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

2011-07-16 15页 doc 5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76169

暂无简介

举报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第一章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第一章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引语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优秀、出色,但家长们仅仅有这种意识还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家长们去了解女孩,了解她们的成长需要什么,了解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对女孩的成长历程了如指掌,家长们才能给予她们所需要的,才能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孩。 一般来讲,女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岁,这是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女孩会呈现出很多女性的优点,如乖巧、听话、善解人意等。但女孩天生的那些个性弱点在...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
第一章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第一章女孩的成长历程——全面了解你的女儿 引语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女儿优秀、出色,但家长们仅仅有这种意识还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家长们去了解女孩,了解她们的成长需要什么,了解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只有对女孩的成长历程了如指掌,家长们才能给予她们所需要的,才能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女孩。 一般来讲,女孩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7岁,这是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女孩会呈现出很多女性的优点,如乖巧、听话、善解人意等。但女孩天生的那些个性弱点在她们身上也已初露头脚了,例如,脆弱、懦弱、依赖性强等。因此,家长在这一阶段对女孩的教育,将会影响她们一生。 第二阶段:8~12岁,这是女孩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女孩现出极强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她们强烈地渴求吸收新鲜的“养分”。因此,你的女孩是否能够掌握出色的技能,以及获得学习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一阶段你对她的教育。 第三阶段:13~16岁,女孩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你对女儿的教育,往往决定着她将来是成为一个暴躁、叛逆的女性,还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女性。 一 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 在生活中,常常有女孩的家长对我这样说:“与那些调皮的男孩比起来,女孩好养多了,我们往往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把女孩教育好。” 的确,与男孩相比,女孩有很多优点,例如乖巧听话、干净整洁、善解人意等。而且,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们的这些优点就已经显现出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会听到女孩的家长这样评价女孩: 她们非常敏感,即使是别人不经意间所说的一句话,都会让她们伤心半天; 她们很脆弱,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她们总是依赖别人,无论做什么事,她们都渴望父母能够帮助她们; …… 是的,由于体内荷尔蒙激素的不同,在很小的时候,男孩和女孩就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就拿上面这些家长的评价来说,男孩的家长一般都不会抱怨自己的儿子敏感、脆弱,也不会轻易评价儿子胆小、依赖父母。只有在女孩身上,这些特点才会表现得很明显。事实上,我们不可否认:敏感多疑、感情脆弱、依赖性强……这些都是女性天生的一些弱点。 一般来说,在7岁之前,女孩这些弱点就已经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了。一位5岁女孩的家长曾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我和丈夫正在讨论一些家庭开支问题,看女儿走过来,我们就停止了讨论,而且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因为我们不想让女儿过早地感觉到成人的压力。 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的表情和行为都非常奇怪,她总是坐立不安,而且警惕性很强,总像是在打探什么情报。后来,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女儿才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她心事重重地这样问我:“妈妈,那天你和爸爸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 是的,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她们这种敏感的特点就已经很明显地表露出来了。可是,她们为什么会如此敏感呢?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从女孩开始接触她自身之外的世界时,她就把外部世界看作是一个充满“关系”的世界。她用“关系”来衡量一切,来衡量父母对她的爱,来衡量谁有可能成为她的朋友……在上述事例中,因为女儿的出现,父母忽然停止了谈话,女孩就以为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不再爱她了,所以她才敏感地以为父母在说她的坏话。 