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原始宗教与_天人合一_文化意识的产生

原始宗教与_天人合一_文化意识的产生

2011-07-31 5页 pdf 478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4034

暂无简介

举报
原始宗教与_天人合一_文化意识的产生 中 州 学 刊 一九 气 又年第三期 原始 宗教与 “ 天人合一 ” 文化意识的产生 牛 良 土、 扩 ‘ , 勺 安徽师范大学 巾文系 “天人合一 ” 作为中国文化母 体的根 本特 质之 一 , 得到了 越来 越多的研 究 者 的 注意 在中国哲 学史 上 从先秦的 老庄 孟荀到汉代的董仲舒 、 宋明 的程朱理学 , 都强调天与人的认同 、 协调 , 强调夭性 和人性的异形同构 。 但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卢伯 所言 , 文化体系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 , 而且具有一种 帐无形 的或隐形 的构架 从根本上制约人们的思...
原始宗教与_天人合一_文化意识的产生
中 州 学 刊 一九 气 又年第三期 原始 宗教与 “ 天人合一 ” 文化意识的产生 牛 良 土、 扩 ‘ , 勺 安徽师范大学 巾文系 “天人合一 ” 作为中国文化母 体的根 本特 质之 一 , 得到了 越来 越多的研 究 者 的 注意 在中国哲 学史 上 从先秦的 老庄 孟荀到汉代的董仲舒 、 宋明 的程朱理学 , 都强调天与人的认同 、 协调 , 强调夭性 和人性的异形同构 。 但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卢伯 所言 , 文化体系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 , 而且具有一种 帐无形 的或隐形 的构架 从根本上制约人们的思考 、 行 为以及情感形式和表现方式 “ 夭人合一 ” 这一文化 特质正是如此 , 它不仅表现为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理 论阐述 而且渗进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 成为凝聚在 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会在中国产生这种独特的文化意识 我以 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就是来自千 中国特有的原始宗 教 影 响。 “ 夭人合一 ”的观念成熟在先秦 , 在这个百家腾越 的时代 , 许多学者都对此发表了意见 , 从不同的角度阐 述这一问 。 当然 , 这种观念绝对不是几个学者的标新 立异之论 , 它是在长期的文化 实践活动 中形成的 , 凝结 着先民们对自然人生艰苦探索的智慧和中华民族的沉 重精神负担 。 “ 夭人合一 ”的思想在商代就初露端倪 , 夏和夏之前的文化年世绵选 ‘ 史无足征 , 但商代的文 化则是可班班考 , 不仅有大批的出土文物 , 而且有堪称 绝伦的甲骨 卜辞 。 我们从古文字 “ 天 ”就依稀可辨夭人 相合的思想萌芽 “ 天 ”是一个正立人形的象形字 , 对 谬 人的头部作了强调 。 这个字在殷后期 卜辞 中多见 它 的字形颇值玩味 , 我们知道 ,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的 古文字是把当时人们对自然人生无限多样 的理 解凝结 成静态的方块形体 这种形体 是 特定 时空 中所产生 的文化意识的形象外化形式 , 它可以使我们从静态的 形体走入古人动 态的文化意识圈中去 “ 天 ” 在殷 渝 具有超 自然神和人的双重 意义 , 一 方面它是宗教崇拜 的对象 , 一 方面又是人的特征的描绘 对人的头部的 强 渠道如原始宗教 , 追踪这一 思想发生发展的痕迹 。 