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_牡丹亭_情节结构论析

2011-07-10 6页 pdf 99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269

暂无简介

举报
_牡丹亭_情节结构论析 第 31 卷第 2期 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Vol. 31. No. 2 2010 年 5 月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May,2010 《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刘淑丽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淑丽,文学博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史及元明清文学。 摘 要:《牡丹亭》在戏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者们对其情节结构却有着或褒或贬的不...
_牡丹亭_情节结构论析
第 31 卷第 2期 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Vol. 31. No. 2 2010 年 5 月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May,2010 《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刘淑丽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刘淑丽,文学博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史及元明清文学。 摘 要:《牡丹亭》在戏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学者们对其情节结构却有着或褒或贬的不同 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牡丹亭》的情节结构:以“意”即创作意图来组织故事情节,以“点线 式”结构来展开戏剧冲突;采用“梦”与魂游的方式让作品真幻相生;双线交织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 生活与更深刻的时代主;作者很注重情节的埋伏照应,整部剧作结构严谨、宏大。 关键词:《牡丹亭》 情节结构 真幻相生 双线交织 《牡丹亭》诞生后,“家传户诵”,盛名之下非议 四起。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于其音律、文辞,其次 是结构。众多改编者将原作五十五出缩长为短。 臧晋叔改本《牡丹亭》为三十六出,冯梦龙改本《风 流梦》三十七出,徐日曦改本《还魂记》四十三出。 应该说《牡丹亭》的结构确有可商榷之处,如臧 氏评本曰“第十六出有石姑《道觋》折,全用一篇千 字文,尤可厌,并删”。汤显祖的剧作更注重表达内 心的情感,而且作者有晚明文人逞才使气之风,个 别场次欠佳。但《牡丹亭》结构总体看来是很出色 的。祁彪佳指出:“作南传奇者,构局为难,曲白次 之。”①李渔也说:“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 构”。②对于戏剧作品来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汤 显祖虽没有这样说,但才情自负之余结构肯定也是 他考虑的重点之一,很难想象一盘散沙样的剧作会 受到人们狂热地喜爱。 文人删并《牡丹亭》,从精简场次更适合舞台演 出的角度看这样的修改是可行的,但是从反映生 活、主题、人物形象的深度与广度来看却逊了一筹。 《牡丹亭》在情节结构上,至少有这样几方面鲜明的 特点: 首先,作者用一个一以贯之的“意”来组织故事 情节。