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语言交流技巧

2011-08-06 50页 doc 382KB 1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8414

暂无简介

举报
语言交流技巧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前 言 更新时间2010-7-23 11:37:37 字数:1460  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经给一个贵族当奴仆。有一天,这个贵族想设宴,宴请城中的达官贵人。于是传下话去,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席,伊索听后就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用餐时,贵族大吃一惊,忙问伊索是怎么一回事,伊索笑着说:“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做最好的菜,而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笑声。贵族也对伊...
语言交流技巧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 前 言 更新时间2010-7-23 11:37:37 字数:1460  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经给一个贵族当奴仆。有一天,这个贵族想设宴,宴请城中的达官贵人。于是传下话去,让伊索准备最好的酒席,伊索听后就四处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用餐时,贵族大吃一惊,忙问伊索是怎么一回事,伊索笑着说:“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做最好的菜,而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笑声。贵族也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又吩咐他次日准备一次最差的酒宴。伊索应声赶紧下去准备,谁知次日开席上菜时仍是舌头。这次贵族勃然大怒,伊索却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人口中说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贵族听后无话可说。   虽然这只是个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却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说话对于人们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大评论家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一书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期,毛遂自荐,口若悬河,迫使楚王歃血为盟;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游说诸侯,身挂六国相印,合纵抗秦联盟最终形成;烛之武连夜拜见秦穆公,求其退兵,救郑国于危亡之际;三国时期,诸葛亮说服孙权联蜀抗曹,三国遂成鼎力之势;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奔走各国,谈笑风生,树立起中国外交新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丘吉尔慷慨陈词,雄辩滔滔,唤起千万民众与法西斯决一死战的信心,从而扭转了世界局势……   这些伟大历史人物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能不说“说话”在他们那里已经成为一种攻无不克的法宝。当然,历史上也不乏那些因不会说话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口拙者——朱元璋的那个揭他短的穷朋友应首当其冲,俄国叛乱领袖李烈耶夫、古罗马“战神”马西尔斯等都属此类。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我们要在这个社会中立足、发展,就不能离开语言一时片刻。你是否曾有这样的经历:你被邀请在众人面前发言,可是大脑却一片空白;在公司的重要会议上,别人能侃侃而谈,你却粘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加薪升职的机会与你擦肩而过;你是领导,在与下属沟通时,每次都觉得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情形并非罕见,据调查显示:有大约42%的人对当众讲话感到恐惧。但是,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时代,会说话是实现人生卓越目标的一种最有效的资本。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而其余85%则取决于口才艺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会说话当做一种制胜的武器,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口才就是资本”的新理念。   说话的能力与艺术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旨在于广博中取其实用者,给脉络、明精髓、重实践,希望读者能够开卷有益。全书共有7章,生动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成为最会说话的人、最会说话的人是怎样炼成的、最会说话的人嘴上会带把尺、最会说话的人能把话说到对方心窝里、最会说话的人能说好难说的话、最会说话的人知道在什么场景下说什么话、最会说话的人要掌握与不同的人说话的艺术等。书中内容结合鲜明生动的案例,向读者介绍了许多精妙实用的说话诀窍。   本书案例性、实用性强,读毕此书,你一定能从中学到许多说话的技巧,并成为会说话的人,帮你迈向成功。“心实不能仕途,言拙难会经济”,希望本书对提高你的说话能力有所帮助,让你如人中龙凤般脱颖而出,拥有自己光彩夺目的人生大舞台!   编著者   2007年8月 第一章 成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1) 更新时间2010-7-23 11:57:07 字数:5394  古人云:“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可见于治国者,口才的力量事关安邦保国、大业成败。   于普通人,成功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会说话能创造美好生活。   第一节会说话,得天下   ●口才的力量使邦业兴盛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政治活动便没有停止过,以至于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历来都把当众讲话看做是掀起政治风云的一把利器。   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述。《周易·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认为制造混乱可以借言语为媒介。大思想家孔子也曾明确指出,“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刘向说得更具体:“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把说话当成百行之本,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无不把高超的当众讲话艺术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第一手段。