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

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

2011-08-16 11页 doc 40KB 2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2108

暂无简介

举报
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在对三槐王氏上源经过七、八年的考证,找遍全国上千部的王氏家谱,沿用无数个家谱资料上的例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对三槐王氏上源进行归属。前前后后几次公布考证总结报告。从整个报告的十二个典例中(太原、琅琊各六例),没有看到一例从正面、用史料载明结果。《通讯》43期载的考证总结报告,基本是找的近修家谱,而且是很乱的个例,用拼凑的办法,为适应《通讯》的需要,无论对与错,都是肯定自己,否定对方。得出本次考证的结论是:三槐王氏上源应属太原王氏世系源流。现就以考证结...
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
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 中华王氏文化研究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在对三槐王氏上源经过七、八年的考证,找遍全国上千部的王氏家谱,沿用无数个家谱资料上的例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对三槐王氏上源进行归属。前前后后几次公布考证总结报告。从整个报告的十二个典例中(太原、琅琊各六例),没有看到一例从正面、用史料载明结果。《通讯》43期载的考证总结报告,基本是找的近修家谱,而且是很乱的个例,用拼凑的办法,为适应《通讯》的需要,无论对与错,都是肯定自己,否定对方。得出本次考证的结论是:三槐王氏上源应属太原王氏世系源流。现就以考证结论为题,以总结报告的十二个典例为原始凭据,全面加以剖析,看其结果吧! 一、考证结论(原文) 基于上述十二个不同记术三槐王氏上源世系的典例,依据我国仅存的史实资料并参考当代有关专家、文献对三槐王氏上源的论述,得出本次考证的结论是:三槐王氏上源应属太原王氏世系源流。 其主要依据是: 1、在史实资料中,关于王言的父亲是谁的问题上,只有〈王氏通谱〉与极少数支谱记载为王抟。而权威的唐〈宰相世系表〉则明确记载王抟没有王言这个儿子,只有倜、倓、伧等三个儿子。 但元代名臣及大书法家赵孟頫在《宋尚书兵部侍郎晋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中称王祜的曾祖为“乾”,即王言的父亲谓王乾。在太原王氏世系的几个典例中出现王乾,而在琅琊王氏世系源流中就是没有王乾;王抟是属琅琊王氏。因此,王言自然只能属于太原王氏了。 2、虽然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都存在世系混杂之处,但在琅琊王氏的典例中错误较多,尤其是王羲之世系中错误更为严重。太原王氏的源流中虽然也有混入琅琊王氏的先人,但总体上比较清析,尤其是永泰王氏与后港王氏的世系源流中均为清一式太原王氏先人,因此三槐王氏归属太原王氏比较合理。 3、“两个多数”倾向太原王氏。一个是目前本会属三槐王氏的会员绝大多数认为是应该归属太原王氏;另一个多数是当今三槐王氏中两个最大的支族,他们的族谱也是三槐王氏(乃至整个王氏)族谱中规模最大的族谱,即〈三沙王氏统谱〉与《上梅王氏通谱》。该两谱的记述均为归属太原王氏。根据尊重多数的原则也应归属太原王氏。 4、本次考证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某谱的世系源流作为源流,而是在三沙、上梅、永泰等三谱中,适当去伪存真,尤其是王威至王霸段,参照太原王氏通谱进行定格定位。