其实,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女孩的脆弱、依赖性强等弱点,都与她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关。正是因为她们注重关系,所以一旦她们觉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破裂时,就会表现得非常脆弱;正是因为她们渴望与父母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所以她们才会那么强烈地依赖父母…… 基于此,很多心理学家表示,那些认为“女孩好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的确,由于我们的女儿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赢得我们的欢心,她往往很顺从、很听话、很愿意与我们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女孩之中,健康、懂事的女孩很多,但杰出、优秀的女孩子却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女孩的家长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养女孩容易,培养出优秀女孩却并非易事! 那如何才能让女孩更加优秀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从出生到7岁,女孩身上已经表现出了很多女性的天性。这其中,包括女性很多天生的优点,例如干净整洁、善解人意等,也包括女性很多天生的弱点,如敏感、依赖性很强等。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女孩的这一特点,从而帮助她们强化自己的优点并改善自身的缺点,女孩才能更加优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出生到7岁,是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期! 这也就是说,因为7岁之前,女孩的习惯、性格尚处在萌芽期,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一阶段把女孩身上的弱点“一举歼灭”,那女孩就能被塑造得更加完美。 具体来讲,在7岁之前,女孩身上天生的一些弱点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胆小脆弱,不坚强。 人们常说,女孩是水做的。也许因为与水有关,女孩的性格中有很多温顺、柔和的因素。但是,如果女孩性格中的这种温顺的因素过多,人们便常常用另一些词汇来形容她,诸如胆小、脆弱、不坚强等。例如: 她们怕黑; 她们不敢一个人睡在房间里; 她们害怕各种各样的虫子; …… 所以,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女孩与男孩是完全不同的,她们就是“弱者”的代名词。 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家长都对女孩疼爱有加,他们不仅在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对女孩进行最细心的照顾和帮助,而且还试图在任何方面都避免女孩受到伤害。例如,当女孩做错事情时,他们会毫无怨言地为女孩承担所有的责任;当女孩面临选择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女孩做出最佳选择…… 正是因为家长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帮助,女孩才有了不坚强的理由,也才有了凡事都依靠家长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女孩脆弱的天性才会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手臂擦破了一点皮,会哭个昏天暗地;内心受到一点点冲击,便觉得全世界都抛弃了她……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恰恰是造成女孩脆弱的原凶。 2.敏感,容易受伤。 研究表明,从出生到7岁,女孩之所以表现得比男孩敏感,是因为她们对人、对事物的敏感度都要强于男孩。 特别是在3~7岁这一阶段,小女孩能够通过各种感官来获得微妙的、细节性的信息,她们总是捕捉他人语言和行为中隐含的信息,尤其是一些她们自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在这些不利信息的暗示下,她们常常觉得别人的语言和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才表现得那样敏感。 一天晚上,4岁的丽丽与爸爸一起看电视。丽丽拿着遥控器,一直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节目,但足足找了10分钟,她都没有找到。 这时候,爸爸早已被不断变换的电视画面搞得心烦意乱了,于是对丽丽说:“你到底想看什么?” 没想到,因为爸爸的这一句话,丽丽哭了半天,还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爸爸不喜欢我,爸爸讨厌我。” 人们都说小女孩容易小心眼,其实,这表达的就是女孩敏感这一特点。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她们的感觉就是这样奇怪,在与他人相处时,她们总会捕捉他人语言和行为中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来证明他人伤害了自己。再加上女孩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更加重了女孩感觉的敏感度。 也许大多数的女孩父母们都接受了“女孩就是小心眼儿”的观点,所以,在更多的时候,他们常常不把女孩的这种敏感放在心上。但心理学家却表示,如果女孩长期处在这种“努力证明自己受到了伤害”的状态中,这对女孩的心理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面对女孩敏感的表现,很多家长也常常给女孩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要为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伤心…… 但事实上,对于7岁之前的女孩来说,家长们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没有作用的。虽然女孩的大脑比男孩要发育得快,但在7岁之前,女孩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家长的这些道理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 那家长们应该如何引导女孩走出这种敏感的状态呢? 