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朝秘史 清末民初 陸士谔14

清朝秘史 清末民初 陸士谔14

2011-07-25 37页 doc 172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清朝秘史 清末民初 陸士谔14第一二○回 第一二○回 蔣式瑆上疏劾慶王 唐紹儀奉詔議藏約 話說除夕這一日,太后絕早起身,先到諸佛跟前拈過香,然後再祭先祖。祭祀完畢,太監入報客至,卻是榮壽公主、醇王福晉、洵貝勒福晉、濤貝勒福晉、恭王福晉、慶王福晉、郡主等五十餘人,都是入宮行除夕禮的。除夕禮的意思,是在新年之前向太后辭歲呢。諸貴女覲見了太后,各歸私室,略事休息。午後兩點鍾,太后盛服臨朝。諸貴女群集朝堂,各依了爵位,排班行禮。由皇后領袖,叩頭稱頌。太后溫顔相答,各賜紅緞平金荷包一個,荷包內各貯著金錢。這是滿洲舊俗,預備新年之後,叫各人從事儲藏,以供雨暘不時之用。...
清朝秘史 清末民初 陸士谔14
第一二○回 第一二○回 蔣式瑆上疏劾慶王 唐紹儀奉詔議藏約 話說除夕這一日,太后絕早起身,先到諸佛跟前拈過香,然後再祭先祖。祭祀完畢,太監入報客至,卻是榮壽公主、醇王福晉、洵貝勒福晉、濤貝勒福晉、恭王福晉、慶王福晉、郡主等五十餘人,都是入宮行除夕禮的。除夕禮的意思,是在新年之前向太后辭歲呢。諸貴女覲見了太后,各歸私室,略事休息。午後兩點鍾,太后盛服臨朝。諸貴女群集朝堂,各依了爵位,排班行禮。由皇后領袖,叩頭稱頌。太后溫顔相答,各賜紅緞平金荷包一個,荷包內各貯著金錢。這是滿洲舊俗,預備新年之後,叫各人從事儲藏,以供雨暘不時之用。   是晚,舉行守歲典禮,音樂大作,嬉笑爲歡,由夜達旦,沒一個睡覺的。太后同將宮眷雙陸爲戲。到半夜時光,衆太監攜進一個大銅盆,滿滿一盆火炭。太后折取所備的冬青枝葉,擲在火裏,衆宮眷跟著丟擲,隨又加擲松香,這也是博取吉祥的意思。彼時衆宮眷除陪侍太后玩雙陸外,分爲兩班,一班做元旦餅,一班剝蓮子。因爲元旦日,闔宮的人,都不吃飯,都餐著元旦餅呢。天將破曉,太后才回寢宮歇息,衆宮眷也各回房裝束。   此時各種水果,都已齊備。那是預早叫太監出去採辦的,專爲貢獻太后慶祝新年之用。天色大明,宮眷們都攜了水果,到太后寢宮恭獻。那些水果,都寓有慶祝意思,如蘋果是祝平安,橄欖是頒永年,蓮子是賀福利之類。走入寢宮,見太后已醒,記人貢上水果。太后笑道:“生受你們,願你們今年各個添福。”又問你們晚上睡過沒有。大家都回說沒有睡。太后道:“大除夕原該不睡才是。我原也不要睡,不過略略休息。不意年紀大了,精神不濟,竟然蒙隴睡去。”說著,早起身下床,太監過來替她梳頭。衆宮眷俟她梳好了頭,才向她行禮,慶祝新年。又到皇帝皇后那裏行過禮,才隨了太后聽戲。   這日,太后非常高興,聽罷了戲,又叫衆太監取進樂器,大敲年鑼鼓。太后又親自唱歌,宮眷太監,無不附和。只德宗一個兒面現戚容,毫無喜色。因此宮監等背後議論,說他長了一歲,愈益傻了,不知他傷心人別有懷抱呢。   初二這日,太后絕早至朝堂祀財神,衆宮眷均陪侍行禮。   從元旦到元宵,宮裏頭除了玩牌擲骰之外,一無所事。不過正月初十,是皇后千秋,除了太后、皇帝,衆人都向皇后祝壽。   元宵這一夜,宮中各處都懸上花燈。只見頤和園中,香煙繚繞,花影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繁華熱鬧,富貴風流。各宮的太監,又各爭奇鬥巧,制出各種絹燈,如獅子燈、龍燈、虎燈、麒麟燈、兔子燈、馬燈、鳳凰燈、錦雞燈、仙鶴燈以及各式花燈之類,都穿著五彩衣,掮燈串舞,分行成字,凡數十變。有“太平萬歲”、“萬壽無疆”諸字,用黃綾冊子書成字樣,陳在御案之上,以供太后御覽。後人有詩贊道:   百寶華燈密炬紅,太平萬歲字當中。   換衣試作回身舞,可似幽州渾脫工。   花燈之後,又到迎春堂看煙火。煙火放出,是歷史中的各種故事,各式風景,以及葡萄紫藤等花形。種種幻狀,極爲可觀,並於此時燃放爆竹數萬。太后很爲高興,諸宮眷無不和興,一時歡聲雷動。這放煙火,乾隆年間,原定于燕九日,在圓明園“山高水長”殿內舉行的。所以後人有詩歎道: 寂寞山高與水長,銀花火樹不成行。   迎春別啓新堂宇,燕九年年樂未央。   元宵既過,太后一如平日,依舊臨朝理事。不意有一個不知趣的御史,姓蔣,名式瑆,上了一個參折,參的是軍機領袖慶親王。所參款子很利害,什麽招權納賄,鬻爵賣官,該親王存放滙豐銀行私款,已有數百萬之巨,請即派員查辦等語。原來慶親王奕劻,自做了軍機領袖大臣之後,北京大小官員,沒一個不奔走他的門路。官吏入邸求見的,總要先納了門包,司閽的才肯替他通報。所以慶邸司閽的,倒也發了十多萬的財。   並且王府裏從老福晉起,沒一個不是要錢的。   有一個京員以一萬金莊票賄慶王爺,慶王許他調與優差。該票已送入府中,經老福晉收下了。一日,慶王向京員索款,那京員回說已經送入府中。慶王怒道:“這差事,你也去找府裏要?”那京員唬極,長跪請罪。慶王道:“這款你全送她用,難道我就不用了?”那京員大悟,再送了一萬金,明兒公事就到手了。慶王爲了這一樁事,很不直老福晉所爲。一日,向老福晉道:“外面都說咱們府裏要錢,要是這樣胡鬧,國家大事,如何能辦?”老福晉蹙然道:“瞧現在的局面,若不積下些錢,將來如何是好?”慶王頓足道:“你好糊塗!將來大局如果不好,咱們不比平常百姓,難道有錢就會好了不成?”老福晉憤然道:“我只知道有錢就好,不管什麽大局好不好?我不糊塗,你才糊塗!我不胡鬧,你才胡鬧!”慶王竟然奈何她不得。   這日,慶王正在內室,跟幾位側福晉麻雀消遣,忽報李總管到。慶王忙著出迎,見李總管已笑著進來。請過安,慶王道:“總管倒有暇到這裏來坐坐!”李總管道:“奴才一來是請請王爺福晉安。二來有一件事要回王爺。”慶王忙問何事?李總管道:“今兒老佛爺瞧見一個摺子,惱得了不得。奴才探得這一個摺子,很關係著王爺。”慶王道:“參了我不成?是誰呢?”李總管道:“甚麽款子,奴才也不很仔細。不過知道動折的那個御史,姓蔣,名叫式瑆。”慶王沉吟道:“蔣式瑆,是誰呢?不記得了。”李總管道:“這種卑官小職,王爺自然是不認得。”慶王道:“奇怪很了!人都不認得,跟我有什麽冤仇,竟然動折參我?”李總管道:“這種沒道理的書呆子,哪里配講恩仇?他不過要借著王爺,轟出他自己的名兒呢!必是窮的要餓死,他想在家餓著也是死,冒犯了王爺,也不過是個死,才敢這麽幹的呢。”慶王道:“我是最好客的,要是好好的跟我商量,周濟他一百二百銀子,倒也不算什麽。