戏剧创作是一个整体,剧作家在创作之初先 有了“意”,即创作意图,然后围绕着这个“意”去设 计情节、人物,对布局作出统盘考虑。正如许之衡 《作曲法》传奇结构的特点:“传奇出数既多,则 未下笔之先,布置全局,悲欢离合,宜将情节大略拟 定”③,这其实也是作家的创作法则,在下笔之先早 已在心中布局好了。而在做总体布局时始终围绕 着“意”来建构情节结构。 《牡丹亭》一剧的创作意图体现在《题词》当中: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 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 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要用因情而死,又 因情复生的爱情故事反映以“情”反“理”的主题。 这一点前人早有评论,如清代洪昇曾这样《牡 丹亭》:“肯綮在死生之际,记中《惊梦》、《寻梦》、 《诊祟》、《写真》、《悼殇》五折,自生而之死;《魂 游》、《幽媾》、《欢挠》、《冥誓》、《回生》五折,自死而 之生”④,洪昇看出了作者用来结构作品的“意”,即 死生之际,先描写自生而之死,再描写自死而之生, 这是剧情发展的一条中轴线。 有了“意”以后,剧本采用以人物活动的时间来 组织戏剧冲突的“点线式结构”,即按事件发生发展 的自然顺序,从头至尾进行叙述。王骥德已提出结 构章法的问题,编剧“必先分段数,以何意起,何意 接,何意作中段敷衍,何意作后段收煞,整整在目, 而后可施结撰。”⑤汤显祖对剧作的结构是费过苦心 的。吴梅提出传奇结构要谨严:“填词之道,如行文 然,必须规矩局度,整齐不紊,则一部大文,始终洁 净,读之者虽觉山重水复,而冈峦起伏,自有回顾纤 徐之致。数十出中,一出不能删,一出不可加,关目 虽多,线索自晰,斯为美也。”⑥《牡丹亭》的结构虽 ·57· 《戏曲艺术》 2010年 5月 没有达到一出不可增一出不可减的地步,但总体上 的“纤徐之致”却是应该给予肯定的。而且该剧在 情节安排和布局上,注意统观全局,强调前因后果, 既有事件的来龙去脉,又着力描写冲突的重点。在 具体写作中,作者按开端———承接———转折———收 煞的思路将一个离奇的爱情故事写得迭宕起伏。 剧作共五十五出,按上述思路分为四部分: (一)第 1 - 8 出为“开端”。这一部分交待了剧 中人物及关系,也提出了全剧的矛盾。 第一出《标目》由副末开场介绍了剧情大意。 第二出《言怀》男主人公岭南秀才柳梦梅出场,说半 月之前做了一梦,梅树下一美人,说遇到她方有姻 缘之份,发迹之期。这里出现了一个小悬念,这个 梦与剧情发展有什么关联?美人是谁?与柳梦梅 将来能否相遇? 第三出《训女》杜丽娘一家出场。父亲杜宝是 南安太守,母亲甄氏,丽娘是独生女。这一出向读 者传达了一个信息:杜家家教甚严,对女儿管束极 严格。为了让女儿知书知礼将来出嫁后父母面上 有光,决定给她请一个老成的先生教书。 第四出《腐叹》失馆儒生陈最良,去杜府应征教 书先生。此戏剧动作使得陈最良一线向中心人物 丽娘移动。第五出《延师》陈最良做了丽娘的老师, 杜宝令习《诗经》。陈最良这条动作线确定与主线 联结起来。 第六出《怅眺》柳梦梅的朋友韩子才劝他外出 干谒,又告之钦差识宝中郎苗舜宾要去香山奥多宝 寺中鉴宝,约好前去。外出干谒是个必不可少的情 节,只有柳梦梅外出打秋风,离开岭南,才有可能与 身在南安府的女主人公相遇。 第七出《闺塾》陈最良讲解《诗经·关雎》。春 香告诉丽娘府中有个花明柳绿的大花园,师父走 后,丽娘问春香花园有何景致。这又抛出了一个悬 念,小姐知道了花园的存在,会不会采取行动前去 游园?有了游园的动作才有了惊梦,有了惊梦才有 了死死生生的爱情故事。如果说惊梦是一个枢纽 事件的话,导向游园惊梦的就是《闺塾》。《闺塾》一 出,为小姐游园惊梦做铺垫。这出戏展示了女主人 公精神世界的烦忧,让观众产生一种预期,这个女 主人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戏剧动作来打破这种平 静的生活?戏剧冲突(情理冲突)初现端倪。 第八出《劝农》杜宝下乡劝农。此出戏的作用, 一来是说明杜宝是个清官,二来是为小姐游园创造 机会。如果杜宝在家,以他严厉的要求,温淑的丽 娘是不可能迈出闺门去游园的。因杜宝外出,又由 春香口中得知花园的消息,那游园惊梦才万事俱 备,只欠东风。 