对此,我为您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家长即使批评女孩,也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爱! 就拿上述事例来说,当爸爸了解到女孩这种敏感的感受时,就应该主动去安慰女儿。例如,爸爸可以把女孩搂在怀中,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是不是觉得爸爸不爱你了?其实爸爸一直都爱你。”当女孩敏感的心灵得到抚慰之后,她们那种受伤的感觉就会消失。当然,当女孩恢复平静之后,爸爸还应该引导她看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女孩才有可能从自己的行为方面找原因。 3.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很依赖父母,但女孩们的这种依赖似乎要更加强烈。即使她们已经会走路了,她们也渴望母亲或者父亲能够抱着自己。即使到了五六岁,她们不再要求父母抱,但她们也希望父母能够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为什么女孩们会表现出那样强的依赖性呢? 事实上,在0~7岁,女孩依赖父母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因为研究证明,在母体中,婴儿处于一种被羊水包围的环境中,她们会感觉很温暖、很舒服,也会产生很强烈的安全感。但出生之后,由于脱离母体,她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她们希望通过依赖父母来破解自己的疑惑和恐惧感。所以,她们对家长们的爱和关注便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也许有家长会说,对于0~3岁的女孩来说,这一理由是成立的,但当女孩到了7岁时,难道她们还没有适应母体之外的环境吗? 的确,对于3~7岁的女孩来说,她们已经适应了母体之外的环境,但在这一阶段,女孩的安全感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在下降。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的家长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抱着她们。由于缺少这种肌肤的接触,女孩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虑:是不是父母不爱我了?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增加一些与女孩肌肤接触的机会。例如,在女儿睡之前,给她一个拥抱;在与女儿交流时,拉着她的手,等等。 并且有研究表明,女孩在婴幼儿期对父母之爱产生的那种信赖感一直会持续到青春期,这对她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0~7岁,女孩身上除了会表现出这些女性的弱点之外,还会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女孩会过早地感觉到压力。 由于天生就注重关系,大多数的小女孩很早就学会了关心他人,因为这一点,人们常常用懂事和善解人意来形容女孩。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女孩注重关系和善解人意这一特点,她们常常会感觉到在她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压力。 一位单亲母亲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一直与丈夫一起生活。但两年之后,当我认真地与女儿待在一起时,我觉得我的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她就像变成了丈夫的小妻子。她向我讲述丈夫的工作、他与女朋友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 是的,大多数的女孩都是懂事和善解人意的,但家长不帮助她们分清自己责任的范围,她们很有可能就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一样,一个6岁的小女孩本正处在自由玩耍的童年期,但父母的离异却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成人的压力,她会为父亲的工作以及经济状况担忧……如果她的父母再允许她继续思考这些问题,这些压力很容易就会使这个小女孩的心理出现问题,或者把她压垮。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女孩健康成长呢? 事实上,如果家长在女孩小时候不帮她们分清自己的责任界限,女孩不仅会过早地感受到成人的压力,而且将来还可能在“委屈”和“受伤”中度过一生。因此,家长有责任让女孩从小就明白自己责任的范围。 2.太多的道理对女孩根本不起作用。 生活中,每当女孩犯了错误,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通过讲道理、做解释等方法来教育她们。但其实,家长的这一教育方式,对规范女孩的行为、引导女孩合作是毫无用处的。当然,这一结论是心理学家通过多次试验而得出的: 在一所幼儿园内,心理学家把一个班的女孩分成两组,让她们玩橡皮泥。每当这个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就告诉第一组的女孩们:“游戏结束后,要把所有的橡皮泥收起来,不然橡皮泥就会被风干,以后就无法继续玩了。” 对于第二组的女孩,每当她们玩橡皮泥的游戏结束时,工作人员不是对她们讲道理,而是不声不响地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收好。 这个试验持续了一周,一周之后,虽然第一组的女孩们听了那么多的大道理,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仍然不知道把橡皮泥收好;而第二组的女孩则不同,玩完橡皮泥后,她们会主动把橡皮泥装到盒子里。 由这个试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年龄尚小的女孩来说,道理和解释对她们根本不起作用。对此,心理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在7岁之前,女孩根本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她们的理性思维要到10岁左右才出现,在此之前,她们的思维仅仅是象征性的思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在女孩7岁之前,家长总是试图通过讲道理、做解释来教育她们,这对女孩思维的发展将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女孩都是非常注重关系的,尤其在小的时候,她们强烈地渴望与父母建立稳固的关系,所以,她们常常通过一些合作行为来赢得父母的欢心。