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

2011-08-02 50页 doc 320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7526

暂无简介

举报
镜头语言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
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 “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制片人: 英文名称为Producer,一部影片行政上的监督者,地位和负责艺术的导演并驾齐驱。制片人负责为一拍片筹措资金、购买电影剧本和延聘导演与其他重要的相关人才,如大卫·塞茨尼克。 怎样写分镜头本 镜号:即镜头顺序号,按电视教材的镜头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它可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 机号:现场拍摄时,往往是用2—3台摄像机同时进行工作,机号则是代表这一镜头是由哪一号摄像机拍摄。前后两个镜头分别用两台以上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连接,就在现场马上通过特技机将两镜头进行现场编辑。 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它代表在不同距离观看被拍摄的对象。能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反映对象的整体或突出局部。 技巧:电视技巧包括有摄像机拍摄时镜头的运动技巧,如推、拉、摇、移、跟等,以及镜头画面的组合技巧,如分割画面和健控画面等,还有是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如切换、淡人淡出、叠化、圈入、圈出等,一般在分镜头稿本中,在技巧栏只是标明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  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长短,一般时间是以秒去标明。 画面内容:用文字阐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为了阐述方便,推、拉、摇、移、跟筹拍摄技巧也在这一栏中与具体画面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有时也包括画面的组合技巧,如画面是属分割两部分合戌,或在画面上键控出某种图像等。 解说:对应一组镜头的解说词,它必须与画面密切配合。 音响效果:在相应的镜头标明使用的效果声。 音乐:注明音乐的内容及起止位置。 备注:方便导演作记事用,导演有时把拍摄外景地点和一些特别要求写在此栏。   镜头语言 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 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我的镜头会说话’,也就是一般所讲的‘镜头语言’。 而大部份的入门者还是在婴儿‘学讲话的阶段’,所以无法透过‘言语’很清楚的表达他想说的话, 甚至于颠三倒四语焉不详,更甚至语无伦次令人摸不着头绪。所以你只要把‘镜头语言’搞懂, 你就能‘言之有物,畅所欲言’,三言两语的把你要表达的事情说得凊凊楚楚,不再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以上用‘语言’当做比喻,来说明摄影就像在讲话,用词美不美倒是其次,要让人听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透过镜头来表达一件事件,让别人很轻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达什么, 例如你拍摄一个中正纪念堂的大门,大家只要一看到这画面马上就可以了解, 而有的人就是怕你没印象,左边拍一次右边再拍一次,这就好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先生, 一直在你耳边一直重覆着同样一件事,你说烦不烦? 还有许多人在拍摄静物时,如花朵、器皿、图画等,画面虽美但不很生动的主题,镜头却停滞很久, 这就好像明明三言两语可表达清楚的事情,却用了长篇大论来说明,当然你会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同样的在影像的世界里,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拍摄时把它幻想成你在说故事,如此一来就不会脑袋空空,不知道要拍些什么画面及内容。 《乱》---镜头语言的颠覆 看完黑泽明的电影《乱》,我压抑得长久呼吸困难,虽然这部改变自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悲剧我早已熟知,但当结局到来,我仍心似刀绞。情感如此强烈,镜头却如此冷静,冷静得让我无法承受! 《乱》的镜头,颠覆了我以前所学习的那些语言法则。 片子中的镜头几乎全部是远景和全镜,象老人的一双智慧的眼睛,远远的、平静的注视着故事的发生。人性中的欺骗、狭隘、自私等丑陋的一面,都赤裸裸暴露在这种宽容的注视之下。在我们的经验当中,人物情感迸发的时候,要用特写来强调表现,既表达人物分明的情绪,也含蓄地表达导演的主观感情,让观众也达到一种情感的统一。 几乎找不到一个中景,更别说特写。看不到演员的表情,让你感到,悲剧正在镜头前上演,阴郁的内心却隐藏在生活之下。在我们的经验当中,故事发展到高潮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镜头的剪接率和景别的跳跃等手段来创造出紧张节奏,达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 永远平视的长镜头,人物运动缓慢,镜头几乎没有外部运动,其景别也决定了没有景别的跳跃。即使是表现残酷、壮烈的战争场面,仍然是长镜头、固定镜头、远景、全景。 如此缓慢而平静的述说。这样的镜头语言,造成观众心理的强烈反差,让我难以通过镜头去发泄情绪而一再压抑,然后一再积累。最后,当胜利到来,三太子却被冷箭射中,死在老王怀里时,死里逃生的老王放声痛哭。悲剧达到最高潮,镜头仍然冷静地远远注视。看不到老王的表情,只听见悲痛的号啕。此时,积累已久的情感在冷静的镜头下终于爆发,我无法哭泣,却几乎因为呼吸困难而昏过去。把一切镜头的、剪接的技巧降至最低,屏弃外在的表现,一切都让位给故事,让位给情感,让位给观众内心深处的思考。 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包含在画面的内容也不同。