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

2011-07-18 9页 doc 52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0247

暂无简介

举报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后殖民批评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一般认为,文化研究批评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兴盛于20世纪末,是一种遍及文学、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广告、日常生活等领域,注重发掘文本的文化内涵的批评理论。 20世纪中期,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批评方法去分析大众文本了。作为新兴的文化研究批评恰恰满足了这些学者们的需要。相比于传统的批评方法,文化研究批评的焦点在于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边缘文化和亚文化。与将自身封闭在象...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
后殖民批评 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 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文化研究的批评方法。一般认为,文化研究批评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兴盛于20世纪末,是一种遍及文学、电影、电视、流行音乐、时尚、广告、日常生活等领域,注重发掘文本的文化内涵的批评理论。 20世纪中期,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批评方法去分析大众文本了。作为新兴的文化研究批评恰恰满足了这些学者们的需要。相比于传统的批评方法,文化研究批评的焦点在于当代文化、大众文化、边缘文化和亚文化。与将自身封闭在象牙塔中的传统批评方式不同,文化研究批评注意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关注文化中蕴含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并且,文化研究提倡一种跨学科、超学科甚至是反学科的态度与研究方法。 文化研究批评方法拥有很多分支,比如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文化诗学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都可算作文化研究批评中的一员。本论文中,作者主要研究的是后殖民主义批评。 后殖民主义批评,从字面来看,就是在“殖民主义”前面加了个“后”字。但从这点我们就可大概推知它出现的时间以及大概性质了。详细地说,后殖民主义是指世界上那些在20世纪中叶以后,摆脱了欧洲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帝国主义的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需要修复它们在被帝国统治之前的文化,估价殖民体系所遗留的文化、语言、法律和经济影响,建立新的政府和民族身份。后殖民主义批评则是指一种从文学批评或历史、哲学等经典著作切入,进而扩展到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领域的文化批评。 我们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曾一度在世界各地建立它们的殖民地,迫使殖民地成为它们的附属国,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上奴役殖民地人民。如果说经济和政治的奴役只是表面化的话,那么文化奴役无疑是深层的,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奴役。因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忘却了自己的文化,而全盘接受殖民国家的文化的话,那么可以说他们的精神完全被奴役了,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了复兴的希望。 殖民地人民在经过了一系列顽强英勇的反抗之后,终于打败了殖民者,将殖民者彻底驱逐出境。但是,殖民者可以离开他们的土地,但是他们曾经植入被殖民国家人民头脑中的文化呢?它可以随着殖民者的离开而在被殖民国家人民的头脑中彻底消失吗?我想关于这个问题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殖民者在统治被殖民国家的文化时,采用的是一种葛兰西称之为“文化霸权”的统治方法,这种统治方法实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殖民者并不是要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制性地灌输给被殖民国家,而是要让被殖民国家人民主动认同他们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统治集团取得文化霸权的过程是将对立一方的利益纳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念中,最终使对立方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念的过程。” 那么殖民者怎样才能让被殖民者主动认同他们的意识形态呢?他们意识到,“常识”与“大众文化”在决定一国人民的意识形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争夺“常识”的领导权成了殖民者的主要目标。 在争夺“常识”的领导权的过程中,殖民者将自己的文化带入殖民地,强迫被殖民者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化乃至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他们为自己描绘的蓝图中,被殖民者不再单单是为他们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而将变成无论身心都会是他们的复制品的傀儡。 但令殖民者们没有想到的是,被殖民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般软弱。他们负隅顽抗,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苦抗战,终于将殖民者们赶出了他们的土地。 在殖民者被赶出自己的家园之后,被殖民者的当务之急就是思考如何继续接下来的生活、如何重新找回他们或被部分遗忘或是久已遗忘的本土文化。 