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都是以言论导航了政治风云,左右了形势的变化。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争舌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汉末,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后又巧言游说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   这些人物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些善于运用口才的人虽然我们有些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他们的言论,促进了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例如,二战初期,纳粹德军依靠“闪电战”占据了苏联大片领土后,为彻底打败苏联,于1941年10月下旬集中11个师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围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扬言要在10日内攻克。临危不惧的莫斯科军民奋勇抵抗,在11月7日这天照例在红场隆重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以大无畏的雄伟气魄,在红场的列宁陵墓上,检阅红军队伍,并发表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坚定了誓死保卫首都的决心。结果,历时月余,希特勒先后撤换了30多位高级指挥官,甚至自任总司令,不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线,反而在损失50多万人后,后退300千米。纳粹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   好的口才有利于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着安邦定国的作用,能给整个国家带来希望。   ●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屈人之兵   在军事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强弱当然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强大的一方就能取胜。善于用兵的将帅,是可以兵不血刃就能取胜的,孙子把这种行为称为“谋攻”,即所谓“上兵伐谋”。   孙子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敌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他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最高超的谋略。而高超的说话水平正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正如刘勰所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用“嘴”打仗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他以口才制胜的故事,其中以第九十三回“武乡侯骂死王朗”最为典型。   故事说的是魏国的大都督曹真率领20万人马来阻挡蜀军的进攻,王朗是他的军师。这王朗是位76岁的老人,本来是汉朝的老臣,后来投靠了曹操,担任司徒之职。   在完成军事部署以后,曹真与副将郭淮、军师王朗商议退兵之策。善于雄辩的王朗十分自信地说:“明日可先摆好阵势,让老夫出马,凭老夫三寸之舌,一定教诸葛亮拱手来降,让蜀兵不战自退。”   两位将军一听,连声说好,若能兵不血刃,令诸葛亮投降,自然是上策。   第二日,魏蜀两军,各自摆开了阵势,司徒王朗派人到蜀军阵前大叫:“请对阵主将答话!”   不一会儿,蜀军门旗闪开,一辆四轮车缓缓驶出。车上端坐着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他往对面一望,只见对方大旗上方写的是王朗的姓名,一位白发老者骑在一匹骏马之上。   诸葛亮打量了对方一番,心想此人就是王朗了。他一定是来阵前劝降的,我绝不能让他得逞。主意打定后,就马上派人去对方阵前传话:“大汉丞相要与司徒对话。”   来人传话刚完,只见那白发老者纵马而出。诸葛亮一见,忙在车中拱了拱手,王朗也在马上做了个答礼的动作。接着王朗大声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见。先生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这无名之兵?”   诸葛亮一听,马上用洪亮的声音答道:“吾奉皇帝之诏讨伐叛逆之贼,怎么说出师无名呢?”   王朗接着说:“天数有变,政权更迭,天下的权力归于有德之人,这是规律。自汉末以来,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正是靠我太祖皇帝曹孟德才统一北方,万民归附,这是天命所归啊!到了世祖曹丕的时候,顺应天意,接受禅让,这也是上合天意、下顺民心的事,先生理应明白。先生本为人杰,才华横溢,理想远大,曾自比管仲、乐毅,为什么偏偏要干逆天理、背人情的事呢?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么?今我大魏雄兵百万,良将千员,谁能阻挡?愿先生放下干戈,以礼来降,则不失侯爵的爵位,于国于己,难道不好吗?”王朗侃侃而谈,自认为说得铿锵有力。   王朗说完,诸葛亮却哈哈大笑起来,接着答道:“我本以为汉朝老臣必有高明的议论,哪想到只是这些陈词滥调呢?现在我有一言,请诸君静听。汉末以来,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不安。黄巾之后,战乱不断,朝堂之上,豺狼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掌权,以致社稷丘墟,生灵涂炭。这不是天祸,而是人乱!”   谈到这儿,诸葛亮停了一停,接着话锋一转说道:“对于你,我早就了解,早年举孝廉、后入朝当官,照理应匡复汉室、兴刘氏,为什么偏偏要反助叛逆,同谋篡位呢?你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啊!所幸的是天意不绝汉朝,我昭烈皇帝刘备统率四川。今日,我奉少主之命兴兵讨贼。你既是不忠不义之臣,自应潜身缩首,苟延残喘,哪有资格在此妄谈天命呢?”诸葛亮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声音更洪亮,语调更激昂。这时,他大喝道:“我看你这白发老贼,命无多日,很快就要奔赴黄泉,不知你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赶快给我退下,让逆贼与我来决战吧!”   王朗本来就年老,听到这番痛斥,特别是揭了他的老底,心里十分气恼。他气塞胸膛,突然大叫一声,摔死在马下。曹军受挫,不战而屈。后有人诗赞曰:“兵马出西秦,雄可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因此时常会有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时的紧张谈判。那些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屈人之兵的精彩谈判层出不穷,使得后人大为叹服。   一次秦国与晋国联合起来攻打郑国,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国都,郑国处在危亡之中。