例如,即使父母讲的道理她们并不懂,她们也会强迫自己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这种教育就等于在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这会对女孩的思维发展造成负担。 那么,在女孩0~7岁这一阶段,家长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女孩呢? 其实,心理学家所做的那个试验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女孩,给女孩做出榜样。从出生到7岁,女孩正处在模仿他人的阶段,也许她们听不懂道理,但她们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像上述试验中所说的那样,要想让女孩玩完橡皮泥后把橡皮泥收好,家长没有必要给她们讲道理,只要用正确的行为给她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 因此,在女孩的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出现之前,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那家长就应该及时把房间、厨房都打扫干净; ※如果想要女孩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每当遇到邻居时,家长就应该热情地打招呼; …… 3.对性别会产生一定的好奇感。 3岁之前的女孩,她们对性别的认识是模糊的,也许她们根本分不清,或者根本不在乎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3岁之后,女孩就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她们知道自己是个女孩,也能通过服饰、造型等找出与自己同性别的人。她们还知道,爸爸和叔叔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一种人。 当然,当女孩有了一定的性别意识之后,很多家长也开始为女孩的一些行为而担心。一位母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女儿在4岁左右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摸自己的下体,我和丈夫对此都感到很尴尬。后来,听医生说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我还是感觉不自在。 是的,对于这些小女孩来说,就像玩游戏会快乐一样,触摸自己的生殖器官也会产生一定的快感。虽然就像上述那位母亲所说的那样,很多家长会对此感到不自在,但事实上,对于这些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女孩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这是她们对“性”探索的一种表现。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阻止女孩,并对她说:“别摸,丢死人了!”其实,家长的这种做法根本不会阻止她们对那种快感的探索,女孩还会继续这种行为,但与以前不同,现在她会因为自己的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告诉她们这种行为是允许的,但必须要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女孩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产生罪恶感,也不会沉迷于这种行为而不能自拔。 那么,从出生到7岁这一阶段,为了塑造更为完美女孩,家长还要做些什么呢? 方法一: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 女孩与男孩是不同的,这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在一些生活的细节中就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就拿孩子们玩的游戏来说,每个小女孩都喜欢洋娃娃等玩具,而那些小男孩们却不屑玩这些玩具;小男孩们爱玩手枪、飞机、变形金刚等玩具,而小女孩们对这些玩具却一点也不感兴趣,有时她们甚至还会讨厌这些玩具,因为她们会觉得这些玩具太暴力、不安全。 为什么女孩和男孩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这与孩子们的天性有关。男孩天性爱动、喜欢冒险,所以他们会对那些带有冒险性的玩具情有独钟;而大多数的女孩都文静、喜欢安全,所以她们对那些让她们感觉舒服和温暖的洋娃娃会格外感兴趣。 “男孩爱玩枪,女孩爱玩洋娃娃”,这已经是被所有家长都接受的一个事实,并且一直以来,家长们都在按着这一事实在做:如果自己生的是个男孩,就把他的房间涂成蓝色,然后买大量的汽车玩具、手枪玩具给他玩;如果自己生的是个女孩,就把她的房间涂成粉色,然后用大量的洋娃娃和玩具熊来装饰她的房间。 然而,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女孩的成长。原因很简单:对于男孩来说,家长让他们玩那些冒险性的玩具,可以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竞争的品质;但对于女孩来说,家长总是让她们玩那些象征安全的玩具,这不仅会造成她们思维方式的单一,而且还会助长她们身上的那种女性天生的弱点。 一位母亲曾这样担心地说过: 从女儿出生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公主式的女孩。因此,我给她买了很多芭比娃娃、玩具熊等玩具,而且还经常给她讲那些公主们的故事。 但随着女儿的成长我却发现,我越是这样培养她,女儿身上的那种女性天生的弱点就越明显。有一天,女儿竟抱着她的洋娃娃对我说:“妈妈,我也要等待我的王子把我救出城堡。” 当时,我一惊,女儿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她一直这样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是不是她就会忽视自己的努力?仔细思考下,我意识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女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思想,这与我给她玩的玩具,以及给她讲的那些公主故事有着直接的关系。 