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推拿的手法

2011-07-24 50页 ppt 33M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2207

暂无简介

举报
推拿的手法null第二章 推拿的手法第二章 推拿的手法null第二节 经穴推拿 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的推拿第一节 推拿的常用手法 一、 推法 一、 推法 1、方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移   第一节、 推拿的常用手法null 2、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3、作用: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经整复、加速血液,淋巴回流,消肿散瘀。 3、作用: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经整复、加速血液,...
推拿的手法
null第二章 推拿的手法第二章 推拿的手法null第二节 经穴推拿 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的推拿第一节 推拿的常用手法 一、 推法 一、 推法 1、方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移   第一节、 推拿的常用手法null 2、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 3、作用: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经整复、加速血液,淋巴回流,消肿散瘀。 3、作用: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经整复、加速血液,淋巴回流,消肿散瘀。 4、适用:全身各部位。 轻推法:开始和结束时,以及中间变换手法 重推法:运动前,精神不振,关节,肌肉无力,皮肤发凉二、 拿法二、 拿法 1、方法:已拇指与其余4指相对用力,或拇指与示、中两指捏住施治部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的按捏动作3、作用:疏通经络、解发汗、镇静止痛、提神开窍、缓解痉挛 2、动作要领:操作时,腕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相对用力,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由轻到重再到轻3、作用: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提神开窍、缓解痉挛4、适用: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拿风池及颈项两侧,治外感头痛;拿肩井通调气血;拿承山,治小腿痉挛三、 按法三、 按法 1、方法:用手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按压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null2、动作要领:操作 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 紧贴皮肤,由轻到重、 由浅到深地逐渐按压人 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达到作用深度时,停留 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 地缓缓放松3、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松筋脉3、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松筋脉4、适用:全身各部位,尤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常用。常与揉法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当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患者感觉酸胀时,再辅以小幅度缓缓揉动,刚柔相兼,既有力又柔和。四、 摩法四、 摩法1、方法: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放于身体一定部位,作环形而匀速的摩擦移动null 2、动作要领: 指摩法:手指并拢,掌指部伸直,腕关节微屈,中节和末节指面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随腕关节连同前臂环旋运动 掌摩法:手掌伸直,腕关节微背伸,手掌平放一定部位,随腕关节连同前臂环旋运动频率:120次/min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行气和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行气和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4、适用:全身各部位。 掌摩法:接触面大,适用肩背部、胸腹部 鱼际摩法:适用四肢五、 揉法五、 揉法 1、方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柔和的环旋摆动null2、动作要领: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既不能有摩擦运动,也不可用力向下按压,以前臂做主动摆动,整个动作协调而有节律性。3、作用:轻揉可镇静安神、缓解重手法刺激、活血散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重揉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软化疤痕3、作用:轻揉可镇静安神、缓解重手法刺激、活血散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重揉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软化疤痕4、适用:适用于全身。常用于颈腹疼痛,便秘,腹泻,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六、 捏法六、 捏法 1、方法: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成钳状,抓握住治疗部位的肌肉,相对用力挤压并向上提null2、动作要领:操作时,动作缓和连贯,用力均匀深达组织,指不能离开皮肤,指间关节稍弯曲,用指腹挤压肌肤,不可用指甲掐压肌肤3、作用:轻捏有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的作用;重捏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解除痉挛、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3、作用:轻捏有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的作用;重捏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解除痉挛、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4、适用: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肩背部、肩臂部、四肢和腰背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常与揉法、拿法配合使用附、 揉捏法附、 揉捏法 1、方法:揉和捏结合的一种复合手法null2、动作要领:操作时,手掌自然伸开,以拇指或掌根为着力点,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皮肤,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即拇指和掌根揉,其余四指捏,边揉捏边向前螺旋形缓慢移动3、作用:舒活肌肉,活血止痛,疏松筋络3、作用:舒活肌肉,活血止痛,疏松筋络4、适用:揉捏法刺激柔和,其作用可达深层组织。