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隔代教育利弊

2011-08-31 18页 doc 58KB 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5253

暂无简介

举报
隔代教育利弊祖辈教育观念和方法要更新 祖辈教育观念和方法要更新 隔代家庭中祖辈家长学历偏低,休闲时与孩子玩耍活动少,对孩子溺爱,照管方式不当,是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祖辈家长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父母,因出国、下海经商或为自己的事业奔忙等因素,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结构。据悉,这种隔代家庭目前有增多的趋势,由此也产生了隔代教育。     据抽样调查统计,在“从孩子3岁时的表现就可能看到他的将来吗?”这个观点上,有70%的祖辈家长表示同意,而父辈家长同意此...
隔代教育利弊
祖辈教育观念和方法要更新 祖辈教育观念和方法要更新 隔代家庭中祖辈家长学历偏低,休闲时与孩子玩耍活动少,对孩子溺爱,照管方式不当,是隔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祖辈家长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近年来,不少年轻的父母,因出国、下海经商或为自己的事业奔忙等因素,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于是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结构。据悉,这种隔代家庭目前有增多的趋势,由此也产生了隔代教育。     据抽样调查统计,在“从孩子3岁时的表现就可能看到他的将来吗?”这个观点上,有70%的祖辈家长表示同意,而父辈家长同意此观点的只有21%。在“您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后,能否坚持到底不改变”的问题上,能不改变的祖辈家长只有27%,父辈家长则达46%,可见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远胜于父辈家长。不能经常发现孩子缺点的祖辈家长有33%,父辈家长只有3%,显然祖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观察远不如父辈家长。家长的育儿观念对教育的走向影响极大,这种潜意识的不同,教育结果也必然不一样。 调查还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家长对孩子采取限制多于引导的“看管方式”,所以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弱,隔代家庭中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非隔代家庭的孩子则达24%,这样,将来孩子适应社会程度就会不一样。 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暇照管自己的孩子,这时,照料孙辈的重任就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同时,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难耐寂寞,出于对孙辈的喜爱,也主动地提出带孩子。这就形成了隔代家庭的结构,也产生了“隔代教育”问题。     无可置疑,祖辈带孩子确实存在一定优势。首先是对孩子有利,老年人能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孙辈,同时,很多“神童”就是得到了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的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其次,对子辈有利,父母们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照料,这就免除了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工作。再者,对祖辈有利,和孩子生活,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孤独寂寞,增添晚年生活的乐趣。      但隔代教育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决不可忽视。     “隔代教育”,由于受传统的家教观念影响,他们对许多事情不能正确对待,适应不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农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纪一般比较大,大都没受过很好的正规教育,有的还体弱多病,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老人对孙辈宠爱有加,放松了严格管教。他们对自己的孙辈是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对错,都一律满足其要求。孩子有什么缺点,老人因为心痛孩子,也不予指出改正。在老年人搭建的“温室”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将形成任性脆弱的性格,养成许多恶习。正因为这样,许多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有的性情骄横,莫视校纪;有的玩性很重,上网吧、打游戏机等,白白地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同时,老年人由于思想观念陈旧,知识面窄,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仍承袭以前的方法,隔代教育下的孩子较为死板,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很慢这些问题,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采取措施,妥善搞好隔代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是重视隔代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生难忘的。为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为了子女的未来,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双方外出,至少要留一人在家,做好教养子女工作。即使双方确需外出,在外出前应向子女交待清楚,讲明道理,告诫子女在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要经常回家或通讯联系,进行各方面交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弥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教育的不足。     