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直到制约作用。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因此如果重点要表现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表现静的部分时,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对于彩色画面来说,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7)镜头组接节奏 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整理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 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镜头的组接方法 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 连接组接: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 队列组接: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 黑白格的组接: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组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两级镜头组接: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闪回镜头组接:用闪回镜头,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同镜头分析: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 拼接:有些时候,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插入镜头组接: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插入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动作组接:借助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性,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 特写镜头组接: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 景物镜头的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声音转场:用解说词转场,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此外,还有利用歌唱来实现转场的效果,并且利用各种内容换景。 多屏画面转场:这种技巧有多画屏、多画面、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大大的压缩了时间。如在电话场景中,打电话时,两边的人都有了,打完电话,打电话的人戏没有了,但接电话人的戏开始了。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瓣,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 电影镜头语言 一、镜头   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向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   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跟镜头   又称“跟拍”。摄影机跟随运动着的被摄对象拍摄的画面。跟镜头可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角色在行动中的动作和表情,既能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动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动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合成镜头   一般指采用“合成摄影”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有时也指电影镜头的声画合成。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画面与声音是分别在两条载体上的,直到印制影片拷贝时,才将画面与声带合印在一条胶片上。因此,声画俱备的镜头,也称“合成镜头”。   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特写   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为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David Wark Griffith,1875-1948)所创用。特写镜头是电影画面中视距最近的镜头,因其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特写镜头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运用能通过镜头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   推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近的拍摄方法以及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要表现的部位。其作用是突出主体、描写细节,使所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现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   推镜头可以连续展现人物动作的变化过程,逐渐从形体动作推向脸部表情或动作细节,有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声画   声画对列   使声音与画面作非同步结合的剪辑手法之一。