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8文言文周周练(38分)答案

2011-07-11 50页 doc 561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1207

暂无简介

举报
08文言文周周练(38分)答案文言文周周练一(38分) 文言文周周练一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⑴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⑵ ,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 ⑶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⑷钉头磷磷, ; ,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⑸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⑹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⑺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 ⑴白露为...
08文言文周周练(38分)答案
文言文周周练一(38分) 文言文周周练一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⑴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⑵ ,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篇》) ⑶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⑷钉头磷磷, ; ,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⑸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⑹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⑺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汤显祖《牡丹亭》) ⑴白露为霜 ⑵水因地而制流 ⑶欲辨已忘言 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⑸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⑹桂影斑驳 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对一空给1分)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小令,完成第15—17题。(8分) 〔越调〕寨儿令·冬 张养浩 天欲明,觉寒生,打窗只闻风有声。步出柴荆,遥望郊坰①,滚滚势如倾。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巧丹青,怎画绰然亭②。 [注]①郊,郊野。坰(jiōng),野外。②绰然亭,作者隐居历城所建云庄别墅中的亭子。张养浩在《云庄记》中提到:“亭取其闲适名绰然。” 15、“越调”是这首小令的曲调,“寨儿令”是曲牌 16、对这首小令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小令中描写雪景无“从大到小”的顺序) “步出柴荆”,是作者被扑打窗户的风声所吸引,因而打开柴门,出外观看郊野雪景 开头写感觉,次写声音,再按从高到低、从远到近、从大到小的顺序,把郊外之雪描摹得令人陶醉。 “滚滚势如倾”,是空中之景;“四围山岩壑都平”,是地面之景;“道途间无个人行”,是远景,也可理解为近景。 通篇写雪,却不见“雪”字,连跟“雪”相关的“白、素、洁、皓、玉、练、絮、舞、飞、飘”之类也一个不用。 “爱园林春浩荡”让人联想到岑参著名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描写,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17、对这首小令景物描写的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第16题选项已暗示几个赏析角度,如:①白描手法(见B项);②描写景物客观、有层次(见C项及开头8句);③构思、用语别致(独辟蹊径):描绘严冬雪景,通篇写雪,却不用一“雪”字(见D项);④情景交融(第9、10句);⑤直抒胸臆(第11、12句);⑥气氛烘托(“滚滚势如倾”写风雪壮阔气势,有“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毛泽东词句)的纵览宇宙气魄”);⑦角度变化:“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从岩壑、人踪不同角度写雪之厚、之阔,也写出雪野的空旷。…… 提到一个特色1分,举例分析2分,达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②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秋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之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③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④,为尉于剑浦⑤,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骤:急速地。③写:通“泻”,意为排遣。④荫调:祖上荫庇。⑤尉:县尉。剑浦:地名。 18、中国古代五声音阶有五个音级,上文中已提到“宫”、“羽”两个音级,请把另外三 个音级和“宫”、“羽”一起共五个音级,按次序填在横线上。宫商角徵羽(书写、次序必须全部正确) 19、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⑴觉得快乐 ⑵多次 ⑶说出,抒发出 ⑷合适 ⑴久而乐之( ) ⑵累以进士举( ) ⑶道其湮郁( ) ⑷风俗饮食异宜( ) 20、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B C A、久而乐之 B、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C、夫琴之为技小矣 D、如怨夫寡妇之叹息 E、其能听之以耳 21、上文第二段从两方面描写了琴声的特点,一是 ;二是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琴声变化多端;琴声可表达喜怒哀乐(意思对即可) 2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⑵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⑴在东南几千里之外做一个小小的官,这是他的心确实有不平的原因。