二、为弥补祖辈们陈旧的知识和教育方法,老年人应该多看看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跟上形势,转变观念,要从培养好后一代着想,认真负起责任,做到严爱结合,不能娇生惯养,想方设法填平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多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如何做人的教育。 三、学校对“隔代教育”这一群体要重视,多做这方面工作。除对这些孩子多一点关爱外,在办家长培训班时,力争其家庭有人参加,对少数年老多病的特殊家庭,老师与其学生家庭结对子,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搞好家庭教育。同时也要经常与孩子的父母联络,介绍其子女的情况,争得他们的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新世纪的爷爷奶奶 祖辈参与孙辈教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视家教的传统美德,是敬老爱幼的体现。的确,中国的爷爷奶奶也特别喜欢参加到幼儿的教育中。但是,现在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却对爷爷奶奶带孙子提出了质疑:爷爷奶奶不会让孩子饿着、碰着,但至于能否将孩子培养成材,心中不免大打折扣。的确,导致父母们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国的隔代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溺爱   随着生育的实施,孩子的减少。祖辈们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他们对第三代过分溺爱,通常对第三代百依百顺,关怀备至,因此,有些由老人带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些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律给予满足;还有些老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态度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几种情况,还是“隔代亲”的“亲”字泛滥,祖辈们对孙辈包办一切,错误体谅,缺点包容,这样必然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误区二:造成亲子间的隔阂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亲情就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有些父母为了自己的工作、学习,就把子女全权交给自己的父母来照顾,这样的幼儿就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祖辈身上,与祖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与父母却出现了一定的隔阂。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与成材的。 误区三:父母与祖辈教育观念不一致   由于祖辈们所处的时代、文化教育水平以及谨严行为方式与现代人的不同,他们容易与年轻的父母间的教育观念发生冲突,这样会使一些孩子觉得有空可钻,形成教育的“防空洞”、“避风港”,这样的话,一方面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影响家庭的和睦。 误区四:活动范围封闭,易重静轻动   中国的老年人通常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是最安全的;同时又受旧时“好孩子”模式的思想束缚;又加上老年人自己的精力有限,对体育活动、户外锻炼较少兴趣,所以他们的眼睛不离孙辈,不准孩子爬树、上山,不许奔跑、跳跃,更不准结伴出游,只允许他们在家玩一些安静的玩具、游戏。这样导致新一代的体能、操作能力都有所减弱,竞争心、自信心下降,同伴交往能力较差。 误区五:易重物质轻精神   在培养第三代时,祖辈们长从补偿心理出发,尽量尽力的给与孙辈较高的物质生活待遇,使孙辈们的吃、穿、玩、用,无一不超过自己的子女,以弥补自己对子女的不足。他们不曾想到对孙辈这样的物质欲望的放纵,回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攀比心理的影响,使孙辈们产生难以满足的“虚荣心”,而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引导孙辈求知、好奇、阅读、关心他人、热爱自然等却很少关注。这样的生活,使有些祖辈在物质条件和生活照顾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影响了与孙辈们沟通,也影响了与孙辈们同观察同游戏的机会,这样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   其实,几个大人共育一个孩子,是孩子的幸福。这种幸福要靠大人们精心营造,于细微处见精神,相互默契,密切配合,寻找最佳聚合点。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当一个爸爸妈妈放心,孙子孙女欢心的爷爷奶奶呢? 一、教育观念要一致   祖辈应当和年轻父母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放眼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重视孩子的全面发长和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做到爱严有度,在孩子犯错误时,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 二、祖辈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不会合作的人不适应现代社会;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权利主体,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权;玩也是儿童的权利之一;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比成绩更重要;要向孩子学习,三代人共同成长。新的教育观点能帮助祖辈更好的教育好第三代,使幼儿跟上时代的步伐;另外,终生学习也是新世纪的通行证,是当“好爷爷、好奶奶”的基本条件。 三、祖辈要认识到自己处于教育的辅助地位   有一位英国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能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中国的祖辈们也应意识到这点,辅助孩子的父母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或处于顾问、指导的地位,在关键时刻,再出面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既可培养孩子父母的育子能力,又可维护孩子祖辈及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尊严和权威。   