特别是《永泰王氏宗谱》是清一色的太原王氏世系,在王通至王乾段有《二十五史》的史载资料为证,因此以永泰谱的世系为主线,又参考三沙、上梅、后港等谱并进行严格考证而进行适当修正,从而提出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太原三槐王氏世系源流,简述如下: 太原三槐王氏世系源流一线图 1世晋——2世宗敬——3世凤——4世覃——5世渠—6世丰——7世芝——8世亿——9世错——10世坟——11世渝——12世息——13世恢——14世亢——15世颐——16世翦——17世贲——18世离——19世威——20世志——21世珣——22世言——23世山寿——24世嵚——25世彝——26世彛——27世勋——28世励——29世霸——30世殷——31世亥——32世岱——33世卓——34世述——35世懋——36世宏——37世(并)——38世扬——39世寓——40世牢——41世秀——42世玄则——43世焕——44世虬——45世彦——46世杰——47世隆——48世通——49世福祚——50世勉——51世怡——52世潜——53世质——54世庆存——55世乾——56世言——57世彻——58世祜 5、存疑。本编辑部在提出上述标准三槐王氏世系源流的同时,也将存在的不同记述的几个典例作为存疑列入本报告,以供广大同宗参阅并供后裔贤达继续考证。凡有不同意见者也欢迎向编辑部反映,以供今后视情考证作参考。作为存疑的不同记述有如下。 甲、琅琊世系说: ①《琅琊王氏通谱》记述的王言是唐末宰相王抟的儿子; ②山东莘县认为,王言是王练的后裔; ③临沂孝友王氏谱也认为王言(节)是王抟(彦平)的后裔,但其世系传承与通谱不同。 ④王泉根在《华厦姓氏丛书·王姓》中记述的王言是王羲之世系中王冕的儿子。 ⑤嵊州图山王氏谱记述的王羲之……王通……彦英……王仁裕……王祜的世系。 乙、太原王氏世系说: ⑥湖南上梅王氏谱记述的 通……仲舒……乾——言 ⑦三沙王氏谱记述的 通……仲舒……哲——言 ⑧重庆黔江九龙坡王氏谱记述的 太原祁县……九子王……世录……乾——言 五、太原三槐王氏上源世系行传表(略)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 (2008年11月15日首次公布,2009年5月15日第二次公布,2010年1月10日第三次公布) 二、辩驳理由 1、从报告的十二个典例分析(太原、琅琊各六例),《通讯》看来,每个典例的记述史料都有问题,只是混乱的程度不同而已。在琅琊王的第一例的记述中载:王庸敬的《琅琊王氏通谱》中对三槐王氏源自王导的一个流传较广的记述是说三槐开基祖王言是唐末宰相王抟的儿子。在王庸敬所编著的《王氏通谱》卷二、三(2册),卷七(5册),卷八(6册)等谱中比较系统地记载了王言出自琅琊世系王导的阐述为,太子晋33世;导一34世;洽一35世;珣一36世;昙首一37世;僧绰一38世;俭一39世;骞一40世;规一41世;褒一42世;鼒一43世;弘直一44世;綝一45世;曒一46世;宠一47世;仲连一48世;绍一49世;玙一50世;及一51世;岁一52世;抟一53世;言。我认为这个世系的记载是正确的。但《通讯》则说:“经过考证,发现上述世系传承错误甚多,可能是王庸敬所引用的旧谱的谱系资料不准”。同样在太原王氏的第四例王庸敬著的《王氏通谱》中,王威至王通的世系源流为:威(19)一志(20)一珣(21)……霸(29、珣八世孙)一殷(30)一亥(31)一岱(32)一卓(33)一述(34)一懋(35)一宏(36)一0(37)一0(38)一寓(39)一牢(40)一秀(41)一元则(42)一焕(43)一虬(44)一彦(45)一杰(46)一隆(47)一通(48)一。三十代人中,有十代人是空白,《通讯》则说:“虽然只记述到王通,而且有空缺,但对王威、王霸、王通等三位先人定位比较准确”。请《通讯》说出定位准确的依据是什么?哪史、哪书、哪谱所载。 《通讯》在十二个典例中,太原王氏的第一例:《三沙王氏统谱》、浙江《尚儒王氏宗谱》及苏州《皋桥王氏支谱》,从王威至王言的世系传承记述为:威)(19)一忠(20)一曜(21)一吉(22)一骏(23)一崇(24)一符(25)一霸(26)……第二例:湖南《上梅王氏通谱》记述的世系源流为:威(19)一忠(20)一曜(21)一邑(22)一揆(23)一白(24)一章(25)一骏(26)一崧(27)一霸(28)……这个世系传承,看得很清楚,是王元的后裔,是琅琊王。