(区区、表示原因的判断句,3分) ⑵然而,想要使他的心境平静来养好他的病,对于学琴来说,也将有收获。(然、平,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有昏沉忧郁的毛病,回家闲住着,也没能治好。不久,我向友人孙道滋学习弹琴,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时间久了觉得很快乐,不再感到自己身体有病。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小技罢了,这技艺的极致,大到弹出宫声,小到弹出羽声;操着琴弦急速地发出声响,琴声忽然多变,急急弹的声音凄然而短促,缓缓弹的声音舒展而平和。时而像山崩石裂,像从高山中流出泉水,或者像夜里刮风下雨;时而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像雌鸟雄鸟和谐的相互鸣叫。这琴声似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情思,是虞舜与周文王、孔子的遗音;这琴声似秋的悲伤和恨的感怀,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的叹息。琴声的喜怒哀乐,定深深打动了人心。而纯朴、古雅、淡泊的琴声,与那尧舜三代的言语、孔子的文章、《易》的忧患、《诗》的怨愤没有什么两样。它能够用耳朵听到,用手弹奏出来,选取那和谐的琴声,能抒发忧郁,排遣幽思,那么感动人的时候,也是十分深切的。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学习和写文章,多次参加进士推举考试,都不得志。等到靠了祖上荫庇,到剑浦任县尉,在东南几千里之外做一个小小的官,这是他的心确实有不平的原因。而且杨君年轻多病,而南方缺医少药,风俗、饮食习惯都不一样不合适。以他多病的身体,怀有不平的心境,住在风俗迥异的地方,难道能够郁闷地长久呆下去吗?然而,想要使他的心境平静来疗治他的疾病,对于学琴来说,将会是有收获的。所以我写了关于琴的文章来送行,并且邀请道滋一起来喝酒、送琴作为告别。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叙事之省,其流①有二焉:一曰省句,二曰省字。 《左传》载宋华耦来盟②,称其先人得罪于宋,鲁③人以为敏。夫以钝者称敏,则明贤达所嗤,此为省句也。[A]《春秋经》曰:“陨石于宋五。”夫闻之陨,视之石,数之五。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求诸折中,简要合理,此为省字也。[B]若《公羊》称郄克眇,季孙行父秃,孙良夫④跛,齐使跛者逆跛者,秃者逆秃者,眇者逆眇者。盖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类逆”。必事加再述,则于文殊费,此为烦句也。[C]《汉书·张苍传》:“年老,口中无齿。”盖于此一句之内去“年”及“口中”可矣。夫此六文成句,而三字妄加,此为烦字也。 然则省句为易,省字为难,洞识此心,始可言史矣。[D]苟句尽余剩,字皆重复;史书之烦芜,其出此乎? (《史通·叙事》) [注]①流:指早已流传的方法。②华耦(ǒu):人名。盟:会盟。③鲁:迟钝。④郄(xì)克、季孙行父、孙良夫都是人名。眇(miǎo),指瞎了一只眼。 23、《左传》是解释《 》一书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春秋 24、“其有反于是者”是原文中的一句。它原先所在的位置是A、B、C、D中的 处。(填一个字母)B(考理解和把握思路能力。这句的意思是:有跟这相反的。此句承上文正面举例,并引起下文反面举例。) 25、对上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是“总-分-总”结构,层次分明。另外,在论证时采用了举例和对比的方法。B、用迟钝的人来称赞聪敏,就知道华耦是贤达的人所耻笑的对象了,这就是省句。 C、应该删除“跛者”下面的句子,只说“分别用相同类别的人去反对”就可以了。 D、“年老,口中无齿”这句中省去“年”及“口中”就可了。否则就是用字烦琐。 E、应该透彻了解“省句为易,省字为难”这些意思,你才能够谈得上编写史书了。 F、如果句子多余,那么字也重复无用;史书写得烦琐杂乱,一定是出于这个原因。 C、F(C句根据语境,“逆”应理解为“迎接”。F句从语境、语气可知,“其”为推测,应理解为“大概”。) 26、请简述:在史书叙事简要的问题上,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分)作者认为省句为易,省字为难;叙事应简要合理,力避重复杂芜。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叙事的省俭,它的方法有两种:一叫省句,一叫省字。 《左传》记有宋人华耦来会盟的事,华耦说对方国家的先人得罪过宋国,迟钝的人认为他聪敏。用迟钝的人来称赞聪敏,就知道华耦是贤达的人所耻笑的对象了,这就是省句。《春秋经》写:“陨石于宋五。”听声是陨落,看去是石头,数量是五个。加一字太详细,减一字太简略,求得恰当适中,简要合理,这就是省字。有跟这相反的。像《公羊》说郄克瞎了一只眼睛,季孙行父秃顶,孙良夫跛脚,齐国派跛脚的人去迎接跛脚的人,秃顶的人迎接秃顶的人,瞎眼的人迎接瞎眼的人。应该删除“跛者”下面的句子,只说“分别用相同类别的人去迎接”就可以了。如果事情一定要再加叙述,文字就多费了。这就是烦琐的句子。《汉书·张苍传》载:“年老,口中无齿。”这句中省去“年”及“口中”就可了。这六个字组成句子,三个字乱加,这就是烦句。 省句容易,省字困难,应该透彻了解这些意思,你才能够谈得上编写史书了。如果句子多余,那么字也重复无用;史书写得烦琐杂乱,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 文言文周周练二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此去经年, 。(柳永《雨霖铃》) (5)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6) ,悠悠我心。(《诗经》) (7)天行有常, , 。(荀子《天论》)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相见时难别亦难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百草丰茂 (6)青青子衿 (7)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北斋雨后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字与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4.此诗在体裁上属于 (1分)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诗往往体现“诗中有画”的特征,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D.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恩慕出仕前的生活。 16.此诗颔联深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中的意境。(4分) 14.(1分)近体诗、律诗、七律均可 15.(3分)B 16.