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84例临床观察

2011-08-07 2页 pdf 120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4157

暂无简介

举报
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84例临床观察 36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4年第22卷第8期 Vo1.22,No.8,2004 疏肝和胃散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 84例临床观察 肖祥成 蒋树能 蓬安县中医院 (I~t JIl蓬安 637800) 提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无论临床症状, 还是胆汁反流都明显减轻,临床疗效较显著,有效率达97.28%。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疏肝和胃散 ...
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84例临床观察
36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4年第22卷第8期 Vo1.22,No.8,2004 疏肝和胃散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 84例临床观察 肖祥成 蒋树能 蓬安县中医院 (I~t JIl蓬安 637800) 提要: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散治疗,无论临床症状, 还是胆汁反流都明显减轻,临床疗效较显著,有效率达97.28%。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药疗法 疏肝和胃散 笔者于2001年 8月--2003年 12月运用自拟疏肝和胃 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18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 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于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246例病例全部来源于门诊,其中男 85例,女 161例;年龄 15--78岁,平均 38.4岁。全部病 例均有胸骨后烧灼感、胃脘部胀满疼痛;伴暖气、泛酸、 口苦、大便干燥。病程最短 1月,最长 6年零 6个月。将 246例病例分为治疗组 184例,对照组62例。 1.2 诊断 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镜下见胃内有胆 汁反流,胃黏膜被染成黄色,并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 血灶等。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肝和胃散:柴胡、枳实、薤白各 10g,白芍 3og,黄连、醋制大黄各6g,吴茱萸 3g,厚朴、佛手各 15g, 延胡索、丹参、蒲公英各 2og。两肋胀甚加醋炒香附 10g,泛 酸甚加海螵蛸2og。水煎,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前 温服。对照组给予吗叮啉每次 10mg,每天3次;奥美拉唑 20rng,每天早晨 1次。1个月 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烟、 酒、辛辣,调情志。1个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胃镜检 查无胆汁反流,胃黏膜无黄色胆汁附着,充血、水肿消失; (2)好转:自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见胆汁减少,胃黏膜 有少量胆汁附着,充血、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3)无效: 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检查无明显变化。 3.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 1。 9 v.4p-g v.4p-‘ ● 9~4p-4 v.4p-‘ ● 4~4p-9~Ip-g v.4p-gv.4p-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3.3 两组疗效 比较 治疗组 184例,治愈 112例 占 60.87%,好转 63例 占34.24%,无效 9例 占4.89%,总 有效率 95.11%;对照组 62例,治愈 34例占54.84%,好 转 22例 占 35.48%,无 效 6例 占 9.68%,总 有 效 率 90,32%。治疗组治疗前胃镜检查见胆汁反流 184例,治疗 后痊愈 132例占 71.74%,好转 47例 占25.54%,无效 5 例占2.72%,总有效率 97.28%;对照组治疗前胃镜检查 见胆汁反流 62例,治疗后痊愈 29例 占46.77%,好转 23 例占37.10%,无效 1O例占 16.13%,总有效率 83.87%。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 4 典型病例 钟某某,女,38岁,2002年 4月 23日初诊。患者 自 述于199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时有疼痛, 连及两胁,偶见嗳气、泛酸,在他院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 胃炎,多方服药,时有好转,每遇情志不舒则病情加重, 近2月来觉胸骨后有烧灼感,胃脘部疼痛加重,日5~6 次,疼痛时长时短,长时半小时,短则几分钟,且痛连胁 肋,口干,口苦,嗳气,泛酸,大便 3--4日1次、状如羊 叶出血 急性期 不会 引 起再 出 art而 加重 病情 ;相反 , 瘀祛新 生 ,血 流通 畅 ,而有 利 于 出血停 止 -3 J。 “血 不行则为水”为诸 多脑 病的病理关键【3】。血溢脉 #l-,瘀 血形成进 一步压 迫 ,致瘀血 与水 湿痰浊互 阻 于脑络 ,神明失主 ,肢体失用 ,七窍失司。故应用 活血 化瘀药物 ,兴利除 弊 ,不必顾 虑。 值得注意的是 : (1)术前病人意识 障碍越重 , 疗效 越差 ;(2)出血量 越多 ,抽 吸时越宜缓慢 ,不 可操之过急 ,以防因颅内压突然下降,致再出血而 加重病情 ;(3)年龄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因素,须结 合病情具体。总之 ,脑叶出art与部位较深的脑 出血相 比相 对 安 全 ,不 可 一 味 追 求 超 早 期 抽 吸 血 肿 ,一般以出血后 24h为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 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英勇,等.脑叶出血.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86:19, 21 [3]罗云坚,刘茂才,等.