常用于治疗四肢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常与揉法、擦法等配合应用附、 捏脊法附、 捏脊法 1、方法: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肤提起,进行牵拉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null 2、动作要领:操作时,两手示指弯曲,以示指中节的背面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与示指中节相对,分别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并向上推进3、作用:健脾、止泻、清热安神、止咳化痰3、作用:健脾、止泻、清热安神、止咳化痰4、适用:适用于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神经衰弱及消化不良也有较好疗效七、 滚法七、 滚法 1、方法: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复合而成null2、动作要领:操作时,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吸定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连续的屈伸运动,带动前臂的外旋和内旋,使小鱼际及掌背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频率:120-160次/min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止痛之功效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缓解止痛之功效4、适用: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肩背部、肩臂部、四肢和腰背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八、 抖法 八、 抖法 1、方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振动波沿肢体远端的肌肉关节呈波浪式地传向肢体近端,从而使关节有松动感。分肢体抖动和肌肉抖动   null 用力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振动 2、动作要领 用双或单手握住肢体远 端,在轻微的持续牵引 下,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 的上下快速振动3、作用: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顺理筋脉,解除粘连,消除疲劳3、作用:调和气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顺理筋脉,解除粘连,消除疲劳4、适用:多用于四肢,以上肢常用。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结束手法,也常作为治疗肩、肘关节功能障碍和腰腿痛等疾病的结束手法。九、 点法九、 点法1、方法:以指端或肘尖为着力点,断续地点按于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疗点产生较强的酸胀痛感null 2、动作要领:用拇指端或屈指近侧指间关节点按体表,逐渐下压3、作用:疏筋通络、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3、作用:疏筋通络、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4、适用:常用于骨缝处的穴位。本法刺激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的情况用力十、 搓法十、 搓法 1、方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null 2、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3、作用:舒筋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肢体和肌肉3、作用:舒筋通络,调和气血,放松肢体和肌肉4、适用:适用于腰部、胁肋部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该手法对体育运动的训练与竞赛后的放松整理有良好的作用。十一、 刮法十一、 刮法 1、方法:用指端或拳尖或其他器具,在病变部位做直行或横行的反复刮试3、作用:发散解表、温通经络、松筋活血、解痉止痛3、作用:发散解表、温通经络、松筋活血、解痉止痛4、适用:适用于颈项、肩部、背部、脊柱两侧和胸部肋间处2、动作要领:操作时,指端或拳尖或器具要津贴皮肤,动作轻巧,用力较推法重,但应注意保护皮肤,需用递质。十二、 掐法十二、 掐法1、方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切取一定部位或穴位,持续或间断的用力null 2、动作要领:垂直用力按压,以拇指掐法常用3、作用:宣通气血、缓解痉挛、开窍醒脑3、作用:宣通气血、缓解痉挛、开窍醒脑4、适用:常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穴位,起到类似针刺的效应,常用于晕厥、休克、抽搐等的急救十三、 拨筋法(分筋法)十三、 拨筋法(分筋法)1、方法:用拇指指端按压肌腱部,取与肌纤维或韧带垂直的方向按而拨动。3、作用:解痉止痛、分解粘连、梳理肌筋,是较强的刺激手法3、作用:解痉止痛、分解粘连、梳理肌筋,是较强的刺激手法4、适用:适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2、动作要领:操作时,拨动的方向、角度、幅度应根据局部肌肉的走向来决定。向下的压力不宜过重,指下应有弹动感,不能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十四、 理筋法(顺筋法)十四、 理筋法(顺筋法)1、方法:用一拇指指腹压于上端,另一拇指指腹顺着韧带、肌纤维或神经方向缓慢移动,顺理其筋3、作用:调和气血、理筋归位3、作用:调和气血、理筋归位4、适用:适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反复自上而下或左右分别理顺其筋十五、 拍打法十五、 拍打法(一)、 叩击 (一)、 叩击 1、方法:双手握空拳,用拳的尺侧面交替叩打被按摩的部位 null 2、动作要领:动作小而轻快,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肩、肘、腕要放松,用力均匀,连续不断,深透舒适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畅通血流、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畅通血流、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4、适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缓慢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叩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二)、 轻拍 (二)、 轻拍 1、方法:双手握空拳或双手自然伸开,掌心或拳心向下交替拍打被按摩的部位 2、作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肿散瘀。2、作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肿散瘀。3、适用:多用于头面部、颈胸部、肩腰臀及四肢等处。(三)、 切击 (三)、 切击 1、方法:双手自然伸开,以手掌尺侧面接触被按摩的部位,沿着肌纤维的方向交替敲击null 2、动作要领:直接击打,刚中含柔。均匀协调,操作和缓有序 附、 捶法 附、 捶法 1、方法:按照拍击法要领,以单手的侧拳、仰拳或掌根击打治疗部位。分侧拳捶、仰拳捶和掌根捶null 2、动作要领:以实拳直接刺激组织而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比较闷实,要准:(对准治疗点)、狠(用力足够)、稳(捶下去稳住不移动)、实(发出闷实声音)3、作用: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消除疲劳。3、作用: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消除疲劳。4、适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缓慢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叩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十六、 运拉法 关节的被动运动,要求安全、有效、省力、方便十六、 运拉法null 1、方法: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被动生理范围内作被动的运动null (1)、颈部运拉法:一手扶头,一手托下颌,轻轻使颈项左右旋转,前俯后仰 2、动作要领null 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使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2)、肩关节运拉法null (3)、肘关节运拉法 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部,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摇动。