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

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

2011-08-25 50页 ppt 941KB 1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5956

暂无简介

举报
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null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 陈育殿恭撰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梵云:萨达摩芬陀利迦修多罗 华译:正妙法白莲华契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梵云:萨达摩芬陀利迦修多罗 华译:正妙法白莲华契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释义:妙法莲华释义: 妙法: 梵语曰萨达摩, 译为第一最胜之法不可思...
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
null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 陈育殿恭撰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梵云:萨达摩芬陀利迦修多罗 华译:正妙法白莲华契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 Saddharmapundarika–Sutra 梵云:萨达摩芬陀利迦修多罗 华译:正妙法白莲华契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释义:妙法莲华释义: 妙法: 梵语曰萨达摩, 译为第一最胜之法不可思议; 有粗、细、微、玄、妙等五法。 观自性自在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起无量方便法门者。 莲华:有二胜义 1、华实同存,一乘之因果。 2、出水不染,表菩萨之行谊。 ‧佛成道后至今时说权法者,为欲说今实法之方 便,犹如华之为实而开。此谓之为实施权。 今日前所说之权教悉为方便显一乘之实法者, 犹如华开而实现,此谓之华开莲现。一乘之实 法显了,实法之外无权教,权法悉为实,犹如 实成而华落,此谓之华落莲成。如此以莲华表 权实之施开发也。﹝录自:佛法大辞典,卷中p1204,1205﹞ ‧起行清净无着无染,所谓应无所著而生其心。莲华:有二胜义 1、华实同存,表一乘之因果。 2、出水不染,表菩萨之行谊。 ‧佛成道后至今时说权法者,为欲说今实法之方 便,犹如华之为实而开。此谓之为实施权。 今日前所说之权教悉为方便显一乘之实法者, 犹如华开而实现,此谓之华开莲现。一乘之实 法显了,实法之外无权教,权法悉为实,犹如 实成而华落,此谓之华落莲成。如此以莲华表 权实之施开发也。﹝录自:佛法大辞典,卷中p1204,1205﹞ ‧起行清净无着无染,所谓应无所著而生其心。 莲华别裁:莲华别裁:‧莲与荷是俗称,为古人所谓之芙渠或扶渠。 据尔雅所说,荷指芙渠有茎的叶,莲是它的 果实,莲子叫菂,莲子青心叫薏,花叫芙蓉, 花苞称菡萏,叶叫蕸,梗子称茄,本叫蔤, 根部叫藕。现代人称荷花、莲花、藕花、 芙蓉花等等,皆是以偏概全的称呼。 ‧莲花生长在淤污泥中而不染着,且具有清香、 洁净、柔软、端庄等四德,遂中国雅士称封它为「花中君子」;佛教则称之为「花中之王」甚至以它喻为法界真如。开 经 偈开 经 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读法华,不知 诸佛如来之大事因缘 诸佛如来之方便善巧 诸佛如来之苦心成全 诸大菩萨之大愿大行 不读法华,不知 诸佛如来之大事因缘 诸佛如来之方便善巧 诸佛如来之苦心成全 诸大菩萨之大愿大行 参研法华经之宗旨理念: §从法华经胜义来探讨当 今白阳修士的殊胜。 §了解佛法大义及其胜妙 之处。参研法华经之宗旨理念: §从法华经胜义来探讨当 今白阳修士的殊胜。 §了解佛法大义及其胜妙 之处。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卷一 序品第一 方便品第二 *卷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卷三 药草喻品第五 授记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法师品第十 见宝塔品第十一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持品第十三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卷五 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卷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嘱累品第二十二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妙 法 莲 华 经 品 目:*卷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观世音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五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法华三部经: 1.无量义经 2.妙法莲华经 3.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法华三部经: 1.无量义经 2.妙法莲华经 3.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前十四品叙述世尊教化众生 之本衷以及受记圆满之殊胜。 ~开权显实(迹门) *后十四品广述如来本门法身 实相以及诸菩萨持经行化之 圣迹。 ~开迹显本(本门)*前十四品叙述世尊教化众生 之本衷以及受记圆满之殊胜。 ~开权显实(迹门) *后十四品广述如来本门法身 实相以及诸菩萨持经行化之 圣迹。 ~开迹显本(本门)方便譬喻引证妙法八说:方便譬喻引证妙法八说:1.卷二 譬喻品三:火宅三车喻 2.卷二 信解品四:长者穷子喻 3.卷三 药草喻品五:药草三别喻 4.卷三 化城喻品七:化城方便喻5.卷四 五百弟子授记品八:宝珠系衣喻 6.卷四 法师品十 :凿井求水喻 7.卷五 安乐行品十四 :髻中明珠喻 8.卷五 如来寿量品十六 :良医善巧喻5.卷四 五百弟子授记品八:宝珠系衣喻 6.卷四 法师品十 :凿井求水喻 7.卷五 安乐行品十四 :髻中明珠喻 8.