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郑国国君只好派老臣烛之武到秦国去,想通过谈判劝说秦军退兵,以便孤立晋国,挽救郑国的危亡。   国都被包围,烛之武无法出去,只好等到黑夜,再想办法。   到了深夜,万籁俱寂,四周漆黑一片,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上,让他坐在一个筐里,用绳子系在筐上,悄悄地将筐放到城下。   烛之武趁着黑夜,终于秘密地来到了秦军中,拜见了秦穆公。   烛之武对穆公说:“大王,我虽是郑国人,今天却是冒着危险为秦国的利益而来的。”   穆公听了,冷笑一声说:“哟,你还为我们着想呀?”   烛之武显得极为诚恳地说:“你们两国围攻我们,我们知道郑国就要灭亡了。不过,请您想一想,灭亡了我们,对您的秦国会有什么好处呢?郑国在晋国的东边,贵国又在晋国的西边,相距千里,中间隔着晋国。我们灭亡之后,贵国能隔着晋国来管理我们的国土吗?所以这国土恐怕只会落入晋国人的手中。贵国与晋国相邻,实力也相当。晋国再并吞了郑国,国力就超过贵国了啊!替别人出力去兼并土地,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聪明人能这么干吗?大王可要三思啊!”   烛之武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见秦穆公眉头一动,就猜到了他的心思,便接着说:“晋国现今很想称霸啊!他灭亡了我国会满足吗?一旦时机成熟,再向西扩展,难道就不会侵扰贵国吗?”   这时,秦穆公点了点头说:“先生说的,还有些道理。”   烛之武见穆公已初步接受,便继续说道:“如果能让郑国继续存在,对您并无坏处啊!让我们作为东道主,招待贵国过往的使者和军队,供应他们的一切,不也很好吗!”   秦穆公听了,又点了点头,但没有作声。   烛之武见时机已经成熟,便进一步说道:“况且,您对晋惠公也有过恩惠呀,他也答应要用瑕、焦两座城市来报答您,但结果又如何呢?他早晨刚刚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来防备贵国,哪讲信誉呢?所以,绝不要做那帮助晋国而削弱自己的事情哟!大王英明,想必是能考虑到的。”   烛之武的一番话,使秦穆公认真思考了一番,他派人私下里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单方面撤军。这一下,秦晋联军瓦解了。晋国一看灭亡郑国已经没有希望,便也将军队撤退了。没有发一枪一弹,郑国国都的包围就被解除了。   ●巧言能救性命   好口才不仅能够建功立业,也能拯救自己或别人的性命于危险之中。有很多会说话的人就是凭借自己的巧言善辩,使自己在危险时刻化险为夷。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叫张丑的大臣,被派到燕国做人质。有一次,张丑企图逃离燕国,但是在边境上又被燕国的军队逮住了。如此一来,可以说是死定了。   但是张丑很快就想了一个法子,吓唬他们说:   “有人密告燕王,说我私藏了珠宝,虽然那些珠宝早已丢失,但燕王始终不信,所以,他才非得杀死我不可。现在落到你们的手里,别无他法可以活命,我就只好对燕王说你们夺走、吞并了珠宝,看燕王不把你们挖肝掏心才怪。况且,燕王早已昏庸无道,你再怎么跟他谈利害关系,他也是听不进去的。我固然活不成,但你们也休想活命。”   士兵头目听张丑这么一说反倒吓坏了,只好放走了张丑。因此,张丑安然回到了齐国。   张丑之所以能顺利回国,全在于他能抓住士兵苟且安命的心理弱点,进行巧言说服。   众所周知,清乾隆年间的纪晓岚是以口才出众而闻名天下的。他博览群书、诙谐机智,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常在皇帝的身边。   有一次,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在后花园闲谈,乾隆有意捉弄一下他,就故意问纪晓岚道:“爱卿,你说‘忠孝’二字应当如何解释呢?”   纪晓岚说:“按一般说法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是孝。”   乾隆听完,诡秘地笑了一下,夸赞纪晓岚说:“你说得真不错啊!”停了一会儿,接着问道:“那你是不是忠臣呢?”   纪晓岚说:“当然是忠臣啦!”   乾隆说:“那很好,既是忠臣,如果我今天要你去死,你就应当尽忠呀!”说完,两眼故意盯住纪晓岚不放。   纪晓岚从容答道:“皇上真要臣死,臣万死不辞!”   乾隆一听,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要你万死啊,只要你死一次就足够了!”接着乾隆故意问道:“那么,你打算怎么个死法呢?”   “很简单,微臣打算投河自尽,葬身鱼腹。”纪晓岚很认真地回答。   “那好吧,你可以退下了。”乾隆想:“纪晓岚呀纪晓岚,我看你如何办?”   纪晓岚真的退下去了。过了片刻,他又回到乾隆的面前。   见纪晓岚又回来了,乾隆就故意板着脸责问道:“你不是要尽忠吗?怎么又回来了呢?”   这时,纪晓岚故意装出极严肃的神情,回答道:“报告皇上,我本是要投入江中,表明自己是忠于皇上的,但刚走到江边,正要投水之时,突然从江里走出来古代大诗人屈原,他一再制止我,不让我投江。”   乾隆问:“岂有此理,屈原怎么会不让你投江呢?”   纪晓岚说:“皇上,屈大夫劝我千万不要投江。他对我讲:‘你要投江自尽,那是极大的错误啊!想当年,楚怀王昏庸无道,不听劝谏,我才不得已去投汨罗江的呀!如今是太平盛世,皇上又如此圣明,你怎么能投江呢?你真要投江,也得先问问皇上,看他是不是像楚怀王那样。如果真是一个昏君,那么你再来投江也不迟呀!’我觉得屈大夫讲得很有道理,所以特回来向您请示。”   乾隆听罢,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好个如簧之舌呀,朕就免你一死吧。”   上述两例中的张丑和纪晓岚都不是坏人,他们都巧言挽救了自己的性命也是众望所归。可是有的人犯下弥天大罪,十足的该杀,可是他们居然也能巧舌如簧,逃脱罪责,这就不得不令人称奇。   1671年,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冠被窃,举世震惊。以布莱特为首的五人犯罪集团很快被警方捕获,并全部判处死刑。   正当人们翘首期待目睹罪犯的下场时,事态的发展却急转直下。   原来,英王查理二世对这些目无法纪的窃贼颇感兴趣,决定亲自审问他们。布莱特这伙罪犯以超凡的气度、博欢的美言和伶俐得体的答辩,深得英王好感,一喜之下,众罪犯不仅免于一死,而且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赏金。   布莱特的辩词可谓精彩至极,极尽的吹捧博欢,显示出十足的无赖本色,却又充满了胆略和才气。这里摘录审讯对话的精彩片段:   查理二世:“你还两次企图刺杀奥蒙德公爵,是吗?” 第一章 成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2) 更新时间2010-7-23 13:11:24 字数:5546  布莱特:“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更适合的人来接替。”   英王沉吟片刻,仔细打量这位囚徒,觉得他不仅胆子大,而且伶牙俐齿。于是他又问:“你胆子越来越大,这回竟偷我的皇冠来了!”   布莱特:“我知道这个举动太狂妄,可是我只能以此来提醒陛下关心一下一个生活无着的老兵。”   英王:“你又不是我的部下,要我关心你什么?”   布莱特:“我的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过去英国人之间兵戎相见,很是不幸,但现在天下太平,所有人都是您的臣民,我当然是您的部下。”   英王觉得他简直是个无赖,但仍问道:“你自己说,该怎么处罚你?”   布莱特:“从法律角度讲,我们应该被判处死刑。但是,我们五人死后,每人至少有两个亲属会为此流泪并诅咒您。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您总比多十个人流泪诅咒您好得多。”   查理二世万万没料到他会如此回答,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又问:“你觉得自己是勇士还是懦夫?”   布莱特:“陛下,自从您的通缉令下过以后,我没有藏身之地,不得已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警方误以为我已死而不再追捕,这当然不是勇士的行为。