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麻醉简介

麻醉简介

2011-08-05 7页 doc 10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6552

暂无简介

举报
麻醉简介主要服务: 麻醉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征象,并配科手术之需要,确保患者能安全的渡过手术过程。 恢复 :确保患者于手术结束后能于麻醉中安全的苏醒,没有不可挽回的合并症发生。 止痛 :让患者能以自我控制的方式来免除受手术后伤口疼痛之苦。 麻醉部介绍:   疼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而免于疼痛、追求快乐也是人类的本能。古时候,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减少身体上的或切除肢体时的痛苦,比如古埃及人用能释放出数百瓦特电力的电鱼,放在头部来麻醉病人或治疗头痛;用植物(大麻、婴粟、曼陀罗花)的根、果提炼出来的浆汁,或用水果、米、麦、杂粮发酵...
麻醉简介
主要服务: 麻醉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征象,并配科手术之需要,确保患者能安全的渡过手术过程。 恢复 :确保患者于手术结束后能于麻醉中安全的苏醒,没有不可挽回的合并症发生。 止痛 :让患者能以自我控制的方式来免除受手术后伤口疼痛之苦。 麻醉部介绍:   疼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而免于疼痛、追求快乐也是人类的本能。古时候,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减少身体上的或切除肢体时的痛苦,比如古埃及人用能释放出数百瓦特电力的电鱼,放在头部来麻醉病人或治疗头痛;用植物(大麻、婴粟、曼陀罗花)的根、果提炼出来的浆汁,或用水果、米、麦、杂粮发酵蒸馏出来的酒精,做成具有催眠麻醉效果的药剂;用针灸刺激穴道;用勒住脖子、棒打脑壳,使病人大脑产生暂时昏厥,或强烈压挤神经造成局部失去痛觉;用催眠;用冰冻;甚至干脆用五花大绑,使病人在嘶声喊叫、痛苦不堪中完成手术。   这些效果不好、安全有虑、甚至残忍至极的麻醉方法,在1846年10月16日,由一位牙医师William T. G. Morton,在美国波斯顿麻州总医院,当众使用乙醚吸入,成功的结扎了一位年轻人颈部的血管瘤,开启了麻醉的新纪元,从此人们可以在无痛的情况下接受原本是极其痛苦的外科手术。半年后,一位医生传教士Parker将这种方法,介绍到中国,进行了第一宗使用乙醚麻醉的案例。台湾第一个施行麻醉的案例为何,已不可考;日据时代,台湾麻醉的资料,也无深究,想必相当的原始,因为民国三十八年,大陆沦陷,政府播迁来台,由国防医学院带来台湾的第一台水柱式的全身麻醉机,还无人会用。那时候在陆军第一医院(即目前的三军总医院)和台大医院,一般流行的方法,是所谓开放式的乙醚点滴麻醉,轮流由外科医师来施行麻醉。这种麻醉法是在乙醚罐上插上一枚别针,乙醚随针孔流出,滴在一个蒙在病人脸上、覆以纱布的铁网面罩上,乙醚就在面罩上挥发,滴得快点,病人吸得多点,麻醉就变深,病人呼出来的麻药,就散在嘴边,整个手术室充满了乙醚味,病人和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一起分享麻醉药,病人吸入的麻醉药比较浓也比较多,睡着了,可以无痛的接受手术,施行麻醉的医师吸的麻醉药与仅次于病人,有时得到手术室外透透气,否则也会像病人一样睡着了(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听说麻醉医师的酒量非常好,天天喝麻药嘛!),手术的医护人员,在ㄇㄚ ㄙㄟ ㄇㄚ ㄙㄟ的情况下施行手术,一付大家在酒醉下开车的模样,够惊心动魄的了。民国四十年前后的韩战期间,美军运给台湾军方的一批轻便野战型麻醉机,有了呼吸回路,才使手术麻醉的医护人员,少吸了许多麻醉气。   民国四十年,有”台湾麻醉之父”称谓的王学仕医师,由外科转攻麻醉学,成为台湾第一位专任的麻醉医师,并在陆军第一总医院成立了台湾第一个麻醉科。