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认识昆曲工尺曲谱

认识昆曲工尺曲谱

2011-08-02 11页 pdf 914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8964

暂无简介

举报
认识昆曲工尺曲谱 認識崑曲工尺譜 謝俐瑩 編製 一、 崑曲工尺譜格式 崑曲工尺譜的記寫,略有數種格式。以下列舉較常見的三種: (一) 玉柱譜 以曲詞為主,工尺譜列於字的右方,旁註直下。乾隆前曲譜多用此式,如《九宮大成南北 詞宮譜》、《納書楹曲譜》等。 (二) 一字譜 其工尺字橫列於曲詞之右。因讀來較費力,這種譜式一般較少使用。《遏雲閣曲譜》用此式。 (三) 簑衣譜 工尺字於唱詞旁斜行註記,為近代手抄及刻印曲譜中最常使用者。譜既易識,又不至因工 尺字過多時容易混淆。如《集成曲譜》、《六也曲譜》、《粟廬...
认识昆曲工尺曲谱
認識崑曲工尺譜 謝俐瑩 編製 一、 崑曲工尺譜格式 崑曲工尺譜的記寫,略有數種格式。以下列舉較常見的三種: (一) 玉柱譜 以曲詞為主,工尺譜列於字的右方,旁註直下。乾隆前曲譜多用此式,如《九宮大成南北 詞宮譜》、《納書楹曲譜》等。 (二) 一字譜 其工尺字橫列於曲詞之右。因讀來較費力,這種譜式一般較少使用。《遏雲閣曲譜》用此式。 (三) 簑衣譜 工尺字於唱詞旁斜行註記,為近代手抄及刻印曲譜中最常使用者。譜既易識,又不至因工 尺字過多時容易混淆。如《集成曲譜》、《六也曲譜》、《粟廬曲譜》等均用此式。 (玉柱譜) (一字譜) (簑衣譜) 二、 崑曲工尺譜記譜符號說明 崑曲工尺譜的記譜主要可分成三個區塊:一為工尺字,標示樂曲之旋律;二為板眼符號, 標於工尺字右側,表示樂曲的節奏;三為換氣符號,又稱為「靴腳」,標於工尺字左側,表示換 氣、偷氣所在。 、 ‧ 。 ‧ ───→ 板眼符號 上 尺 工 ‧ 尺 ‧ 上 → 工尺符號 」 ────→ 換氣符號 三、 崑曲工尺譜音階與五線譜、簡譜對照表 標示主要旋律的工尺字,其書寫方式為:主要中音階區之工尺字「上尺工凡六五乙」,記寫 低音階工尺字時,將末一筆向右下撇勾,高音階則加「亻」字邊(亦有草體寫法將末一筆向上 提勾者)。其與西樂五線譜、簡譜對照如下: 五線譜 工尺譜 簡譜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 低音區 中音區 高音區 四、 崑曲笛色與西樂調名對照表 笛色即所謂調門。崑曲因以曲笛為主要伴奏樂器,其調式音高以曲笛為準。共有七調:上 字調、尺字調、小工調、凡字調、六字調、正宮調、乙字調。傳統崑曲以平均孔曲笛伴奏,小 工調為最常用的調法,是為基調。以小工調之「上」音為「工」音之調,即為上字調;以小工 調之「尺」音為「工」音之調,即為尺字調。以此類推,如下表。 上字調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伬 尺字調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小工調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凡字調 一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六字調 四 一 上 尺 工 凡 六 正工調 合 四 一 上 尺 工 凡 乙字調 凡 合 四 一 上 尺 工 其調式與西樂對照如下表。中西樂律本不相同,傳統崑曲笛色與西樂調高並非等同,只是 近似而已,但今日崑曲樂律已與西樂相近,基本上較過去吻合。 崑曲 上字調 尺字調 小工調 凡字調 六字調 正宮調 乙字調 西樂 ♭B 調 C 調 D 調 ♭E 調 F 調 G 調 A 調 五、 五聲音階與七聲音階 (一)五聲音階: 曲分南北。南曲為五聲音階,由宮、商、角、徵、羽五個音所組成,相當於西洋音樂「唱 名」的 Do、Re、Mi、So、La。