(4分)诗句中“占”、“寻”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北斋秋天的雨后,小鸟、蝴蝶纷纷飞来的动人情景,洋溢着温馨新鲜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令诗人深深陶醉。全联意境清幽恬淡,极富诗情画趣。(四点大意相近即可)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同“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去,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迁文思使,徒知保定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戏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2)其众数万薄金明 (3) 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赍三日粮直捣敌穴 (4) 家无余赀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美以军侯戍边 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 B.乃徙军山北 徙知保定军 C.夏人既破金明诸砦 既而复出艾蒿砦 D.累迁天武都虞侯 迁文思使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美领众二千力战”中的“力”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帝壮之 B.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C.间走归京师 D.以为救至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21.金明地区的几次战役中,哪些事件能体现周美“善于智谋”? (3分) 17.(4分)(1)侵犯 (2)通“迫”,逼近 (3)派发 (4)同“资”,钱财 18.(2分)D 19.(2分)C 20.(2分)(1) 小时候在北方军中服役,凭借才气与武功被称道。(隶 以 “被动句”) (3分)(2)金明正处在边界要冲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现在如果不赶快修缮,将最终失去它。(冲 蔽亟 完 遂 “判断句”)(踩分点错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21.(3.分)(1)预料夏人复来,请求复城如故。(2)徙军山北,多设疑兵。(3)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可用自己的话回答) (六).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甲 今人之诗,例无精彩,其气夺也。夫气之夺人,百种禁忌,诗亦如之。富贵中不得言贫贱事,少壮中不得言衰老事,康强中不得言疾病死亡事,脱或犯之,人谓之诗谶,谓之无气,是大不然。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岂可限以绳墨哉!如王维作《画雪中芭蕉》诗,法眼观之,知其神情寄寓于物,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荆公方大拜,贺客盈门,忽点墨书其壁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皈欤寄此生。”坡在儋耳作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岂可与世俗论哉!予尝与客论至此,而客不然予论。予作诗自志其略,曰“东坡醉墨浩琳琅,千首空余万丈光。雪里芭蕉失寒暑,眼中骐骥略玄黄”云云。 乙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雏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荚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22.甲文所提到的“荆公”即 ,请概述文中荆公的异于世俗之处 (3分) 23.乙文中能印证甲文“俗论则讥以为不知寒暑”观点的事例是 (2分) 24.甲乙两文都提王维的画,其用意是否完全一致,为什么? (3分) 2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有人认为,写诗要有所忌讳,不然会成为一种不祥的预言。 B.今人写诗照例没有精神文采,是因为诗歌的气势被剥夺了。 C.王维的画常常不问季节,将各种不相干的花随便画在同一幅画上。 D.从苏东坡的诗中可见苏东坡因平生遭遇太多灾难而只求一死。 26.乙文中说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另举一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2.(1分)王安石,(2分) 刚拜官丞相(大官),即题诗言退;不受世俗禁忌的约束。 23.(2分)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24.(3分)不完全一致。虽然他们都反驳俗论,并以此肯定王维的画重在神韵;但甲文是以此提出诗歌创作的理论(诗者妙观逸想之所寓也);而乙文所提出的是书画鉴赏的方法(书画之妙,当以神会)。 25.A 26.(3分)事例1分,分析2分。(原句的含义参考:书画的妙处,应该用心神去领会,很难用具体的形象来寻求。) 文言文周周练三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五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君子博学而曰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 ,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己判矣。(苏洵《六国论》) (4)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予·密州出猎》) (6)柴门闻犬吠,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卢挚《沉醉东风·秋景》) 13、(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桂影斑驳,风移影动(3)奉之弥繁(4)金戈铁马 (5)老夫聊发少年狂(6)风雪夜归人(7)载我在潇湘画里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l6题。(8分)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4、能表现出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的诗句是: 。 