我国古代原始宗教产生年代久远 , 在大约两三万 年前 的山顶洞人时就出 现了 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 , 但 自 下来的材料实在太少 , 以至无 法把握它的 具体 俄 容 , 这里我们只有 从具有文字记载的殷商谈起 。殷商是 一个宗教意识极为浓厚的时代 , 原始宗教是国家的支 柱 , 也是 这个时代文化的核心 , 当时李拜的对象叫做 神 、 帝 , 到了殷周之际又叫做夭 。 这夭帝神灵上到呼 风唤雨 、 除祟灭灾 , 下到 辅佐王 政安 抚下 民 , 无所 不至 无所不能。 因此 , 人们沉浸在顺应 天意祈求天 意的狂热宗教氛围之中 ’ 在占 卜祭祀中达到心灵的协 调平衡 甲骨 卜辞 就是占 卜的记 录 , 无数的 甲骨片 中凝聚了多少浑穆的宗教情感和痛苦的现实期求 。 费 尔巴哈说 “上帝是人公开的内心 , 是人坦 白的 自我 ” ① , 那么殷人所谓上帝神灵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我们知道 , 在世界任何宗教意识 中都有一种被崇拜的 超 自然的神灵 、但正如希腊人的神必然是希腊式的 , 中 国人也必然有 自己的神。 中国原始宗教所崇拜的独特 的神灵世界是一个以上帝为首的 由众神组成的神灵系 统 。 这种崇拜对象的核心具有双重意 念 , 既 是 自然 神 , 又是人格神 , 这 自然神与人格神的双重迭合 , 伎 得先民思想中皇现出天人趋同的倾向 。 殷人所崇拜 的对象不是高居于 奥林 匹 斯山 的众 神 , 而具有 自然的品格 它既拥有超 自然的意志 , 又 与 自然的生命形态相融为一 , 神无所不能 , 又无所不 在 , 它在天上的日月星辰 、 风雨雷 电 在地上的山 水 花木 、 飞禽走兽 。 如古文字帝 , 卜辞中多裘示为至上 神的概念 ② 它的 字形构造却象 草水的花芬 , 郭沫若 凋似是对人智慧的歌颂 首 , 如 “ 刑天舞千戚 ” 之 “ 天 , , 天 , , 的 较早意 义就 是人 而被认为有智慧的 主宰人类的人一一君王则可与天比休 。 , 夭和人的界 限是这样的模糊 , 这里隐隐透露出人对于夭的简单认 同感和协调感 , 似乎使我们听到了 “ 天人合一 ” 思想 的荒古微音 。 因此我们不应只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哲人们的理论阐述上 , 而是可以披古探幽 , 通过多种 先生认为这是蒂的初文 一 方面它作为超 自然神的称 谓 , 一方面又表示蓬勃 的生命形态 ⑧ 这表明上帝就 在生生不息的生命形态之 中 , 这是万物有灵论在古文 字中的体现 、 在至 神崇拜中 , 他们不否定 自然 , 不 否定自然的生命 , 不是到超 自然的彼岸去寻找神的意 旨 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体悟神灵 、 追求神灵 、 接受神 的赐与 这种思想导源于原始人的 图腾崇 拜 , 是 人 类所固有的最古老最原始的宗教 , 它的出现也标志着 我国原始宗教的开始 。 我国三代以前 的图 腾传 说很 多 , 这种崇拜的对象多是动 植物 , 如对 玄鸟 、 龙 、 羊 、 惹该等的崇拜 。 在这里 , 自然物象已 经被赋予超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现实的观念内蓉 , 自然产生了人类本身 , 而人类又退 过来对 自然进行思考 他们丝毫不象我们今夭这样感 知 , “不管在他们的意识 中呈 现什么客体 , 它一 定包 涵着一些与它分不 开的神秘属性” ④ 自然的山水草 木都有了灵性 具有神 秘 色 彩 , 充溢着人的宗教情 感 成了显赫的神权王权的象征 随着人类历史的推 进 , 这种本来只是一部分具有观念形态的神秘 自然物 发展成为一切 自然物 都是神的力量显现 , 天上有云是 帝之所兴 , 太空有雷是神之所示 , 风风雨雨 , 有上帝 拨弄 , 丰年灾年 , 唯天帝意愿所至 甲骨 卜辞于此有 丰富记载 翌癸卯帝不令凤 即风 乙 帝其令雷 南辅比 卜帝令雨 乙 卜帝令雨弗其足年 年 , 丰收 前 , , 日帝莫 美 , 干旱 我 铁卫湘 , 庚辰 卜, 大 , 贞雨不 足辰 , 住年 口 。 