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治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0:402,392 (收稿日期 20o4一O4—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4年第 22卷第 8期 Vo1.22,No.8,2004 四 川 中 医 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刘桂双 丁 晶 许迎春 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 (天津 300060) 提要:本文将 12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2例,对照组 58例。对照组予改 善脑循环代谢、抗凝、降纤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豁痰、逐瘀通络中药 (由胆南星、 天竺黄、苡米、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地龙、丹参、川芎、瓜蒌、半夏、水蛭等组成),两周 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流变、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 治愈 22例 (35.5%),总有效率91.9%,对照组临床治愈 12例 (2o.7%),总有效率70.7%,两组比较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有显著改善 (P<0.01),且优于对照 组 (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比单纯西药疗效显著。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 急性期 中西医结合 急性缺血性 中风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 、多 发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致残率 高、复发率高已引起当前医务界广泛重视。我科 自 2001年 1月至 2002年 4月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治疗 急性缺 血性 中风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 120例均符合 1995年 中华神 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 疾病诊断要点》[1 中脑梗塞 的诊断标准,选择首次 发病或曾发病但未遗留有任何后遗症患者。均于发 病 48小 时内经头颅 CT或 MRI检查证 实 。 ■● ■。◆ ■● ◆ 4.-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屎。胃脘部按之疼痛,舌质偏红,苔微黄稍腻,脉弦。胃 镜检查见胃内大量胆汁附着,胃黏膜被染成黄色,并见胃 黏膜充血、水肿。胃小弯及胃窦部见两处约 1m·左右的糜 烂面,伴见出血点,胃镜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及糜烂性胃 炎。用疏肝和胃散加海螵蛸 20g,日1剂。7剂后诸症减 轻。继用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无任何临床不适之感, 胃镜复查仅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内未见胆汁附着及 糜烂。继用上方巩固治疗 1个疗程。 陈某某,女,43岁,2003年2月 16日初诊。患者述 1995年患慢性胃炎后曾反复胃脘部不适,问断服药,时轻 时重。3个月前感胃脘部疼痛不适,日3~5次,胸骨后有 烧灼样感觉并偶有疼痛,嗳气,泛酸,大便干燥、2~3日 1次,两侧胁肋时见胀满、嗳气后稍舒,口苦,苔黄微腻, 舌质红,脉弦数。胃镜检查见 胃内大量胆汁附着 ,胃黏膜 被染成黄色,并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及食道下段黏膜粗糙、 充血。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食道炎。用疏肝和胃散 加香附lOg,日1剂。7剂后上述诸症减轻。去香附后继用 上方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除偶有胃脘部轻微胀满外,余 无其他不适感觉,复查胃镜见胃黏膜除轻度充血水肿外, 未见胆汁附着及糜烂,食道黏膜亦无充血。再用六君子汤 加减调理 10余剂以善其后。 5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为过多的胆汁反 流入胃,导致胃黏膜特殊的反应性变化,引起一组以腹痛 和胆汁反流等症状的临床症候群。该病发病的关键在于幽 门功能低下,致胆汁反流于胃,使胃黏膜组织充血、水肿、 糜烂。此病属祖国医学 “胃脘痛”、“呕胆”、“痞证”等范 畴。《灵枢·四时气第十九》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 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日呕胆。”其因多为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移热于胆;或因胆腑湿热内蕴致胆 腑气血壅滞,疏泄失时,使胆液不循常道而下降于肠腑以 助消化,反流于胃而损胃络。余于临床中以自拟疏肝和胃 散治疗本病,有效率达 97.28%。该散剂以柴胡、枳实疏 肝理气、行气和胃、抗炎利胆以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强幽 门括约肌紧张度,加强十二指肠排空,防止十二指肠潴留, 以免胆汁反流。从本组病例观察,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 性,分析原因,盖因女性乃数失于血,血少气多之故是也, 故以疏肝行气之药为君药;自芍柔肝止痛,与甘草同用可 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幽门括约肌的张力;黄连、 吴茱萸具有辛开苦降之功,清胃热,开肝郁;大黄有抗病 原微生物、抗内毒索、抗炎、解热、利胆、健胃的作用, 据其临床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中有86.41%的病人有大 便秘结,大黄有清热泻下以达通肠腑的作用,肠腑通则胆 腑利,胆腑利则胃气降,胃气降则和,并且大黄有活血止 痛的功效。大黄用醋制后其清热作用不减而泻下作用减缓, 缓泻而不伤正,且无腹痛之苦;丹参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 变学指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与枳实同用,达行气 活血、消炎利胆之功。从而增强胃肠蠕动,抑制胆汁反流 的作用。全方具有疏肝行气、和胃降逆、利胆消炎之功, 以达肝气疏、胃气和之目的,从而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收稿日期 2004—04—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疏肝和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84例临床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