卷五 如来寿量品十六 :良医善巧喻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一 序品第一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一 序品第一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世尊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 菩萨,遂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无量义经,教菩萨法。 2.弥勒菩萨示疑,启请文殊师利 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 以宿命智慧,叙述过去有佛日 月灯明如来,觉行渡化诸大士 以及诸善男子等一段因缘。 示明今世尊放眉间白毫相光之 不可思议庄严法相缘由,且将 开演殊胜难得之大法会。 2.弥勒菩萨示疑,启请文殊师利 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 以宿命智慧,叙述过去有佛日 月灯明如来,觉行渡化诸大士 以及诸善男子等一段因缘。 示明今世尊放眉间白毫相光之 不可思议庄严法相缘由,且将 开演殊胜难得之大法会。 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无缘大慈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同体大悲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一 方便品第二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诸佛妙智,觉行圆满,成就诸法实相,非人天后得智慧所能思义理解。然本同体大悲,无缘大慈, 为示导佛子明心见性,达本还原,而开演言教,种种譬喻,广开方便知见法门。 2.大智舍利弗,诚心敬意三请世尊,恳请明示甚深微妙法意。之后,世尊宣说,此法华法会殊胜难得难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诸佛知见,使得清静故。2.大智舍利弗,诚心敬意三请世尊,恳请明示甚深微妙法意。之后,世尊宣说,此法华法会殊胜难得难遇;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诸佛知见,使得清静故。3.诸佛世尊,渡化众生,行方便法门,而开初善、中善、后善之法;分小乘、中乘、大乘之别;设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门;分别引导佛子发心修行。然而,此法华法会中,世尊才明示:「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3.诸佛世尊,渡化众生,行方便法门,而开初善、中善、后善之法;分小乘、中乘、大乘之别;设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门;分别引导佛子发心修行。然而,此法华法会中,世尊才明示:「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4.发心修行,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者。须经天命明师,示导明 心见性;如否,自谓阿罗汉辟支 佛者,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 4.发心修行,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者。须经天命明师,示导明 心见性;如否,自谓阿罗汉辟支 佛者,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 五浊恶世:五浊恶世: 劫 浊: 见 浊: 命 浊: 烦恼浊: 众生浊:五浊恶世之五浊恶世之劫浊:生当末世、饥馑、疾疫、刀等 相继而起、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即说: 世间充满战争、饥馑、疾病之恶浊 (三灾八难) 五浊恶世之五浊恶世之见浊:世人知见不正、不奉正道、 异说纷纭、莫衷一是。 即说: 邪见妄想、无正知正见之偏行。五浊恶世之五浊恶世之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痒、 寿命短促。 即说: 业障业报深重、不知修福植慧。五浊恶世之五浊恶世之烦恼浊:世人贪于爱欲、嗔怒诤斗、 虚诳不已。 即说: 依名利欲望而困惑之恶浊。五浊恶世:五浊恶世:众生浊:世人每多弊恶、心身不净、 不达义理。 即说: 不知修心养性之偏见无明、人心事 用而不信因缘果报之恶浊。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二 譬喻品第三 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舍利弗深明诸佛如来 ”隐实覆相,权巧方便”之妙智 慧,断诸疑悔,身意泰然, 终究得到世尊之授记。2.火宅三车喻(一) 示明诸佛如来,方便善巧, 引导众生正本清源之慈心悲愿。2.火宅三车喻(一) 示明诸佛如来,方便善巧, 引导众生正本清源之慈心悲愿。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二 信解品第四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二 信解品第四信: 一大事因缘之殊胜 解: 如来方便善巧之妙慧信: 一大事因缘之殊胜 解: 如来方便善巧之妙慧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迦叶尊者、须菩提、迦旃延、目犍连四大弟子,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深自庆幸,获大善利,而重发心愿、以喜乐之心,成就众生。2.长者穷子喻(二) 示明四大弟子 ”信一大事因缘之殊胜, 解如来方便善巧之妙慧”。2.长者穷子喻(二) 示明四大弟子 ”信一大事因缘之殊胜, 解如来方便善巧之妙慧”。三三昧:三三昧:‧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 三等持。 有漏定谓之三三昧; 无漏定谓之三解脱。 解脱即能入涅盘无漏之门也。‧三三昧之义: 一、空三昧: 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 之三昧也。 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 有、空此我我所二者、名之。 (观诸法空性)‧三三昧之义: 一、空三昧: 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 之三昧也。 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 有、空此我我所二者、名之。 (观诸法空性)二、无相三昧: 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 相相应之三昧也。离色声香味 触五法、男女二相及成坏空三 有为等十相为因缘者、名之。 (证悟诸法无相本质)二、无相三昧: 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 相相应之三昧也。