所以,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是个勇士,可是,在您——陛下——真正的勇士面前我只是个懦夫而已。”   查理二世对此番对话非常欣赏,居然破天荒下令免除布莱特死刑。   举出这个例子,不是对罪犯逃脱罪责的赞扬,只是要说明会说话是一种多么大的资本。   ●周总理精彩绝伦的外交语言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屡次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事务,为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为自己的口才而被世人赞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外交天才。下面是几则例子,表明了他在面对外国记者刁难时的奇思妙语,从中我们可以领略一代伟人的语言魅力。   1.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这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问,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了看大家,接着又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听到此,顿时掌声雷动。   其实,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查封了大陆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周总理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周总理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之外就在这里,但是他没有料到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并且巧妙地作出了回答。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外国记者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与台湾鲜明的对比,不能不令那位记者叹服。   2.有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本来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周总理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是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就不得不让人拍手称赞了。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周总理却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显然,美国官员的话里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碍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结果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之所以举行记者招待会,是要介绍我国的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二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而周总理简单地就把问题解决了,让对方根本摸不清底细。   5.20世纪60年代初,印度军队不断侵占我国西藏的边境地区,挑起边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周恩来总理冒着风险访问印度,与尼赫鲁总理进行会谈。虽然周恩来的和平努力未能收效,两年后中国军队被迫对入侵的印军发起还击,但他在此次印度之行中显示出的儒雅风度及雄辩的口才,依然征服了新德里新闻界。   当时,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个留大胡子的印度人站起来说:“我是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接着,有个欧洲人站了起来说:“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口口声声说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吗?”   听完这位记者的话,周恩来严肃地说:“詹姆斯先生,在国与国的领土纠纷中,你刚才的比喻显然不十分恰当。我愿就这个比喻再做些说明,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不该向强盗讨还吗?”   詹姆斯气急败坏他说:“你……你敢说印度是强盗。”   周恩来坦然而答:“强盗,有,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国的殖民政策。中国和印度是朋友,而且应该永远是朋友。”   后排的一位记者拍了拍詹姆斯的肩膀,站起来问:“总理先生,你们不打招呼,在有争议的地区擅自修了一条公路,这难道也是在表示和平、尊重和友谊吗?”   到此,台下响起得意的嘘声、口哨声。   周恩来诚恳地回答:“不错,我们是在喀喇昆仑山侧修了一条公路。这就是青藏公路,是为了改善新疆、西藏地区的交通困难状况而修筑的,其中有几段因山脉阻隔,穿越了阿克赛钦地区的一角。我们认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领土。后来印度政府提出了抗议,我们愿意就此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如果这不算和平、尊重、友谊的话,那么印度政府越过传统的边界,在有争议地区建立军事据点,武装巡逻,不但不打招呼,而且逐步推进,动枪动炮,这又算是什么呢?”   台下的记者们一时无言以对,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们虽听说过周恩来善于雄辩,口才极佳,但没想到会那么厉害。   后来,一位印度《独立报》记者托姆拉站起来问总理,他的言辞之间充满了对中国的诽谤,总理面对此情景却是异常冷峻,回答得从容不迫。当托姆拉最后慌忙辩解时,坐在周恩来身侧的外交部长陈毅猛然站了起来,抓起话筒怒不可遏地喊道:“够了,不要狡辩了,我只说一句,中国是受到损害了。毛泽东主席有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谓予不信,皇天可鉴。”   大厅里的人全部被陈毅的话震慑住了,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苦笑着摇头。   在座的每个人都明白,陈毅不仅是外交部长,他还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   看到此种情况,周恩来接过话筒说:“请原谅,我的外交部长是一时愤慨所致,并非危言恫吓。我想最后再说一句,中印两国都曾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都饱受过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蹂躏。中印两国应该友好、和睦。自家的事好商量,绝不能让边界纠纷再继续扩大,以致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听到这里,又一位记者韦尔娜女士站起来,极严肃庄重地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总理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吗?”   周恩来扬扬手说:“我想,我会尽其所能地回答你。”