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

2011-07-23 7页 pdf 319KB 1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832

暂无简介

举报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河1:2治理的管见 陈述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0世纪末,母亲河开始枯竭,多次断流。下游来水来沙都在急剧减少,作为供水、生 态的功能明显地消弱了。对河口三角洲而言,只能依赖小浪底水库的人工调节,对淤沙造 地、固岸、平衡海岸进退、防治凌汛、控制凌汛、控制洪灾、抗旱,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黄河三角洲已成为国家油气开发基地和山东经济强 省的工农业发展潜力很大的后备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为缓解生活 用水与城市工业用水,农...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河1:2治理的管见 陈述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0世纪末,母亲河开始枯竭,多次断流。下游来水来沙都在急剧减少,作为供水、生 态的功能明显地消弱了。对河口三角洲而言,只能依赖小浪底水库的人工调节,对淤沙造 地、固岸、平衡海岸进退、防治凌汛、控制凌汛、控制洪灾、抗旱,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黄河三角洲已成为国家油气开发基地和山东经济强 省的工农业发展潜力很大的后备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对水资源的需求,以及为缓解生活 用水与城市工业用水,农业与生态用水的缺口仍然很大。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必须 统筹规划,全面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和生态农业的新思路,不能过分依 赖对黄河水资源的索取。在确保石油开发、区域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河口治理 问需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加强有序管理,同时要进行长治久安、 力所能及的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与修复。 一、世纪安澜。并非一劳永逸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大堤固若金汤,创造了50多年没有溃决的奇迹,保障了下 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河口新三角洲范围内,1885年大堤只修到利津,利津以 下河口三角洲上,听其自然泛滥、改道;1872年大堤延伸到宁海,宁海以下多次迁徙改道; 1976年人工改道清水沟人海之后,形成折向东南的尖沙嘴,它是长期坚持“夹水攻沙”的 策略“强制稳定流路,延长使用年限”的结果,至今仍与河床比降愈来愈缓、拦门沙愈来愈 频繁、凌汛愈来愈严重的自然形势,作不懈的斗争! “黄河河口来沙多,潮汐弱,进入河口的泥沙大部分在口门淤积,于是河口不断延伸, 造陆面积不断增加”●。1855~1954年造陆1510姘,1954~1976年造陆548.3kin2, 1976-2001年造陆减少为441.7km2。“清水沟行河以来,黄河口人海泥沙大约20%沉积 在陆地上,60%淤积在滨海区,20%输往较远的海区”o。人们曾经为这块土地欢欣鼓舞, 称之为“最年青的国土”!陆地的淤长,虽然能够增加农业用地资源、减少石油开采成本, 但是“挟水冲沙”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淡水资源却无法估计。而沙嘴伸出愈远,海水愈深,海 流增强,遭受海蚀作用就更加明显。1954~1976年,海岸蚀退面积为102.4姘,1976~ 1999年,蚀退面积为120.4km2(高潮线)或266.5km2(等深线2m)。黄河水沙造陆的功 能,今后势必衰退,反而稳定海岸线的工程将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1855年以前,黄 ●黄河研究会黄河河口地区治理开发概况2003 -32· 河南流注入黄海时建造的古三角洲,阿斯旺大水库建成之后尼罗河三角洲都在节节后退, 就是前车之鉴。 河口延伸愈长,对黄河河口与河道的治理就更为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黄河口位于高纬度地段,冬季封河凌汛期很长。中上游解冻开河,在济南泺口以 下集结形成冰坝,近年有增无减。 (2)比降减少,堤内河槽两侧叠加天然堤,形成近岸分流,增加决堤险情。1993年8月, 利津站洪峰流量3200m3/s,两岸大堤偎水长54km,偎堤水深0.5~2.5m,形势十分危险。 (3)“由于主槽淤积加重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下移的影响,致使河口河段主槽平 滩流量减少,同流量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李殿魁教授在河口段试验用挖沙船疏 浚河道,侯国本教授主张提升海水攻沙。这些可以作为局部应急措施,但不断需要较大公 益性投资。 (4)大堤不断加高增厚,确保了今日的安全,却可能给后代留下更危险的隐患,不能永 远持续下去! (5)“小浪底水库投人运用后,其减淤作用对河口河段的影响不大,河口河道尤其是尾 闻河段仍在持续淤积延伸”●。 二、引黄工程。量力而行 黄河三角洲供水90%来自黄河,包括供给20万人饮水。2001年,引黄工程17处,引 水505.6m3/s。1999-2002年问投资2.5亿元。特别是惠及三角洲以外青岛市的引黄济 青工程,工程复杂,包括引水、输水、沉沙、蓄水、净化,成本较高。