以「宮調」為例: (二)七聲音階: 北曲為七聲音階,以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七音組成,其中的半音位置與西洋 七聲音階略有差異,相當於西洋音樂「唱名」的 Do、Re、Mi、Fa、So、La、Si。 以「宮調」為例: [唱名] Do Re Mi Fa So La Si Do [工尺譜]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六、 板眼符號與板式簡介 板眼符號用於標示樂曲節奏,記於工尺字的右側。板分正板、贈板、散板三種板式,又有 頭板、腰板、底板等因字腔位置不同而有不同名稱之板;眼之符號則分頭眼、中眼、末眼及側 頭眼、側中眼、側末眼。以下列表並加說明。 (一)板眼符號 實板與實眼 虛板與虛眼 板之符號 正板 、 腰板、底板 一 贈板 ╳ 頭眼 ‧ 側頭眼 └ 中眼 。 側中眼 △ 眼之符號 末眼 ‧ 側末眼 └ 1. 板 (1)正板 頭板「、」:亦稱「迎頭板」,點於字頭,板隨字而下。 腰板「一」:隨腔而下,多點於腔之中間,唱者腔先出口,拍板過後換腔。 底板「一」:板下於腔盡處。 (2)贈板 贈板「╳」:為使曲譜曼妙好聽,增其綿延曲情,可在正板「四拍」之後加用贈板(四 拍),使樂句較正板原曲增長一倍。 (3)散板 散板(簡譜符號作++):散板不受板眼限制,為無板無眼之曲,僅載工尺,不點板眼, 在樂句末處右下方,下一底板以識之。其快慢並非任表演者隨意處理。其中各音自有 定法,快慢徐疾隨樂情、句式、詞意、表演者之藝術與文學修養予以發揮。 2. 眼 (1)頭眼 頭眼「‧」:用於一板三眼之第二拍。點於字頭或腔頭。 側頭眼「└」:與頭眼同,唯用於前一音的延續。 (2)中眼 中眼「。」:用於一板一眼中的第二拍,及一板三眼之第三拍。 側中眼「△」:與中眼同,唯用於前一音的延續。 (3)末眼 末眼「‧」:符號與頭眼同。用於一板三眼之第四拍。 側末眼「└」:與末眼同,唯用於前一音的延續、或後半拍更換不同音高等等。 3. 實板實眼與虛板虛眼 實板與實眼:包括頭板、頭眼、中眼、末眼,贈板亦是。為點在工尺字上的板眼,下在音 符的起頭處。 虛板與虛眼:包括腰板、底板、側頭眼、側中眼、側末眼。所下之處為前一音的延長。通 常表現在譜中有延長音、切分音、附點等等情況。 (二)板式 綜合以上,將各種板式和板眼符號整理如下: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含贈板的一板三眼 實板與實眼 虛板與虛眼 實板與實眼 虛板與虛眼 實板與實眼 虛板與虛眼 符號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名稱 第一拍 、 板 一 板 、 板 一 板 、 板 一 板 第二拍 。 眼 △ 側眼 ‧ 頭眼 └ 側頭眼 ‧ 頭眼 └ 側頭眼 第三拍 。 中眼 △ 側中眼 。 中眼 △ 側中眼 第四拍 ‧ 末眼 └ 側末眼 ‧ 末眼 └ 側末眼 第一拍 ╳ 贈板 ╳ 贈板 第二拍 ‧ 頭眼 └ 側頭眼 第三拍 。 中眼 △ 側中眼 第四拍 ‧ 末眼 └ 側末眼 七、 崑曲的腔格、唱腔口法與記譜 崑曲工尺譜配合字的「聲調」(即平上去入及其陰陽),必須按照一定的格式,此格式稱之 為「腔格」。因此,譜曲者首要之務,即辨明字的四聲陰陽。腔格既可表現字調,也能顯現字與 字間的變調、樂句與樂句間的連貫性。 而崑曲工尺譜中有所謂唱曲的口法符號,一方面作為既定腔格中的一部分,以區分字的四 聲陰陽;一方面作為旋律的裝飾,使唱者得以掌握崑曲的行腔技巧。 以下根據《粟廬曲譜》之「習曲要解」,撮其大要說明之。 腔:上聲字出口時,音較本工尺略高,惟歷時甚暫,約只半眼,其音即應仍回本工尺之原音。 所謂略高,應注意勿使過高,以悅耳為度。遇上聲低工尺時用之尤宜。譜中未標符號, 唱者應加注意。譜例: 〈遊園〉【醉扶歸】「花簪八寶填」 。 └ ╳ └ 。 ‧ 寶 四 上 尺 ‧ 上 嚯腔:上聲字出口後的落腔,甫出口即吞回,為嚯腔。