越是這個樣子,我越要跟他鬥一鬥氣呢。”李總管道:“依奴才主見,這種狗一般的人,王爺也不犯著爲他嘔氣。”談了一回,李總管起身興辭。慶王托他太后跟前,疏通疏通,又托他探聽參折的底子。   次日,李總管又來,送到抄錄的參折底子。慶王閱過,沉吟半晌,想了一個辦法。當下就入宮見太后,自請查辦。太后溫言慰諭,隨把蔣式瑆傳旨申飭,並著回原衙門行走。清制,傳旨申飭的事,京官由太監宣旨,外官由督撫代宣。太監得著此差,卻是秀好的美差。被申飭的人,須預先納賄,宣旨時光,才得免詈。不然,太監叫他跪聆宣令,隨即破口辱詈,狀至不堪。現在蔣式瑆是個窮翰林,奉了傳旨申飭的諭,哪里有錢行賄?這日,奉派的王太監,又是李總管心腹人。李總管囑咐道:“這蔣式瑆是慶王爺最恨不過的人,今兒傳旨,別到他家去,到都察院衙門去,當了衆人的面,狠狠羞辱他一場。”王太監應諾,隨到都察院,派人去傳蔣御史。   衆人與王太監應酬,王太監仰著臉,不大理人。一時蔣御史到,王太監擺出欽差架子,喝道:“有旨申飭蔣式瑆,蔣式瑆跪下聽宣!”蔣式瑆跪下,王太監頓足大罵道:“混帳忘八蛋,不知擡舉,幹出這種亂子來。你們姓蔣的原都不是好人,出到蔣式瑆這忘八更要壞。壞透的忘八,滾下去!”蔣式瑆叩頭起身,面無人色。王太監罵夠了,揚長自去。蔣式瑆向衆御史道:“士可殺,不可辱!我初不料國家有此惡例!”衆人見他如此,未免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倒都替他惋惜。蔣式瑆遵著聖旨,自回原衙門去了。   此時俄日戰爭消息,愈益緊急,無論宮廷衙署,談的無非是遼陽戰事。一日,忽報日本東鄉司令官,率領戰艦數艘,水雷艇數艘,護著木質廢艦五艘,是天津丸、武信丸、報國丸、武揚丸、仁川丸,滿載了磚石,齊向旅順進發,要塞斷旅順港口,把數十艘巍巍俄艦,閉置在港裏呢。不意被守炮臺俄將知道,連發巨炮,把廢船悉數擊沉。又報俄日兩軍,在鴨綠江地方大戰,俄兵打了個大敗仗,九連城、鳳凰城都被日軍佔據了。   不多幾時,又得著日軍在奉天大孤山上陸佔據金州的驚信。太後異常憂懣,每日率了宮眷,在佛前祈禱。德菱依舊逐日把西報中戰電,譯呈太后。   這日,恰見報上載有新聞一則,是康有爲已由巴達維亞行抵新加坡的事。德菱只道這一段新聞,太后必然注意的,一併譯出。不意太后見了,勃然大怒。德菱很是惶懼,太后道:“你不要怕,我又不是惱你!你方才譯出的康有爲,實是擾亂中國的罪魁禍首。皇帝沒有遇見康逆時光,列祖列宗的遺訓,遵守得非常謹慎。自從引進了康逆,遂發念要變法了,並且還要汲引耶穌教於中國。你想罷,耶穌教是沒祖宗的。他眼珠子裏,既沒了祖宗,哪里再會有娘?彼時康逆曾調唆皇帝,叫把軍隊圍困頤和園,把我幽在裏頭,他們好把各種新政放膽做去。虧得榮祿、袁世凱都很忠心,早早報信於我,才得破他的計劃。我那時氣的什麽兒是的,忙趕到禁城,詢問皇帝。皇帝自知錯了,求我再行垂簾。沒奈何,勞碌到如今。我再懂不出那外國政府,爲甚定要保護中國的國事犯,不許咱們懲治自己臣庶呢?”德菱見太后煩惱,只得把別事來勸解。   此時日軍愈戰愈近,大石橋,營口,牛莊,析木城,海城等地方,都被日軍佔據。太后惕于外禍,竭力舉辦了幾樁新政。   一樁是頒行商律的公司律,一樁是裁撤粵海、淮安兩關監督,所遺政事,即著總督兼管。雲南、湖北兩巡撫,也被裁去。又命鐵良往江蘇等省查勘財政武備事宜。准直督袁公之奏,試辦直隸公債票。准江監端方、御史周樹模之奏,裁去漕運總督,改爲江淮巡撫。設立得沒有幾個月,又裁撤了改爲江北提督。   又特設八省膏捐總局,派柯逢時管理八省土膏統捐事宜。派商約大臣呂海寰與葡使白朗谷續定中葡商約二十款。又因光緒十六年,中英訂立的藏印條約八款,十九年,通商、遊牧、交涉三款,議訂了九條,並續款三條,爲了藏人爭執,久末照行。   上年,英將榮赫鵬帶兵入藏。本年六月裏,殺到拉薩,達賴喇嘛逃了庫倫去,英人與番衆立約十款。朝廷爲西藏是中國屬地,力阻畫押,特派唐紹儀從印度入藏查辦。查辦完畢,就與英國所派全權大臣,將條約酌量改訂。   這年冬底,俄國旅順守將因援絕糧盡,降了日本。奉天省城,也被日兵所占。波羅的海艦隊,又在日本海裏,被日本海軍殲滅了個盡。俄國到此地步,也只好派員議和了。不意俄日兩國在美國朴茨茅斯城議和之後,竟然勾起中國一個立憲大問題來。爲了這個立憲大問題,擾的上下沸騰,江翻海倒,竟把大清朝列祖列宗沐雨櫛風力征經營的錦繡江山,就此喪掉。有分教:假立憲引起真共和,革命軍産出新中國。欲知端的,且待下回書中,再行講演。   第一二一回 安重根暗殺伊藤公 李完用手定合邦約 話說日俄兩國棄去新仇,重尋舊好,在美國朴茨茅斯地方,締結媾和條約。那條約的第二條,寫明俄國政府,承認日本國之在朝鮮有政治上軍事上及經濟上卓絕之利益,日本政府在朝鮮認爲必要時執指導保護及監理之措,俄國不阻礙干涉之。這一條條約,分明是俄國承認朝鮮爲日本屬邦。世界各國,英國是日本同盟國,美國素來不喜多事;其餘各國,見日本強盛,也都不肯結間冤家。與日本爭奪朝鮮的,就只中俄兩國。中國自甲午戰敗之後,自保不暇。俄國既然殺敗,日本竟可安心樂意,享受朝鮮半島,再不必擔驚受怕了。   這一回開戰之初,日本逼迫朝鮮訂立了日韓國防同盟條約,朝鮮就宣言將從前所結的《俄韓條約》,悉行摧棄。韓俄的關係,就此斷絕。日皇一面派侯爵伊藤博文爲皇室專使,到韓京慰問韓皇。韓皇也派宗室李址熔到東京,爲報聘大使。日人接待李址熔,很是有禮。此時朝鮮政治勢力,已漸漸都歸到日本人手裏了。日本陸軍少佐野津鎮雄爲朝鮮軍部顧問,前駐韓公使加藤增雄爲朝鮮宮內顧問兼農工商顧問,大藏省參事官目賀種太郎爲朝鮮財政顧問,文學博士幣原坦爲朝鮮學政參與官,內務省參事丸山重俊爲朝鮮警務顧問。各部政治,都由顧問官發縱指示,大臣伴食而已。   日人又派陸軍大將長谷川好道爲駐韓軍司令官,兼管其警察權之一部,命各地領事受理韓民詞訟,又將韓國通信機關全部收歸日本管理,又訂章韓國沿岸航行自由契約。韓人宋秉畯、李容九,又在韓京漢城,組織一進會,標舉贊助日本爲第一政綱。這宋秉畯曾以國事犯罪,遁迹於日本。及至日俄交戰,因充作日軍向導才回來的。此時宋李兩人發起了一進會,風起水湧,不數月工夫,全國早都回應,會衆倒有數十萬。這都是日俄兩國和約未訂時的情形。   等到朴茨茅斯和約宣佈之後,日本就派伊藤博文爲遣韓大使,進謁韓皇,譬陳利害。隔不上幾天,日使林權助與朝鮮外務大臣,就締結成日韓新協約,明定韓國爲日本保護國,把外交權先行收去。韓民得著此信,洶洶抗爭,進會會員偏偏的首先贊助。日本遂頒統監府及理事廳制,任命伊藤爲韓國統監,通告各國公使,以本年年內撤歸。