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08-01 4页 pdf 343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6060

暂无简介

举报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570·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肌张力障碍(dystoIlia)最早可追溯到1652年Tulpius对 痉挛性斜颈的描述。1911年0ppenhei瑚h首次提出变形性 肌张力障碍(dystorIia咖8culommd面肌蛐s)一词以强调肌 张力变化的特征。但人们也认识到该病尚有异常运动、姿势 扭转、逐渐进展等特点,可能是一种遗传性、器质性病变,故 Fla劬与SterliTlg建议称之为进行性扭转痉挛(pro目嘲sjve td墙ion8p脑m)。近20余年国内、外对...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570·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肌张力障碍(dystoIlia)最早可追溯到1652年Tulpius对 痉挛性斜颈的描述。1911年0ppenhei瑚h首次提出变形性 肌张力障碍(dystorIia咖8culommd面肌蛐s)一词以强调肌 张力变化的特征。但人们也认识到该病尚有异常运动、姿势 扭转、逐渐进展等特点,可能是一种遗传性、器质性病变,故 Fla劬与SterliTlg建议称之为进行性扭转痉挛(pro目嘲sjve td墙ion8p脑m)。近20余年国内、外对肌张力障碍的基础和 临床研究相当活跃,病因、诊断及综合治疗均有一些突破和 进展。积极了解、客观分析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在专业领域 充分沟通交流,形成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科学的肌张力障 碍诊治共识乃至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刮。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 一、肌张力障碍的定义 1984年国际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提 出了至今人们普遍接受的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一种不自主、 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 合征。 二、肌张力障碍的分类 目前肌张力障碍可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因、遗传 基础、药物反应等因素综合分类¨⋯,临床最常用如下分型。 (一)根据发病年龄分型 1.早发型:≤26岁,一般先出现下肢或上肢的症状,常 常进展累及身体其他部位。 2.晚发型:>26岁,症状常先累及颜面、咽颈或上肢肌 肉,倾向于保持其局灶性或有限地累及邻近肌肉。 (二)根据症状分布分型 1.局灶型(‰aldy8t叩ia):单一部位肌群受累,如眼睑 痉挛、写痉挛、痉挛性构音障碍、痉挛性斜颈等。 2.节段型(弛鲫entaldy8tollia):2个或2个以上相邻部 位肌群受累,如颅颈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轴性肌张 力障碍等。 3.多灶型(咖dtif曲aldystoIlia):2个以上非相邻部位肌 群受累。 4.全身型(ge北mli舱ddystonja):下肢与其他任何节段 型肌张力障碍的组合,如扭转痉挛。 5.偏身型(heIIlidy8tonia):半侧身体受累,一般都是继发 性肌张力障碍,常为对侧半球、尤其是基底节损害所致。 (三)根据病因分型 通信作者:万新华,lOcr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 科,EⅡIil:w肌xlI@”n曲.cII .指南. 1.原发性或特发性¨剖: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仅有的异 常表现,没有已知病因或其他遗传变性病,如DYl’-l、DYT-2、 DⅥ’4、DYI'-6、DⅥ'.7、DYT-13型肌张力障碍。 2.肌张力障碍叠加:肌张力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 一,但与其他的运动障碍疾病有关,没有神经变性病的证据, 如DYrI'-3、DYI’.5、DYT-11、DYT一12、DYT.14、DYI.-15型肌张 力障碍。 3.遗传变性病:肌张力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伴 有一种遗传变性病的其他特征,如wil∞n病、脊髓小脑性共 济失调、亨廷顿舞蹈病、帕金森综合征等。 4.发作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突然出现且反复发作的 运动障碍,发作间期表现正常。依据诱发因素的不同分为 3种主要形式:(1)发作性起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l(D,DⅥ'. 