目前,我国有许多老年大学,也有许多开设了为爷爷奶奶教育好孙辈所开设的课程,使他们在新的世纪,新的条件下进行再学习。   我们相信老年人的某些弱点是历史的产物,他必将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被刷新而逐渐消失,新的的教育观念将在更多的老年人身上体现,使他们成为新世纪合格的爷爷奶奶,使新的一代更加茁壮成长。  且说隔代教育 近日,孩子所在学校邀请教育专家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报告会,其中谈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倾听、沟通和帮助,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形成了隔代教育,有些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笔者周围的十三名小学生,其中有六名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的。   有一个孩子读五年级,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并且对家长不尊重,夫妻俩想教训几句,外婆还护着。夫妻俩很着急:如此下去,孩子长大后行同陌路人了。   实际上,孩子隔代教育的隔代教育不是少数,特别是在发达地区,不少年轻父母因出国、做生意或为事业奔忙等,无暇照顾孩子,便把孩子托付给家中老人,这种隔代家庭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据有关调查,目前小学以下每十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个主要由隔代老人教育。   老人带孩子与年轻父母带孩子有什么区别?父母对孩子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报告会上,教育专家讲,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生活、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年轻人尚撵不上时代步伐,老年人知识已大多老化,在家庭教育中更显得无能为力了。从我周围的隔代教育情况看,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表现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则学习下降、性格孤僻,表现出较多的缺点。一位教师也说,班上性格有明显缺陷的学生,身上大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   隔代教育当然也好处,如老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但是,隔代教育让孩子失去了与父母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加上“隔代亲”对孩子的溺爱、老一辈老化的教育方法等,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使孩子出现了性格孤僻,与父母感情淡漠,行为、学习习惯不好,家长稍有不依孩子便哭闹不止等问题。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老人,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莫让隔代教育羁绊老年人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前一对父母管几个孩子都不会感到吃力,而今即使只生养一个孩子,许多年轻的父母亲都感叹没有时间。现实的情况是,相当多的人把带孩子的责任转给了自己的上一代,虽然他们也明知老人对小孩的惯养也有弊端,而对老人来说,给儿女带孙辈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虽然也是一种天伦之乐,但在欣慰的背后也总会有些许无奈。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只要有可能,年轻的父母应尽量亲近自己的孩子——莫让隔代教育羁绊老年人的生活     每天早上(除了双休日)八点钟左右,毛大妈都要送五岁的孙子去上幼儿园,下午四点半左右又去接回来。孙子长得胖嘟嘟的,块头也挺大,就是很娇气,每次接送都要毛大妈抱着或背着去,自己一步也不肯走。从家里到幼儿园大概15—20分钟的路程,一个学期下来毛大妈的手臂和胳膊经常会间隙性的酸痛,但她一直没和儿子媳妇说,一则他们上班挺忙的,二则担心媳妇不高兴,再则觉得带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其实,我们身边象毛大妈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临近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蜂拥而至的家长中,大多数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尤其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纪的孩子中更是如此。前不久,记者曾看到过这样真实的一幕:因为下雨天,车子在城中路段被堵了十几分钟,旁边的人行道也很拥挤,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手腕里套着个大书包,看样子挺沉的,背上背着个七八岁穿校服的小女孩,拿书包的手还撑着一把伞,艰难地在往前行进着,小女孩则在老人的背上开心地吃着零食。 父母:很乐意,只怕子女不满意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老人替子女带带孩子度过晚年,成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生活方式。只要子女有这个需求,几乎所有的老人都不会拒绝,反而担心自己带得不好惹子女不高兴。因此即使小时候对子女再严厉的父母,对第三代还是以宠为主。     吴大爷夫妇原来一直住在乡下,被儿子接到城里来以方便照看孙子。儿子媳妇都是比较洒脱的人,平时比较懂得享受生活,在媳妇的要求下,儿子另租了一套房子给二老住,而孙子平时吃住都和吴大爷夫妇一起,只到双休日才带回去。有孙子相陪,两位老人的不适感减少了很多,就是担心被媳妇嫌这嫌那的。每次星期六早上,媳妇来接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他的卫生习惯不好、衣服穿着不当,孩子送来的时候又会交代一番。