韓國派駐外國各使,亦於年內一律召還。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伊藤統監至漢城,入統監府視事。老英雄究竟利害,一到府中,就頒教嚴宮中府中之別,禁雜流出入宮禁,政界稍形肅清。一到次年,仿照日本官制,設立新內閣,對於統監而負責任,以李完用爲總理大臣。   卻說光緒三十三年七月裏,朝鮮半島中,又興起一個絕大風潮來。這一年,荷蘭海牙地方,突然出現三位韓皇代:一位叫李相窩,一位叫李瑋鍾,一位叫李浚三位代表,在海牙地方,要求參列萬國和平會議。隔不多日,又有用了美國人之名,發電報於各國大報館,稱說韓皇現在見幽于日本之警察,竟與囚徒相似,日夜以眼淚洗面。這一個電報發現之後,日人憤怒異常。韓人見了,無不惶駭失色。   韓皇欽派特使到統監邸,辯明密使的事情,與自己不相關涉。韓廷各大臣,更唬得面無人色,連日謁見統監,各自辯不與聞密使之事,並刺探統監如何處置此事。統監伊藤博文始終緘默,不發一言半語。各大臣又特開御前會議,詢問韓皇有無派遣密使之事。韓皇不答。遷延旬日,不得解決。韓內閣於是決議乞韓皇讓位以謝日本,韓皇大怒不聽。日本特遣外務大臣林董爲特使到漢城。次日,韓皇召見統監伊藤,誓日指天,申明並未派遣密使,說詞很爲哀切。伊藤不措一詞,默要而已。   韓皇見勢不佳,只得道:“朕躬立行讓位如何?”伊藤毅然道:“此非外臣所宜言,外臣不敢知也。”伊藤退朝之後,韓大臣入宮會議。直議至夜分,韓皇才下詔禪位於皇太子。   次日爲韓曆光武十二年七月十八日,韓太子即皇帝位,改元隆熙,尊皇帝爲太皇帝,立太皇帝幼子英親王爲皇太子。八月一日新皇下詔解散韓國軍隊。當太皇帝讓位時光,韓臣惴惴,贊成恐後,獨有宮內大臣朴泳孝不肯畫諾。   這樸泳孝二十年前,曾以倡議改革得罪太皇帝,逃到日本去,朝鮮人目爲日本黨的。伊藤雅重其人,等到身任統監,立把他薦授顯職,泳孝辭不肯就。讓位前數日,這樸泳孝忽然詣闕乞召見,遂自請爲宮內大臣。難作時光,宮內大臣朴泳孝嚴守富門,不肯放一人入來,護持璽綬不舍。太皇帝至此,才知道他是忠臣。太皇帝讓位之後,韓京蠢蠢有暴動,日人說是泳孝所煽惑,把他收入牢獄。   八月十一日,統監伊藤博文歸至日本,日人環擁呼萬歲,宛如歡迎凱旋將軍一班的儀節。伊藤覲見日皇,奏請日本皇太子遨遊韓國,以交歡韓國皇室,鎮撫韓國人民。旋又請增設副統監,保舉曾彌荒助充當此職。到了十月裏,曾彌封了副統監之職,伊藤統監就清閒了許多。十一月二十日,韓皇遂命皇太子到日本留學,特授伊藤太子太傅,旋晉爲太師,叫他調護太子。從此之後,伊藤太師日與韓太子同出同進,宛如保姆一般。   這位伊藤統監,治理韓國的功績,不過在馴擾韓皇,操縱韓吏,所以從表面上看來,倒也不覺著什麽。那最大的事業,就是設立東洋拓殖會社,創立韓國中央銀行。全韓生計機關,盡握在日本人手裏。到了宣統元年,伊藤辭去統監之職,即升副統監曾彌代爲統監。日皇降旨,特命伊藤爲韓太子輔育長。   到那年十月,那伊藤以私人資格遊歷中國滿洲。二十四日,抵哈爾賓驛。韓人安重根,乘間狙擊,連發三槍,絕世英雄伊藤博文,就此氣絕身亡。這安重根,是耶酥教徒,曾經遊學美國,秉性忠純,志行高潔。就逮之後,日人鞠問他,直認不諱。   問他爲甚不逃?安重根笑道:“吾爲光復軍一將官,義不可逃!”問他何欲?安重根道:“吾已經殲掉吾仇,吾事已畢,一死外無他求也!”時賢梁任公特撰《秋風斷藤曲》以吊之,其辭曰: 秋茄吹落關山月,釋路青鱗照紅雪。大國痛歸先軫元,遺民泣濺成公血。遺民哀哀箕子孫,篳路襏襫開三韓。避世已忘秦甲子,右文還見漢衣冠。鯤鰭激波海若走,四方美人東馬首。漢陽諸姬無二三,胸中雲夢吞八九。其時海上三神山,劍仙畸客時往還。陳摶初醒千年夢,陶侃難偷一日閑。中有一仙擅獪變,術如赤松學曼倩。移得瑤池靈草來,種將東海桑田遍。樓臺彈指已莊嚴,年少如卿固不廉。脫穎錐甯安舊囊,發硎刀擬試新銛。嗚呼箕子帝左右,聽庳不恤充如褒。天外愁雲盡楚歌,帳中樂事猶醇酒。逼陽自幸僻在戎,虞公更怯晉吾宗。謂將犧玉待二境,豈有雀角穿重墉。頻年一鄭鬥晉楚,兩姑這間難爲婦。甯聞鷸蚌利漁人,空餘魚肉薦刀俎。大雞鎩冠小雞雄,追啄蟲蟻如轉蓬。事去已夷陳九縣,名高還擁翼諸宗。北門沉沉扃嚴鑰,臥榻甯容鼾聲作。趙貲方留太子丹,許疆旋戍公孫獲。皤皤國老定遠侯,東方千騎來上頭。腰懸相印作都統,手搏雕虎接飛猱。狙公賦茅恩高厚,督我如父煦如母。誰言兗樹靡西柯,坐見齊封作東畝。我澤如春彼黍難,新亭風景使人疑。人民城郭猶今日,文武衣冠異昔時。笑啼不敢奈何帝,問客何能寡人祭。秦廷未返申子車,漢宮先擁上皇彗。十萬城中旭日旗,最憐沉醉太平時,蔡人呼舞迎裴度,宛馬侵馳狎貳師。不識時務誰家子,乃學范文祈速死。歲裏窮追豫讓橋,千金深襲夫人七。黃沙卷地風怒號,黑龍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畢,狂笑一聲山月高。前路馬聲聲特特,天邊望氣皆成墨。閣門已失武元衡,博浪始驚倉海客。萬人攢首看荊卿,從容對薄如平生。男兒死耳安足道,國恥未雪名何成?獨漉漉水水深濁,似水年年恨相續。咄哉勿謂秦無人,行矣應知峰有毒。蓋世功名老國殤,冥冥風雨送歸檣。九重撤樂賓襄老,士女空閭哭武鄉。千秋恩怨誰能訟,兩賢各有泰山重。塵路思承晏子鞭,芳鄰擬穴要籬家。一曲悲歌動鬼神,殷殷霜葉照黃昏。側身西望淚如雨,空見危樓袖手人。   這安重根惟恐韓國危亡,不惜犧牲一身,以救國家之急,真可稱爲絕世英雄。不意更有一位英雄,惟恐韓國不亡,逞他懸河利口,竭力鼓吹,催送韓國國命。這一位英雄是誰?就是一進會首領宋秉畯宋老先生。   這宋秉畯,原是李完用內閣的閣員,身任農商務部大臣。因爲去年七月裏,秉畯與完用,爲了一件什麽事,意見不合,兩個兒齟齬起來。秉畯翩然辭職,遂到日本去作奸漫遊。一進會會長李容九遂於此時進京,給種種秘密運動。安重根手刺伊藤後九日,李容九就率領會員三十萬人連署,行一樁驚天動地的事情:到韓國政府及統監府兩處,進呈日韓和邦請願書,統監曾彌荒助拒不收受。此時韓國各郡,合邦論已經風起水湧。   宋秉畯逍遙日本,不知在幹點子什麽,李容九與衆會員,則分頭趕往各郡演說,稱道合邦之利。聲言合邦得成,我韓民自今遂爲一等國民了。韓民信從的,日多一日。一進會的聲勢,就日盛一日。   看官,日本並韓之謀,遠發自豐臣秀吉;近發自西鄉隆盛。君臣上下,四十年來,哪一時,哪一刻,不把此事縈回在心曲裏?即自統監政治既建之後,也爲了名實不相應之故,種種卻顧,不得騁志而行。日人心裏很是厭苦,很欲抉掉這一層藩籬。   