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2011-08-07 15页 pdf 475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5508

暂无简介

举报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 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 的主要通道。 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  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 脉...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 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脉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 的主要通道。 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  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  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 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 脉,主要是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 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而能补正经之不足。 经络系统结构图如下: 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1)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 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 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 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 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 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 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 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 1)。其走向和交 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 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 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 1: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 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 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 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 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 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 “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 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 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 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 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 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 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 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 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 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 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 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 脉。 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 动的功能。 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 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奇经八脉的分布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 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 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 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 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 “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 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 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 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 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 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 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 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 的基础。 奇经八脉的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 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五脏主人之一身,六腑固 守五脏,经脉为脏腑之隧道,才可谓有行与体,精与神,犹水能浮舟亦能复舟之理 (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 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 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 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 即形象地了这一功能。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 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 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 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 泉、承浆。 冲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 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 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带脉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 一周。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阴维脉 循行:①起于小腿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 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阳维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 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 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阴跷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 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 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跷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阳跷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 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 经合于风池。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 髎、承泣;睛明;风池。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 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经系统疾患、胸腹 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证,又要选入归奇经之药配 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 督二脉及阴阳?脉,故古称为“按?”。最突出的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 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 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 末端有八穴,命名为“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 选配此八穴,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 依奇经八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 法和飞腾八法,独树一帜。 新增:中医从无科室之分,阴阳五行乃相生相克犹水能浮舟亦能复舟之理.分 科只会害人,为之屠夫也.奇经八脉固然重要,可它为人体表也,是阴生阳固之意, 阴不生哪来之阳,再以中药之里来讲,药之五性是以阴五脏之治,而不是药五性治 其表也本人周志军 奇经八脉与养生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开通奇经八脉法,乃 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中均无泄 露。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 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 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次将此功法批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 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 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 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驰,一 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以意领气走尾 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微停;三 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 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 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 穴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 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 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 “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 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 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 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精通非经明师口传不可胡猜乱用以免出 现差错。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 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就。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 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 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 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 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 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 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 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 经”。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正常人体本来就是通的, 只是可以通过修行来加强和升华而已。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 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 于相表里的阳经。 它有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1、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 内的联系;2、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的内部联系;3、灌注气 血濡养全身。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 部分。其功能活动有赖于经络气血的濡养,并受十二经脉的调节,故将其划分十 二个系统,称为“十二经筋”。 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 能。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与之相应,全身的皮肤 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十二皮部。 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的 卫外屏障。 络脉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 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 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具有加强相为表里两经脉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浮络是循于人体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孙络是细小的络脉。连属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 连属部分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 络,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十五络主要作用是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浮络 在全身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为“浮络”,它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主 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 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分支称为“孙络”,它的作用同浮络一样输布气血,濡 养全身。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 奇经八脉的作用 奇经八脉的特点 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 奇经八脉与养生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络脉 十五络脉 浮络 孙络
/
本文档为【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