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面肌瘫痪

面肌瘫痪

2011-07-07 11页 pdf 39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6589

暂无简介

举报
面肌瘫痪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疾病名:面肌瘫痪 英文名:facial palsy 缩写: 别名:面神经麻痹;面瘫 ICD号:G51.9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颜面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前者由面神经支配,后者由三叉神经运动支 支配。此处所叙述面肌瘫痪仅讨论表情肌麻痹,即面神经麻痹的有关内容,面神经麻 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依据病因将其分成特发性(Bell)、外伤、感染、肿瘤、神 经源性等5种主要类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即Bell麻痹,作为单独的疾病详细介绍。其 他类型...
面肌瘫痪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疾病名:面肌瘫痪 英文名:facial palsy 缩写: 别名:面神经麻痹;面瘫 ICD号:G51.9 分类:神经内科 概述:颜面肌分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前者由面神经支配,后者由三叉神经运动支 支配。此处所叙述面肌瘫痪仅讨论表情肌麻痹,即面神经麻痹的有关内容,面神经麻 痹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依据病因将其分成特发性(Bell)、外伤、感染、肿瘤、神 经源性等5种主要类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即Bell麻痹,作为单独的疾病详细介绍。其 他类型面神经麻痹在此处叙述。 流行病学:面神经麻痹的发病率远比预料的要多,在美国每年约有12.7万例患者,在 我国每年约65万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美国患病人口的比例,我国13亿人口计算)。 病因: 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的主要类型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称为Bell麻痹, 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病例的60%~75%。最常见的是单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的程度 可以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麻痹,在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此诊断。在不用治疗下,Bell麻 痹完全恢复率为71%,13%的患者仅遗留轻度的后遗症,16%的患者中度恢复或恢复 差。 美国Bell麻痹发病率为每年13/10万~34/10万,西方国家的文献报道,Bell麻痹发病率 为每年20/10万人。日本为每年30/10万人,Ramsay Hunt综合征为3/l0万人,是Bell麻痹 的1/10。 1982年我国6城市调查本病患病率为425.7/10万人,年发病率没有报道,估计与日本 类似。 2.感染 感染是面神经麻痹的第2个最常见的病因。常见的感染原因有病毒、螺旋体及 细菌等。 Ratanaprasatporn等在5年研究中发现,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约5.7 %的患者由感染引起。 Ramsay Hunt综合征伴有带状疱疹,是感染类型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一般病情较重。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1/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此类型的面神经麻痹占所有面神经麻痹的12%,伴有不同程度的蜗神经受累,表现 为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症状的约占20%。其他的病毒感染还有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 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也可以产生类似于耳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 Lyme病是引起面神经麻痹的另一种感染原因。Lyme病由Steere于1977年在美国康涅狄 克州的Lyme镇发现,是一种可以侵犯神经、皮肤、眼、心脏和关节等多个系统的一种 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流行,多见于夏季。人群普遍易感,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 村者更易发病,发病常与旅游、狩猎、野营等有关。发病年龄和性别无差异。该病在 五大洲20多个国家流行并有扩大趋势。中国Lyme病调查研究小组于1987~1992年对全 国19个市、区进行了Lyme病调查,发现本病在我国的分布也相当广泛,11个省(市、 区)有发生和流行,在东北林区患病率为1%~4%,而四川省某些林区患病率高达9%。 面神经麻痹也可继发于中耳感染。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可以引起面神经麻痹。 Ratanaprasat-porn等报道了161例面神经麻痹病例中,9例是由于中耳炎引起的。中耳感 染在美国每年导致1.96万例面神经麻痹。 3.肿瘤 肿瘤是仅次于感染的常见病因,约5%的面神经麻痹患者由肿瘤引起。这些肿 瘤包括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在异常情况下,肿瘤本身 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面神经麻痹。 