台大医院麻醉科也相继成立,并于民国四十五年脱离外科而成为国内第一个独立的麻醉科。麻醉医学会在民国四十五年成立,是国内第二个成立的医学会,目前麻醉医学是一个已经被确认的十九个医学专科之一,可见麻醉医学在国内医学发展中,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回头看看西方的发展,麻醉医学在孕育了约一百年之后,在1940年代才开始进入所谓”现代麻醉”快速进步的新纪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在加拿大的Griffith and Johnson医师,首先在麻醉中使用美洲箭毒来麻痹肌肉,解决了环丙烷(cyclopropane)麻醉时肌肉紧绷,无法手术的情况。其后箭毒被广泛的用于麻醉,肌肉麻痹了,虽然松松的肚皮,有利于外科医师在肚子里翻肠倒胃,但病人没法呼吸啊!于是有人发明了气管内管(是一只通气的管子,放在气管内,麻醉医师借着它可以帮病人呼吸,这在今天的绝大多数全身麻醉中都得使用)。箭毒和气管内管的使用,带动了胸腔手术的成功、也带动了呼吸器的发明、呼吸生理的研究、麻醉恢复室及重症加护病房的设立。就是这样,星星之火,就成了燎原之势。西方医学就有这种好处,大家对于发研究结果,都想抢第一,良性的竞争,促成医学的蓬勃发展,不像在中国,密而不宣,只传子传孙,最后就传丢了。   类似的情况,发生于1950年代,麻醉医师们开始在基础药理学上研究吸入性麻醉剂(当时用的乙醚、哥罗仿、环丙烷)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以及超短效静脉麻醉剂thiopental的药物代谢,结果提供了我们今天医师们所熟知的药物动力学的知识,也发现了这些麻醉药的缺点,启发了药物化学家找寻有优良性质的新麻醉药,这几十年来,吸入性的和静脉注射的新麻醉药剂,相继出笼,作用愈来愈强也愈来愈快,对于有病的心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 影响也愈来愈温和。不是这些努力,我们今天还在用那个作用来得慢去得也慢,满手术室都是麻药味,用电烧、电刀又会爆炸的乙醚,现代外科所有的本事,都得停摆。 麻醉监视系统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早期的麻醉医师,只能用眼、耳、手等最原始的本能,去感觉、评估麻醉中病人的生理变化,非常粗略和不可靠,常有意外情事发生而难以察觉,等察觉到,已然为时甚晚、无力回天了!目前的麻醉监视系统已是非常完善,甚至十数种麻醉监视装备,很精致的统合在一台麻醉机上,不但能防止手术中人为的、机器的、外科手术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也可以精确的操控病人到危险边缘,便于外科手术能作快速的切割,少量的出血。 这些麻醉学上药物、机器装备、监视装备和知识的进步,使得外科医师们,可以更放心大胆来施展高超的学识和手艺,造福病患。 麻醉医学专科和其它医学专科有什么不同呢?一般言之,其它医学专科不是以诊断便以治疗为目的,而麻醉医学则既非诊断亦非治疗。麻醉医师从事的工作,性质上可以说是属于预防性的医学,比如说,手术前,如何使病人的病理状况控制在最佳状态,以便适于麻醉,而预防其它身体系统,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麻醉过程中,藉由精致、复杂的监视器,早早查出手术病患的生理状况有异,加以处理,预防超越设定的限度。   再深一层观察的话,麻醉医师对于病人,有一种单向的、”非常密切”的特质。麻醉医师在麻醉过程中,每一秒钟都在监控着手术中的病人,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有任何细微或巨大的变化,在麻醉医师的心中都会产生一连串的思考、应变准备。麻醉医师所使用的,都是些药物学上作用最快、药效最强劲的药物,您称之为世上最毒的毒药,也不为过,麻醉医师在麻醉时,得专注于麻醉药物的浓度和使用药物时所导致的生理变化,而不需要注意与病人间的情绪、心理上的互动关系。所以,医师与病人间的关系,不会再比这更直接、紧密和深切了。   读了七年的医学院,外加四年麻醉住院医师训练,才造就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麻醉科主治医师,和其它科的主治医师一样,都是很不简单的。