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流脑7

流脑7

2011-07-20 50页 ppt 858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3008

暂无简介

举报
流脑7null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meningo - coccal meningitis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概述一.概述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病(meningococcal disease) 突起高热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脑膜刺激征二.病原学二.病原学病原体 (1)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
流脑7
null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meningo - coccal meningitis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概述一.概述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病(meningococcal disease) 突起高热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脑膜刺激征二.病原学二.病原学病原体 (1)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脑膜炎球菌 meningococcus) ——奈瑟菌属 (2)G-双球菌 (3)内毒素——致病重要因素 (4)仅存于人体 (5)细胞内寄生 (6)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培养 nullnullnullnull抗原成分 (1)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13个群 A群(大流行,我国主要流行株) B,C群(散发和小流行) (2)脂寡糖抗原(LOS) (3)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4)菌毛抗原null抵抗力 很弱:抵抗力极弱,对干燥、寒冷、日光极为敏感。温度低于30℃或高于50℃皆易死亡, 产生自溶酶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传染源 带菌者 病人 null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6m~2岁null流行特征 (1)地区性 (2)周期性 (3)季节性:11m~5m (3~4m高峰) (4)年龄分布:6m~2岁 (5)感染类型 60%~70% 带菌状态 25%~30% 出血点型 5%~7% 上呼吸道感染型 1% 典型流脑 null 我国曾于1938年、1949年、1959年、1967年和1977年先后发生5次全国性流脑大流行,其中以1967年春季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403/10万,病死率为5.49%,流行范围波及全国城乡。但自1985年开展大规模流脑A群疫苗接种之后,流脑的发病率持续下降,2000年以来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2/10万左右,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 null我国以 往的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群其次,C群少见,但近些年B群和C群有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在个别省份先后发生了C群亚群引起的局部流行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条件 毒力 人体的免疫力 消灭 带菌者,轻微症状 发病null发病过程 细菌 呼吸道繁殖 入血 短暂菌血症 败血症 血脑屏障 脑脊髓膜null发病机制 (1)细菌粘附并透过黏膜:荚膜型 (2)在血液中存活:荚膜多糖,LOS,铁获取系统 (3)侵入脑膜:跨细胞途径null 侵袭血管内皮细胞 局部出血坏死 瘀点瘀斑 细胞浸润栓塞 内 小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有效循环血量 感染性休克 毒 +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激活内外源凝血系统 DIC PLT凝集破坏 素 凝血物质消耗 脑脊髓膜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颅压 化脓性炎症 坏死充血水肿渗出null病理解剖 (1)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 (2)脑膜炎期——软脑膜,珠网膜(化脓性炎症) (3)暴发型脑膜脑炎型:脑实质病变五.临床现五.临床表现潜伏期: 1~10d(2~3d)(一).普通型90%(一).普通型90%上呼吸道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1. 上呼吸道感染期1. 上呼吸道感染期1~2d 低热,咽痛,咳嗽 表现不特异 可检出细菌2.败血症期2.败血症期(1)感染中毒症状: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 (2)瘀点瘀斑(最重要的体征) 70%~90%病人有 部位:全身皮肤黏膜 大小:不等 发展:nullnullnullnull3.脑膜炎期3.脑膜炎期症状:除高热及毒血症外,颅压升高表现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体征: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克氏征(+) 布氏征(+)null颈 强nullnull4.恢复期4.恢复期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 症状好转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10%口唇疱疹(回忆性诊断)(二)暴发型(二)暴发型败血症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1.败血症休克型1.败血症休克型 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 (1)起病急,进展迅速,感染中毒症状重 (2)瘀点瘀斑迅速出现,增多扩大 (3)循环衰竭导致休克 (4)脑膜刺激征缺如或不明显 (5)易出现DICnullnull2.脑膜脑炎型2.脑膜脑炎型 脑实质严重损害为特征 (1)高热,瘀点瘀斑 (2)脑实质损害表现 意识障碍,惊厥,昏迷 脑水肿表现: BP ,P ,视神经乳头水肿,锥束征(+) 脑疝: 枕骨大孔疝 海马沟回疝3.混合型3.混合型病死率高(三)轻型(三)轻型婴幼儿流脑: 不典型 惊厥腹泻咳嗽较多见 脑膜刺激征缺如 老年人流脑 暴发型多见 WBC可能不高 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多 预后差,病死率高 六.