在美国听神经瘤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万,而腮腺肿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由此,可 以计算出美国每年因肿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患者为1.72万例,而我国用此比例计算(13亿 ×6.8/10万)为8.84万例。 4.神经源性 Ratanaprasatporn和May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源性病因引起的面神 经麻痹占全部面神经麻痹的5%。有许多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面神经麻痹以及脑血 管病,都是面神经麻痹的病因。Ratanaprasatporn等发现约2.5%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脑血 管病引起。 Guillain-Barré综合征和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是面神经麻痹罕见的神经源性病 因。根据上述提到的发病率推测,在美国每年约1.72万例新的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是由 于神经源性原因引起的。 5.创伤性 创伤性损伤是面神经麻痹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中颞骨骨折是面神经麻痹在 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骨折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可以由车祸或从高处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2/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摔下及自行车事故等引起。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估计,在1988年有5.8万例颅骨骨折 患者,其中约3275例引起面神经麻痹。 新生儿创伤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分娩中,年发病率为1.8‰。在美国每年约有400万 新生儿,这导致7200例新生儿患面神经麻痹,约9.0%(700例)新生儿将永久受面神经麻 痹的折磨。 在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并不常见,发病率为新生儿的0.2%~6.9 %。在Kochi医学院面 神经诊所,统计不同原因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新生儿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占1.4%。 新生儿面神经麻痹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先天性面神经麻痹:包括胚胎发育中出现的发育障碍,导致面神经麻痹或伴随其 他症状。 (2)出生前获得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影响神经发生的宫内环境或因素的结果。 (3)出生后获得性面神经麻痹:从感染、创伤、到颅内和颅外各种病因的颅骨疾病。 1900~1990年的90年中有关面神经麻痹致病原因的医学文献回顾,报道了许多引起面 神经麻痹的病因,国内王兴林等将其总结归类(表1)。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3/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发病机制: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型 1.中枢性面瘫 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末受累,故仅表现为病变对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4/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侧下组面肌的瘫痪,并常伴有该侧的偏瘫。 2.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病 因可参见表2。 (1)Guillain-Barré综合征(脑神经型):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病变常为双侧,多数伴 有其他脑神经损害。脑脊液可有蛋白(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高)分离现象。 (2)脑桥病变:因面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其纤维绕过展神经核。故脑桥病损除周围 性面瘫外,常伴有脑桥内部邻近结构的损害,如同侧外直肌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和对 侧肢体瘫痪等。 (3)小脑脑桥角损害:多同时损害同侧第Ⅴ和Ⅷ对脑神经以及小脑和延髓。故除周围 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感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 及对侧肢体瘫痪等表现。 (4)面神经管邻近部位的病变: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骨骨折等, 除周围性面瘫外,可有其他相应的体征和病史。 (5)茎乳孔以外的病变: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穿过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故腮腺炎 症、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均可引起周围性面瘫。但除面瘫外,常有相应疾病的 病史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无听觉过敏及味觉障碍等。 