譜例: 〈遊園〉【步步嬌】「怎便把全身現」 ╳ 怎 六 工 」 六 五 從「六」音落至「工」音,此「工」字即以嚯腔出之。 另遇工尺較長或過於板滯之腔,特少唱一音,使之空靈生動。此少唱之音即嚯腔。譜例: 〈遊園〉【醉扶歸】「愛好是天然」 、 ‧ 是 六 ˊ 五 六 工 ‧ 尺 唱至「五」字時,須張口略吸半口氣將該音吞回,此「五」字即嚯腔。 嚯腔於譜中未標符號,唱者應加注意。 豁腔:去聲字於唱時在出口第一音之後加一工尺,較出口第一音高出一音,使音可向上遠越, 不致混轉他聲,此即豁腔。符號作ˊ。譜例: 〈遊園〉【步步嬌】「搖漾春如線」 、 └ 。 ‧ ╳ └ 線 工 ˊ 尺 ‧ 上 」 四 亦有用於去聲字之末一腔將盡時者,譜例: 〈遊園〉【步步嬌】「搖漾春如線」 ‧ 。 ‧ 漾 六 五 仩 五 ‧ 六 工 ˊ 豁腔非主腔,故不當實唱,僅於主腔將盡時略揚即可。若非去聲字,切不可用。 撮腔:凡一腔將盡之際,其腔音下轉者,唱者每易將尾音上揚,致有轉入去聲之弊,特用本腔 ‧ 。 ‧ 尺 工 尺 ‧ 上 四 ‧ 。 ‧ 尺 工 尺 工 尺 上 四 尺 ‧ 上 扣住之,故用於平聲字者多,上去字亦有間用者。用於平聲字者,例如: 〈遊園〉【步步嬌】「搖漾春如線」 、 └ 。 ‧ 春 尺 工 」 ‧ 尺 ‧ 上 此第二個「尺」字下之一點,即是撮腔。按此腔格, 共佔一眼,尺‧唱半眼, 上唱半眼,故此「‧」之符號,緊接尺字。 其用於去聲字者,例如: 〈遊園〉【醉扶歸】「愛好是天然」 、 ‧ 是 六 ˊ 五 六 工 ‧ 尺 因一音之「六」字已用豁腔,「工」字不宜再上揚,故用本腔扣住之。 疊腔:與撮腔原理相同,均為避免腔音再上揚,故用本工尺扣住之。惟撮腔必為一拍三工尺, 而疊腔則有一拍兩工尺、與一拍三工尺者。一拍兩工尺如:(以平聲為例) 〈遊園〉【步步嬌】「搖漾春如線」 ╳ ‧ 。 ‧ 如 四 上 尺 上 ‧ 四 一拍三工尺如:(以去聲為例) 〈遊園〉【步步嬌】「搖漾春如線」 ‧ 。 ‧ 漾 六 五 仩 五 ‧ 六 工 ˊ 疊腔之「‧」符號,寫於上下工尺之間。 三疊腔:其符號於本工尺下連作兩點。譜例: 〈遊園〉【醉扶歸】「愛好是天然」 。 └ ╳ └ 。 ‧ 天 上 尺 上 、 、 四 四疊腔:於本工尺下連作三點。譜例: 〈琴挑〉【朝元歌】「長清短清」 。 └ ╳ ‧ 清 工 」 、 、 、 尺 凡唱疊腔,忌妄加工尺。如 唱為 ,此所謂油腔。 頓挫腔:凡唱一字有數腔者,於唱第一腔出口時,即作一小頓,符號為└(在工尺左側),此為 頓腔;至第二腔前旁注一工尺,此工尺必與最末一工尺相同,即挫腔。唱挫腔時當以虛 音出之。例如: 〈遊園〉【醉扶歸】「沉魚落雁」 ╳ 落 四 」 尺 上 尺 尺  尺 工 尺 尺 上  上 尺 上 上 六 五 ‧ 六 工 六 五 六 工 頓挫腔與帶腔之第二式不同,即頓挫腔必為一拍四個工尺,且其旁注之工尺,必與末一 工尺相同。 橄欖腔:俗稱宕三眼。唱時由輕而響,再由響而收,狀如橄欖之首尾兩尖。例如: 〈遊園〉【醉扶歸】「愛好是天然」 。 └ ╳ └ 。 ‧ 天 上 尺 上 、 、 四 演唱之法:唱者於「上」音出口時,即先輕出,從中眼起至板上放足,頭眼上收束。 擻腔:凡一腔之中為求唱來宛轉動聽,特就原有腔格之腰眼或腰板間,別加三工尺以搖曳其音。 其符號作「」或「﹏」。譜例: 〈遊園〉【步步嬌】「閒庭院」 、 └ 。 └ 院 四 上 尺  上 四 析之 即 ,其唱法為所加之三工尺,第一工尺字較前一本音高出一音,第 二、三工尺字則連用本音工尺。如 唱為 即是。 擻腔者,古所謂遲其聲以媚之也。唱時運用頤頷兩部位,若僅用喉間顫動,則不足以盡 腔圓之致。 滑腔:又名揉腔。凡一腔之腔音向下者,唱來求其跌宕生動,特就兩拍之中一個工尺疊唱之。 如原譜為 則唱為 。而其尺寸仍不出原有兩拍之外者,即滑腔: 〈遊園〉【步步嬌】「整花鈿」 。 ‧ 花 六 五 ‧ 六 工 啜腔:凡一腔之腔音向上,唱來求其迂迴曲折,特就原譜一拍中之兩工尺重疊唱之,而尺寸仍 不出原有一拍之外。譜例: 〈遊園〉【步步嬌】「整花鈿」 ╳ ‧ 整 工 」 ‧ 尺 工 尺 工 帶腔:(一)凡一音連續之中,於應換氣處小作停頓,再迅行仍用原音續唱而下。