15、下面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榆钱落尽表明时已清秋,尽管残存几朵木槿花,但盛时已过,不免有美人迟暮之叹,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诗的前两句写了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更加凸显了整首诗宁静的基调。 C、此诗通过细致的描摹,以新巧亮丽的语言,勾勒出别致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忘情田园的悠闲心境。 D、此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景画,充分体现了诗人所说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的特点。 1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时人推赏,你认为其写法好在何处?请作 简单的赏析。 14、水绕陂田竹绕篱(2分) 15、C(2分) 16、可从以下任一角度赏析: (1)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寒鸦之静附于牛之动,动静相衬;而牛的缓缓行进又愈见环境之静,构成一幅恬静清雅的村居图。(2)诗人用“夕阳”、“牛背”、“寒鸦”构成 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牛的怡然自得、牛与鸦的相得无猜,渲染了静谧的气氛,夕阳和寒鸦又使作品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3)。“无人卧”是一处顿笔,引起读者的疑问:有什么东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带得寒鸦两两归”,形象宛然在目。这一顿挫使得诗作更有韵致。(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宋既平天下,公①始出仕。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予比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②,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③初,道家之说滋甚,自京师至四方,毕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 公卒以龃龉④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其书,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曾巩《先大夫集后序》,有删改) [注]①公:指曾巩的祖父曾致尧,本文是曾巩为祖父文集所作之序。②出:从京城到地方做官。③祥符:宋真宗的第三个年号。 ④龃龉:意见不合,互相抵触。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疾当事者不忠 (2)毕大治宫观 (3)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 (4)其于虚实之论可核矣 18、下列各句中存在通假字现象的一项是( )。 A、不称天子属任之心 B、以与民休息 C、宜绌奸臣 D、藉令记之 1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 B、公之言,其大者 C、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 D、史其果可信欤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 (2)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21、上文第二段中,曾巩写“公益诤”,又说“反复至数百千言”,他这样写的目的是 。 17、(1)痛恨(2)都,全(3)推究(4)核实(4分:各1分)18、C(2分) 19、D(2分) 20、(6分:每句3分) (1)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至,难,言) (2)曾公最终因为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中记载。(卒,以,或) 21、强调祖父的勇于谏诤,尽忠职守;感叹当时“皇帝圣明,人臣耿直”的兴盛景象。(3分) [译文] 宋朝平定天下之后,曾公才开始出来做官。他在朝廷上,痛恨当权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谈论国家大事,必定从皇上爱护百姓、劳心万事之意出发,而指责大臣、从官执事之人,持观望态度、心怀奸邪,和皇帝委任他们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称。至于曾公责难当世的言论,常常是别人不敢说的。虽然多次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贬官到外地,他的言论却更激切,不因为利害祸福就动摇自己的心意。 曾公的谏言,从大的方面看,认为自从唐朝衰落之后,百姓穷苦困顿已经很久了,国内安定下来以后,天子正修明法度,但掌权的人还是做事烦琐细碎,主管财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唯独曾公认为行政事应遵从简易的原则,以便让百姓休养生息,消除天下入的怨恨。祥符初年,道家思想更加泛滥,自京师到各地,都大造道观。曾公更加直言进谏,认为天命不能被独占,应该罢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复言说,达几百千字。唉!曾公的尽忠,皇帝的纳谏,为什么一定要发生在古人身上呢!这不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皇帝圣明,人臣耿直”吗?多么兴盛的事啊! 曾公晟终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绩和品行有的没能在史书上记载,即使记了下来,因为当政者少有喜欢他的,史书就果真可信吗?后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证他的行状,读他的碑文和书籍,以及我的这篇序,就会详尽地看到他的一切,对那些真真假假的评价就可以核实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谏院题名记①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宫。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 ④嘉祐,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22、从上文内容来看,谏官的职责是 。 23、上文第一段追述了谏官的来历,同时也阐明了 和 。 24、请在上文找出和第五大题选文里“虽屡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意思相呼应的句子: 。 25、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旨在于宋朝设立谏官的目的和特殊之处。 