幾位維新元老如山縣有朋、伊藤博文、井上馨等,爲了此事,與時相桂太郎及其閣僚,不知密議了幾多回,終被國際道德橫相陰隔,沒法子周旋。從前日本人向韓國人講的話,向中國人講的話,向俄人講的話,向世界萬國人講的話,總是扶持朝鮮獨立咧,保全他的領土咧,尊重他的主權……所以合併的事情,日人雖懷此志,簡直羞出諸口。   現在天幸發起的恰是韓人,可以避去此層困難,宛似一姓代興,法堯禪舜,必有先朝耆舊,手撰九錫文,勸晉表,爲太平之點綴。照理日人自應歡天喜地,不知怎麽彼時,日本的輿論,倒反寂然。全國報紙,不過節錄一進會之請願書,有時敘述他們遊說各地的情形,爲簡單之記事而已,從不一置論其可否。全國各報,都是如此。就是各處集會演說,亦從不曾提及過合併事的。好像這一件事情,於日人毫不相關似的。一到五月中,統監曾彌荒助忽然上書告玻日皇乃命陸軍大臣寺內正毅爲統監,前遞信大臣山縣伊三郎爲副統監。七月十五日,新統監寺內入漢城。日惟從事交際,優遊若無事,韓廷大臣亦惟循例酬酰而絕大的合邦問題,已於尊俎之間,暗暗解決了。   八月十六日,韓國首相李完用借慰唁東京洪水之名,特謁統監府,與寺內統監會晤,合併協約的內容,遂於此時議決。   這位李完用相國,當閔妃遭難時光,親奉韓皇人俄使館,跟日本爲難,是著名的親俄黨。等到日本置設統監府後,倒大爲伊藤統監所賞識,身爲韓相,前後四年。寺內統監到任後,舉國鹹知大變即在目前,完用的親友,都勸他避位,不犯著身當茲沖。完用夷然道:“我結怨於民已久,現在要避去賣國惡名,如何能夠?托庇日本,還可以苟全性命。”寺內正毅在李完用簽定之後,立刻電告日本政府。十月八日,日本政府開臨時內閣會議。二十二日,開臨時樞密院會議,決議於二十五日公佈日韓合邦條約。韓政府忽以十月之二十八日,爲韓皇即位滿四年之期,請開紀念祝賀,然後發表,日人允准。到了這日,韓廷大宴群臣,熱鬧繁華,宛然升平景象。日本統監寺內也按照外臣儀注,隨班拜舞。紀念祝典舉行之次日,即發佈日韓兩國併合之條約。其文曰: 日本國皇帝陛下及韓國皇帝陛下,欲顧兩國間之特殊親密的關係,增進相互之幸福,永久確保東洋之平和。爲達此目的,確信不如舉韓國併合於日本,爰兩國間決議締結併合條約。爲此,日本國皇帝陛下,命統監子爵寺內正毅;韓國皇帝陛下,命總理大臣李完用,爲全權委員,會同協定後,協定左之諸條: 第一條韓國皇帝陛下,將關於韓國全部一切之統治權,完全永久讓與日本國皇帝陛下。   第二條日本國皇帝陛下,受諾前條所揭之讓與,且承諾將韓國全然併合於日本帝國。   第三條日本國皇帝陛下,約令韓國皇帝陛下,太皇帝陛下,皇太子殿下,並其後妃及其後裔,各各應於其地位,而事有相當之尊稱威嚴及名譽,且供給以充分保持之歲費。   第四條日本國皇帝陛下,約對於前條以外之韓國皇族及其後裔,使各各享有相當之名譽及待遇,且供給以維持之必要之資金。   第五條日本國皇帝陛下,對於有勳功之韓人,認爲宜特表彰者,授以榮爵,且給以恩金。   第六條日本國政府因前記併合之結果,全然擔荷韓國之施政,凡韓人遵守該地所施行之法規者,其身體及財産,充分保護之,且圖增進其福利。   第七條日本國政府對於韓人之誠意忠實,以尊重新而有相當之資格者,在事情所得許之限界內,可登庸之,設爲在韓國內之帝國官吏。   第八條本條約經日本國皇帝陛下,及韓國皇帝陛下之裁可,自公佈之日施行之。   明治四十三年八月廿二日統監予爵寺內正毅隆熙四年八月廿二日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 從此三千年古國,世界上就不復有他的影蹤了。時賢梁任公先生,有朝鮮哀詞二十四首: 時運有代謝,人天無限悲。   哀哀箕子祀,惻惻黍離詩。   授楚天方醉,存邢事盡疑。   蒼茫看浩劫,絕域淚空垂。   自昔四夷守,惟聞我人揚。   玄菟開漢郡,圭冕廓明疆。   高廟初膺錄,東藩首掎裳。   山川不改舊,懷古倍悽惶。   卅五年前事,掄攘啓禍門   釁鍾秦客賤,擁蓑漢公尊。   比戶無安堵,西鄰有責言。   誰令一星火,熠耀竟燎原。   王迹何年熄,人臣有外交。   樓蘭方貳漢,鄭伯不朝周。   歃血迎蕃使,攻心誤廟謀。   豈聞典屬國,空白責包茅。   上相能憂國,持籌亦苦辛。   護羌馳校尉,訊醜獻陪臣。   勢逼成爭鄭,謀疏失懸陳。   六州誰鑄錯,愁絕問蒼旻。   個嫠滔上國,亦怒命元戎。   嘶馬關山黑,翻鯨海水紅。   伐謀怯蜂蠆,養士付沙   痛絕殽函路,秦師不復東。   奇福無端至,天貽受命符。   夜郎能自大,帝號若爲娛。   誓廟絲綸誥,交鄰玉帛圖。   千秋萬歲壽,朝野正歡虞。   古有殷憂啓,時危亦可乘。   豈無憂曲突,其奈鍛甘陵。   瓜蔓抄何酷,蝗蝻錄竟成。   非賢誰與立,流涕說亡征。   □龍騰陸起,燕雀處堂安。   恩澤傾丁傅,蕭牆鬩范欒。   爛羊名器賤,使鶴國防單。   刻骨誅求盡,民生亦苦艱。   梃擊何公案,娥眉泣馬嵬。   召戎有貴胄,靖難乏長才。   南內理荊棘,行人庇葛藟。   旄丘瑣尾子,早晚好歸來。   振海風將至,軒然乍起瀾。   有鴟嚇腐鼠,得虎衛窮山。   贏負成負注,笑啼兼二難。   息肩何日是,長夜正漫漫。   旅雁悲胡越,連雞鬥趙秦。   諸侯兵在壁,四海水揚塵。   地險崇趙盡,天驕受命新。   捧盤載書定,良會最酸辛。   干戈漸蘇息,俎尊轉頻繁。   得主通東道,勞師管北門。   指囷鄰誼事,守府主權尊。   微管吾安托,深深再造恩。   覆水誰能挽,王風已不雄。   軍容燒越甲,疆理易齊封。   持節皇華落,譏關夜士空。   多艱何足道,東涇太匆匆。   聞說葵丘會,聲容盛海涯。   由來興廢絕,應不汝疵瑕。   好事無皇戍,陳情負子家。   噬臍更安及,前事剩堪嗟。   已憐同縛虎,況復漏多魚。   否德傳於子,多凶疚在餘。   列戟移興慶,騰書懾石渠。   宮娥垂淚對,此別意何如。   甘載逋亡客,歸來馬角生。   急應求燭武,今始識真卿。   具位徒觀變,勤王不好名。   空聞宋謝朏,挾璽臥前楹。   三韓衆十兆,吾見兩男兒。   殉衛肝應納,椎秦氣不衰。   山河枯淚眼,風雨悶靈旗。   精衛千年恨,沉沉更語誰。   末劫興人妖,行屍愧鬼雄。   党爭牛李劇,容悅趙胡工。   賣國原無價,書名更策功。   覆巢安得卵,嗟爾可憐蟲。   地老天荒日,圖窮匕見時。   猿蟲消並盡,牛馬應何辭。   濤咽仁川水,雲埋太極旗。   只應舊時月,曾照漢宮儀。   乘傳降王去,傷離應黯然。   行津花自發,故國月長圓。   倖免牽機藥,遑論少府錢。   