前 , , 在这里 , 自然的一切似乎都 由上帝所为 , 或者说 在 自然的一切现象中看到了神的威力 当人们在求风 祈雨 的占 卜中 , 一 方面他感到人与 自然的不协调感和 自我灵魂的失重 , 要在 现实的不谐和的画面中追求谐 和的崔境 , 这是这种 自然崇拜的根本动机 另一 方面 神灵的行为就是人们心灵期求的具体内容 , 也就是 自 然按照人的意旨而运动 的本身 撕去宗教给它蒙上的 神秘面纱 , 其内核则是表达了人与 自然和谐共存的理 想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是对 自然的反抗征服 、 而是 对 自然的亲近和顺从 , 在一种内在的心灵调节中达到 外在的和偕 我们还可 以通过古文字 “ 神 , 进一步了 解这一卢 “ 神 ” 在古文字中多见 , 左侧示是 神袄的 标志 , 后来成为表示神灵的抽象意义的符号 , 右侧是 雷电的象形字 。 这个字在 卜辞中就作为至上神的概念 使用 , 而它的 本意却是表现一种 自然现象 , 由此可以 著 出先民们对自然的体认 , 神即 自然的形态 , 自然就 是 神 , 二者相融为一 , 难 以分割 这种对自然神的崇拜与中国农业文化 的特征密切 关联 , 产生汉 民族文化 的黄河流域具有肥沃的土地 、 温暖的阳光 、 便利的灌溉 , 人们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 作 , 日没而息 , 因此他们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一就 象父母给了他生命的情感 , 他们不是 以科学思维为依 据 , 而是以农业 社会所特有的经验理性为基石 不是 把 自然当作征服改造的对象 , 而是把它当作与生俱来 的亲近生命实体 在殷商 , 对阳光 、 对谷物 、 对土地 山河的崇拜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卜辞有 日 祭 的 记 载 , “ 乙 巳 卜 五 宾 日” 伙存 “ 乙 巳 卜, 又出日。 丁巳 卜, 又人 日” 伙存 , 郭沫若据此断定殷人对 阳光有朝夕 迎送的 礼拜仪式 ⑥ “宾 日,’ 、 “ 出日 ” 、 ‘入 日” 就是三种日祭仪 式 又有漂祀山河的记载 “ 辛 口 贞 , 夸子 十山 ” 掇一一 了 , “ 寮偶 偶水 三牛 , , 甲 了 。 还有多种上地谷物的祭祀 如 社稠 二字 , 卜辞中数 见 , 社是土神 , 樱是谷神 , 这种祭祀非常普遍。 到了周 代社稠变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 这一词义转换也反映了 我国农业 社会的典型特征 。 在这种文化背景上 产生的 白然神崇拜 , 包含着衣食住行的切身利益 , 矛赶这种半 渗进了对 自然无限依赖的情怜 。 这种崇拜 自然的宗教意识与西 方 的基督教有很大 差异 , “基督教之实践的 目的和对象 , 唯一就是夭 也即被实现的灵魂拯救” “ 自然 、 世界 , 对于基督 教没有什么价值 , 意义 ” ⑧ 奥古斯丁告诉基督徒们 “ 许多人并不 关心上帝是什么 , 却全副精力去研究这 被称为整个世界的形体群 , 这样的人应当警惕 。 ” ⑦基 督教热衷于灵魂的拯救和夭堂的灵光 对具体的感性 形态不感兴趣 , 由自然来认识上帝 , 被斤为异教 , 他 们旨在通过人与 自然的离异来达到 自身的超越 这对 西方 “ 夭人相分 ”宇宙观的形成起了 重要 作用 。 而中 国这种原始宗教却是 “ 由自 然来 认识上 帝 ” , 对神灵 的祟拜丝毫没有引起和 自然的对立和分离 , 相反却在 这种神秘的氛围中更加牢了人与 自然的联结纽带 , 在 这种模糊整体的休认中造成了天人趋同的势态 。 原始宗教所崇拜的对象先主要作为一种 自然神 , 随着社会主体力量的加大 个性意识的觉醒 , 这种对 象又被纳入伦理道德的之 中 , 既具有 自 然 的 品 格 , 又具有人的特质 , 表现为自然 神和人格 神 的统 一 我们可以通过 以下两个方面见 出其 人格 神的特 点 。 君 主即神。 在世界各民族宗教中 , 宗教所崇拜的 对象都是一种超 自然的冥冥神灵 , 而在中国原始宗教 中 , 世 间的君王也可以与天帝并架齐驱 , 同样作为人 们崇拜祭祀对象 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它 说明这种 原始宗教意识中又渗入 现实 的道德精神 , 在人对 自然 的协调谐和 中又加入了个体的适应这样的观念 甲骨 文中屡见 “ 王 ” 字 , 从天从一 , 象一个突出的人形站 在大地上 , 它似乎既是一个超 自然 的神 灵 主宰若大 地 , 又是一个君临大地 、 绝地通天的专制君主 ⑧ 。 