9),由突然的动作诱发;(2)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的运动障 碍(PED,DYT-10),由跑步、游泳等持续运动诱发;(3)发作 性非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PNKD,DⅥ'-8),可因饮用酒、茶、 咖啡或饥饿、疲劳等诱发。 5.继发性或症状性:肌张力障碍是已知其他神经系统 疾病或损伤的一种症状,病因多样,如脑外伤后、颅内感染 后、接触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等。以下临床线索往往提示为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1)起病突然,病程早期进展迅速;(2) 持续性偏身型肌张力障碍;(3)早期出现固定的姿势异常; (4)除肌张力障碍外存在其他神经系统体征;(5)早期出现 显著的延髓功能障碍,如构音障碍、口吃和吞咽困难;(6)混 合性运动障碍,即肌张力障碍叠加帕金森症、肌强直、肌阵 挛、舞蹈动作及其他运动;(7)成人单个肢体的进展性肌张 力障碍;(8)成人发病的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三、肌张力障碍的诊断 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可分为3步:即首先明确是否肌张力 障碍,其次肌张力障碍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最后明确肌张 力障碍的病因。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不自主运动,多 以异常的表情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而引人注目。肌张 力障碍所累及肌肉的范围和肌肉收缩强度变化很大,因而临 床表现各异。但某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肌张力障碍与其他 形式的运动障碍的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运动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不 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持续,呈现为一 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 2.不自主动作易累及头颈部肌肉(如眼轮匝肌、口轮匝 肌、胸锁乳突肌、头颈夹肌等),躯干肌,肢体的旋前肌、指腕 屈肌、趾伸肌和跖屈肌等。 万方数据 3.发作间歇时间不定,但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几乎 不变,受累的肌群较为恒定,肌力不受影响。 4.不自主动作在随意运动时加重,在休息睡眠时减轻 或消失,可呈现进行性加重,晚期症状持续,受累肌群广泛, 可呈固定扭曲痉挛畸形。 5.病程早期可因某种感觉刺激而使症状意外改善被称 为“感觉诡计”(se琳orytrickB)。 6.症状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 肌张力障碍这种异常运动的持续性、模式化、特定条件 下加重的特点使其有别于肌阵挛时单一、电击样的抽动样收 缩,也不同于舞蹈病变换多姿、非持续性的收缩。震颤显然 不同于肌张力障碍,但姿势性震颤可能是特发性肌张力障碍 的一种临床表现(肌张力障碍性震颤,dystollictre瑚r),特发 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常伴有姿势性震颤;原发性 震颤也是发生肌张力障碍的高危人群。实际上肌张力障碍 的临床诊断和分类仍主要依赖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尤其是患者充分暴露于各种加重诱因时对不自主运动的动 态观察和记录。 四、肌张力障碍的鉴别诊断 除主要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外还应注意识别以下几项。 1.精神心理障碍引起的肌张力障碍:特点为常与感觉不 适同时出现,固定姿势,没有感觉诡计效用,无人观察时好 转,心理治疗、自我放松及明确疾病性质后可好转甚至痊愈。 2.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眼部感染、干眼症和眼睑下 垂应与眼睑痉挛鉴别;牙关紧闭或顿下颌关节病变应与口一 下颌肌张力障碍鉴别;颈椎骨关节畸形,外伤、疼痛或眩晕所 致强迫头位、先天性颈肌力量不对称或第Ⅳ脑神经麻痹形成 的代偿性姿势等应与痉挛性斜颈鉴别。其他需鉴别的还有 僵人综合征、后颅窝肿瘤、脊髓空洞症、裂孔疝一斜颈综合征 (8a础fer8ylldrome)等所表现的不正常姿势或动作。 五、关于肌张力障碍诊断原则和方法的推荐要点o¨ (一)诊断和分类 1.肌张力障碍的诊断和分类与临床上恰当的处置、预 后判断、遗传咨询及其治疗高度相关。 2.神经系统检查仅能临床上鉴别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 肌张力障碍叠加综合征,不能区别遗传变性病和继发性肌张 力障碍的不同病因。 (二)遗传学检测在诊断和咨询中的应用 1.对发病年龄小于30岁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 推荐DYT.1基因检测及相关遗传咨询旧J。 2.