B、本文也体现了作者司马光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 C、本文的记叙简洁利落,既做到面面俱到,又惜墨如金。 D、本文涉古论今,文意丰厚,感情充沛,令人回味不尽。 26、后人评价这篇《谏院题名记》谓“节短音长,文约势宽者也”。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具体说明其“文约势宽”的特点。 22、关注关系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的大事,直接向君王进言。(2分) 23、谏官的重要性:谏官应怎样恪尽职责(2分) 24、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分) 25、A(2分) 26、“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作者用这一排比将后入的议论凸现在当事的谏官面前,警示谏官:题名于石,绝非树碑勒石以示殊荥,而是高悬一只警钟。篇末运用总收的手法,一个“惧”字浓缩全篇的精神气血,一个字却有干钧之重,再次警策谏官们严于自律、公而忘私,充分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题名于石的良苦熠心。 (5分) [译文] 古时候向君王进谏没有专职官员,从公卿大夫到工匠商贾,没有不可以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才开始设置专门的谏官。把关系到国家大政方略和广大百姓的得失利弊,集中到一名官员身上让他向君王进言,他担负的责任也够重大的了。担任这种官职的人,应该经常记住大事,舍弃小事,先谈紧急的要务,后言可以缓办的公事,只求有利于国家而不为个人谋私利。那些急急忙忙为个人争名的人,就像急急忙忙追求发财的人一样。这种人和对谏官的要求相差是多么远啊!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发布诏令设置六名谏官,规定了他们专负进言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先生才把所有谏官的名字题写在版册上。我怕年深日久了字迹会消失,因而在嘉祐八年,把谏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后代的人将一一指着上面的名字评论他们说:“某人忠诚,某人奸诈,某人正直,某人不公正。”啊,谏官们能不有所警惧吗! 文言文周周练四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 ⑴ ,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张载《拾遗》) ⑶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⑷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⑸水面清圆, 。(周邦焉《苏幕遮》) ⑹ ,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⑺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⑴民为贵 ⑵为万世开太平 ⑶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⑷人生代代无穷已⑸一一风荷举 ⑹千岩万转路不定 ⑺梦回吹角连营(5分,对1空得1分,多选的取前5句)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4—16题。(9分) 十二时 朱敦儒 连云衰草,连天晓照,连山红叶。西风正摇落,更前溪呜咽。 燕去鸿归音讯绝,问黄花又共谁折。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 14.词中能体现“寒衣时节”这个时令特征的物象有“□□”、“□□”(2分) 15.根据词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连云衰草,连天晓照,连山红叶”三句扩写成一段景物描写。(8左右)(4分) 16.词末写到征人的“最愁处”,请结合全词赏析“愁”的情感内涵。(3分) 14.(2分)衰草、红叶、西风、黄花等。(共2空,答对一个给1分) 15.(4分)要点:景物特征的描摹(2分);情感氛围的渲染(1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运用(1分)。例:辽阔的草原已不再翠绿,焦黄的衰草延伸向远方,与天相接。破晓的太阳缓缓升起,照亮了近处的草原和远处的山岚。满山的红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红了半个天空。 16.(3分)要点:远在外地的游子(征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愁。(2分)悲苦家人的孤苦无依(1分) 附宋词《十二时》赏析: 苍凉之景以叠笔尽其致。“征人”十字,亦是人同有之,意却未有道过者,大抵多就寄衣一边着意也。(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二) 所谓叠笔,是指以局部形式相同但内容并不重复的语词意象反复刻画同一景象,达到曲尽其致的艺术效果。此词发端三句,以“连”字领起的“连云衰草、连天晚照(一些版本为“晓照”)、连山红叶”三重意象,叠笔刻画铺天盖地而来的秋声秋色秋景秋情,苍凉之极。衰草本是秋天最常见的物象,然而在词人笔下这连云之衰草,则以其一望无际,远接云天的衰飒摇落、冷寂颓败之势,将苍凉的秋色秋景渲染至极,并与连天晚照,连山红叶形成强烈反差与对比。晚照与红叶,本亦为秋天寻常之物,只不过秋之夕阳更容易给人去日不多的悲凉之感。当将尽的夕阳映就的连天晚照紫霞,与连山红叶相灼照相辉映之时,那如血的残阳与如火如荼的红叶,在这悲壮的辉映与燃烧中渐渐回红转灰,最后与连云衰草的寥落凄迷融合为一。词人正是以这三组意象,以叠笔将秋色秋声秋情的苍凉韵致,以线的延展,点的辐射,面的回环起伏,曲尽其致,渲染至极,获得这三个意象中任何一个单一意象所无法获得的综合艺术效应,为征人的意态,造就一个恰如其分的背景。“西风正摇落”,染后复点,“更前溪呜咽”,以层进之辞“更”领起,从对面写来,想象当时西风摇落的暮秋之际,前溪之畔的思妇当比征人更悲伤多感,呜咽念离。表现出空闺思妇的柔婉多感,过片两句,承前仍旧从对面揣摩思妇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态。征人久无消息,值此深秋时节,闺中思妇又将与谁共赏菊花?是对闺中人孤苦情境的深切体会与理解。结句由妻子转而写自己:“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直接点明征人不是不想回家,值此送寒衣时节,亦是征人最为愁苦的时候,既思念家乡亲人,又为他们孤苦无依的情境和痴情所感叹所负疚。 叠笔写苍凉之景,亦是词人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思笔相洽处,最能获得综合的艺术效应。如南宋词人王沂孙《醉蓬莱·归故乡》下片:“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俞陛云先生谓其:“‘秋灯’三句清愁重叠而来,句法如明珠一串。”