开端部分,我们可以隐约感到戏剧冲突的潜 流。杜丽娘所能接触到的人物,父母、丫鬟、老师。 他们对杜丽娘是疼爱的,表面看起来没有矛盾。但 她在官衙中生活了三年,居然不知道家中还有一个 后花园。白昼午睡也要招来父亲的责怪。陈最良 “靠天也六十来岁,从不晓得伤个春,从不曾游个花 园。”严父、慈母、迂师,加上稚气未脱的春香,杜丽 娘的家庭环境令她体会不到一丝自由的空气。这 柔顺的姑娘身上,好象也有那么一丝反抗的迹象: 师父依注解经引起她的不满,还出口询问花园事 宜。这一部分除了交待人物关系外,还点明男女主 人公接下来将要发生的动作:一个外出干谒,一个 要去游园。 (二)第 9 - 20 出是“承接”。这一部分是矛盾 的进展与激化,连接“开端”部分与“转折”部分,由 “惊梦”一事引出女主人公伤情病倒至病逝。 第九出《肃苑》春香对陈最良说因讲解“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小姐动了情肠,决定去游园。这一 举动引发了一个戏剧高潮动作即惊梦。 第十出《惊梦》写丽娘游园,被园中景致唤起春 情。回房后感慨自己青春虚掷,做梦与一青年书生 温存。但美梦被母亲到来惊醒。戏剧冲突渐趋明 朗:情感欲望的活跃要求与现实环境的封闭、冷酷 令丽娘痛苦,但女主人公反抗的力量也渐趋明显。 这出戏是自生而之死的序幕。 第十一出《慈戒》因见情思无聊,丽娘独眠香 阁,老夫人责骂春香引小姐去花园。可见“理”的一 方戒备很严格。 第十二出《寻梦》丽娘独自去花园重温旧梦,但 失望而归。她看到梅树而心生死后葬于树下的念 头,我们感受到一丝死亡的信息。接下来她发出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 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 根相见”的呼喊。戏剧冲突在此已然明了。这出戏 是自生而之死一线的正式开端。 第十三出《诀谒》柳梦梅对老园公郭驼说要外 出干谒,男主人一线有可能向丽娘一线靠拢。 第十四出《写真》此出一方面表现丽娘对青春 的留恋,一方对为《拾画》作了铺垫,为男女两条活 动线索真正合一作了准备。 第十六出《诘病》春香将小姐的病因告诉夫人, 老爷却认为是触污了柳精,请陈最良诊脉。第十七 出《道觋》石道姑出场,介绍了自己奇特的生平。杜 府来人请她去为杜小姐祈禳。 第十八出《诊祟》陈最良为丽娘诊脉,道姑为丽 ·67· 第 31卷第 2期 刘淑丽:《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娘禳解。陈最良推算说要捱过中秋才能好。此出 显示丽娘情况堪忧。 第二十出《闹殇》丽娘死前叮嘱春香将春容放 入紫檀匣儿,藏在太湖石底,期待有一天能被有情 人捡到。她曾问:“春香,咱可有回生之日否?”这句 话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丽娘会不会等到意中人?会 不会回生?这些悬念在剧情发展至小收煞的时候 给后面剧情的发展带来了几许光明。因金人入侵, 杜宝奉旨镇守淮扬,即日起程。吴吴山三妇合评本 曰:“要腐儒葬女于宦邸花园,此事甚难,恰有北往 之诏以玉成之,真丽娘之幸也”。因来不及送女儿 回乡安葬,建梅花庵观,命石道姑和陈最良看守。 这一来为杜柳二人相逢制造了机会;二来杜宝与金 人入侵一线联系起来。 《惊梦》、《寻梦》集中展开戏剧冲突,“情”以其 喷薄的状态显示了对“理”压制的不满。杜丽娘中 秋之死是小收煞。 (三)第 21 - 35 出是“转折”,这一部分是情节 的转折、矛盾的转化,作者着力要渲染的内容,是杜 丽娘对“情”的执著追求,自死之生。死而复生不符 合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的真实。 第二十一出《谒遇》钦差苗舜宾寺中祭宝,柳梦 梅求见,得其资助上京路费。这出戏点出了苗舜宾 与柳梦梅的关系,为后文科考迟到受照顾做张本, 也为男主人一线向女主人一线移动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十二出《旅寄》柳梦梅路过南安病倒,被陈最良 搭救,让他住进梅花观养病。男女两线相交终于要 成为现实了。 第二十三出《冥判》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表明自 己因梦慕色而亡。