飛鳥啄大屋,留取後人憐。   昔有死社稷,今聞藥禍殃。   賜酺百戶酒,建極萬年觴。   公合名安樂,人疑別肺腸。   由來國自伐,不信有天亡。   弱肉宜強食,誰尤只自嗟。   幾人爭逐鹿,是處避欠蛇。   殷鑒何當遠,周行亦匪賒。   哀哀告我後,覆轍視前車。   稿餓還憂國,奇愁欲問天。   倉流觀物人,孤憤托詩篇。   夢斷潮空咽,神傷月悄然。   勞歌雜涕淚,今夕是何年?   欲知日韓合併之後,于中國有何影響,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二二回 擲炸彈驚走五大臣 議立憲氣倒老中堂 話說日本在朝鮮設置統監之日,正中國派遣尚其亨、李盛鐸、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之年。此時文明潮流,彌漫全球。中國政府各大臣知道,專制獨裁,斷不能容留今世,於是一面停止鄉會試及各省歲科考試,一面考試出洋學生。張之洞督辦粵漢鐵路,鐵良、徐世昌會辦練兵事宜。又奏請派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   四位大臣沒有動身,又派續紹英爲出洋考察政治大臣。五位大臣才待出洋,在北京正陽門車站上,受了個大大的驚嚇。   這日,五位大臣衣冠齊楚,受著親友的歡送,堪堪行到馬站,忽地轟然一聲巨響,滿車站煙硝氣宛似妖雲惡霧。五位大臣裏早倒地了兩個,是載澤、紹英,虧得受的都是微傷,將息兩天就都好了,那刺客倒被炸得當場斃命。   事後調查,才知刺客是革命党人,姓吳,名樾,字孟俠,皖北相城人氏,在兩江旅保小學充當教員。跟五大臣並無私仇,就爲了民族主義,積極排滿,密謀暗殺,連這一回已經是三次。   兩次謀刺鐵良、那桐,沒有成功。此回目的正達,身已先殉,這都是後話。   當下車站上只聽得有人怪喊:“了不得,炸彈!炸彈!”   那余外的三位大臣,九魂十八魄不知嚇掉了多少!說不得,只好重改行期。後來徐世昌、紹英兩個不願出洋,清政府只得改派了尚其亨、李盛鐸。五大臣放洋到歐州,周遊列國,吸受了好些文明新鮮空氣。回國之後,便聯銜上了一個很懇切的奏請宣佈立憲折,其辭道: 竊臣等伏讀諭旨,特派親貴大臣分赴東西各國考求政治。本年八月二十日,斂奉上諭,前有旨派載澤等分赴各國,考察政治。該大臣等各至一國,著各該駐使大臣會同博采,悉心考證,以資詳密。欽此。使維我皇太后、皇上勵精圖治,奮發爲雄。薄海臣民,固已慶鴻業之有基,冀幸福於無既;而海國士夫,亦以我將立憲,自今伊始,必將日強,爭相走告。臣等耳聞目見,無不覺忭慶逾恒。   竊維憲法者,所以安宇內,禦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濫觴于英倫,踵行於法美,近百年間,環球諸君主國,無不次第舉行。竊迹前事,大抵弱小之國,立憲恒先。瑞典處北海,逼強俄,剛先立。葡萄牙見迫於西則次之。比利時、荷蘭,壤地偏小,介居兩大國則次之。日本僻在東瀛,通市之初,外患內訌,國脈如縷,則次之。而俄羅斯跨歐亞之地,處貧嵎之勢,兵力素強,得以安常習故,不與風向爲轉移。乃近以遼沈戰事,水陸交困,國中有識之士,聚衆請求,今亦立布憲法矣。   最強之國,所以立憲最後者,其受外來之震撼輕,故其動本國之感情緩。而強大如俄,猶激動於東方戰敗,計無復之,不得不出於立憲,以冀挽回國勢。觀於今日,國無強弱,無大小,先後一揆,全出憲法一途。天下大計,居可知矣。且夫立憲政體,利於君,利於民,而獨不便於庶官者也。考各國憲法,皆有君位尊嚴無對,君統萬世不易,君權神聖不可侵犯諸條。而凡安樂尊榮之典,君得獨享其成;艱巨疑難之事,君不必獨肩其責。民間之利,則租稅得平均也,訟獄得控訴也,下情得上達也,身命財産得保護也,地方政事得參預補救也。此之數者皆公共之利權,而受治於法律範圍之下。至臣工則自首揆以至鄉官,或特筒,或公推,無不有一定之責成。聽上下之監督,其貪墨疲冗敗常溺職者,上得而罷斥之,下得而攻退之。東西諸國大軍大政,更易內閣,解散國會,習爲常事。而指視所集,從未及于國君,此憲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說也。而諸國臣工方以致君澤民,視爲義務,未聞有以一已之私,阻撓至計者。   我國東鄰強日,北界強俄,歐美諸邦,環伺逼處,岌岌然不可終日。言外交,則民氣不可爲後援;言內政,則官常不足資治理;言練兵,則少敵愾同仇之志;言理財,則有剜肉補瘡之虞。   循是以往,再閱五年,日本之元氣已復,俄國之憲政已成,法國之鐵道已通,英國之藏情已熟,美國之屬島已治,德國之海力已充。棼然交集,有觸即發!安危機關,豈待蓍蔡?臣等反復衡量,百憂交集!竊以爲環球大勢如彼,憲法可行如此,保邦致治,非此末由!惟是大律大法,必須預示指歸。而後趨向有准,開風氣之先,肅綱紀之始。有萬不可緩,宜先舉行者三事:一曰宣示宗旨。日本初行新政,祭天誓誥,內外肅然。宜略仿可意,將朝廷立憲大綱,列爲條款,謄黃刊貼,使全國臣民奉公治事,一以憲法意義爲宗,不得稍有違悖。二曰布地方自治之制。今州縣轄境,大逾千里,小亦數百里,以異省之人,任牧民之職,庶務叢集,更調頻仍,欲臻上理,戛乎其難。各國郡邑轄境,以戶口計,其大者亦僅當小縣之半。鄉官恒數十人,必由郡邑會議公舉,如周官鄉大夫之制。庶官任其責,議會董其成有休戚相關之情,無扡格不入之苦,是以事無不單,民安其業。宜取各國地方自治制度,擇其尤便者,酌訂專書,著爲令典,克日頒發各省都撫,分別照行,限期蕆事。三曰定集會、言請、出版之律。集會、言請、出版三者,諸國所許民間之自由,而民間亦以得自由爲幸福。然集會受警察之稽察,報章聽官吏之檢視,實有種種防維之法。非若我國空懸禁令,轉得法外之自由。與其漫無限制,益生厲階,何如勝以章程,鹹納軌物?宜採取英德日本諸君主國現行條例,編爲集會律,言論律,出版律,迅即頒行,以一趨向而定民志。以上三者,實憲政之津髓,而富強之綱紐。   臣等待罪海外,見聞較切,受恩深重,緘默難安,用敢不避斧誅,合詞籲懇。伏願我皇太后、皇上宸衷獨斷,特降綸音,期以五年改行立憲政體。一面飭下考察政治大臣,與英德日本諸君主國憲政名家,詳詢博訪,斟酌至當,合擬稿本,進呈御覽,並請特簡通達時事公忠體國之親賢大臣,開館編輯大清帝國憲法,頒行天下;一面將臣等所陳三端,預爲施行,以樹基礎。從此南針有定,歧路不迷。我聖清國祚垂于無窮,皇太后皇上鴻名施于萬世!群黎益行忠愛,外人立息覬覦。