不能说世系混杂。 我给《通讯》主编王听兰先生送的“三槐王氏的上源是琅琊王”这篇资料,是用的七个名人传和四种历史文献上的祖宗世系名录佐证。这个证据还不够吗?(注:下面有类似问题,亦用此佐证,不赘述)。 2、《王氏通谱》卷七(五册)的注解中,对48世的王绍与49世的王玙,也犹疑地说:“按旧唐书有王玙传、传首不言为方庆六世孙,传末不言曾孙为王抟。惟新唐书传增入此说……”。也就是说……。“亦即按旧唐书,王抟的上源是有问题的”。按《通讯》的逻辑,唐书也有问题。凡是历史文献都有问题,连王抟的上源都有问题。就是错乱甚多的近修家谱没有问题?所以,在整个考证过程中,基本不用正史,绝大多数是用的近修家谱的个例。家谱错乱多是客观存在的,大家都知道,不可能证实考证结果的正确性。 3、王抟是否有第四子是有矛盾的。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记载“皦生宠、宠生仲连、生绍、生玙、生及、生岁、生抟、生倜、倓、伦”并王言;根据《中国族谱序列选》上的《黄岩西桥王氏族谱》序载:“岁生抟……抟生三子:倜、倓、伦。也没有第四子王言”。《三槐王氏通谱》卷一,明确记载唐相抟四子是王言,为五十三世,生殁葬及其生平载得详细。前面说的四种历史文献,每篇都有王言的记载,你们还是去查点历史资料吧!光考证家谱不是依据,只是起参考作用;“古代谱系的人名是有特定的部首定律的,即父亲不伧生几个儿子,其讳名都用同一个部首。抟的前三子“倜、倓、伧”都有一个“亻”旁,难道会有无“亻”旁的四子“言”。说王言的“言”没有“亻”旁,也是《通讯》可以认定王抟没有“王言”这个儿子的依据吗?太原王氏神念的六个儿子尊业、僧辨、僧修、僧略、僧智、僧惜,没有“亻”旁的尊业就不是王神念的儿子;僧辨的八个儿子的名字,有七个的名字有“页”旁,老七没有,他就不是王僧辨的儿子。取名字用统一的特定的部首定律,是不是有呢?有,是一部分,大部分的取名都是无规律的。这能说明王抟没有王言这个儿子吗?《通讯》进而还说“王褒至王抟的世系大有问题,可能是拼凑的。从而证明三槐王氏不是王抟的后裔”。《通讯》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说疯话,拿历史名人当儿戏,意思何在。 4、《通讯》46期上称:“原来,在王庸敬公在光绪二十年编撰的《王氏通谱》(第八卷、第六册第35页)中,第五十二世抟公生四子:倜、倓、伧、言。而在贵州省的邕江王氏宗谱上,抟公的四子为:倜、倓、伧、億。两者之差只在“言”和“億”。究竟谁对呢?我们经过仔细分析,认为王庸敬公在光绪二十年编撰的《王氏通谱》所载错了。必须按照邕江王氏宗谱更正”。请《通讯》说出“所载错了”的理由和依据,是哪一分历史文献和宗谱上说抟公的四子为“億”。是近修家谱正确还是历史文献算数。不要颠倒黑白,必须按照邕江王氏宗谱更正,你说这话的时候不觉得“脸红”。 5、《通讯》上说,“虽然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世系源流都存在世系混杂之处,但在琅琊王氏的典例中错误较多……,太原王氏的源流中虽然也有混入琅琊王氏的先人,但总体上比较清晰……因此三槐王氏归属太原王氏比较合理”。这不是模棱两可的不实之词是什么? 《通讯》用太原王、琅琊王两大系统的近修家谱的拼凑世系,来决定三槐王的归属,讲不出实际道理。请找有事实依据的历史文献来证实吧!你们手里有《王氏通谱》全套82册和上海图书馆的谱也很多,你们可以在其中找几样你们所需要的正史资料,如《二十四史》中的哪一史和《王氏通谱》中的任何一册的例子,来证实王言的父亲是王乾;三槐王氏的上源是太原王;王威至王霸段的世系祖宗名录又是如何将王忠、王曜、王吉、王骏、王崇、王崧等人改为现在的太原王氏世系祖宗名录的。用错乱甚多的近修谱资料不足为证,如贵州的邕江王氏谱。王威九世孙霸生二子:长曰殷,四世孙实;次曰咸,十九世孙泽,空缺那么多,相隔这么远的世系,唐书就无法找齐,《通讯》是怎么找齐的?现在一个空缺都没有,不拼凑才怪。 华中科技大学王雪峰教授,是《通讯》诚聘为王氏大成总谱学术顾问。