对发病年龄大于30岁,但有早发病的罹患亲属,也 可进行诊断性的DYT—l基因检测旧⋯。 3.对发病年龄大于30岁,表现为头颈部肌张力障碍, 亦无早发病的罹患亲属,不推荐进行诊断性的DYT一1基因 检测‘8圳。 4.对无症状的个体,包括年龄小于18岁、家族成员有 罹患肌张力障碍者,不推荐进行诊断性的DYT-1基因检测。 仅凭阳性的基因检测(DYl’.1等)结果不足以诊断肌张力障 ·571· 碍,除非临床上表现出肌张力障碍的特征[8】。 5.对所有早发、诊断不明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应当试用 左旋多巴诊断性治疗¨⋯。 . 6.对肌阵挛累及上肢或颈部的患者,尤其呈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应检测DYT-11基因¨“。 7.对PNKD应检测DYT-8基因。 (三)神经生理检测在肌张力障碍诊断和分类中的应用 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或分类不推荐常规的神经生理检 测。但是,在某些仅凭l临床特征不足以诊断的病例,对其异 常表现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手段进行观察、分析是辅助诊断的 有力工具。 (四)脑影像学在肌张力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1.对成人发病、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不 推荐进行常规的脑影像学检查,因为检查显示无异常所见。 2.筛查或排除继发性肌张力障碍需行脑影像学检查, 特别是肌张力障碍症状累及较为广泛的儿童或青少年患 者㈦。 3.除非怀疑脑钙化,脑MIu检查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 价值优于脑Cr。 4.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更复杂、高超的影像学技术,包括 脑容量形态测量(voxelba∞dmrphome田)、弥散加权成像 (d珀}118i∞weiglltedim晒Ilg)、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ImctioIlal Mm,蹦Iu)对肌张力障碍的诊断或分类具有任何价值。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原则上应根据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选择一般支持治疗、理疗、口服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实现运动功能的最大改善(图1)。 /\\ 局灶玻节段 全身或节段 I I I I I I 巴氯芬 巴氯芬 I I 氯硝西拌,劳拉西洋,瞢扎尼丁,卡马西平。丁苯那嘛辱 I 圈l肌张力障碍的治疗 一、一般支持治疗 首先要进行心理治疗,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理解疾 病的性质,建立对疗效的合理预期。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焦 虑、紧张、情绪波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多种感觉训练方法 对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有益。生物反馈治疗、脊髓刺激治 万方数据 ·572· 生望控经登蕴壶塑!生!旦筮兰!鲞筮!朔堡h也』塑!!趔:叁!瞍!至鲤!:№!:堡!:丛堡墨 疗也有助于减轻症状,改善功能。特殊生活技能训练,配戴 墨镜、眼镜支架或颈托,使用矫形器械等可能有助于某些患 者的症状缓解,并减轻致残程度。可选择或结合应用祖国传 统医学、理疗、体疗、按摩及太极拳、气功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病因治疗 明确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对其长期、根本的治疗最为关 键,目前仅对一些症状性肌张力障碍采用特异性治疗。与 wils∞病相关的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可用D-青霉胺或硫酸锌 促进铜盐排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可用左旋多 巴替代治疗,药物诱发的患者可及时停药并应用拮抗剂治 疗,由精神抑制剂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主要使用抗胆碱能 制剂,裂孔疝-斜颈综合征在胃都手术及病因治疗后斜颈及 异常运动可完全消失。 三、药物治疗 (一)口服药物 肌张力障碍是一组不同病因、表现多样的综合征,患者 功能障碍的程度难以定量,存在多种不同因素对患者临床表 现的影响,且部分患者可以自行缓解,故总的药物疗效比较、 评价较为困难。且在普通门诊肌张力障碍并非常见,一般药 物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机、双盲或安慰剂对照的研究 甚少,多数治疗经验是在较大运动障碍疾病研究中心进行开 放性试验的基础上获得。到目前为止,多数口服药物作用轻 微或短暂,加大剂量时运动症状可有改善,但出现患者不能 耐受的全身毒副作用,如嗜睡、反应迟钝、口干、胃肠道不适、 情绪异常等。