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等不勝屏營戰慄之至!謹奏。   兩宮覽奏之後,立刻召見考政大臣垂詢一切。這時候,李盛鐸已赴駐比欽差新任。只有鎮國公載澤,尚書戴鴻慈,布政司使尚其亨,總督端方四個人在京。當下澤公爺召見了兩次,端大臣召見了三次,戴、尚兩大臣,各召見了一次。四位大臣,皆痛陳中國不立憲之害,及立憲後之利。兩宮不禁動容,面降綸音,說只要辦妥,深宮初無成見。   這個消息,傳佈開來,頑固諸臣都唬了一大跳,於是想出種種法子來阻撓。有的設爲疑似之詞,有的故作異同之論。這個說立憲有妨君主大權,那個又說立憲利漢不利滿。偏是兩宮聖明,不爲浮言所惑,諭令考政大臣,詳晰指陳,冀備采擇。   澤公爺於是又上一折,敷陳大計,其辭是:“竊奴才前次回京,曾具一折,籲懇改行立憲政體,以定人心而維國勢。仰旨兩次召見,垂詢本末,並諭以朝廷原無成見,至誠擇善,大知用中,奴才不勝欣感!旬日以來,夙夜籌慮,以爲憲法之行,利於國,利於民,而最不利於官。若非公忠謀國之臣,化私心,破成見,則必有多爲之說,以熒惑聖聽者。蓋憲法既立,在外各督撫,在內諸大臣,其權必不如往日之重,其利必不如往日之優。於是設爲疑似之詞,故作異同之論,以阻撓於無形。彼其心非有所愛於朝廷也,保一已私權而已,護一己之私利而已!顧其立言則必曰防損主權,不知君主立憲,大意在於尊崇國體,鞏固君權,並無損之可言。   以日本憲法考之,證以伊藤侯爵之所指陳,穗積博士之所講說,君主統治大權,凡十七條:一曰裁可法律、公佈法律、執行法律由君主;一曰召集議會、開會、閉會、停會及解散議會由君主;一曰以緊急勒令代法律由君主;一曰發佈命令由君主;一曰任官、免官由君主;一曰統帥海陸軍由君主;一曰編制海陸軍常備兵額由君主;一曰宣戰、講和、締約由君主;一日宣告戒嚴由君主;一曰授與爵位、勳章及其他榮典由君主;一日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由君主;一曰戰時及國家事變非常施行由君主;一曰貴族院組織由君主;一曰議會展期由君主;一曰議會臨時召集由君主;一曰財政上必要緊急處分由君主;一曰憲法改正發議由君主。以此言之,凡國之內政、外交、軍備、財政、賞罰黜陟、生殺予奪,以及操縱議會,君主皆有權以統治之。論其君權之完全嚴密,而無有絲毫下移,蓋有過於中國者矣。   以今日之時勢言之,立憲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立憲之國,君主神聖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負責任,由大臣代負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議會與之反對,或議院彈劾,不過政府各大臣辭職,別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遷,君位萬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漸輕。今日外人之侮我,雖由我國勢之弱,亦由我政體之殊。故謂爲專制,謂爲半開化,而不以同等之國相待。一旦改行憲政,則鄙我者轉而敬我,將變其侵略之政策,爲平和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內亂可彌。海濱洋界,會黨縱橫,甚者倡爲革命之說。顧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則曰政體專務壓制,官皆民賊,吏盡貪人,民爲魚肉,無以聊生,故從之者衆。今改行憲政,則世界所稱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極軌。彼雖欲民言而無詞可籍,欲倡亂而人不肯從。無事緝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大利三。立憲之利如此,及時行之,何嫌何疑?而或有謂程度不足者,不知今日宣佈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爲立憲之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佈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且中國必待有完全之程度,而後頒佈立憲明詔。竊恐於預備期內,其知識未完者,固待陶熔;其知識已啓者,先生觖望,激成異端邪說,紊亂法紀。蓋人民之進於高尚,共漲率不能同時一致。惟先宣佈立憲明文,樹之風聲,庶心思可以定一,耳目無或他岐。既有以維臨望治之人,心即所以養成受治之人格。是今日宜宣佈立憲明詔,不可以程度不到爲之阻撓也。   又或有爲滿漢之說者,以爲憲政既行,于滿人利益有損耳。   奴才至愚,以爲今日之情形,與國初入關時有異,當時官缺分立滿漢,各省置設駐防者,以中國時有反側,故駕馭亦用微權。   今寰宇涵濡聖澤近三百年,從前粵撚回之亂,定戡之功,將帥兵卒皆漢人居多,更無界限之可言。近年以來,皇太后、皇上叠布綸音,諭滿漢聯姻,裁海關,裁織造,副都統並用漢人。   普天之下,歌頌同聲。在聖德如地如天,安有私覆私載?方今列強逼迫,合中國全體之力,向不足以禦之,豈有四海一家,自分畛域之理?至於計較滿漢之差缺,競爭權力之多寡,則所見甚卑,不知大體者也!夫擇賢而任,擇能而使,古今中外,此理大同。使滿人果賢,何患推選之不至,登進之無門?如其不肖,則亦宜在摒棄之列。且官無悻進,正可激勵人才,使之向上,獲益更多!此舉爲盛衰興廢所關。苦守一隅之見,爲拘攣之語,不爲國家建萬年久長之祚,而爲滿人謀一身一家之私,則亦不權輕重不審大小之甚矣!在忠於謀國者,決不出此!奴才亦屬宗支,休戚之事,與國共之。使茫無所見,萬不敢於重大之事,魯莽陳言!   誠以遍觀各國,激刺在心,若不竭盡其愚,實屬辜負天恩,無以對皇太后、皇上!伏乞聖明獨斷,決於幾先,不爲衆論所移,不爲浮言所動。實宗社無疆之休,天下生民之幸!事關大計,可否一由宸衷,乞無露奴才此奏!奴才不勝憂懣迫切!謹奏。   兩宮覽奏,大爲感動。恰好端方端大臣也具奏陳請。端大臣可不比澤公爺,先後共上了三個摺子。第一個折,是曆陳各國憲法;第二個折,是痛言必須立憲;第三個折,是懇請詳定官制。而樞臣中,如瞿鴻機,奏請參酌新舊二政,定制頒行。   榮慶奏請保存舊制,參以新意。