离色声香味 触五法、男女二相及成坏空三 有为等十相为因缘者、名之。 (证悟诸法无相本质)三、无愿三昧﹝无作三昧﹞: 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 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 之三昧也。一切诸法假合无常 无所愿求、名之。 (于行住坐卧,无造作之念行)三、无愿三昧﹝无作三昧﹞: 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 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 之三昧也。一切诸法假合无常 无所愿求、名之。 (于行住坐卧,无造作之念行)三苦:三苦:苦苦:业 障,业报苦。 (身心受之苦) 坏苦:烦恼障,无常苦。 (偶现乐境,失去受之苦) 行苦:迷惑障,不安苦。 (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之苦)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药草喻品第五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药草喻品第五小树: ‧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若诸菩萨、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求最上乘。 大树: ‧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亿数 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度诸众生。小树: ‧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 决定无疑;若诸菩萨、智慧坚固 了达三界、求最上乘。 大树: ‧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亿数 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复有住禅 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 放无数光、度诸众生。小药草: 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 中药草: 知无漏法、能得涅盘、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大药草: 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小药草: 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 中药草: 知无漏法、能得涅盘、起六神通 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 得缘觉证。 大药草: 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如来真实功德圆满,以智方便, 观机设教,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所言不虚,当信受奉行。 2.药草三别喻(三) 示明诸佛如来方便善巧,初衷一片真心,无所分别,引导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然而依众生之发心大小,受用自然有所差别,成就自然有所高下。2.药草三别喻(三) 示明诸佛如来方便善巧,初衷一片真心,无所分别,引导众生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然而依众生之发心大小,受用自然有所差别,成就自然有所高下。3.如来说法,一相一味。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盘常寂灭相,终归于空,无所分别。 3.如来说法,一相一味。 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盘常寂灭相,终归于空,无所分别。 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授记品第六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授记品第六授记之义:授记之义: 梵云:和伽罗﹝Vyakarana﹞ 十二部经之一。 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 必当作佛之记别也。四种授记:四种授记: 一、未发心而与授记: 有众生往来五道、诸根猛利好乐大法、佛知是人自此过阿僧祇劫、发无上菩提心、又过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度无量众生令住于菩提、又过若干阿僧祇劫成无上菩提、号字如是国土如是、乃至灭 后法住岁数如是、谓之。 二、适发心已得授记: 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勤心精进、诸根明利、是人发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萨位出过八难、如是等人适发心已得授记、谓之。 二、适发心已得授记: 有人久植德本、修习善行、勤心精进、诸根明利、是人发心即住阿惟越地、入菩萨位出过八难、如是等人适发心已得授记、谓之。 三、密授记﹝隐覆授记﹞: 有菩萨求无上菩提、行种种之施、勤行精进求诸善法、密行内炼具足、故佛以威神力密作当得成佛之授记、谓之。 三、密授记﹝隐覆授记﹞: 有菩萨求无上菩提、行种种之施、勤行精进求诸善法、密行内炼具足、故佛以威神力密作当得成佛之授记、谓之。 四、现前授记: 有菩萨久集善根无不具足、常修梵行、观无我空、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则于一切大众现前记其成佛之事、谓之。 四、现前授记: 有菩萨久集善根无不具足、常修梵行、观无我空、于一切法得无生忍、佛知是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则于一切大众现前记其成佛之事、谓之。 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授记:和伽罗,佛对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发广大救渡众生菩提心愿者,授与当来必成就佛之记别也。 2.授记摩诃迦叶,名曰光明如来, 国名光得,劫名大庄严,佛寿十 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记须菩提,号曰名相如来, 国名宝生,劫名有宝,佛寿十二 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2.