麻醉医师近二十年来,除了在手术室工作分工得更细(比如有心脏、神经、小儿、妇产的次专科麻醉)外,而且已经把工作的范围,拓展到手术室以外的领域,比如慢性的疼痛控制、重症加护医学、呼吸治疗、临床及基础麻醉的研究。服务的时段上,也从手术前、手术中,拓展至手术后的疼痛控制。麻醉医学的范围,到底包括那些要项呢?美国麻醉专科医师学会(American Board of Anesthesiology)列举如下: 1、 为施行麻醉而来评估、会诊以及准备病人使之处于最佳状态。 2、 当病人处于手术、诊断或治疗的过程中,提供一个没有疼痛的环境。 3、 在手术病人的手术期间,以及对重症、重伤病人,监视其生理状况,并设法维持在最佳的状态。 4、 诊断及治疗急、慢性的疼痛。 5、 急救教学及处理。 6、 呼吸功能的评估及呼吸治疗。 7、 对从事麻醉、重症医疗、呼吸治疗有关的医疗、医疗辅佐人员的督导、教学与评估。 8、 在临床和基础医学方面进行研究,以解释及增进病患的照护。 9、 参与医院、医学院的行政工作,以落实以上所述的责任。   说了半天,您对麻醉有了些了解没?哈哈!一定没有!我想绝大多数的民众,在接受区域麻醉(比如半身麻醉、上肢的阻断麻醉)时,还能亲身体会它的过程,在全身麻醉时,虽然是亲身体会,但可是睡着的,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它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电影上的情节,比如用蘸着麻醉药的手帕往脸上一蒙,整个人就失去知觉;用麻醉枪朝动物身上射去,没多久动物就倒地,任人摆布,如此简单的一蒙一针,就完成麻醉了,还可以要多久时间手术,就可以麻醉多久,这就是麻醉了,蛮简单的嘛! 不是那么回事!容我把麻醉医学中最基本的--手术中的麻醉,又将其中最常见的--全身麻醉--的过程,说给您听听!您可别想得太多了,睡不着觉!其实在合格的麻醉医师、在合乎安全装备的医院中,施行全身麻醉,是非常安全的。 当您到达手术房里,躺在手术台上,负责麻醉的医师、护士们,已经把麻醉机准备好了,首先会为您贴上三片心电图粘纸,那是为了在手术中全程监视你的心脏电流状况,有没有变快变慢、传导阻碍、心率不整、心肌缺血、电解质变化,都可以看得很清楚。然后在上臂绕上量血压的气囊,量一次麻醉前的血压。   一切都准备好了,麻醉医师会从麻醉机上,取出连着呼吸管路的麻醉面罩,罩在病人脸上,请病人深呼吸。在静脉点滴注射的那一侧,医师按情况需要,注射四、五种麻醉药物,开始诱导麻醉,最主要的一种是肌肉松弛剂,注射一分钟后,全身软趴趴的,便于放置一条气管内管进入气管,在麻醉中通过它来控制呼吸,但是打了那种针后,如果病人是醒着的,却全身无法动弹、无法呼吸,其滋味恐怖至极,没有人能忍受得了的,还好麻醉医师在打肌肉松弛剂之前,就先打了另一种十五秒就能使病人失去知觉,只能维持五到十分钟睡眠的超短效安眠剂,让病人先进入梦乡,所以病人在感觉上,好像只吸了几口面罩流出的气体,就睡着了,好厉害的蒙汗药!其实那只是普通的氧气而已,是为了预防在放置气管内管时,那一段没呼吸的时间中会缺氧而已,真正厉害的是静脉注射的睡眠剂!管子插好了,确定它在正确的位置后,就可以接上麻醉机,经过精确的麻醉药挥发器及气体流量器,源源不断的供应吸入性的麻醉剂,使手术时间要多久就可以维持麻醉多久。随后,麻醉医师常会加上够量的肌肉松弛剂,使病人的肌肉松松软软像一块布,好让外科医师在手术中,能清楚看到胸内和腹内所有的地方、并且容易施行手术。   诱导麻醉完毕后,外科医师就可以开始摆手术所需要的姿势、消毒、铺单布,然后进行手术。在手术当中,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是在一种通过各种沟通与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工作。大体上说,外科医师对病人身上有病的器官、组织,进行切割、接合、修补、移转,而其它的事情都由麻醉医师来负责,包括监视全身各个器官及器官系统的功能;放置粗大的静脉导管入血管,特别是胸腔内的大血管,作血液、电解液的补充;使用各种药物、麻醉技术,来调整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甚至操控它们至危险的边缘,比如低血压麻醉,将血压降至平均压50~60毫米汞柱(正常是80~110),以便利外科、妇科医师进行快速、减少出血的脊柱矫正、脑血管瘤的分离结扎、癌肿瘤的切割;比如用双腔气管内管作单肺麻醉,来塌陷一侧肺部(只用一边的肺来呼吸),方便胸腔外科医师切割病灶的肺部、食道,骨科医师切、补胸脊椎骨,心脏外科医师处理胸部的主动脉;比如使用低体温麻醉,降低病人的体温,使之可以耐受比较长时间的缺血供应,以争取较长的手术时间。   