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

2011-08-18 17页 doc 134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4681

暂无简介

举报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自考题型:单选20个×1’,多选10个×1’,名解5个×4’,简答4个×6’,论述2个×13’ 第一章、概论(P3) 1、心理学: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3.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4心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 研究“刺激—反应”,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
自考型:单选20个×1’,多选10个×1’,名解5个×4’,简答4个×6’,论述2个×13’ 第一章、概论(P3) 1、心理学: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3.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4心理学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 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方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斯金纳 研究“刺激—反应”,主张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 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 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德国出现的心理学派别) 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弗洛伊德 /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奈瑟 / 5、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始祖。 6、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7、华生持“环境决定论”,他说: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8、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9、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简答题) ⑴理论领域:①实验与认知心理学;②人格与社会心理学;③发展心理学;④心理测量学;⑤生理心理学。 ⑵应用领域: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②教育与学校心理学;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④广告与消费心理;⑤法律与犯罪 10、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⑴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⑵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⑶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⑷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次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1、观察法的使用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处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现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12、观察法的特点:⑴优点: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 ⑵缺点: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13、测验法的研究领域(作用):⑴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 ⑵用来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⑶通过对不同的人进行相同的测验,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使用测验法的时候,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使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用的效果。 14、实验法有三类变量:⑴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⑵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⑶控制变量 15、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者唯一区别:控制的严格性) ⑴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景中;⑵实验室实验: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 16、学习心理学的意义:⑴认识内外世界;⑵调整和控制行为;⑶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P21) 一、意识的含义: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它当成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层是.指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和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状态: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主要状态。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三)白日梦状态 四)睡眠状态 三、注意及其特点、功能: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1.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2.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功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 四、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首先,注意不等同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提供了决定什么东西可以成为意识的内容而什么东西不可以这样一种机制。) 其次,注意有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出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五、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随意后注意: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自觉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类似与随意注意,但它又不需要一直的努力,类似与不随意注意。 六、生物节律: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时间的进程。人的行为与四种时间循环相联系,分别为1年,28天,24小时和90分钟,其中日周期的影响重大。(飞行时差) 七、睡眠:人的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这一阶段脑电波为α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脑电波为频率更慢的θ波, 第三、第四阶段是沉睡期,以δ为主,梦游、梦呓和尿床主要发生在在个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是快速眼动时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此时很难唤醒。 整个睡眠过程一般要循环4-6次,并且REM时期逐渐延长。老年人δ波的时间很短,因此老年人一般睡不沉。 八、失眠:1.情景性是由生活情景的改变而造成。 2.假性失眠 3.节律性失眠,是指因生活秩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九、梦:梦是睡眠中的奇异现象。梦具有以下特征 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自我中心是梦境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环境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同时,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弗洛伊德曾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 无意识是指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前意识是指意识和无意识的过渡层面。 十、催眠:类似于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景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一般而言,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暗示: 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 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心理促动药物:镇静剂、兴奋剂、迷幻剂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P42) 一 名词解释: 1、感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与解释。 3、超感知觉:通过不同于正常人类感觉器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4、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 5、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6、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绝对阈限的值需要靠多次重复测定去取平均值,或者更确切地说,绝对阈限是有50%机会被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7、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8、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9、感觉适应: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会使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叫感觉适应。 10、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知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1、社会刻板效应:人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社会刻板效应是对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偏差。 12、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3、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4、晕轮效应:指人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也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以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二 选择题: 1、人类感觉根据他获得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和内部感觉 2、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都和感受性成反比。 