授记摩诃迦叶,名曰光明如来, 国名光得,劫名大庄严,佛寿十 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记须菩提,号曰名相如来, 国名宝生,劫名有宝,佛寿十二 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记大迦旃延,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记大目犍连,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劫名喜满,国名意乐 ,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授记大迦旃延,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授记大目犍连,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劫名喜满,国名意乐 ,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化城喻品第七 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三 化城喻品第七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释迦牟尼佛叙述一段本事因缘, 一脉慧命相承;秉持一贯真传, 佛所护念,教菩萨法,皆当入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唯 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2.化城善导喻(四) 示明诸佛如来,利诱方便善巧, 引导众生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究竟实相,以达本还原。2.化城善导喻(四) 示明诸佛如来,利诱方便善巧, 引导众生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究竟实相,以达本还原。◎四谛十六相:◎四谛十六相: 四谛之苦谛: 苦 相-观此身生老等八苦 空 相-观因缘所生,剎那变异, 无常终极 无常相-观因缘假合,生灭变异, 迁流无间 无我相-观因缘假合,诸法无实体性 四谛之集谛: 因 相-观种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观招引自果 生 相-观前苦果尽更生后苦果 缘 相-观和合众缘驱使众生轮 回生死四谛之集谛: 因 相-观种子是苦果因 集 相-观招引自果 生 相-观前苦果尽更生后苦果 缘 相-观和合众缘驱使众生轮 回生死四谛之灭谛: 灭 相-观除生死之爱因与业使, 诸漏已尽,生死断灭 静 相-观生灭无常中体证无我, 三毒除尽,此心不乱,故起静相 妙 相-观证缘起不变法性,出离三 界,无诸忧患,故现妙相 离 相-观永离爱染,安住法性 四谛之灭谛: 灭 相-观除生死之爱因与业使, 诸漏已尽,生死断灭 静 相-观生灭无常中体证无我, 三毒除尽,此心不乱,故起静相 妙 相-观证缘起不变法性,出离三 界,无诸忧患,故现妙相 离 相-观永离爱染,安住法性 四谛之道谛: 道 相-观行正道摧迫偏邪 如 相-安住正知正见,道契真理 行 相-依圣道之正知正见, 行证涅盘 出 相-以圣道之正知正见, 出离三界四谛之道谛: 道 相-观行正道摧迫偏邪 如 相-安住正知正见,道契真理 行 相-依圣道之正知正见, 行证涅盘 出 相-以圣道之正知正见, 出离三界 四圣谛显明世间、出世间、生死、 涅盘之正知正见因果, 苦为迷果-示相、集为迷因-溯源, 为世间生死流转 之因果; 灭为悟果-涅盘、道为悟因-行证, 为出世间生死还灭之因果。 四圣谛显明世间、出世间、生死、 涅盘之正知正见因果, 苦为迷果-示相、集为迷因-溯源, 为世间生死流转 之因果; 灭为悟果-涅盘、道为悟因-行证, 为出世间生死还灭之因果。三转四圣谛十二法轮的关系:三转四圣谛十二法轮的关系:示相:佛对利根者说,使其一闻即悟; 劝修:佛对中根者说,使其信受奉行; 作证:佛恐钝根者,仍然不能信解受持 遂以自觉证相以明非虚,取信众 生,使其消除疑虑。苦谛-苦果: 初转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转 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三转 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苦谛-苦果: 初转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次转 劝修:此是苦,汝应知 三转 作证:此是苦,我已知 集谛-苦因: 初转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转 劝修:此是集,汝应断 三转 作证:此是集,我已断 集谛-苦因: 初转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次转 劝修:此是集,汝应断 三转 作证:此是集,我已断 灭谛-乐果: 初转 示相:此是灭,可证性 次转 劝修:此是灭,汝应证 三转 作证:此是灭,我已证灭谛-乐果: 初转 示相:此是灭,可证性 次转 劝修:此是灭,汝应证 三转 作证:此是灭,我已证道谛-乐因: 初转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转 劝修:此是道,汝应修 三转 作证:此是道,我已修道谛-乐因: 初转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次转 劝修:此是道,汝应修 三转 作证:此是道,我已修从三转来说,亦即从三转来说,亦即初转-示相: 苦谛:此是苦,逼迫性 集谛:此是集,招感性 灭谛:此是灭,可证性 道谛:此是道,可修性次转-劝修: 苦谛:此是苦,汝应知 集谛:此是集,汝应断 灭谛:此是灭,汝应证 道谛:此是道,汝应修次转-劝修: 苦谛:此是苦,汝应知 集谛:此是集,汝应断 灭谛:此是灭,汝应证 道谛:此是道,汝应修三转-作证: 苦谛:此是苦,我已知 集谛:此是集,我已断 灭谛:此是灭,我已证 道谛:此是道,我已修三转-作证: 苦谛:此是苦,我已知 集谛:此是集,我已断 灭谛:此是灭,我已证 道谛:此是道,我已修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世尊称赞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说法人中 第一、并得受世尊授佛印记。 授记富楼那尼子,号曰法明如来, 国名善净,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劫名宝明,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2.授记阿若憍陈如及五百阿罗汉, 皆号曰普明如来。2.授记阿若憍陈如及五百阿罗汉, 皆号曰普明如来。3.