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2011-08-30 10页 doc 67KB 20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9282

暂无简介

举报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3 文献综述………………………………………………………………………………4 一、问题的提出………………………………………………………………………5 二、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分析 …………………………………………………...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3 文献综述………………………………………………………………………………4 一、问题的提出………………………………………………………………………5 二、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分析 …………………………………………………5 (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5 1、从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5 2、人际对象和关系的变化 …………………………………………………………5 3、对环境的敏感 ……………………………………………………………………6 4、行为规则和态度的变化………………………………………………………… 6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6 1、生态环境与入园适应………………………………………………………………6 2、生态平衡与入园适应………………………………………………………………6(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7 三、解决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的措施与策略………………………………………8 (一)家庭方面………………………………………………………………………8 1、预入园,在家长的陪同下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8 2、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8 3、家长与幼儿延时分离………………………………………………………………8 (二)教师方面…………………………………………………………………………………9 1、做好家访工作………………………………………………………………………9 2、亲切接待,安定幼儿情绪…………………………………………………………9 3、合理安排幼儿入园活动,掌握好接送、进餐、睡眠三个重要环节……………9 4、重视幼儿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10 5、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10(三)幼儿园工作方面………………………………………………………………………10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文摘要 初入园幼儿由于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和环境,往往产生严重的哭闹情绪。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缩短这种现象的过程,将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伤害儿童的心理机能,也阻碍了教师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实践体系,在引导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对策上还存在一些倾向:如一昧从尽快恢复教养工作正常秩序出发,急于求成、一拥而上,往往把“无哭闹”视为唯一适应,缺乏对其他现象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引导;或只重视园方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单向引导,忽视对每一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研究,这些倾向往往成为新入园幼儿发展的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班幼儿入园适应困难。为此本文从社会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综合探究了初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原因,并提出了使初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 哭闹情绪 Abstract Infants, due to not customary to the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which they newly enter, are apt to weep and act disobediently. If such behaviors are not to end as soon as possible by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hey would influence the growing-up of these infants, damage their psychological system, and disarrange the teaching disciplines. Since there is yet no overall and system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field, some inclin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djusting these infants to the life and environment in kindergarten disadvantage the process and increase the difficulties, as the kindergarteners themselves are all to keen on taking their efforts in restoring the normal order of teaching, and reducing the adaptation period to nothing but the shortest one, by regarding "no weeping and no disobediently acting" as the only criteria of that process, to adequately observe and guild other behaviors; or as they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adjusting process, ignor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single infant. Taking the above circumstances into account, the author of this discourse tries from the angle of sociology, bionomics, and psychology to give a synthetic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why infants newly entering kindergarten weep and act disobediently,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make a quicker adaptation for these infants. Key s:Newly entering kindergarten;Weep and cat disobediently;Adjust/ adapt 文献综述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幼儿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需要与别人交往的,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潘庆戎、白丽辉所著的《幼儿心理学》和刘文编写的《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理论》中也谈到: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与熟悉的人和环境,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即“因与家人分离而引起的焦急、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现象。