而且,黄河断流期间,这 些引水工程大部分丧失作用。设计灌溉面积16.84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只13.15万 hmz。其中农业灌溉12.29万姘,水稻田0.87万h矗。林果牧场灌溉面积0.85万 hrn2。建议引黄工程,应该量力而行。 (一)水面蒸发量很大的水稻田 将水面蒸发量很大的水稻田改种大棚蔬菜,或种棉花、菸叶,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方 式,提高产值和用水效率。蔬菜、水果、菸叶和棉花,原来就是黄河下游两岸的农业强项。 (二)退耕还草还林.维护自然保护区 许学工教授和叶庆华博士,对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合理发展模式,做过比较深 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过精辟的论述和建议。黄河河口湿地作为东亚候鸟迁移中转站,北至 西伯利亚及阿留申群岛.南经苏北海滩,远至澳大利亚,为世界三大候鸟迁移路线之一。 因此,应作为国际合作生态建设的重点,加强国家自然保护及建设,适度经营观光旅游。 克服急功近利的干扰,培育耐盐碱的牧草和速生林木。 无棣三角洲等北部地区的果、粮间作,可以视为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人工修造的“稀树 。黄河研究会黄河河口地区治理开发概况2003 ·33· 草原”。香椿、小枣等特色农产品有较高知名度,应提高加工水平,保证质量品质,开拓对 日、韩销路,保持适度面积,实施喷灌,精耕细作。而不应再扩大面积,走广种薄收、浪费淡 水资源、洗盐洗碱的老路。更不宜再破坏天然草场,开辟水稻田。河口区及垦利、东营的 大面积滨海盐碱滩地,海拔不足3m,除部分可作为螺旋藻繁殖和高油敞蓬试验用地及海 水养殖、盐田生产场地之外,主要应顺应自然演化规律,引进耐盐碱、海水灌溉的植被,逐 步改良土壤,延缓海岸线侵蚀后退,地下卤水入侵。 (三)建设平原水库。淤沙蓄洪 河口三角洲大中小水库已建434座,总库容64855万m3,集中分布东营市区和河口 区。利用广利港溢洪河两侧低洼盐碱滩地,修建了新安、广南、广龙水库,在神仙沟和新洮 河两侧,分别修建了孤北和孤河水库。这些大型水库共13座,蓄水37.700万m3,对保障 胜利油田工业用水和东营城市供水,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他中型水库75座,蓄水18.960 万m3,小型水库346座,蓄水8175万m3,星罗棋布,对保障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发挥着 骨干作用。 除广饶利用小清河自流灌溉,利津、垦利依靠引黄自流灌溉之外,东营市河口区的平 原水库建设,不仅淤沙、蓄洪,而且对于调控地表水陆比例,意义深远!面对黄河断流、供 水不足,平原水库还要继续浚深,增加库容,并利用培士修建台条田,从根本上逐步改善生 态环境。长江河口三角洲的水陆比约为3:1。水网密度超过3km/km2。珠江河口三角洲 的水陆比约为6:1,水网密度超过1.5km/km2。黄河河口三角洲的水陆比不足0.3:1,水 网密度不足0.3如/k矗。开发程度远远落后。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差距很大,任重道远。 (四)区分供水系统。实施分类管理 目前黄河河口三角洲,供水系统共9个,1990~2001年统计,引黄占93%,其余为 3%(主要是小清河以南地区开采的地下水)。对黄河来水的依赖太多,而且以明渠为主, 渗漏、蒸发、污染严重。城市生活饮用水以及工业、油田用水和农业生态用水混淆不分,浪 费很大,应该分类管理。 城镇生活饮用水应优先安排,充分保证。中央决定总投资240多亿元(人民币),保证 东线通水水质达到Ⅲ类。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 则o。水价可能稍高,建议摆脱引黄供水系统,专设水厂管道供应东营、广饶和胜利油田 等城市和大型企业。 工业用水,一方面推行清洁生产,严格监管排放标准,提倡循环用水;另一方面坚持海 水冷却,在成本许可范围内,鼓励学习以色列经验,钻井、采油洗车、冲厕、浇灌果园和草地 尽量推广利用淡化海水。 利用海水替代淡水用于工业冷却、环境卫生等方面,日本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起步 了。到1980年,沿海大多数火力发电、核电、冶金、石油化工,利用海水冷却的已达80%, 仅电力企业的海水用量就达1000亿m3,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冷却用海水量达 。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3月14日答记者问经济日报,2003年3月15日第3版 ·34· 720亿m3,目前利用海水冷却的工业企业已达20%0。 荷兰在莱茵河河口地区,围海造陆,浅海蓄淡,暗沟排碱,以淡压碱,海水、淡水与污水 三类用水分流,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经验,值得借鉴。荷兰水利交通部曾经在黄河河口与我 国合作研究多年。与尼罗河、多瑙河、叶尼塞河并列为世界四大河口三角洲之一的黄河河 口应该主动继续与欧盟合作,引进他们的专家、技术和资金。 三、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共识 黄河河口治理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而是一项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务必要统筹兼 顾、通力合作。首先需要发挥有关部门多学科的潜力与优势,形成共识,磋商对策。从“数 字化”着手,促进信息化和现代化,这是21世纪宇航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黄河河口三角洲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东营市已建成连接城乡的16个电话中心局,295个交换点,近l500个移动基站, N×2.59带宽的本地光纤传输环网。