来自肯尼亚的乔莫·肯亚塔的寓言故事《丛林里的绅士们》便向读者详细地描述了被殖民地人民是如何反抗殖民者以及殖民者被赶走后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态的。我们不妨先来读一下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的作者乔莫·肯亚塔(Jomo Kenyatta)是肯尼亚第一位总统,被称为“肯尼亚国父”。他为反对英国殖民和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呕心沥血的斗争。小说中的人物有原住民,代表着被殖民国家人民;一系列动物如大象、狮子、犀牛、狐狸、水牛等,它们象征着帝国主义侵略者。故事发生在丛林里。故事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在丛林里,原住民和大象友好相处的生活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给了大象可乘之机,它借机霸占了原住民的小屋。就在原住民与大象争执之时,狮子出现了。它认为自己作为丛林之王,有责任替他们裁决此事。丛林里动物组成了一个“调查委员会”,但没有人站在原住民一边,它们也不允许其他原住民加入这场裁决。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原住民的小屋被判决归大象所有。它们命令原住民到别的地方重新盖起自己的小屋。但只要原住民将自己的小屋盖好,便接二连三的被其它的动物霸占。忍无可忍的原住民终于决心反抗。他盖了一间比以前都好都大的小屋,引得动物们互相争夺这间小屋的所有权,就在此时,原住民点了一把火,将小屋和里面的动物烧了个精光。结尾他说:“Peace is costly, but it’s worth the expense.”并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 下面我将运用文化研究批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个文本。 首先,这个文本体现了文化研究中“自我与他者”的理论。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差异的因素,东西方人民彼此之间不够了解,因此就形成了东西方互为“他者”的现象,即在西方眼中,东方是“他者”;在东方眼中,西方是“他者”。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者认为自己的文化是“优等的”,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智慧的化身。而在他们眼中,东方或是被殖民民族则是愚昧、粗野、未开化的。西方人面对被殖民地人民有一种文化优越感。这点我们在文本中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说在第一自然段中,大象对原住民所说的话:“My good friend, your skin is harder than mine, …,you can afford to remain in the rain while I am protecting my delicate skin from the hailstorm.”众所周知,大象的皮肤是非常粗糙的。而在这里,大象却将自己的皮肤说成是“娇嫩的”,而原住民的皮肤则是比他“粗糙”的。可以看出在殖民者眼中,原住民是野蛮的、低等的。在第二自然段中,面对大象与原住民的争论,狮子说:“Don’t you know that I am the King of the Jungle! How dare any one disturb the peace of my kingdom?”可见作为殖民者的代表,狮子认为它们是高贵的,并以王者自称。在第三自然段中,当原住民发现“调解委员会”的成员组成不合理并提出异议时,殖民者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On seeing the personnel, the man protested and asked if it was not necessary to include in this Commission a member from his side.But he was told that it was impossible, since no one from his side was well enough educated to understand the intricacy of jungle law.”由此可见,在殖民者眼中,被殖民地人民是未开化的,反应了殖民者的文化优越感。 同时,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讽刺了殖民者的自大与无知。在第三自然段中,殖民者宣称“调解委员会是“the members of the Commission were all men of repute for their impartiality in justice,they were gentlemen chosen by God to look after the interests of races less adequately endowed with teeth and claws.”从这里不难看出殖民者无时无刻地流露出他们高傲的心态,同时,作者讽刺了殖民者是拥有“锋利的牙齿、强壮的爪子”的“上帝的选民”,自称为“绅士”,实际上它们不过是一群野兽而已。在第五自然段中,当原住民刚刚要开口为自己辩护时,殖民者们却告诉他: “ ‘My good man, please confine yourself to relevant issues. …” The man began to say: ‘No, but-’But at this point the Commission declared that they had heard sufficient evidence from both sides and retired to consider their decision. ’”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讽刺殖民者只不过是假装公正而已。 作者选用的人物形象也是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作者选用了野兽的形象来代表殖民国家的绅士们,他们自私贪婪、狡猾蛮横。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住民的形象:热情友好、善于忍让、有勇有谋。这样便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东方学中的“他者”形象,第三世界人民并不是愚昧、贪婪、未开化的,第三世界人民与帝国主义国家人民一样优秀。 用文化研究中的话语权力同样可以分析这个文本。 在第三自然段中,面对殖民者的不公,原住民没有发言权,因为殖民者称 “no one from his side was well enough educated to understand the intricacy of jungle law.” 