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编写的《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 以及刘文所著的《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理论》中也强调小班幼儿刚入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事、物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不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都较弱,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具有冲动性、易变性和外露的特点,因此小班初入园时的幼儿最容易出现“分离焦虑”。 胡平、孟昭兰在《依恋研究的新进展》中也写到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阶段性心理质变。如何尽快地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但实际中如何具体的操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每年新入园的幼儿中,总有一些幼儿存在着入园适应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人们对幼儿入园适应难的问题似乎变的习以为常了,幼儿入园适应难不仅仅给教师带来了很多麻烦,使得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了障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儿童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保持长久,影响一生;如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得以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相反,假如这一时期的遇到障碍,则会引起儿童的焦虑、退缩、逃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小班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如果此时成人对其内在需要了解不够,不及时予以满足,甚至加以种种限制的话,极易造成儿童与成人的对立;在同伴交往方面,他们借助游戏为手段,交往越来越多,但此时儿童又往往对游戏的、规则还不十分了解,并且不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因而他们之间又经常会发生冲突。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遇到的人际环境变更,使此阶段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 针对此种现象,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生态学及心理学的角度,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为出发点,多方面综合探究初入园幼儿产生哭闹情绪的原因,在总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的对策。对家长、教师和幼儿园三方面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 1、从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 从家庭到幼儿园,幼儿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家庭中,幼儿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手心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十分突出,独占意识也比较强。突然来到幼儿园,由于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而由于班上都是新来的小朋友,老师不可能也不会时时刻刻关注某一个人。所处地位的突然改变,让他们一时很难适应,这是幼儿入园哭闹的重要因素。 2、​ 人际对象和关系的变化 家庭成员,尤其是亲子之间面对面关系,使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这种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相互影响,不仅因为血缘关系而得以加强,而且由于父母对幼儿的照顾,提供和满足幼儿的精神与物质上的需要等养育关系而变得近乎不可取代。而幼儿园中交往对象的变化性和非固定性使人际关系变得不固定,无法形成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另外,较小的幼儿不会对他人一见如故,他们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相处,才能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和相应的情感。幼儿入园后,其人际交往也从主要与小范围内亲人交往转向与老师、同伴交往,交往方式也往往从独生子女特殊的“小太阳中心”转向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维系的师生关系和必须以平等相处为前提建立的同伴关系。 3、​ 对环境的敏感 如果幼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够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适应这个环境中没有吸引他的东西或活动,或者他没有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拒绝这样的环境,并企图逃避。许多幼儿入园不适应与其自身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有的幼儿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这种敏感尤其表现在对背后环境的恐惧或陌生。在群体生活中,一些幼儿常常容易被忽视,如果被忽视的正好是那些对环境比较敏感的幼儿,那么就必然会加剧他入园不适应的程度。 家园物质环境的差异一方面使新入园幼儿感到新奇、激动、兴奋,即使部分适应困难幼儿在最初也对上幼儿园兴奋不已。但是新奇感消失后,他们就逐步对这差异产生抵触情绪。 4、​ 行为规则和态度的变化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大都具有一定范围的活动的绝对自由,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具有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的选择自由。但在幼儿园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可能使每个孩子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行为规则相对比较灵活,幼儿在家庭中比较随便。但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行为规则有较大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在某些时候表现为对一些幼儿的约束,对于那些较少受到过约束的幼儿来说,初入园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应。  (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初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 1、生态环境与入园适应 作为生态环境组成因素之一的个体,必须与总体生态环境建立和保持某种和谐,并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幼儿入园,首先表现为日常生活环境的变迁。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变迁对于幼儿来说是巨大的。也许幼儿在入园以前的生活中有许多在邻居家或公共游乐场所玩耍的经历,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玩得很开心、很投入,甚至较少关注家长是否在自己的身边。因为在这种场合下,幼儿完全把自己置于环境之中,与环境融为一体,即幼儿与环境之间是和谐的。而到了幼儿园,幼儿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对他来说不仅是陌生的,而且与自己有很大的距离,即幼儿与新的环境还没有建立某种和谐。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必然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而导致哭闹情绪。 