3、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了解一下 4、可见光的波长在将近400至750毫微米。 5、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就是这种适应现象,视觉的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6、颜色感觉具有三种属性:色调、饱和度和亮度。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网膜由多层神经细胞构成,最重要的是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的中心,称作中央窝或黄斑的一点上;而棒体细胞位于网膜边缘。离开黄斑向网膜边缘扩散,锥体细胞逐渐变少,棒体细胞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假若在昏暗条件下要看一个细小的物体,余视比正视效果更好。 7、人具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最敏感。 8、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振动叫次声,高于20000赫兹的振动叫超声波,是无法引起人的听觉的。声波最简单的形状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 9、声音具有三个属性,称为感觉特性,即音强、音高、音色。0分贝指正常听觉下可觉察的最小的声音大小。 10、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如果只是对小部分频率的声音丧失听觉,叫音隙;若对较大一部分声音丧失听觉叫做音岛;再严重就会完全失聪。 11、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产生混合音;但若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叫做拍音;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觉其中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声音的掩蔽。 12、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内耳的形状类似蜗牛,内部充满液体,名叫蜗牛壳,是听觉的主要器官。 13、运动知觉从运动中获得线索。 14、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 15、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实践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越短;而实践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长。(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低估计。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计。 16、社会认知的过程划分为两个子过程:(1)信息的搜集与选择(2)信息的整合过程 17、社会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1)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2)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3)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4)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5)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18、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 1、感觉产生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转换:第三步是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网络的传递过程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的加工;第四步是产生感觉。 2、简述知觉产生的过程:知觉是人们通过感官得到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所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知觉以感觉为基础,要产生知觉,首先要在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获取事物各种属性的信息,进而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对这些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与解释,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使其获得意义。 知觉过程是在大脑高级中枢实现的信息加工,是一种融合和解释的过程,具有能动性。 3、深度知觉产生的过程:深度知觉也叫距离知觉,它使人们能够把二维的视网解释为三维的世界,以认识事物的真面貌。深度知觉是由一定的线索引起的。深度知觉线索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刺激物的特性作为线索。视觉刺激中最常使用的深度线索有:大小、视野中的高度、线性透视、遮挡、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等。另一方面则产生视觉系统本身的特性。这方面的线索主要包括水晶体的曲度调节、视轴辐合、双眼视差。 4、运动知觉的线索:(1)来自网膜的信息。首先,相邻网膜点受到连续的刺激是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当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移过视网膜时,它将依次刺激网膜上的一系列感受器,并使相邻感受器受到连续的刺激,从而提供运动的信息。其次,运动物体的其他一些特性对视网膜的作用,也是产生运动知觉的线索,如当物体的运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时,物体在网膜上的视像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这对运动知觉的产生也有重要的意义。(2)来自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当人眼追随运动着的物体时,物体投射在网膜上的映象是相对静止的,这时中枢发出的眼睛、头部和身体的动作指令以及大脑对这些运动的反映就成为运动知觉的线索。 5、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 6、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特殊性 7、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知觉经验与主观状态。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些被普遍接受的知觉组织原则:接近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良好图形原则。 (2)知觉的选择性。 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对象具有一定意义,并且轮廓清晰,并且突出在背景之上,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轮廓模糊,不具有意义,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选择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知觉的选择性 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个客体的时候,该客体就成为知觉的对象,其他客体就成了背景。 (3)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在理解的过程中,言语可以起很重要的作用。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记忆:是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人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整个过程总称为记忆。 二、基本过程:1.编码:记忆第一过程,它是把来自感观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方式,并且编码的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2.保持,也称存储,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人脑中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以被提取。3.提取。 类型: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记忆系统(比较重要)P82-92 :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一,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只能将来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STM)也称工作记忆,信息加工的核心,一般只保持20-30秒。如果加以复述,可继续保存。 (一)编码的形式: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存储,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 (二)存储容量:乔治米勒,7±2组块(人们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三),储存的持久性:复述是指信息保存起来的必要条件,对信息短时乃至长时储存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包括保持性复述,即指一遍遍地重复识记的材料,和精细复述,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 三,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地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一)编码形式:主要涉及语义代码,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相对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还有视觉代码。 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式:涉及两个概念:语意网络(以同步练习60页为主),图式以P60页为主。 一、遗忘的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研究,他创造有无意义音节。为测量遗忘,他设计了节省法,即再学习法。绘制的曲线,可将遗忘总结为“先多后少,先快后慢”。遗忘原因有两种解释:1、消退,此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此理论认为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解除,记忆又可以恢复。它可分为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前者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在长时记忆里信息的遗忘有自然消退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先后学习的两种材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特殊的提取线索。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触景生情’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 3.情绪作用,积极的情绪更有利于记忆,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导致异常生动,详细栩栩如生的持久记忆。 三、有意的遗忘作用:人们为了减轻心理的不安,有意识地逼自己不去回忆那些引起特别痛苦体验的事情,或以某种方式有意地歪曲他们,使之不再出现。这种有意识地不使某些信息再出现的记忆效应即为有意遗忘。 提高记忆的方法:1.地点法 2.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又称口诀法3.