“那好,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您为什么仍然那么年轻、俊美,像个小伙子,能回答吗?”   全场上静默有顷,猛然爆出一阵畅快的大笑。   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时的周恩来,倒真有些腼腆了。他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陈毅,又摊了摊两手,嗫嚅着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轰鸣。   周恩来搓了搓两手,说:“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的……”   话音未落,上千名记者全部站起来鼓掌,长达7分钟的掌声里,竟然包括刚才那些曾向周恩来发难的人。   由周总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会说话的人在社交场合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优势,这种优势甚至可以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   第二节成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   ●会说话是成功事业的催化剂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曾指出:“说话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径。它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的人,往往受人尊敬,受人爱戴,得人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拓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富兰克林说:“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动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一项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获得效果。无数成功者的事实证明,敢于当众讲话,善于说话是成功事业的催化剂,它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这种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腰杆子”一向挺直的刘罗锅就是一个例子,他不仅能力强、有原则,更重要的是沟通起来很机灵,让乾隆皇帝不宠爱他都不行。   有一回宰相刘墉陪乾隆皇帝聊天,乾隆很感慨地说:“唉!时光过得真快,腾就快成了老人家喽!”   刘墉看看皇帝一脸的感伤,于是说:“皇上您还年轻哩。”   “我今年45岁,属马的,不年轻啦。”乾隆摇摇头,接着看了一眼刘墉问:“你今年多大岁数啦?”   刘墉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皇上,我今年45岁,是属驴的。”   乾隆听了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我45岁属马,你45岁怎么会属驴呢?”   “回皇上,皇上属了马,为臣怎敢也属马呢?只好属驴喽!”刘墉似笑非笑地回答。   “好个伶牙俐齿的刘罗锅!”皇上抚掌大笑,一脸的阴霾尽去。   在现代职场中,会说话对事业成功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人很会向上司提意见,不仅不会使上司讨厌他,而且善于提好建议,让上司更喜欢他。   在德国某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他设计的商标征求大家意见。   经理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旗图案,日本人民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但年轻的销售部主任却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经理听了感到很吃惊,全屋的人都瞪大眼睛盯住他。   年轻的销售部主任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红圈圈的设计是否雅观,而是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感到纳闷,脸上却带着笑说:“你的话叫我难以理解,解释来听听。”   “这个设计与日本国旗图案很相似,日本人喜欢。然而,我们另一个重要市场是中国的人民,他们也会想到这是日本国旗图案,就不会有好感,应当不会买我们的产品,这不是同本公司扩展对华贸易营业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   “天啊!你的话高明极了。”经理叫了起来。   面对权威人士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位年轻主任不仅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还注意了技巧。年轻主任先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抚平经理的不快,使他不失体面,再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反对经理的意见,经理也就不会感到下不了台了。同时,他的真知灼见也引起了经理对他的注意。   现在能说会道的人已经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1983年元旦,英国女王给多年担任首相撒切尔夫人顾问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绩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尔夫人的演说能力和应答记者提问的能力;为撒切尔夫人撰写了深得人心的演讲稿……一句话,他为英国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风姿绰约、雍容而不过度华贵、谈吐优雅和待人亲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在发达国家里,当前无不把当众说话水平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个公司、企业招聘各类人才,都要进行口试。   在日本,一些大公司进行招聘员工的面试时,专门就说话能力规定了若干不予录用的条文。其中有:   应聘者声若蚊子者,不予录用;   说话没有抑扬顿挫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得要领者,不予录用;   交谈时,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问题者,不予录用;   说话无生气者,不予录用;   说话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录用……   日本大公司的这些规定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说话与事业的关系至为密切,它是胜任本职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因为当众说话水平高,能说会道,才能正确地领悟上级的意图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一个唯唯诺诺、语无伦次的人必定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通过讲话让领导、同事、群众更深层次地了解你,才能让大家信任你,才有机会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胜任更重要的任务,才有施展才华、事业成功的机会。