光纤总长达3500皮长公里(11168芯公里),地下 管网总长达134830kin,电缆达8040皮公里,基本上覆盖了市区的街道和小区。目前,正 致力于把光纤延伸到用户家中,实现语言、数据和图像等多煤体、高层次的信息传递。目 前构成电话网核心的市话交换机容量已达50万门,电话用户41万户,电话普及率(不含 专网20万部)已达24.4%,城市电话人户率达98%以上,农村人户率达70%以上。小灵 通交换机容量达6.75万门,基站覆盖范围56km2,用户数量达4.1万。 东营地区已有三套空间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1)黄河三角洲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影像集(1998,分辨率20m),1:10万地理信息库; (2)数字油田1:l万地形库、地质勘探库和地下管网库(进行中); (3)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与全市1:1万地形图,l:500城区地形图(1999)。 东营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80%的县区和市直部门建立了网站。信息量已达2.3 亿条字,设置栏目60个,访问量达35万人次。办公自动化上到省政府,下到县区的三级 网络系统,内网电子邮件日平均8万多件,近900m数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也已试运 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得到 了推广应用,例如,华泰集团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降低库存20%~ 30%,节约资金3000万~6000万元/年,提高劳动生产率5%~10%。2001年,东营市列 为省级企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胜利油田的SP2系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IBMSP并行计算机,节点共60个,各 节点CPU主频160MHz,浮点运送速度达340亿次傀p,建立服务集群、器节点32个。 胜利石油管理局的综合信息系统工程,以八大系统为核心:①勘探信息系统,其中基 础数据库6000多万个数据,包括5124口探井基础数据,试验数据;4000多口探井的测 井曲线数据和11片三维地震处理叠后资料;②开发信息系统,覆盖了油田开发生产的全 。贾绍风、王国、夏军等杜会经济系统水循环研究进展地理学报,20033,58(2) 35· 过程。共134个文件2959项数据;③采油工程信息系统;④建成钻井信息系统;⑤地面 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全油田中油、气、供水、污水、电路,电讯,30年来的地面工程; ⑥物资供应信息系统,每年14万个品种,50多亿元的投资,实现了全程计算机管理,供求 调度与网络发布;⑦技术与标准信息化,已完成环境监测、产品质量等13个模块,全 流程网上操作;⑧气象、地震、图书馆、机动设备、科技、劳资、计划统计等管理信息系统。 这些信息系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达到了可观的规模,而且其中大量是具有共 享价值,可以避免重复建设的。例如安全防灾、规划、环境、外贸市场竞争等,均有共同需 求。 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在设计“数字黄河”工程。它是一个“以黄河全流域空间信息为基 础,以流域水循环机制为纽带,以流域水事务管理为驱动,融合流域内各种数字信息的系 统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完成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据检索、分析,透视流域各水文 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实现全流域数字仿真预演,对防洪、防凌、水量调度、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电子政务等提供服务,为流域内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1年7月,李国英主任正式启动“数字黄河”工程,12月公开征询工程规划框架。 清华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提交了规划初步成果。由黄委 会“以我为主,博采众长”,2002年已形成规划初稿。黄委会提出了建立三条黄河的治黄 新思路,即利用“数字黄河”对黄河治理开发进行模拟,并提出可能的方案;再利用“模型黄 河”对方案进行检验;然后在“原型黄河”上进行实施。经过“原型黄河”的实践,逐步调整、 完善,形成合理、先进的治理开发方案,是比较科学、切实可行的。这样,借助卫星、航空遥 感、全球定位系统等自动测报、卫星通讯等技术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全方位采集水流、泥 沙的沉积变化,河床和河道的演变数据和重点地区试验,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海河、 淮河、渤海的自然资源、生态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等调查统计数据,构成一体化的数字集成 平台的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字模型,对黄河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多种方 案,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并在可视化的虚拟方案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 见性,提高规划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水利建设的现代化。 