记,是常用的 一、学习的定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们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二、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P99,写出下图): A 注意 B原有意识 C新知识的内部联系 D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E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 三、学习的分类:依学习的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并不截然对立 依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四、学习的策略:1、复习的时间,应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 2、复习的次数,涉及过度学习的问题(过度学习指在恰能背诵某一类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一般过度学习的程度为50%为好,如你能6遍刚好记住,可再读3遍) 复习的方法:尝试背诵法,即阅读与背诵相结合。 几种常用的有:集群,即归类,摘录,划线,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的基本原理是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P105) 第一节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1. 思维:以人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认知活动高级形式。 2. 思维的特征(P106):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知道具体的例子) 3. 思维的过程(了解):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概括和抽象 4. 思维的种类: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 )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的形成过程 (能区分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概念的心理学定义: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示。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内涵越大,概念越小。 二、人工概念:是人为地在实验程序上模拟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尔首创,用以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 推理和问题解决 一、推理的一般概念: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二、问题解决: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认知操作。 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它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目标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看书P117) 启发式: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心理定式)(看例子P119) 第四节 想象和创造性培养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或者说表象,而不是词或者符号,因此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想象不是回忆,不是对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对旧有的表象积极的再加工和再组合,因此具有新颖性的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三、创造性的影响因素和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1. 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此之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 2. 人格因素: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包括12个项目:(记住其中的几个便可) (1)智力属于中上等,但不一定超常;(2)观察力,对周围的事物感受很敏锐,能发现常人所不能注意的现象; (3)流畅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4)变通性,能一叶知秋,举一反三;(5)独创性,常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意的方法解决问题;(6)精致性,反提出设想,并在次基础上进一步深思熟虑,加以改善; (7)缓役,对世事抱怀疑态度,超脱世俗;(8)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 (9)智力的游戏性,表现出天正的赤子之心;(10)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3、环境因素 4、动机因素: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同步练习P78) 1. 重视发展发散思维。 2. 丰富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利用原型启发。 4. 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第六章、智力(P128) 1.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2.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有多种表现形式,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能力具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指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其次它又指个体将来“可能为者”。 3.能力按照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按照在活动中产生的结果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系可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4.智商定义: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表示。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的分数。 智商分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两种。 5.法国心理学家比内是用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 6.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 *100,也称为比率智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智力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有下降的现象,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7.美韦克斯勒指出离差智商:离差智商(IQ)=100+15Z,其中Z=(X-X)/S。120以上优秀,80~120中等,80以下弱智。 8.近期一些研究指出男女在智商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量较小。 9.智力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10.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11.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20世纪初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智力二因素说,即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通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g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两种因素。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12.卡特尔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流体智力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影响;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的问题。 13. 美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智力多因素论。 他归为7个不同的测验群:字词流畅性,语词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 14. 美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成分构成 1)言语能力(2)逻辑---数学能力(3)空间智力(4)音乐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 P139 15. 美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智力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3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三维机构模型。 16. 智力的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其他信息加工过程。 17.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泊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3个方面予以说明,既智力的内部结构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首先,智力的内部结构涉及思维的3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其次,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经验性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的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 18.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提出PASS模型,PASS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19.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在1905年编制的。 20. 智力测验种类a.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b.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c.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21. 心理测验的性质如下:(1)心理测验的对象是心理特质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P147 22.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148页) 1).信度 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效度 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效度进一步分为内容、构想、预测效度。 注:如果一个测验是有效的,它必定是可靠的,但反过来,一个测验既有很高的信度,它并不一定是有效的. 23.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分数系统.百分位系统.