用好这种催化剂,事业的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第一章 成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3) 更新时间2010-7-23 13:23:00 字数:5302  ●好口才让你的求职轻松过关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口才艺术。”由此可见好口才的重要性。拥有好口才,已经成为现代人谋职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讲的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去求职。当他走进一家报社后问总编辑:“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   “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   “不需要。”   “印刷小工如何?”   “不,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缺。”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这位大学生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   “额满暂不雇用。”   总编辑笑着说:“如果你愿意的话,请到我们的广告部来。”就这样,这位大学生被录用了。可见会说话在求职中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良好的口才,可以提升你应聘面试成功的几率。   在当今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升高的环境下,才华横溢的人层出不穷,到处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为自己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业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需要多种才能和资本,而良好的口才,是所有这些才能和资本中最有效的一种。   我国著名高校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曾经举办过一场“全球500强企业——精英学子见面会”热身公开辅导讲座。讲座主要针对从广东及珠江三角地区万份简历中挑选出来的参加这次见面会的500名精英学子,以及部分应届毕业生。来自广州卡耐基素质培训学校的两位资深顾问及讲师就“面试口才、形象礼仪”对求职的重要性为大学生作了形象生动的解说。   吴云川说,说话看似小菜一碟,人人都会,但当众演讲时落落大方、言简意赅,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办到。在面对各家单位的招聘人员时,有的大学生反应敏捷、措辞准确、侃侃而谈、娴熟地进行自我推销;而有的大学生则对答迟钝、怯于开口。在每一个应聘者都同样优秀的情况下——同样的学历、同样的专业,企业能对比的恐怕只有学子们的形象外表了:在自信程度、对应聘企业与主考官的尊重程度上。   中山大学职业发展协会有关人士说明了他们的调查结果,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也开始有意识地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广州所有高校几乎都成立了口才协会。他们通过正规的社团组织为每一个有意提高说话能力的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并请有丰富演讲经验的教授和校外的当众讲话培训机构为会员上课。这种协会和口才培训班也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从广州卡耐基学校的学员比例来看,报名参加当众演讲课程的大学生比例一直在上升,这也说明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了口才的重要性。他们也期望通过训练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口才,顺利通过求职面试这道关卡。   ●令人赞叹的世界级推销大师   一提起推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会说话。因为只有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才能将商品推销出去。世界著名的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就是依靠良好的口才成为最伟大的推销员的。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中的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乔·吉拉德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所感动,被他的事迹所激励。   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然而,谁能想象得到,像这样一个谁都不看好,而且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三年内爬上世界第一,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为最伟大的推销员,吉拉德在推销中奇招迭出,就连打电话也有其独到之处。   面对电话簿,吉拉德会先翻阅几分钟,进行初步选择,找出一些看来推销成功可能性较大的地址和姓名,然后再拿起电话。   “喂,科里太太,我是乔·吉拉德,这里是雪佛莱·麦若里公司,我只是想让您知道您订购的汽车已经准备好了。谢谢!”   这位科里太太觉得似乎有点不对劲,愣了一会儿才说:“你可能打错了,我们没有订新车。”   吉拉德问道:“您能肯定是这样吗?”   “当然,这样的事情,我先生应该会告诉我。”   吉拉德又问道:“请您等一等,是凯利·科里先生的家吗?”   “不对,我先生的名字是史蒂。”   其实,吉拉德早就知道她先生的姓名,因为电话簿上写得一清二楚。   “史蒂太太,很抱歉,一大早就打扰您,我相信您一定很忙。”   对方没有挂断电话,于是吉拉德跟她在电话中聊了起来:“史蒂太太,你们不会正好打算买部新车吧?”   “还没有,不过你应该问我先生才对。”   “噢,您先生他什么时候在家呢?”   “他通常7点钟回来。”   “好,史蒂太太,我晚上再打来,该不会打扰你们吃晚饭吧?”   7点10分时,吉拉德再次拨通了电话:“喂,史蒂先生,我是乔·吉拉德,这里是雪佛莱·麦若里公司。今天早晨我和史蒂太太谈过,她要我在这个时候再打电话给您,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想买一部新的雪佛莱牌汽车?”   “没有啊,现在还不买。”   “那您想大概什么时候可能会准备买新车呢?”   对方想了一会儿,说道:“我看大概半年以后需要换新车。”   “好的,史蒂先生,到时我再和您联络。噢,对了,顺便问一下,您现在开的是哪一种车?”   在打电话时,吉拉德记下了对方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还记下了从谈话中所得到的一切有用的资料,譬如对方在什么地方工作、有几个小孩、喜欢开哪种型号的车等。他把这一切有用的资料都存入档案卡片里,并且把对方的名字列入推销的邮寄名单中,同时还记在推销日记本上。就这样,通过两三分钟的电话聊天,吉拉德得到了宝贵的推销信息,这些都是与他的好口才分不开的。   对于推销员和搞营销的人来说,说话是否有技艺往往直接决定了其交易的成败。   有的推销员以为自己每到一处,客户都会敞开大门,准备好笔墨与他签合同,于是一切万事大吉,就等着坐收利润了。然而,事实却是推销工作往往是由遭到客户的第一次拒绝开始的。如果一听对方对商品不感兴趣,自己扭头便走,那么交易永远不会成功。