面神经麻痹的体征分为运动、分泌和感觉3类。常急性发病,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 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5/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上组面肌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眼球向上方转动而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因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 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渗出眼外。 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不能撅嘴和 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由于颊肌瘫痪,咀嚼时易咬伤颊黏膜,食物常滞留于 齿颊之间。 严重损伤者,面肌麻痹显著,甚至见于面部休息时。病人下半部面部肌肉松弛、面 纹消失,颈阔肌裂隙较正常宽,面肌和颈阔肌随意和协同运动完全性消失。当病人试 图微笑时,下半部面肌拉向对侧,造成伸舌或张口时出现偏斜的假象。唾液和食物聚 集在瘫痪侧,病人不能闭眼,随闭眼动作可见眼球向上、并略向内转动。当病变位于 周围神经至神经节时,泪腺神经失去作用,不能通过眼睑运动将眼泪压进鼻泪管,导 致结合膜囊内眼泪聚集过多。因上眼睑麻痹,角膜反射消失,通过眨动另一侧眼睑才 表明存在角膜感觉和角膜反射的传入部分。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若镫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时,除味觉障碍外,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 若膝状神经节受累(多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除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 外,还有同侧唾液、泪液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痛,外耳道及耳郭出现疱疹,称膝 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s syndrome)。总体讲Ramsay Hunt综合征的面神经麻痹 比Bell麻痹预后差,约66%的患者不完全性麻痹可完全恢复,而仅10%的完全性麻痹患 者恢复了正常的面部功能。预后差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耳部疼痛的程度、面神经麻 痹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的、面神经麻痹与疱疹同时发病。 尽管面神经也传导来自面肌的本体感觉和来自耳翼、外耳道小范围的皮肤感觉,但 是很少发觉这些感觉缺失。 面神经部分损伤引起上半面部和下半面部无力,偶尔下半面部比上半面部受累更为 严重。对侧很少受累。面肌麻痹的恢复取决于病变的严重性,如果神经已被切断,功 能完全、甚至部分性恢复的机会均很小。多数面神经麻痹的病人可部分或完全性恢复 功能,完全性恢复者在休息或运动时,两侧面部表情无区别;部分性恢复者在瘫痪侧 出现“挛缩”的改变,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6/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表面检查似乎显示正常侧肌肉无力,随病人微笑或试图运动面肌,此不正确印象更 加明显。 并发症: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必要的有选择性的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起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从病因学角度出发必须除外某些炎症,如结核、结节 病等。为此应做有关化验,通常要做结核菌素试验、Kveim反应、血清丙球蛋白测 定。 Lyme病血沉可增快;血清GOT、GPT及LDH增高。急性期可从血液、脑脊液、关节 液和皮肤病灶中查到病原螺旋体。脑脊液初期检查正常,几周至几个月后白细胞增 高,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蛋白可略增高。酶联免疫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抗体测定 抗BB抗体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IgM和IgG滴度1∶64以上为阳性,本病患者IgG和 IgM效价发病3~6周测定,90%的患者>1∶128,早期以IgM增高为主,后期以IgG升高 为主,其效价高可维持几年。 其他辅助检查:以下检查项目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1.CT、MRI检查。 2.颅底摄片。 3.脑电图、眼底检查。 4.耳鼻喉科检查。 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诊断: 1.病变部位鉴别 (1)中枢性面瘫: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未受累,仅表现为病变对 侧下组面肌的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鼓腮时病侧嘴角漏 气。常伴有该侧的舌瘫和肢体瘫。 (2)周围性面瘫:病侧上、下组面肌同时瘫痪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病侧外耳道 和(或)耳后乳突区疼痛和(或)压痛。上组面肌瘫痪导致病侧额纹消失,不能抬额、蹙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7/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眉,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因眼轮匝肌瘫痪,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 而渗出眼外。