在 这个字中就含有对天帝对君主相同对待的意识 卜辞 铭文 中上帝下帝之称尤为 分明 从 武丁 开 始就 在 “ 帝” 前加了个 “上” 字 , 用来指天地 ⑨ , 如 “ 上帝 降藻” 南师 , , 续存上 “ 。 有了上帝就有下 帝 , 上帝指天帝 , 下帝指人王 如上下帝那卤 , 上下帝 害戈钟 , 这说明帝的称号已有上帝兼摄到人王了 不 过 这时的下帝并不多见 , 而王帝屡见 , 它就是人间的 帝王 , 如 “得王帝今日” 宁 , “ 贞佳王帝人 不若 ” 续 , , 南诚 。 这王帝 下帝 具有 和上帝同样的职能 播云耕雨 , 兴祸降福 , 能使庄稼 丰收 , 能使沉菏康复 天帝和人帝共同掌握着人间的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目中光辉的天的使者 是它们产生了商人的祖先契 , 谓 “天命玄鸟 , 降而生商 ” 《 诗 · 商颂 》 可见 , “玄鸟妇 ” 的铭文说明商人以 自己奇 异的来 源为骄 傲 , 反映典型的祖先崇拜的心理 中国的历代王朝都 以这种蛊惑人心的宣传作为统治的重要支柱 , 与天攀 亲 , 代天立言 , 天降神谕 , “替 夭行 道 ” , 如此等 等 。 殷人的祖先崇拜决不仅限于殷代君王的祖先 , 国 家有国家的祖先 , 公卿士大夫直至下民都有 自己的祖 先 , 这一祖先同样可以成为祭祀和崇拜的对象 , 《 礼 记 · 曲礼 》上说 “士祭先” 即是一例 。 如古文字示 唐兰 先生 认为 “示与主为一字” , 主就是木制的神 主牌 《 白虎通 · 宗庙 》 “祭祀以主者何 言神 无所依据 , 孝子 以主系心焉 ” 这主就是供人祭祖的 神的替代品 , 而示 卜辞多见 , 从示之字也很多, 可见 当时的奈祖现象甚为流行 商代又有所谓 “尸祭 ” 这不是以木牌代祭 而是以人代祭 , 尸就是象征祖先 神的人 《 仪礼 · 士虞礼 》 “祝 迎 尸 ” , 注 曰 “尸 , 主也 , 孝子之祭 , 不祭亲之形象 , 心无所系 , 立 尸而主意焉 ” , 可祭尸与主具体有同样的功用 这种祖先崇拜还体现在宗庙潇制 卜 在殷 图 司 姓者有共同的宗庙 , 同宗者有共同的祖庙 , 同族者有 共同的称庙 有先主神单独的宗庙 也有集合神主的 宗庙 在周代 , 祖先崇拜祭祀更加频繁 , 除了特定的 祭祀和临事祭祀之外 , 还有钓、 徐尝 、 蒸等 定期祭 祀 , 这在根本上加 固了周的宗法 在商代就很盛行的这种祖先崇拜 , 促使了 “ 孝 ”的 伦理观念的引进 , 后来被孔子等致演成 “入则孝 , 出 则涕 ” 等一整套道德制度 以 “亲亲尊尊” 作为治国 的最高纲领 “仁 ” 的标准 。 这种孝祖 、 忠君 、 尊神三 位一体的思想结构 , 则是在 “孝 ” 的血缘基础上构筑 起来的 , 在商人的心 目中 , 先王的世界成了与神的世 界毫无二致的虚幻境域 , 这实际上大大加速了神的人 格化 , 神再不是那处于混纯中的不 可名状的 崇 拜对 象 , 他以幻化的形象走入人的内心深层 , 这幻化的形 都上 一切 ⑩ 殷人以为君王死后可以配帝 , 如 “ 贞咸宾于 帝 ” 乙 舫 , 咸是大乙的别称 , 宾即配 , 意即大 乙死后可以配帝 这就 为人间帝 王涂上 了神灵的光 尹 彩 日本学者岛邦男从 卜辞中发现 , 商代君王有时 “ 附 帝号于父名而称之 ” , 如第一期称父小乙为父乙帝 第二期称父武丁为帝丁 , 第三期称父祖甲为帝甲 , 第 四期称父康丁为帝丁 , 第五期称父文武丁为文武帝 , 称 谓天神的帝成了对父的尊称 ⑧ 有趣的是 殷人遇有 祭祀 , 多向故去的王帝祭祀 , 而不 向上帝祈求 , 有人 认为这是上帝尊言难范 通过王帝辗转而相告之 我 以为奥秘并不在此 , 而是这帝具有天帝和人帝的双重 品格 , 殷人宗教观念似乎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由起初 的绝对上帝 到天帝和人帝的并立 , 再到天帝人帝集 于王帝一身 , 表明人们宗教观念的淡化 和对人间帝王 的倚重 在股周之际出现了 “ 天子 ” 之称 , 有人考证 嘛 卜辞 中已有这种称呼 , 到了春秋 战国时期 则更 为普 , 遍 , 《 尚书 · 召浩 》上说 “ 有王虽刁、 元子 即天 子 哉 ” , 《 诗经 、 时迈 》上说 “ 时迈其邦 , 昊天 其子之 ” , 嵘礼记 · 曲礼 》则直接宣称 “君天下日天 子 ” 无论是天上有个上帝地下有个下帝 , 还是故去 约君王就是帝或者人间的君王是天的儿子 , 其本质则 是 一个 , 就是借天帝之神威建立人君的至尊地位 同 时也表明他们没有把尊崇的对象当作绝对的 自然神 , 而是把它看成是和人异质同构的对象。 