实验室检查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细菌感染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10~3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有DIC者,血小板减少。 CSF:压力 细胞数常达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显著增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 糖含量常低于400mg/L,有时甚或为零。暴发型败血症者脊液往往清亮,细胞数、蛋白、糖量亦无改变。对颅内压高的病人,腰穿要慎重,以免引起脑疝。 null细菌学检查 涂片(瘀斑,CSF)阳性率约60%-80% 细菌培养(血,CSF)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 测定夹膜多糖抗原的免疫学试验:较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主要用于早期诊断,阳性率均在90%以上。 特异性抗体:测定抗体的免疫学试验:有间接血凝试验、杀菌抗体测定等 其它七.并发症和后遗症七.并发症和后遗症并发症 继发感染(肺炎) 化脓性迁徙性病变 后遗症 耳聋,失明,脑积水,癫痫等八.诊断与鉴别诊断八.诊断与鉴别诊断1、疑似病例   1.1 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   1.2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2、临床诊断病例   2.1 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2.2 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伴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脑表现,但在感染中毒性休克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增多的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3 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其它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无季节性,多散发 无瘀点瘀斑 多伴原发灶 病原学检查null结核性脑膜炎 TB病史或TB接触史 起病慢,病程长,TB中毒症状 无瘀点瘀斑 CSF:毛玻璃改变 CSF涂片查抗酸杆菌null流行性乙型脑炎 夏秋季 无瘀点瘀斑 脑实质损伤为主 CSF外观清亮八.预后八.预后普通型良好 暴发型病死率高 婴幼儿老年人预后差九.治疗九.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就地及时治疗(一)普通型(一)普通型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1。青霉素G:尚未发现明显耐药。为治疗流脑首选抗菌药物,宜大剂量使用,以使脑脊液含量达到有效浓度。成年人:20万IU/kg/d(可用320万IU-400万IU/次,静脉滴注,q8h);疗程5-7天。儿童:20万IU-40万IU/kg/d,分3-4次静脉滴注;疗程同成人。 2。氯霉素  3。头孢菌素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应保证热量及水电解质平衡。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予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4-6小时一次,可重复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二)暴发型休克型(二)暴发型休克型 在有效病原治疗基础上抗休克 病原治疗:可联合应用青、氯霉素,或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腭用法同前,但首剂应加倍。 迅速纠正休克:迅速纠正休克:①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治疗:最初1小时内成年人1000ml,儿童10-20ml/kg,快速静脉滴注。输注液体为5%碳酸氢钠液5ml/kg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此后酌情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24小时输入液量2000-3000ml之间,儿童为50-80ml/kg,其中含钠液体应占1/2左右,补液量应视具体情况。原则为“先盐后糖、先快后慢”。根据监测血pH值或CO2结合力,用5%碳酸氢钠液纠正酸中毒。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基础上,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纠正异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改善微循环,常用的药物为山莨菪碱、多巴胺、间羟胺等。 DIC的治疗:DIC的治疗:如皮肤瘀点瘀斑迅速增多及扩大融合成大片瘀斑,且血小板急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时应高度怀疑有DIC,宜尽早应用肝素,剂量为0.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以后可4-6小时重复一次。应用肝素时,用凝血时间监测,调整剂量。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5-3倍为宜,如在2倍以下,可缩短间隔时间,增加剂量,如超过3倍,可延长间隔时间或减少剂量。如有明显出血,可输入有肝素抗凝的新鲜血。肝素治疗持续到病情好转为止。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症为毒血症症状明显的病人。有利于纠正感染中毒性休克。氢化考的松200-500mg/日,儿童剂量为8-10mg/kg/d。静脉注射,一般不超过3天。 (三)暴发型脑膜脑炎型(三)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在病原治疗同时,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和呼吸衰竭发生 病原治疗:同上 减轻脑水肿及防止脑疝:脱水 控制呼吸衰竭:中枢性呼衰 周围性呼衰 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症治疗混合型的治疗 混合型的治疗 此型病人病情复杂严重,治疗中应积极治疗休克,又要顾及脑水肿的治疗。因此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针对具体病情,有所侧重,二者兼顾。 十.预防十.预防管理传染源 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1周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菌苗(15岁以下) 药物预防:磺胺null
/
本文档为【流脑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