徐世昌請採用地方自治制,以爲立憲預備。兩宮見樞臣與考政大臣,意見漸歸一致,於是決計舉行立憲。降旨命廷臣會議,並派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政務處大臣大學士既直隸總督袁世凱等,公同閱看考政大臣回京奏陳各折件,請旨辦理,七月初八這一日,各大臣開第一次憲政會議。因爲澤公爺與戴、端兩大臣的折文過長,傳閱才畢,天已傍晚,不及開議而散。次日是七月初九,軍機大臣退值之後,即與諸王大臣齊至外務部公所會議。慶親王奕劻,論行輩是最老,論年紀是最高,論爵秩是最尊,當下首先發言道:“瞧澤公及戴、端兩大臣的摺子,曆陳各國憲政之善,設憲法一立,全國之人,皆受治於法,沒有什麽差別,既同享權利,即各盡義務。並且說立憲國的君主。雖然權力略有限制,那威榮倒有增無減。這麽看來,立憲這一樁事情,是的確有利無弊的了。近來全國新黨的議論,中外各報的指陳,海外留學各生的盼望,都在這一樁事情上。我國自古以來,朝廷大政,鹹以人民的趨向爲趨向。現在舉國趨向都在這一樁上,足見目下最該措施的事情,就只這一樁是要緊。倘必舍此他圖,即是拂逆民意,即是舍安趨危,避福就禍。照我的意思,似該決定立憲,趕快宣佈。下可以順民心,上可以副聖意。”這言未畢,只見漢大臣中,一聲咳嗽,站起一位鬢眉皓白的老人來。那人向奕劻道:“老王爺受恩深重,怎麽也說出這種話來?老王爺可不比那些年輕沒閱曆的人,奇怪極了!”奕劻道:“此乃奉旨會議的事,老中堂既有高見,不妨說出來,我們大家領教領教!”那人氣極了,一時回答不出。衆人都道:“孫中堂政躬要緊,休要氣壞了!”欲知此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第一二三回 頒明詔聖君籌憲政 定官制賢相話滄桑 話說這位氣壞的漢大臣,就是孫家鼎孫老中堂。當下孫家鼎道:“你們別道我外教,立憲這一件事情,我也略略研究過一番。那立憲國的法,與君主國全異。所以異的地方,不在形迹上,是在宗旨上。宗旨一變,一切用人行政之道,無不盡變。   譬如重心一移動,全體的質點,就都要改變方向了。此種大變動,行在國力強盛時光,尚不免有騷動之憂,現在國勢衰弱到如此地步,照我看來,變得太急太驟,怕就漸騷然不靖之象,似該先革掉叢弊太甚諸事,等到政體清明,漸漸的變更,也不算晚。”徐世昌立起道:“孫中堂,逐漸變更的法子,已經行了多年,一點子沒有成效,就爲國民的觀念不變,他的精神也無從而變。只有大大的變革,才能夠發起全國精神呢。”孫家鼎道:“照老哥這麽說,必是國民的程度,漸已能及,才能夠這麽辦。只是現在時光,國民能實在知道立憲利益的,不過千百人中之一;至於能夠知道立憲之所以然,又知道爲之之道的,恐怕不過萬人中一人罷了。上頭雖然頒佈憲法,百姓都懣然不知。就這麽辦去,不但無益,倒適爲厲階,仍宜謹慎點子的好。”徐世昌還未回答,漢大臣中,早又站起一個人來。衆人瞧時,乃是管學大臣張百熙張尚書。只見張尚書道:“孫中堂的話,說得何嘗不是!但是國民程度,全在上頭的人勸導。現在上頭的人,沒法子提高他的程度,倒說等候國民程度高了,才立憲法,這是永不能必的事。照我個人意見,以爲與其等候他程度高了立憲,不如先預備立憲,再慢慢的施誘導,使國民得漸幾于立憲國民程度好的多呢!”滿大臣中又站起一人,乃是榮尚書榮慶,發出反對的議論道:“我非不深知立憲政體之美,但是吾國政體寬大,漸流弛紊。爲今之制,極該整飭紀綱,綜核名實,立居中馭外之規,定上下相維之制。行過數年之後,官吏盡知奉法,人民鹹稱便利,然後徐議立憲也未晚。如果不察中外國勢之異,徒徇立憲的好名兒,勢必至執政者無權。那一班神奸巨蠹,倒得棲息其間,日引月長,爲禍非校此事關及國家安危,還請諸位從長計較。”瞿鴻機介面道:“惟其如是,所以都說預備立憲,不是說立即立憲,榮尚書可以放心。”尚書鐵良道:“我聽得各國的立憲,都由國民要求了才成功。要求得利害的,甚至於暴動。日本雖然未至於暴動,那要求卻也很利害的。國民能夠要求,是已深知立憲之善,知爲國家分擔義務。現在未經國民要求,倒要先給他權柄,那班國民不懂事,反以分擔義務爲苦,便怎麽呢?”衆人聽了,都不作聲。   直隸總督袁世凱袁公再也耐不住了,當下立起道:“天下事勢,何常之有?從前歐洲人民,積受壓力,又有愛國思想,所以出於暴動以求權利。我國則不然,朝廷既崇尚寬大,又沒有外力相迫,人民處於不識不知之天,絕不知有當兵納稅的義務。所以各國的立憲,因民之有知識而使民有權;我國因差民以有權之故而知有當盡之義務。事理之順逆不同,預備之法,亦不能同。總以使民知識漸開,不迷所向,爲吾輩莫大之責任。這是吾輩所當共勉的。”鐵良道:“照此說來,預備立憲之後,該設立內閣,厘定官制,明定許可權,整理種種機關。且須以全力開國民的知識,溥及普通教育,派人分至各地演說,使各處紳士商民知識略相平第才好呢!”袁公道:“豈特如是而已?數千年相沿的政體,一旦欲大變其面目,那各種問題,勢必相連而及。譬如一座老屋,當沒有議及修改時光,任它飄搖,倒也似乎尚可支援;等到議及修改,一經動工拆卸,那朽腐的梁柱,摧壞的粉壁,紛紛發現,以致多費工作。改政之道,也是如此。現在就以所知的事講起來,如京城各省的措置,蒙古、西藏的統轄,錢幣的劃一,賦稅的改政,漕運的停止,這種事情,都是極委曲,極繁重,都該于立憲以前,逐漸辦妥,辦起來真是日不暇給呢!”鐵良道:“我還有一個疑團,現在地方官所嚴懲的,共有四等人,是劣紳、劣衿、土豪、訟棍。凡百州縣幾盡被若輩盤踞,再沒有人起而與爭。現在如果預備立憲,勢必首先講求自治。那麽這一班人且公然握地方的命脈,那不就糟了麽?”袁公道:“這又何足爲患?只消多選循良之吏,發到各省去做地方官,專以扶植善類爲事。使公直的得各伸其志;奸匿的無由施其技。如是始可爲地方自治的基礎。”瞿鴻機道:“這麽說仍當以講求吏治爲第一要義,舊法新法,原無二致的。”醇親王載灃道:“衆位的高論,都是很有道理的。我看立憲這一樁事,既然如此繁重,人民程度能及與否,又在難必之數,那就不能不多留時日,爲預備地步了。時光已經不早,講了這大半天,也該散了。明兒召見,咱們就把預備立憲的主見,回奏兩宮,衆位看是如何?”於是諸王大臣,又商議了一會子,意見大相同略。次日,入朝面奏。到了七月十三日,朝廷就頒下預備可立的上諭,其辭道: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預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我朝自開國以來,列聖相承,謨烈昭垂,無不因時損益,著爲審典。