一位推销大王说:“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就是说,在对方拒绝之后,就要运用你的口才了。能说服对方,改变对方原来的意图,才是推销员真正的本事。可以说,推销的实质就是说服。鉴于说服的宗旨是要改变对方的意图,所以高明的推销者可以斗胆说一句:“世界上没有推销不出去的商品。”   另一位世界级推销大师原一平说:“我之所以被人称为推销之神,可以归功于我的谈话技巧。我觉得谈话技巧非常重要。”他认为在约见客户的过程中,设法打开沉闷的局面,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下生意才可能成交。而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推销员必须注意谈话的技巧,发挥自己幽默、亲切的特点。   原一平曾以“切腹”来逗准客户笑,拉近两人的关系。   有一天,原一平拜访一位准客户。   “你好,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   对方端详着名片,过了一会儿,才慢条斯理地抬头说:   “几天前曾来过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他还没讲完,我就打发他走了。我是不会投保的,为了不浪费你的时间,我看你还是找其他人吧。”   “真谢谢你的关心,你听完后,如果不满意的话,我当场切腹。无论如何,请你拨点时间给我吧!”   原一平一脸正气地说,对方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   “你真的要切腹吗?”   “不错,就这样一刀刺下去……”   原一平边回答,边用手比画着。   “你等着瞧,我非要你切腹不可。”   “来啊,我也害怕切腹,看来我非要用心介绍不可啦。”   讲到这里,原一平故意让表情突然由“正经”变为“鬼脸”,于是准客户也忍不住和他一起大笑起来。   无论如何,总要想办法逗准客户笑,这样也可提升自己的工作热情。当两个人同时开怀大笑时,陌生感消失了,成交的机会就会来临。   “你好,我是明治保险公司的原一平。”   “噢,明治保险公司,你们公司的业务员昨天才来过,我最讨厌保险,所以他昨天被我拒绝了。”   “是吗?不过,我总比昨天那位同事英俊潇洒吧?”   “什么,昨天那个业务员比你好看多了。”   “哈哈……”   善于创造拜访的气氛,是优秀的推销员必备的。只有在一个和平欢愉的气氛中,准客户才会好好地听你推销保险。而这种气氛完全靠推销员高超的谈话技术来营造。   不过,现在有不少人对此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在他们看来,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讲话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事实却并非如此。判断一名销售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他的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来分析。销售的主要目的是说服,说服力的强弱是衡量销售员销售能力的之一。有的销售员滔滔不绝,不但不能说服客户,还有可能引起客户的反感。而有的销售员看似木讷、呆板甚至说话结巴,却能一语中的,使客户买得开心。因此,真正的说服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想要让客户心甘情愿地从腰包里掏钱购买你的产品,必须掌握说服的技巧和艺术。用出色的口才将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以及其他足以让客户欣赏的优越性展现给客户,让客户对你及你所销售的产品心服口服,这就需要专业销售人员不仅对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客户的心态等了如指掌,更要有外交家般的好口才。   ●会说话让你的升迁机会多   身在职场,能够升迁是众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是,有的人在短短几年之间就能得到令人羡慕的职位,有的人却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停滞不前。其中或许会有许多原因,但是有一点就是会不会说话的问题。会说话能让升迁的机会更多。   一个人有才华,还要知道如何展示,否则只会原地不动,永无升迁之日。俗话说“千里良马尚高嘶”,马不叫如何让伯乐发现呢?翻看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注意到李斯从一个平民书生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其中他的口才功不可没。   秦王嬴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十月,秦国遭蝗灾之害,天下饥饿,百姓死者无数。有一天,吕不韦召集百官商议对策,百官皱眉,都一筹莫展。吕不韦十分扫兴,他想起了颇具才华的李斯,于是便令人招来李斯帮他出主意。李斯闻言,早已成竹在胸。他针对百姓缺粮、富豪藏粮囤积居奇的国情,献策说:“富豪不肯缴纳粟谷,皆因一个‘利’字。相国可诏令国人,凡能向国家交纳粟谷1000石者,可拜爵一级。有此重利,必使富豪争相交纳粟谷,此则饥饿可缓,民心可安。”吕不韦闻言,觉得李斯言之有理,果然计谋出众,便依策报请秦王嬴政诏令天下。诏令一出,富豪争相献粮,解救了秦国的饥荒之灾。   事后,吕不韦对李斯更加赏识,认为李斯不但善写文章,而且有经世之才,应当重用。于是,他向秦王举荐,让李斯当了郎官,专司守护宫门,侍卫秦王。   郎官虽小,但能接近秦王。李斯觉得:这是苍天赋予他接近秦王的机遇啊!不出所料,果然不久机遇来了。一日,秦王乘兴郊游,李斯紧随身后,忽听年轻的秦王嬴政面对无垠旷野有感而发地吟咏道:“天地悠悠,何其大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李斯赶紧机灵地应和。秦王嬴政发现身边的郎官很精明,便询问其来历。李斯心中暗喜,立即谨慎地将自己拜师荀卿、投身吕相国门下当舍人的经历作了简略禀报。   秦王嬴政早知荀卿颇知帝王之术,于是考问李斯道:“你既是名师之徒,对帝王之术有何见地?”李斯毫不迟疑地说:“帝王之术不过是个‘一’字。”   “此话怎讲?”   “军必有将,国必有君,天下必有天子,皆因要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当今诸侯分立,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为乱世。久乱必治,久分必合,天下归一,势在必然。秦有兵革之强,物产丰富,理应统一天下,结束分裂。诸侯合而归一,天下方能大治……”   秦王嬴政听罢大喜,得意道:“我秦国真是人才济济,连小小的郎官也出语不凡!”   郊游归来后,李斯兴奋难寐,他抓住时机,发挥所学,连夜给秦王写了一道关于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奏疏。第二天轮值,李斯亲自把奏疏呈送给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阅毕,惊喜不已,李斯所言竟与自己的意图暗合。他如获知音,深感李斯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当即下达诏令,任命李斯为长史,让他参与制定朝廷国策。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萧何身上。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这可是攸关后代子孙的万年基业,群臣们自然当仁不让,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还吵不完。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却不服,私底下议论纷纷。 第一章 成功属于最会说话的人(4) 更新时间2010-7-23 13:25:02 字数:4601  封爵受禄的事情好不容易尘埃落定,众臣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群起争议。