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示,则皤然一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今古。翁殊博洽,镂花雕缋,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尤觉非意所及。秀才警服,留之甚久。 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小周给?”翁默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秀才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许,乃顾语秀才:“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尽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秀才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延之入 ( ) ⑵翁殊博洽 ( ) ⑶密祈翁曰( ) ⑷颇厌君意否( ) 18.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 实乃狐仙 B. 翁乃与共入密室中 C. 乃顾语秀才 D. 乃相与扃户出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有款门者,启示,则皤然一翁。 ⑵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 20.从文章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秀才确实也有“高雅”之处,主要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1.文中划线句通过神态与语言的描写,揭示了翁的心理变化: (2分) 17.(4分)(1)延:引进、迎接、邀请 (2)殊:很,非常 (3)祈:恳求,乞求 (4)厌:满足,通“餍”(每词1分)。 18. (2分)A 19.(6分)⑴(3分)(秀才)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补出省略的主语1分,“启示”1分,句义基本通顺1分) ⑵(3分)只是我穷到这样的地步,您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应当可以马上弄到。(“顾”1分,“立致”1分,句义基本通顺1分) 20.(3分)要点:闭门苦读,知书达礼(如“延之入”、“请问”、“留之甚久”)、旷达不俗(如不排斥异类,与狐仙评古论今,发觉对方才学非凡,警服之余,也愿意与之“共晨夕”)(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21.(2分)起初翁对秀才失望、不满,因此沉默以对(1分);进而,翁心生作弄之意,就表面上欣然同意了秀才的请求(1分)。 附《雨钱》参考译文 滨州有一个秀才,坐在书房里读书。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形体相貌很有古人的风度。秀才请他进屋,请教他的姓名。老头自称:“我姓胡,名叫养真,实际是个狐仙。因为爱慕你品行高雅,愿意与你交为朋友,共度晨夕。”秀才一向是个开通达观的人,也不感到奇怪,就与他评古论今谈起学问来。老头的学识很渊博,想象力很丰富,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很有文采,而且充满幽默感;有时引经据典,道理说得精辟而深刻,更是秀才所意想不到的。秀才又惊讶又佩服,留他住了很长时间。 一天,秀才暗自向老头请求说:“你爱我的感情很深厚,只是我这样穷,你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理当可以马上弄到手。为什么不稍稍周济我一下呢?”老头沉默了半晌,好象不想答应秀才的话。过了一会儿,才笑着说:“这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有十几个铜钱作母钱。”秀才遵照他的要求,拿出十几个铜钱。老头就同他一起走进密室,迈着歪歪颠颠的步子,念着咒语。霎时间,有几千万铜钱,从屋梁上华啦华啦地落了下来,那势头象是下暴雨,一转眼堆积的铜钱就没过膝盖;拔出脚来站在钱堆上,有没过了脚踝。几丈见方的房屋,大约积了三四尺厚的铜钱。于是老头回头对秀才说:“比较满意了吗?”秀才说:“够了。”老头一挥手,钱雨就一下子停住了。于是一起锁好门出来。 秀才暗自高兴,自以为成了大富翁。过了一会,他进屋取钱用。可是,满屋的铜钱,全都化为乌有。只有做本的十几个铜钱,还稀稀拉拉地留在那里。秀才大失所望,怒气冲冲地瞪着老头,对老头的欺骗非常怒恨。老头生气地说:“我原来跟你做交谈学问的朋友,没打算和你去做贼!如果要称你的心意,你只该去寻找盗贼交朋友,老夫可不能遵照你的意思去做!”说完一甩袖子就走了。 评析: 文字之交,也不可以没有金钱的,精神的确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整日为“稻粱谋”,作何“逍遥游”呢?然而,如果把金钱当作为人处世的根本,那就钻入钱眼之中去了。此翁之所以愿和秀才“共晨夕”,是为了“君高雅”,秀才却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见财就心中暗喜,财去就忿忿指责,此翁在秀才眼里的价值是视有无金钱而决定的,此翁拂衣而去,实在情理之中。人无金钱不能生活,读书人也不例外,但是当金钱异化为主体时,那是对人格的亵渎。这种亵渎固然是对别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呢?秀才把自己放在金钱的同一位置上,前面的读书之嗜好,高雅旷达之风度,留翁对谈之亲密都染上了铜臭之嫌了。此翁说他只配和小偷交往,此话对一个读书人来说,听起来比较难受,但的确是他所作所为带来的。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22.“会稽”,古代地名,今称之为 。(1分) 23.文中认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其“取义”是为了“□□□□”。(2分) 24.下列句中的人物品性,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最不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象》)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D.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篇》) 25.作者为黄中立的行为而“喜”,那么作者又会因何而悲呢?请根据文意作出推断。 (3分) 26.古人常借亭台楼阁或草木花卉的描写,来呈现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请就此另举一篇教材中的古文,并作简要的解说。(3分) 22.(1分)绍兴 23.(2分)进德修业(答“比德自励”、“惩志自警”得1分) 24.(2分)A 25.