宝珠系衣喻(五) 示明众生身怀无价宝珠,而不自知;诸佛如来,教菩萨法,令发一切智心,证悟自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宝珠系衣喻(五) 示明众生身怀无价宝珠,而不自知;诸佛如来,教菩萨法,令发一切智心,证悟自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释迦牟尼佛叙述与阿难一段因缘,并得受世尊授佛印记。 授记多闻阿难,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国名常立胜旛,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2.授记密行罗侯罗,号蹈七宝华如来,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2.授记密行罗侯罗,号蹈七宝华如来,是蹈七宝华佛,国土庄严,寿命劫数,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无异。3.授记学无学二千人,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3.授记学无学二千人,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寿命一劫,国土庄严,声闻菩萨,正法、像法,皆悉同等。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法师品第十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法师品第十法师者: 渊博深究佛法,乐善传法渡众, 善说法要精修行者。 法师者: 渊博深究佛法,乐善传法渡众, 善说法要精修行者。 法师具十德、行四法: 十德: 善知法义、能广宣说、 处众无畏、无断辩才、 巧方便说、法随法行、 威仪具足、勇猛精进、 身心无倦、成就忍力。法师具十德、行四法: 十德: 善知法义、能广宣说、 处众无畏、无断辩才、 巧方便说、法随法行、 威仪具足、勇猛精进、 身心无倦、成就忍力。行四法: 广博多学、 善知世间、 得禅定智慧、 不增不减如法修行。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行四法: 广博多学、 善知世间、 得禅定智慧、 不增不减如法修行。 ~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一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世尊告药王菩萨,若众生,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之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如来灭度后,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广为人说法华经者,则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荷担如来圣业。2.凿井求水喻(六) 示明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当以诸佛如来前,闻解修习妙法华经,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凿井求水喻(六) 示明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者,当以诸佛如来前,闻解修习妙法华经,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世尊告知药王菩萨摩诃萨,此妙法莲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此经乃诸佛如来之所守护。3.世尊告知药王菩萨摩诃萨,此妙法莲华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此经乃诸佛如来之所守护。4.宣说妙法莲华经之三法要: 入如来室, 着如来衣, 坐如来座。4.宣说妙法莲华经之三法要: 入如来室, 着如来衣, 坐如来座。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 欲为四 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 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 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 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 欲为四 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 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 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 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见宝塔品第十一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见宝塔品第十一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1.大乐说菩萨摩诃萨示疑,世尊叙述多宝如来之重愿深行。2.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请愿欲见多宝如来全身;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悉以来集,而后,以右指却关钥锁,开七宝塔户,如开大城门;尔时,多宝如来与释迦牟尼佛分座于宝塔中,示一贯传承之禅机。2.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请愿欲见多宝如来全身;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悉以来集,而后,以右指却关钥锁,开七宝塔户,如开大城门;尔时,多宝如来与释迦牟尼佛分座于宝塔中,示一贯传承之禅机。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世尊叙述因地修行,一心求法大乘,名妙法莲华经,时有仙人,供给所须;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也。依此因缘,授记提婆达多善知识,号曰天王如来,世界名天道,正法住世二十劫。并且宣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有大受益。2.多宝世尊,所从智积菩萨启请,问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此妙法莲华经,甚深微妙,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时,有娑竭罗龙王女,即身示现,依妙法莲华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实相之一段大显化。