又称百分制,是将一组测验分数分100等分。 24.经典智力测验 1).斯坦福-比内测验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团体智力测验,英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53页 25.能力测验被分为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又称能力倾向测验)和成就测验. 26.智力影响因素:(156页) 1.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早期干预对儿童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P162) 《内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的功能,能够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依据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德西效应:适度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奖赏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人们保持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 动机理论: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动机力量指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的强度,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期待指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情绪三方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人类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三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3.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4.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5.工作动机: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6.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7.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8.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9.成就动机: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0.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1.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12.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二、简答: 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1)激活功能:它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一直存在。 2.动机产生依赖于哪些条件?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个体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3.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两者产生的源泉不同: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4.高成就动机者具有哪些特征?(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喜欢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富于创造性。(2)具有坚定信念:目标明确,持之以恒,不怕困难。(3)正确的归因方式:将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变的内在因素上。 5.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层次。 这些需要都是天生的,它们组成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金字塔”形需要层次。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于工作会占据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6.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需要的角度: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2)发生早晚的角度: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3)反映特点的角度: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7.情绪表达的方式有哪些?(1)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的, 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是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 (2)身段表情:是受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的。 (3)语调表情:是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也是一种副词言现象。 1.动机强度与工作或学习效率的关系:适宜的动机强度能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 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详细说明了动机强度与工作或学习效率的关系。、 在困难复杂的工作中,动机强度越低,工作或学习效率越高。 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强度中等,工作或学习效率越高。 在简单工作中,动机强度越高,工作或学习效率越高。 (注:论述里必须结合个人学习与工作实际。) 2.举例说明情绪情感的作用。 (1)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 1-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快乐、热爱、自信等积极增力的情绪会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而恐惧、痛苦、自卑等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们活动的积极性。 2- 情绪被视为动机的指标: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潜力分析的指标,即对动机的认识可以通过对情绪的辨别与分析来实现。 (2)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 1- 促进功能:良好的情绪情感会提高大脑活动的效率,提高认知操作的速度与质量。如耶尔克斯——道森定律说明了情绪与认知操作效率的关系,不同情绪水平与不同难度的操作任务有相关关系。 2- 瓦解作用:情绪对认知操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良情绪对认知活动功能的瓦解上。一些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如考试中的紧张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记忆功能。 (3) 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 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情绪失调会使人生病,如引起溃疡、偏头痛、高血压、哮喘、月经失调等。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 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如人们常通过表情来判断“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第八章、人格(P184)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与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本质特性(例子P185):独特性,稳定性,综合性,复杂性和功能性。 1不同人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人们人格的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是指人格特征具有跨时空的一致性,它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综合性是指人格系统在自我意识的调控下构成的统一体;4复杂性说明了人格结构多元化,各种人格特征的组合使人表现出千差万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5功能性反映出人格对人生的影响作用,是人格健康的重要成分,“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人格的结构:人格结构包含五个系统: 一是知—情—意系统,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所表现出的个人风格。 二是心理状态系统,是某一时刻某段时间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如意识状态,注意状态,心境等。 三是人格动力系统,是决定并制约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系统,包括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四是体现差异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五是自我调控系统,这一系统可保证人格的协调统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类型1、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定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而沉思型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度高。 2、系列型与同时型,系统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分析问题,一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在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 同时型解决问题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兼顾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 3、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气质: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的作用: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给每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蒙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气质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水平与社会价值,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发挥个人优势,就能做出成就。气质学说最先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了解见P191) 胆汁质(夏天里的一团火,一点就着),多血质(像春风一样得意洋洋,自来熟), 粘液质(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而冰冷耐寒,外凉内热的热水瓶),抑郁质(秋风落叶般的无奈)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们的行为举止中。 