许多人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次伤,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屡战屡胜,功劳最多,应当排为第一。”   刘邦在封赏时已经偏袒萧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己见,但在他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测出刘邦的心意,于是就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上前说道:“大家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战功,但都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好几年,军中缺粮,也都是萧何辗转运送粮食到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避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顺利接济皇上的,这些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你们又凭什么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居次。”   这番话正中刘邦的下怀,刘邦听了,自然高兴无比,连连称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首位,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将近一倍。他凭着自己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言善道,舌灿莲花,享尽了一生荣华富贵。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在一个公司待上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公司里升迁很快的往往不是那些只懂得埋头苦干而一言不发的人。相反,那种技术能力稍差但是说话能力很强的人通常会受到老板的特别优待,有的甚至连升三级。   虽然工作能力是职场上不容忽视的工具,但适当的说话技巧却让人更有可能在职场里出类拔萃。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点关注谈话技巧的功用,他们有时还总结一些办公室常用句型,这些句型不但能帮你化危机为转机,更可以让你成为上司眼中的得力助手。   传递坏消息时的句型:“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出了问题,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地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等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   上司传唤时的句型:“我马上处理。”冷静、迅速地作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认为你是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   表现出团队精神时的句型:“莎拉的主意真不错!”莎拉想出了一个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点子,趁着上司听到的时刻说出本句型。做一个不嫉妒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你本性善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第三节会说话创造美好生活   ●会说话能快速平息家庭纷争   家庭中有一点纷争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能快速平息纷争,有的人却只会让“战火”愈演愈烈,这其中的关键是说话技巧问题。只有会说话的人才能快速平息家庭纷争。   大刚和妻子闹别扭后,彼此冷战了大半个月,妻子还索性回了娘家。妻子毕竟心软一些,实在忍受不住感情的折磨,准备向大刚妥协,先给丈夫打了个电话:   “我的一本《财务考试》放在你那儿了,我急用,你给我送过来好吗?”   狡猾的大刚装作病恹恹的声音说:   “按理我应该给你送过去的,可是我现在生病了,还病得不轻呀。”   妻子一听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你怎么啦?要不要紧?”   “我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叫‘相思病’。”   大刚的贫嘴,让妻子“扑哧”一笑,矛盾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消解了。   等到了妻子的电话,大刚当然开心,便耍了一个小小的“欲擒故纵”的伎俩,告诉妻子自己生病了,听到妻子担心的话语,大刚知道妻子心里已经原谅自己了,“骗”来了妻子的关心,大刚才把真相说出来。   有时候为了维护家庭和睦,还不妨说一点“小谎话”。   一次,小张与单位几位同事去苏州旅游,观名胜,赏古迹,尽情而游,竟把当初答应妻子给她买件丝绸上衣的事忘得干干净净。直到乘车返回家时,才猛地想起。不得已,他只得在本市的一家商场里买了一件丝绸旗袍。回家以后,对妻子不敢如实相告,而以谎言哄之:   “平日里,你提篮买菜,洗碗刷锅,相夫教子,毫无怨言,真得好好感谢你。这次去苏州,为了买这旗袍,我几乎跑遍了各大商场,才选中了它,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来,试试看!”   妻子一听笑逐颜开,欣然试穿。试想,如果小张如实相告,岂不大杀风景,甚至会引起一场小小的“内战”。夫妻间理应真诚相待,来不得虚伪和欺骗,但如果每件事都得实言相告,每一句话都不得掺半点假,则不仅不能为家庭增添欢乐,反而还会使原本和睦温馨的家庭出现裂痕。因此,在不涉及大局、无关“宏旨”的家庭琐事上,有时不妨以“谎言”来润润色,营造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似乎他们就是天生的冤家。但是,有一些会说话的人,就可以把这种矛盾处理了。   刘飞和妻子平常在家住,一般逢周末去刘飞的爸妈家。刘飞在家里是独生子,母亲特别宠爱,常常挂念儿子,又有一些老观念,认为家务事是女人的活儿,女人照顾男人天经地义。   有个周末,小两口又回到刘飞的爸妈家,婆婆当着儿媳妇的面说,一周不见,刘飞又瘦了,问是不是家务事做多了,吃得不好,等等。儿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婆婆的意思很明显,是责怪媳妇没尽到女人的把男人照顾好。面对婆婆的无理责难,儿媳妇小黄并没有反驳,而是接过话题说:“妈,这段时间单位加班,没有好好照顾他,都怪我。从明天起,我给他多加强营养,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会胖起来。”第二个周日,小两口一回到爸妈家,小黄就拉着婆婆的手对婆婆说:“妈,这一周我给他弄了五顿肉、一顿鱼,还炖了回鸡,鸡蛋、牛奶每天早晨不断。可他好像还是没有长胖,妈妈,您可有什么好法子?”婆婆被儿媳的话感动了,赶忙说:“他就是这个样,吃什么都没用,这大概是遗传的原因,人人都瘦得像只猴子,你看他爸不也这样。”说得全家捧腹大笑。   小黄在婆婆责备自己时,并没有据理力争,而是好言安慰,有效地阻止了婆婆继续对自己进行不公正地责备,避免了婆媳矛盾的激化。   有些儿媳,跟自己的母亲能够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在婆婆面前却无话可说,两人之间老感到特别别扭。要缓冲这种气氛,你就要学会主动亲热,在婆婆耳边多吹点“甜”风。   首先,多叫几
/
本文档为【语言交流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