即以画外的声音推动画面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声音为画面内容服务的目的。将声音处理或向前或向后位移,即下一个镜头的声音首部,超前进入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尾部,或者上一个镜头的声音尾部,滞后延至下一个镜头的画面首部,以构成上下镜头转换的自然流畅,或引出某种戏剧效果,也属声画对列手法。   声画同步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同期录音   也称“现场录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带片收录。同期录音要求摄影棚装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并在摄影机、录音机上加装避音装置。同期录音也用于外景拍摄现场,所录音响供演员配音时参考,以提高影片对白的质量。   先期录音   也称“前期录音”。影片制作中先录音后拍摄画面的一种摄制方式。多用于有大量唱词和音乐的戏曲片和音乐歌舞片,即在影片画面拍摄前,先将影片中的唱词和乐曲录制成声带,然后由演员在拍摄相应画面时,合着声带还音进行表演。   音画对位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2)音画对立。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音画平行   也称“音画并行”。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音画同步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常用于动画影片。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尼(Walt Disney,1901-1966)在他所导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鼠音乐”。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影视剧创作 一.教学目的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2.展开教授3.课堂研讨4.总结评价 5.布置作业六.教学总结 一.   教学目的:提醒学生影视语言意识。 二.   教学要求:熟悉以前学过的视听语言、摄像基础。 三.   教学时数:2课时 四.   教学内容:看片记镜头。 五.   教学步骤 1.什么是影视文学:电视创作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由编剧完成文学剧本写作;由导演完成的分镜头剧本写作;以及由导演和整个摄制组共同完成的实际拍摄、制作。影视文学就是指由编剧完成的艺术电视的文学本。包括影视剧、专题片、记录片、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等等。影视文学作品能够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由于电视作品灵活和剪辑和镜头运用手段,使得影视文学作品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功能,在时空处理上非常灵活,在人物形象和内心状态的刻画上,也较少受到限制。影视文学作品是电视拍摄的基础,它的独立性质来自于它与电视艺术特性的契合,它是用符合电视摄制特点和美学要求的表现手法,创造出文字形式的“银幕形象”。所以虽处于文字表现阶段,却已经能够为以导演为中心的实际制作者们提供一个再创造的基础。这个基础是充分的:文学本提供的不仅仅是题材、主题、思想倾向、情感氛围、情绪,这个基础也是一个相对的规范,它为“再创造”提供坚实的凭借,同时也是“再创造”的限制。可以说,影视文学本在电视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基础”的全部含义。 影视文学本的创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投入拍摄、即成为电视艺术构成的一个基础因素。所以文学本创作的要求,首先是作品须适宜于电视的表现,而要充分满足“电视化”的要求。类似于普多夫金在《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一书所说的:“虽然编剧不必去规定要拍什么和如何拍,也不去指明要剪辑什么和如何剪辑等等,但是如果他懂得并且能够考虑到导演工作上的可能性和特点,他就能够给导演提供有用的素材,因而使他能够创作出一部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影片。” 2.关于电视文艺创作与影视文学创作:强调影视文学创作与电视文艺创作的不同性,但同时要注意到在文学创作中必须有视听意识。 3.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影视剧、电视纪实片、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特别以影视剧为重,而纪实片是最希望大家去探索的。 没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具戏剧性更具感染力,关键是怎样把生活“呈现”出来。在我们看来,生活本身就是“文本”。影视剧的元素可以应用到其他类型中去。DV在我看来与其有电影特色不如说有电视特色。 4.  如何学习 5.  视听语言   电视语言中,其词汇就是画面和声音,其语法就是蒙太奇。把许许多多画面和声音通过蒙太奇组接起来,就构成了影视剧的语言系统。 电视语言的词汇:影视剧的语言功能是通过镜头来实现的,镜头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镜头的概念是从电影中来的,但电影镜头和电视镜头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按照电影学的解释,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的、留有影像画面的胶片片断,或者说是从一次开机到停机所拍摄下来的连续的画面。但是由于电视使用的是摄像机而不是摄影机,所用的材料是录影磁带而不是胶片,电影胶片必须经过冲洗才能看到影像,而电视在拍摄的同时就能播出影像,而且磁带的成本比胶片要低无数倍,所以在拍摄电视的时候,可以采用多机位现场切换的方式,每一架摄像机都是从头至尾地拍摄,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电影的镜头概念,就只有一个或几个镜头了。