这种神人契合 的观念实际上就是 “ 天人合一 ” 思想的先声 。 祖先神。 几平世界各个民族都有祖先崇拜 , 但正 姻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待 · 卡西尔所说 “ 中国是标 准灼祖先崇拜的国家 ” ⑩ , 直到现在 , 有的美国学者 还认为 印度人烦神 , 美国人重 视儿童 , 中国人颂祖 先 ⑩这种文化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在商代 , 被国家宗教所认可和左制的对祖先的崇拜 , 被看成人 民可以有唯一宗教。 他们不仅把这种 崇拜看成是沂求 故去 ‘ 」勺祖光为蔺 ’’ , 重要沟则是这种祖先神就是至上 , 神 , 就是人们崇拜的 雇一对象 因此这种祖先崇拜就 不同于世界上的其它民族 , 带有 自己的待点 , 它 以血 缘关系的纽帝为基础 而且渗进了一种道德的力量 , 在人神关系中包溶着人伦关系的要义 这种祖先崇拜为例子不胜枚举 。 在 卜辞中 , 我们 所见到的祖先崇拜的对象多半是故去的先王 , 人君就 是天地的意识又和这种祖先即神的观念掺杂在一起 商王自号 “ 余一人 ” , 在这个只有专制君主一人 自由 的时代里 , 时王的祖先也就被强加为全体人民的祖 先 , 尊祖 、 尊君 、 尊神三位一体 , 连结起天君人相通 的纽带 , 君王上达天帝下通人伦 , 其地位尤为突出 象 以上所举的岛邦男考证出的帝 丁、 帝甲等 , 就是至上 少 神兼祖先神的神灵 。 再如商代玄鸟妇壶上的铭文 “ 么 乌妇 ’, 三字 , 也体现 了这种祖先崇拜的情神 , 作壶者是 一个以玄鸟为图腾的妇人 , 即商人后裔 , 玄马是商人心 象就是人 我们知道 , 任何宗教对象都离不开人 , 是人所创造约 , 上帝的意识 , 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 帝为认识 , 就是人的 自我认识 。 但象中国上古宗教这 样公开以人代神的现象则是不多见的 它不是象西方 那样在抽象思辨中建构起严整的神灵世界 而就在人 际的顺从谐和中达致 “ 现实的神界 ” , 就在这一条人 生之河中游弋着神和我 , 就在这一片模糊的境界中融 会了天与人 中国人这种独特的宗教意识并不适宜于西方人所 说的 “ 我出于恐怖而敬天畏神 ” 的解释学 它在神灵 的世界中灌注了君主和祖先的人格因素 , 这在一定程 度上造成了神的 “ 现实性 ” 和可依赖性 , 最重要的是 其中充满 了血绿的亲近 , “他们是中国人的自然保护 盛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神 , 是保证中国 人驭魔避邪 、 吉祥 如意 的灶 君 “ 一宫。 ” ⑩窘王的祖先可似保持社 樱安定国作长久 , 公卿士 大夫下民的祖先则可保护他 们后人财源兴隆福禄满夭 因此不是那种恐怖 由高 高在上的神灵和软弱无力的人之间的强烈对比所带来 的 使人们苗生了宗教祭祀的欲望 , 而是一种亲近依 赖构 清感泥使人们用一种 含情 脉脉的 目光注 视着神 灵 。 请 想象一下殷人祭祀的场景 , 载歌载舞 满案牺 性 , 注一片音乐约馨香氛围中人的心中升起了神人契 合沟次说 。 这种以现实的道德精神作为逻辑起点 , 以 一 可亲可迁沟 清索遨立沟 冲人之间为联系 , 对春秋战国 时期 “ 天人合一 ” 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以上粗咯勾勒可以看出 , 中国原始宗教的突出 特点扰是 自然神和人格神均统一 “一方面没有脱开 臼然的人格伸 , 另一方面又无与人事无干的独立的自 然规律 ’, ⑩ 。 