判官放丽娘出枉死城中,并让花 神保护她的肉身,此出丽娘迈出了自死而之生的第 一步。 第二十四出《拾画》柳梦梅游园拾到了丽娘的 春容,误当成观音像供养。男女相遇由春容牵线。 第二十五出《忆女》丽娘死了三年,杜母与春香 在其生辰之日祭奠。 第二十六出《玩真》柳梦梅瞻礼观音像,认出是 人间女子,对画膜拜。 第二十七出《魂游》丽娘魂游杜府,听到有人在 叫“俺的姐姐呵!俺的美人呵!”心中惊疑。丽娘现 身梅花观,与男主人公见面呼之欲出。二十八出 《幽媾》柳梦梅在屋内拈香拜画,丽娘鬼魂敲门,柳 梦梅以为是邻女,二人完其前梦。至此,男女两条 线索真正重合了。 第二十九出《旁疑》石道姑因听到柳梦梅屋内 有女人声息,怀疑游方小道姑在与柳梦梅说话。这 里透露出柳杜二人幽会消息泄露,马上会起波折。 第三十出《欢挠》柳、杜幽会,石道姑与小道姑来查 看,丽娘藏到画后。这段情节很让柳梦梅疑惑,“分 明一个影儿,只这轴美女图在此。古画成精了么?” 真相马上就要大白于天下了。 第三十二出《冥誓》丽娘让柳生盟誓娶自己为 妻,然后说出真相,嘱其发掘坟墓让自己回生。此 出戏一来显出柳生爱丽娘之真心,纵使是鬼也不 怕;二来让发坟之事令人信服,理由是柳生如此爱 丽娘,一定会按其叮嘱及早让其回生。戏剧冲突指 向另一个高潮———回生。 第三十三出《秘议》柳梦梅找石道姑商议并准 备让丽娘回生的事情。这一出石道姑对柳梦梅说: “大明律:开棺见尸,不分首从皆斩哩。”“只怕事发 之时怎处?”预设了悬念,我们已经可以料到事情肯 定会暴露,那样柳梦梅该怎么办?会不会受到处 罚?矛盾冲突的对象悄悄地发生了转移,丽娘所承 担的以情反理的任务大部分完成了,下面冲突的核 心由丽娘转移到了柳梦梅身上。 第三十四出《诇药》因丽娘回生需要安魂汤,石 道姑向陈最良买药,为回生做准备。 第三十五出《回生》石道姑与其侄癞头鼋、柳梦 梅挖开坟墓,救活小姐。至此,主要情节线索发展 完成。 这里有几个点,一个是冥府,进一步刻画杜丽 娘对“情”的执著,并与现实世界进行对照,凸显现 实的冰冷。一个是梅花庵,柳梦梅拾画、叫画,丽娘 现身与之幽媾,主人公情欲的需求得到满足。接下 来,大转折出现,柳梦梅开棺,丽娘复活,二人结成 夫妻。这开启了后来陈最良去杜宝处告状、杜宝移 镇、夫妻俩夜走临安、柳梦梅去找岳父、杜母返杭与 女儿相认等一系列的戏剧动作。 (四)第 36 - 55 出是“收煞”,这部分是矛盾的 解决,各种戏剧线索都汇集到一处,最后戏剧动作 终结。转折部分主要刻划男女主人公的痴情与执 著,从《婚走》出开始,矛盾转为杜、柳与杜父、皇帝 等封建势力的斗争。 第三十六出《婚走》陈最良约柳梦梅明日去给 小姐上坟,众人害怕事发,石道姑劝小姐曲成亲事, 夤夜去临安。主副两条线索自此开始向一处汇集。 第三十七出《骇变》陈最良以为小姐坟被劫,要 赶往淮扬告知杜老先生。陈最良一线也向中心 靠拢。 第三十九出《如杭》杜、柳到了杭州,柳梦梅去 赴考。明清传奇大团圆的套路之一就是金榜题名, 洞房花烛。柳梦梅高中状元是杜、柳二人的愿望, ·77· 《戏曲艺术》 2010年 5月 也是杜宝最终同意女儿嫁柳的一个原因。 第四十出《仆侦》郭驼离家到南安府寻找柳梦 梅,听癞头鼋说了柳梦梅的经历,决定去临安寻 主人。 第四十一出《耽试》柳梦梅赶考失期,因认识考 官苗舜宾被收考。因淮扬危急,朝廷命杜宝前去迎 敌,暂停科举放榜。这为后文柳梦梅前去寻找丈人 被抓埋下伏笔。第四十四出《急难》因放榜之期尚 远,丽娘求柳梦梅去淮扬打听爹娘消息。柳梦梅与 杜宝两人的矛盾冲突即将产生。 第四十八出《遇母》杜夫人与春香来到杭州,与 丽娘相遇相认。 第四十九出《淮泊》柳梦梅来了淮城,天晚投 宿。第五十出《闹宴》杜宝退贼,举行太平宴,令人 将前来认亲的柳梦梅拿下,递解到临安。杜宝钦取 回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戏剧线索一步步收 拢。第五十一出《榜下》陈最良因封为黄门奏事官, 柳梦梅中状元。第五十二出《索元》军校们找不到 状元,碰到老驼,一起去寻找。第五十三出《硬拷》 杜宝认定他是劫坟贼,命人吊打。老驼听到柳梦梅 叫冤,带人入门找到柳梦梅。苗舜宾带登科录救下 柳梦梅。第五十四出《闻喜》军校向丽娘报喜,虽然 柳生中了状元,但因杜父不认,皇帝令三人驾前 勘对。 