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_邓玉娇案_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2011-08-22 2页 pdf 167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9033

暂无简介

举报
从_邓玉娇案_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XINWEN AIHAOZHE 2009·10(下半月) 一、研究缘起 2009年5月12日,《三峡晚报》 刊登了 一则题为 《镇招商办主任命殒娱乐场所》 的新闻,报道了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的一 起命案: 该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 在某宾馆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 端,争执中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修脚刀将 镇招商办公室主任邓贵大的喉部刺伤,致 其不治身亡,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德 志被刺伤。 13日,《三峡晚报》继续刊载新 闻对“邓玉娇案”进行报道。 《南方都市报》 (以下简称《南都》)、《新京报》等各地媒体 对案件...
从_邓玉娇案_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XINWEN AIHAOZHE 2009·10(下半月) 一、研究缘起 2009年5月12日,《三峡晚报》 刊登了 一则题为 《镇招商办主任命殒娱乐场所》 的新闻,报道了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的一 起命案: 该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 在某宾馆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 端,争执中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修脚刀将 镇招商办公室主任邓贵大的喉部刺伤,致 其不治身亡,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德 志被刺伤。 13日,《三峡晚报》继续刊载新 闻对“邓玉娇案”进行报道。 《南方都市报》 (以下简称《南都》)、《新京报》等各地媒体 对案件予以关注。 更多传统媒体的介入, 扩大了事件的影响。有网民将其转载到网 络社区,拉开了“邓玉娇案”在传统媒体与 网络舆论中互动的序幕。 在网络论坛中,网友们纷纷对邓玉娇 表示同情与支持。网络舆论在“邓玉娇案” 的调查进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督 促巴东警方公正办案,最终将邓玉娇“蓄 意杀人”改判为“防卫过当”。 本文通过对“邓玉娇案”中传统媒体 的报道及网络舆论的分析探讨几个问题: 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论坛中 如何起作用?网民们如何通过在网络论坛 中发表言论而影响案情调查结果?网络舆 论与传统媒体的议题之间是否存在议题 互动并产生相互作用? 二、分析对象和研究方法 笔者以强国论坛的深入讨论区(俗称 深水区)中的主帖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 其一,强国论坛是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 综合性论坛之一,且要求主帖在1000字以 上,因此网友发表的言论完全能够代表其 对待该事件的看法;其二,强国论坛的深 水区内帖文数量相对于其他讨论区而言 较小,便于分析,且该区的所有内容由于 审核程序严谨,事后极少删帖,搜索的结 果能够如实地反映网上舆论的原始状态。 笔者通过在强国论坛的深水区搜索 “标 题/包含/邓玉娇”,“标签/包含/修脚女或邓 玉娇”的方法,检索到12日~29日间的主帖 721个。 在纸质媒体的选择上,由于《南都》对 案件的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跟踪报道, 且刊登了媒体人士和读者对此事的评论, 内容翔实。 故以其报道为研究对象,共得 到12日~29日间的27篇报道样本。