麻醉医师在手术快要结束之前,关闭麻醉挥发器,停止麻醉药的供应,当外科医师做完了手术,缝上皮肤伤口,一针肌肉松弛剂的对抗剂,把病人的呼吸带回正常状态,这时劳苦功高的气管内管已非必要,可以拔除了,病人也适时醒来,整个结束的过程,大概五到十分钟。然后,病人被送到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在恢复室约停留一、两个小时,直到恢复至稳定状态,送回病房。   早期的乙醚麻醉和现代麻醉要相比较的话,前者像骑机车,慢得很又不太安全,一个喇叭、两个后照镜,就可以上路了,只要小心驾驶,还不致于出什么大错,台北到高雄,得行上十几个小时。后者像坐喷射机,四十五分钟到高雄,但是得有坚固而且定期保养良好的飞机、万无一失而复杂的监视仪表,外加一位有经验、又负责任的机长,你才有把握安全抵达高雄。   本院目前有手术室十九间,主要分布在综合大楼的三楼,有十七间,另外四楼产科一间,急诊大楼烧伤中心一间。每一间手术室都有一组设备齐全、符合国际水平的麻醉机及监视装备。麻醉科和外科的阵容非常坚强,可以施行任何的手术,每个月需要麻醉科协助来施行手术的术量约两千人次。麻醉恢复室有十二床,有充足的空间和完善的监视装备。麻醉科目前有十位主治医师,分别是主任徐智星,主治医师黄兆德、苏翔、陈贞吟、陈应辉、谢介平、邢中熹、褚锦承、叶富钦和陈冠廷,是本院最大的科,也是云嘉南地区第二多主治医师的麻醉科,医师们分别来自三总、台大、长庚、荣总、成大等各大教学医院,都有相当深的资历和经验,又非常负责,在下午四点下班时刻以后,本科有一位主治医师住在手术室内值班,会亲自处理这时段中每一个麻醉的案例,即使在早期只有三位麻醉专科医师最艰苦的情况下,我们也坚持这么做,已经十年了,良好的麻醉品是我们的回馈,如今我们有这么多的人手,当然还会继续维持下去。此外,还有五十四位护士,分别在手术室和麻醉恢复室,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中、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工作。本科在每星期一、星期三下午,有疼痛科门诊,由陈贞吟医师负责。本院另有手术后止痛的服务,使病患可以在一个没有痛苦的环境下,接受外科医师高明的手术,和护士小姐亲切的照顾,让病患可以愉快的度过这一段原本是令人忧心忡忡的日子。 总的来说,现代的、进步的麻醉科学,不但是提供了手术医师一个舒适而安全的病患环境,可以让他专心的施行高难度、高危险度的手术,也可以使病患在一个舒适而安全的环境下,愉快的接受一个本是痛苦难熬的手术。对所有这些情况的满意,就是我们这个麻醉团队最大的回馈。 恢复室: 恢复室设置的目的在于观察并维护病患从麻醉药物及手术冲击中恢复正常。恢复室是手术房与一般病房之缓冲区域,使病患在术后能适应一般病房的护理照顾,恢复室的功能与加护病房相同,唯差别之处在于病患恢复较快速而己。也因此在恢复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护理技巧并随时保持高度之警觉心,以便来判断并预防病患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与特殊手术后特有症状之发生,当情形发生时,工作人员必须迅速联络有关人员做有效的处理,俾以迅速改善病患之状况。为维护病患之安全及功能,恢复室护理人员必须经常与麻醉医师、外科医师及病房保持连系,除加强护理,谨慎观察病患外并执行立即医嘱及病患的各项状况:如输出入量、体温、血压变化等。 由此可知恢复室之功能在维护病患之安全与权利,因此除了认知病患急需之症状外,恢复室的另一要务是让恢复中之病患受最小之困扰与疼痛,使其在尽可能之范围内享有最舒适的恢复过程。 最近因一妇产科名医病人手术麻醉事故,不幸死亡,引起了社会大众对麻醉医疗的专业性与重要性很大的注意,媒体也广为报导。