第五十五出《圆驾》这一段又是一个高潮,杜宝 与女儿、女婿之间的矛盾激化。虽然是大团圆的结 局,但一波三折。杜宝先认为女儿是花妖狐媚假托 而成。杜夫人来到,杜宝不信夫人还活着,也说是 妖鬼捏造的。后来皇帝通过照胆镜确定丽娘有影 子是人非鬼。皇帝又责问丽娘自媒自婚,丽娘坦言 受了柳梦梅再活之恩。杜宝与夫人相认,但仍不认 丽娘。圣旨命父子夫妻相认,归第成亲,杜宝与柳 梦梅均不相认。杜宝让女儿离开柳梦梅,丽娘不 肯,见女儿哭倒,杜宝心软。最后圣旨颁下,柳生不 依,韩子才再次传旨,勉强团圆。 最后的“收煞”部分,剧中人向一处运动。柳梦 梅高中,杜宝不认女,皇帝召众人来,在金銮殿上, 各种戏剧冲突集中到一起,柳梦梅与杜宝之间的翁 婿矛盾,杜丽娘与杜宝之间的父女矛盾,陈最良与 柳梦梅的矛盾等一一交锋,直至解决。戏曲剧本的 结尾叫收煞,是剧情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最 能体现作品的思想倾向,也很难写好。臧晋叔评论 元人杂剧说“虽马致远、乔梦符辈,至第四折往往强 弩之末矣。”⑦《牡丹亭》是个大团圆结局,但却与众 不同。一般剧作到结尾时是欢天喜地、顺理成章地 团圆,但这出戏的团圆却经历了许多波折。 其次,汤显祖有一句名言:“因情成梦,因梦成 戏”⑧,作者采用了“梦”与魂游的方式让作品真幻 相生。 (1)作者用“梦”的方式将两个相隔遥远的陌生 男女联系在一起,以此让两条线索汇合到一起。 《言怀》出柳梦梅出场,说自己做了一梦:“梦 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不长不短,如送如 迎。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 之期。’”这个梦简略交待后就此搁下。按时间推 算,这个梦应在丽娘死了以后做的。所以杜、柳二 人的梦,是有先后的,或许丽娘死后精魂所感,或 者神灵暗助都有可能。在结构安排上,却将后梦 提前。 《惊梦》、《寻梦》两出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 主人公的梦,这个梦与柳梦梅的梦有太多相符合之 处:花园、梅树、年轻男女、事关姻缘。“惊梦”是全 剧的主脑,全剧的许多矛盾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丽娘的生死之爱都与这个梦有关,她的性格成长也 是在死生之间得以充分展示。 但作者又不肯将两个人的梦明明白白地说清 楚,在写作时虚虚实实,令人不时心生疑惑。如柳 梦梅捡到丽娘的春容以为是观音像,直到《冥誓》出 他才认出丽娘就是画像中的人,可见他并未将之认 作梦中的美人。《幽媾》出丽娘对柳生唱:“秀才啊, 你也曾随蝶梦迷花下。”柳生想了想说:“是当初曾 梦来。”这梦真真假假,柳生不曾提,丽娘何由知道 他曾做过一梦?三十九出《如杭》柳梦梅闲来问丽 娘何时见的自己,丽娘笑曰:“偶和你后花园曾梦 来,擎一朵柳丝儿要俺把诗篇赛。奴正题咏间,便 和你牡丹亭上去了。〔生笑介〕可好哩?〔旦笑介〕 咳,正好中间,落花惊醒。此后神情不定,一病奄 奄。”柳梦梅的梦看来是没有这一段的春梦的,他只 “梦向娇姿折梅萼。”(《圆驾》) 杜、柳因一梦结缘,这一惊梦事件推动了剧情 的发展:男方为此改名,女方为此病死。梦将两个 人联系起来,梦改变了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2)梦境、幽冥(阴司)与现实形成真幻三种情 境的对比。 王骥德有一段评论:“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 用之贵虚。《明珠》、《浣纱》、《红拂》、《玉合》,以实 而用实者也;《还魂》、‘二梦’,以虚而用实者也。以 实而用实也易,以虚而用实也难。”⑨许建中在分析 真幻相生式作品结构时指出《牡丹亭》是折叠式结 构⑩,颇有道理。 剧中杜丽娘一人经历了现实、梦境、阴司三种 情境。 ·87· 第 31卷第 2期 刘淑丽:《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第十出《惊梦》中丽娘经历了梦境。梦境“美满 幽香不可言”,芍药栏前、湖山石边,因春梦无边而 美好。 第二十三出《冥判》中杜丽娘经历了阴司。