譜例: 〈遊園〉【步步嬌】「閒庭院」 、 ‧ 。 ‧ 閒 上 尺 工 」 ‧ 尺 ‧ 上 「工」字下換氣後之一點,即帶腔。 (二)凡一腔小作停頓,於前一腔完畢、後一腔未起之先,所唱之另一工尺為帶腔: 〈遊園〉【步步嬌】「停半晌」 。 ‧ 停 四 」 尺 上 尺 工 (三)凡曲文中上下兩字有不宜分唱者,則於前一字末腔之後、後一字未唱之先,另加一 工尺或一點,即為帶腔: 〈遊園〉【醉扶歸】「愛好是天然」 ‧ 。 ‧ 、 ‧ 好 四 」 上 尺 」 五 是 六 ˊ 五 六 工 ‧ 尺 凡唱帶腔須輕靈而不滯,若每一工尺以同等力量出之,則為唱工尺,非唱曲。 墊腔:凡腔音向上之工尺,相距一音,如上之與工,就音序論尚有一尺字。為避免吹唱者捍格 不順,故於上工之間添一尺字,以求順適。此種行腔,最適於纏綿悱惻之曲,益增其圓 潤。譜例: 〈遊園〉【步步嬌】「偷人半面」 、 ‧ 面 四 上 尺 上 四 南曲無乙凡二音,故四與尺間以上音墊之,工與五間以六音墊之。 拿腔:拿腔用法與前列各腔迥異。前列各腔僅用於某一字、某一工尺某一腔格,此則用於一句 或數句曲文間,配合演出時之動作。如某一句曲文應唱來稍速,則前一句之末數字,即 應唱來稍緩,此緩唱之腔,即是拿腔。俗謂之「扳」。 賣腔:用於散板曲較多。特將一音拖長,使更增其悠揚。至於上板之曲,限於板眼,無從拖長, 故較少使用。 《粟廬曲譜》之《牡丹亭‧遊園》【步步嬌】【醉扶歸】譜例 練習 一、工尺譜音階練習 、 △ 、 △ 、 △ 、 △ 、 △ 、 △ 、 △ 、 △ 1 ‧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 △ 、 △ 、 △ 、 △ 、 △ 、 △ 、 △ 、 △ 仩 乙 五 六 凡 工 尺 上 、 。 、 。 、 △ 、 。 、 。 、 △ 2 ‧ 合 上 尺 工 六 凡 工 尺 合 上 、 。 、 。 一 。 、 。 、 △ 3 ‧ 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 仩 仩 乙 五 六 凡 工 尺 上 、 。 、 。 、 △ 、 。 、 。 、 △ 4 ‧ 工 六 五 仩 六 凡 工 尺 工 上 尺 一 四 二、工尺譜視唱 。 、 。 、 。 、 。 、 。 、 。 、 。 一 。 四 上 合 四 上 四 上 尺 工 六 工 尺 工 四 上 合 四 上 四 上 尺 工 六 工 尺 工 尺 工 尺 工 六 工 尺 」 」 」 」 」 、 。 、 。 、 △ 、 。 、 △ 工 六 五 六 工 六 工 尺 上 尺 工 六 工 尺 工 上 四 」 參考及引用資料 俞振飛編著:《振飛曲譜》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1 俞振飛編印:《粟廬曲譜》 臺北:臺灣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重印 1996 周維培著:《曲譜研究》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 薛宗明著:《中國音樂史‧樂譜篇》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 游素凰編著:《戲曲音樂識譜聽音進階教材》 臺北: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2000 何佩森著:《梨園聲韻學》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王正來著:《曲苑綴英》 香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 2004
/
本文档为【认识昆曲工尺曲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