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与“邓玉娇 案”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网络帖 文为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议题互动 媒体间的议程设置理论:20世纪80年 代,随着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政治议题 之间互动性的增强,“谁设置了媒介议题” 逐渐成为媒介议程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研 究发现,影响媒介议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是 源于其他媒介的内容, 这种影响被称为 “媒介间议程设置”。 学 者 Noelle -Neu- mann&Mathes研究 1968 年伦敦反越战示威时发 现, 一些主流媒体对某 些新闻进行报道后 ,其 他媒体会相继跟进 ,形 成一股连锁反应, 即所 谓的 “共鸣效果 ”。 而 1991年, 学者Mathes和 Pfetsh在德国进行的“反 对议题” 研究则证明了 媒体议题可以由非主流媒体流向主流媒 体,即议题互动的“溢散效果”。 案件调查过程中议题在网络论坛和 传统媒体间的互动: (1)议题在网络论坛与传统媒体中发 展的时间。 图1和图2分别是《南都》每 日有关“邓玉娇案“的报道数量和强国论 坛深水区网民每日针对此事发表的主帖 数量。 《南都》 的报道可分为四个阶段:平 稳期(13日~15日):案发及事实细节报道 阶段 ;首次波动期 (19日~20日 ):警方初 次公布调查结果并引起网民强烈不满阶 段 ;二次波动期 (22日~24日 ):采访巴东 警方负责人、 律师发现性侵犯证据到被 毁 、邓母与原律师解约阶段 ;衰减期 (26 日~29日):律师提交控告书、案件结果渐 明朗阶段。 而强国论坛深水区的讨论则是一直 处于热议状态,而后衰减。 案件12日首次 进入强国论坛时, 就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但当天并未引起较大舆论呼声。 13日~27 日,除16日外,其余日期的主帖量均在30 个以上。 直到28日以后,讨论的势头才减 弱。 图 1 《南方都市报 》每日对 “邓玉娇 案”报道及评论的文章数量。 网 络 传 播 从“邓玉娇案”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 □杨学丽 摘要:近年来,网络论坛日益成为反映公共舆论的重要途径。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南方都市报》有 关“邓玉娇案”的相关报道和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的相关主帖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表明,传统媒体和 网络舆论议题的互动是双向的,但整体而言是以“共鸣效果”为主。 当事件进展有悖于网民意愿时,网民们 便试图通过舆论呼声改变事件进程。 此时,传统媒体会更对该议题进行强化报道,担负起公共议题设置的 功能。 关键词:邓玉娇案%网络舆论%议题互动 120 XINWEN AIHAOZHE 2009·10(下半月) 网 络 传 播 图2 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每日发表 的主帖数量。 (2)案件初次公开阶段。 13日~15日, 《南都》连续3天对“邓玉娇案”进行报道, 且以事实性报道为主。报纸对该事件的报 道强化了议题在网络舆论中的关注度,因 此,这三天强国论坛深水区内迎来了讨论 的第一个小高潮,网民们讨论的热点主要 集中于:邓玉娇杀人是正当防卫,呼吁司 法机关从轻处理或无罪释放; 谴责邓、黄 二人的行为;质疑警方有关邓玉娇患有精 神疾病的鉴定。 这一阶段,议题基本上是 从报纸流向网络社区,以共鸣效果为主。 (3) 警方修改通告导致案情转折阶 段。 19日,巴东警方修改案情通告,一是将 “特殊服务”改为“异性洗浴服务”,二是将 邓贵大把邓玉娇“按倒在沙发上”改为“推 坐在沙发上”。 且警方认为:“邓玉娇有主 动投案情节,但自首是否成立,应经诉讼 程序由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认定。 ” 由此,巴东警方认为,邓玉娇是蓄意杀人 而非“正当防卫”。 这一认定与网民期望的结果形成了 巨大反差。 因此,网民们开始质疑警方的 调查,从各种角度分析案情,为邓玉娇辩 护。强国论坛深水区的主帖量由18日的54 篇激增到75篇。 网络舆论的不满促使《南都》继续对 “邓玉娇案”进行采访报道,并刊载读者和 媒体人士的评论, 进行有意识的议题强 化, 以期引导社会舆论。 19日~20日,《南 都》就“邓玉娇案”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4 篇是有关案件事实的新闻,两篇是读者和 媒体人士供稿。 这一过程是由传统媒体对案件调查 最新进展的报道而引起网络社区中讨论 的。而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质疑又促进了传 统媒体对其的关注度,继续跟踪报道。 所 以, 议题互动是共鸣与溢散效果兼有,但 以溢散效果为主。 (4) 证据披露导致案情再次转折阶 段。 22日,《南都》刊登了 对巴东县公安局局长的 专访,同一天,邓玉娇的 律师找到邓玉娇遭到性 侵犯的证据。 