性肝肾大;glucose-6-phosphatase deficiency;von Geirk病;第Ⅰ型糖原累积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 ICD号:E74.0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 积而引起的疾病。 糖原贮积病Ⅰ型又称Von Geirk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本病为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两性均可罹病。主要表现低血糖、肝大、酸中毒、高脂 血症、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发育迟缓等临床症状。 糖原贮积病Ⅰ型的神经系统表现主要是肌无力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发育迟 缓、智能低下。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肿大、低血糖、先 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酮中毒、 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巨舌,肌无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 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5.Ⅳ型 多糖-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肝 硬化。 6.Ⅴ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第 1/4 页)[2008-4-27 17:10:20]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 7.Ⅵ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9.Ⅷ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10.Ⅸa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11.Ⅸb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流行病学:目前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本病婴儿 多见,亦可见于儿童及成年,两性均可罹病。 病因:糖原贮积病Ⅰ型系由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引起。 发病机制:人体的肝肾肠黏膜中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该酶可促使6-磷酸 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和磷酸。当此酶缺乏时,肝脏不能将糖原、乳酸、氨 基酸分解成葡萄糖造成空腹低血糖。其结果促使脂肪大量动员,肝内合成 三酰甘油,致血液中三酰甘油增高,甚至发生脂肪肝。又由于脂肪酸在肝 内氧化不全,血液中乳酸升高,血中乳酸不能逆行生成糖原致血中乳酸增 加,又因糖旁路代谢增加,致尿酸合成增加,而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因淀 粉-1、6-糖苷酶仍能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所以糖原的异生作用也比较 强。 临床表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婴儿罹患多见。随 年龄不同,症状略有差异。肌无力及智能减退是神经系统主要表现。 1.肝肾肿大 新生儿肝肾肿大不明显,而不被注意。1岁左右逐渐见肝脏 肿大,甚至占据整个腹腔。肾也肿大,但肾功正常。 2.低血糖 婴儿可发生低血糖性惊厥、昏迷和智能减退,严重患者出现酮 症酸中毒。 3.生长发育迟缓 体材矮小或消瘦,也有部分患者肥胖,原因为6-磷酸葡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第 2/4 页)[2008-4-27 17:10:20]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 萄糖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而合成糖原,同时糖原异生增强致肝脏糖原贮存过 多,游离的葡萄糖不能合成糖原而转变为脂肪。 4.易疲劳 肢体乏力,以下肢重,严重者步履困难。 5.出血 鼻咽及齿龈出血多见,原因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也可能直接 与血小板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有关,也可间接因肝内缺乏此酶所致。 6.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多见于10岁以内儿童,因尿酸、乳酸及丙酮酸生成 增高,影响尿酸的清除所致。 7.高脂血症 因长期低血糖所致,表现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增高, 臀部、四肢伸面出现黄色瘤病。 并发症:感染是最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病人空腹血糖低而果糖耐量试验和半乳糖耐量试验特异性增高。 2.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肪酸和尿酸均显著增高。 其他辅助检查: 1.肝脏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增大,糖原增加;葡萄糖-6-磷酸活性酶降 低或消失。 2.肌肉活组织检查 糖原含量稍增加,糖原结构正常,血小板中葡萄糖- 6-磷酸活性酶亦可降低或消失。 诊断:婴儿多见,空腹血糖极低,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临床检查 肝肾肿大者,可拟诊。确诊本病可作肾上腺素试验,其如下:肌内注 射1∶1000的肾上腺素0.03ml/kg。注射前30min及后30、60、90、120、 150min取血测血糖。正常人注射肾上腺素1h后,空腹血糖升高1.65~ 2.48mmol/L,2h恢复至原来水平。 也可作特异性极高的果糖或半乳糖耐量试验予以确诊。方法为果糖 (0.5g/kg体重)或半乳糖(1g/kg)配成25%的溶液予以静脉内注射,注射前后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第 3/4 页)[2008-4-27 17:10:20]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 的1h内,每10分钟取血测定其葡萄糖、乳酸、半乳糖、果糖的含量。若葡 萄糖正常而乳酸升高者当可诊断。 鉴别诊断:注意与其他类型糖原贮积病、糖尿病、痛风、肝脏疾病、代谢 综合征(X综合征)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少量多餐饮食防止低血糖休克或酸中毒的发生。 2.药物治疗 维生素类药物,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 3.并发症的治疗 有感染给抗生素治疗。 4.手术治疗 作门-腔静脉吻合术,改善本病的生化异常。 预后:预后不良。多在2岁之内夭折。2岁后出现智能低下,若4岁智能无 明显减退者可望继续生存,代谢紊乱可望逐步纠正。 预防: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包括 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 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file:///C|/html/神经内科/糖原贮积病ⅰ型.html(第 4/4 页)[2008-4-27 17:10:20]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糖原贮积病Ⅰ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