他对王庸敬公的“清代王庸敬父子穷毕生精力,修成王氏通谱,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存在的问题不少,庸敬公对问题世流和不同观点,尽量呈现,并给出详细分析,从而留下丰富资料”。丰富资料被《通讯》全盘否定,变为“错误甚多”、“所载错了”、“大有问题”、“可能是拼凑的”、“引用的旧谱的谱系资料不准”、“褒以下是为乱世”、“鼒下没有记载子嗣”云云。真是一派胡言。庸敬公用资料很慎重,较为精确,比起以永泰谱的世系为主线,又参考三沙、上梅、后港等谱并进行严格考证而进行适当修正的拼凑世系要准确得多。《通讯》全是搞的拼凑世系,是拼凑中的拼凑,还猪八戒过河,倒打一钉耙,倒说别人是拼凑。我又要说:养儿不朝老子,娘心里明白。扪心自问吧! 6、《通讯》43期称:“褒以上世系为正传,可以在正史中见证。褒以下是为“乱世”。又说,根据《二十五史》记载:《周书·列传卷第三十三》,王褒生一子名“鼒”, 鼒下没有记载子嗣。《通讯》主编有一句口头禅,“有《二十五史》在手”。本期登的褒以下是为“乱世”、 鼒下没有记载子嗣。这两个世系传承,《二十五史》记载得详细,主编可能没有看到吧!还有《三槐王氏通谱》、《琅琊王氏宗谱》以及《琅琊三槐王氏宗谱》等谱都有详细记载,乱什么世?褒有二子鼒、宴。鼒有八子,即弘让、弘直……一直往下写到王祜……这样的世系传承还说他乱世、没有子嗣记载。建议《通讯》主编多研究史料,摆正位置,不要带匡匡搞考证(过去我说的叫倾向性),方能写出好谱,也才能避免大方向的失误。 7、《通讯》45期称:“三槐王氏究竟是挂属在太原王氏还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中的豫章王氏、庐陵王氏的挂属也存在着分歧”等等。《通讯》在2009年对三槐王氏的上源归属都作出了考证总结报告,并下了考证结论,为什么现在还说挂属问题未搞清楚呢?由此证明,考证结论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应予以否定。 考证结论的世系传承,在报告的十二个典例中都是世系混杂,无头无绪。以错乱最多的家谱世系为主线,并进行严格考证而进行适当修正,参照《太原王氏通谱》进行定格定位。《通讯》在琅琊王氏第一例的最后结论说“根据以上充分的证据,可以认定:第一,王传没有王言这个儿子;第二,王褒至王传的世系大有问题,可能是拼凑的。从而证明三槐王氏不是王抟的后裔。”(参看前面第六条)。十二个典例中,太原王氏的第一例和第二例也是王氏族谱中最大的几支支族谱,他们的世系传承,前半段即王霸之前的世系祖宗名录都是琅琊王氏的世系祖宗名录,这充分证明,这几支族谱本来就是王元的后裔,是琅琊王。千多年的历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现在《通讯》把他归属到太原王氏世系源流,我可以断定,《通讯》把大方向搞错了,把历史搞颠倒了,赤裸裸地把三槐王从琅琊王一方拉到太原王一方,岂不是照然若揭。《通讯》49期刊文说:“求同存异,尊重历史。各谱系老谱上的历史除非发现非常明显的谬误外,一律保留原貌”。《通讯》的考证是这样做的吗?否! 《通讯》不用正史,不用历史文献,不客观考证,怎能考出本来面目。近修家谱,基本上都是拼凑的。如太原王氏的六个典例中,第一例和第二例的前半段(王霸之前)的祖宗世系名录,都是琅琊王氏的祖宗世系名录,是王元的后裔,是琅琊王。《通讯》现在把他搞成太原王氏世系源流,你不拼凑,你哪里去找太原王氏的祖宗世系名录。唐书都找不齐,老的《通谱、宗谱、氏谱……》等都无记载,不拼凑才怪呢? 琅琊王氏就是七个名人传(前次已上纲)和《二十四史》及《三槐王氏通谱》卷一、《琅琊三槐王氏宗谱》、《琅琊王氏宗谱》等历史文献都记载详明。以太子晋为一世祖直至五十五世的王祜,世系源流是非常清楚的。在如此明显的事实面前,《通讯》硬要找近修家谱的再拼凑世系,与历史的正宗谱系源流对立,怎能奈你何哉!   重庆市云阳县王登明 2011年8月5日 电话:13075492915 PAGE 1
/
本文档为【对三槐王氏上源考证总结的质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