23日,律师 表示担忧证据被毁 ,而 后邓母清洗了证据衣 物。 接着,邓母与律师之 间发生嫌隙,导致解约, 双方均通过媒体表达不 满。传统媒体的报道继续促进网民对案情 的关注, 推动网络舆论对案件讨论的进 程。 有网友针对案件的本身进行分析,预 测判定结果;有网友将讨论的话题延伸至 鞭笞社会黑暗面,提议完善对公职人员的 监管与惩治;有网友找出巴东县公安局局 长的言论和警方通告中的漏洞进行抨击。 《南都》不仅加大对案件事实报道的力度, 而且刊登了读者及媒体人士的言论,让更 多理性的声音见诸报端,希望通过引导网 络舆论保持中立而不致影响到警方办案 和法院判决。 这一阶段,由于传统媒体有意识地跟 踪案件调查,议题的互动是由传统媒体流 向网络论坛的,以共鸣效果为主。 (5)议题衰弱阶段。 25日之后,邓母聘 请了新律师,新律师对“邓玉娇案”发表声 明并向法院提出控告书,使形势向有利于 邓玉娇的方向发展。 网民们得知该信息 后,心理得到了满足,对该事件的讨论慢 慢减弱。 这一阶段,网民讨论减少的行为是由 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引起的,因此议题的互 动仍以共鸣效果为主。 网络舆论与案件调查的推进。 笔者对强国论坛深水区的721个主帖进 行内容分析并归类,主要划分为7个类别。 ①事实类:转帖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 ②评论类:就“邓玉娇案”发表个人意 见,援引法律条款及以前的案例对案件进 行分析及结果预测。 ③评论延伸类:由“邓玉娇案”延伸开 来,讨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监督的 完善。 ④质疑类:针对其他网友发表的意见 提出质疑。 ⑤情绪类:用诗歌、古文等文艺题材 表现对“邓玉娇案”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⑥传言类:通过其他网民的言论及非 官方或非媒体报道的信息对案件的过程 进行猜测。 ⑦其他类: 不能归入上述6类的帖子 均属于此类。 在“邓玉娇案”的报道过程中,网民对 案件本身的评论、预测(评论类主帖)以及 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探讨(评论延伸 类主帖)占所有主帖总数的70.58%。 且其 中绝大多数帖子都认定邓玉娇是正当防 卫,并希望以此鞭挞官员的不端行为。 这 两类帖子是网络舆论的主旋律,贯穿整个 案件发展始终, 推动着事件调查的进程。 当警方公布的结果不利于邓玉娇、与网民 的意愿相悖时,舆论的呼声便加强,网民 们期望通过舆论的压力改变警方判决。在 721个主帖中,仅有3帖呼吁应相信警方办 案,但并未引起网民们的共鸣,而是受到 反驳,回帖量也不多。 与讨论 综合以上研究,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网络舆论对“邓玉娇案”的关注最 初源自传统媒体,且关注度随着案件调查 的推进和新闻事实的披露呈现波动态势。 (2)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议题设置 在案件发展过程中呈现共鸣和溢散两种 效果。传统媒体通过采访报道促进网络舆 论对议题的关注,而网络舆论所代表的民 意又反过来促进传统媒体不断跟踪事件 进展,挖掘事实真相。 由于政府对网络论坛讨论和传统媒 体报道的控制,29日后《南都》的报道和强 国论坛深水区的讨论便停止,使样本的选 取受到限制, 加之分析对象的选取单一, 因此研究结论不具有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陶贤都、 隋明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议程互动———以杨丽娟事件为例》,《华中科技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23卷。 2.陈红梅:《网络BBS里的 “宝马撞人案”》,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2期第12卷。 3.陈彤旭、 邓理峰:《BBS议题的形成与衰 变———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个案研究》,《新闻 与传播研究》,2002(1)。 4.钱培、陈思:《“超级女声”的网络舆论分 析———以人民网、搜狐、湖南电视台、博客中国 网为例》,《今传媒》2005(7)。 5.张峥、谭英:《网络论坛参与下的“议题互 动”———对“华南虎事件”的传播学分析》,《东 南传播》,2008(2)。 6.张超:《邓玉娇案 : 舆论究竟在争论什 么》,《新华每日电讯》, 2009年5月22日。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 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 编校:杨彩霞 121
/
本文档为【从_邓玉娇案_看网络舆论参与下的议题互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