2.多宝世尊,所从智积菩萨启请,问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此妙法莲华经,甚深微妙,修行此经,速得佛不?时,有娑竭罗龙王女,即身示现,依妙法莲华经,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实相之一段大显化。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劝持品第十三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四 劝持品第十三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药王菩萨摩诃萨,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及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与诸比丘尼得受记者,信受奉行,誓愿护持,宣说书写,种种供养,此妙法莲华经。2.授记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 授记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2.授记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 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 授记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 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安乐行品第十四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安乐行品第十四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 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 妙法莲华经者,当安住四法, 即身安乐行(正身行)、 语安乐行(正语行)、 意安乐行(同体大悲行)、 愿行安乐行(无缘大慈行)。2.髻中明珠喻(七) 示明此妙法莲华经是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犹如强力转轮圣王,独王顶上有此一明珠,不以与之。2.髻中明珠喻(七) 示明此妙法莲华经是诸佛如来秘密之藏;犹如强力转轮圣王,独王顶上有此一明珠,不以与之。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无量无数菩萨从地涌出。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前,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多宝如来与释迦牟尼佛。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上行菩萨,无边行菩萨,净行菩萨,安立行菩萨,是四菩萨为上首。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请安世尊,如来安乐,少病少恼;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生疑惑,世尊慈悲,宣示诸佛智慧,自得阿耨多婆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菩萨令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常随护持,广演妙法莲华经。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生疑惑,世尊慈悲,宣示诸佛智慧,自得阿耨多婆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菩萨令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常随护持,广演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诸佛如来,为何示现涅盘入灭之相:使众生,起难得握机之想、除依侍之想、顺应自然现象之想。2.良医善巧喻(八) 示明诸佛如来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其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然而,众生德薄,智慧肤浅,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之中,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当取灭度,非实灭度,虽不实灭,而言灭度,以善导众生惜福惜缘。2.良医善巧喻(八) 示明诸佛如来成佛以来,甚大久远其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然而,众生德薄,智慧肤浅,贪着五欲,入于忆想妄见之中,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当取灭度,非实灭度,虽不实灭,而言灭度,以善导众生惜福惜缘。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五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诸佛如来,其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 引导众生明如来现世行化之四信(一念信解、解其言趣、 闻持供养、深信观成); 及涅盘灭度之五品 (直起随喜心、自受持读诵、 自受持加为他人说、兼行六度、 加正行六度), 令其深心信解,功德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 及涅盘灭度之五品 (直起随喜心、自受持读诵、 自受持加为他人说、兼行六度、 加正行六度), 令其深心信解,功德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若众生闻说是妙法莲华经,心怀随喜,从法会出,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妙法莲华经,奉持是法华经清净妙行,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圆满功德。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世尊一段本事因缘。