这种双重迭合的特 , 征使得古老的 “ 神人 契合 ” 的宗坟意识渐渐 向 “ 近代 ” 的 “天人合一 ” 的 彼岸靠近 。 为了明确起见 现将其发展轨迹分别描述 夕 下 第一 , 从多神到 “无神” 。在漫长的原始宗教发展 的 过程中 , 自然界在遥远的文明初露的岁月里就赋予 了特定的观念意义 , 并在人们长期的 自然活动 中产生 了万物有灵论 , 及至两周 , 这种神秘的意念渐渐淡化 , 但自然物乃然没有消失去 “ 似象见义 , 的特征 , 作为 哲学的 “ 自然之道 ” 主要指道 家 和作 为伦 理的 “ 天道 ” 主要指儒家 取代了宗教的神秘内涵 , 高 山大川风云雷电等白然现象都拥有了 “ 道 ” 的内核 , “ 道 ” 无所不在 , 以至草木矢溺 。在上古人使用的概念 术语的意义转换中也能看出这一点 , 如帝 、 神 、 夭 , 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 , 帝 、 神在前期的 卜辞中就巳数 见 , 天产生于殷周之交 , 帝 、 神主要表示一种赶自然 的神灵 , 天已经比较接近后人 所说的 · 自然 一词 可 见 , 从万物有灵到万物有 “道 ” 的擅替变更 , 使理性 的力量战胜了宗汉神学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种变更始 终没有忽峪生生不息的万有形态 , 始终没有导向一个 超 自然的造物主的产生 。大约在商中期 , 虚幻的神灵世 界又跻入了君王和祖先 , 并趋于上 帝祖 先君 王一 体 化 这实际上是削弱了绝对神权的地位 , 使神从遥远 的地庭走入了人的 内心 同样 , 这也没有创造一个君 临天地人伦的造物主 , 反而加速了 , 原始宗教的式微 。 这种物即神的泛神思想和人即天的道德思想的结合 , 使得天人之际充溢着一片融和温馨的气氛一 ’ 第二 , 从崇拜到顺应 。 产生于农业 社会文化背景 上的原始宗教 , 表现了浓厚的对自然的依赖和现实的 期求精神 , 随着自然神和人格神合二而一 , 神灵世界 中又加入了以血缘为瑟础的君王和祖先的至尊 , 这便 使原先依物佘拜的情感 中增加 了亲近的因素 西方古 代的宗教和神话中的上帝也具有超 自然的威力 如宙 斯, 但他的 弱点很多 好色、 忌妒 、 心胸偏狭 , 人们 可以尽情地嘲弄他 , 而中国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全智 全贤全能 , 占据神灵世界的有祖先和君王 , 谁又敢指 斥君王的不足 , 谁又愿意嘲弄 自已的祖先呢 这种崇 拜依赖亲近的复杂态度阻碍了人们对 自然界的各种事 物的规律性 、 本质性的探索。 在对 自然的认 识活 动 中 , 不是清醒地对待它的感性形态 , 而是热衷于整体 模糊地把握它的内在精神 到了周初 , 神在意识形态 中的地位又被结合天意和人意的 “ 德 ” 所代替 , 因而 无 暇顿及也不敢顾及那些 “ 好象不合适用的希腊智者 所娜合的宇宙根源问题以及认识自然和一般知识技能 的间题 。 ” ⑩不论是作为宗教的神还是作为哲学的 自 然之道还是作为伦理的天道 , ‘ 一 以贯之的都是人与 自 然的和谐共存的问题。 因此 , 随着神秘意义的 逐渐淡 漠 , 它并没有引起天人相分的意识产生 , 没有导致和 自然的对抗 、 斗争 , 而是由对 自然的崇拜变为顺应 自 然之道 , 并且致力于在物我同构中酌取自然精神指导 现实活动 。 第三 , 从宗教精神到道德猜神。 众所周知 , 中国 人的宗教意识比较淡漠 , 我们也有过自己狂热的 宗教 时代 , 但它并没有象西方那样由原始宗教过渡到基督 教 , 在原治宗教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产生一种纯粹宗 教 。 个中缘由很值揣摩 。 在遥远为殷商时期 , 宗教活 动 是人们生活的中心 , 浑穆的宗教精神是维持心灵平 衡的重要支撑物 。 由于这种崇拜始终立足于现实的满 足 , 因此很快就渗入了一种道德精神 , 进而逐渐形成 了宗教精神和道德精神并重的特征 , 到了西周则完成 了 由宗教精神到道德精神的转换 “ 以德配天 ” 取代 了 “ 以 君 宾 帝 ” , “ 神治 主 义 ” 让 位于 “ 德治主 义 ” 这一 思想产生的重要根源 , 就是中国人的 “ 实 用理性” 精神 它不 是象西方的基督教那样在痛苦的 灵与肉的撞击中实现精神超越 , 寻求理想的天国来安 顿自己痛苦的灵魂 , 中国的原始宗教无意向往天堂 , 而是要畅次世间的欢乐 。 