虽然不明说,但不满意的情绪还是写在脸上,让两位老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孙子吵着要钱买零食或玩具,不给吧,怕孙子不高兴,可能会到儿子媳妇那里去要,到时他们心里肯定不高兴;给吧,一则担心儿子媳妇的不满,另一方面经济上又吃不消,一个月几百块的花销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吴大爷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社会:带孩子不是爷爷奶奶的事情     关于带小孩这个问题,老人们的想法也不同,有乐意的,觉得给生活增添了乐趣;有的是觉得子女工作辛苦,为他们分担点压力;有的虽然心里不乐意,怕麻烦,但碍于种种因素,也不会拒绝。     事实上,帮忙带孩子并非只是老人情愿不情愿的问题,许多人把老人给自己带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老人不肯带孩子,他们就认为老人没有尽到长辈的义务。其实,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权,老人根本没有给子女带孩子的义务。当然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老年人出于体恤心理,自觉地带带孩子给年轻人减轻压力,这还是值得赞扬的,但年轻人也应该体谅老人,有空尽量自己带孩子,还老年人一个自己的空间。     “我是反对隔代教育的,一代管一代,中国的老年人是没有自己的快乐,带了自己的孩子还要带孙子,这也许跟中国的国情有关系,但是,我觉得年轻的父母尽量自己带孩子。”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志燊的观点。据说,梁教授的外孙女1岁多选择读幼儿园的时候,如果在北师大读的话就会离她很近,很方便接送,读另一个幼儿园就会离父母近,梁教授对女儿说:“让孩子离你们近点吧,带孩子、教育孩子是你们的责任。”梁教授说,她会给儿女们一些基本的育儿观,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就由他们自己负责任。     中国人传统上有上一代人带孙辈的故事,这早已成为习惯,但现在人们的观念多在变化,亲子观念正在形成,所以父母还是和孩子的交流多一点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自己有时间,就要一代管一代,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隔代教育重情感轻理智 据天津社会科学院及天津托幼机构一最新调查显示,婴幼儿的祖辈带养率超过80%,而70%的家庭并不满意这种隔代抚育的方式。由于祖辈家长对隔辈宝贝教育的主导态度重“疼爱”轻“管教”,易忽视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由此引出一些家庭矛盾和教育弊端。 祖辈带养溺爱孩子      市社科院联合市内六区对1500户家庭0岁至3岁婴幼儿抚育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显示,81.6%的婴幼儿未进入专业教养机构,散居在家由祖辈进行隔代教养。华夏未来幼教集团对10所幼儿园的2000多名幼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6%的娃娃在3岁入园前由祖辈隔代教养。      目前,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正在替儿女担负育儿重任。调查显示,祖辈为主的隔代教养成为本市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一大特点。而超过7成的家庭认为隔代教育多由祖辈凭经验相传,加之隔代教养易形成放纵、溺爱孩子的现象,缺乏科学育儿的观念、态度和系统知识,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隔代教育:由老人带孩子,你赞成吗? 当你走在市区某个公园或者小区时,经常会看到爷爷奶奶们或姥姥姥爷们带着孙子、外孙玩乐的情形,祖孙之间,其乐融融。现今,有不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抚养和教育,这种“隔代教育”会对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有网友说“隔代亲”不能保证孩子个性健康发展,你认同吗?由老人带孩子,你怎么看?     网民观点: ◆ 文化素质高的老人照顾孩子是好事 ◆     [网友 九斤老太]:有一定文化素质高的老人照顾孩子绝对是好事,比青年人更有耐心,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     [网友 启予]:西方有句名言:人只有到了老年才会带孩子。确实如此。年轻父母缺乏耐心,容易急燥,而老年人则不会。但老年人带孩子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宠孩子。 ◆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儿童的娇惯 ◆     [网友 艾吾]: 因为隔代教育,孩子们纵容了自己,不能养成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自我的教育习惯。造成孩子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做,缺必要的耐心不良行为习惯。     [网友]:祖父母的疼爱和庇护最容易导致儿童的娇惯,任性和惟我独尊。尤其是老人们对孩子的溺爱和护短,更容易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和他人的批评与严格要求,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根本无法实施。 ◆ 关键不在于谁带孩子,而在于教育思想观念 ◆     [网友 草民001]:隔代教育由老人带孩子,同时配合托儿所,传统精神和现代精神和谐结合塑造孩子,挺好。     [网友 恍恍忽忽]:什么事都有好坏两面。老人帮你带孩子,其尽心尽力有哪个保姆能比?老人帮你带孩子,什么时候跟你争过报酬高低?老人帮你带孩子,什么时候埋怨过他们事实上就是廉价保姆?因此,家长自己应该对孩子多一点责任心,不要凡事推给老人。对孩子那么处处精细,对老人宽容一点也做不到。     [网友 DAO]: 关键不在于谁带,而主要在于教育思想观念。自己言传身教,有意创造一个小环境,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教育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长歪习惯了再纠正要费三信以上的精力,悔之晚矣!政府要重视幼儿成长培育园地的资金师资投入。 家有一老,带出一宝 让长辈带孩子的五个理由   在古代社会,部落的老人往往被相当重视,因为他们负担着传播经验和智慧的职责。但现在我们往往认为长辈只会给第三代带来过分的宠溺。其实,这很多是父母自己放弃照顾子女权利所带来的后果。这并不代表可以忽视长辈带孩子的好处。 理由一: 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统   “其实变老是我由衷期待的事之一,做个老人应该是挺有趣的,我可以跟一堆心爱的孩子们吹牛讲故事,甚至撒点小谎,这听起来不是挺有趣的吗?像我就常向家中的长辈请教一些问题,问一些他们那个时代的事,看得出来那让他们觉得好开心。从回答问题中,他们仿佛寻回了那个时代,也让我知道了他们曾经经历过多么重大的事件。