(3分)能筛选并依据文中的有关信息予以推断,如正面推断的有:①“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②“中立抱材,未用”;反面推断的有:③“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或“进德自警”④“临大节而不可”、或“以节立志”、“以节立身”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到上述的任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26.(3分)要求:能列举教材中的所学文言篇名(如《阿房宫赋》、《岳阳楼记》、《项脊轩志》、《病梅馆记》、《爱莲说》等)(1分);能回忆课文中相关的描写或记述的内容(1分);能说出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或阐发的义理(1分) 例:《病梅馆记》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作者决心疗梅、救梅,表现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 附《尚节亭记》参考译文 古人种植花草树木是有用意的,哪里只是为了赏玩而已呢!因此兰花取它的芳香,谖草取它的忘忧,莲花取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含义。不单单是花草树木如此,人们佩带玉器,用象牙作环圈,在座位右边陈设欹器;或者用它们来比拟德行、激励自己,或者用它们来惩戒心志、警惕自己,使德行和学业的进步,都因此而得到助益。会稽黄中立爱好种竹,取竹有环节这一特点,因此在竹林种建了一个亭子,并且取名为“尚节亭”,用来作为读书娱乐的场所。黄先生的心志澹泊而不追求功名。我观赏之后很喜欢。 竹子这一种植物,枝干柔软而中空,很柔和但不被风雨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寒暑、承受霜雪而枝不改、叶不变,颜色依旧碧绿,像是在紧要关头不改变节操的君子,确实是内在有什么,表现在外也是什么,能够表里如一。那么,用节来形容竹,还有什么比这更恰当的呢?如今,社会风气败坏,人间公理沦亡,能够坚守节操来处世的人太少了。中立拥有才能,在未能施展前,而很早就用节操来立志,这实在有大大超越人的地方,我又怎么能不为他而高兴呢? 文言文周周练五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任选五空)。(5分) 14、(1)永忆江湖归白发, 。(李商隐《安定城楼》) (2)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孟子》)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7)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姜夔《扬州慢》) (8)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1)欲回天地入扁舟 (2)杜鹃声里斜阳暮 (3)而智勇多困子所溺 (4)故不为苟得也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海上生明月 (7)冷月无声 (8)人情练达即文章(任选五空,多填不得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l5——l7题。(8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5、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 16、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居眼盈盈”一语双关:一是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二是令人想见朋友的家人倚栏 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B、这首词不同以往那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方式,下片转笔到季节的描写上来,以轻 松明朗的笔调表达对江南春景的向往。 C、词的下片以两个“送”字递进,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 淡语,一往情深却含而不露。 D、整首词的风格清新脱俗,写景抒情另辟蹊径,技法奇妙。所谓“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 惊人”,是对它绝佳的评价。 17、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15、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1分) 16、 B(2分) 17、这二句写景,比喻奇妙。历来文人都惯以用水喻眼波、以山喻眉峰(“眼如秋水”、“眉 如青山”);要作者在这里匠心独用,把水比作人的眼波横流,把山比作人的愁眉紧攒,化无情为有情。山水仿佛也为朋友的离去而动容,作者借此暗示了自己离别友人的不舍。 (5分) 五、阅读《阿房宫赋》节选,完成18——21题。(12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20、上文作者云:“宝历[注:唐朝皇帝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再结合文章内容,可见作《阿房宫赋》的目的是 . 21、请分析选文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8、杜牧。(1分) l9、(5分) (1)怎么能搜刮时连极细微的东西也全不放过,使用时却把它们当泥沙一样毫不麦惜? (2)如果秦国又爱护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乃至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消灭它 20、以秦的穷奢极欲、肆意挥霍而导致亡国的例子,劝诫唐敬宗接受前人的亡国教训,勿蹈 21、这段铺排直泻而下,尽情夸张。“柱椽”支撑着“栋梁”,如同“农夫”、“工女”也在支撑着国家;“粟粒”、“帛缕”是百姓生活之所需,它们与“城郭”、“市人之言语”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作者将这些关系民生的事物同阿房宫中的事物一一作比,揭露出帝王将自己的奢侈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本质。表达的虽是同一意思却不重复,虽用议论却极形象。(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17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①,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镀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②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太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苏轼《留侯论》,有删改) [注]①子房,即张良,祖、父两代相韩。