黄河下游已建成以无线通信为主,包括微波通讯、电话交换、集群通信、短波通讯、卫 星通信、无线接人等先进通讯手段组成的综合业务通信网。建成了黄委驻郑州地区千兆 光纤计算机环网系统,初步形成了以黄委防汛大楼为网络中心的广域计算机网络,黄河防 汛减灾网络系统基本上覆盖了中下游重点地区,当然包括河口三角洲在内。“数字黄河” 第一期工程项目之一——“黄河小(浪底)花(园口)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已完成总体 设计;“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应急工程)”,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全国第一座数字化水 文站(花园口站)已正式投入使用。 “数字黄河”工程,不仅包括河口三角洲在内,还可以涉及下游的水、沙资源的全局及 邻近地区的重要信息资源。 我们呼吁黄委、胜利油田和东营市三方通力合作,把握时机,组建新型网络计算系统, ●清华大学“数字黄河”总体规划(简本) ·36· 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能力资源及数据库资源,为河口三角洲治理与开发,作出切实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殿魁,杨玉珍等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总报告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林秉南等.引用海水冲深黄河下游河槽——治黄新途径的探索.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学报,1997 [3]叶青超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4 [4]倪晋仁、金玲等.黄河下游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初步研究.水利学报,2002(10) [5]石伟,王光谦.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地理学报,2002(5) [6]范兆木等.黄河三角洲沿岸遥感动态分析图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7]黄河水利委员会.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黄河口土地变迁.见:建设数字黄河工程.郑州:黄河水利 出版社。2002 [8]王颖,张永战.人类活动与黄河断流及海岸环境影响.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8(5) [9]赵业安、潘贤娣、李勇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发展趋势人民黄河,1994(2) [10]任美锷.黄河三角洲整治的若干问题科学导报.1988(6) [儿]任美锷黄河与人生、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2]陈述彭主编.黄河三角洲地区与环境调查见:国土普查卫星资源应用研究(第二辑).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9 [13]陈述彭黄河新三角洲的三个新问题.见:石坚文存.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4]陈述彭,刘高焕,许学工.黄河三角洲环境评价与信息系统建设UNDPprojectNo.CPR91/144. 1996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其他研究报告。在此从略) 37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 作者: 陈述彭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 薛万东 胜利油田概况及对黄河河口治理问题的思考 2003 多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黄河河口的治理工作,始终把黄河河口治理摆在突出位置.在国家和山东省政府的关怀下,在黄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领导与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们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黄河与油田生产经营的关系,针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形势要求,尽最大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黄河河口的综合治理.自1974年以来,胜利油田用于河 口治理的资金达4亿多元,为黄河的安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具体说来,胜利油田在黄河河口治理工作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2.期刊论文 李纪人.李小涛.黄诗峰.LI Ji-ren.LI Xiao-tao.HUANG Shi-feng 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河口治理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4)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理等.