如果说基督教是要把人的精 神 “ 纳入抽象与否定之中” , 中国的原始宗教则要把 这种意识放在 “ 具体现实之中” , 具体来说就是要达 到 “ 人人以和 ” 的 目的 , 总之都是立意于现实 , 立意 于达到人与自然 、 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稳定秩序 随着 这种宗教的衰落 理性主义的兴起 , 现实的道德伦理 要求则更为突出 由于这种宗教道德精神是 以对自然 的依祯和血缘的亲近意识为基础 , 这一理性的时代并 没有造成对天道自然的离异 , 而是导致了天道在仁在 善在德的沦理精神的产生 , 天道人道一脉相通 , 天道 是人道足资效法的 楷范 , 因而 “ 参 天地 ” 、 “ 赞化 育 , ’ 、 为人生则成了中国思想家所遵从的经世信条 。 “ 天人合一 ” 的观念是在‘ 一 户国广阔为文化背景之 上产主为 , 也受到 了多方面因素为 彩响 , 草始泉坟只是 下转第 页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三 , 宋 、 辽 、 金的赋税制度 , 也表明了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不平衡件 两宋统治区的社会 发展突飞猛进 , 发屁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又 关键阶 段 , 由中国封建农奴制进入了封建祖佃制占主导地位 的社会阶段 。 而辽 、 金统治区则又处于封建农奴制阶 段 , 尤其金朝统治下的广大中原地区 , 北宋时已是封 建租佃制社会 , 现在又出现了许多农奴制内容 表现 在赋税方面 , 就是辽 、 金统治地区 又出现了大量人头 税 这些都是契丹族 、 女真族原有落后社会形态及其 残余对中原地区影响的结果 。 辽 、 金统治区虽地域广大 , 但非 当时全国社会发 展的主流 从统治地区和政权 、 战争等角度观豢 确 与南方的两宋并存对峙 , 但南方地区 已是全国经济重 玉 心的所在地 , 两宋人口众多 , 社会经济 、 文化非常发 达 , 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代表和主流 因而 , 北方 中原地区虽然渗入了许多落后因素 社会发展出现了 曲折 , 使北方社会友展更慢于南方 , 南北社会发展差 距进一步加大 但对全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仅仅是有所 影响 , 尚未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责任编辑 宇 舟 ①李心 传《 建炎 以 来朝野杂记 》 以下 简称 《 朝野 杂 记 》 甲集卷 十四《 国初至 绍熙天下岁收数 》。 ②蔡拔 《 定击 集 》卷五《 论州县科挠之弊札子 》。 见台湾影印《 四库全 书 》 以下 简称《 四库 》 ‘了一 。 ③见《 嘉定赤城志 》卷 十 六《 财赋门 》。 ④李撤《 续资治通 鉴长 编 》 以下 简称《 长 编 》 卷 二七 七 , 熙宁九年七月 。 ⑥⑥《 宋史 》卷 七五《 食 货 志 》。 ⑦《 朝野杂记 》甲集卷 十四《 国初 至 绍 熙天 下岁收 妙 》。 ⑧据叶适的《 水 心 集 》卷 四《 实谋 》记 当时斌税为 “ 今天下之财 , 其为缉钱者 , 茶盐榷货以二千 四百万央 , 经总 剧以下五百万央 , 上供 、 和买 、 折 帛以千余万矣 ” 见《 四 库 》 一的 。 以 土地税和附加税的上供 、 和买 、 折 帛等为 一千万计 , 则 土地税 为 , 而非 。 。 ⑧据《 严州图 经 》卷 一《 税赋 》。 其中的绢绸以《 新安志 》卷 二《 折帛钱 》 的匹 钱六贯 , 绵两三百文计 , 米以 《 宋史 · 食货志 》 记 乾道 四 年的石价么 贯 丝 、 生丝以 绵价计 ⑩《 宋史 》卷一 七四 《 食货志 》。 杨筒《 慈 湖 遗书 》卷 十六《 论治务 》。 见《 四 库 》 。一 ‘。 《 文 献通考 》卷 十 一 《 历代户口 丁 中斌 役 》 《 宋会要辑稿 · 食货 》 之 。 