下组面肌瘫痪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嘴被牵向病灶对侧, 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时病侧嘴角漏气。 2.少见病因鉴别 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有时可能是复杂的,但是要尽最大努力确定 病因,在病因确定后可以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全面的查体,在诊 断与鉴别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排除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Bell麻痹。 并应继续随访患者,至病情恢复或出现其他病因的新线索。 (1)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在诊断复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一定要考虑罕见 的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这种疾病的病因不明,包括感染(病毒或细菌)、神经 营养、过敏、免疫和遗传。此综合征的特点包括一侧或双侧面部麻痹、慢性面部肿胀 (特别是唇部)和舌有皱褶(阴囊样舌)。患者中有家族性报道,但多数为散发病例。症 状有明显的多样性。仅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的面神经麻痹、口面水肿和皱襞舌 (plicata 1ingua or fissured tongue)三联征。由于出现的症状不同,诊断有时很困难。 许多学者都认为本征系一遗传性疾病,但至今未得到最后证实。因此,目前人们对 本征的病因有许多假说。 ①细菌感染:认为本征是细菌感染的一种继发表现,但未得到一致的公认。另外又 发现在被昆虫咬伤时,可因昆虫的毒液引起症状。因此强调了生物感染或外来的致病 因素。 ②结核学说:虽从病理组织变化上寻找到一些线索,但未获得。 ③结节病的部分症状学说:本征的病理组织学所见有与结节病相类似之处,因此推 测本征可能是结节病的一部分。但据结节病的全身症状和淋巴结所见,可知二者并非 一种疾病。 ④变态反应:认为本征为龋齿、扁桃体炎等局部感染所致变态反应,但也未得到最 后证实。 ⑤义齿、龋齿等的机械刺激:认为义齿和龋齿的慢性刺激,可引起本征,但也未最 后得到肯定。 总之,本征病因复杂,至今还没被阐明。口唇一旦肿胀,舌亦变粗糙增厚,病情很 快波及到面神经管,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水肿,出现面神经麻痹。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8/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本综合征从病理组织学角度分为6型:①类结核型;②结节病型;③肉芽型;④弥漫 浸润型;⑤水肿型;⑥混合型。通常类结核型、弥漫浸润型为多见。组织病理变化包 括水肿和(或)结节病样肉芽肿。 (2)一侧面肌抽搐和运动亢进性疾病:面部运动功能亢进包括一侧面肌抽搐、眼睑痉 挛和面部多发性纤维性肌阵挛。其中一侧面肌抽搐是这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 的一侧面肌抽搐,患者可以出现眼睑及上唇方肌挛缩及连带运动,面部表情肌向患侧 偏斜。应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及面神经麻痹相鉴别。 (3)恶性外耳道炎:某些情况下,难治性外耳道感染可能合并一种其他全身性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好的一种感染。这种疾病首先由 Chandler报道,称为恶性外耳道炎,一般由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引起。 与其他的外耳道炎相反,“恶性”的特征为:严重的疼痛,脓性排出物,逐渐的侵 蚀性过程,病变扩延至腮腺及颞骨。当出现面神经麻痹时,麻痹的程度与患者的严重 程度密切相关。如果感染直接侵蚀面神经,预后差。而由于水肿或毒素吸收引起面神 经麻痹或腮腺肿大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神经麻痹,预后比较好。 (4)中耳炎和乳突炎引起面神经麻痹: ①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 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 面神经麻痹可能是中耳炎的一种并发症,因中耳炎症水肿,压迫面神经或影响供应 面神经管内的血管使血液淤滞,或有毒物质通过骨裂被面神经吸收,引起面神经麻 痹。由于儿童中耳炎的发病率高,所以急性中耳炎是儿童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 ②急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炎症。好 发于儿童,但2~3岁以下婴幼儿乳突才开始发育,故不发生本病。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仅鼓膜,而且咽鼓管、鼓窦和乳突气房的黏-骨膜均出现不同 程度的炎性改变。就乳突而言,此时也存在急性炎症,但是,耳科学专家们并未将其 称为“急性乳突炎”,亦未将其作为一单独的疾病进行诊治。因为乳突的急性炎症只 是作为中耳炎症的一部分,随着中耳炎症的吸收,乳突局部的黏-骨膜亦渐恢复正常, 临床上无需特殊处理。临床上所称的急性乳突炎多为部分重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 扩散所致,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9/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3.病情及预后鉴别 在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诊断中,仔细地采集病史,详细地进行临床 检查和必要的电诊断及实验室检查是非常关键的,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判断面神经损伤 的程度。 (1)麻痹的发病时间及程度: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时间和完全性面神经麻痹本身不具有 诊断意义。但是,发病时间和完全性麻痹有预后意义,有助于指导诊断过程。例如, 麻痹在出生时出现,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创伤性的。如是发育性的,常伴有其 他的先天性异常,出生后麻痹没有改善;如是创伤性的,常存在其他创伤性症状,麻 痹可改善。 在正常人有创伤史,创伤后突然出现完全性面神经麻痹,很大可能为面神经横断。 而逐渐加重为完全性面神经麻痹,可能由肿瘤或血肿压迫面神经引起。如果麻痹是不 完全性,在发病后头2周内没有加重,Bell麻痹或其他非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 (2)同侧面神经麻痹: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具有特发性(Bell)麻痹的特点,常见为单纯 疱疹病毒感染,但也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提示Bell麻痹复发初期可能由单纯疱疹病 毒感染引起。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的面神经麻痹亦可复发,但是典型的是在对 侧复发。一侧面部麻痹在同侧复发,可能由Bell麻痹引起,但一定要考虑肿瘤的可能 性。有报道在164例有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史的患者中,16例(10%)患面神经肿瘤。在 1455例患者中69例(5%)有同侧面神经麻痹复发。在部分患者第2次发病轻微,除非仔 细、全面的检查,否则易于忽视,但是也有第2次发病,症状逐渐加重者。 (3)交替或两侧面神经麻痹:虽然交替反复性面神经麻痹伴有某些罕见的疾病,但是 与同侧相反,有对侧复发的面神经麻痹也常见于Bell麻痹。而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 征最常见是交替或两侧面神经麻痹,该综合征有嘴唇、面部、眼睑复发性水肿,唇炎 和裂纹舌的特征,可以与Bell麻痹区别。此外,可能有遗传倾向,推测为类肉瘤病的一 种类型。 两侧同时出现面神经麻痹少见,如出现两侧同时面神经麻痹,可能有威胁生命的疾 病存在或全身抵抗力低下。有报道在2856例患者中,2%出现两侧麻痹,49例是急性发 病。其病因13例为发育性,其中10例为Mobius综合征;10例因切除两侧听神经瘤所 致;9例为颞骨骨折;Bell麻痹、Guillain-Barré综合征各6例;1例患急性白血病;1例狂 犬疫预苗免疫引起的延髓性麻痹(球麻痹);1例中耳炎;1例类肉瘤病;l例Epstein-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10/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 Barr病毒检测阳性。 (4)复发性面神经麻痹(recurrent facial palsy;RFP):可见于Bell麻痹或与Bell麻痹完全不 同的另一种疾病。已知其他疾病引起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有肉瘤样病、糖尿病、 白血病及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诊断过程中必须考虑累及面神经的肿瘤,肿瘤引 起复发性面神经麻痹是Bell麻痹的2倍。May注意到在895例Bell麻痹的患者中,复发性 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4%;91例由肿瘤引起的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复发性面神经麻痹 为9%。 Yanagihara等调查研究显示,2414例Bell麻痹的患者中,一侧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 率为2%。51例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仅5例患面神经麻痹3次或3次以上。两侧 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包括两侧同时、交替和反复出现的是3%。 Adour等结合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了1700例Bell麻痹患者,复发性面神经麻痹的 发生率为5.7%~7.3%。从第1次发病到第1次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8年;从第1次复发 到第2次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7年。仅15%的复发性面神经麻痹复发两次以上。 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基本原则。另外可以试尝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理疗。应用 按摩或电刺激瘫痪肌肉,可以维持瘫痪肌肉的紧张度,手术也可能有助于本病的治 疗。 有学者推荐应用激素治疗面神经麻痹,以缓解神经水肿。但由于几乎所有病人均出 现自行缓解,又未见到进行充分治疗性对照实验以验证结果的,故此方法的疗效 并未得到确认。阿昔洛韦(Acyclovir)治疗也未得到证实。一些耳科医生建议行颅内神 经减压术,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的功能恢复。尚无有效证据支持此种治疗改变了病程, 手术本身亦有风险,所以,许多外科医生已经停止做这种手术。 预后: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预防: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file:///C|/html/神经内科/面肌瘫痪.html(第 11/11 页)[2008-4-27 17:14:17]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
本文档为【面肌瘫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