一般而言,探索性的口服药物治疗常无确切、 持久疗效07.13J。 1.抗胆碱能药物:包括苯海索、普罗吩胺、苯扎托品等。 苯海索可用于全身和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对儿童和青少年可 能更为适宜。对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迟发性肌张 力障碍,抗胆碱能制剂常有较好疗效。对抗精神病药物、甲 氧氯普胺等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主要也使用抗胆碱能 制剂。 有2项Ⅲ级证据的小样本交叉研究探讨抗胆碱能药物 对于儿童起病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是否优 于安慰剂。治疗观察9个月,平均随诊2.4年,显示苯海索 有效。但一项Ⅲ级证据关于成人起病的头面部肌张力障碍 的交叉研究没有显示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的抗胆碱能药物和 安慰剂在疗效上的差别。一项Ⅳ级证据关于成年起病的肌 张力障碍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对抗胆碱能药物 有疗效,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没有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中持续受益。故认为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儿童肌张力障碍的 绝对和相对疗效及耐受性证据不足,同时缺乏用于成人肌张 力障碍有效的证据。 2.抗癫疴药:包括苯二氮革类、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主要对发作性运动性肌张力障碍有效。有2项Ⅳ级证据的 双盲随机交叉研究,报道口服氨己烯酸和丙戊酸钠治疗肌张 力障碍,由于样本数量太少而缺乏循证价值。其他l临床研究 仅仅是评估苯二氮革类药物(氯硝西泮)和卡马西平治疗发 作性肌张力障碍的一些病例报道,故缺乏推荐抗癫痫药治疗 肌张力障碍的证据。 3.抗多巴胺能药物:有Ⅳ级证据的研究报道应用经典 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halop耐d01)或哌迷清(pimozide)可 以缓解肌张力障碍的症状。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显示丁 苯那嗪(tet—把n北ine)治疗肌张力障碍有效,但因样本数量 少仍属Ⅳ级证据。丁苯那嚷的疗效在一系列Ⅳ级证据的临 床观察试验中得到证实,包括1项治疗各种类型运动障碍 病,平均随访6.6年的回顾性研究;但尚不足以证明丁苯那 嗪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 4.多巴胺能药物: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 复方左旋多巴、麦角已脲、麦角溴胺等。儿童期发病,全身及 节段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治疗应首选左旋多巴;小剂量开 始,50—75r哕d,必要时逐渐加量,试用4~12周无效后撤 药,以排除DRD的诊断。DRD典型表现为对小剂量左旋多 巴有显著且长久的疗效。没有证据支持左旋多巴或多巴胺 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肌张力障碍。1项Ⅳ级 证据的小样本研究显示DRD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反应无差 异。一些非对照研究报道应用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62.5— 750.Omg/d),可改善DRD患者的帕金森症和肌张力障碍。 故推荐在左旋多巴诊断性试验结果肯定后开始左旋多巴的 长期治疗,并根据临床反应进行剂量调整。 5.肌松剂:巴氯芬为GABA受体激动剂,对部分口一下颌 等局灶或节段型肌张力障碍可能有效,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 学证据予以评价。 (二)肉毒毒素治疗 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引起局部的化学性去神经支配作 用,可迅速消除或缓解肌肉痉挛,重建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 的力量平衡,改善肌肉异常或过度收缩相关的疼痛、震颤、姿 势异常、运动障碍等表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成为 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手段⋯。“J。 有4项cochme综述分析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 疗效。有l篇综合评价介绍了13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试验 结果,共计680例,治疗观察6一16周,所有试验均肯定单次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大多数患者再 次注射可以维持疗效。