《 长编 》卷九 十 , 天 禧元年十月戊子诏 。 《 长 编 》卷六 五 , 景德四 年五 月 丁 酉诏 。 ⑩《 文献通考 》卷十二《 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 ⑩宋祁 《 景文集 》卷一《 元符三年应 诏 封事 》, 见《 四库 》 一 。 《 宋史 》卷 二七 《 高宗纪 》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卷六五 。 ⑩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八七 , 绍兴五 年 三月戊戌 。 ⑩《 朝野杂记 》甲集卷 十五《 身丁 钱 》。 ⑩《 文 献通考 》卷 十二《 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 ⑧ 《 文献通考 》 卷 十二《 历 代乡党版籍职役 》。 《 宋史 》卷一七八《 食货 志 》。 ⑧《 江史 》淦五九《 食货志 》。 ⑩⑩《 江史 》卷五九 《 食货志 》。 《 江史 》卷 三一 《 营卫志 》。 ⑩《 辽史 》卷 三四《 兵卫志 》。 ⑩《 辽史 》卷一 二《张琳传 》。 ⑩《 江 史 》卷 二八《 天 柞 帝 纪 》。 《 江史 》卷五 九《 食货 志 》。 留《 辽史 》卷 四八《 百 官 志 》。 匆《 金史 》卷四六 《 食货志 》 ⑩《 续通 典 》卷 十 食货 · 户部丁 中 》。 ⑧ 《 金史 》卷四 七 《 食 货志 》。 ⑩《 金史 》卷四 七 《 食货 志 》。 《 金史 》卷四六 《 食 货志 》。 ⑩《金 史 》卷 四七 《 食货志 》。 ⑧《 金 史 》卷 四六《 食货志 》。 均 见《 金 史 》卷四九《 食货志 》。 。《 金史 》卷 四四《 兵志 》。 上接第 灭 “ 其中一个原因 , 当然是较为重要的原因 在 以上差强 人意的分析中 , 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遥远时代的宗教的 、 、 确和今天仍保留在我们文俗意识中的 “天人合一 ” 观 念有着内在的深层的联系 我们这种探索不是为了获 得寻根究源的乐趣 , 而是籍此深窥 “ 天人合一 ” 文化 意识发生发展的必然性 , 并通过对其 “ 本来面 目” 的 考察 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化意识 。 当然这一任务并没 有完成 , 笔者愿意和大家起探讨 责任编辑 高秀昌 ①⑥费尔巴 哈《 基督教的本质 》, 商务版 , 年 , 第 贝 , 第 了页 。 ⑧陈梦家 《 殷墟 卜辞综述 》, 科学 出 版 社 , 工。 年。 郭沫若《 青铜时代 》, 科学 出版 社 , 盯年 , 第 一巧炎。 田列维 , 布留尔《 原始 思维 》, 商务版 , 年 ⑥郭 沫着《殷契粹编 》, 科学 出版社 , 盛年 , 第 一 页 。 奥古斯丁《 天主教钦会要赃 》第一卷 , 第 章。 转引自《 蓦 肾 教的 本质 》⑧终虎《 夏商周史话 》 , 北 京出版让 , 年 , 。名页 。 ⑨胡厚宜 《 甲骨姿 存序 》 , 科学 出版 杜 , 年 , 灭。 ⑩参见 胡厚宣 《 殷 卜辞中上帝 王帝 》 , 《 历 史研 究 》 年第 、 期 。 岛邦男 《 股墟 卜辞之 研 究 》, 温 天河 等 译 年 , 第 一 页 。 恩斯特 “ 一卜西尔《 人 沦 》 甘 译 , 上海译文 , 年 , 第 一 页 。 ⑩参见 金克水《 比 校文化论集 》, 三联书店 , 年 , 。, 页。 呸黑格尔《 首学 史讲演录 》, 第一卷 , 第 ”页 。 唐兰 《 怀铅 随录 · 释示宗及 主 》, 《考 占社刊 》第六期 , 年。 ⑩德 格督特 《 中国 人 的宗教 》, 转引自 《 人沦 》。 李泽厚 《 中国古代 思想史 论 》, 人民版 年 , 页 。 ⑩侠外庐《 中国思思 通史 》第 一卷 , 页 。 玉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原始宗教与_天人合一_文化意识的产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