幽 冥的恐怖在《冥判》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在《遇母》出 石道姑问丽娘人间与黄泉景致区别,丽娘答曰:“虽 则是荒村店江声月色,但说着坟窝里前生今世,则 这破门帘乱撒星光内,煞强似洞天黑地。”阴司虽然 黑不见天日可由于判官有人情味,幽冥显得比人间 还令人感到温暖。 再说现实世界。就戏剧冲突而言,《牡丹亭》描 述的矛盾是一个朦胧的个性解放与封建压制之间 的斗争。女主人公没有与任何人形成面对面的冲 突,除了在最后与父亲相认时违抗了父亲让她离开 柳梦梅的意志。父亲、母亲和老师、皇帝虽然代表 着封建思想意识与势力,但并未和她发生正面冲 突。作家将整个社会环境当成是丽娘的对立面来 刻划。现实中,家庭令人窒息,严父慈母给了她充 足的物质生活。但正如《寻梦》出丽娘向春香抱怨: “你说为人在世,怎生叫做吃饭?”在富贵如牢笼的 家中,“睡起无滋味,茶饭怎生咽?”《诘病》一出杜宝 说了自己请先生的初衷:“我请陈斋长教书,要他拘 束身心。你为母亲的,倒纵他闲游。”他们对女儿的 爱就是让她做个封建淑女,出嫁后为父母带来荣 耀。当丽娘病倒,母亲对父亲说:“看甚脉息。若早 有了人家,敢没这病。”杜宝却认为:“咳,古者男子 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 什么呢?”他们不注重女儿的精神生活,不了解女儿 的精神需求。杜丽娘有心事也难言。她游园时感 到的只是美丽景色中涌动的寂寞,“原来姹紫嫣红 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寻梦时感到的是寻梦不着的凄 凉冷落,中秋夜“剪西风泪雨梧桐。”“残生今夜雨中 休”。丽娘回生后,柳梦梅想与丽娘成亲,但丽娘不 肯,“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前夕鬼也,今日人 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回生后杜丽娘的斗争性 没有改变,但现实的社会要求也在她身上“复活” 了。她的反抗有些无奈的色彩。 从丽娘伤春病死到死而复生,最后团圆,经历 了四年之久。她从现实进入梦境,回到现实,又去 了幽冥,复归现实。在空间方面,表现出地点的流 动性。出与出之间地点不同,同一出中地点也可变 动。如《魂游》中,她的鬼魂走遍了地府、花园、梅花 庵的殿堂等地方。时空的流动性使剧作真幻莫测。 第三,双线交织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更 深刻的时代主题。 《牡丹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杜丽娘由生到 死,又由死复生的爱情主线;一条是李全骚乱,杜宝 平叛抗金,南征北战,最后升任宰相的社会矛盾副 线。作者通过两条线索表现了更广阔的社会,更深 刻的主题,歌颂至情,反对封建婚姻,反对异族 侵略。 作品中有整整九出与爱情动作线不相交叉的 动作线。第十五出《虏谍》、第十九出《牝贼》、第三 十一出《缮备》、第三十八出《淮警》、第四十二出《移 镇》、第四十三出《御淮》、第四十五出《寇间》、第四 十六出《折寇》、第四十七出《围释》。副线备受指 责,有人说这支动作线对杜柳爱情的主线来说,是 破坏了整体结构的,使结构变得松散。许多改本都 将副线删除,如冯梦龙删去了金主(删掉《虏谍》一 折) ,他认为:“李全非戏,借作线索。又添金主,不 更赘乎?去之良是。”这样一来的确“至情”的这条 线索更清晰,符合“减头绪”的要求,但副线的加入 有这样一些不可取代的优点: (1)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划。这几出戏既刻划 了杜宝忠于国事的清官形象,也体现了他的无能。 杜宝贿赂李全娘娘平乱事,暗中讽刺明代主政大臣 对外政策的可笑(张居正支持边将利用三娘子招降 俺答)。总的来说,作者对杜宝在政事上还是持称 赞的态度,为国事殚精竭力,顾不得妻儿。但这样 的一个正面的官员,却成为害死女儿的凶手之一, 在女儿回生后,又固执地坚守“理”的立场不肯认女 儿、女婿,更让人清楚地认识到“情”、“理”冲突的复 杂与激烈。 (2)有助于剧情的顺利发展。