报道最多、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是 吞咽困难、颈部无力、注射部位局部疼痛和口干。没有严重 的药物不良事件或造成常规检查的异常。另1篇综 述评价3项B型肉毒毒素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曾接受过 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308例患者,治疗观察16周,结论为单 次B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有效。但比较A型和 B型肉毒毒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还缺乏证据。只有 l项随机试验比较A型肉毒毒素和苯海索治疗66例痉挛性 斜颈的疗效,结果肯定A型肉毒毒素的作用。 l项C0cl·砌e综述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 疗效,认为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A型肉毒毒素 在眼睑痉挛上的应用。但28个国家55项、4340例的开放性 对照研究临床治疗有效率接近90%。1项荟萃分析总 万方数据 生堡挫丝叠苤壶塑!生!旦筮!!鲞筮!翅£丛!』盟垫型:叁骘丝!嫂!:坠!:兰!:基!:! 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书写痉挛的疗效。2项试验提供了Ⅲ 级证据支持A型肉毒毒素对书写痉挛的疗效。 目前美国国立卫生院(N“onalImtitute80fHealtll con8e衄璐8tatemem)推荐肉毒毒素用于眼睑痉挛、内收型痉 挛性构音障碍、下颌闭合型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和痉挛性斜 颈的治疗。欧洲神经病学协会也推荐A型肉毒毒素作为原 发性头面或颈部肌张力障碍的一线治疗(A级)。书写痉挛 的患者可以考虑肉毒毒素治疗(c级)。 (三)鞘内注射巴氯芬 鞘内注射巴氯芬应用于严重的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特别 是伴有严重痉挛状态的患者可能从中受益。总体上不同中 心的治疗结果变化很大。目前所有报道都是Ⅳ级证据,没有 证据支持该项治疗优于其他治疗。手术本身风险不大,但需 要更换给药泵和随访,存在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可能的感 染和长期使用装置故障等问题。目前应用这种方法治疗原 发性肌张力障碍证据不足。对于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合并痉 挛状态的患者可以试用¨“。 四、神经外科治疗 (一)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DBs) 对苍白球内侧部(嘣)或丘脑持续电刺激已应用于各 种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一项Ⅲ 级证据的多中心研究探讨双侧苍白球DBs对原发全身性肌 张力障碍的疗效,对结果进行了盲法评估,DBS治疗后 Burke—Fahn-Marsden评分平均改善54%,残疾评分平均改善 44%。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在DBs植入术后统一肌张力障碍 评分改善40%一90%,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改善则不如原 发性肌张力障碍。通常DBs植入后肌张力障碍性动作(迅 速、肌阵挛和震颤样特征)可能在术后即刻或数小时至数日 内改善,而肌张力障碍性姿势(强直样特征)一般要经过数 周至数月才能延迟改善。需要考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刺激 导致的不良反应和硬件相关的安全问题。 原发(家族性或散发性)全身型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和 难治的痉挛性斜颈是苍白球DBs的最佳适应证。一些作者 认为丘脑腹外侧是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适合靶点。近来以 丘脑底核(sTN)为靶点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报道有所增加。 但关于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最佳靶点目前没有结论和推荐。 总之,对于药物和肉毒毒素治疗不能充分改善症状的全身型 肌张力障碍,DBS方法被认为是有效的二线治疗¨¨7J。 (二)选择性外周神经和肌肉切除 英国国立临床研究院于2004年8月发表了选择性外周 神经切除术用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指南,适用于药物治疗或 反复肉毒毒素注射没有反应的痉挛性斜颈患者,必要时可以 附加肌肉切除术。合并显著的肌张力障碍性动作(迅速、肌 阵挛样特征)或合并头部震颤者不适合这种治疗。总体上, 1/3—2/3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有效的改善_1。 (三)射频毁损 单侧或双侧丘脑或苍白球立体定向射频消融一直是严 重和难治性肌张力障碍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但只有少量数 ·573- 据可用来比较丘脑毁损术和苍白球毁损术的疗效。一项 32例原发性或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原发 性肌张力障碍采用苍白球毁损术的长期预后要明显优于丘 脑毁损术。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无论接受何种手术都只有 部分改善,2种手术方式的预后没有差别。由于双侧射频消 融手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目前不再推荐。 编写小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万新华、 汤晓芙) 参考文献 [1]1'啪yD,sim蚰DK.DystoIlia.NEndJMed,2006,355:818- 829. [2]Gey盱H,B咖n蛐sB.1k姗l∞is0fdy咖Ili且.I棚cet NeIIrol,2伽16,5:780_790. [3]L叫严scinoG,uvr鼬P,ArI扯lerioD,eta1.Ag他ement锄ong neu“ogi出∞thecliIlicaldiagrmiB0fdyetoIliBatdif王enntbody 6ites.JNeumlN咄佣1lrgPsychjatry.2003,74:348-350. [4]c岫ellacA.DiagIl∞is,cl蛳ific“on,舳dpath叩hysio蛔0f dy自tonia//J蛐kovicJ, Co毗lhCA,B瑚咖 SB, ct a1. Dy咖nia,Senlir岫illCliIIicBlN∞mlo盯:volume3.N删York: D∞∞。2005:1-8. [5]Def商oG,Abbnlzze解G,uⅥ色aP,eta1.Epidemiology0f 研mrydy咖tlia.LMcetNe啪l,2004,3:673柳8. [6]Blli曲a8iriR.Dy砒oIlia:静n“∞and恤劬mrItupdatc. Ne眦Dlo百Bt,2006,12:74-85. [7]AIbane髓A,B帅∞MP,Bhatial(P,eta1.A8y8te呲ticre“州 ∞tlledi呼l∞iB蚰d仃eatr∞nt0fpriⅡmr)r(idiop且thic)dysto血 蚰ddy咖柑且plu8s”dmm∞:rel枷0f蚰EFNs/MDS-EST鼬k Force.EIIrJNeumI.2006.13:4334“. [8]日einc,蹦edmnJ,B托咖啪s,etaI.G蜘eticteBdIlg细鲫-ly- on8et谢叽dy8tonia(DYTl):iI衄oduction0fa8implesc咒enjIIg me山0d,experienceBf曲testir唱0fal哪epanentcohort,and ethicalaspects.GenetTest,1999,3:323-328. [9]B瑚Ⅷ鲫sB,saba砸c,Ra)rD】∞dD,et丑1.码eDYTlphenotype 明dgIlideh嘣fordi哪。出cteBtillg.Ne哪lo盯,2000,54:1746— 1752. [10]R0bi咖nR, MccarthyGT, B蚰dm蛐0, et a1. GTP cyclohydmla∞deficiency;i劬陋hⅡlilialvari以蚰in clirdcal phenatype,i眦ludillglevod叩a阳叩帅5ivene眠JNeumlNeur孵u瑁 PBychiatry,1999,66:86.89. [11]ValenteEM。EdwardsMJ,MirP,eta1.吼e印8il∞一8眦oglyc锄 geneinmyoclonicsyndmme自.N¨ology,2005,64:737_739. [12]MeIlIliers,k胁cys,G岫eroL,etaI.Dystotlia:l嗍啮如m brainmpp吨.Nem∞ientist,2003,9:76.8I. [13]JankovicJ.1砌眦nt0fdystorIia.I加cetNe啪l,2006,5:864. 872. [14]BemrdelliA,AbbⅢ盟髓eG,Bertol瑚iL.eta1.Gujdelin黜蠡”the 山e呷euticu∞0fb(吐Illinum蜘ninm洲蜘舱mdi∞rde聘.ItaLi明 StudyGr叭pforMove眦ntDi∞rde瑁,ltali明S而ety0fNeIlrolo舒. ItalJNemlsci,1997。18:26l-269. [15]P叭。面衄IG,11leIlli咖cle鲫8M,Sak聃DE.Int眦hecalb扯lofen incunentneu啪odIlll岫rypr丑ctice:e出Ibli8hedindic“o璐皿d eme咄lg印plic血哪.ActaNeu眦lIirSuppl,2007,97n1: 145.154. [16]KlIp∞hA,BeneckeR,MnuerJ,eta1.Pallidaldcep-brain 鲥muhti呻inprilnarygeneralizedor∞g吣ntaldy咖柑a.NEIlglJ Med.2006,355:1978·1990. [17]Pe陀iraEA,‰enAL,N锄diD,eta1.De印brBin8timll】ati∞: indic砒io珊aIIde“dence.ExpertRcvMedDe、ric船,2007,4: 59l石03. (收稿日期:2008旬3—18) (本文编辑:高蓓蕾)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