殖民者不允许来自原住民一方的任何人加入“调解委员会”,反应了原住民在殖民者面前没有话语权力。在第五自然段中,当原住民要为自己辩护时,殖民者却首先告诉他,让他把自己的发言“限制在相关的话题中”;并且在原住民刚刚要开口发言时,殖民者无情地打断了他,并称“他们已经收集到了来自双方同等数量的证据”。也可以看出原住民被殖民者剥夺了话语权力。接下来,殖民者便宣称,"In our opinion this dispute has arisen through a regrettable misunderstanding due to the backwardness of your ideas. ... Mr. Elephant shall continue his occupation of your hut, but we give you permission to look for a site where you can build another hut more suited to your needs..."原住民因自己的“无知”被剥夺了小屋的使用权,殖民者命令他到别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一座小屋。原住民失去了话语权,就等于失去了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 阿尔及利亚学者弗朗兹·法侬提出了“暴力革命”的观点。他认为,殖民者与被殖民之间真正的平等对话是天方夜谭,他拒绝交谈,认为必须通过暴力斗争取得政治和经济的独立。暴力革命对于帝国主义不仅是公正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他的这个观点在这篇小说中同样有所体现。在第六自然段中,面对殖民者的压迫,原住民决定反抗, “Then the man decided that he must adopt an effective method of protection, since Commissions of Enquiry did not seem to be of any use to him.” “He sat down and said, " there is nothing that treads on the earth that cannot be trapped," or in other words, you can fool people for a time, but not for ever.” “Early one morning, when the huts already occupied by the jungle lords were all beginning to decay and fall to pieces, he went out and built a bigger and better hut a little distance away. No sooner had Mr. Rhinoceros seen it than he came rushing in, only to find that Mr. Elephant was already inside, sound asleep. Mr. Leopard next came to the window, Mr. Lion, Mr. Fox and Mr. Buffalo entered the doors, while Mr. Hyena howled for a place in the shade and Mr. Alligator basked on the roof. Presently they all began disputing, and while they were all embroiled together the man set the hut on fire and burnt it to the ground, jungle lords and all.”原住民的反抗方式就是一把火烧掉了殖民者和被他们霸占的小屋。 文章的结尾看似过于简单。在结尾处,原住民说: “ ‘Peace is costly, but it's worth the expense,’ and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寓言的结尾反应了摆脱宗主国统治的快乐和生机勃勃。作者想告诉殖民地人民,只有当暴力统治结束后,生活才会是幸福和快乐的。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原住民在烧掉小屋和殖民者后,应该做些什么?在法侬看来,这时,本土知识分子应肩负起建设民族文化的重任。“反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抵制其文化霸权统治和异化,必须重新树立对民族文化的信念,恢复本土文化的尊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也可以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我们生活的当今社会是个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都变得越来越紧密。从可乐汉堡到留学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中国学生可以不知道有些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却将NBA明星的名字记得滚瓜烂熟。我们不能否认西方文化对我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它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西方的先进科技便利着我们的生活,西方文化的流入也丰富着我们的思想。但我们同时应意识到:我们会不会过分崇洋媚外而将自己的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丢弃了?值得庆幸的是,近些年来出现了百姓热读历史、百家讲坛的兴盛、学校重视学生学习《论语》、《老子》等经典著作的好现象。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时代再怎么发展,我们都不能丢掉民族的“根”。有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应懂得利用民族文化这把“利剑”,利用它向全世界推广自己,通过它得到世界人民的肯定,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黑皮肤,白面具》 (法)弗朗兹·法侬 万冰译 译林出版社 2005年 2.《后殖民理论》 赵稀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3.《后殖民:批评理论与文学》任一鸣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
本文档为【后殖民批评理论及其文本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