比如说象我太太那边的人,他们最爱聊我还没有到芝加哥来之前的事,谈以前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的,像帮派、政治等等的重大事情,等我老的时候,大概也会跟孩子们说我这个时代的芝加哥是什么样子吧。” ——飞人乔丹   小编有话:   祖父母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题材。孩子们可从之得知许多新奇或不寻常的资讯:家谱、历史、地理、风俗、标准、时间、距离、外国文物、人生故事等等。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老人家的口口相传,我们怎么能知道插地藏香、吃粽子、做香袋的乐趣呢? 理由二: 正确道德观和处世智慧   “祖父母每天都很早起床,大多在早上三、四点钟,就去田里工作,因为他要管的范围很大,有农作物,后院还有种菜,还要照顾鹅鸭鸡,因此常让我体会到赚钱不容易。过年时还慷慨包给我们大红包,这些红包都是他们辛苦赚来的钱。每次我们回老家看他们时,回程还会送菜给我们,而我们尽量也都到田里去帮忙,他们从来不要求我们回报他们,只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够平安地长大。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小孩,能感受到祖父母的爱,从中体会到老年人的智慧和慈爱,我们应该感谢先人帮我们铺好的路,以及学习祖父母大公无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也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蔡向荣(台湾小学生)   小编有话:   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 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祖父母的饮食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传统习俗,由于年代经历的不同,总会与现代社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一个生活于三代同堂家庭中的孩子,有了与祖父母同住的经验所带来的容纳差异的美德,社会能力会更成熟。而透过与祖父母亲密的关系,孩子更能理解人类的脆弱,事物的始终和人的生死,更深入地洞察人生。   老人家较慢的生活步调,更适合孩子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分享过程。尤其在道德价值观和处世的智慧上,有历练丰富的长辈以身作则,往往比书本更深入人心。 理由三:关爱,超时间地和孩子在一起   “我和外孙女一年顶多见一次,但她回来第二天就跟我腻在一起。我女儿说,现在外婆第一大,其他人都可以退位了。我的经验时让她知道我爱你、喜欢替她做些事。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家有几百本故事书,我就每天跟她讲,一下子就抓住她的心。孩子犯错我不会教训她,让她爸妈来纠正。但我会告诉你‘你这么做不对’,还是要指出来。当祖辈很容易太放松,不小心会变成溺爱。孩子的成长太快,年轻时候没闲情逸致观察孩子怎么长大,现在有了第二次机会,才知道原来孩子会这么想、这么做。我外孙女很迷‘神奇宝贝’,要我跟她一起玩。想想很滑稽,都一把年纪了,可是当我跟她站在一起变成5岁,才知道真得很好玩。她会跟我玩扮演游戏,要我演巫婆她演公主,还用沙发堆城堡叫我待在里头,我都很乐意,觉得好像回到了童稚时候。”——薇薇夫人(专栏作家) 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存在隐忧 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孩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隔代亲”,可就是这隔代亲正给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困扰。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广州、北京三地0至6岁的孩子中,接受隔代教育的约为50%到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经过调查表明,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存在不少隐忧。   据江西的李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4岁,由于自己和爱人的工作都太忙,儿子从出生后5个月就被送到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去年夏天把儿子接回家,孩子的奶奶也一同过来,继续照顾。几个月来,李先生发现,每天早上,奶奶叫孙子起床,给他穿衣服都会用半个多小时;孩子吃起零食来一袋接一袋,吃饭超不过三口就跑出去玩;鞋带松了,把脚一伸,奶奶小跑过来给他系上;在家里捣蛋时,如果被批评几句,孩子还没怎么着,奶奶就已经开始在一边抹泪了,他们再也不敢说孩子了。就这样,孩子在老家是“太阳”,回到自己的家仍然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   最让李先生尴尬的是,儿子的霸道名声渐渐传出了家门。有好几次他在小区里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奶奶居然还替孙子撑腰,说什么要不是对方先惹了自己的宝贝,怎么会挨打?现在,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儿子玩,多数时间孩子只和奶奶呆在家里,脾气也一天比一天坏。   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不带孩子的原因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而江西上饶师院中文系汲军女士认为,忙碌不应该成为父母不亲自带孩子的借口。孩子总是希望父母能够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和途径是不同的。无论老人们的爱是多么细致、多么体贴,都不能代表和取代父母的爱。   “虽然老人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家庭教育的主力还应该是父母。”有关专家表示,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于是,孩子容易养成说一不二的习气;老人事事依着孩子,时时围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同时,祖辈过度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此外,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 隔代养育会遇到的问题 语言行为老人化   宝宝正在成长期,模仿力极强,与老人们同出一个生活空间,耳濡目染老人的语言以及行为,其言行势必也日渐成人化,严重的是造成宝宝心理年龄老年化。 社交恐惧   由于老年人体力不支、行动不便,大多喜静不喜动,活动范围固定。