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

2011-08-18 2页 pdf 15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4841

暂无简介

举报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 Plat 专家讲堂。一 电动汽车技术(4) 鹰 霸 摹 豢 耋 键 掏 越 ● 湖南大学 陈宗璋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振军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而言。由于采用高电压驱动电机 . 电动汽车其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 电动汽车为了达 到较好的能量利用,动力电压不断提高,由以往的几十伏已经 提高至目前的 100—600伏,甚至更高,远远超过安全电压。一 旦发生触电事故 ,对人体的伤害将十分严重。因此在传统汽车 结构安全的基础上 ,其动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不容忽视。此 外 ,由于动...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
Plat 专家讲堂。一 电动汽车技术(4) 鹰 霸 摹 豢 耋 键 掏 越 ● 湖南大学 陈宗璋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振军 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而言。由于采用高电压驱动电机 . 电动汽车其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这是因为 电动汽车为了达 到较好的能量利用,动力电压不断提高,由以往的几十伏已经 提高至目前的 100—600伏,甚至更高,远远超过安全电压。一 旦发生触电事故 ,对人体的伤害将十分严重。因此在传统汽车 结构安全的基础上 ,其动力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更不容忽视。此 外 ,由于动力蓄 电池充放特性 ,容易造成燃烧 、爆炸 、可燃气体 聚集等问题。因此,进行 电动汽车安全性研究具有极为重大的 意义 (2)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由于电解液 的泄漏 .电池组的联 接端子(包括与它们相联的任何可导电的固定装置)与任何可 导电部分间可能造成漏电电流危害,因此要求 2个联接端子 间的爬电距离 :d≥O.25U+5 (d单位为 mm,U为 2个端子间的 标称电压 );带电部分与电底盘间的爬 电距离 :d≥O.125U+5(d 单位为 mm,U为 2个端子间的标称电压 )。 (3)电池在车辆制造厂规 定的过 电流 以及 电路出现短路 等情况下 ,过电流断开装置应能及时断开与电池端子的联接 电路,达到避免对人、车及环境产生危害。 1 电动汽车高电压伤害问题及其防护 2 电动汽车蓄电池燃烧爆炸问题及其防护 对于电动汽车 电伤害的研究要人体安全 电压 、电流 . 避免乘员在动力系统发生短路、漏电等情况下受到电伤害。 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 而没有 引起任何伤害事故 的电压 ,因此安全电压 的大小取决 于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和人体电阻。根据国家有关安全. 人体允许电流不能超过 30mA,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将更小。人 体电阻主要是由体内电阻 、皮肤 电阻和皮肤 电容组成。人体 电 阻随着条件的不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但是,人体电阻一般不 低于 100On。我国安全电压多采用36V,即大体相当于危险环 境下的安全电压。有的国家规定 2.5V为一级的安全电压值, 即相当于人体大部分浸入水 中,且如果不能摆脱带电体或强 烈痉挛即可导致致命的二次事故的情况。同时。根据国际电工 标准(IEC 60529)——为蓄 电池驱动 的道路车辆提供 能量的 电气装置 :对正常工作中的触电防护要求为在任意可接触 的 触点间的峰值电压应低于 42.3V。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在危险工况下 .避免人体 电伤害的安 全 电流应小于 30mA。由于动力蓄电池在危险工况下可能会 出 现短路,短路的巨大电流会使短路处甚至使整个电路过热,从 而导线 的绝缘层燃烧起来 ,并引燃周围的可燃物。乘员也 可能 因接触带电体而发生电伤害。因此。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要 严格控制绝缘电阻值.使之达到人体安全电流的范围。为了避 免电伤害的发生 ,目前在 电动汽车设计开发时应该满足 以下 条件: (1)在电池的整个寿命期 内,按照标准计算方法计算得到 的绝缘电阻值,除以电池的标称电压U,所得值应大于 100D./V。 电池充电期间或车辆行驶过程中.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引 发燃烧、爆炸等事故。 当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电池时 ,若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 池混合使用 ,过放 电时将会使 电池组 中容量较小的电池 出现 反极(电池的正极变负极,负极变正极),从而使正极的金属锂 形成易燃易爆物质。同时。由于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碳 负极与正极脱出的氧反应会生成易燃气体 CO;另外.由于隔 膜被腐蚀使正负极短路,使有机溶剂电解液发生反应也会生 成易燃气体等。以上因素均可能造成电动汽车燃烧或爆炸。因 此。在电动汽车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禁止新旧电池、不 同容量电池的混合使用。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 铅酸电池 、氢一镍电池 、镉一镍 电池等可能由于过充放电因 素产生氢气而引起燃烧、爆炸伤害。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 限:爆炸下限(体积 )4%,爆炸上限(体积)76%。氢气的爆炸(燃 烧)条件为:必须由其它点火源给予点火能。氢气在空气中的 浓度范围必须在其爆炸极限之 内。在电动汽车充电、行驶过程 中.为了防止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满足以下防护要求: (1)车辆的任何地方不得有潜在危险气体的聚集。 (2)不允许乘客舱及封闭的货舱内的氢气浓度超过气体 体积的 2%。 (3)允许气体的最大聚集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当给蓄电池充电时 ,应测量制造厂规定 区域内的排气 中氢气的浓度 :常规充电操作时 ,氢气浓度应低于气体体积的 1%;充电期 间发生(车内)通风装置失效 、充电器损坏 、动力蓄 电池连接端子松动、通风管脱落等故障时,氢气浓度应低于气 ~20O8/4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黔 专 家谫 堂 体体积的 2%。 (5)在规定的排气区域内不得有电接触火花源 、保险丝火 花源 、制动衬片火花源、接触电刷火花源 、静电放 电火花源 以 及香烟、开发火焰 、光源等火花源。 3 曩谚 蔷 沱幢爹伤害 问题及其 护 电动汽车中有毒气体 主要生成于蓄电池 电化学反应 中, 如二氧化硫 、硫化氢等。达到一定浓度后 ,它们会对乘员造成 危害。这种危害不仅包括立即的伤害,如身体不适、发病、死亡 等 ,而且包括对于人体长期的危害 ,如致残 、癌变等。对于这些 有毒有害气体 的是要充分重视的问题。附表是一些常见 的有毒有害气体的 TWA (8小时统计权重平均值)、STEL(15 分钟短期暴露水平)、IDLH(立即致死量 )ppm和 MAC(车间最 大允许浓度)mg/m3。 附表 常见有毒气体对 人体伤害常数 同时要注意,由于蓄电池 的电化学反应中大多有氧气生 成 ,一般氧气含量超过 23.5%时称为氧气过量f富氧1,此时很 容易发生爆炸 ;而氧气含量低于 19.5%为氧气不足(缺氧),此 时很容易发生窒息、昏迷以至死亡。正常的氧气含量应当在 20.9%左右 蓄电池在危险工况下 ,例如碰撞 、挤压等原因 ,通 常造成 电解液泄漏。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 2个方面: (1)由于加_T的原因,产品存在形状及尺寸偏差等各种缺 陷,使零件联接处产生问隙,由于密封两侧存在压力差,_T作 介质就会通过间隙而泄漏。 (2)因为外界作用导致蓄 电池壳体破坏.从而造成电解液 泄漏。电解液的泄漏可能对乘员产生气体 、腐蚀等化学伤害 . 并可能会烧伤乘客和救援人员。因此,对电解液泄漏的研究有 利于改进电动汽车设计的整车安全性。目前有以下要求:①危 险lT况下,控制乘客厢外的电解液泄漏量不超过 5.OL;②总的 电解液泄漏量 是从碰撞试验后 .车辆运动停止 .车辆停 止 30min期间和整车翻转试验期间测量所得;③危险1二况下,蓄 电池电解液不得窜人乘客舱内;④危险工况下,蓄电池电解液 不能从车上甩出。 _ 0 j r ,h 皂_ 叠 誊 理 j、 0 ≯南 决 ~ 一 , 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电 和燃料电池等。建立一套较完善的电池综合性能评价方法体 系势必加快整个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和电动汽车 ⋯ 蚴 4 实用步伐。目前 ,国内对动力电池性能的研究和评价只是停留 在对电池单独进行试验的层面上 ,即在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 的情况下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价。有研究表明,这种评价和 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电池性能参数 曲线和车辆在运行工况下电 池实际工作性能曲线的相关性较差。比如,在实车实验中,铅 酸电池 因负极硫酸盐化程度来决定其寿命 。但在一般恒流放 电实验中,影响电池寿命的原因是正极板栅腐蚀变形,负极活 性物质(海绵铅)收缩。所以,按目前采用的恒流放电方式对电 池性能进行评价可能会影响对动力电池性能研究工作的针对 性 。从而导致研究工作失去意义或意义不大 。 纯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提出 了一种新 的 评价 .按 ECE循环运行工况对电动汽车用动力 电池放 电 特性进行仿真分析 和实验研究 ,以其取代 目前普遍采用 的恒 流放电评价方式的有效方法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所涉及 的 性能参数很多 。模拟车辆实际运行_【况 ,对 电池性能的评价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选择适 当 的性能参数来对动力电池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节约评价时间, 降低评价费用,而且可以做到抓大放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依据以上论述的电动汽车对 电池性能在容量 、循环寿命 、放 电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对 电池性能的评价主要 包括 : (1)对电池的 内压进行检测 和评价 ,从而得 到电池 的比 功率。 (2)对电池的储存容量进行检测和评价 .以获得 电池组能 够提供的持续行驶里程 。 (3)对电池放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采用行驶工况模式放 电实验 ,以得到 电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提供最大动力性 能以及持续运行时间。 (4)对电池使用循环寿命的评价,按照行驶T况电流模式 进行充放电实验 ,以评价电池的使用寿命。 (5)对 电池 内部工作温度的检测 (6)对动力电池组不一致性能的评价 ,通过在充放电循环 寿命实验中监测各个电池组的电压 、电流和容量的变化 。监测 电池组的不一致性能 。 5 结 论 对于 电动汽车安全性 问题 . 目前除碰撞所 产生的机械 伤害在 国内外已有法规可 以参照外 .其他几种伤害形式 尚 无具 体标 准可依 ,而且国 内外也没有可以直接进行此类伤 害检测的试验检测方法和设施。电动汽车安全性 问题研究 是电动汽车开发与广泛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 国已将汽 车工业作 为推 动国 民经 济发 展和 技术 水平进 步 的支柱 产 业 ,通过对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的研究 ,建立电动汽车安全 性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可以为电动汽车的安 全性改进提 供依据 。因此 .对 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的研究 .将 为我 国电 动汽 车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并将 大大减 少交通 事故 中的人员伤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电动汽车安全性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