指出了尽管黄河水少沙多的基本特性不变,河口的演变规律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正确的人为干预是非常 重要和有效的,这为治理方案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空间.水资源是黄河河口治理的核心,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提高用水效率.黄河河口存在的种种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河口治理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发展. 3.会议论文 胡一三.李勇 黄河河口治理要有利于下游防洪 2003 黄河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是黄河于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而发展形成的.指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面积约6000多km<'2>的扇形地区,大致包括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后,入海流路摆动的范围(见图1).近50年来为保护河口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尾闾河段摆动顶点暂时下移至渔洼附近,摆动范围也缩小到北起车子沟、南 至宋春荣沟的扇形地区,面积2400多km<'2>. 4.会议论文 姜文来 关于黄河河口治理的几点浅见 2003 经过多年的研究,河口水利经济在河口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今后仍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河口治理过程中水利经济有其局限性.河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石油工业、湿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等多个方面,新的经济研究方法是建立系统的、站在可持续发展高度的河口经济学. 5.会议论文 王桂仙 黄河河口治理工作中的泥沙研究 2003 在河口治理方面,大家有很多思路和设想,提出了许多措施与方案.要使这些目标得以实现,使河口治理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重视和开展泥沙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6.会议论文 索丽生 黄河河口治理中的若干关系 2003 黄河水少沙多,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受河势与海洋动力等条件影响,尾闾河道摆动频繁,河口治理难度较大.如何正确处理河口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河口治理开发中需要注意的七个关系做一分析. 7.会议论文 陈效国 对黄河河口治理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2003 目前,河口地区还存在着洪水凌汛、风暴潮的严重危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深入开展河口演变规律的研究,加强河口地区的综合治理.这次河口治理研讨会汇集了国内大批知名的专家,大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必将对今后河口的治理和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8.会议论文 王锡栋 黄河河口治理的实践及建议 2003 近代黄河河口三角洲是指1855年后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面积约6000km<'2>的扇型地区.在此三角洲上实际行水100多年来,入海流路小改道50余次,大改道10次.经历了由自然摆动到人工控制改道的转变过程.人民治黄以前的7次改道多为自然演变的结果,人民治黄以后的3次改道均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9.会议论文 严以新 关于黄河河口治理的几点浅识 2003 黄河河口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对搞河口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如果能把黄河河口的问题解决好,成果在全国、在国际上也是超前水平的. 10.会议论文 杜玉海 黄河河口治理开发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03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对河口进行了综合整治,培修堤防、强化险工,疏浚河道,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特别是1996年国家计委批复实施《黄河入海流路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以来,河口治理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减轻下游河道淤积、保障河口地区防洪防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520512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5日
/
本文档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河口治理的管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