于久远劫时,有古佛,名威音王;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即释迦牟尼佛的之一生本品阐述常不轻菩萨因地修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经过。其中叙述常不轻菩萨成就圆满实相之三要素: 1.不轻慢众生 2.常修忍辱般若波罗密 3.受持读诵, 广为人说是妙法莲华经。本品阐述常不轻菩萨因地修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经过。其中叙述常不轻菩萨成就圆满实相之三要素: 1.不轻慢众生 2.常修忍辱般若波罗密 3.受持读诵, 广为人说是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世尊称叹是妙法莲华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而现瑞诸佛如来十种广大神力: 1.广长舌相 2.毛孔放无量无数色光相 3.謦欬相 4.弹指相 5.六种震动相 6.普见胜会相 7.虚空高声唱言相 8.各界众生礼拜皈依佛相 9.各方供养云集相 10.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相。 1.广长舌相 2.毛孔放无量无数色光相 3.謦欬相 4.弹指相 5.六种震动相 6.普见胜会相 7.虚空高声唱言相 8.各界众生礼拜皈依佛相 9.各方供养云集相 10.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相。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嘱累品第二十二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嘱累品第二十二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摩诃萨,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顶无量菩萨摩诃萨付嘱交代,当使此妙法莲华经流传后世,受持读诵,广宣此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宿王华菩萨启请, 云何药王菩萨游于娑婆世界? 世尊述说药王菩萨一段本事因缘。 2.世尊阐述此妙法莲华经之无量不可思议功德性。 2.世尊阐述此妙法莲华经之无量不可思议功德性。 3.世尊阐述此法华经药王菩萨 本事品,能深心信解者,有 大利益。3.世尊阐述此法华经药王菩萨 本事品,能深心信解者,有 大利益。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妙音菩萨,恩受佛光遍照其身, 遂发愿诣往娑婆世界,承如来之力 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 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 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子,且能供养听 闻妙法莲华经之殊胜因缘。 2.多宝如来叙述妙音菩萨之一段 本事因缘,及与娑婆世界诸众 生之大因缘。 2.多宝如来叙述妙音菩萨之一段 本事因缘,及与娑婆世界诸众 生之大因缘。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无尽意菩萨启请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世尊宣说观世音菩萨之大愿力 及大德性。 2.无尽意菩萨启请世尊, 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 世尊宣说观世音菩萨娑婆世界之 大因缘及大无畏施。2.无尽意菩萨启请世尊, 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为众生说法? 世尊宣说观世音菩萨娑婆世界之 大因缘及大无畏施。观音圆通:﹝楞严经卷六﹞观音圆通:﹝楞严经卷六﹞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 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 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 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 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陀罗尼: 陀罗尼是梵语音译,意译为总持 即总持一切佛法轨仪之意。 于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中, 此陀 罗尼蕴含有 ”受持法华经心咒” 之意。 陀罗尼: 陀罗尼是梵语音译,意译为总持 即总持一切佛法轨仪之意。 于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中, 此陀 罗尼蕴含有 ”受持法华经心咒” 之意。 总持佛法轨仪有四: a.法陀罗尼:以智力总持心咒, 信受奉行,得佛法心要; b.义陀罗尼:以慧力总持心咒, 理事圆融,得觉行无碍; c.咒陀罗尼:以三昧总持心咒, 得神通妙用; d.忍陀罗尼:以一切种智总持心咒, 安住诸法实相,得无生法忍。总持佛法轨仪有四: a.法陀罗尼:以智力总持心咒, 信受奉行,得佛法心要; b.义陀罗尼:以慧力总持心咒, 理事圆融,得觉行无碍; c.咒陀罗尼:以三昧总持心咒, 得神通妙用; d.忍陀罗尼:以一切种智总持心咒, 安住诸法实相,得无生法忍。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本品叙述药王菩萨,当与说法华经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 勇施菩萨,我以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 毘沙门天王,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持国天王,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 十罗剎女与鬼子母,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皆为诸法师,能受持读诵,拥护解义,如说修行法华经者,说陀罗尼神咒,以守护之。持国天王,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 十罗剎女与鬼子母,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皆为诸法师,能受持读诵,拥护解义,如说修行法华经者,说陀罗尼神咒,以守护之。