在提升麻醉医疗质量,保护社会大众医疗消费权益,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不只媒体记者常误认麻醉医师为「麻醉师」,事实上医疗大众也分不清楚。纵使「麻醉医师与麻醉师」是一字之差,但接受麻醉时,如果没有弄明白,则可能让你终身遗憾,而有谬之千里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专门职业考试项目中没有所谓「麻醉师」,在相关的医疗法规、卫生官署的行政命令中,也没有如此的称呼。麻醉医师就是麻醉医师,致于协助麻醉医师从事麻醉医疗辅助行为的护士,也只称「麻醉护士或麻醉技术员」。「麻醉师」的称呼是什么人创造的,笔者无从考据,但追溯台湾的麻醉医疗历史,或许可以勾划出一些「麻醉师」的轮廓。 原来四十一年前,中华民国麻醉医学会成立的时候,从事麻醉的医师少得如凤毛麟角,更没有麻醉专科医师的设立;但为了应付麻醉临床业务,陆陆续续的这些医师训练了不少的麻醉护士,广泛且实质的牵涉了大部分的麻醉医疗业务。因此,那时候手术医师及病人在麻醉上接触到的,都是这些麻醉护士;或许她们的扮演角色,非护非医,所以就有了「麻醉师」的称呼吧。不论如何,从这个角度去推测,「麻醉师」指的就是麻醉医师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时至今日,从事麻醉的医师有七百多人,这些领有医师执照,受过四年麻醉专业训练的麻醉医师,更不可能弃医师之名不叫,而称自己是「麻醉师」,也就是说----「麻醉师」绝不是麻醉医师。 由于台湾经济渐发达,社会大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与消费意识等,都相对的提高了;在医疗卫生法令还来不及合时宜修订,健保麻醉费滥付的情形下,很多医院、手术医师借口请不到麻醉医师,而雇请护士独立施行麻醉,却又深怕病人惧怕怀疑,因此就用「麻醉师」这个似乎很专业的称呼,取信病人。毫无疑问的----「麻醉师」就是「麻醉密医」,当需要手术麻醉时,可千万不能被「麻醉师」骗了,因为您可能因此而遗憾终身! 报载立法院已三读通过社会役法,其中有关医疗社会役部分,有立法委员提出应首先由医疗相关学科学生抽签 ,并透过社会役分配,从事外科、法医、麻醉等人力缺乏学科之医疗服务 。个人认为所谓冷门学科事实上在医疗过程中担负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照顾病患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与任何一科一样重要,同样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专科医师方能胜任,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充其量祗接受过基础的医学训练,一来缺乏经验,二来如麻醉、法医这两个专科,有的学生在校时跟本没有机会实际接触,更遑论由政府指派去从事与民众生死攸关的实际临床工作,提出这般构想的人不是太无知就是根本枉顾病患的就医权益。 台湾地区虽然号称“台湾钱淹脚目”但医疗资源仍然呈现过份集中的现象,政府近年积极推动的全民健保仍旧无法解决此一问题。尤其在资源分配不圴的情形下,更进一步催化了医学生“向钱看”的心态。综看国外医疗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对高风险、工作环境较差、民众认同度较低的医疗专业一般都会设法鼓励年轻医师加入,有的是以高薪吸引,也有的是提供优厚进修管道或完善退休制度以吸引及慰留志愿放下临床工作的医师们。反观国内不但没有任何的鼓励办法或优惠措施,在实际的健保给附上往往提供了不肖医疗院所剥削这些所谓泠门科系的机会。其中如麻醉医疗给附未限专科医师亲自执行仍照常给附 (88年9月健保通过仅全身麻醉部份限专科医师给附),麻醉、病理及外科皆未订定合理限诊量,使得医师超时过量工作,一方面医疗质量堪虞,另一方面也使得年轻医师视为畏途。上述科系近年来均发生住院医师招募困难即为明证! 笔者认为义务役的设计本身是因应社会需要而产生,这一点国人大都能认同,但利用义务役意图解决泠门科系的人力问题似乎是当局掩耳盗铃的方法,不去彻底建立奖励制度,反而一味想以快餐方法掩饰问题,可怜的是老百姓永远都得牺牲健康来为政客们背!