此外,拍摄时一个镜头与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镜头也不一样,譬如在拍摄两个人对话时,很多导演都习惯于先用全景把整个对话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分别用近景或特写穿插其中,这样实际上一次拍摄下来的镜头被分割成几个镜头来使用了。所以我们认为,在电视里,镜头应该以播出时每一次切换来划分,而不是指一次拍摄的画面。 画面和声音是镜头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镜头画面的品质和效果决定于几个因素: ①画幅:一个镜头往往包含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画面,每个画面又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画格组成。镜头的画幅为横式长方形。早期电影最通行的纵横比为宽4高3,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采纳为学院标准纵横比。这种1:1.33的学院标准至今仍是8毫米和35毫米胶片的纵横比,以后也成为电视屏幕的标准纵横比,后来又出现高清晰度电视的纵横比为16:9。个别镜头采用遮挡等特殊方法拍摄,可以获得圆、三角、竖式及多画面等特殊画幅。画幅是镜头画面构图的前提,电视中一切内容都在它里面表现出来。 ②景别:是指摄像机在距被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不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可以分为 远景——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及广阔范围的空间环境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及周围环境 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部分 特写——表现人物、物体或环境的细部 电视摄影中还沿用其他一些景别的名称,如“大远景”、“大全”、“小全”、“人全”、“中全”、“半身”、“中近”、“近特”、“大特写”等等,是以上五类的细分。 镜头分为不同的景别,是为了按照电视艺术的特殊表现方式,根据表现对象的大小远近、内容的主次轻重而给予恰当的表现,以达到正确地叙述和艺术地表现之作用。各类景别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同时又自身具有不同的功能。 ③角度:镜头的角度是指拍摄时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角度。一般可以分为平、仰、俯以及正、侧、反几种。角度是镜头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④运动:摄像机运动的方式有: 摇——中心位置不变,向纵横各方向摇摄; 推、拉——利用移动车或者摄像师走动向摄影对象推进或拉远地拍摄; 伸、缩——利用变焦距镜头的调整、摄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画面。拍摄的结果在透视方面与推、拉镜头不同; 移——不固定跟随某一对象,纵横移动拍摄; 跟——跟随一个或数个运动对象拍摄; 升、降——在升学降机上,在升高或降低的运动中拍摄。 ⑤镜头的长度: 在电视中,镜头的长度是以每个镜头画面延续的时间来计算的。45分钟的影视剧镜头数在200到400之间。(一般一个半小时的有声电影,有400——800个镜头,无声电影和纪录片会多一些。 声音是电视镜头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画面上的运动的造型组成音画结合的视听形象。影视剧中的声音主要指剧中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剧中人物语言主要分为对话、内心独白和旁白。 在影视剧中,对话是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剧本里,对话占有99%以上的分量,所以对人物语言的把握程度往往是衡量剧作家艺术功力的重要标准。 内心独白和旁白都是通过“画外音”的方式出现的。独白往往以第一流人称方式出现,是剧中人在剧中情景下的内心活动,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内心世界;旁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剧情和人物作评价。 音乐和音响在编剧时容易忽略,但从其对于影视剧的作用来讲,应该加以注意。 字幕功能;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B、说明时空的变换C、显示看不到的内容如读信。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和文字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而画面则是最基本的元素。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A、 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的协调一致。这是最原始最常见的一种。 B、 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构方式,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独立发展,但又产生对比、比喻、象征等等审美效果。 C、 声画分立:画面中声音和形象不相吻合、不同步、互相离异的蒙太奇技巧。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画面摆脱了相互间的制约,而具备了相对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发挥声音的主观化作用,还能借此衔接画面、转换时空。它可以用一种持续进行的声音为纽带,把一系列表现不同场景、不同内容的画面组接起来,构成自成首尾的蒙太奇段落。声画分立的同时加强了声画的内在联系,使之更有感染力。  视听语言的语法 如同在电影中一样,电视中也有个很重要的概念——蒙太奇。就是剪辑和组合,就是镜头的组接。就像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所认为的那样: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也说:“上下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便像电火花似的发射出来。” (房子内两个人)蒙太奇是编剧和导演个人意念的传达媒介。 