女孩玩女孩们爱玩的玩具,这无可厚非,并且这对女孩女性特征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通过与那些芭比娃娃接触,女孩可以养成干净整洁、注意自己外表的好习惯;通过与那些玩具熊做游戏,还可以培养她们的爱心,以及塑造她们细腻的情感……但家长们也应该注意,如果女孩每天都与这些洋娃娃和玩具熊接触,那女孩就会完全陷入到女性的世界里。长久如此,她自己所营造的这种充满安全感的环境,就会成为她们女性弱点滋生的温床。 每个女孩小的时候都会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变成公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孩每天接触的还是那些洋娃娃、公主童话,那女孩就会真的把自己想象成公主。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那样,在这些女性玩具和公主童话的包围下,女孩只能是消极地等待他人的帮助、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也许会有一些公主的气质,但在她们身上,更多体现的还是软弱、依赖等个性特征。 那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女孩,才能对她们的成长更有利呢?关于这一点,家长可以借鉴以下两种科学的方法: ※一是,为女孩改写那些公主故事; ※二是,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一些男孩玩的玩具,以增强她们的男性特征。 何谓“为女孩改写公主故事”?一位父亲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在女儿小的时候,她总会抱着她的洋娃娃缠着我给她讲那些公主故事,我很愿意给女儿讲这些故事,但我讲的公主故事与一般的公主故事不同。在我的故事中,白雪公主不是消极地等待小矮人们来救她,而是与小矮人合作,一起对付那个凶狠的后母;那个中了巫婆咒语的公主,也没有消极地等待王子的出现,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王子…… 通过这些公主故事,我一直向女儿传达这样的观念:公主并不是因为她是公主才赢得了别人喜爱,也不是因为她的美貌,人们才喜欢她;她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是因为她具有坚强、勇敢、机智等优点。 在这种公主故事的影响下,女儿常常这样对我说:“我也要成为那个坚强、勇敢的公主。” 是的,那些传统的公主故事常常会向我们的女儿传达这样的观念:因为她是公主,所以大家都喜欢她;因为她的美貌,她就能得到王子的爱……这些观念会使我们的女儿盲目地崇拜那些公主的权力和美貌,当然,她们也会毫无条件地接受公主的软弱和对他人的依赖。而这,显然只会把她们身上的那些女性的弱点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所以,上述事例中那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科学的。他也给女儿讲公主故事,但通过这些公主故事,他让女儿学到的是坚强、勇敢,他这是在有意识地增强女儿的男性特征。 那么,家长又如何通过男孩玩具来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呢?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家长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结论:让女孩玩那些男孩们玩的玩具和游戏,能够增强她们的男性特征。当然,这一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教育专家经过调查研究而得出的。 教育专家对某小学一个班级的女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女生之中,有4名女孩一直都非常优秀,她们现在的职业分别是:律师、建筑设计师、政府要员和商界精英。而且,她们身上有很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坚强、有很强的进取心。 同样的年龄,接受同样的学校教育,为什么这4名女孩会比别人更加出色呢? 教育专家们从这些女孩的家庭教育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们惊奇地发现,这4名女孩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她们的父母对她们更多采用了倾向于男孩的教育。这其中包括,在她们小的时候,让她们玩一些男孩玩的玩具;和她们做一些男孩才喜欢的游戏和运动,如打篮球、赛跑等。 由此,教育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女孩采用倾向于男孩化的教育,可以促使女孩更加优秀。 其实,这些倾向于男孩化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能让女孩更加优秀,是因为它弱化了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在0~7岁这一阶段,公主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助长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但如果家长对女孩采用的是倾向于男孩的教育方式,这不仅可以弱化女孩的女性弱点,而且还可以增强女孩的男性特征。例如,男孩游戏的竞争性会让女孩明白,只有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才能赢得成功;家长带女孩玩的那些男孩游戏,以及参加的体育运动会告诉女孩,一个坚强、勇敢的女孩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当然,这一教育方式需要父亲的配合,如果父亲能够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女孩,这对女孩摆脱那些女性天生的弱点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还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对女孩进行倾向于男孩的教育,并不是说要把女孩当成男孩来养,这样做不但会使我们的女孩变成“假小子”,而且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对女孩进行倾向于男孩的教育指的是,家长鼓励女孩女性特征的发展,同时还要用男性的坚强来弱化女孩身上的女性弱点。只有让女孩同时具备两种不同的品质:女性的细腻和体贴、男性的勇敢和坚强,我们的女儿才更加容易走向成功。 方法二:理性教育让女孩更独立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中,女孩是柔弱的,是强烈需要他人保护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女儿做任何事情。