null 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使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及环转运动 (4)、腕关节运拉法null 一手握住足跟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作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环转运动 (5)、髋关节运拉法null 一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在膝关节上,使膝关节屈伸、内旋、外旋运动 (6)、膝关节运拉法null 一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前足掌,作踝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7)、踝关节运拉法3、作用:通利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矫正小关节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3、作用:通利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矫正小关节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4、适用:多用于四肢关节和颈项、腰部,常在按摩结束时使用附、 拔伸法 附、 拔伸法 1、方法:即牵引、牵拉。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2、作用:整复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3、适用:多用于治疗关节错位、伤筋等3、作用:整复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3、作用:整复扭错的肌腱和移位的关节4、适用:多用于治疗关节错位、伤筋等十七、 擦法十七、 擦法 1、方法: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在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形往返移动。null 2、动作要领: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接近相平,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着力部位紧贴皮肤,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前后或上下摩擦移动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行气和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3、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行气和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 4、适用:全身各部位。 掌擦法:接触面大,适用肩背部、胸腹部 鱼际擦法:适用四肢十八、扳法十八、扳法 1、方法:用双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端或肢体的一定部位,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3、作用: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3、作用: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滑利关节、松解粘连4、适用:适用于腰部扭伤及脊柱小关节紊乱2、动作要领:动作轻巧准确,果断快速,用力稳妥着实,不可硬扳,慎用此法十九、 抹法十九、 抹法 1、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螺纹面或手掌面紧贴于身体一定部位,略用力作上下或左右的单向移动3、作用:开窍镇静,醒脑明目3、作用:开窍镇静,醒脑明目4、适用: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和掌指部。尤以头面部较为常用。对头痛、头晕及颈项僵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2、动作要领:与推法相似,但抹法可根据不同部位作单向或八字形移动,而且着力比推法重二十、 弹筋法二十、 弹筋法 1、方法: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4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在上提过程中,使肌肉或肌腱从手中迅速滑脱3、作用:疏经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 2、动作要领:操作时,指腹着力,切勿指端用力内陷,由轻到重,刚中有揉,每处提弹1--3下,然后轻揉,缓解提弹的不适感3、作用:疏经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4、适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第二节 经穴推拿 第二节 经穴推拿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经穴推拿运用手法技巧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上,可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畅通气血、消除疲劳、防治伤病一、 经穴学说二、取穴方法 二、取穴方法 1、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2、指寸定位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来取穴位的方法,也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2、指寸定位法——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取穴位的方法,也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① 固定标志① 固定标志3、 解剖标志定位法② 活动标志4、简便取穴位 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为了定位的准确,最好结合体表标志或骨度分寸定位法等取穴。 4、简便取穴位 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为了定位的准确,最好结合体表标志或骨度分寸定位法等取穴。 null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奇穴——指既有一定的穴名,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 生物全息穴——根据生物全息论研究出来的 三、常用穴位及公用介绍(1) 百会(1) 百会①、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②、主治:头痛、眩晕、昏迷、中风失语、癫狂、不寐 (一) 头面部常用穴位null(2) 四神聪①、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 ②、主治:头痛、眩晕、健忘、失眠 (3) 印堂 (3) 印堂 ①、定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②、主治:头痛、眩晕、鼻炎、失眠、小儿惊风(4) 水沟 (4) 水沟 ①、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 ②、主治:癫狂、小儿惊风、昏迷、腰脊强痛、急性腰扭伤(5) 颊车 (6) 下关 (5) 颊车 (6) 下关 ①、定位:颧弓下缘, 下颌骨髃状突之前方, 切迹之间凹陷中,合口 有孔,张口即闭 ②、主治:耳聋、耳鸣、齿痛、面瘫、三叉神经痛①、定位:下颌骨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②、主治:齿痛、颊肿、口噤不语、面瘫、三叉神经痛(7) 太阳 (7) 太阳 ①、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 ②、主治:头痛、感冒、目疾(8) 风池 (8) 风池 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②、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眩晕、鼻渊、耳鸣、颈项强痛、感冒、中风、热病(9) 攒竹 (9) 攒竹 ①、定位:眉头凹陷中 ②、主治:头痛,口眼涡斜,目视不明,近视,目赤肿痛,眼睑下垂。 (10) 丝竹空 (10) 丝竹空 ①、定位:眉梢处的凹陷中 ②、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癫狂(1) 大椎 (1) 大椎 ①、定位:第七颈椎脊突下 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骨蒸盗汗、头痛项强、中暑二、 躯干部常用穴位 (2)天宗(2)天宗①、定位: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②、主治:肩胛疼痛、气喘、落枕(3)肾腧 (4)大肠腧 (3)肾腧 (4)大肠腧 ① 定位:第二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 ②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①、定位: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 ②、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腿痛、肠炎(5) 命门 (5) 命门 ①、定位:第2、3腰椎脊突间 ②、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6) 肩井 (6) 肩井 ①、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②、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落枕、肩周炎(7) 中脘(7) 中脘①、定位:前正中线脐上4寸 ②、主治: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8) 天枢 (8) 天枢 ① 定位:脐旁2寸 ②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 ③ 操作:直刺1~1.5寸 (9) 气海(9) 气海①、定位:前正中线脐下1.5寸 ②、主治:腹痛、泄泻、便秘、遗尿、阳萎、月经不调、虚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1) 肩髎 (2) 肩髃(1) 肩髎 (2) 肩髃①、定位:上臂外展,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后方的凹陷中。 ②、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①、定位:上臂外展,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 ②、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三) 上肢部常用穴(3) 曲池(3) 曲池 ①、定位: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②、主治:热病,齿痛颊肿、腹痛、腹泻、肘痛、肩臂痛、上肢关节痛(4) 扭伤(4) 扭伤①、定位:屈肘,掌心向内,曲池向碗部下3寸 ②、主治:急性腰扭伤、肘痛、肩臂痛、上肢关节痛(5) 外关(5) 外关①、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 ②、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热病、上肢痹痛、胁肋痛(6) 内关(6) 内关①、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②、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癫狂、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昏迷 (7) 合谷(7) 合谷①、定位:手指,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②、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8) 落枕穴(8) 落枕穴①、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 ②、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 (9) 四缝 (9) 四缝 ①、定位: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②、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③、操作:点刺出血或挤出少许黄白色透明粘液 (10) 后溪 (10) 后溪 ①、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②、主治:头顶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落枕、急性腰扭伤 null①、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 ②、主治:昏迷、高热、咽喉肿痛、中暑(11) 十宣null①、定位: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连线外1/3与内2/3交界处 ②、主治:腰痛、髋痛、坐骨神经痛(四)下肢部常用穴位(1) 环跳null①、定位: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立正,两手下垂,中指到达处) ②、主治:下肢痿痹、腰腿痛、坐骨神经痛(2) 风市null①、定位:腘横纹中央 ②、主治:腰腿痛、腹通、膝痛、下肢痿痹、吐泻、小便不利、遗尿(3) 委中 (4) 膝眼 (4) 膝眼 ① 、穴位:髌尖 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 腿脚重痛,脚气 (5) 足三里(5) 足三里①、定位:外膝眼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②、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痹痛、水肿、有强壮作用(6) 承山(6) 承山①、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②、主治: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小腿痉挛 (7) 悬钟 (7) 悬钟 ①、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②、主治:胸胁胀痛、头痛项强、咽喉肿痛、落枕、踝关节扭伤 (8) 昆仑(8) 昆仑①、定位: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②、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踝关节扭伤、脚跟肿痛(9) 太溪(9) 太溪①、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②、主治:踝关节扭伤、足跟痛、腰腿痛 (10) 八风(10) 八风①、穴位:足背各趾缝端凹陷中,左右共八穴 ②、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趾肿痛 ③、操作:点刺(11) 至阴 (11) 至阴 ①、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②、主治:头痛、目痛、鼻塞、胎位不正、难产null(12) 涌泉①、定位:于足底前1/3 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②、主治:头痛、头昏、 失眠、目眩、咽喉肿痛、 便秘、小便不利、小儿惊 风、癫狂、昏厥、中暑、 跖底肌痉挛 四、 配穴原则 四、 配穴原则 (1)局部选穴——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 (2)邻近选穴——腧穴位于两个部位之间,兼有两个部位的主治性能 (3)远治作用——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而且还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影响全身的作用。 (4)特殊作用——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的推拿 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的推拿
/
本文档为【推拿的手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