A、镜头的组接  其功能主要有 a、选择与取舍。通过景别、角度及组接,可以选择、突出表现对象中主要、本质的部分,舍去多余、繁琐的内容。 b、集中与概括。赋予各镜头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的含意。 c、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按照组接的顺序与逻辑逐镜头逐画面地了解内容。 d、创造影视剧的时间和空间。 e、形成不同的艺术节奏。如短镜头的组合,能造成紧张迫切的节奏,长镜头的衔接,给人平稳、缓和的感觉。   镜头的组接一方面是剧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导演对剧情及影视剧风格的理解和把握。编剧虽然不一定要对镜头有太多的了解,但必须有一种镜头感。 B、场景转换    场景主要由时间和地点的统一性来决定。在影视剧中,场景是人物活动的空间,随着故事的发展,场景也不断地发生变换。一般的说,一集影视剧包含15——30次场景转换(在一总电影中有八九十个场景)。场景转换的多少和快慢,直接影响影视剧的节奏。与镜头的组接一样,场景转换的快慢取决于剧情的需要,及导演对剧情及影视剧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视听语言的特性 视听语言其实是由运动着的画面构成的,表现运动正是画面语言最主要的特色,也使它具有在现实时空中表现现实的可能性。剧作家在写作时要有明确的时空概念,在组织戏剧冲突时,也要考虑场景方面的因素。     就画面含意来讲,画面本身有一种模棱两可性,可以有不同种释义,释义要以蒙太奇为基础。如一盆汤面的画面、一具女尸的画面和一个微笑的画面通过蒙太奇同演员尤兹今冷漠的面部镜头相接后,似乎就表现为贪婪、痛苦与温柔,这就是著名的“库里肖夫效果”。 ii.视剧时空  假定性。画面永远在真实的时空之中流动。在一个主要场景中穿插另外一个场景可以给人时间仍在流逝的感觉,跨度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画面的更替、主人公面貌的变化来实现。 视听语言的功能 A、  纪实功能  “完整的写实主义的神话,这是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巴赞《“完整电影”的神话》 B、表意功能    其表意功能是通过声音和画面来实现的。 C、  审美功能    好的编剧不仅要会编故事,同时也要对镜头语言有深刻的理解。 思考: 1、 什么是镜头?镜头由哪些要素组成? 2、 什么是蒙太奇?镜头组接的原则是什么?镜头的组接有哪些功能? 3、 看影视剧《》,填写以下表格。 镜号 景别 技巧 内    容 音乐 音响               二、影视剧的艺术定位  三、影视剧的艺术特征  四、历史  五、主题   六、材料 七、题材    八、结构情节   九、表达方式   十、语言    十一、写作过程 第二讲   影视剧的艺术定位 一、教学目的:理解在当前文化背景下影视剧创作的艺术原则。 二、教学要求:在看片的基础上理解影视剧的艺术性。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内容:影视剧的艺术定位 五、教学步骤 (一)、影视剧的艺术定位 影视剧是否艺术?特别是在电影已经被广泛接受为是一种艺术的今天。 在我们看来,一个表现形式能否称得上是艺术要看三个方面:1、它能否成为艺术家心灵的载体;2、是否能够引起接受者在心灵上的触动;3、它的外在形态是否具有美感。     电影在其历史上一直有写实主义和技术主义之分:写实主义强调电影的真实性,把电影看作是现实生活的原样再现;而技术主义则强调技术,要求运用各种电影手段和技巧传达意义。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影视剧也是如此。看它是否达到艺术的境地,要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否有精湛的技艺——电视本身就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技术运用的纯熟也可以使艺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自由的心灵的创造;对理念的高度把握。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是违背艺术原则的。这也就是说,当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所掌握的技艺,使之与心灵产生沟通并成为表达自我的载体,同时这个自我对人生、对美、对理念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后,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境地。     艺术的精神就是高度自由的精神,没有心灵的自由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电视制作中技术含量的增强,程式化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分工,都妨碍着电视作为艺术的自由表达,但这并不是一种限制,而应该看作是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对艺术精神的放弃固然不可取,但执着于历史记忆,与技术化、商品化的当代社会处于一种对立情绪中,也并非就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 影视剧制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纵观影视剧制作历程,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电视技术和电视设备为基础,以技术与艺术的密切结合而发展的。完全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的发展又必然增添和丰富了电视艺术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力。一种文化新形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体,这便是电视文化。有人说:“电视文化是一种空间——时间艺术。同时又是一种以造型为主,由技术手段实现的复杂艺术。”还有人说:“电视艺术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工制作,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与图像为传播形式,以家庭收看为单位的多层次、多品种的综合艺术。” 