例如《虏谍》出为 杜宝移镇做了埋伏,而杜宝移镇又为建梅花庵、柳 梦梅因病住进梅花庵与女主人公相会开路。《移 镇》为下文夫人与小姐相会制造了机会。 (3)有助于调剂舞台气氛,冷热场穿插。李全 一线,有的改本全删去了,但在舞台演出中,这几 场戏热闹非凡,在缓慢的爱情进程中插入激烈的 打斗或者搞笑的语言,可以调剂舞台气氛,文场与 武场相得益彰。作为与高雅的诗词相对而言的通 俗艺术,戏曲要热闹要吸引人,正如王骥德所说: “大略曲冷不闹场处,得净丑穿插一科,可博人哄 堂,亦是戏曲眼目。”瑏瑡中国戏曲十分重视冷热场 子的调济。 最后,作者很注重情节的埋伏照应,整部剧作 结构严谨、宏大。 不必举主要人物的例子,只看剧中两个小人 物苗舜宾与韩子才就可以明白作者精于照应之 用心。 ·97· 《戏曲艺术》 2010年 5月 《怅眺》出韩子才向柳梦梅提起钦差识宝大臣 苗舜宾;《谒遇》出柳梦梅外出打秋风,他向苗舜宾 作自我介绍,得到他的资助,才有了《耽试》中柳梦 梅虽然迟到仍然被试官兼看卷官苗舜宾告收遗才; 《榜下》出由苗舜宾交待柳梦梅试卷在附件进呈,不 想皇帝定了状元;《硬拷》出在杜平章府中救了被吊 打的状元柳梦梅。可以说苗舜宾是柳梦梅的贵人、 救星,对男主人公这一支动作线起了推动作用。 《言怀》出柳梦梅提到自己有朋友韩子才,《怅 眺》出韩子才劝柳梦梅干谒王侯以寻出路,才有了 《诀谒》出柳梦梅决定外出打秋风;至《圆驾》中,韩 子才冠带捧诏宣读敕赐团圆的圣旨,点明韩、柳别 后,韩子才到京考中鸿胪之职故有此时相会。难怪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曰:“结出韩生关目不漏。” 另如石道姑、癞头鼋、春香、郭驼在剧中都有其 照应的作用。其他如三妇评本《牡丹亭》批语:“药 店为还魂伏案”(四折《腐叹》)、“花神为冥判折伏 案”(十折《惊梦》)、“中秋为悼殇伏案”(十八折《诊 祟》)、“春容殉葬为考打伏案”(二十折《悼殇》) ……这种处处照应也体现了李渔所提出的“密针 线”,有了前面的铺垫,才不致让后面的情节发展合 理而不显得突兀。正如青木正儿评论《牡丹亭》所 说“至若结构,针线绵密,事件展开,绝无不自然 处……。”瑏瑢 这里只详细谈了《牡丹亭》的情节结构,而其排 场结构、音乐结构同样体现了作者的精心布置。 《牡丹亭》的结构与其曲辞一样出色,共同造就了其 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注释: ①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 ,中国 戏剧出版社,1959 年版 102 页。 ② 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 ,中国戏剧 出版社,1959 年版 10 页。 ③ 许之衡:《作曲法》,1912 年铅印本 24 页。 ④ 洪之则:《牡丹亭跋》,《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二) ,齐鲁书 社,1989 年版 1252 页。 ⑤⑨瑏瑡 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 ,中国戏 剧出版社,1959 年版 123、154、141 页。 ⑥ 吴梅:《顾曲麈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 53 页。 ⑦ 臧晋叔:《元曲选序》,《元曲选》(一) ,中华书局,1958 年版 3 页。 ⑧ 汤显祖:《复甘义麓》,《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8 年版 1367 页。 ⑩ 许建中:《明清传奇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年版 217 页。 瑏瑢 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台北商务印书馆,1936 年版 241 - 242页。 (责任编辑 曲谨春) ·08·
/
本文档为【_牡丹亭_情节结构论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