每当帮女儿做事的时候,这些家长都会自豪地这样想: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我们的女儿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们的这些教育观点是否正确呢?一位母亲的讲述也许会带给我们某些启示: 我和丈夫都非常喜欢女孩,我们把女儿当成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我们一直把女儿当成宝贝,不但不让她做那些烦人的家务,而且每当她遇到难题时,我们都会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为她提供帮助。 女儿很信任我们,也很依赖我们,我们对此感到很满意。女儿大学毕业之后,我们为她联系好了工作,还为她找了一位很优秀的老公。我们以为从此女儿就可以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但事实却与我们想象的正好相反,女儿不但没有幸福,她还离了婚。 现在,我们才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女儿不但没有应对这些难题的能力,而且她几乎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处理不好。 是的,在每位家长的眼中,女孩都是惹人怜爱的。但是,家长们必须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的女孩身上存在着女性天生依赖性强的弱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女孩的这种弱点是被家长激发出来的,并且是在家长的教育中不断增强扩展的。在女孩小的时候,也许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她会向家长求助,但如果每次家长都是毫无条件地为女孩提供帮助,或者不等女孩开口,家长就急着去帮助她,那当再次遇到困难时,我们的女孩往往连想都不想,就会把这些难题推给父母。 其实,这就是女孩依赖性增长、扩散的一个过程。家长们可以这样想,除了我们,还有谁会长期包容我们连做家务都不会、处处都要依赖别人的女孩呢? 人们都说女孩要像公主一样来养育。是的,每位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公主那样高贵、有气质,但家长却忽略了,虽然公主们都拥有高贵的气质,但她们也是分很多类型的:有蛮横无理的公主,有处处依赖别人的公主,还有机智勇敢、能力出众的公主。所以,如果家长们都像上述事例中的母亲那样养育女儿:任何事情都帮女儿去做、任何困难都帮女儿去挡,即使这样的教育能使女儿拥有公主般的气质,但这样的公主只能是像上述事例中的那个女儿一样,没有任何能力,处处都要依赖别人。 上述事例中女孩的结局是每位做父母的都不愿看到的。所以,要想避免自己的女儿也走入同样的结局,做家长的就应该在女孩小的时候,对她们进行理智的教育。 那家长应该如何对女孩进行理智教育呢?一位母亲这样分享她的育女经验: 我很疼爱我家的小公主,但我从来不娇惯她。在女儿5岁左右时,我就让她尝试着洗自己的小手绢、小袜子等;等她稍大一些,我就引导她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现在,我的女儿虽然刚刚上小学,但即使让她自己一个人在家我也放心,因为她完全有能力自己照顾自己。 当然,让我最骄傲的还是女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记得她5岁那年,我带她去逛商场,因为人很多,我和女儿不小心走散了。当我慌张地跑到商场服务台时,却看到了一脸笑容的女儿,她正准备通过商场广播来找妈妈呢…… 女儿的自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强,无论她走到哪里,我都不担心。 由这位家长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家长对女儿的教育充满了理性。她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但她知道女儿的成长需要什么,女儿的未来需要什么,所以她把对女儿的爱融入理性之中,从小就培养女儿的自理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常常会说这样的话:“女儿自己一个人在家不行,她根本就照顾不了自己”,“每当女儿离开我时,我都非常为她担心,怕她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不了”……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家长们之所以会说出这些话,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女儿,同时也不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持很明显的怀疑态度。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说这些话的大多数家长对女儿的教育都是非理性的。 所以,在此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衡量家长对女孩的教育是否理性的方法,那就是——让女儿离开你独自生活几天,你是否担心。如果你能很自信地说:“没问题,我相信女儿!”那说明你对女儿的教育是理性的;但如果你对女儿的能力表示怀疑,虽然这说明了你是爱女儿的,但正是由于这种不科学的爱,证明了你对女儿的教育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教育虽然有可能把女儿培养成气质不凡的公主,但她们的内心极度软弱,凡事都需要依赖别人。所以,就像前面事例中那个离了婚的女孩一样,她们的人生也不会很圆满。 那具体来讲,家长应该如何对女孩进行理性教育呢?答案很简单,在女孩7岁之前,家长必须使女孩具备这些能力: 能够简单地照顾自己,如洗自己的小手绢和小袜子等; 能够帮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择菜、擦桌子等; 有一定的主见,例如能够很快地判断出自己是想吃饺子,还是想吃包子; 有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遇到了困难,能够做到不依赖父母,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 当然,家长在对女孩进行理性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女孩的爱,只有把爱与理性相结合,我们的女孩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
本文档为【7岁前,塑造女孩一生的关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