往往使得薄薄缺乏应有的活力、视野狭小。 任性自私   人老心慈的祖辈往往视儿孙为掌上明珠,事事迁就袒护宝宝,总是拿孩子还小呢,大了自然懂了为其辩护。而宝宝们则聪明地充分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武器,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宝宝任性自私等不良行为与性格。 自信独立能力差   一般来说,较之祖辈,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更好一些,老人们觉得锻炼孩子是残酷的,这使得宝宝们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而一个能力差的孩子,其自信和独立往往打折。 与父母感情缺乏   有人认为,任何感情都无法取代孩子对父母情感的需求。即使老人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宝宝身上,将自己全部情感充分投入,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而这种感情缺失也许会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 隔代教育与临代教育 一、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即祖辈对孙辈的养育。据调查:因社会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及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北京有七成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广州和上海的比例则在五成以上,纵观全国,则有五成。统计表明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有专家研究表明:隔代教育弊大于利,它所引了的家庭矛盾和亲情危机已屡见不鲜。而教育界人士指出:隔代教育不等于失败教育。像武汉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负责人彭淑珍点明:隔代教育的成败与祖辈自身的素养密切相关。即文化层次高的长辈教育出的孩子临近于或高于临代教育出的孩子。   这就要分析隔代教育所存在的优劣势了。   优势:   1、时间充裕,精力无牵挂。对孩子的疼爱,使孩子有了倾诉的对象,对其心理成长起辅助作用;   2、阅历的丰富及视野的广阔利于孩子直接获取前人的经验;   3、解决了幼儿园无法解决的后顾之忧;   4、个别学问、才能高的祖父母的教育水准高于临代教育。   劣势:   1、大多老人思想守旧,教育方法陈旧,创新意识及身体素质差都存在问题;   2、老人喜静,好慢的生理特征,相对于小孩子好动,麻利的特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临代教育   即由亲生父母养育儿童。就中国家教现状看,亲子教育的比例少之又少,特别是孩子年龄越小,比例越低。且有些临代教育的,也多为无工作,文化素养低的年轻父母承担。而贫困山区、边远农村更加严重。   如果实现博士奶爸那样的亲子教育,除了可以将转化隔代教育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外,还不乏以下优点:   1、最大限度的填平了与孩子的心理代沟,对孩子人生成长,特别是青春期辅导能起很好的导向作用;   2、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成长都有很大的益处;   3、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启蒙作用;   4、对性别特征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而劣势也是存在的,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的年轻父母,弊端不亚于隔代教育所造成的后果。 教育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既然隔代与临代教育各自存在优势与弊端,那么,二者只有互相扬弃,互相兼容,才能将社会资源,家庭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彭淑珍同志的研究表明:多沟通,多交流是解决两代人育儿矛盾的关键,其实也是隔代教育与临代教育最大限度兼容的最佳途径,这是策略之首。   其次,如果是实施临代教育,那么年轻父母要多向长辈或书本请教育儿的实践经验,且多学习老辈的耐心、细心;   如果是实施隔代教育,不妨听听育儿专家建议:   1、让老辈多参加社区或学校举办的“祖辈学堂”,或多研究现代育儿书籍;   2、年轻父母除多为老辈提供鲜活的点拨外,还要抽空与孩子多呆些时间;   3、年轻父母引导老辈从教育态度、方法、方式上进行转型,克服因溺爱及自身文化素质差而产生的误区。   无论从两种教育方式本身看,还是从教育结果看,无论是专家的分析,还是施教者本身的感受,二者都有其优劣。隔代教育不可能代替临代教育,隔代教育也必然最大范围地存在。只有最大程度地发扬其优势,消除其劣势,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隔代教育有弊端 子女的家庭教育谁来管 “像我这样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见儿子一面就算不错了。寒假里,孩子不在身边,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交友和学习。”昨天,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十分公司的崇明籍司机沈俞辉向笔者吐露了烦恼,这也道出了很多崇明“的哥”的心声。 隔代教育有弊端   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市现有出租车司机8万多名,其中四分之一来自崇明。在2万多名崇明“的哥”中,像沈俞辉这样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的超过半数。这1万多个崇明家庭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孩子的家庭教育。     不少“的哥”选择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父母。于是隔代教育成为他们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沈俞辉10岁的儿子沈天宇,是崇明县港东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天宇的妈妈工作也很忙,孩子的生活起居便由爷爷奶奶照料。说起对孙子的教育,二老的回答很朴素:“叮嘱他做好作业。”沈俞辉坦言,老人毕竟不能代替父母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而且孩子长期和祖辈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受到溺爱。 孩子转学陷两难     强生出租汽车公司的崇明籍司机小刘说到孩子也是一脸无奈。