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 世尊叙述昔妙庄严王信奉外道,心存邪见;其夫人净德,与二子,名净藏、净眼,皆有大神力、福德智慧,是久修菩萨正道;运用种种神通变化、方便善巧妙智,引导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至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处,亲近供养听闻妙法莲华经,皆悉堪任受持是法华经,得一切净功德庄严,终授记成就之一段本事因缘。妙庄严王,今华德菩萨是、其净德夫人,今佛前光照庄严相菩萨是、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妙法莲华经冠科卷第七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本品阐述的主题:本品阐述的主题:1.普贤菩萨启请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法华经?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2.普贤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大悲愿,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五浊恶世中,能受持读诵,广演护持、如说修行此妙法莲华经者;于时,我乘六牙大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往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守护是经。 2.普贤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深大悲愿,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五浊恶世中,能受持读诵,广演护持、如说修行此妙法莲华经者;于时,我乘六牙大白象王,与大菩萨众俱诣往其所,而自现身,供养守护,安慰其心,守护是经。 ◎参考书籍:◎参考书籍:1.语体文大乘妙法莲华经 圆香居士语译 2.新译妙法莲华经 张松辉注译 3.法华经新解新着 柳絮着 4.法华经教释 太虚法师着◎延伸阅读书籍:◎延伸阅读书籍:1.妙法莲华经玄义 智者大师 2.妙法莲华经五味玄记 智者大师 3.法华玄义 湛然法师 4.法华义记 云法师 5.法华玄义要诀 道邃法师 6.法华经会义 智旭法师 7.法华击节 憨山法师 8.妙法莲华经宗旨题纲 清潭比丘信受奉行 信愿解行证 祝福 道安信受奉行 信愿解行证 祝福 道安四次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四次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第一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一 序品第一:娑婆世界 会三归一 :开佛知见 *第二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四 见宝塔品第十一:娑婆世界 示导见性 : 示佛知见*第三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六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娑婆世界 慧命传承 : 悟佛知见 *第四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净光庄严 愿行普度 : 入佛知见 *第三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六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娑婆世界 慧命传承 : 悟佛知见 *第四次 佛放眉间白毫相光: 卷七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净光庄严 愿行普度 : 入佛知见 十二部经: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十二分经: 佛说一切法、皆可统摄一修多罗、 类集为经律论三藏。 由于一切经之经文体裁及所记载的 事相不同、故从三藏中再分出十二种 名称、通称为三藏十二部经; 总则一切经、分则称十二部经。‧修多罗、素怛缆﹝Sutra﹞: 译为经或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 之长行文、故又称长行经。 契经者犹言契于理契于机之经典 ‧祇夜﹝Geya﹞: 译为应颂或重颂;应于前长行文 重宣其义。 ‧和伽罗﹝Vyakarana﹞: 译为授记;于菩萨授成佛之记。‧修多罗、素怛缆﹝Sutra﹞: 译为经或契经;经典中直说法义 之长行文、故又称长行经。 契经者犹言契于理契于机之经典 ‧祇夜﹝Geya﹞: 译为应颂或重颂;应于前长行文 重宣其义。 ‧和伽罗﹝Vyakarana﹞: 译为授记;于菩萨授成佛之记。‧伽陀﹝Gatha﹞: 译为讽颂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 作偈颂之句者。 ‧优陀那﹝Udana﹞: 译为自说;无问而佛自说之经文。 ‧优波提舍﹝Upadesa﹞: 译为论义;以法理论义问答论义‧伽陀﹝Gatha﹞: 译为讽颂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 作偈颂之句者。 ‧优陀那﹝Udana﹞: 译为自说;无问而佛自说之经文。 ‧优波提舍﹝Upadesa﹞: 译为论义;以法理论义问答论义‧尼陀那﹝Nidana﹞: 译为因缘;说见佛闻法因缘及 佛说法教化因缘之处。 ‧阿波陀那﹝Avadana﹞: 译为譬喻;经中说譬喻之处。 ‧伊帝目多伽﹝Itjvrtaka﹞: 译为本事;佛说弟子过去因缘 之经文。 ‧尼陀那﹝Nidana﹞: 译为因缘;说见佛闻法因缘及 佛说法教化因缘之处。 ‧阿波陀那﹝Avadana﹞: 译为譬喻;经中说譬喻之处。 ‧伊帝目多伽﹝Itjvrtaka﹞: 译为本事;佛说弟子过去因缘 之经文。 ‧阇陀伽﹝Jataka﹞: 译为本生;佛说自身过去因缘之经 文。 ‧毗佛略﹝Vaipuiya﹞: 译为方广;说方正广大真理之经文 ‧阿浮陀达摩﹝Adbhuta-dharma﹞: 新译为阿毗达摩、译为未曾有; 记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阇陀伽﹝Jataka﹞: 译为本生;佛说自身过去因缘之经 文。 ‧毗佛略﹝Vaipuiya﹞: 译为方广;说方正广大真理之经文 ‧阿浮陀达摩﹝Adbhuta-dharma﹞: 新译为阿毗达摩、译为未曾有; 记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之经文。研究经典道书要点研究经典道书要点1.思索章(品)旨为何? 2.段落分析、本文解义 3.名词注释、名相解义 4.语译、解说 5.研析启示、心得记要 (与学道、修道、讲道、办道、行道相挥联结) 6.问题探索(自我寻求解义) 7.寻求参考书目以及延伸阅读 8.制作学习单 9.如何传题以及传题建议
/
本文档为【妙 法 莲 华 经 讲 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