性格结构可分为四个大方面: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人格特质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G.W.奥而波特和R.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 其中个性特质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的、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16种根源特质(P196),并制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五因素”特质提出了五种人格特质也称“大五人格”,指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 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把人格类型概括为三种模型(例子P197): 1、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2、对立型模式—内向和外向人格,内向和外向是以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为指标的心理类型; 3、多元型模式—阴阳五行说 人格成因有:1、生物遗传因素,根据以往的研究,我们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关系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一般研究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教养方式。 4、早期童年经验,其一,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有利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也引发儿童不良人格形成; 其二,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其三,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表现为一时性影响,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综上所述,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测验法的主要形式是自陈问卷法,最常见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P205) 投射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 投射测验一般是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有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征。其中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 投射测验的优点是弹性大,可在不限制被试的状况下,任其随意反映。由于投射测验使用墨渍图或其他图片,因而便于对没有阅读能力的人进行测验,进而推论其人格倾向。 缺: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对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解释。同样的反映由于施测者判断不同,解释很可能不一样。2.这种测验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 3.由于投射测验适于个别施测,因而它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P211) 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本能、合群需要、自我肯定需要 镜像自我:个体的自我概念就引导自己塑造了实际的自我,否则,个体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人际交往的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利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 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又分为主动的、被动的两种情况。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寻求奖赏、快乐并尽少付出代价的倾向,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 人际沟通:狭义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功能: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平衡。(有需要满足功能) 类型: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表情、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节、情感表露)、服饰、讲话风格、人际空间。 人际吸引的条件:相似性与互补性、个人品质、接近性与熟悉性 人际关系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所首创的。 群体的主要功能:(1)给成员以心理上的归属感。(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群体的一般特性: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群体中的角色、群体的领导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品质或情境,还取决于个人的品质与其所处的情境的匹配程度,不同情境应该有不同特质的领导者。 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成员每人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拉塔奈认为,社会惰化的原因:第一,社会。第二,社会认知。第三,社会作用力。 去个体化:导致去个体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匿名性,另一个原因是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 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克鲁特认为,造成群体极化的原因: 第一,群体使个人的责任得到分散。 第二,群体内的信息交流使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 第三,群体领导者的冒险信息促进了整个群体的冒险性。 第四,社会比较的机制使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影响。 第五,竞争性的群体气氛鼓励冒险。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 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表面上顺从,另一种为内心真正的接受。 个体从众原因:(1)行为参照。(2)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3)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 服从: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发出者。(2)命令的执行者。(3)情境因素。 个体服从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合法权力。第二,责任转移。 第十章、心理健康(P249)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心理健康定义:广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狭义,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三条基本原则:(了解) 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3. 心理健康水平的三个等级(了解):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4. 心理健康的标准(重点) ①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②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③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④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⑤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5. 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了解) ①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②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③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④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⑤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二、心理健康与压力 1. 压力也叫应激,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它包括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压力是只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种, 压力只的是一种身心反应; 最后一种,压力是一个过程 2. 压力产生的原因: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3. 影响压力的因素:经验、准备状态、认知、性格和环境 4.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的三个不同的阶段(选择) 第一阶段为冲刺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 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 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 5. 压力的应对方法:1)不良的应对方法:依赖药物、酗酒抽烟 2)正确的应对方法:(掌握) ①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②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③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 ④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⑤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⑥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三、心理健康与挫折 1.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不愉快情绪反应 2. 挫折后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 3.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抑郁、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 4. 挫折的应对策略: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四、心理健康与焦虑 1. 焦虑障碍的五种类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创后应激症 2. 焦虑的应对策略:a认清焦虑状况; b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不回避、正面迎战、做记录 c学会放松自己; d运用想象减轻焦虑;e进行理性思考;f接受专业治疗 第十一章、毕生发展(P278) 一、传统心理学观点中心理发展包括: 1 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2 民族心理的发展,即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3 个体的心理发展,即
/
本文档为【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