2、​ 生态平衡与入园适应 在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幼儿与外界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在入园前的家庭中,基本上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大多数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在家庭生活及其关系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父母与孩子之间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形成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与态度对孩子进行养育的模式。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与家庭成员彼此相呼应的关系,维持着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发生改变,对于幼儿来讲,必须重新建立一种平衡。幼儿入园时,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态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幼儿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同伴打交道,更不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以及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不适应产生哭闹情绪也是很自然的。 (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的人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儿童与他的抚养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儿童与抚养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表现为儿童对抚养者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一般在儿童2岁左右形成。与儿童的其它社会关系相比,依恋具有如下特点:(1)依恋对象的指向性,即儿童一般倾向于依恋能激起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个体,而不是所有的人,对于婴儿来说主要是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反应性的抚养者或父母;(2)对依恋对象的接近性追求,即喜欢依偎在抚养者身上或身旁活动;(3)依恋双方有较多的相互作用尤其情感上的交往,依恋者可以从中得到一种慰籍或安全感,当依恋对象离开,会造成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4)依恋双方的关系稳定持久。 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本能反映的结果,无须学习,可以被环境中所存在的合适的刺激所引起,任何年龄的个体都具有一种发展依恋关系的生物学倾向。根据习性学家的解释,习性是人类的印刻,是人类生存能力的的特殊反应,依恋行为系统的生物功能是“保护作用”,在使儿童和成人保持一个可接受的距离中,保护幼小的儿童不受进化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伤害。” 因此,幼儿对父母的高度依恋及因入园而受到的影响,是幼儿入园哭闹的重要因素。幼儿从出生起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和其他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研究表明,当依赖对象突然不在幼儿的视线之中时,他会努力的去寻找,找不到时便会哭闹起来。研究还表明,在不同的情况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处于自己较为熟悉的环境之中时,大多数幼儿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恋对象,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正是因为如此,初入园幼儿才会产生严重的亲子分离焦虑。 以上情况充分表明,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可以归结为三种因素。一、社会性因素。幼儿的社会属性还不完善,情感功能也不健全,无法调节行动。二、生态性因素。幼儿入园之后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断,而新的生态平衡尚未建立,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幼儿不知所措。三、心理因素。初入园幼儿还没有对教师和同伴建立起新的依恋,所以对亲人的焦虑还是很强烈的,特别是在早期没有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幼儿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哭闹情绪。 此外,幼儿的许多思维还处在萌芽状态,许多意识还没有来得及产生,许多行动也还反映着一些自然的、本能的特征,如同婴儿坠地的呱呱之声(其实婴儿呱呱的坠地并不是人生的第一次啼哭,而是从母体脱离出来时本能地发出的一种不流泪的声音)。而幼儿的哭叫一般来说是一种感情反应。是受到外界刺激之后,触动内心的一种感觉,从而作出以一种类似自卫的反应,一个孩子哭泣,一个孩子哭起来,别的孩子受到感情牵动,“同病相怜”,便做出一种渗透本能的“条件反射”。 三、解决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的措施与策略 在对幼儿初入园哭闹情绪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之后,我们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帮助幼儿提高进入幼儿园的适应性,尽快的完成情绪的过渡。 (一)家庭方面 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在初入园时避免出现哭闹现象?家长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预入园,在家长的陪同下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由家长带孩子预先到幼儿园进行参观。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参观,并逐渐放开孩子,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教师的安排下,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进入活动室,参观或参与其他幼儿的活动。教师和家长要使孩子处于十分自然的状态,让孩子有一种良好的感受,就像在家里或公共场合与同伴玩耍一样自然。这样,可以逐渐引起孩子对幼儿园活动的兴趣。家长可以故意疏远孩子,让他能够看见家长与其他幼儿和教师交谈。根据孩子的表现,家长试着离开孩子的视线。如果孩子对家长的离开没有感到紧张或焦急,而是继续从事他的活动,则说明他是适应的。 2、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性 孩子在家庭里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初入园时,往往感到很不适应。如在家里的作息时间随意性很大,入园后,孩子要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在家里,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同时需要一定的自理能力。 上述家园生活中的差异,一类是由家庭自然带来的,另一类则是家庭教育不当所形成的。因此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自己上厕所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提高认识,加以重视,并且注意创设条件,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找机会操作和实践等。 3、家长与幼儿延时分离 许多人认为,家长早晨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作为家长千万不能心软,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但是“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会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逐渐形成对入园的恐惧,同时也会增加家长对幼儿在园生活的担心与忧虑。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幼儿的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和疏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保护。