“我三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虽然已经在上海租了房子,也很想让女儿转学来我身边,”但由于妻子需要在崇明照顾老人,而小刘自己又实在太忙,他现在依然和妻女聚少离多。     据了解,崇明“的哥”考虑最多的就是子女转学问题。沈俞辉说:“我们十分公司有一半以上是崇明司机。大家基本上都想过让孩子转学,一来能享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二来可以早些融入城市生活。”沈俞辉也有过类似念头,但为了保证儿子的学习连贯性,他至今还没有付诸实施。 教育局长发倡议     选择转学的家庭也不在少数。据崇明县教育局局长郁洪飞介绍,已有200多名崇明“的哥”子女先后转入宝山、虹口等区的学校就读。     “为了崇明‘的哥’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教育局已经主动向各区教育部门寻求了帮助。”说话间,郁局长顺手从包里拿出一封倡议书,其中这样写道:“崇明‘的哥’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的交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可以克服疲劳、忍受委屈、忘却寂寞,却抛不开对子女的牵挂,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他们子女的就学问题,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英国祖父母:做参谋不当保姆 我的好朋友沃克医生已经退休了,夫妻俩住在格拉斯哥城南别墅。他有六个子女,除了刚结婚的小儿子与他住在同一座城市外,其他五个都不在身边。离得最近的是小女儿林妲,但也住在离格拉斯哥有50英里爱丁堡。她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且现在又已怀孕。因与丈夫有事外出,特地打电话请沃克为她们照顾小女儿凯茜。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便随沃克夫妇一起驱车到爱丁堡。凯茜见到外公外婆,高兴地迎过来“Grandpa!Grandma!”沃克抱起小孙女,向她介绍说:“这位是从很远中国来的Mark叔叔。”“Hi,Kathy。”凯茜腼腆地说,“Hi,Mark。中国在哪里?”“在很远很远的东方,你的Grandpa和Grandma在那里教过书。”沃克说,“是的,我就出生在中国。”林妲夫妇走后,我便向沃克夫妇问起教育孩子的情况。沃克医生坦诚地告诉我:“我们很知趣,不要去抢夺孩子的母爱和父爱。我们也不做保姆,只能算个育儿参谋。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   沃克夫妇虽已退休,但他们不做孙儿孙女的保姆。他们主张做父母的必须自己带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们都超过12岁后才重新工作。                         沃克夫人原是中学教师,结婚后,就放弃了工作,等六个孩子都长大后才重返校园。那么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在她看来:                         1、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                         2、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                         3、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双方争着领孩子,结果往往弄得自己吃力不讨好。 过段日子去看看孩子   是不是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事实绝不是这样!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或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英国的祖父母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看风景   带孩子外出的时间一般会选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们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往往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孩子小,外出后,万一出什么事,自己无法向自己的孩子交代,而关在家里则是最安全的。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了对老人的依赖,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要是这种观念给中国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知道了,绝对会义愤填膺。因为,我们的老人以为,孩子小,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上,有数据表明: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外国孩子要迟5-6年。                      当年轻爸爸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例如: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如何帮助指导幼儿健康发展。另外建议年轻的父母:家里有了孩子不要养宠物。西方人视猫狗为宠物,如同人一样珍贵,一般人家里都养猫养狗。但是为了小孩子,年轻父母还是忍痛割爱,必须把心爱的宠物送走……怪不得在林妲家里没有发现猫狗之类的小宠物 祖父母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一个幸福而理想的成长环境,应该是由父母与祖父母共同创造的。因为父母与祖父母可以提供不同角色的学习,同时可以和孩子个别建立提供安全感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拥有自信的人格。   政大心理系主任林美珍教授从儿童心理发展来分析隔代教养的利弊。她指出,幼儿出生的两、三年,是和父母建立「依附关系」最关键的时候,如果是被祖父母带,这个关系就会缺乏,当孩子带回来以后,会有一段时间非常不适应,父母亲必须非常辛苦地建立起这个关系。   如果父母能和祖父母住在一起,祖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会随着年龄而不同。一些研究发现,祖父母是孙子女很好的老师,因为,小孩到学校学习,要被评量,不像家中的祖父母可以教他们很多事物,而且不须被评量。这些事物可能是种花、种菜、编织,写毛笔字,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又没有压力,祖孙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另外,祖父母是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家族的渊源,可以从祖父母得知。