秦灭韩后,他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后投奔刘邦,成为其重要的谋士。封于留,称留侯。“予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指的是“张良进履”的故事。传说张 良某日在圯上漫步时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桥底,叫张良下去给他拾鞋,又令张良给他穿上。事 毕,老人留下一句“孺子可教也”,扬长而去。后来这位老人赠张良一本《太公兵法》。张良日夜诵读,成为 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人。 ②鲜腆:没有礼貌。 22、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卒然临之而不惊 ( )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 ) (3)彼其能有所忍也 ( ) (4)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 ) 2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和( )。 A、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B、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子房以盖世之才 D、然后可以就大事 E、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24、第一段将“匹夫之勇”和“大勇者之勇”进行对比,强调豪杰之士的过人之处在于 (用自己的话回答) 25、“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的例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26、圯上老人为什么说子房“孺子可教也”?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的阐释。 27、文末提到太史公猜测之误,你认为这和上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22、(1)通“猝”,突然(2)挫伤(3)如果,假使(4)使……发怒,激怒(4分) 23、B C(2分) 24、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而不慌乱,遭受无缘由的侮辱而不恼怒/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2分) 25、(以类比)形象地说明张良有盖世之才,若仅仅因为忍不下一时之气而贸然送死,是不值得的。(3分) 26、老人原认为张良尽管有过人的才华,却缺乏容忍的度量。然而老人在圯上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时,张良却经受住了羞辱。可见,张良也有过人的度量,可以成就大业,因此“可教”。(3分) 27、太史公的猜测之误说明了张良名显天下并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再次说明张良之所以能成大事,是因为他有过人的志气和度量。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了全文的主旨。(3分) 《参考译文》 古代被称为豪杰的人,必定有出众的节操。一般人总有不能忍受的事情,一个普通人受到侮辱,就会拔剑奋起反击,这不能算是勇敢。天下有大勇气的人,能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而不慌乱,遭受无缘由的侮辱而不表现出忿怒,这是由于他心中的抱负很远大,他的志向很高远的缘故。 张良在桥上与一老者相遇并受赠一册兵书。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又怎么知道这不是秦代隐居的高人现身,在考验他呢?在韩国已经灭亡,秦国正强大的时候,秦国用很残酷的刑罚对待天下士人。乎自无辜被斩杀的人,不计其数。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锋芒势不可当,而当时的形势也还没出现可乘之机。张良不能忍耐激愤的心情,想凭借个人力量出击以发泄心中怒气。这时候,张良虽然没死,但实际上离死亡非常近,真太危险了!富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因为他宝贵,不值得因为盗贼而死。张良凭着超越世人的才能,不采用伊尹、太公安邦定国的谋划,却只是采用荆轲、 聂政行刺的办法,凭侥幸保存了性命。这正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因此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地挫伤他。他如果能经受得住,这之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老人讲:“这年轻人是可调教的。” 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却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那种年轻人的刚强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忿怒而成就大业。为什么呢?老人和张良从来不相识,只是在野外突然相遇,却用奴仆的差事来支使他,张良顺从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诧,这种涵养当然是秦始皇所不能惊扰的,也是项羽所不能激怒的。 司马迁曾怀疑张良长得高大魁梧,但他的相貌竟然像女人一般,太史公因此觉得张良的相貌和他的志向气节不相称。唉!这正是张良所以为张良啊! 文言文周周练六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别有幽愁暗恨生, 。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3) ,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 (6) ,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7)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 (1)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2)飞鸟相与还 (3)世间行乐亦如此 (4)小楼一夜听春雨 (5)谁念幽寒坐呜呃 (6)操千曲而后
/
本文档为【08文言文周周练(38分)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