在幼儿早晨人园时,亲子之间应暂缓分离,允许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相处一段时间,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并与家长主动交谈,让孩子看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介绍自己认识的小朋友,并鼓励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家长决定离开时,应自然地与孩子道别。如果孩子哭闹着不答应,家长应平静地告诉孩子:“我快来不及上班啦!去晚了我要挨骂的。幼儿园有这么多小朋友,还有非常喜欢你的老师,在这里会比在家里开心。”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平静下来,教师应该配合家长的工作,比如送给孩子一件玩具,给孩子一本好看的书,给孩子讲一个好听的故事,等等,尽量使孩子相信他在幼儿园会很开心。另外,对于那些仍然有些担心的孩子,家长可以答应早一来接他回家,并且要说到做到。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应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 (二)教师方面 大部分幼儿刚进幼儿园时,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改变,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依恋尚未建立,从而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学上称为“分离焦虑”的症状:焦急、不安、恐惧、情绪波动大。因此为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保证小班正常教育的尽快开展,教师的的作用便显得十分的重要。 1、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   2、亲切接待,安定幼儿情绪 “接待”是入园教育的重要步骤,儿童入园时的情绪,往往会延续到一整天,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接待这一关。开学第一天,儿童正式入园,教师应亲切接待,直接呼他的名字或家中呼唤的小名,搀扶他,给他喜欢的玩具,使初入园的幼儿感到温暖和安全。对于哭吵的儿童,教师应该果断的从家长手中接过来,像妈妈一样哄抱一下,给予抚慰和鼓励,并当着儿童的面要求家长下午早些来园接领,使儿童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教师还应该善于关心那些虽然不哭,但内心焦虑不安的孩子。 3、合理安排幼儿入园活动,掌握好接送、进餐、睡眠三个重要环节 新入园幼儿情绪波动突出在接送、进餐、睡眠三个时间段,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好这三个环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入园的前几天先不安排幼儿午睡,等幼儿基本熟悉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同伴,情绪相对稳定时,再安排幼儿的午睡,这样可以减少幼儿的痛苦经验,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发展。 4、重视幼儿情感转移,设法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 三岁幼儿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力、理解力、自制力等都处于比较差的水平范围,进入幼儿园后,他们会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要求、希望转移到老师身上。生活上他们需要老师给予体贴、照顾和帮助,情感上需要老师给予亲情、理解和支持,学习上需要老师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当幼儿的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会发出快乐的笑声,才会露出愉悦的神情。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要有爱心、关心和耐心,并善于寻找机会向幼儿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爱。 5、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 良好的常规是我们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群体意识的必要条件。要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耐心和方法,还需要讲究教育教学的艺术。模仿、好动、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小班幼儿的天性。常常有意识地将幼儿的活动内容与故事或游戏中的某个角色联系起来,让幼儿学着做,寓常规训练于愉快的活动之中,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教育情景,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过程中达到练之以行的目的。如午睡时,有意识地用猫妈妈的口吻:“小猫走路静悄悄,不声不响睡午觉,都是妈妈的好宝宝。”幼儿便个个轻手轻脚,安静地上床睡觉。洗手时,让幼儿观看老师洗手,并将洗手的几个步骤编成儿歌,边示范,边朗诵,然后再请幼儿跟着学洗手,这样示范讲解,幼儿特别感兴趣,也容易掌握。幼儿良好的常规需要在一日活动中不断强化,反复练习,才能巩固。 (三)幼儿园工作方面 在入园适应引导方面,幼儿园在孩子未正式入园之前就着手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哥哥姐姐带我一起玩”活动……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在幼儿入园初期就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等)来吸引幼儿,转移或减缓焦虑情绪,让幼儿喜欢新环境。大部分家长在幼儿未入园以前,就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入园初就鼓励或强制幼儿坚持来园,并自始至终关心幼儿入园适应情况。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对个体差异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己孩子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过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 当然,入园适应引导对策的实施是个全面性、综合性工程,既要研究小班新入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身心发展需要及个体差异,考虑家园环境变化对其身心的影响,又要协调家园各方力量、通过协作,才能真正保证小班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过程。 总之,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是必然的客观现实,只要我们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组织好适宜的幼儿生活,选择最佳的保教方法,这种现象通常会逐渐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潘庆戎,白丽辉,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养个百分百聪明的宝宝:婴幼儿心理行为与智力开发/0-5岁宝宝养护百分百丛书》李海浪等编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3]《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杨清,辽宁人民出版社 [4]《学前心理学》陈帼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亲子依恋研究的新发展》陈会昌、梁兰芝,《心理学动态》2000.(1) [6]《依恋研究的新进展》胡平、孟昭兰,《心理学动态》2002.(2) [7]《气质研究的新进展》张越波、陈会昌,《心理科学》2002.(2) [8]《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王振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9]《儿童教育新论》刘晓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蒙台梭利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理论》刘文,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潘蕙 2007、9
/
本文档为【对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