祖父母同时也是照顾者与调停者的角色,当子女跟父母对立的时候,孙子女往往会去找祖父母,祖父母就成为两代之间沟通的桥梁。   对孙子女来讲,祖父母也可以是年老的楷模。家中有祖父母的小孩,对老年会有一个正确、实际的看法。如果和祖父母相处得很好,就会觉得老年是一个仁慈的、健康的,而不是印像中唠唠叨叨、不健康的形象。 哪些老人适宜担当“隔代家长”?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幼儿期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投入极大的精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抚养和教育。实行隔代教育的家庭数目如此庞大,自然难免滋生一些问题,于是近年来,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隔代教育,把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良后果都归咎其中,认为隔代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还有学者断言,隔代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绝对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     但据我们调查了解,隔代教育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远如杰出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近有勇夺奥运金牌的刘翔,都是隔代教育下孩子取得成功的典范。可见,隔代教育未必是一场注定会输的“仗”,只要注意方法,成功“闯关”,一样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因此,本刊悉心为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打造了本期攻略,以帮助家长在隔代教育中赢得三代人各得其所的三赢局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隔代教育的优势,就是它本身的“利器”。     声音:隔代教育是无奈之举,也是优势所在     不少家长之所以选择隔代教育,除了双职工时间、精力不足,专业育儿机构缺乏,保姆行业远非职业化,经济能力有限的社会现实,以及诸如住房紧张、出外学习工作等客观因素外,隔代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隔代家长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后方基础”,他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使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家长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给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性别特征,使他获得同性的心理支持,这对孩子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     其次,隔代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充分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孩子奉献,这使孩子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的保障,也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他们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要。隔代家长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不少年轻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过早地使孩子参与竞争,剥夺了他童年本应有的快乐。而隔代家长大多已经退出了社会竞争的主流,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他们更容易冷静、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我们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老一辈朴素、坚毅、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在当今社会里也就越发显得可贵,能够为孩子灌输更多做人的道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隔代教育取得成功的普通家庭,值得我们学习。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我该怎么做? 常有家长问:“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在他们面前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已经被爷爷奶奶宠得上了天,父母的话根本不听,这该如何是好?”     隔代教育问题的确是个难题,因为祖父母太爱孩子了。不过,总还是有一定的改善办法的。     首先,尽可能地多抽一点儿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顾。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此时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正处于形成时期,这个时候我们辛苦一点儿,多陪陪孩子,以后可能会受益无穷。     其次,多与父母沟通。很多朋友说跟父母无法沟通,说了也白说。的确,老人有时候是固执一点儿,但是谁不是为孩子好呢?可以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举一些反面教材。现在这种从小爷爷奶奶娇惯、到了青春期叛逆、和父母不亲的孩子太多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要让孩子“自动”地和我们亲近。与我们亲近了。对我们尊敬、崇拜了,自然也就会听我们的话了。要把握各种机会强化您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尊重,鼓励支持孩子的兴趣,不要强硬地“命令”孩子,而应采取委婉的“请求”方式。让孩子逐渐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重视。
/
本文档为【隔代教育利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