在此寄望新政府能以新人新政的魄力,以正面的态度,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道,方为全民之福。 我们常常会把生活上一些事情,用大、小来区分它们的重要性,比方说:天大的事、芝麻绿豆小事。在医疗业务上,其实也有这样的习惯,比如说:大手术、小手术。但如果将大、小的观念,用在麻醉上,恐怕您就准备要吃大亏了! 手术医师经常犯这样的毛病,认为大手术的麻醉,是大麻醉,而小手术的麻醉也必然是小麻醉。但换作麻醉医师来看,其实麻醉那有大、小之分;病人手术中接受的麻醉,不论是什么方式,都是大麻醉!因为,只要一开始麻醉,麻醉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病人自我保护能力的丧失,呼吸功能的抑制,血液循环的变化等,都不会因为麻醉方式的不同,有大、小之分。为了确保病人的麻醉安全,在麻醉前准备,麻醉中的各种生理系统监视,急救设置准备充分与否,甚至支持人力,都应该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麻醉专科医师,不能大意忽视的。 在台湾虽然没有科学的数据,但医界耳语间流传,我们麻醉医师都知道,很多病人在手术时都是枉死在外科医师手术兼麻醉时的「小麻醉」:「半身麻醉」与「睡一下就好」的「静脉全身麻醉」。还记得不是前些日子,一名妇产科名医在替病人施行「小手术、小麻醉」时,不幸的让她魂归天国吗﹖国外的麻醉流行病学做得比台湾好多了,但巧的是跟这些传言,有着相同的结论。看来,真的是天下乌鸦一样黑! 「术业有专精」!麻醉专科医师就是专门训练来替病人施行麻醉的,而外科医师也是专门训练来替病人施行手术的。在讲求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疗成本与医疗消费权益的时代,这样的分工,显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外行充内行,如果牺牲的是医师的性命,也就罢了,偏偏受害的都是病人,这种作为合理吗﹖ 您相信麻醉医师替您开刀吗﹖如果不,您又为什么相信手术医师替您麻醉呢﹖我还是提醒您:可别因为「小麻醉」而吃「大亏」! 您有权选择麻醉方式 开刀前您问过麻醉医师吗﹖ 您知道在手术麻醉前,您有权与麻醉医师商量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麻醉方式吗﹖ 一般病患需手术时,多只顾虑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常忽略了攸关生命安全的麻醉部份。成功的麻醉不但保障了病人生命安全,且舒适无痛苦,更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麻醉方式有许多种,不同的麻醉适合不同的手术需求,但别忘了您有权选适合自己的麻醉方式,当然您必须事先与您的麻醉医师沟通。 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俗称半身麻醉)、神经阻断术、与局部麻醉等等。麻醉医师考虑麻醉方法的原则是病患生命安全第一优先,而考虑麻醉方法的因素包括手术性质、手术医师的能力、病患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与当时其它的客观环境。在容许的范围内,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例如疝气手术,施以脊髓麻醉时,可达到良好的止痛作用,但仍偶有腹部酸胀感,加上病患焦虑不安,手术,常觉得不适,若改以全身麻醉,则更适合;更有病患惧怕半身麻醉,原因是脊髓腔注射(注龙骨)时的恐惧与不安,相信也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接受的。这些疑问都应与麻醉医师事先沟通,让麻醉专科医师考虑后,决定最适合您的麻醉方式。 如同搭乘飞机,为的是要到达目的地,但我们可以选择安全舒适程度适合自己的飞机及舱等。麻醉本身的医疗目的不在治疗疾病,而是协助达到医疗目的的方法,方法有很多种,您不妨事先了解适合您的是那一种。记得手术麻醉前询问您的麻醉专科医师,因为这是您的权利。
/
本文档为【麻醉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