1982年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第124次年会发表的中有这样一段话:“最后,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使艺术创作人员同工程技术人员,同计算机浑为一体——最终的结果将获得无止境提高视觉形象的能力。当这种创造性技术的密切配合建立起来之时,那个难以实现,又令人神往的愿望……创造最激动人心的视觉艺术效果就会成为现实和未来。”实践证明,技术和艺术结合得越密切,影视剧制作就越成功,就越能赢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现时代是各学科走向综合的时代、在分工上许多界限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在影视剧制作方面,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从宏观上讲,电视技术和电视艺术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在电视技术高度发达,电视技术、电视艺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程度、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而且是越来越牢不可破。这是因为电视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审美意识基础上的。电视艺术创作人员的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准确地控制和掌握一套技术制作系统才能实现。由于电视艺术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所以便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其一、就技术制作者来说,由于电视设备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使节目制作和传输手段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视听效果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二,就艺术创作者来说,可以利用技术设备的艺术功能,充分展现艺术魅力,创作出最激动人心的视听艺术效果。可以说没有技术设备做基础,没有技术制作人员和艺术创作人员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影视剧的产生。我国影视剧创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如下: 1、不遵循电视技术规律,盲目追求电影效果 比如盲目追求电影中的大场面、、追求电影中的高反差效果(电影胶片的宽容度高反差能达到100多级,而电视设备的宽容度低反差仅能达到40多级)。还有的摄像师喜欢在摄像机镜头上加柔光镜,当没有柔光镜时。就用女士们穿的尼龙丝袜子蒙在镜头上,如果个别镜头、个别场景这样处理还能容忍,要是整部影视剧都加柔光,观众在收看时肯定会感到头昏脑胀。有些影视剧追求宽屏幕的效果,且不知电视机本来屏幕就小,上下再遮掉一部分,就会造成屏幕浪费等等,一些在电影中常用的手法,不否认在电影中能呈现出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影视剧中就有可能带来负面效果。 2、单纯技术观点 有些艺术创作人员只注重影视剧的整体结构和演员的表演,而对日益发展变化的新技术、新设备不了解、对技术设备的艺术功能更不了解,因而对技术的作用重视不够。 实际上。如果只满足于艺术感觉,而不懂技术,或者至少不了解技术,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相反、如果对技术非常熟练,而没有艺术感觉,也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与技术条件下,重要的并不是影视剧是否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 (二)大众艺术:影视剧的文化品位 影视剧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围绕着影视剧的制作与播出,是技术上的日益精良与观众越来越挑剔的消费需求,以及与这些需求相关的广告、发行等一系列商业行为。在以前,文化只被理解为听高雅音乐、欣赏绘画或听歌剧等等这些行为,而在现在这个阶段,文化在很大程度已经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在这种状况下,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也就是我曾经讲到过的“后现代”概念。符号、象征或影像成为本身,影像的生产和复制,越过了现实的界线,使得想象的东西和现实难以区分,娱乐和信息融为一体。技术的进步,使得复制成为后现代的一个基本主题。后现代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原本的影像模拟的世界中,人们关于现实和真实的看法完全受制于影像自身的逻辑。复制可以独立于原作,所以大范围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这正是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在后现代状况下,艺术进入了生活,这有两个含义:一方面,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的物品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另一方面,生活审美化——文化已不再是个自在自为的领域,而是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行为都文本化,比如小说写作的生活化。电台信息类节目的娱乐化。而影视剧,也从它的近邻——戏剧、电影中脱胎出来,看电视不再是一本正经地一次艺术熏陶,而是与当下心境的一次共谋。将这些行为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对我们生活的一种叙述。虽然不是自在的作为,但很明显它们呈现出来的,这就是叙事。总是或直接或曲折地反映着社会现实生活,为大众提供一个自身生活的观照体系,同时也让他们在观照中获得愉悦。 在影视剧身上负载的文化符号是沉重的。搞文化批评的学者
/
本文档为【镜头语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