現在各國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勢,而我國政令,日久相仍,日處阽危,憂患迫切。非廣求知識,更訂法制,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筒派大臣分赴各國,考察政治。現載澤等回國陳奏,皆以國勢不振,實由於上下相暌,內外隔閡,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護國。而各國之所以富強者,實由於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採衆長,明定許可權,以及籌備財用,經劃政務無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國相師,變通盡利,政通民和,有由來矣。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徒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亟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並將各項法律詳慎厘訂。而又廣興教育,清理財政,整頓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著內外臣工切實振興,力求成效。俟數年後規模粗具,查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著各省將軍督撫曉諭士庶人等,發憤爲學,各明忠君愛國之義,合群進化之理,勿以私見害公益,勿以小忿敗大謀。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預備立憲國民之資格,有厚望焉。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這一道明詔頒佈之後,全國人民有歡忭的,有恐懼的,也有發言譏刺的。歡忭的是慶倖從此後得爲立憲國國民了;恐懼的是怕人民程度不及,將來反多事故;發言譏刺的,是逆料政府決不會有好事情幹出來,立憲並無頒限,一紙空文,無非是騙人勾當。人民雖是這個樣子,朝廷上卻把此事瞧得異常鄭重。   頒發詔書的次日,即派鎮國公載澤,大學士世續、那桐、榮慶,貝子載振,尚書奎竣鐵良、張百熙;戴鴻慈、葛寶華、徐世昌、陸潤庠、壽耆,直隸總督袁世凱,公同編纂京朝官制。並著外省總督端方、張之洞、升允、鐵良、周馥、岑春萱各派司道大員到京,隨同參議。又派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瞿鴻機、孫家鼐,總司核定。   各位編制大臣奉到旨意,即於十六日,在頤和園裏頭,開第一次會議,議出了辦法。於是就在恭王府朗潤園裏頭,設立編制館,以府尹孫寶琦、京卿楊士琦爲提調,金邦平、張一摩、曹汝霖、汪榮寶爲起草課委員,陸宗輿、鄧邦述、熙彥爲評議課委員,吳廷燮、郭曾炘、黃端祖爲考定課委員,周樹模、錢能訓爲審定課委員。此外京曹須議的,吏部衙門,有長順、劉元弼;戶部衙門,有李經野、程利川、林景賢、傅蘭泰;財政處,有陳遹聲;禮部衙門,有瑞緒、劉果、聶獻琛;兵部衙門,有王維翰、慶蕃;練兵處,有哈漢章、良弼、王士珍、朱彭壽;刑部衙門,有曾鑒、胡彤恩;工部衙門,有郭慶華、潘慎修。   各疆臣所派,兩江是荊光典,俞明震;兩湖是陳夔麟、曾廣熔;兩廣是於式枚,四川是劉學廉、徐樾,陝甘是熙麟。   編制各大臣于未曾動手編制之前,先會銜奏陳厘定官制宗旨,大略五條:第一,此次厘定官制,遵旨爲立憲預備,應參仿君主立憲國官制厘定,先就行政司法各官,以次編改。此外凡與司法行政無甚關係各署,一律照舊。第二,此次立定官制,總使官無屍位,事有專司,以期各有責成,盡心職守。第三,現在議院遽難成立,先就行政、司法厘定,當採用君主立憲國制度,以合大權統於朝廷之諭旨。第四,欽差官、閣部院大臣、京卿以上各官,作爲特簡官,閣部院所屬三四品人員,作爲請簡官;閣部院五至七品人員,作爲奏補官;八九品人員,作爲委用官。第五,厘定官制之後,原衙門人員,不無更動或至閑散,擬在京另設集賢資政各院,妥籌位置,分別量移,優予俸祿。   旨意下來,著即按照陸續籌集,詳加編定。起草課各委員奉到此旨,頓時就忙起來,終日伏案埋頭,精心編撰。不多幾日,京朝官制草案,早都撰擬脫稿。由評議課委員評議過,再由考定課委員加以考核。審定課委員悉心審定,才敢呈由編制大臣,經各編制大臣一律署諾,然後送往總司核定處刪改具奏。   總核官制大臣慶親王奕劻,瞿中堂鴻機,孫中堂家鼐,三個兒接到草案,不敢怠慢,打足精神,逐案逐案的瞧閱。見所擬官制,大抵依據端方等原奏,斟酌而成。爲首是內閣,設總理大臣一人,左右副大臣二人。各部尚書,均爲內閣政務大臣、參知政事。下設提調一,副提調一,置五局,是制誥局,庸勳局,編制局,統計局,印鑄局。那武官考試處,就附設在庸勳局裏頭。各部督設尚書、左右侍郎各一人。只外務部仍設管部大臣一人,下設承政廳、參議廳、及參事、郎中主事、七品小京官、錄事等員。視各部事務之繁簡,以定額缺之多寡,是爲各部通則。凡陸海軍部、吏部以外各部,都是這麽辦法。各部的名稱次第,首爲外務部;次爲民政部,即以巡警部改設,並將步軍統領衙門所掌事務,及戶禮工三部所掌有關民政各事並人;次爲財政部,以戶部財政處改設;次爲陸軍部,以兵部練兵處及太仆寺裁並改設;次爲海軍部,暫歸陸軍部辦理;次爲法部,以刑部改設,並以戶部現審處所掌事務並人;次爲學部,仍從舊制;次爲農工商部,以商部工部歸併設立;次爲交通部;次爲理藩部,以理藩院改設;次爲吏部。此外並改政務處爲資政院,升禮部爲典禮院,改大理寺爲大理院,都察院仍如舊制。   又設集賢院、審計院、行政裁判院,及軍諮府等,共計十一部七院一府。   三位總核大臣瞧過之後,互相籌議。孫家鼐道:“內閣本是閑曹,經這麽一改,冷署變成繁缺了。”瞿鴻機道:“世變滄桑,何常之有?我朝入關之始,官制雖緣明朝舊制,以六部管行政,丙閣司票擬,且升大學士爲正一品,但是彼時總樞機參密,勿的大半是天潢親貴,豐沛故人。政柄操在武夫手裏,雖有閣臣,不過黼黻承乎罷了。海甯陳之遴,溧陽陳名夏,且爲了
/
本文档为【清朝秘史 清末民初 陸士谔1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